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9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性能评估及应用效果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彧婕 冯德建 +5 位作者 冯双 侯晓妮 刘明东 吴微 周李华 李怀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3-140,共8页
目的研究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不同基质中残留量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考察了市场上主要流通的5种不同品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蔬菜、水果和茶鲜叶基质中的检出限、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特异性、假阳性和... 目的研究吡虫啉和啶虫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不同基质中残留量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考察了市场上主要流通的5种不同品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在蔬菜、水果和茶鲜叶基质中的检出限、灵敏度、交叉反应率、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结果各品牌胶体金试纸条在3种不同类型基质(白菜、苹果和茶鲜叶)中,检出限浓度水平有假阴性出现,其余浓度水平灵敏度较好;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结果均为阴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考察中,假阳性率为0%,但有假阴性情况出现。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吡虫啉、啶虫脒农药残留时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在蔬菜、水果基质的检测中,判定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在茶叶基质中,由于基质效应的影响,出现假阴性的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啶虫脒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抗氧化酶系与解毒酶系的影响
2
作者 王丹丹 王星 +1 位作者 张晓婉 刘丹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吡虫啉处理组(IMI组)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始终低于吡虫啉+褪黑素处理组(IMI+MT组);IMI组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终低于IMI+MT组;IMI组8种解毒基因的表达量除AChE,DDTase和GLD基因外,其余表达量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的状态,且明显高于对照组(CK组)而低于IMI+MT组;IMI组DDTase基因的表达量与CK组差异不明显,但始终低于IMI+MT组,说明吡虫啉对DDTase的作用不明显,而褪黑素诱导DDTase表达效果较显著(P<0.05);IMI组AChE和GL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CK组,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IMI+MT组二者的表达量始终高于IMI组.短期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影响不显著,长期胁迫则影响其存活率,红光熊蜂对吡虫啉的代谢解毒是一个多酶系、多基因协同参与的理化过程,褪黑素可提高红光熊蜂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熊蜂 吡虫啉 抗氧化酶 解毒酶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茶叶中甲氰菊酯、噻嗪酮的测定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3
作者 史谢飞 冯德建 +2 位作者 穆亚勇 钟晓寅 杨济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实验室对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噻嗪酮(Buprofezin)的检测能力验证项目进行结果分析。方法:项目制备喷施农药后的天然茶叶样品为考核样品,对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采用稳健统计法算法A对303家实验室提交的572个... 目的:分析实验室对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噻嗪酮(Buprofezin)的检测能力验证项目进行结果分析。方法:项目制备喷施农药后的天然茶叶样品为考核样品,对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采用稳健统计法算法A对303家实验室提交的572个有效结果进行统计,通过Z比分数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制备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符合能力验证样品要求。303家实验室中287家结果满意,总体满意率为94.7%。选择的统计方法合理,统计结果正常。结论:绝大多数参加实验室茶叶中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噻嗪酮(Buprofezin)检测能力良好,对不满意实验室,通过本次能力验证查找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实验室整改,进一步提升检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甲氰菊酯 噻嗪酮 稳健统计
下载PDF
基于HPLC-UV-QDa检测不同剂型中噻唑膦和吡虫啉
4
