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暴露的免疫毒理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齐志业 陈颖 李燕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54-160,共7页
免疫功能是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在维持人类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 pesticides, PYRs)及其代谢产物可对机体产生免疫毒性,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通过对PYRs暴露对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免疫功能是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在维持人类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 pesticides, PYRs)及其代谢产物可对机体产生免疫毒性,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通过对PYRs暴露对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影响及其免疫毒理学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生命早期PYRs暴露所致机体免疫毒性进行总结和展望,为人类PYRs暴露的免疫毒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农药 免疫功能 免疫毒理学
下载PDF
基于主动监测系统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研究
2
作者 刘宏尉 赵敏 +1 位作者 颜志文 陈叶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1462-1466,1472,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所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创建监测条件,搜索该院2020-2022年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住院病例,得到阳...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所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创建监测条件,搜索该院2020-2022年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住院病例,得到阳性报警病例,分析irAEs发生情况,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置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653例住院患者中检出报警病例910例,经临床药师评价最终确定107例存在irAEs,其中58例为普通irAEs,49例为严重irAEs,107例患者共发生irAEs 128例次。监测模型阳性发现率为2.93%(107/3653)。内分泌毒性[18.75%(24/128)]、肺毒性[16.41%(21/18)]、皮肤毒性[14.06%(18/128)]、肝脏毒性[10.94%(14/128)]、心脏毒性[9.38%(12/128)]发生率排名靠前。107例患者中好转81例,痊愈20例,未好转4例,死亡2例。是否进行手术患者间irAE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开展ICIs致irAEs的主动监测可行性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和防范临床用药风险,也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性 主动监测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警戒
下载PDF
镉暴露诱导小鼠脾脏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与鉴定
3
作者 阮嘉诚 史美琳 +1 位作者 马海燕 施海峰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镉暴露对脾组织的损伤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究镉免疫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单次皮下注射氯化镉(5μmol/kg)建立镉暴露小鼠模型,使用Synergy H4混合多模酶标仪检测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人B淋巴细胞瘤细胞中Ca... 目的本研究探讨镉暴露对脾组织的损伤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究镉免疫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单次皮下注射氯化镉(5μmol/kg)建立镉暴露小鼠模型,使用Synergy H4混合多模酶标仪检测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人B淋巴细胞瘤细胞中Ca^(2+)含量,采用D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脾脏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采用GO富集、KEGG信号通路和Reactome数据库分析镉暴露干扰的免疫相关功能,采用RT-qPCR、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等方法验证重要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镉暴露干扰细胞的自噬功能,引起细胞Ca^(2+)稳态失衡和组织氧化应激增强。镉暴露产生免疫相关脾组织差异表达基因934个,其中上调的基因687个,下调的基因247个。镉暴露干扰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4个关键基因Ppp3ca、Plcg2、Vav1和Cd247表达。结论镉暴露引起免疫调节关键基因Ppp3ca、Plcg2、Vav1、Cd247的表达改变可能是小鼠脾脏产生免疫毒性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芯片 免疫毒性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阿奇霉素急性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
4
作者 蒲倩 张尚祎 +3 位作者 陈晨 刘兴成 王慧利 钱秋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1678,共8页
选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以探究阿奇霉素(AZM)急性暴露下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AZM急性暴露下,斑马鱼幼鱼出现脊柱弯曲、游囊发育不完整、卵黄囊肿现象.在神经系统方面,研究发现斑马鱼脑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AChE活性降... 选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以探究阿奇霉素(AZM)急性暴露下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AZM急性暴露下,斑马鱼幼鱼出现脊柱弯曲、游囊发育不完整、卵黄囊肿现象.在神经系统方面,研究发现斑马鱼脑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AChE活性降低和光暗节律失衡.进一步地,使用PharmMapper网站预测AZM可能靶向的基因,并对这些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ZM可能还具有影响斑马鱼血管和免疫系统的潜力.更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表明,AZM暴露确实导致了斑马鱼幼鱼血管分支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神经毒性 血管毒性 免疫毒性 斑马鱼
下载PDF
真菌毒素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5
作者 于欢 尚国富 +3 位作者 欧沙 洪亮 曾柱 胡祖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2-865,871,共5页
