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eparation of Garcinia Glycosides solid dispersion and intestinal absorption by rat in situ single 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1
作者 Shengnan Li Jingchao Ji +4 位作者 Yinghui Chen Ye Chen Ju Liu Yang Wang Hongsheng Liu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 candidate drug obtained by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Gambogic Acid (GA), which was acquired through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 As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n effective but insoluble anti-t...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 candidate drug obtained by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Gambogic Acid (GA), which was acquired through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 As Garcinia Glycosides is an effective but insoluble anti-tumor dru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a solid dispersion form Garcinia Glycosides by using solvent-melt method so that improve the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 The solid dispers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evaluated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he drug by rat in situ single 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increase of solubility, dissolution velocity and absorption compared to other forms. This indicated that solid dispersion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Garcinia Glycosides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CINIA GLYCOSIDES solid dispersion intestinal perfusion in situ single-pass perfusion method
下载PDF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Mahonia bealei in an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assay 被引量:6
2
作者 SUN Yu-He HE Xin +6 位作者 YANG Xiao-Lin DONG Cui-Lan ZHANG Chun-Feng SONG Zi-Jing LU Ming-Xing YANG Zhong-Lin LI P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54-560,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Mahoniae Caulis(TAMC) through the administration of monterpene absorption enhancers or protein inhibitors. METHOD: The absorption behavio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Mahoniae Caulis(TAMC) through the administration of monterpene absorption enhancers or protein inhibitors. METHOD: The absorption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in an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 assay in rats. RESULTS: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AMC was much more than that of a single compound or a mixture of compounds(jatrorrhizine, palmatine, and berberine). Promotion of absorption by the bicyclic monoterpenoids(borneol or camphor) was higher than by the monocyclic monoterpenes(menthol or menthone), and promotion by compounds with a hydroxyl group(borneol or menthol)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a carbonyl group(camphor or menthone).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 of TAMC was increased to 1.8-fold by verapamil, while it was reduced to one half by thiamine. The absorption rate constant(Ka) and Papp of TAMC were unchanged by probenecid and pantoprazole. CONCLUSION: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AMC might be passive transport, and the intestinum tenue was the best absorptive site. In addition, TAMC might be likely a substrate of P-glycoprotein(P-gp) and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OCT), rather than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RP) and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 Compared with a single compound and a mixture of compounds, TAMC was able to be absorbed in the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honiae CAULIS Total ALKALOIDS In situ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Absorption ENHANCERS Protein inhibitors
原文传递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赵艳红 贾晓斌 +2 位作者 陈彦 范晨怡 Ming Hu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 目的研究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总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5.25±0.17),(4.27±0.28),(1.99±0.09),(0.80±0.03);淫羊藿总黄酮中淫羊藿苷在大鼠各肠段的渗透系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分别为(3.65±0.18),(4.68±0.17),(1.64±0.08),(0.58±0.26)。结论淫羊藿总黄酮中有多种成分在大鼠肠段会发生代谢转化,其中淫羊藿苷经过大鼠肠段后代谢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淫羊藿总黄酮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评价绿原酸的代谢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素军 张志伟 +3 位作者 赵艳红 张振清 谢海棠 阮金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绿原酸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灌流液中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阿魏酸和马尿酸。结果:绿原酸十二指肠给药后,灌...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绿原酸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测定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灌流液中绿原酸及其代谢产物咖啡酸、阿魏酸和马尿酸。结果:绿原酸十二指肠给药后,灌流液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阿魏酸,同时在灌流液中也检测到少量活性代谢产物咖啡酸和大量代谢终产物马尿酸。结论: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适用于绿原酸生物转化和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绿原酸在肠中存在广泛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 绿原酸 咖啡酸 阿魏酸 马尿酸 代谢
下载PDF
基于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甘草酸的代谢 被引量:5
5