作者 顾爱国 陈昌旸 +5 位作者 刘凤琪 李雪 冯晨 王胜录 肖苏煜 杨松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5期64-69,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质谱(HPLC-UV-QDa)测定5种不同剂型产品中噻唑膦和吡虫啉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0.05%甲酸)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结合紫外和质谱串联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质谱(HPLC-UV-QDa)测定5种不同剂型产品中噻唑膦和吡虫啉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0.05%甲酸)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结合紫外和质谱串联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0.05~50 mg/L,噻唑膦、吡虫啉的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2~0.9999和0.9991~0.9996。在0.5、50、500 mg/kg等3个添加水平下,噻唑膦、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2%~103.9%和94.7%~104.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4%~6.69%和1.27%~5.88%。噻唑膦和吡虫啉在5种基质中无明显基质效应,检出限分别为0.005和0.01 mg/L,定量限分别为0.02和0.04 mg/kg。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不同剂型产品中噻唑膦和吡虫啉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质谱 噻唑膦 吡虫啉 基质效应 分析
下载PDF
科学研究与化学综合实验相融合的实验教学——吡虫啉农药的电化学检测
5
作者 韦庆敏 王蓉 +4 位作者 章表明 陈晓华 罗幼刚 覃利琴 陈冬梅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80-182,176,共4页
将石墨烯与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吡虫啉具有特异性响应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对样品中吡虫啉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电分析涉及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多个知识,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吡虫啉农药科学研究实验融入到本科化... 将石墨烯与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对吡虫啉具有特异性响应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对样品中吡虫啉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电分析涉及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的多个知识,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吡虫啉农药科学研究实验融入到本科化学综合实验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化学及分析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农药 电化学传感器 定量分析 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吡虫啉多代胁迫对麦二叉蚜抗性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谢佳燕 骆李涵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为探讨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和生化机理,在室内经吡虫啉多代胁迫后,分析室内麦二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耐受性水平及其体内酯酶对杀虫剂的响应。结果表明,经致死中浓度吡虫啉连续胁迫麦二叉蚜10代后,麦... 为探讨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和生化机理,在室内经吡虫啉多代胁迫后,分析室内麦二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耐受性水平及其体内酯酶对杀虫剂的响应。结果表明,经致死中浓度吡虫啉连续胁迫麦二叉蚜10代后,麦二叉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其LC_(50)值为室内对照种群的5.29倍。方差分析表明吡虫啉对麦二叉蚜连续处理后其酯酶比活力与对照种群无显著差异,但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且不同处理种群对吡虫啉的LC_(50)值与其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经致死中浓度吡虫啉的连续多代胁迫,麦二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耐受性水平逐渐升高,其酯酶活性无明显变化,但可诱导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果表明麦二叉蚜对吡虫啉抗性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在田间防控过程中要科学安排使用间隔时间,交替用药或轮换用药,避免或延缓害虫对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吡虫啉 胁迫 抗性风险
下载PDF
吡虫啉和苦参碱及其复配对毛叶苕子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殿杰 刘悦秋 +4 位作者 张蕾 王丹丹 程云霞 朱国梁 江幸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27,共4页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 为防治绿肥作物毛叶苕子上蚜虫危害,筛选出对毛叶苕子蚜虫高效配方,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吡虫啉和苦参碱,开展了最佳配比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和苦参碱4种混配组合(有效成分含量之比分别为1∶10、1∶20、1∶40和1∶80)对毛叶苕子上棉蚜的毒力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20组合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76.14。选择该配比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该混剂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 g/hm^(2)时,药后3、7 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最高防效近80%,可作为今后混剂的开发或生产中防治毛叶苕子蚜虫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棉蚜 吡虫啉 苦参碱 复配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蔬菜中3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茂琼 王丽 +6 位作者 兰珊珊 刘振环 沙凌杰 林昕 李俊 普娅丽 刘宏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0,共12页
