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lemma and Solution for Relief in the Right to Equal Employ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tifying Private Law with Social Law
1
作者 周圆 CHEN Fe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2期395-421,共27页
At present,the legal remedies in terms of the right to equal employment in China are mainly related to private law,that is,laborers seek direct legal remedies for personality rights liability and infringement liabilit... At present,the legal remedies in terms of the right to equal employment in China are mainly related to private law,that is,laborers seek direct legal remedies for personality rights liability and infringement liability according to typical private law,supplemented by indirect remedies for labor contract liability under special private law.However,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in private law remedies for the right to equal employment,which are manifested i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tort identification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the loopholes in the regulations on discriminatory employment,the imbalance in the burden of proof,and the limitation and alien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civil liability and private law autonomy.The root of those problem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nature of anti-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is not private law but social law.Equal employment involves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and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ublic interest of society and adhere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ioritizing fairnes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efficiency.Improving the legal relief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the right to equal employment,with a focus on correcting private law with social law,is th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 establishing the special tort liability system for equal employment,the legal mechanism against discriminatory labor contracts,the public-private integrated legal responsibility system,and an essentially fair system for the responsibility of adducing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to equal employment private law social law right infringement of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discriminatory employment behaviors
下载PDF
Rights Basis and System Building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for Employ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
2
作者 李满奎 李富成 NI Weisi(译)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1年第6期985-1011,共27页
Employees in new business forms face higher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and the plight of“falling in the gap in the protection network”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The existing three typ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 Employees in new business forms face higher occupational injury risks and the plight of“falling in the gap in the protection network”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The existing three type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models are 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reform of traditional occupational injury insurance.The readjustment path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surance is the most desirable among them.Occupational injury protection for employees in new forms of business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with the right to equality,social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s the direct basis.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ppropriate“decoupling”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and labor relations,and rely on the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of the digital ag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that is both mandatory and flexible.For the specific system building,in the dimension of mandate,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enefits payment should be realized while expanding the statutory coverage of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while in the dimension of flexibility,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loyees.Correspond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adjusted in terms of management model,work-related injury identification,and treatment calculation and pa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loyers in new business forms occupational injury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rights protection
