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Denitrification Using Coated Electrode of Immobilized Denitrifying Bacteria
1
作者 You-MING TAN YAN-QUN LIU +2 位作者 FEI SU LIN WANG QI-FANG LUO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oated electrode of immobilized denitrificants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bioelectrochemical reactor to enhance and control denitrification, Methods Denitrifying bacteria were develope... Objective To develop a coated electrode of immobilized denitrificants an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bioelectrochemical reactor to enhance and control denitrification, Methods Denitrifying bacteria were developed by batch incubation and immobilized with polyvinyl alcohol (PVA) on the surface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 to make a coated electrode. Then the coated electrode (cathode) and graphite electrode (anode)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reactor to reduce nitrate. Results After acclimated to the mixtrophic and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stages, the denitrifying bacteria could use hydrogen as an electron donor to reduce nitrate, When the initial nitrate concentration was 30.2 mg NO3-N/L, the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was 57.3% at an applied electric current of 15 mA and a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12 hours. Correspondingly, the current density was 0.083 mA / cm^2. The nitrate removal rate of the reactor was 34,4 g NO3-N / m^3,d, and the surface area loading was 1.34 g NO3-N / m^2.d. Conclusion The coated electrode may keep high quantity of blomass, thus achieving a high denitrification rate.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ies are related to HRT, current density,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RP), dissolved oxygen (DO),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electrochemical reactor 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 ELECTROLYSIS Coated electrode DENITRIFICATION
下载PDF
Potentiometric Urea Biosensor Based on Ion-Selective Electrode by Different Immobilization Procedures
2
作者 Nien-Hsuan Chou Jung-Chuan Chou +1 位作者 Tai-Ping Sun Shen-Kan Hsiu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3期309-312,共4页
Enzyme was immobilized on an ammonium ion-selective electrode by different methods.An ion-selective electrode is not completely ion-specific,and interfering ions react with the ion-selective electrode membrane,alterin... Enzyme was immobilized on an ammonium ion-selective electrode by different methods.An ion-selective electrode is not completely ion-specific,and interfering ions react with the ion-selective electrode membrane,altering the measured potential.Therefo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 of other ions on ammonium ion-selective electrode-based urea biosensors are considered.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urea biosensor based on entrapment had a high response voltage of around 189 mV and fast response time of around 16 sec.Moreover,selectivity of the urea biosensor in different interfering ions was considered to elucid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monium ion-selective electrode-based bio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zyme immobilization ammonium ion-selective electrode interfering ions urea biosensors SELECTIVITY
下载PDF
Study of enzyme biosensor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 modified electrode for detection of pesticides residue 被引量:8
3
作者 Shu Ping Zhang Lian Gang Shan +3 位作者 Zhen Ran Tian Yi Zheng Li Yi Shi Deng Song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92-594,共3页
The paper describes a controllable layer-by-layer (LBL) self-assembly modification techniqu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and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PDDA) towards glassy carbon ele... The paper describes a controllable layer-by-layer (LBL) self-assembly modification techniqu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and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PDDA) towards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was immobilized directly to the modified GCE by LBL self-assembly method, the activity value of AChE was detected by using i-t technique based on the modified Ellman method. Then the composition of carbaryl were detected by the enzyme electrode with 0.01U activity value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carbaryl is 10^- 12 g L ^-1 so the enzyme biosensor showed good properties for pesticides residu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CHOLINESTERASE Carbon nanotubes modified electrode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immobilIZATION
下载PDF
Potential control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mmobilization on gold electrode 被引量:1
4
作者 GE Cunwang1,2, YU Wei1, LI Changan1, WANG Nanping2 & GU Ning1 1.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Electronics (Southeast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for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tong Teachers College, Nantong 226007,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potential control was firstly used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as the model protein. The self-assembly monolayer (SAM) was prepared with 2-aminoethanethiol (AET) on t...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potential control was firstly used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as the model protein. The self-assembly monolayer (SAM) was prepared with 2-aminoethanethiol (AET) on the gold electrode. The charge on HRP was adjusted by means of the acidity of the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 for dissolving the HRP. The in-fluence of electric potential on HRP immobil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lorimetric immunoassay of enzyme-substrate interaction (CIESI) using an automatic plate reader. The HRP modified electrod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s well as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on template-stripped gold surface. The potential for maximum immobilization of HRP was near the zero charge potential.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ontrolled potential can affect the course of HRP immobilization without the loss of enzymic activ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rol of biomolecular self-assembly and the intrinsic electric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POTENTIAL control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mmobilization gold electrode self-assembly.
