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IAP、25(OH)D水平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玉红 刘丽景 +3 位作者 杨帆 王智慧 董雅坤 李晓倩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42-646,726,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变化及2者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48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单纯TB... 目的探讨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变化及2者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48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单纯TB患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AP、25(OH)D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阴转的可能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AP、25(OH)D对患者痰菌未转阴的预测价值。结果实验组痰菌阴转患者31例(6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痰菌阴转患者40例(83.33%)。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IAP均显著降低,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血清I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P高水平是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P<0.05),25(OH)D高水平是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AP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719,25(OH)D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791,2者联合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871,明显高于2者单独诊断(Z_(联合vs IAP)=2.605、P=0.009;Z_(联合vs 25(OH)D)=2.408、P=0.016),且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46%、82.86%。结论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AP水平降低、25(OH)D水平升高,2者联合对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治菌阳肺结核 糖尿病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 疗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hange of serum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 levels in gynecological tumors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Weiyuan,Sun Bo,Chen Mo,Zhao Yanh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Second Teaching Hospital,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41)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2年第6期478-480,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measuring serum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IAP) levels to diagnose and follow up survey patients with the gynecological tumor.Methods: Serum IAP levels were det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measuring serum 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IAP) levels to diagnose and follow up survey patients with the gynecological tumor.Methods: Serum IAP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IAP single radial immunodiffusion test in 235 patients with the gynecological tumor,including 38 cases of benign tumor of ovary,41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of ovary,66 cases of hysteromyoma,34 carcinomas of uterine cervix, 16 endometrial carcinomas,27 cases of chemotherapy,13 cases of recurrenc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 cases health women.Results: Serum IAP level was 889.4±207.8mg/L in malignant ovary tumor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 women and benign tumors of ovary (P<0.01).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uterine cervix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their IAP levels were 741.4±212.6mg/L and 763.3±209.4mg/L,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 women and benign tumor of ovary(P<0.01).After chemotherapy, serum IAP levels of malignant tumor of ovary were decreased;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of tumor of ovary,IAP level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 women(P<0.01).Incidence of the abnormal value was 100%.Conclusion:Measuring IAP level of the gynecological tumor may be an auxiliary index for monitoring gynecological tumor and identifying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血清含量变化 诊断
下载PDF
胰腺癌围手术期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文 王继德 +2 位作者 许刚 张卫民 周殿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 5 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 ,并与健... 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 5 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胰腺癌组治疗前血清IAP增高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 (32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P <0 0 1) ,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P <0 0 1) ;而姑息性手术组 (2 6例 )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 (P>0 0 5 )。提示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围手术期 iap T淋巴细胞 RDNA 转录活性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Ⅰ和IAP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文 谢宗贵 +2 位作者 王继德 许刚 周殿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Ⅰ (sTNFR Ⅰ )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5 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Ⅰ (sTNFR Ⅰ )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 5 5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前后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改变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癌组介入治疗前sTNFR Ⅰ和IAP均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行化疗栓塞术后 ,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均降低 ,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应用免疫调节剂组较未用组血清sTNFR Ⅰ和IAP均下降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sTNFR Ⅰ和IAP的水平 ,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 ,介入治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胰腺癌 血清 STNFR-I iap 免疫调节剂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血清IAP、sIL-2R和IL-12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庆良 王正光 +2 位作者 程家平 龚芳泽 孙万邦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7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含量在大肠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健康正常人及3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含量在大肠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健康正常人及3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IAP、sIL鄄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1),晚期组血清IAP、sIL鄄2R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组(P<0.02和P<0.05),IAP与sIL鄄2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01);大肠癌患者血清IL鄄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串联IAP、sIL鄄2R两指标筛检大肠癌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3.33%,并联两指标筛检大肠癌,其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73.3%。(3)手术后患者血清IAP、sIL鄄2R水平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01),早期组下降有明显差异性(P<0.001),而晚期组下降不明显(P>0.1);患者术后血清IL鄄12水平明显比术前升高(P<0.02),早期组上升显著(P<0.001),晚期组上升不明显(P>0.05)。[结论](1)检测患者血清IAP、sIL鄄2R水平对大肠癌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手术治疗和预后观察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联合检测血清IAP、sIL鄄2R对筛检大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血清IAP、sIL鄄2R和IL鄄12可作为指导大肠癌患者免疫学治疗较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大肠癌围手术期血清IAP和sE-cad水平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纪平 黄文 +2 位作者 许刚 朱伟 李兆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1-763,76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测定6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sE-cad水平的改...