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齐后期发敕、发诏授官及其影响——以《文馆词林·敕上·除授》为中心
1
作者 张旭华 王仁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共13页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但各有对应的官职除授范围。北齐后期皇帝发诏、发敕授官和“件授如右”敕,不仅与唐代“册授”“制授”“敕授”和“旨授”存在渊源关系,是唐代选授之法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唐代制敕授官文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发敕授官 发诏授官 吏部铨选
下载PDF
清代科举议中的“随场去取”设想
2
作者 周倩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4,共10页
“随场去取”是以分场阅卷、层递入围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录取方法,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北宋欧阳修。相比多场合校,“随场去取”更利于减轻工作量、鉴别真才和平衡场次。清前期,为纠正偏重头场的不良科举风气,士人呼吁重拾“随场去取”,还... “随场去取”是以分场阅卷、层递入围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录取方法,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北宋欧阳修。相比多场合校,“随场去取”更利于减轻工作量、鉴别真才和平衡场次。清前期,为纠正偏重头场的不良科举风气,士人呼吁重拾“随场去取”,还提出要改进欧阳修的方案,以“定额取士”取代“去七等人”之法,可行性显著增强。经历雍乾时期的短暂沉寂,至嘉道以降,“随场去取”诉求再炽。以陈澧为代表的士人不仅着力丰富“随场去取”的形式,还提出“定额取士”的实施细则。清末,受陈澧影响,张之洞力倡“随场去取”,并将其纳入科举新章草案;然而,张的方案对关键参数“定额倍数”设置不合理,仍未能解决偏重头场的问题,其方案最终流产。清代科举议虽不乏“随场去取”的设想,但始终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使得这一良法最终未能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清代科举议 随场去取 定额取士
下载PDF
《汉书》记汉文帝举贤良事辨误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尚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汉书》记汉文帝前15年再次下诏举贤良,《史记》不载其事,但《汉书》其实也并未见到过诏令的原文,根据的只是汉文帝给推举出来的贤良、太子家令晁错的"求贤诏书",其中提到了曾下过的"举贤良"诏令。由于把这道求贤... 《汉书》记汉文帝前15年再次下诏举贤良,《史记》不载其事,但《汉书》其实也并未见到过诏令的原文,根据的只是汉文帝给推举出来的贤良、太子家令晁错的"求贤诏书",其中提到了曾下过的"举贤良"诏令。由于把这道求贤诏书误解为下给所有被推举出来的贤良进行统一"策试"的"策诏",《汉书》以含混的笔法给其未读到过的"举贤良"诏令增添了两项并不曾有的内容:汉文帝要对推举出来的贤良"亲自策问",贤良必须作书面答卷。《汉书》进而又编造说当时有"百余人"参加了"对策",晁错被评为第一,那时已经有了一套推举、考试、评比和录用人才的制度。《汉书》记建元元年举贤良,继续编造说当时有"百余人"参加"策试",造成严重的误传。《资治通鉴》沿袭并加重了这些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贤良诏 求贤诏 对策
下载PDF
科举视野下的元代戏曲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来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自王国维提出"科举废而杂剧兴"的看法,学界对元代戏曲与科举制度间的关系多作反向理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元代科举与戏曲间的关系也可做正面解读:元代"以曲取士"说可以从国家、民间两个层面的文化活动... 自王国维提出"科举废而杂剧兴"的看法,学界对元代戏曲与科举制度间的关系多作反向理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元代科举与戏曲间的关系也可做正面解读:元代"以曲取士"说可以从国家、民间两个层面的文化活动加以理解,国家科举选人虽未将"曲"作为标准,民间文学社团确曾以"曲"等第高下,是元代前期科举废黜背景下的一种"另类科举",对书会才人、曲中状元等称号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梳理元代戏曲中有关科举的知识与理解,可以发现,元代的南戏比杂剧中有更多涉及的科举内容,这一情形与南北二地受科举影响的深浅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戏曲 科举 以曲取士 书会
下载PDF
房玄龄还是尹知章注释了《管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管子注》或以为是房玄龄作,或以为尹知章作,历代都有争议。事实上,《管子注》为尹知章所作。《崇文总目》最早著录尹知章注释《管子》,《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尹知章传》也有记载;尹知章注释的《孝经》、《老子》、《庄子》、... 《管子注》或以为是房玄龄作,或以为尹知章作,历代都有争议。事实上,《管子注》为尹知章所作。《崇文总目》最早著录尹知章注释《管子》,《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尹知章传》也有记载;尹知章注释的《孝经》、《老子》、《庄子》、《韩子》、《鬼谷子》等先秦古籍与《管子》的思想和内容相关,这是尹知章注《管子》的必要条件;南宋绍兴年间科举取士,从《管子》及注疏内出题,《管子注》盛行,书商为了提高书籍的销售量,将尹注《管子》改为位高名重的初唐良相临淄人房玄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注》 尹知章 房玄龄 科举取士
下载PDF
我国古代武举武学与体育教育发展之关系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凤杰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3年第3期49-51,64,共4页
对我国自隋唐至清时期武举武学的设置与体育教育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武举武学对我国古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古代武学 武举武学 体育教育
下载PDF
中国竞争思想的演变及其当代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绍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竞争多采取排斥的态度。但许多思想家和开明的统治者为了经邦济世、富国强兵,在其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了一些鼓励竞争的政策,这主要表现于科举选才和奖励耕战两个方面。这些政策的实施对... 为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竞争多采取排斥的态度。但许多思想家和开明的统治者为了经邦济世、富国强兵,在其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了一些鼓励竞争的政策,这主要表现于科举选才和奖励耕战两个方面。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推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代,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竞争观念被人们公开接纳。生存竞争一时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思想旗帜。许多思想家对竞争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启示。为了应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各种复杂情况,立足现实、借鉴前贤,树立正确的竞争现念、制定严密的竞争规则以解决竞争中出现的偏差,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原则 科举选才 奖励耕战 物竞天择 正当竞争