原文传递
单链脱氧核糖核酸在石墨电极表面固定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盛辉 孙长林 +1 位作者 何品刚 方禹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用5%(V/V)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rNH_2硅烷Ⅱ)在石墨电极表面硅烷化以导入氨基(—NH_2),然后用乙基-(3-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为偶联活化剂,将单链DNA(ssDNA)共价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电... 用5%(V/V)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rNH_2硅烷Ⅱ)在石墨电极表面硅烷化以导入氨基(—NH_2),然后用乙基-(3-二甲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为偶联活化剂,将单链DNA(ssDNA)共价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电极表面的ssDNA层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电极表面固定化ssDNA的杂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sDNA可以比较均匀地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而且ssDNA是通过5’端磷酸基以磷酸氨基酯键的形式共价结合在电极表面,固定在电极表面的ssDNA的杂交特性未发生变化,能够有效地与溶液中的互补链cDNA进行杂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 石墨电极 固定化 DNA 传感器
下载PDF
壳聚糖凝胶材料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冉均国 冉旭 +2 位作者 孟宪伟 苟立 王方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以壳聚糖为载体研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电极。试验研究了载体壳聚糖的降解性;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用量;电极的载酶量等固定化条件对所组建的传感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影响规律的分析、优化固定化条件的研究,找出了根据壳聚糖溶... 以壳聚糖为载体研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电极。试验研究了载体壳聚糖的降解性;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用量;电极的载酶量等固定化条件对所组建的传感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影响规律的分析、优化固定化条件的研究,找出了根据壳聚糖溶液粘度适当调整交联剂戊二醛的用量和铂丝在酶膜母液中浸涂时间,克服壳聚糖的降解性对酶电极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制备性能相近的GOD传感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降解 葡萄糖氧化酶 固定化 酶电极
下载PDF
固载葡萄糖氧化酶的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谭学才 王健伟 +3 位作者 徐健君 黄婷婷 邹小勇 蔡沛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OS)通过原位溶胶_凝胶法制备壳聚糖 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此膜对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电沉积普鲁士蓝的...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OS)通过原位溶胶_凝胶法制备壳聚糖 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此膜对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电沉积普鲁士蓝的玻碳电极和固定化酶膜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记时电流法对固定化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用于研制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时,杂化膜比单纯的壳聚糖膜对底物的响应时间快并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 制备 表征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固定化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丽红 张林 陈欢林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52,共13页
酶生物传感器(EBS)以简单、廉价、易于微型化等优势成了有机磷农药(OPs)传统分析方法的最佳替代品。本文从识别OPs的酶及识别机理、电化学EBS、酶的固定化技术、高分子材料的酶固定载体不同角度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近况,... 酶生物传感器(EBS)以简单、廉价、易于微型化等优势成了有机磷农药(OPs)传统分析方法的最佳替代品。本文从识别OPs的酶及识别机理、电化学EBS、酶的固定化技术、高分子材料的酶固定载体不同角度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近况,并重点介绍了一次性丝网印刷酶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生物传感器 有机磷农药 酶固定化技术 酶固定载体 丝网印刷酶电极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神经递质的包络作用及其结构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南平 张其平 +1 位作者 张跃华 陈洪渊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7-602,共6页
