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结扎法用于脊髓损伤造模的优势分析
1
作者 李道辉 徐晓霜 +5 位作者 李郑涛 田新鹏 毕航川 刘源 戴永文 陈凌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4,共6页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时间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体质量和鼠龄相似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钳夹造模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改良组选用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在开窗的基础上使用缝线结扎的方法进行脊髓损伤的造模。比较两组大鼠的排尿行为、血尿、脓尿(感染率)、死亡率、脊柱畸形率及术后1,3,5,7 d的BBB运动功能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比常规建模方法排尿行为恢复较快、血尿率低、感染率低、死亡率低、脊柱畸形率低,BBB评分结果更集中稳定(1周内均<2分),由此可证明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更适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脊髓损伤模型 钳夹造模法 结扎法 排尿反射 排尿行为 脊柱畸形 BBB评分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内痔套扎术治疗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爱波 李利燕 周培磊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措施对内痔套扎术治疗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Ⅰ~Ⅲ度内痔患者96例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Ⅰ~Ⅲ度内...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措施对内痔套扎术治疗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Ⅰ~Ⅲ度内痔患者96例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Ⅰ~Ⅲ度内痔患者84例为改进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改进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措施。统计2组护士对于内痔套扎术知识知晓率、患者内痔疾病知识普及率、内痔套扎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改进组护士对于内痔套扎术知识知晓率、患者内痔疾病知识普及率、内痔套扎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护士相关内痔套扎术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Ⅰ~Ⅲ度内痔患者对内痔套扎术知识普及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内痔套扎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内痔 内痔套扎术
下载PDF
PPH加硬注术与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勇军 赵自星 +4 位作者 杨艳 李钟艳 王崇树 何德才 李惠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对PPH加硬注术与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PPH加硬注术治疗60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6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60例中痊愈11例,显效32例... 目的对PPH加硬注术与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PPH加硬注术治疗60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6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60例中痊愈11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手术时间(16.55±3.66)min;住院时间(5.07±1.25)d;疗程(10.85±2.55)d;术后疼痛(Ⅱ、Ⅲ度)24例、出血(>50ml)3例、尿潴留24例、肛缘水肿2例。对照组60例中痊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手术时间(45.25±7.97)min;住院时间(8.32±1.55)d;疗程(15.47±1.56)d;术后疼痛(Ⅱ、Ⅲ度)57例、出血(>50ml)6例、尿潴留29例、肛缘水肿11例。两组近期无狭窄和严重感染,远期疗效有待观察。结论PPH加硬注术治疗老年人混合痔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术简单、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出血少、缩短了疗程,有效地减少了诱发术后老年人的合并病,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H 外剥内扎 注射术 老年人 混合痔
下载PDF
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长芹 徐桂霞 李松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258例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方法即首次结扎气门... 目的:探讨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2258例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方法即首次结扎气门芯距脐根处结扎,于新生儿生后24~36h,在新生儿洗澡时去掉气门芯,在原气门芯位置处行脐带二次结扎,结扎下缘尽量贴近脐根结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干燥、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脐带二次结扎脐带法,能有效地缩短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 脐带 二次结扎 干燥 脱落天数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黎辉 曹斌 +6 位作者 曹宇皎 谢红梅 尹东剑 马顺茂 李燕书 王永辉 李燕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行单孔腹腔镜下硬膜外针法经皮腹膜外结...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行单孔腹腔镜下硬膜外针法经皮腹膜外结扎术,B组行单孔腹腔镜下单钩疝针法经皮腹膜外结扎术,C组行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观察3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家长满意度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三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面部疼痛表情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B组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家长满意度分别为75.0%、77.5%与97.5%,A、B两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15.0%与2.5%,复发率分别为5.0%、5.0%与2.5%; 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家属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单孔 改良双钩疝针 经皮腹膜外结扎术 儿童
下载PDF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方敏 冯强 +1 位作者 姚勇 杨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2期3038-3039,304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后6h、12h、24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剥内扎术 环状混合痔 效果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启动子序列克隆的染色体步查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吴蔼民 刘进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利用染色体步行法,从已知DNA序列克隆侧翼未知序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所选用的特定限制性内切酶对目标基因组不能酶解成合适大小的片段,因而受PCR扩增能力的局限,往往扩增不出有效产物.针对这一点,这里我们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 利用染色体步行法,从已知DNA序列克隆侧翼未知序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所选用的特定限制性内切酶对目标基因组不能酶解成合适大小的片段,因而受PCR扩增能力的局限,往往扩增不出有效产物.针对这一点,这里我们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改良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包括平末端和粘性末端)酶解目标基因组DNA,接着,选择能将基因组酶切成弥散、分布均匀的限制性内切酶,如DraⅠ和HindⅢ,合成相对应的接头;然后,选择弥散的、分布均匀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解产物,构建成含相应接头的基因组DNA文库,用作PCR的模板;最后,用接头引物和特异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目的片段,获得了理想的扩增效果.采用改进后的染色体步查法,有效地从较复杂的棉花核DNA中克隆出6个棉花启动子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介导的步查法 限制性内切酶 棉花 启动子序列 方法改良
下载PDF
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改良方案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海平 陈喜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4期43-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改良方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 目的研究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改良方案,并探讨其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fistula tract,LIFT术),观察组行改良LIFT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肛瘘治愈率,随访统计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时患者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手术3个月后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FT术能在保证手术效果及肛门功能的基础上,显著提升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治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型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改良 肛瘘
