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髓内钉与胫骨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洪全 王德春 李钿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实施胫骨髓内钉与胫骨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3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观察,随机数表分组:髓内钉组(n=41)、钢板组(n=42),髓内钉组实施胫骨髓内钉治疗,钢板组实施胫骨钢板治疗,对比不...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实施胫骨髓内钉与胫骨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间83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观察,随机数表分组:髓内钉组(n=41)、钢板组(n=42),髓内钉组实施胫骨髓内钉治疗,钢板组实施胫骨钢板治疗,对比不同方案对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较钢板组明显降低(P<0.05)。髓内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实施胫骨髓内钉治疗效果优于胫骨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髓内钉 胫骨钢板 效果
下载PDF
犬颌骨与髂骨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轩 朱国雄 +4 位作者 朱斌 梁世桢 赵喜聪 安玉林 金岩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3-627,632,共6页
目的:比较犬颌骨与髂骨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为骨移植和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获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BMMSCs组);骨髓穿刺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髂... 目的:比较犬颌骨与髂骨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为骨移植和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获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BMMSCs组);骨髓穿刺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MSCs组)。取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以下检测:①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标记;②计算克隆形成率;③MTT法检测生长曲线;④骨向诱导和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BSP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J-BMMSCs组和I-BMMSCs组均阳性表达CD44、CD29,阴性表达CD34;②J-BMMSCs组和I-BMMSCs组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4.5±2.3)%和(18.6±1.3)%(P<0.05);③MTT法检测生长曲线显示J-BMMSCs组增殖速度强于I-BMMSCs组(P<0.05);④成骨诱导7 d后,ALP染色结果显示J-BMMSCs组的成骨能力强于I-BMMSCs组;成骨诱导21 d后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矿化结节,定量分析显示J-BMMSCs组矿化能力强于I-BMMSCs组;成骨诱导0 d、7 d、14 d后,RT-PCR结果显示J-BMMSCs组各时间点Runx-2和BSP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I-BMMSCs组。结论:J-BMMSCs组增殖及成骨能力均强于I-BMMSCs组。颌骨是骨移植的理想供体位点,颌骨骨髓适于用作组织工程骨的成体干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颌骨 髂骨 骨向分化
下载PDF
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急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文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4期70-70,72,共2页
目的:探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采用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的效果。方法:比较常规行浅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方法组和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组之间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的急救效果。结果:在低血容量性休... 目的:探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采用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的效果。方法:比较常规行浅静脉穿刺或深静脉置管方法组和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组之间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的急救效果。结果: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道组在从抢救至血压回升时间及输液通道建成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采用经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建立输液通路比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更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前上棘 骨髓腔穿刺 低血容量性休克 急救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胸骨与髂骨骨髓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春晓 李海艳 +5 位作者 张明 张福明 孟莹 何华 高素君 谭业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3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胸骨和髂骨骨髓形态学的差异,评价胸骨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至12月同时进行胸骨和髂骨检查的21例MDS患者,对比胸骨与髂骨在骨髓...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胸骨和髂骨骨髓形态学的差异,评价胸骨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至12月同时进行胸骨和髂骨检查的21例MDS患者,对比胸骨与髂骨在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计数、典型病态的差别及对分型诊断的影响。结果:胸骨检查MDS诊断率显著高于髂骨检查;粒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百分比、粒细胞与红细胞比值、伴原始细胞增多(excess blasts,EB)亚型原始细胞计数、红细胞系病态造血细胞比例胸骨均高于髂骨;胸骨检查中具有红细胞系典型病态患者的比例高于髂骨;胸骨穿刺染色体检查成功率高于髂骨穿刺;EB亚型中,胸骨检查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评分高于髂骨检查。结论:与髂骨相比,胸骨骨髓象检测更易发现典型病态造血及原始细胞增多,在MDS诊断、分型及预后评分、危险分层等方面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象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胸骨 髂骨
下载PDF
犬牙槽骨干细胞与髂骨骨髓干细胞成骨能力的体内实验比较研究
5
作者 顾旷 周洁 +6 位作者 周咏 吴涛 徐孟丹 王默涵 郑文龙 邹多宏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61-1865,共5页