下载PDF
畲民科举中的“盘瓠”影响——以清乾道时期(1775-1847)浙闽官私文献为考察核心 被引量:3
8
作者 孟令法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8-184,共17页
清乾道时期(1775-1847),因科举制度不完善和族群(个体)利益争夺,汉民士子假借盘瓠神话以阻止畲民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而以钟正芳、钟良弼、蓝芳、雷云等为代表的畲民士子,在历经"抗阻考"诉讼后,分获"一体科考权"。虽... 清乾道时期(1775-1847),因科举制度不完善和族群(个体)利益争夺,汉民士子假借盘瓠神话以阻止畲民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而以钟正芳、钟良弼、蓝芳、雷云等为代表的畲民士子,在历经"抗阻考"诉讼后,分获"一体科考权"。虽然政府部门以"禁阻考"文告来保障畲民的平等权利,但这并未在深受神话历史化影响的汉民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总之,神话历史化有其合理分析相应口头传统的功能,但同一神话在不同族群中的不同理解也会呈现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而这恰恰是需要神话学从业者关注的一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取士 盘瓠神话 神话历史化 乾道时期 官私文献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锦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度是近代中国承前启后的选官制度。其既有西方文官先进的理论,又带有深刻的科举特色。其考试程序形式、考场管理、考官限制、应试资格都充满科举的遗风,尤其是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公平竞争选拔人...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度是近代中国承前启后的选官制度。其既有西方文官先进的理论,又带有深刻的科举特色。其考试程序形式、考场管理、考官限制、应试资格都充满科举的遗风,尤其是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公平竞争选拔人才精髓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南京政府前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公务员制 考选制 科举制 特色
下载PDF
清代羌区的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红云 罗尔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川西北羌族地区的官学始建于宋,至明代羌区各州县均建立起官学,清代则官学、书院、义学全面发展以至学校教育臻于全盛。与学校教育相匹配的科举取士也在清代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顶峰,二者共同促进了汉文化在羌区的发展,起到了建构羌人汉文... 川西北羌族地区的官学始建于宋,至明代羌区各州县均建立起官学,清代则官学、书院、义学全面发展以至学校教育臻于全盛。与学校教育相匹配的科举取士也在清代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顶峰,二者共同促进了汉文化在羌区的发展,起到了建构羌人汉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学校教育 科举取士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由《钦定学政全书》看清前期科举的人才选拔制度
11
作者 霍有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2,共5页
《钦定学政全书》是一部清前期官方颁发的教育"全书"。其中部分文献资料如《贡监事例》《学政关防》《考试场规》等,可考见清前期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还有部分资料如《寄籍入学》《清厘籍贯》《录送科举》《学额总例》等,对... 《钦定学政全书》是一部清前期官方颁发的教育"全书"。其中部分文献资料如《贡监事例》《学政关防》《考试场规》等,可考见清前期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还有部分资料如《寄籍入学》《清厘籍贯》《录送科举》《学额总例》等,对当今的高考制度建设亦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学政全书》 科举文献 清前期科举 人才选拔制度
下载PDF
试述唐高宗李治的《简择史官诏》
12
作者 孙斌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3-88,共6页
 唐高宗李治《简择史官诏》中的"操履贞白"、"业量该通"、"谠正有闻"、"灼然为众所推"、"亦恐泄漏史事"五个标准,是我国古代遴选史官的第一个公开标准,是唐以前历代杰出史官优秀品...  唐高宗李治《简择史官诏》中的"操履贞白"、"业量该通"、"谠正有闻"、"灼然为众所推"、"亦恐泄漏史事"五个标准,是我国古代遴选史官的第一个公开标准,是唐以前历代杰出史官优秀品质的结晶,是后来"史才"、"史学"、"史识"、"史德"说的依据之一。它不仅是当时一个胜任史官的必备条件,也是其后历代史官和史学家修养自身的标准,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高宗 李治 简择 史官
下载PDF
浅议1927-1937年近代公务员考选制对科举制的传承
13
作者 陈小锦 《贵州文史丛刊》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科举是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的考试制度,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其合理及特色之处。有形的制度是无形观念的基础,近代公务员制度正是吸取了科举公平竞争的选才精髓建立起来的。其对科举制的传承带有浓厚的本土资源的沿袭性,... 科举是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的考试制度,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其合理及特色之处。有形的制度是无形观念的基础,近代公务员制度正是吸取了科举公平竞争的选才精髓建立起来的。其对科举制的传承带有浓厚的本土资源的沿袭性,具备了传统文化深刻的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公务员 科举 考选 传承
下载PDF
初盛唐女性参政之文化影响
14
作者 赵小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6-32,共7页