下载PDF
改良B—Lynch缝合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杨 胡敏华 +2 位作者 王继昌 曾瑞珍 李传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B—Lynch缝合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控制产后出血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介绍改良B—Lynch缝合术并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各30...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B—Lynch缝合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在控制产后出血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介绍改良B—Lynch缝合术并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各30例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三种止血方法的疗效、并发症等。结果三种手术止血方法均效果显著,实施后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无再次大出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改良B—Lynch子宫缝合组与B—Lynch子宫缝合组比较:术后腹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体温、术后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术后子宫复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Lynch子宫缝合组与子宫动脉结扎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子宫复旧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痛情况、术后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是一种简单迅捷、止血效果好、经济成本低、副作用少的控制产后出血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改良B—Lynch缝合术 B—Lynch缝合术 子宫动脉结扎术
下载PDF
改良超声介导痔上动脉缝扎术治疗脱垂性痔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翔 陈小岚 王成友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将治疗Ⅱ°~Ⅲ°痔为主的超声介导痔上动脉缝扎术(DG-HAL)改良为三级悬吊缝扎并治疗脱垂性痔病(Ⅲ°~Ⅳ°痔)。方法 6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用改良DG-HAL方法治疗,分析手术机理并评价疗效与并发症。结... 目的将治疗Ⅱ°~Ⅲ°痔为主的超声介导痔上动脉缝扎术(DG-HAL)改良为三级悬吊缝扎并治疗脱垂性痔病(Ⅲ°~Ⅳ°痔)。方法 6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用改良DG-HAL方法治疗,分析手术机理并评价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改良DG-HAL术治疗脱垂性痔病的效果良好,治愈率达93.3%。并发症少且轻微,其中术中出血6例(10.0%)、术后出血4例(6.7%)、肛门坠胀感10例(16.7%)、急便感5例(8.3%)、尿潴留6例(10.0%)。结论改良DG-HAL可用于治疗脱垂性痔病,疗效良好,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介导痔上动脉缝扎术 改良术式
下载PDF
不保留精索内动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道方 张贤生 +4 位作者 梁朝朝 廖贵益 施浩强 江山 方卫华 《安徽医学》 2013年第9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观察经腹膜后途径不保留精索内动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210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伴不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不保留精索内动脉手术组(动脉不保留组)89例,保留精索内动脉手术组(动脉保留组)121例;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经腹膜后途径不保留精索内动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210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伴不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不保留精索内动脉手术组(动脉不保留组)89例,保留精索内动脉手术组(动脉保留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半年精液质量、复发率。结果动脉不保留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动脉保留组(P<0.05);动脉不保留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动脉保留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精液密度、活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两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后不保留及保留精索内动脉的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精液质量,但不保留精索内动脉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更短、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 精液改善率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义凤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2期2466-246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 目的探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剖宫产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观察与评价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36/38)比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558±86)mL比(958±125)mL,(42±10)mL比(81±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2/38)比21.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实施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出血量,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子宫动脉结扎法
下载PDF
改良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晓雯 魏娟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实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所致出血而采用改良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18例采用传统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实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所致出血而采用改良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18例采用传统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输血率及产褥病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病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加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操作容易,无需特殊器械,而且止血迅速,效果显著,无明显并发症,是抢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LYNCH缝合术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缝合止血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显峰 王小平 +2 位作者 周茜 董立斌 刁仕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299-1300,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所采用的几种剖宫产术中的缝合止血方法,总结各种止血缝合术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方法分析我院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所采用的4种方法缝合子宫(宫腔内"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所采用的几种剖宫产术中的缝合止血方法,总结各种止血缝合术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方法分析我院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所采用的4种方法缝合子宫(宫腔内"8"字缝合、宫腔外大"8"字缝合、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术)的所有病例。结果以上几种缝合子宫止血术安全、效果良好、操作简单,但分别适合于不同情况下的止血要求,临床应用时应正确选择、以有确切效果且尽量减少损伤为原则。结论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灵活掌握并运用剖宫产术中多种缝合止血方法,对降低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降低产科DIC及子宫切除发生率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中缝合止血 宫腔内“8”字缝合 宫腔外大“8”字缝合 改良B-Lynch子宫缝合术
下载PDF