以氢醌 (HQ)为探针 ,用循环伏安法 (CV)研究了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s)分子与 β 环糊精 ( β CD)单元的包络作用 .通过在 β CD修饰电极界面上神经递质对被包络的HQ的抑制效应 ,求得各神经递质与 β CD的表面包络常数 ,该常数因... 以氢醌 (HQ)为探针 ,用循环伏安法 (CV)研究了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s)分子与 β 环糊精 ( β CD)单元的包络作用 .通过在 β CD修饰电极界面上神经递质对被包络的HQ的抑制效应 ,求得各神经递质与 β CD的表面包络常数 ,该常数因神经递质所含官能团的不同而不同 ,且随链长的递增呈现有规律的递增 .以甲基橙 (MO)为探针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 (UV)证明溶液中神经递质分子与 β CD能有效包络 ,包络常数及其与神经递质分子结构的关系与循环伏安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量子化学的SCF法计算得到了神经递质分子与 β CD单元包络的结构 .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 :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及氢键等多种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包络物的形成 ,主客体间的结构匹配及溶剂效应对包络物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神经递质 包络作用 修饰电极 自组装 分子识别 电化学 光谱
下载PDF
脱氧核糖核酸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宏 徐颖 +1 位作者 何品刚 方禹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5-820,共6页
介绍了电化学脱氧核糖核酸 (DNA)传感器的原理并重点评述了DNA在不同材料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技术 ,对比了吸附法、自组装法、亲和素 生物素法、共价键合法以及组合法固定DNA在构建电化学DNA传感器中的应用。参考文献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电极 固定化 电化学传感器 设计
下载PDF
壳聚糖凝胶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酶电极的工艺 被引量:4
11
作者 冉旭 冉均国 +1 位作者 苟立 王方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2-35,共4页
以壳聚糖作为固定GOD载体 ,研究了壳聚糖溶液的粘度 ,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用量以及铂丝在酶膜母液中浸涂时间等对葡萄糖传感性能的影响。在优化固定化条件的基础上 ,建立了通过调整固定化条件来适应载体溶液粘度变化的工艺 。
关键词 壳聚糖 葡萄糖氧化酶 制备 酶电极 固定化酶 载体 降解性能
下载PDF
生物功能电极 Ⅲ.葡萄糖氧化酶的电化学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智敏 吴辉煌 周绍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吡咯的电聚合,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包埋在聚吡咯(PPy)基质中以构成生物功能电极。讨论了溶液pH和聚合电位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并用IR和交流阻抗谱对酶膜进行表征。GOD的固定化只有当pH>5.5时才能实现,由此推测酶...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吡咯的电聚合,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包埋在聚吡咯(PPy)基质中以构成生物功能电极。讨论了溶液pH和聚合电位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并用IR和交流阻抗谱对酶膜进行表征。GOD的固定化只有当pH>5.5时才能实现,由此推测酶是以带负电的粒子嵌入PPy的。交流阻抗谱表明这一电极具有有界多孔电极的特征。探索了酶与电子传递体Fe(CN)_6^(3-)同时固定化的可行性。电化学固定化的GOD保持其生物催化活性,酶反应表观上遵循Michealis-Menten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功能电极 酶电极 葡萄糖氧化酶
下载PDF
尿素酶固载于纳米二氧化钛多孔膜上的尿素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赛 司士辉 +1 位作者 杨政鹏 谢亚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3-525,529,共4页
在钛丝基体上沉积一层纳米二氧化钛(TiO2)多孔膜,然后直接将尿素酶吸附在TiO2膜上。基于TiO2膜的pH响应,发展了一种廉价的、易于微型化的pH敏尿素酶传感器。采用石英微天平、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研究尿素酶在TiO2膜上的物... 在钛丝基体上沉积一层纳米二氧化钛(TiO2)多孔膜,然后直接将尿素酶吸附在TiO2膜上。基于TiO2膜的pH响应,发展了一种廉价的、易于微型化的pH敏尿素酶传感器。采用石英微天平、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研究尿素酶在TiO2膜上的物理固载行为。由于纳米TiO2在紫外光下光自洁特性可获得高度洁净的表面,石英微天平研究表明在光自洁后的TiO2膜上尿素酶的吸附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吸附量为0.22mmol/g,吸附平衡常数k为3.15×10^5L/mol。采用电位法测定了尿素酶/TiO2复合膜电极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在1.0mmol/LpH7-8PBS,35℃,尿素的响应范围为8.5×10^-5-1.5×10^-1mol/L,相关系数r为0.9937,检出限为6×10^-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二氧化钛 酶固定化 尿素酶电极