真菌毒素是病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污染多种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但其免疫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 真菌毒素是病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污染多种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但其免疫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发现真菌毒素能够影响DCs的内吞作用、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本文旨在综述真菌毒素对DCs免疫应答的影响,为后续研究阐明真菌毒素的免疫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免疫毒性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颡鱼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田海军 姜汉军 +1 位作者 杨铁柱 刘加慧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评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毒性效应,在水温(24.5±0.3)℃下,将体质量(101.4±16.5)g的黄颡鱼饲养在流水充气的水泥池中,暴露于0.0 mg/L、0.2 mg/L、0.4 mg/L、0.6 mg/L和0.8 mg/L质量... 为评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毒性效应,在水温(24.5±0.3)℃下,将体质量(101.4±16.5)g的黄颡鱼饲养在流水充气的水泥池中,暴露于0.0 mg/L、0.2 mg/L、0.4 mg/L、0.6 mg/L和0.8 mg/L质量浓度的SDBS中10 d后,测定血清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免疫球蛋白M(Ig M)和补体C3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并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脾脏补体C3和CAT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DBS暴露后黄颡鱼血清中的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肝胰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升高。SDBS暴露后黄颡鱼脾脏中补体C3、CAT基因m RNA转录水平下调,在高浓度暴露组(0.8 mg/L)中补体C3基因m RNA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5),在0.4~0.8 mg/L浓度暴露组中CAT基因m RNA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0.4~0.8 mg/L的SDBS暴露浓度降低了黄颡鱼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暴露 黄颡鱼 免疫毒性
下载PDF
Immunotoxicity of Acrylamide in Female BALB/c Mice 被引量:7
7
作者 FANG Jin LIANG Chun Lai +1 位作者 JIA Xu Dong LI Ni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01-409,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toxicity of acrylamide (ACR) in female BALB/c mice.Methods A total of 200 female mice weighing 18-22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clusters based on body weight, and each weig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toxicity of acrylamide (ACR) in female BALB/c mice.Methods A total of 200 female mice weighing 18-22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clusters based on body weight, and each weight-based cluster included five groups (10 mice per group): negative control, positive control (cyclophosphamide), low, intermediate, and high dose ACR groups, and all the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ACR by gavage for 30 day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immun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ACR were evaluated through immunopathology, humoral immunity, cellular immunity, and non-specific immunity. Results The terminal body weight, spleen and thymus weights, lymphocyte counts in the ACR-H group were decreased,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lymph glands, thymus and spleen. %T cells in blood lymphocy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ll ACR-treated groups,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 natural killer(NK) cells and increase of %Th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ACR-H group. interleukin-6(IL-6), Concanavalin A(ConA)-induced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serum half hemolysis value (HCso)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n the ACR-H group. Conclusion ACR elicit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of mice after 30 day f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ylamide(ACR) immunotoxicity Female BALB/c mice
下载PDF
Immunotoxicity and hepatotoxicity of PFOS and PFOA in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 被引量:3
8
作者 HAN Zhaoxiang LIU Yurong +2 位作者 WU Dandan ZHU Zhen Lu Chunxi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2年第4期424-430,共7页