目的比较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Al-BMSC)与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SC)促进犬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修复以及与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能力。方法构建拉布拉多犬下颌骨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β-TCP+Al-BMSC、β-TCP+I-B... 目的比较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Al-BMSC)与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SC)促进犬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修复以及与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能力。方法构建拉布拉多犬下颌骨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β-TCP+Al-BMSC、β-TCP+I-BMSC及单纯β-TCP。术后4周、8周、10周分别注射荧光标记物四环素、钙黄绿素与茜素红,术后12周获取标本进行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以及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的荧光表达量均比单纯β-TCP组多(P <0. 05)。β-TCP+Al-BMSC组与β-TCP+I-BMSC组的荧光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的新骨形成面积均比单纯β-TCP组多(P<0. 05),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间的新骨形成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CP+I-BMSC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高于β-TCP+Al-BMS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l-BMSC和I-BMSC均可促进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两者的成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IBMSC可以促进更多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干细胞 髂骨骨髓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下载PDF
犬不同部位BMSCs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6
作者 冯源 金振宇 刘宏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研究犬髂骨骨髓基质细胞(iliac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I-BMSCs)和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maxilla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BMSCs)对犬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了解不同部位来源... 目的:研究犬髂骨骨髓基质细胞(iliac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I-BMSCs)和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maxilla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BMSCs)对犬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了解不同部位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对牙周膜细胞调控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原代培养犬髂骨骨髓基质细胞、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分别建立犬髂骨和颌骨来源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牙周膜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制备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牙周膜细胞,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生长曲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牙周膜细胞成骨相关基因核心结合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Runx2和OC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髂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增殖;颌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QPCR检测到共培养组牙周膜细胞Runx2、OCN、ALP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检测到共培养组牙周膜细胞的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颌骨骨髓基质细胞诱导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效果更显著。结论:犬颌骨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能会抑制牙周膜细胞的增殖,相较于髂骨骨髓基质细胞,颌骨骨髓基质细胞促进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效果更显著,颌骨骨髓基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共同作为种子细胞可能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骨髓基质细胞 颌骨骨髓基质细胞 牙周膜细胞 共培养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颗星 邓颂波 +2 位作者 曾日祥 黄文显 石林毅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92-695,70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0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骨伤科收治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19~66岁,平均45.3岁。按随机...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2010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骨伤科收治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19~66岁,平均45.3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髓移植组和骨骼植骨组,各30例,骨髓移植组行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骨骼植骨组行自体髂骨植骨术。术后前6个月每个月均进行门诊随访,之后改为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评分,治疗前后骨形成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7个月。骨髓移植组临床疗效优良率相比骨骼植骨组显著提高(96.67%vs.76.67%);骨髓移植组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骨骼植骨组[(20.14±2.21)周vs.(24.26±2.28)周、(28.10±2.29)周vs.(32.63±2.3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移植组骨痂评分(3.78±0.75)分显著高于骨骼植骨组(2.36±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移植组术后未愈合1例,骨骼植骨组未愈合7例,重新固定或更换内固定方式后均获得愈合。术前两组患者BMP、IGF-1、IGF-2、VEGF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髓移植组BMP、IGF-1、IGF-2、VEGF指标水平分别为(85.19±4.52)ng/L、(9.82±1.24)μg/L、(7.92±1.30)μg/L、(23.10±3.31)ng/L,骨骼植骨组(70.37±4.60)ng/L、(7.41±1.36)μg/L、(6.31±1.25)μg/L、(16.81±2.9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骨痂生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BMP、IGF-1、IGF-2、VEGF等成骨诱导因子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髂骨植骨 不愈合