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研制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快速检测试纸条,评价其在大蒜、白菜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胶体金颗粒标记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 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研制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快速检测试纸条,评价其在大蒜、白菜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胶体金颗粒标记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包被吡虫啉-BSA、丙溴磷-BSA及克百威-BSA偶联物为检测线,羊抗鼠IgG抗体为质控线,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金标抗体用量、标记抗体浓度、检测线包被浓度等参数条件进行优化,评价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大蒜、白菜为对象,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对这2种蔬菜样品进行阴性检测及添加标准品农药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中吡虫啉、丙溴磷、克百威的最适标记抗体质量浓度分别为9.6、8.4、9.6μg/mL,抗原的包被质量浓度均是0.3 mg/mL,检测用时约15 min。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的检出限分别为20、3000、20 ng/mL,符合国标对2种蔬菜的限量规定。检测与吡虫啉、丙溴磷及克百威功能和结构相似的其他药物时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克百威和吡虫啉农药的最适提取剂分别为4 mL乙酸乙酯和4 mL甲醇,样品用量均为2 g,上清液3 mL;丙溴磷农药的最适提取剂是9 mL乙酸乙酯,样品用量3 g,上清液8 mL,上清液用氮气吹干。50份蔬菜阴性样品和加标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假阳性率为6%,假阴性率为0。可见,研制的试纸条适用于大蒜、白菜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基层实验室中大量样本的筛查,可为大蒜、白菜中农药残留控制提供有效监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白菜 胶体金快速检测 吡虫啉 丙溴磷 克百威
下载PDF
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陆萍萍 漆知非 +3 位作者 陆滢琦 宿程远 罗泽华 罗晓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以吡虫啉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D、氨氮、TP以及吡虫啉去除效率的分析,并结合XPS及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探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的处理效能及微生态。结果表明,在该土地渗滤系统运行前期(1~14 d),COD去除率在55%~... 以吡虫啉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OD、氨氮、TP以及吡虫啉去除效率的分析,并结合XPS及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探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土地渗滤系统对吡虫啉废水的处理效能及微生态。结果表明,在该土地渗滤系统运行前期(1~14 d),COD去除率在55%~80%间波动;经过适应期后,氨氮去除率由1~11 d时的19.14%提升为31~39 d的26.39%;TP的平均去除率由55.40%提升到72.03%;且在进水吡虫啉浓度为10 mg/L的情况下,该系统对吡虫啉的平均去除率为96.71%。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为该系统中门水平下的优势菌群,属水平下Enterobacter占比最大(55.6%)。在糖酵解过程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2)含量为0,推测吡虫啉会使gap2对溶解氧较为敏感;氨氧化过程的关键酶氨单加氧化酶(AMO)和羟胺脱氢酶(Hao)的功能基因并未检测出,说明该系统中氨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整个戊糖磷酸循环中的每一步均检测出相应作用酶的功能基因,说明吡虫啉的添加不会对该系统中微生物的戊糖磷酸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地渗滤系统 吡虫啉 微生态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烟叶田间吡虫啉用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张世杰 刘云 +4 位作者 李青常 陈超 贺琛 赵洋洋 杨国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62-69,共8页
为了降低烟叶田间农药过量使用所带来的残留风险,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515~900 nm),以1∶5000、1∶2500、1∶850这3组浓度吡虫啉药液喷施24 h后的鲜烟叶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常用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分别输入卷积神经网络(... 为了降低烟叶田间农药过量使用所带来的残留风险,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515~900 nm),以1∶5000、1∶2500、1∶850这3组浓度吡虫啉药液喷施24 h后的鲜烟叶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常用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分别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NN)、随机森林(RF)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式对比准确率,选出全波段最优模型。采用连续投影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将降维后的高光谱数据分别输入选出的模型,建立了吡虫啉田间用量检测模型,比较模型的准确率和特征选择数量,确定了特征波段下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测试集准确率均达到100.00%,经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随机森林测试集准确率也达到100.00%;(2)连续投影法的数据降维效果优于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3)综合考虑模型的准确率和检测时间,最终选择经过二阶导数预处理和连续投影法降维后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最优判别模型,选择特征数量为12个,测试集准确率为98.86%,单个样本检测时间为0.79 ms。综上,应用高光谱技术结合D2-SPA-RF模型可实现烟叶田间吡虫啉用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吡虫啉 高光谱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中吡虫啉的研究