Perflu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PFOCs) are emerg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nvironment,wildlife and human.We studied the toxicology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 and perflu... Perflu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PFOCs) are emerg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nvironment,wildlife and human.We studied the toxicology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 and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on immunotoxicity and hepatotoxicity in primarily cultured hepatocytes of freshwater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Cultured hepatocytes were exposed to PFOS or PFOA(0,10,20 and 30 mg/L) for 24,48,72,96,120 and 144 hours,respectively.Oral doses of these compounds that induce significantly detectable immunotoxicity and hepatotoxicity were employed in the study.In response to PFOS,the leukocytes,B cells,granulocytes,and macrophages among the isolation of intrahepatic immune cells(IHIC) from PFOS-treated tilapia produced significant levels of immune cell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mbers of leukocytes,B cells,granulocytes,and macrophages for PFOS-treated tilapi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Moreover,similar to the findings in PFOA toxicity effects,the erythropoietin levels in tilapi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FOS and PFOA concentrations.The lowest doses(10 mg/L) of PFOS exposure led to a marked inhibition in the hepatocyte viability in tilapia.Similarly,tilapia exposed to PFOA demonstrated a similar pattern,and a dose-dependent decrease in the hepatocyte viability was observed in the following treatment of PFOA.In the 72 h exposures,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duced with the increase concentrations in tilapia liver(p<0.05).Tilapia showed a strong EROD induction in livers,a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EROD activity was observed between control,PFOS and PFOA-exposed tilapias.The liver glycogen content showed that PFOS and PFOA exposure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liver glycogen content,which depended on the duration of exposure.And it appeared that the decrease in blood glucose level during the acclimation was followed b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iver glycogen content in tilap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FOA PFOS 免疫毒性 肝毒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促红细胞生成素 全氟辛烷
下载PDF
Immunotoxicity assessment of cadinene sesquiterpenes from Eupatorium adenophorum in mice
9
作者 OUYANG Can-bin LIU Xiao-man +4 位作者 YAN Dong-dong LI Yuan WANG Qiu-xia CAO Ao-cheng GUO mei-x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319-2325,共7页
Sesquiterpenes in Eupatorium adenophorum are abundant in leaves and have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 biopesticides. The toxicity of sesquiterpenes in immune cell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immune functions are not fu... Sesquiterpenes in Eupatorium adenophorum are abundant in leaves and have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 biopesticides. The toxicity of sesquiterpenes in immune cell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immune function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We evaluated the immunotoxicity of two cadinene sesquiterpenes 2-deoxo-2-(acetyloxy)-9-oxoageraphorone(DAOA) and 9-oxo-10,11-dehydro-agerophorone(ODA) by using histopathology and toxicology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lymphocyte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Kunming mice. The mice were given single doses of 75, 150 and 300 mg kg^-1 body weight(BW) of DAOA/ODA every day for a week. S erious damage to the thymus and spleen was found in tissue images with clear lysis reduction numbers and a loosened arrangement of splenocytes and thymocytes to the mice treated with 150–300 mg kg^-1 DAOA/ODA. Mice cytology was also affected with significant cellular alterations, increased splenocytes apoptosis rates(P〈0.01), proliferation reduction(P〈0.05)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activities reduction(P〈0.05) when given 150–300 mg kg^-1 DAOA/ODA, the severities of which were dose-dependent. Howev er, a 75 mg kg^-1 dose of DAOA/ODA showed no change in tissue or cytology after the 7 day treatment, and therefore was considered to be within acceptable safety parameters. Taken together, cadinene sesquiterpenes, as a type of toxic botanical component, have low environmental risks in small doses and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for their use as biopestic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p athology splenocytes 2-deoxo-2-(acetyloxy)-9-oxoageraphorone immunotoxicity Eupato rium adenophorum