作者 钟运鸣 王素军 +4 位作者 曾洁 黄丽花 程漩格 王桂香 臧林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1-505,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肠、肝中的生物转化。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LC-MS/MS方法测定灌流液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在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稳态肠提取率和稳态肝提取率分别为(4.2±0.6)%和(28.0...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大鼠体内的肠、肝中的生物转化。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LC-MS/MS方法测定灌流液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在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稳态肠提取率和稳态肝提取率分别为(4.2±0.6)%和(28.0±3.0)%,灌流液中未发现代谢物甘草次酸;原位循环肠血管灌流模型中甘草酸的一级吸收速率常数为(0.33±0.06)min-1;甘草酸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灌流液中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甘草次酸,同时肠腔液也存在大量甘草次酸。结论甘草酸的首过效应明显,口服后其主要被肠道菌群或肝细胞代谢,在肠粘膜细胞仅少量代谢。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适用于甘草酸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甘草次酸 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 代谢 大鼠 药动学
下载PDF
苦参碱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小花 魏玉辉 +1 位作者 王丹 武新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对苦参碱大鼠肠吸收进行考察并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在其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合HPLC法,考察苦参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状况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肠吸收情况,同时采用P-gp... 目的对苦参碱大鼠肠吸收进行考察并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在其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结合HPLC法,考察苦参碱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状况及不同浓度苦参碱的肠吸收情况,同时采用P-gp和OCTs抑制剂对两种转运蛋白抑制后,考察大鼠空肠对苦参碱吸收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P-gp和OCTs对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苦参碱(400μg/mL)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5×10-2、0.80×10-2、0.40×10-2、0.35×10-2/min;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100、200、400μg/mL)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79×10-2、0.81×10-2、0.80×10-2/min。在维拉帕米、西咪替丁存在下,苦参碱(400μg/mL)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值分别为0.86×10-3、0.80×10-3/min。结论苦参碱在各肠段都有吸收,其中在空肠吸收最好,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苦参碱可能不是P-gp和OCTs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三种研究药物肠道吸收机制的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芸 徐蓓蕾 +1 位作者 杨新宇 季宇彬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1-13,17,共4页
对于口服类药物,肠吸收是决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在体法和体外法.分析了近几年对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的文献,着重介绍外翻肠囊... 对于口服类药物,肠吸收是决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在体法和体外法.分析了近几年对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的文献,着重介绍外翻肠囊法、在体肠单向灌流法、Caco-2细胞模型法的研究进展,就其各自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吸收 外翻肠囊法 在体肠单向灌流法 Caco-2细胞模型法
下载PDF
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主成分的肠吸收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辛然 陈彦 +2 位作者 王晋艳 贾晓斌 谭晓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以枳实和白芍中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芍药苷为指标,考察枳实提取物和白芍提取物配伍后这两种成分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在肠道吸收... 目的以枳实和白芍中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和芍药苷为指标,考察枳实提取物和白芍提取物配伍后这两种成分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枳实白芍提取物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在肠道吸收的变化量。结果枳实提取物中柚皮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率分别为6.18%、5.47%、4.64%、5.12%,白芍提取物中芍药苷在上述四个肠段的吸收率分别为8.08%、7.42%、7.13%、6.66%。结论枳实白芍配伍后柚皮苷和芍药苷与单独提取的提取物相比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白芍 吸收 柚皮苷 芍药苷 在体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的优化及完善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素军 莫李立 +5 位作者 杨本坤 臧林泉 潘雪刁 王桂香 谭毓治 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对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的灌流液组成成分进行优化,以获取最佳灌流液配方。方法:对灌流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Krebs-Rin-ger(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二者进行对比,找出最佳的灌流介质... 目的:对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的灌流液组成成分进行优化,以获取最佳灌流液配方。方法:对灌流条件进行优化,分别对Krebs-Rin-ger(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二者进行对比,找出最佳的灌流介质。然后对最佳的灌流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进行了优化。结果: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右旋糖酐T-40组优于K-R液加牛血清白蛋白和甘露醇组;5%牛血清白蛋白的灌流液是一个较为经济理想的灌流液。结论:在灌流介质中5%牛血清白蛋白是一个较为理想和经济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 右旋糖酐T-40 甘露醇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基于大鼠原位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异绿原酸A的代谢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丽花 王桂香 +6 位作者 钟运鸣 熊晓红 岑美凤 曾洁 程漩格 陈吉生 王素军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异绿原酸A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原位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异绿原酸A的浓度,计算异绿原酸A在肠、肝的提取率和清除率。结果异绿原酸A的稳态肠提取率和清除率分别为(12.84±1.16)%和(1... 目的研究异绿原酸A在大鼠肠肝中的代谢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原位单向肠-肝血管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异绿原酸A的浓度,计算异绿原酸A在肠、肝的提取率和清除率。结果异绿原酸A的稳态肠提取率和清除率分别为(12.84±1.16)%和(1.28±0.08)m L/min,肝提取率和清除率分别为(68.42±2.20)%和(6.84±0.22)m L/min,肠、肝总提取率和总清除率分别(74.64±4.21)%和(7.46±0.38)m L/min。结论异绿原酸A在肝中有较强的代谢,首过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绿原酸A 代谢 原位单向肠-肝血管灌流 首过效应