下载PDF
基于溶胶-凝胶固定技术的生物组织传感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敏健 谭学才 +2 位作者 梁汝萍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91-1294,共4页
报道了一个制备生物组织传感器的新技术。将溶胶 凝胶与植物液汁按一定比例结合 ,使天然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被固定于溶胶 凝胶中 ,将其滴涂于预先涂有一层Nafion膜的铂盘电极表面 ,构成带有Nafion 溶胶凝胶 植物液汁的复合修饰膜的... 报道了一个制备生物组织传感器的新技术。将溶胶 凝胶与植物液汁按一定比例结合 ,使天然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被固定于溶胶 凝胶中 ,将其滴涂于预先涂有一层Nafion膜的铂盘电极表面 ,构成带有Nafion 溶胶凝胶 植物液汁的复合修饰膜的生物传感器 ,用于测定神经递质多巴胺。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 ,比较了不同植物品种及其不同部位组织的生物催化活性 ;研究了乙醇用量、水酯比、植物液汁用量等因素的影响 ;考察了Nafion膜的防干扰性能。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对多巴胺进行定量分析 ,线性范围为 2× 10 -6~ 1× 10 -4mol/L ;检出限为 8.0× 10 -7mol/L。与传统的组织电极相比 ,本传感器具有一系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固定化技术 生物组织传感器 多酚氧化酶 神经递质 多巴胺
下载PDF
电化学DNA传感器中DNA的固定与杂交条件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燕 戴小锋 +2 位作者 刘仲明 刘芳 马丽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5,28,共4页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膜法,将人工合成的乙肝病毒单链DNA片断作为特异性探针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结合电活性指示剂Hoechst33258构成DNA电化学传感器。在乙肝特异性DNA探针的自组装固定过程中,探讨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成膜条件,总结出在探针浓度...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膜法,将人工合成的乙肝病毒单链DNA片断作为特异性探针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结合电活性指示剂Hoechst33258构成DNA电化学传感器。在乙肝特异性DNA探针的自组装固定过程中,探讨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成膜条件,总结出在探针浓度为100mg/L,自组装固定时间为12h对DNA探针的固定较为有利。考察了单链DNA修饰电极的伏安特性和单链DNA修饰电极的电子传递性能。在对标准互补DNA溶液的杂交检测过程中,探讨了杂交时间、杂交温度、指示剂的作用时间等对DNA传感器检测的影响。当杂交时间为90min,杂交温度为25℃,杂交溶液中NaCl浓度为0.3mol/L时,指示剂的伏安信号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电化学传感器 金电极 DNA固定 DNA杂交
下载PDF
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及模拟脱氮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谭佑铭 王萌 罗启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 制备活性炭纤维 (AFC)涂层电极 ,研究电解产氢的自养反硝化法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方法 采用挂膜培养以及PVA包埋的方法 ,将异养反硝化菌固定在ACF电极表面 ,制成ACF涂层电极。结果 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后 ,... 目的 制备活性炭纤维 (AFC)涂层电极 ,研究电解产氢的自养反硝化法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方法 采用挂膜培养以及PVA包埋的方法 ,将异养反硝化菌固定在ACF电极表面 ,制成ACF涂层电极。结果 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后 ,可用于去除模拟水样中的NO- 3 N。在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中 ,当NO-3 N初始浓度为 30 7mg L ,电流强度为 1 0mA时 ,水样经过 1 2小时的处理后 ,脱氮率达到 38 4 %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 2 3 6gNO-3 N (m3·d) ,涂层电极的面积负荷为 0 92gNO-3 N (m2 ·d)。在同等条件下 ,ACF电极微电解以及涂层电极内源性反硝化作用的脱氮率分别为 3 7%和 2 8%。在涂层电极上进行的反硝化作用中 ,内源性反硝化作用约占 7%。结论 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 ,适合反硝化菌附着生长。包埋了反硝化细菌的PVA凝胶能牢固地粘附在活性炭纤维表面 ,可制成PVA凝胶涂层电极。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培养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反应器 固定化微生物 电解 涂层电极 自养反硝化
下载PDF
用于丝网印刷电极条上几种固定酶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君 郭伟 袁倬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15,共5页