下载PDF
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蔡俊通 郑志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40-41,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2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并重新内固定,术后配合口服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愈合率及愈合时间...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2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并重新内固定,术后配合口服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21例患者其中19例最终愈合,2例发生再次不愈合,愈合率为90.5%,平均愈合时间为5.9个月。结论自体髂骨及骨髓移植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不连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髂骨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胫骨骨不连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髂骨骨髓受量与血液学毒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袁佳 常建英 +3 位作者 李凤虎 李杰慧 冉立 洪卫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探讨IMRT中髂骨骨髓的剂量限制。方法选择2007—07—01—2011-07—31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探讨IMRT中髂骨骨髓的剂量限制。方法选择2007—07—01—2011-07—31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放疗采用IMRT联合阴道残端近距离治疗,并行紫杉醇+顺铂同期和(或)同步化疗2~4个周期。髂骨骨髓勾画在定位CT上进行,包括股骨头水平以上的全部髂骨,仅画骨髓腔而不包括骨皮质,勾画时窗宽为500HU,窗位为200HU。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血液学毒性按CTC3.0标准评估,以放疗过程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中最低1次作为分级评估记录。将Ⅰ~Ⅱ级血液学毒性定为阴性,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定为阳性。分别比较血液学毒性的程度(阴性或阳性)与髂骨骨髓受照体积(V10、V20、V30、V40和V50分别表示10、20、30、40和50Gy照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髂骨骨髓体积为(138.31~184.43)cm3,中位体积164.41cm3。血液学毒性Ⅰ级11例(19.6%),Ⅱ级12例(21.4%),Ⅲ级26例(46.4%),Ⅳ级7例(12.5%)。阴性血液学毒性患者占总患者的41.1%(23/56),阳性患者则占58.9%(33/56)。血液学毒性阳性发生率在V30(P=0.004)、V40(P=0.031)、V50(P=0.0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髂骨骨髓V30(P=0.018)和V40(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髂骨骨髓V30、V40及化疗周期数均为影响血液学毒性发生率的独立因素。V40〉22.5%血液学毒性阳性发生率为78.6%,而V40≤22.5%时则仅为39.3%,P=0.003。同时化疗1~2个周期(同期化疗)患者血液学毒性阳性发生率为44.7%,3~4个周期(同期化疗+同步化疗)的患者则为72.5%,P=0.0094。结论宫颈癌术后IMRT中髂骨骨髓V40与血液学毒性的阳性(Ⅲ~Ⅳ级)发生相关,提示限制V40≤22.5%对于保护髂骨骨髓功能具有一定意义。而化疗周期的累加也是影响血液学毒性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髂骨骨髓 骨髓受量 血液学毒性
原文传递
初次发病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核磁共振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雅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8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究初次发病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核磁共振(MRI)信号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5例AL患儿,经治疗后完全缓解者20例(完全缓解组),初发组(3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参... 目的:探究初次发病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核磁共振(MRI)信号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5例AL患儿,经治疗后完全缓解者20例(完全缓解组),初发组(3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行MRI检查,分析初发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MRI扫描特征;另比较各组骨髓浸润最大强化率(Emax)及强化斜率(Slope)。结果:初发组Emax及Slope均高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完全缓解组Emax及Slope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AL患儿骨髓MRI信号特征均不相同,依据其特征变化有助于及时明确病情,以提高AL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椎体 髂骨 磁共振成像 骨髓核磁共振信号特征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在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中的应用对比
11
作者 张东阳 张桂平 鲜文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在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自体...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在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观察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术后恢复情况(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不同愈合程度骨痂形成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形成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6.30%,26/27)与对照组(80.77%,21/2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82,P=0.177)。观察组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少量骨痂、中量骨痂、大量骨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P-2、IGF-1、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对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经皮自体骨髓移植能显著增加骨诱导因子表达水平,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不愈合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髂骨植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