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soluble epithelial cadherin,sE-ca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ELISA法测定6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sE-cad水平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大肠癌组治疗前较对照组血清IAP和sE-cad均增高[(673.3±77.3)μg/mLvs(508.3±69.5)μg/mL,(88.3±11.7)μg/Lvs(8.33±0.77)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33例)术后血清IAP和sE-cad均显著降低[(530.7±50.2)μg/mLvs(667.7±47.5)μg/mL,(6.96±0.34)μg/Lvs(144.2±37.1)μg/L](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7例)血清IAP和sE-cad则无显著变化[(659.8±58.9)μg/mLvs(676.1±50.7)μg/mL;(153.2±20.5)μg/Lvs(149.8±31.7)μg/L](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IAP和SE-cad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结论动态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IAP和SE-cad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可溶性上皮型钙黏附蛋白 手术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TSGF和IAP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红宇 吴昌平 +1 位作者 蒋敬庭 邓海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3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测定在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用生化比色定量法及单向免疫扩散法分别测定46例胃癌、50例正常对照的TSGF、IAP值。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TSGF、IA...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测定在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用生化比色定量法及单向免疫扩散法分别测定46例胃癌、50例正常对照的TSGF、IAP值。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TSGF、IAP值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且与胃癌诊断和化疗疗效密切相关。患者中有远处转移者TSGF、IAP测定值较未转移者明显升高。结论检测血清TSGF、IAP对胃癌的早期诊断、评定化疗疗效、监测复发、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胃癌 TSGF iap 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清GCA、CA19-9和IAP联合检测对胃癌手术前后动态观察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军 孙冬林 +1 位作者 孟迟 蒋敬庭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0期925-926,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GCA、CA19- 9、IAP对胃癌诊断和动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经病理确诊的 34例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血清中的GCA、CA19- 9、IAP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同时检测了 15 6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此三项指标对胃癌诊断的敏... 目的 探讨血清中GCA、CA19- 9、IAP对胃癌诊断和动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经病理确诊的 34例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血清中的GCA、CA19- 9、IAP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同时检测了 15 6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此三项指标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5 %、82 .4%、5 3 .1%和 91.7%、78%、5 4.6 %。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1%和 10 0 %。手术前后动态检测显示 ,满意的手术患者术后三项指标正常。对术中有较大癌残留者手术后三项指标测定值下降未能达正常值 ,复发者其值亦升高。结论 GCA、CA19- 9、IAP是对胃癌的诊断和术前、术后监测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检测 动态观察 手术前后 GCA iap 价值 胃癌诊断 肿瘤标志物 特异性 病人术前 病理确诊 动态变化 对照分析 同时检测 动态检测 手术患者 高敏感性 术后监测 推广应用 后血清 正常人 正常值 测定值 手术后 癌残留 指标
下载PDF
宫颈癌围手术期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动态观察
9
作者 王旭平 黄文 +1 位作者 朱伟 艾雅琴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8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64例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64例宫颈癌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治疗前较对照组血清IAP增高[(688.5±53.3)μg/mLvs(479.1±48.4)μg/mL],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6.24±0.64)%vs(8.33±0.7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根治性手术组(35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511.3±54.8)μg/mLvs(668.2±44.2)μg/mL](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6.96±0.34)%vs(6.12±0.51)%](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9例)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657.2±58.3)μg/mLvs(674.9±48.7)μg/mL;(6.12±0.41)%vs(6.18±0.37%)](P>0.05)。结论提示宫颈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二者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iap T淋巴细胞 RDNA转录活性 手术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IAP、CRP水平的检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登举 肖赛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0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AP、CRP水平,根据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AP、CRP水平,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单纯型、化脓型、坏疽穿孔型3个亚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患者IAP、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IAP、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疽穿孔型IAP、CRP水平与化脓型、单纯型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术后2 dIAP、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5 dIAP、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 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IAP、CRP水平可助于急性阑尾炎诊断,并可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C反应蛋白 炎症细胞 诊断 病理类型
下载PDF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bFGF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刚 吴战军 +2 位作者 姜萍 隋瑞林 钟学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bFGF,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bFGF,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胃癌组治疗前IAP和bF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IAP 和bFGF均显著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IAP和bFGF则降低不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AP和bFGF的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胃癌患者血清IAP和bFGF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于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sICAM-1水平的动态观察
12
作者 刘晓芬 宋波 +1 位作者 陈光兰 陈瑛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共3页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临床上得以诊断时常常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预后极差[1-2].现代肿瘤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机体的免疫监视机制密切相关,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mmunosuppre...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隐匿,临床上得以诊断时常常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预后极差[1-2].现代肿瘤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机体的免疫监视机制密切相关,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mmunosuppressive acidic protein,IAP)和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已被认为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监视功能中起重要的作用[3-4],为此,我们动态检测了58例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IAP和sICAM-1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患者血清 iap SICAM-1水平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恶性肿瘤 根治性手术治疗 acidic protein 免疫监视机制 免疫监视功能 胞问黏附分子 现报道如下 严重危害 围手术期 人类健康 机体 动态检测 肿瘤学 可溶性 抗肿瘤
下载PDF
