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黄宏荃《英译宋代词选》中的“心译”法解析
1
作者 冯全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8-89,112,F0003,共14页
作为一名被遮蔽的翻译家,黄宏荃的代表性译作《英译宋代词选》还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论文旨在探讨黄宏荃在《英译宋代词选》中提出的“心译”法,结合书中的大量译例,分析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撰写导言与注释,为译文读者提供解读语... 作为一名被遮蔽的翻译家,黄宏荃的代表性译作《英译宋代词选》还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论文旨在探讨黄宏荃在《英译宋代词选》中提出的“心译”法,结合书中的大量译例,分析其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撰写导言与注释,为译文读者提供解读语境;(2)添加具体词汇,烘托原作的情感氛围;(3)充分利用英语形合特征,打造地道译文;(4)采用各种变通手段,译出原作的精神与韵味。黄宏荃的“心译”法对中国古典诗词以及整个文学翻译不无启发,译者唯有全身心地投入翻译,方能产出精品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宏荃 《英译宋词词选》 “心译”法 中国古典诗词
下载PDF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英译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彬 颜海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3-44,111,共13页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成果丰硕,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对外译介价值。文章综述了中外译者英译辛弃疾词的历史,讨论了不同译者翻译辛词的策略,指出辛词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古典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辛弃疾 英译 中国古典文学
下载PDF
口传艺术“楚调唐音”歌吟词的音声意韵研究
3
作者 江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94-99,共6页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诗歌同体”“诗以歌传”是中国文学一个独特而又漫长的文化景观。歌吟的古雅音韵在世代传薪中建构了其特有的声音景观和审美意趣,通过以词为载体的歌吟音乐形态的分析,探寻歌吟中词的吟唱规律及其音声意韵的艺术观念,以丰富传统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传艺术 “楚调唐音”歌吟 音乐形态 音韵
下载PDF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审现代诗词的价值和命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友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5-274,共10页
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实际上是新旧诗双线并行的,这是讨论现代诗词价值、地位和前途问题必须正视的基本事实和逻辑前提。现代诗词命途多舛,不是文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有"人为阻断"的因素。一个世纪的文学实践证明,旧体诗词和现... 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实际上是新旧诗双线并行的,这是讨论现代诗词价值、地位和前途问题必须正视的基本事实和逻辑前提。现代诗词命途多舛,不是文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有"人为阻断"的因素。一个世纪的文学实践证明,旧体诗词和现代社会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当代文学界要有"正视历史的勇气",理性对待现代诗词这一重要文学现象及其入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词 双线并行 人为阻断 适应性
下载PDF
论清人词话的学术背景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新红 王兆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清词话作者的学者化,使清人词话与清代学术有着为更密切的联系。清代实学、朴学及今文经学对清词话都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实学 朴学 经学 清词话 清代学卡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宋代);成长阶段(元代、明代);兴盛阶段(清代前中期);深化阶段(清代后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词气论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词气论 萌芽 成长 兴盛 深化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建次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7,26,共5页
我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传,二是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传,三是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在第二个维面,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词气免俗要求之论的... 我国古典词气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传,二是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传,三是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在第二个维面,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词气免俗要求之论的承传,二是词气潜伏流贯与运转自如论的承传,三是主张有书卷气之论的承传。在第三个维面,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作用笔与行气关系论的承传,二是词人性情与词气关系论的承传。上述三个维面所包含的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气论的理论内涵,勾画出古典词学对"气"审美范畴承传阐说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词气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传
下载PDF
唐诗《凉州词》及其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咏梅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8-70,共3页
通过衔接、逻辑—语义关系、主位结构和信息中心几个方面对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及其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研究古诗及英译方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古诗及其英译文的赏析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古诗英译 《凉州词》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
9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我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偏于辨分诗词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诗词体性之通论的承衍。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的维面上展开了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词作体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辨识。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诗词体性之辨 线索承衍 辨异论 辨通论
下载PDF