下载PDF
二噁英及类二噁英污染物致免疫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鑫格 李娜 +4 位作者 韩颖楠 马梅 吴兴华 李翀 王殿常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二噁英是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高效外源配体,已知可以通过AHR发挥免疫毒性作用。经典的AHR毒性通路是指AHR由配体激活后进入细胞核,并与芳烃受体核转运蛋白(AH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形成复合物,诱导二噁英... 二噁英是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高效外源配体,已知可以通过AHR发挥免疫毒性作用。经典的AHR毒性通路是指AHR由配体激活后进入细胞核,并与芳烃受体核转运蛋白(AH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形成复合物,诱导二噁英反应元件(dioxin response element,DRE)控制的下游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新的研究表明二噁英诱导免疫毒性还存在多种非经典的AHR通路,即激活后的AHR与其他信号通路(如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中的关键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串扰,影响细胞功能。该过程中,AHR直接或以AHR-ARNT复合物的形式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协同募集到共识或非共识DRE位点并与之结合,进而影响关键分子的转录和表达。目前已有许多与二噁英结构相似的物质被证明具有类二噁英的AHR激活活性,包括部分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等,被称为类二噁英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DLCs)。DLCs可以通过激活AHR影响免疫系统,但一些研究表明,部分DLCs的免疫毒性可通过非AHR依赖的途径产生,这些途径可能包括导致细胞氧化应激、影响细胞呼吸爆发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和干扰线粒体功能等。总之,与二噁英相比,DLCs的免疫毒性作用机制并不清晰,还需要更为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 类二噁英物质 芳烃受体 免疫毒性
下载PDF
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免疫毒性反应的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沥豪 邵安良 +4 位作者 许林 任康 王洪建 陈亮 许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目前关于其免疫毒性未进行深入研究。目的: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毒性。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皮下囊不植...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目前关于其免疫毒性未进行深入研究。目的: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毒性。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皮下囊不植入材料,实验组一皮下囊植入未纯化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实验组二皮下囊植入纯化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对照组皮下囊植入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植入后第14,28天时,分析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的质量及脏器质量系数,血清IgG、IgM浓度,脾脏淋巴细胞中T、B细胞比例,脾脏及胸腺病理组织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实验过程中,植入材料小鼠状态良好,无明显中毒反应;②植入后第14天时,实验组一心脏质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对照组肺脏质量及质量系数低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二肾脏质量系数高于假手术组(P<0.05);植入后第14,28天,植入材料3组其余脏器质量及脏器质量系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实验组二植入后第14天的IgM浓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一植入后第28天的IgG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④植入后第14,28天,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对照组B、T淋巴细胞比例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植入后第14,28天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植入材料3组均有轻微慢性炎症,炎性反应程度为实验组二<实验组一<对照组;⑥结果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较低的免疫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可吸收 止血材料 聚多糖 羧甲基壳聚糖 免疫毒性 体内降解
下载PDF
铅慢性暴露对小鼠免疫毒性的研究
12
作者 韩冰 周丽鹏 +7 位作者 姚文利 李华南 劳旭婷 徐佳婷 刘毅璐 金信成 董莉莉 孙世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1,共7页
评估铅慢性暴露对从业者可能造成的免疫系统的影响,可为降低安全隐患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实验小鼠为模型,通过铅慢性暴露8周后,使用酶联免疫、qRT-PCR等方法,进行体重和子代出生数量,肝脏、肾脏和肠道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 评估铅慢性暴露对从业者可能造成的免疫系统的影响,可为降低安全隐患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实验小鼠为模型,通过铅慢性暴露8周后,使用酶联免疫、qRT-PCR等方法,进行体重和子代出生数量,肝脏、肾脏和肠道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大脑皮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检测。通过铅慢性暴露4周后,试验动物注射O型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疫苗,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特异性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详析铅慢性暴露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铅慢性暴露后小鼠体重出现下降趋势,心脏、肝脏、肾脏、脑和脾脏等脏器的重量也下降,肠道肿胀,相应脏器系数变大铅慢性暴露后体重分别为(31.4±1.3)g、(29.4±1.1)g。对照组和铅暴露组的肾脏、肝脏、小肠、结肠中GSH、MDA分别为(5.05±0.28)、(2.65±0.23)和(39.5±9.6)、(123.2±14.2);(4.35±0.26)、(1.48±0.12)和(43.5±10.6)、(135.2±21.3);(5.26±0.27)、(1.98±0.17)和(0.32±0.07)、(0.67±0.09)。大脑皮质脑皮质组织中SOD和ROS分别为(364.35±13.26);(307.47±6.43)、(47.56±9.96)和(88.62±7.93)。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C)的活性下降,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显著上升。铅慢性暴露引起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下降,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显著升高。铅慢性暴露对机体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显著升高。铅慢性暴露可损害多个器官,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产生综合免疫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暴露 免疫毒性 神经毒性 细胞免疫