下载PD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Femal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s Labor Market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抗私 Zhang Ka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5年第4期325-339,共15页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men’s human rights system, women’s labor right for the women as a group is of very important valu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The existenc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cau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men’s human rights system, women’s labor right for the women as a group is of very important valu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The existenc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caused double losses of benefit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It seriously hinders the women’s equal enjoyment of labor rights, affects the rational use of female talent resources and leads to the idle and waste of human resources in society. Based on analyzing the harm caused by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reveal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end, some advisable recommendations are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women’s equal employment rights for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equal right of employment female human rights
下载PDF
国内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脉络与热点追踪--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爱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系统梳理其研究脉络,得出了如下结论和研究展望: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逐步深入,但文献总量较少,核心作者群相对分散,业内学术影响力不高,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型雇佣关系认定和劳动权益保障两个方面,并致力于在工会职能创新、立法创新、社会保险政策实践创新3个方面作出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平台从业者 劳动关系 劳动权益
下载PDF
生育新政下工作母亲就业困境与支持体系构建
5
作者 王郁芳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工作母亲(特指已生育且在业的女性)既要参与社会劳动,又要承担生育和照顾儿童的主要责任,必然带来职业与养育之间的矛盾冲突,陷入“生育歧视”与“母职惩罚”等种种就业困境。我国“三孩”生育新政的实施使工作母亲的职育矛盾凸显,平等... 工作母亲(特指已生育且在业的女性)既要参与社会劳动,又要承担生育和照顾儿童的主要责任,必然带来职业与养育之间的矛盾冲突,陷入“生育歧视”与“母职惩罚”等种种就业困境。我国“三孩”生育新政的实施使工作母亲的职育矛盾凸显,平等就业问题更突出。因此,宜通过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建立成本共担机制、催化社会力量担当、重建家庭内部分工等方式为工作母亲构建一个合理的平等就业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新政 工作母亲 平等就业 权益保障
下载PDF
数字零工劳动权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刘艳巧 张岚 马志越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4期29-40,共12页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催生了数字零工这一新兴工作群体,清晰识别数字零工劳动权益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保护其劳动权益至关重要。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国家政策法规、平台管理、工会支持能力和顾客四个维度的数字零工劳动权益影响因素模...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催生了数字零工这一新兴工作群体,清晰识别数字零工劳动权益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保护其劳动权益至关重要。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国家政策法规、平台管理、工会支持能力和顾客四个维度的数字零工劳动权益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赋权并进行评价,认为平台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的相关影响力较大,工会支持能力和顾客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要维护数字零工劳动权益,应持续规范和优化互联网平台企业管理、加快数字零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法治进程、提升数字零工工会的支持能力、强化顾客对数字零工的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零工经济 互联网平台 数字零工 劳动权益 扎根理论 加权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同工同酬权利救济的司法困境与完善进路——基于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
7
作者 刘凤杰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第5期50-60,共11页
同工同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推动实现平等就业以及体面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裁判文书网中2018—2023年的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同工同酬权利司法救济过程中存在权利性质界定模糊、“同工”与“同酬... 同工同酬作为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对于推动实现平等就业以及体面劳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裁判文书网中2018—2023年的206项司法审判案例的考察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同工同酬权利司法救济过程中存在权利性质界定模糊、“同工”与“同酬”认定要件缺失、举证责任分配失衡、派遣与编制等多重身份性障碍并存等问题,导致劳动者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获得权利救济。针对当前的司法困境,应将同工同酬问题回归劳动法语境进行讨论,并在平等就业权与反就业歧视的框架下进行立法规制,同时对“同工”与“同酬”的概念与要件进行明确界定,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逐步消除各类身份性障碍,以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与平等就业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平等就业 反就业歧视 权利救济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
8
作者 郭桂环 侯映雪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7-56,共10页
新就业形态是指劳动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就业机会,进行相关工作,换取相应报酬的一种就业形态,是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现行法律法规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用工关系难确定、劳动者法律地位不明... 新就业形态是指劳动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就业机会,进行相关工作,换取相应报酬的一种就业形态,是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现行法律法规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用工关系难确定、劳动者法律地位不明确、权益保障内容不具体等现实性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需要明晰其法律地位,厘清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可尝试将其作为特殊群体给予特别保护,通过“概括+举例”的方式完善职业安全、休息休假、竞业限制方面的立法,以法促建,推进新就业形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业态 劳动者 灵活用工 权益保障
下载PDF
平台用工模式下集体协商机制的反思与因应——以集体协商权为研究视角
9
作者 周姝含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6期31-46,共16页
新质生产力对用工模式产生着深刻影响,依托数字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资产数据化下的“自我劳动”趋势、个人利益异质化下的集体认同感丧失等特殊性,该群体在个别劳动法视阈下的权益保障落入... 新质生产力对用工模式产生着深刻影响,依托数字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囿于资产数据化下的“自我劳动”趋势、个人利益异质化下的集体认同感丧失等特殊性,该群体在个别劳动法视阈下的权益保障落入真空地带,集体协商制度的适用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全新进路。但赋权的缺失、权利义务主体的嬗变、代表性的弱化及制度适用的异化削弱了集体协商制度的适用效能。未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的制度建构应在利益失衡矫正的视角下,实现具有人权属性的集体协商权对个别劳动关系的超越,通过集体协商权利义务主体的释明、法定程序下的代表性保障以及集体协商的分阶段推进,实现制度范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集体协商制度 集体协商权 集体劳动权