下载PDF
T2毒素在灌流大鼠肠肝中的首过效应和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桦 阮金秀 杨进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建立并用大鼠在体肠-肝灌流标本研究了T2毒素在大鼠肠肝中的首过效应和代谢转化动力学,T2毒素在大鼠肠肝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是HT2,3′-OHHT2和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T2毒素具有显著的肠肝首过效应,当毒素(42μg·ml^(-1))由上肠系膜动... 建立并用大鼠在体肠-肝灌流标本研究了T2毒素在大鼠肠肝中的首过效应和代谢转化动力学,T2毒素在大鼠肠肝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是HT2,3′-OHHT2和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T2毒素具有显著的肠肝首过效应,当毒素(42μg·ml^(-1))由上肠系膜动脉恒速单次灌流(8 ml·min^(-1))肠-肝标本时,穗态肝、肠抽提率分别为0.978和0.454,总有效清除率为7.91 ml·min^(-1),T2毒素在循环灌流大鼠肠-肝标本中的消除半衰期为6.5min,主要代谢产物HT2,3′-OHHT2的生成半衰期分别为8.5和38.5 min,结果表明,T2毒素经消化道中毒后,在肠和肝的首过代谢下能很快地转化为产物,因此,毒素在体内的毒效作用主要由其代谢产物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HT2毒素 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研究小补心汤总黄酮体内效应物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素军 阮金秀 +4 位作者 张振清 张有志 于能江 王桂香 莫李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5-886,共2页
抗抑郁作用经典古方小补心汤由代赭石、旋复花、竹叶和淡豆豉4味中药组成,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张有志等研究结果表明,小补心汤乙醇提取物总黄酮(BX-2)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且BX-2抗抑郁作用的效价强度比小补心汤明显提高,由于B... 抗抑郁作用经典古方小补心汤由代赭石、旋复花、竹叶和淡豆豉4味中药组成,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张有志等研究结果表明,小补心汤乙醇提取物总黄酮(BX-2)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且BX-2抗抑郁作用的效价强度比小补心汤明显提高,由于BX-2所含成分多,含量低,目前动物体内物质基础研究无法开展,为了研究其体内效应物质基础,本实验尝试用大鼠原位肠肝循环灌流模型对BX-2的体内效应物质基础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位肠肝灌流模型 小补心汤总黄酮 吸收 代谢 中药复方 效应物质
下载PDF
盐酸普萘洛尔单向灌流法大鼠在体肠吸收的研究
13
作者 张小华 陈力学 贾毅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3871-3873,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普萘洛尔(PNH)的肠吸收情况,为制剂合理选择处方和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引入了重量法来标示灌流液体积。考察药液浓度和pH值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PNH在全肠道均有良好的吸... 目的研究盐酸普萘洛尔(PNH)的肠吸收情况,为制剂合理选择处方和临床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引入了重量法来标示灌流液体积。考察药液浓度和pH值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PNH在全肠道均有良好的吸收,且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和pH值的影响。结论可以考虑将PNH制成匀速释放的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盐酸普萘洛尔 单向灌流法 在体肠吸收
下载PDF
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14
作者 李煌 郑海音 +4 位作者 郑玉清 赵锦燕 洪振丰 徐伟 陈瑞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05-808,共4页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aefolius poir,RAP)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含量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灌流前后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aefolius poir,RAP)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含量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灌流前后化学成分差异,研究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药物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02±0.25)、(3.42±0.62)、(3.22±0.91)和(2.91±0.92)。[结论]粗叶悬钩子在小肠上段吸收良好,总生物碱中多种成分在肠段可能发生代谢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叶悬钩子 总生物碱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吸收模型
下载PDF
体循环肠灌流法研究红禾麻提取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莹 康宁芳 +2 位作者 巩仔鹏 陈思颖 兰燕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6-1906,共11页
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 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因素(pH值、药物浓度、肠段、胆汁和P-gp抑制剂)下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槲皮苷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其余7个成分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除绿原酸、隐绿原酸外,正常状态下各成分以回肠吸收最好,病理状态下以十二指肠吸收最好,推测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会受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各成分的吸收均受pH、胆汁和P-gp的影响,其中,槲皮苷可能是P-gp的底物。RA能影响红禾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禾麻提取物 在体循环肠灌流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 肠吸收特性
下载PDF
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润芝 尚雅云 +2 位作者 李绮杏 黎醒 赵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 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表观渗透系数(P_(eff))、吸收率、代谢率]。结果:柚皮苷、柚皮素在1.25~40、1.2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6 6),检测限分别为0.5、0.4μmol/L,定量限均为1.25μmol/L,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在HBSS液及其小肠、结肠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柚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eff分别为(0.28±0.19)、(0.71±0.17)、(0.30±0.02)、(0.59±0.19)(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率分别为(2.90±2.14)%、(6.38±3.61)%、(3.69±0.56)%、(6.64±2.12)%(n=6);柚皮苷在大鼠4个肠段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代谢率分别为(2.98±1.51)%、(2.53±1.31)%、(2.24±1.33)%、(0.70±0.20)%(n=6)。柚皮苷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率最低,代谢率最高,与结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渗透性差、吸收不佳;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和结肠中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但小肠的代谢率明显高于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大鼠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 代谢
下载PDF