11
作者 赵兴链 杨莉娜 +1 位作者 王媛 董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3,318,共7页
以农业废弃烟秆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其对水中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烟秆生物炭对IMI的吸附效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900℃烧结2 h的生物炭(BC900)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具有较大... 以农业废弃烟秆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其对水中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I)的吸附去除。结果表明,烟秆生物炭对IMI的吸附效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900℃烧结2 h的生物炭(BC900)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弱的亲水性和极性,对IMI有最佳的吸附效果,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24.87 mg/g;增大BC900投加量以及酸性条件均有利于IMI的吸附,而水中常见阴离子的存在对吸附有抑制作用并遵循以下规律:HCO_(3)^(-)>SO_(4)^(2-)> NO_(3)^(-)> Cl^(-)。BC900对IM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机理包括表面吸附、孔隙填充作用、π-π电子受供体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 生物炭 吸附 吡虫啉 机理
下载PDF
低浓度吡虫啉削弱多异瓢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
12
作者 色晨晨 张涛 +3 位作者 戴长春 张蒙皓 于洪春 陆宴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目的】明确低浓度吡虫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摄入低浓度(LC_(20)和LC_(50))吡虫啉后对健康棉株和棉蚜Aphis gossypii成蚜为害棉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固... 【目的】明确低浓度吡虫啉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摄入低浓度(LC_(20)和LC_(50))吡虫啉后对健康棉株和棉蚜Aphis gossypii成蚜为害棉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固相微萃取收集健康棉株和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挥发物成分;进而测试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单一组分的选择行为。【结果】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具有显著的正趋性,但对健康棉株和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成蚜为害的棉株、健康棉株以及清洁空气均无显著的趋向性。对比健康棉株,从棉蚜成蚜为害棉株的挥发物中鉴定出8种挥发量显著增加的化合物,分别为月桂烯、柠檬烯、1-癸炔、3-蒈烯、(3E)-4,8-二甲基-1,3,7-壬三烯[(3E)-4,8-dimethyl-1,3,7-nonatriene, DMNT]、β-石竹烯、α-葎草烯、(3E, 7E)-4,8,12三甲基十三碳-1,3,7,11-四烯[(3E, 7E)-4,8,12-trimethyltrideca-1,3,7,11-tetraene, TMTT]。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以上8种物质的嗅觉选择行为发现,未摄入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TMTT具有显著的正趋性,对其他7种挥发性化合物无显著趋性,而摄入低浓度吡虫啉的多异瓢虫成虫对8种挥发性化合物均无显著正趋性。在行为选择测试中,低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的多异瓢虫成虫对棉株挥发物及单一组分的未选择个体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低浓度吡虫啉削弱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花植株挥发物的嗅觉识别功能,为新疆棉田多异瓢虫的保护利用及棉田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吡虫啉 嗅觉选择行为 挥发物 亚致死效应
下载PDF
纳米银修饰ITO电极快速测定水中吡虫啉
13
作者 张宗元 赵佳 +2 位作者 杨远 罗惠莉 李启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4-248,共5页
利用恒电压沉积纳米银制备了对吡虫啉响应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缓冲液pH、扫描速率、干扰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实验条件(0.01 mol/L、pH=7的PBS缓冲液,扫... 利用恒电压沉积纳米银制备了对吡虫啉响应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缓冲液pH、扫描速率、干扰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实验条件(0.01 mol/L、pH=7的PBS缓冲液,扫描速率100 mV/s)下,在10~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含吡虫啉线性伏安扫描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80 0),LOD值为0.04μ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电稳定性良好、可重复使用等一系列优点。对河水的添加回收率为90.05%~103.1%,与液相色谱测定的结果相符,表明该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和环境保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扫描伏安法 电化学传感器 吡虫啉 纳米银
下载PDF
桃园蚜虫对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敏感度监测