下载PDF
关于数字零工劳动关系的国内研究态势、议题及趋向
10
作者 闫慧慧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6期71-80,共10页
构建数字零工和谐劳动关系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关键问题。纵观国内关于数字零工劳动关系的研究态势,呈现出的渐进性研究特点,反映了该问题发展背后深刻的现实之问和时代之变。透过样本文献的理论争辩,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主要... 构建数字零工和谐劳动关系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关键问题。纵观国内关于数字零工劳动关系的研究态势,呈现出的渐进性研究特点,反映了该问题发展背后深刻的现实之问和时代之变。透过样本文献的理论争辩,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关键性议题:一是数字零工概念内涵的讨论,二是数字零工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的剖析与批判,三是数字零工劳动关系认定的多角度探讨。根据文献计量分析和关键议题梳理的结果,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考证:一是在概念界定层面厘清数字零工概念边界并准确分类,减少混用;二是在理论研究层面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运用,同时借鉴多学科研究成果;三是在问题导向层面回应劳动关系认定问题,实现平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数字零工劳动权益保障不断完善的良性互动;四是在价值实现层面明确构建和谐数字零工劳动关系以新时代共同富裕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零工 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权益保障 新就业形态 新时代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特征及就业质量
11
作者 刘璐婵 刘艺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4期41-53,共13页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全景式呈现了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特征、劳动供给水平及其就业质量。研究发现,在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初期,劳动者主要从事送快递/外卖、开网店和开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从业者...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全景式呈现了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特征、劳动供给水平及其就业质量。研究发现,在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初期,劳动者主要从事送快递/外卖、开网店和开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从业者年龄集中在29~39岁之间、低学历者更多。从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供给水平来看,多数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每天的工作时长为7.29~10.71小时,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从业者工作时长仅为0.45~3.87小时;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年度工作天数大于191天;女性、35岁以下的青年以及高中以上学历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供给水平偏低。劳动者的从业回报、劳动强度、劳动权益保护和主观福祉水平参差不齐,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自身健康状况、所在经济区域、从业类型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就业质量整体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数字经济 就业质量 劳动供给水平 劳动权益保护
下载PDF
新业态劳动者权利保护的司法路径探析
12
作者 冉雪芳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就业形态,这一新业态的出现对于增加稳定就业、提升居民经济收入等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新业态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通过司... 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就业形态,这一新业态的出现对于增加稳定就业、提升居民经济收入等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新业态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通过司法路径加强对其保护力度。为此,应当统一新业态劳动者与第三人的人身损害的法律适用,规范新业态领域用工单位格式合同,从顶层制度入手完善法律法规,完善举证责任倒置规定,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切实保护新业态模式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劳动者 权利保护 司法路径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的特征、挑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余少祥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15,共10页
新就业形态是指新经济模式下在雇佣、劳动管理、劳动报酬获取方式和劳动关系认定等方面与传统标准相异的一种就业形态,具有就业方式灵活化、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任务自主化、主体身份多重化等特征。新就业形态对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 新就业形态是指新经济模式下在雇佣、劳动管理、劳动报酬获取方式和劳动关系认定等方面与传统标准相异的一种就业形态,具有就业方式灵活化、组织方式平台化、工作任务自主化、主体身份多重化等特征。新就业形态对于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就业总量和规模、改变就业市场结构、保障和维护基本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新就业形态对我国现有劳动法规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管理和监管以及社会发展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劳动法规范体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管理和监管,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新经济模式 劳动法 权益保障
下载PDF
新业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权责任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雪娇 苏烨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6-81,94,共7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经济的交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下的劳动群体日益壮大。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新业态劳动关系因不完全符合传统劳动认定标准和民法上雇佣关系的特征而游离于现有的传统法律体系。再加上政府劳动监察与市场...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经济的交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下的劳动群体日益壮大。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新业态劳动关系因不完全符合传统劳动认定标准和民法上雇佣关系的特征而游离于现有的传统法律体系。再加上政府劳动监察与市场监管缺位、用人单位合规审查与自我监管不足等因素,新业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权责任划分不明确。建议完善劳动法律体系,推动新业态劳动立法,促进政府积极履行服务监管职能,加强社会综合保障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劳动 社会保障权 平台用工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15
作者 曹洋 李晓婷 +1 位作者 靳晓曼 郑春贤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7-33,共7页