下载PDF
2-乙酰基-4-四羟基-丁基咪唑对成年雌性大鼠的免疫毒性研究
13
作者 袁悦 原黎兰 +3 位作者 赵喆 肖倩倩 魏雪涛 郝卫东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究Ⅲ类焦糖色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2-乙酰基-4-四羟基-丁基咪唑(THI)对雌性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成年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进行THI经口灌胃染毒,剂量分别为0、0.1、0.5、2.5和5mg/kg,连... 目的:探究Ⅲ类焦糖色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2-乙酰基-4-四羟基-丁基咪唑(THI)对雌性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健康成年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进行THI经口灌胃染毒,剂量分别为0、0.1、0.5、2.5和5mg/kg,连续染毒30 d。记录大鼠体质量并测定胸腺和脾脏的脏器系数,取大鼠胸腺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及各分类细胞的数量,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脾脏NK细胞的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胸腺和脾脏中主要免疫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THI染毒可使大鼠胸腺皮质/髓质面积比下降。与对照组相比,2.5和5 mg/kg的THI染毒能降低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5 mg/kg及以上剂量THI染毒能降低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0.5 mg/kg及以上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和B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或P<0.01),5 mg/kg的THI染毒可使脾脏中T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NK细胞的比例升高(P<0.01)。T细胞亚群的分析结果显示,5 mg/kg的THI能降低大鼠外周血中Th细胞的比例(P<0.01),0.5 mg/kg及以上剂量THI可使胸腺中Th细胞的比例升高(P<0.05或P<0.01)、CD4^(+)CD8^(+)双阳性T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或P<0.01),2.5 mg/kg及以上剂量THI可升高胸腺中CTL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THI经口暴露可损伤雌性大鼠的免疫系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是其敏感的效应指标,本研究条件下THI免疫毒性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0.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酰基-4-四羟基-丁基咪唑 大鼠 免疫毒性 淋巴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苯并三唑紫外光稳定剂对斑马鱼成鱼的免疫毒性
14
作者 张继晔 黄莹 +3 位作者 李志彤 梁雪芳 陈辉辉 查金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5,共11页
苯并三唑类紫外光稳定剂(benzotriazole ultraviolet stabilizers,BUVSs)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新兴污染物,在水环境和水生生物体内广泛检出。研究表明BUVSs可引起免疫相关通路的分子响应,影响鱼类早期发... 苯并三唑类紫外光稳定剂(benzotriazole ultraviolet stabilizers,BUVSs)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新兴污染物,在水环境和水生生物体内广泛检出。研究表明BUVSs可引起免疫相关通路的分子响应,影响鱼类早期发育,然而目前不同结构BUVSs对成鱼的免疫毒性效应研究十分有限。因此,本文选取4种BUVSs(UV-234、UV-326、UV-329和UV-P),在10μg·L^(-1)浓度下对斑马鱼成鱼暴露28 d,观察斑马鱼肠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肠道、肾脏和血液中免疫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评估不同结构的BUVSs对斑马鱼成鱼的肠道和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L^(-1) UV-234、UV-329和UV-P暴露能够引起斑马鱼成鱼肠道杯状细胞减少、黏液增多和肠绒毛高度减小。免疫相关蛋白在不同BUVSs暴露后的表达存在差异,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UV-234和UV-326暴露后引起芳香烃受体AhR和白细胞介素IL17/22的显著变化,同时UV-326、UV-329和UV-P均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1A1表达。综上,BUVSs长期暴露能够引起斑马鱼成鱼肠道损伤并导致免疫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三唑紫外光稳定剂 斑马鱼 免疫毒性 芳香烃受体 肠道损伤
下载PDF
镉免疫毒性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铣 薛彬 +3 位作者 魏雪涛 雷志明 刘湛 周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30-535,共6页
从免疫细胞功能调控因素初步探讨镉免疫毒性机理0.3-2.4mg/kg/d氯化镉连续给小鼠灌胃14d,观察免疫器官重量及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钙调素(CaM)含量、巨噬细胞内NO、O2-、H2O2变化。结果是... 从免疫细胞功能调控因素初步探讨镉免疫毒性机理0.3-2.4mg/kg/d氯化镉连续给小鼠灌胃14d,观察免疫器官重量及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钙调素(CaM)含量、巨噬细胞内NO、O2-、H2O2变化。结果是0.3-2.4mg/kg/d氯化镉对免疫器官重量未见有明显影响,但0.3mg/kg/d组腹腔灌洗液巨噬细胞总数减少、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淋巴细胞胞内钙离于增加、钙调素呈下降趋势,巨噬细胞NO生成、O2-减少、H2O2有减少趋势体外试验50μmol/L氯化镉出现抑制淋巴细胞转化、IL-2减少、胞内钙离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性 钙稳态失衡 污染物质
下载PDF