14
作者 刘新新 吴萌萌 +4 位作者 薛丽 王甦 郭晓军 肖达 徐庆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6-1845,共10页
【目的】评估桃蚜Myzus persicae和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种群对两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敏感性。【方法】2022年和2023年在我国不同桃产区桃园采集桃蚜和桃粉蚜种群,利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两种蚜虫的毒力水平。【结果... 【目的】评估桃蚜Myzus persicae和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种群对两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敏感性。【方法】2022年和2023年在我国不同桃产区桃园采集桃蚜和桃粉蚜种群,利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两种蚜虫的毒力水平。【结果】2022年监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嘉兴市的桃蚜种群对吡虫啉最敏感,LC50为0.222 mg·L^(-1),相比之下,河北省秦皇岛市、陕西省西安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的桃蚜种群表现出较低敏感性。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的桃蚜种群对吡虫啉最敏感,LC50为1.574 mg·L^(-1)。对比两年的监测数据发现,山东省青岛市桃蚜对吡虫啉的敏感度变化不大,陕西省咸阳市桃蚜种群显示出对吡虫啉的敏感度降低的趋势。对于双丙环虫酯,2022年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桃蚜种群对双丙环虫酯最敏感,LC50为0.011 mg·L^(-1)。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的桃蚜种群对双丙环虫酯最敏感,LC50为0.159 mg·L^(-1)。对比分析发现,甘肃省兰州市的桃蚜种群对双丙环虫酯的敏感度呈增加趋势。桃粉蚜的监测结果表明:云南省昆明市的桃粉蚜种群对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均表现出最高的敏感度,然而,河北省秦皇岛市和安徽省宿州市的桃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度显著降低。【结论】不同地区和年份的桃蚜和桃粉蚜种群对吡虫啉表现出显著的敏感度差异。两种蚜虫对双丙环虫酯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均处于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桃蚜 桃粉蚜 吡虫啉 双丙环虫酯 敏感度
下载PDF
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增效活性
15
作者 谭都 须志平 +1 位作者 邵旭升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杀虫剂增效剂是提高杀虫剂杀虫效果和降低抗药性的关键成分。本文对具有特异性增效活性的八元氧桥环结构进一步衍生,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的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与吡虫啉联用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致... 杀虫剂增效剂是提高杀虫剂杀虫效果和降低抗药性的关键成分。本文对具有特异性增效活性的八元氧桥环结构进一步衍生,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的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与吡虫啉联用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致死率。结果表明:在1 mg/L质量浓度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能使吡虫啉对苜蓿蚜的毒力增加,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苯环上无取代的化合物4a和4-CF3取代的化合物4m增效活性相当,其对吡虫啉毒力的增效倍数分别为3.44和3.58,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增效剂 八元氧桥环 新烟碱 吡虫啉 增效活性
下载PDF
农田退水中氮磷与吡虫啉的光催化水循环协同净化试验研究
16
作者 胡诗瑶 王沛芳 +3 位作者 胡斌 饶磊 李丹丹 袁秋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7 d后氮磷退水的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5.5%和27.1%;增加光催化的净化技术可加快氨氮硝化,氮磷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26.2%和20.3%;吡虫啉会影响水循环浮床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TiO_(2)光催化复合陶粒对吡虫啉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同时对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有显著净化效果;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降解了58.2%的吡虫啉,水体中氨氮、硝氮和磷酸盐去除率较未添加吡虫啉的水循环浮床分别提升了72.4%、15.0%和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退水 氮磷 吡虫啉 生态浮床 光催化
下载PDF
硫酸亚铁铵活化过硫酸钠降解土壤吡虫啉的研究
17
作者 赵志燊 余磊 +1 位作者 赵杰 武思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酸钠与0.2 mmol硫酸亚铁铵对水稻土壤中吡虫啉的降解率最佳,最高可达98.8%,且前120 min内降解速率较快。3种吡虫啉浓度的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中有机碳与pH越低,越有利于过硫酸钠与硫酸亚铁铵降解土壤中吡虫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硫酸亚铁铵 吡虫啉 农作物土壤 降解
下载PDF
助剂对植保无人机喷施雾滴沉积特性和棉蚜防效的影响
18
作者 李鹏飞 刘富强 +3 位作者 冯宏祖 郑艺翔 武刚 王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6,共12页