为研究初盛唐女性参与政治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初盛唐主要女性参政事件。研究认为长孙皇后以身份之尊影响朝政,对太宗朝谏诤风气的形成功莫大焉;武则天倡扬科举取士制度,影响了社会阶层之升降、变更和流通;上官婉儿... 为研究初盛唐女性参与政治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初盛唐主要女性参政事件。研究认为长孙皇后以身份之尊影响朝政,对太宗朝谏诤风气的形成功莫大焉;武则天倡扬科举取士制度,影响了社会阶层之升降、变更和流通;上官婉儿身处唐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关键点,通过品评来称量天下,引领宫廷诗歌词气充盈、刚健开阔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参政 文化影响 谏诤 科举取士
下载PDF
废科举的历史反思
15
作者 曾华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儒学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理性总结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废除科举 考试制度 人才选拔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政治人才选拔
16
作者 杭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64,共4页
科举制度从诞生之始,就受到我国制度范畴、历史传统、政治体系等的深刻影响,这也决定了它之后对政治制度有限的历史和现实作用。科举制度将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到全社会,为中国的知识阶层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由此获得了广泛的... 科举制度从诞生之始,就受到我国制度范畴、历史传统、政治体系等的深刻影响,这也决定了它之后对政治制度有限的历史和现实作用。科举制度将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到全社会,为中国的知识阶层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由此获得了广泛的政治人才和稳定的吏源。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文官考绩制度对抑制腐败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挖掘科举制度中的积极因素对推动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文官考绩制度 人才选拔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曾华 《孝感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6-40,共5页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达1300多年,为古代选官与选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是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选官制度,它与科举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之处。借鉴科举制...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存在时间达1300多年,为古代选官与选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西方公务员制度则是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选官制度,它与科举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之处。借鉴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对我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公务员制度 选拔人才 考试
下载PDF
科举制和传统学校教育互动历程论略
18
作者 陈兴强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0-54,共5页
自从科举制建立后 ,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在和科举制的互动历程中 ,逐渐沦为其附庸。现今的高考制度尽管与科举制有着本质的差别 ,但也存在着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将会使这些“相似之处”
关键词 传统学校教育 科举制 育才 选官 考试指挥棒
下载PDF
清中后期宾兴款的设置与下层士绅权力的扩张——以温州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明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100,170,共9页
清嘉庆时期,温州地区开始比较集中地以民间集资的方式建立用于资助乡试旅费的宾兴款,至清末科举废除之前,形成了一个分布于县—乡镇两级的宾兴款体系。一些下层士绅借助宾兴款募捐和日常管理,获得了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同时,也... 清嘉庆时期,温州地区开始比较集中地以民间集资的方式建立用于资助乡试旅费的宾兴款,至清末科举废除之前,形成了一个分布于县—乡镇两级的宾兴款体系。一些下层士绅借助宾兴款募捐和日常管理,获得了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机会,同时,也获得了对于宾兴款的实际控制权。以宾兴款为代表的教育公产成为他们处理地方事务可资调度的资源,为他们获取权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抵御金钱会攻城时表现的相当明显。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伴随着宾兴款项向乡镇一级的推广,更多下层士绅参与募款和管理工作,从而为他们日后在基层的活跃打开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文成会 宾兴款 金钱会 下层士绅 科举 清中后期
下载PDF
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吉丽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科举制度自隋朝建立以来,历经1 30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核管理体制。它是我国古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以其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而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以科举考试中的公平公正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科... 科举制度自隋朝建立以来,历经1 30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核管理体制。它是我国古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以其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而长期活跃于历史舞台。以科举考试中的公平公正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国现代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考试 人才选拔 教育公平 招生考试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