甲醛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文育锋 姚应水 +1 位作者 王金权 黄月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 通过吸入染毒来观察甲醛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测定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抗体形成细胞、T 淋巴细胞数、迟发性超敏反应、巨噬细胞功能。结果 甲醛在 5mg/m3 和 1.5mg/m3 时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目的 通过吸入染毒来观察甲醛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测定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抗体形成细胞、T 淋巴细胞数、迟发性超敏反应、巨噬细胞功能。结果 甲醛在 5mg/m3 和 1.5mg/m3 时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提示甲醛是一种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免疫毒性 小鼠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壬基酚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巨噬细胞的免疫毒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双庆 李延 +2 位作者 王珺 顾颖 尹大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48,共8页
 从鲫鱼(Carassiusauratus)头肾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暴露雌二醇和壬基酚后,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评价壬基酚的免疫毒性,并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效应相比较....  从鲫鱼(Carassiusauratus)头肾中分离巨噬细胞,体外暴露雌二醇和壬基酚后,用MTT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评价壬基酚的免疫毒性,并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效应相比较.结果表明,雌二醇对鲫鱼巨噬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增殖在低浓度表现为诱导作用,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雌二醇、壬基酚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明显的诱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与天然激素雌二醇的免疫作用效应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壬基酚的弱雌激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鲫鱼 巨噬细胞 免疫毒性 雌二醇 内分泌激素
下载PDF
镉对小鼠免疫毒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薛彬 刘湛 雷志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78,共3页
采用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方法,观察氯化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后不同时间,给小鼠一次灌胃30mg/kgCdCl_2,未见对免疫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反复多次灌胃染毒14天,在0.3mg/ks/d组可见明显抑制小鼠脾淋巴... 采用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方法,观察氯化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后不同时间,给小鼠一次灌胃30mg/kgCdCl_2,未见对免疫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反复多次灌胃染毒14天,在0.3mg/ks/d组可见明显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IgM-pFC,抑制率为42.1%。体外试验表明,12.5μmol/LCdCl_2与淋巴细胞作用48h,25μmol/LCdCl_2作用72h,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率分别为38.3%和77.8%,以上结果表明氟化钢具有明显的免疫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免疫毒性 小鼠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对雄性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安丽 蔡原 +1 位作者 吕相征 曹秀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高效氯氰菊酯对雄性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足跖厚度增加法、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凝法对雄性小鼠进行了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生成及血清溶血素滴度免疫指标的检测,并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对... 目的 探讨高效氯氰菊酯对雄性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足跖厚度增加法、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凝法对雄性小鼠进行了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生成及血清溶血素滴度免疫指标的检测,并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对主要免疫组织器官胸腺和脾脏进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测定。结果 高效氯氰菊酯使雄性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分泌抗体减少,血清抗绵羊红细胞效价降低,脾脏MDA增多,而DTH及胸腺MD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效氯氰菊酯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有影响,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中毒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免疫毒性 免疫功能 杀虫剂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有机镉染毒对小鼠免疫球蛋白及其亚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忠宁 董胜璋 +2 位作者 林育纯 吴烽 余贵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09,F004,共3页
为研究有机镉化合物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有机镉组采用分离纯化的镉金属硫蛋白 (CdMT)作为受试物给予低、中、高剂量 (Cd2 +0 2、0 5、1 0mg kg) ,无机镉组给予CdCl2 (Cd2 +0 5mg kg) ,BALB c小鼠经灌胃染毒 2周和 4周 ,检测血清... 为研究有机镉化合物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有机镉组采用分离纯化的镉金属硫蛋白 (CdMT)作为受试物给予低、中、高剂量 (Cd2 +0 2、0 5、1 0mg kg) ,无机镉组给予CdCl2 (Cd2 +0 5mg kg) ,BALB c小鼠经灌胃染毒 2周和 4周 ,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及其亚类的水平。结果显示染毒 4周后与对照组和脱金属硫蛋白 (Apo MT)组比较 ,CdCl2 组血清IgG1、IgG2a、IgG2b、IgG3、IgA、IgM和IgLλ各指标均显著性降低 (P <0 0 5 ) ;CdMT组IgG2a和IgG2b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无剂量 反应关系 ,其余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有机镉CdMT可诱导体液免疫功能抑制 ,但明显轻于无机镉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镉染毒 小鼠 免疫球蛋白 金属硫蛋白 免疫球蛋白亚类 免疫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