清胰化积汤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娟 朱凤婷 +1 位作者 冯冬婵 麦丽珍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清胰化积汤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的影响。方法:9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清胰化积汤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的影响。方法:9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介入化疗栓塞,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清胰化积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糖类抗原199(CA_(199))、癌胚抗原(CEA)、自然杀伤T细胞(NKT)、IAP、bFGF、sTNFRⅠ、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表(QOL)、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记录两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CA_(199)、CEA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NKT均升高,研究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IAP、bFGF、sTNFRⅠ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QO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两组Ⅰ-Ⅳ级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清胰化积汤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胰腺癌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清胰化积汤 介入化疗栓塞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下载PDF
不同干预措施对肝癌焦虑患者术后免疫抑酸性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游雪梅 莫新少 +3 位作者 黎乐群 陈德凤 钟丽 陈似霞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2-45,4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原发性肝癌焦虑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肝癌住院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组(A组)132例,在非焦虑病人中选择与焦虑组相匹配的132例作为对照组(B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再将A、B...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原发性肝癌焦虑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肝癌住院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组(A组)132例,在非焦虑病人中选择与焦虑组相匹配的132例作为对照组(B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再将A、B组分别分为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和未干预等4个亚组。比较A、B组术前及各亚组术前、术后1、4、7、14、30d免疫抑酸性蛋白(IAP)和IL-6的水平。结果焦虑组术前IAP和IL-6的水平明显高于非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焦虑各亚组中,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组在术后第1、4、7、14、30天患者IAP和IL-6的水平低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及未干预组(P<0.05、P<0.01);术后非焦虑各亚组IAP和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直接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并与手术打击存在协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及单纯心理干预均能调节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焦虑 免疫功能 免疫抑酸性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学军 檀碧波 +1 位作者 韩杰 耿玮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A)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比值(N/L比值)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对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AA患者术前血清IAP、CRP水平和外周WBC,并计算N/L。结果AA患者血清IAP水平均较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AA)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比值(N/L比值)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对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AA患者术前血清IAP、CRP水平和外周WBC,并计算N/L。结果AA患者血清IA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坏疽或穿孔性组较急性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组明显升高(P<0.01)。N/L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情越严重,N/L比值越高。AA患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坏疽或穿孔性组CRP水平较急性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组又有明显升高(P<0.01)。IAP、CRP与N/L比值联合检测对白细胞计数正常的AA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这部分AA预测的准确率达100%(42/42)。结论IAP、N/L比值及CRP能比较准确地反映AA的病情,三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AA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在胃癌、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宏博 樊代明 +3 位作者 陈兵 张学庸 张少华 陈崇兴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3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应用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单克隆抗体-MIL和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对17例贲门癌和46例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冰冻切片(27例)和石蜡切片(36例)进行了柒色。结果表明,贲门癌和胃癌的细胞膜及胞浆有IAP-2阳性物质存在,阳性率... 本文应用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单克隆抗体-MIL和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对17例贲门癌和46例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冰冻切片(27例)和石蜡切片(36例)进行了柒色。结果表明,贲门癌和胃癌的细胞膜及胞浆有IAP-2阳性物质存在,阳性率为90.5%。IAP-2在癌组织中的分布与癌细胞分化有关(P<0.01),分化低的肿瘤细胞阳性率高,着色强。上述结果提示,IAP-2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之一。可能与肿瘤分化有关,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免疫细胞化学 胃肿瘤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强 陈良 +1 位作者 唐徐英 孙洪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P<0.01;t=6.55,P<0.01);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两组之间IAP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99,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PTA值、IAP明显降低,TB i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AP水平与TB il呈显著负相关(r=-0.359,P<0.01),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1)。IAP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IAP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IAP检测简单方便,临床上可将IAP列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预后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剑 聂绍发 +1 位作者 朱桂宝 尹平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测定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EA与IAP的含量。结果 CEA、IAP对大肠癌的灵敏度分别为33. 3%、40...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与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测定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EA与IAP的含量。结果 CEA、IAP对大肠癌的灵敏度分别为33. 3%、40. 0%,特异度分别为93. 3%、86. 7%。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EA、I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47、0. 659。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60. 0%,特异度为80. 0%。结论 血清CEA与IAP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 血清癌胚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癌胚抗原(CEA) 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 大肠癌患者 血清CEA iap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围手术期输血对肝癌患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肖开银 尚丽明 叶新平 覃忠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患者手术前1d、术后1、4、7d外周血中IAP。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手术后IAP水平,Ⅰ组升高幅度低于Ⅱ组。Ⅰ组1、3、5年生存率高于Ⅱ组。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可使HC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输血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免疫功能 生存率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其宏 郭琦 吴求亮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7,共4页
为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检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6 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 IAP.结果表明 :正常人血清 IAP含量为 (346± 10 7) μg/ m L,口腔颌面部... 为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检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6 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 IAP.结果表明 :正常人血清 IAP含量为 (346± 10 7) μg/ m L,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为 (6 73± 149) μg/ m L,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肿瘤患者的 IAP阳性率高达 85.3% (58/ 6 8) , - 期患者血清IAP水平明显高于 - 期患者 (P<0 .0 1)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 ,IAP水平也随之增高 ;口腔颌面部鳞癌与唾液腺癌之间 IA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治疗后血清 IAP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复发者血清 IAP复又回升 ,而未复发者 IAP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说明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有助于监视病情的发展、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动态研究可监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单自免疫扩散法 血清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