【目的】探明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时添加助剂对雾滴沉积特性和棉蚜防治效果(防效)的影响。【方法】选用大疆T30植保无人机在棉花蕾期进行田间喷雾试验,比较添加6种助剂(牙克透、倍达通、植物三餐、农健飞、奇功和倍倍加)对39%螺虫·... 【目的】探明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时添加助剂对雾滴沉积特性和棉蚜防治效果(防效)的影响。【方法】选用大疆T30植保无人机在棉花蕾期进行田间喷雾试验,比较添加6种助剂(牙克透、倍达通、植物三餐、农健飞、奇功和倍倍加)对39%螺虫·噻嗪酮悬浮剂的雾滴粒径、密度、覆盖率和沉积量及棉蚜防效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助剂的对照相比,添加6种助剂均能提高棉花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上的雾滴密度、覆盖率和沉积量。添加倍倍加、倍达通处理的雾滴粒径、密度、覆盖率和沉积量均较大,棉株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上的雾滴密度、覆盖率和沉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添加6种助剂的各处理在药后1 d、3 d、7 d和14 d对棉株上部、中部和下部棉蚜的防效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添加倍倍加处理的防效最好,倍达通处理次之。【结论】添加助剂倍倍加和倍达通可改善雾滴沉积特性,对棉蚜具有较好的防效,对39%螺虫·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棉蚜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助剂 螺虫·噻嗪酮 雾滴沉积特性 棉蚜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吡虫啉和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捕食行为和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赵钧 徐敏 +2 位作者 白静科 李成军 李淑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3,共6页
为明确吡虫啉和啶虫脒对天敌东亚小花蝽捕食行为和能力的影响,通过玻璃管药膜法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处理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分析了这两种安全性较高的杀虫剂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行为、捕食量和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吡虫啉和啶虫脒对天敌东亚小花蝽捕食行为和能力的影响,通过玻璃管药膜法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处理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分析了这两种安全性较高的杀虫剂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行为、捕食量和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吡虫啉和啶虫脒处理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行为中的搜寻、行走和取食时间分别显著减少了100.0 s和332.5 s、775.0 s和500.0 s、1117.5 s和1145.0 s;对棉铃虫卵的日捕食量分别为(4.89±1.36)和(3.56±0.73)粒,分别显著减少了1.55和2.88粒。各处理组对棉铃虫卵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模型的各项参数均发生了变化,吡虫啉和啶虫脒处理后的捕食效能(分别为10.7363和7.0280)与最大寻找效应(分别为0.6139和0.4021)均显著低于对照(26.1909和0.7929)。因此,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吡虫啉和啶虫脒均可干扰东亚小花蝽捕食行为,减少其捕食量,并显著降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效能和寻找效应,对东亚小花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为协调天敌与杀虫剂科学使用、促进烟田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小花蝽 棉铃虫 捕食功能 吡虫啉 啶虫脒 推荐使用剂量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上覆水光化学及吡虫啉转化的机制
20
作者 李马波 曾宇 +2 位作者 陈宁 王玉军 方国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2-1742,共11页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稻田上覆水光化学过程及吡虫啉(IMD)转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9月开展大田实验,设置单施化肥(CK)、稻壳生物炭(25%RH)和玉米秸秆生物炭(25%CS)3种处理,检测各处理上覆水中光敏物质含量及性质、活性组分分布...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稻田上覆水光化学过程及吡虫啉(IMD)转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9月开展大田实验,设置单施化肥(CK)、稻壳生物炭(25%RH)和玉米秸秆生物炭(25%CS)3种处理,检测各处理上覆水中光敏物质含量及性质、活性组分分布及IMD光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处理,施用稻壳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显著促进了活性组分的产生,羟基自由基(·OH)、三重激发态溶解性有机质(3 DOM*)和单线态氧(1 O_(2))的稳态浓度分别提高了0.92%~71.97%、21.29%~137.00%和10.42%~370.24%,且在育苗期上覆水光致活性组分的增加比分蘖期更为显著;进一步解析了生物炭促进活性组分产生的机制,紫外-可见及三维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同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上覆水中类富里酸和类色氨酸等有机质生色团的含量,该组分的增加是生物炭促进上覆水光致活性组分产生的主要原因;此外,相较于化肥处理,生物炭的施用也显著促进了杀虫剂IMD的降解,其一级降解速率从1.72×10^(-2) h^(-1)提高到3.76×10^(-2) h^(-1),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了·OH、^(3)DOM*和1 O_(2)对吡虫啉降解的贡献分别为41.78%、62.70%和9.76%。施用生物炭有利于稻田上覆水中生色团和荧光物质的积累,从而促进了上覆水光化学过程,并提高RIs浓度,进而加速IMD降解,其中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提高上覆水中光致活性组分稳态浓度和IMD降解速率效果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光致活性组分 自由基 溶解性有机质 吡虫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