诗词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德先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诗词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采用音译 ,难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采用意译 ,又不能保留意象。服务于教学的英译的中国诗词应该按照钱钟书先生“诱”的策略 ,引诱大家去认识 ,去爱好中国古典诗词 ,在翻译时尽可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 ,配合英... 诗词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采用音译 ,难以引起读者的联想 ;采用意译 ,又不能保留意象。服务于教学的英译的中国诗词应该按照钱钟书先生“诱”的策略 ,引诱大家去认识 ,去爱好中国古典诗词 ,在翻译时尽可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 ,配合英语文学的规范 ,满足其文化需求和预期。对于在诗词中容易引起读者疏离感的地名 ,尽可能的化解掉 ,把译出诗词的意象作为先期目标 ,同时增加注释满足英语读者通过诗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诗词 翻译 读者
下载PDF
持守与破解:中国古典词风本色之论的承衍
11
作者 胡建次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2,共6页
我国古典词风本色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主张与维护以婉约词风为本色之论的承衍,二是对传统婉约词风本色观念予以破解之论的承衍。此两方面论说形成交集,相反而相成,共同构筑了传统词风本色论的主体空间,成为推动传统词学... 我国古典词风本色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主张与维护以婉约词风为本色之论的承衍,二是对传统婉约词风本色观念予以破解之论的承衍。此两方面论说形成交集,相反而相成,共同构筑了传统词风本色论的主体空间,成为推动传统词学演变与发展的内在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 词作风格 本色论 持守之论 破解之论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论中的东坡论
12
作者 邱美琼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2-26,共5页
中国古典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徽,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 中国古典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徽,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的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论评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的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是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观念历史形成的漫长曲折,以及我们民族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词 古典词论 以诗为词 正变
下载PDF
“辛派”与理学琐议
13
作者 张春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辛派”的确立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辛派”词人在学术渊源上多与“伊洛之学”有着若隐若现的因缘关系;而在词法方面,“辛派”“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也多表现为运用经传语与理学语以入词。这不仅与当时崇尚“义理”的学风有关,而且与... “辛派”的确立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辛派”词人在学术渊源上多与“伊洛之学”有着若隐若现的因缘关系;而在词法方面,“辛派”“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也多表现为运用经传语与理学语以入词。这不仅与当时崇尚“义理”的学风有关,而且与“辛派”中本身有许多理学家这一客观事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派” 词法 “抟搦义理 劫剥经传” 理学
下载PDF
古诗文名句训诂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瑞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4-81,共8页
古诗文名句流传甚广,人们对其部分的理解尚有不妥之处。本文择其十者作一辨析。
关键词 古文 诗词 训诂
下载PDF
苏轼作词原因考
15
作者 张云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7-41,共5页
苏东坡在词史上的成就与贡献影响深远,享誉古今。在他的影响下,词摆脱了之前狭隘的婉约风格,以更为广阔的内容和豪放的词风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对于苏轼何时开始作词,以及作词的原因与动机究竟为何,各家各派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苏东坡在词史上的成就与贡献影响深远,享誉古今。在他的影响下,词摆脱了之前狭隘的婉约风格,以更为广阔的内容和豪放的词风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对于苏轼何时开始作词,以及作词的原因与动机究竟为何,各家各派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在查阅史料的基础上,从诗文革新运动对苏轼作词的推动、苏轼自身对词的看法、其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次韵、和韵、分韵等作诗形式对作词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究苏轼初期作词的原因,以期能够更深入地把握苏轼作词的心态与动机,为苏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原因
下载PDF
流转新异抒闺怨——清初女词人吴绡和她的词
16
作者 程丽华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清代初期女词人吴绡,有着女性词人独特的感知和表达魅力,她的作品清丽、灵秀、自然,饱含真情,是清代女性作家的代表,其创作具有纯粹性,情感具有深婉性,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创作的特色。
关键词 清代 女词人 吴绡
下载PDF
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歧解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振振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6,共8页
对于同一古典诗词作品的文义,有时存在着两种或多种相互分歧乃至矛盾对立的读解,可谓之“歧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歧解,有助于扩大和丰富诗词作品的社会认识功用和艺术审美效果,有必要大力提倡。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读解 诗词作品 对立 存在 同一 矛盾 社会认识 丰富 分歧
原文传递
王翚交游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富春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51,163,共11页
本文以王翚游历大江南北、通览宋元书画名迹为脉络,考察了王翚拜师名门、跻身于官宦名流的交游创作经历。王翚早年师从王鉴、王时敏、钱谦益,辗转于常熟、太仓、无锡、苏杭、金陵等地,与江南藏家唐宇昭、遗民画家恽寿平等结为书画盟友,... 本文以王翚游历大江南北、通览宋元书画名迹为脉络,考察了王翚拜师名门、跻身于官宦名流的交游创作经历。王翚早年师从王鉴、王时敏、钱谦益,辗转于常熟、太仓、无锡、苏杭、金陵等地,与江南藏家唐宇昭、遗民画家恽寿平等结为书画盟友,大量临摹古人名作稿本;中年,王翚因书画周旋于官宦商贾之间;晚年,他北上京城主绘《康熙南巡图》卷,结交皇家新贵,与恩师王时敏的儿孙辈再续前缘。在王翚的一生,交游对于他改善家庭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取得绘画艺术的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翚 娄东二王 交游 诗画雅集 词臣文人 皇恩 优游隐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