改良经扩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建锋 王小东 《大医生》 2019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扩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对低位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中医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每组38例。传统组接受传统肛瘘切除术,改良组接受改良经扩... 目的探讨改良经扩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对低位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中医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每组38例。传统组接受传统肛瘘切除术,改良组接受改良经扩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术后均接受相应抗炎、感染预防药物治疗及疼痛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施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等临床治疗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施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 <0.05)。结论改良经扩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可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总体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经扩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低位肛瘘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改良两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欧 王国华 徐建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433-2436,共4页
目的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法将认知能力合格的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先行一侧颈总动脉结扎,3 d后再行另一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仅手术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 目的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法将认知能力合格的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先行一侧颈总动脉结扎,3 d后再行另一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仅手术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术后1周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记录术后30 d内大鼠的死亡情况,并于术后30 d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术后30 d内,假手术组无大鼠死亡,模型组3只(30. 0%)大鼠死亡。术后1周,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均有随时间缩短的趋势,且第3、4天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长于假手术组(均P <0. 05);假手术组大鼠目的象限滞留时间长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 <0. 05)。造模30 d后,假手术组海马组织BDNF水平高于模型组(P <0. 05)。结论成功应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其可以较好模拟脑部血流量不足导致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 改良 大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闫昌葆 刘大方 +5 位作者 张杰 赵辉 耿佩强 王艳阳 顾纵横 赵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89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n=44... 目的评价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89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n=44)和改良手术组(n=45)。两组患者均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传统手术组分别结扎大隐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侧浅静脉、旋髂浅静脉及腹壁浅静脉5个属支,改良手术组只结扎股外侧浅静脉和股内侧浅静脉。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以及股隐静脉处反流情况。并针对不同性别和临床、病因、解剖学、病理生理(CEAP)分级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VCSS评分均小于本组术前(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V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反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中男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手术组,CEAP分级为C2/C3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改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良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改良手术 高位结扎剥脱术
下载PDF
改良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岳万勇 姜华 +3 位作者 农国旺 刘显江 潘光泽 田文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文山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腹股沟疝的儿童(年龄8个月~14岁)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实施改良小儿腹腔... 目的对比改良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文山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腹股沟疝的儿童(年龄8个月~14岁)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实施改良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术式.手术时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术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记录住院时间、疼痛时间、总费用.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并发症.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切口小,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改良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较传统术式疗效好,并发症低,预后好,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小儿腹腔镜 传统术式 疝囊高位结扎 小儿斜疝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阎昱丞 马立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自2016年1至9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6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腹膜... 目的改良型疝钩针在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自2016年1至9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6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常规腹腔探查后,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型双钩疝针法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单钩疝针法手术,对比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切口甲级以下愈合发生率、阴囊或阴唇血肿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对侧疝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通气时间早、下地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6、4.97、5.62、4.98、5.51、4.7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甲级以下愈合发生率、阴囊或唇血肿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及对侧疝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4、4.88、5.32、4.75、5.25,均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行改良型疝钩针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膜外疝优势明显,相较于常规单钩疝针法手术具有对身体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单钩疝针法 改良型疝钩针法 小儿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内环结扎术
下载PDF
改良外剥内扎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混合痔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文静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6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外剥内扎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混合痔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混合痔患者,所有混合痔患者的收取时间(2014年1月—2015年2月),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23例混合痔患者)、对照组一组(23例混合痔患者),分别实施改良外... 目的分析改良外剥内扎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混合痔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混合痔患者,所有混合痔患者的收取时间(2014年1月—2015年2月),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23例混合痔患者)、对照组一组(23例混合痔患者),分别实施改良外剥内扎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混合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4 5,P<0.05);观察组混合痔患者的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 0,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053,P<0.05);观察组混合痔患者的肛缘水肿评分、肛门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9 8、1.969 6,P<0.05)。结论通过对混合痔患者实施改良外剥内扎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性,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受到多数患者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剥内扎术 聚桂醇注射 混合痔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