当前我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潜在影响加深,“稳就业”“保就业”成为我国劳动者、企业和政府的共识。多种因素促使企业生产组织模式从传统的福特制向温特制转型,劳动者从追求职业稳定性向追求个性与自由转变... 当前我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潜在影响加深,“稳就业”“保就业”成为我国劳动者、企业和政府的共识。多种因素促使企业生产组织模式从传统的福特制向温特制转型,劳动者从追求职业稳定性向追求个性与自由转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通过梳理新就业形态的基本情况,科学界定劳动权益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策略,对推动高质量就业和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劳动约定 权益保护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
16
作者 叶静漪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0-59,共10页
新就业形态在增加女性劳动者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新挑战。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但存在性别视角不足、对女性群体聚焦有限的问题。总的来看,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挑... 新就业形态在增加女性劳动者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新挑战。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但存在性别视角不足、对女性群体聚焦有限的问题。总的来看,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挑战包括:算法技术化监管主要基于男性数据,对女性身体特征的保障缺乏相应考虑,平台未基于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地位给予相应保障,平台化劳动模式会对女性劳动者的联合性产生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即探索算法中的性别平等,增加算法中的女性化设置;探索家务劳动报酬化的可能性,以平衡女性家庭责任和经济收入;在远程工作的规范中关注女性劳动者的特殊性,平衡远程工作与家庭照护劳动;重塑新就业形态女性假期政策,以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积极发挥工会的“联合”作用,消除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可能出现的孤立感和“原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女性劳动者 权益保障 算法治理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培亮 李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5-41,共7页
新就业形态以互联网平台作为组织方,将分散的灵活就业组织起来,赋予灵活就业新的内涵,并对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劳动收入渠道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来看,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 新就业形态以互联网平台作为组织方,将分散的灵活就业组织起来,赋予灵活就业新的内涵,并对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劳动收入渠道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来看,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着诸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险参与程度低、平台算法存在不合理和监管与参与亟待加强等现实困境。为此,该文提出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规范平台算法规则和推进多元协同治理等具体对策,以期为这一新型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保障落地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权益保障 现实困境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职工医疗保险的现实困境与质量提升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开昌 毋璠 汪鸿柱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73-87,共15页
平台和共享经济等新就业形态逐渐成为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大变革,并催生出大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部分人群工作强度高、流动性强,面临严峻的医疗风险和职业伤害风险。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是消... 平台和共享经济等新就业形态逐渐成为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大变革,并催生出大量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部分人群工作强度高、流动性强,面临严峻的医疗风险和职业伤害风险。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是消解其医疗风险、保障其健康权益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尤其需要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医疗保险是保障其健康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基于社会质量理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医疗保险的政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职工医保的机制框架,最后从厘清用工关系、完善筹资和待遇给付标准、优化激励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和完善配套措施五个方面着手,探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职工医疗保险的质量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职工医疗保险 健康权益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振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14-21,共8页
平台新型用工形态具有雇佣灵活化、用工外部化、组织碎片化、工时随意性等特点,具备自雇劳动特征,难以纳入我国现行劳动法规范体系调整。统筹处理好促进新业态发展和劳动者权益维护,对平台经济新型用工进行法律调整与制度供给,消除新业... 平台新型用工形态具有雇佣灵活化、用工外部化、组织碎片化、工时随意性等特点,具备自雇劳动特征,难以纳入我国现行劳动法规范体系调整。统筹处理好促进新业态发展和劳动者权益维护,对平台经济新型用工进行法律调整与制度供给,消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障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应在法规范层面突破扩大劳动法适用范围的传统观点,将平台新型用工关系纳入民事雇佣关系,确立平台工作者“自雇者”法律地位;在保障制度层面,基于私法社会化原则建立替代性非传统工会组织矫正“算法”不平等,并以“多雇主平台工作者社会保险账户”为基础发展平台企业新型社会保险责任。在保证新业态经济得以延续自雇劳动前提下,换取平台承认和保护自雇劳动者权益,防止扩大劳动者身份的滥用对新业态活力的冲击,减少因新型用工性质而生的法律纠纷,平衡平台与从业者之间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平台新型用工形态 新业态劳动者 雇佣关系 权益保障
下载PDF
三孩生育政策下女性劳动权益保护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佳凝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2期55-65,共11页
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出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项重大调整。女性既享有劳动权,有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又是生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生育政策的调整使育龄女性在“劳动者”与“生育者”两种身份间的博弈愈加明显。三孩生育政策下,可能的就... 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出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项重大调整。女性既享有劳动权,有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又是生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生育政策的调整使育龄女性在“劳动者”与“生育者”两种身份间的博弈愈加明显。三孩生育政策下,可能的就业性别歧视加剧、生育保障配套措施落后等问题使女性劳动者在“生育”与“就业”间进退维谷。文章从劳动保护与生育保障两个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女性劳动者在现行劳动及生育保障制度方面的困境,以保护女性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为目的,提出应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拓宽妇女劳动权益救济途径、加强生育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构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等对策,以促进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在提升生育率的同时保证女性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孩生育政策 女性劳动者 平等就业权 生育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