对几种酶固定方法:电极表面简单物理吸附、单分子层自组装固定酶法、光敏胶酶固定法、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分子交联固定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把这几种方法用于乙酰胆碱酯酶在丝网印刷电极上的固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丝网印刷电极上固... 对几种酶固定方法:电极表面简单物理吸附、单分子层自组装固定酶法、光敏胶酶固定法、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分子交联固定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把这几种方法用于乙酰胆碱酯酶在丝网印刷电极上的固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丝网印刷电极上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新方法———由Nafion加固的蛋白-戊二醛分子交联法,实际使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固定效果和良好的酶稳定性。用此法制成的生物传感器对敌敌畏农药进行了测定,经0.1 mg.kg-1农药抑制后,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被有效抑制(抑制率达到1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Nafion-蛋白-戊二醛交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丝网印刷电极上的酶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 微电极 酶固定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电化学固定化及其对H_2O_2的生物电催化还原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防祖 许书楷 +1 位作者 吴辉煌 周绍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042-1046,共5页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了聚吡咯/辣根过氧化物酶(PP/HRP)膜电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在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PP/HRP电极加速H_2O_2的还原,归因于酶加成物的直接电子传递。探索HRP与电子传递体K4...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了聚吡咯/辣根过氧化物酶(PP/HRP)膜电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在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PP/HRP电极加速H_2O_2的还原,归因于酶加成物的直接电子传递。探索HRP与电子传递体K4Fe(CN)6在聚吡咯(PP)膜中的同时固定化条件及其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证实,K_4Fe(CN)_6在酶膜中的存在使得H_2O_2的还原电位强烈正移,在-0.05V的工作电位下能对H_2O_2进行检测,相应的电极过程可用间接氧化还原催化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酶电极 催化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9
作者 傅谊 马建标 何炳林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简述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的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最近进展等。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酶电极 生物传感器 固定化酶
下载PDF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启芳 谭佑铭 +1 位作者 王琳 曾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8-61,共4页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 (NO3- - N)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 ;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 ,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 ,若以甲醇为碳源 ,当碳氮比 (C/N)≥ 1 .0...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 (NO3- - N)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 ;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 ,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 ,若以甲醇为碳源 ,当碳氮比 (C/N)≥ 1 .0时 ,室温下经UASB处理 4h,NO3- - N去除率为 97.7% ;若以乙酸为碳源 ,当 C/N≥ 1 .0时 ,30℃下经固定化微生物处理 6h,NO3- - N去除率为 98.6% ;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东湖现场水样 ,30℃下经 60 h后 ,NO3- - N去除率达 93.5%。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可迅速建立自养反硝化菌所需的厌氧环境 ,水样在室温下经 72 h处理 ,脱氮率达 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医学 异养反硝化 自养反硝化 固定化反硝化菌 涂层电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