不同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对细梗香草皂苷B小肠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威宇 钱亚芳 +1 位作者 谷满仓 李南奇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对细梗香草皂苷B(CAPB)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CAPB的正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PO-SEDDS)与负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NE-SEDDS),评价其乳粒粒径、Zeta电位和自乳化时间,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 目的:研究不同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对细梗香草皂苷B(CAPB)小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CAPB的正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PO-SEDDS)与负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NE-SEDDS),评价其乳粒粒径、Zeta电位和自乳化时间,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CAPB以及两种自乳化递药系统的有效肠渗透速率Peff。结果:CAPB-PO-SEDDS与CAPB-NE-SEDDS的乳粒粒径、Zeta电位和自乳化时间分别为在57.14±6.11 nm vs 56.80±4.72 nm,16.77±4.59 m V vs-3.52±0.31 m V,23±12.1 s vs 27±10.6 s,CAPB在p H=6.55的肠灌流液中能保持稳定,CAPB-PO-SEDDS的Peff为3.73±0.62×105 cm/s,显著高于CAPB-NE-SEDDS(Peff=2.72±0.42×105 cm/s)以及CAPB溶液(Peff=1.08±0.72×105 cm/s)。结论:正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与负电荷自乳化递药系统以及药物溶液相比,即能保持自乳化性能,又能明显促进CAPB的小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梗香草皂苷B 高效液相 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 自乳化递药系统
下载PDF
盐酸麻黄碱的大鼠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亚平 王柏 《药学进展》 CAS 2010年第7期319-323,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麻黄碱的肠吸收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分别考察灌流速度、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不同肠段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盐酸麻黄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对盐酸麻黄... 目的:研究盐酸麻黄碱的肠吸收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分别考察灌流速度、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不同肠段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盐酸麻黄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对盐酸麻黄碱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流液中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盐酸麻黄碱在小肠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Ka值显著大于在结肠处的值(P<0.05),而各肠段的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P-糖蛋白抑制剂对盐酸麻黄碱在各肠段的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盐酸麻黄碱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不存在饱和吸收;其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盐酸麻黄碱可能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麻黄碱 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 重量法 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表观吸收系数
下载PDF
盐巴戟天有效成分在体肠灌流研究
19
作者 华悦 魏晓峰 +2 位作者 李喆 张超 史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05-110,共6页
目的研究盐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和寡糖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技术分别建立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寡糖类成分耐斯糖在... 目的研究盐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和寡糖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技术分别建立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寡糖类成分耐斯糖在小肠液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pH值、不同药物浓度、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盐制对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盐巴戟天中3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液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3种成分在pH 7.4灌流液中的P_(app)和K_(a)均大于pH 6.8和pH 5.4灌流液,在中剂量(270 g/L)灌流液中的吸收参数均明显大于高剂量(540 g/L)和低剂量(135 g/L)。3种成分在小肠各肠段均有吸收且不同肠段间无明显差异,水晶兰苷K_(a)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K_(a)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耐斯糖K_(a)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同一肠段耐斯糖与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K_(a)有明显差异(P<0.05),耐斯糖>去乙酰车叶草苷酸>水晶兰苷。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在小肠不同肠段的P_(app)均大于巴戟肉,其中耐斯糖最为显著(P<0.01)。结论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在小肠不同肠段中均有较好的吸收,水晶兰苷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耐斯糖的吸收速率明显大于水晶兰苷和去乙酰车叶草苷酸。3种成分在中剂量(270 g/L)、pH 7.4灌流液中吸收较好,均存在自身浓度抑制现象。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的肠吸收特性优于巴戟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巴戟天 肠吸收 在体单向肠灌流 水晶兰苷 去乙酰车叶草苷酸 耐斯糖 大鼠
下载PDF
防风提取物影响芍药苷肠道吸收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麦钰仪 林宇建 +3 位作者 时军 罗玺 刘锐萍 詹燕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8-1344,共7页
目的考察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表观吸收系数(Papp)为评价指标,研究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在吸收最佳的肠段,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质量浓度... 目的考察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表观吸收系数(Papp)为评价指标,研究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在吸收最佳的肠段,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芍药苷对肠吸收的影响,以及防风提取物、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丙磺舒)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芍药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防风提取物对各肠段芍药苷吸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以回肠最为显著(P<0.01);在回肠段,芍药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20~80μg·mL^(-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芍药苷中浓度组比较,防风提取物、盐酸维拉帕米、丙磺舒和诺氟沙星对芍药苷的K_(a)和P_(eff)具有明显影响(P<0.05,P<0.01)。结论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肠道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芍药苷可能是P-gp和MRP2的底物,其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转运。防风提取物促进芍药苷肠道吸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gp、MRP2活性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芍药苷 肠吸收 大鼠外翻肠囊法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