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critical water syntheses of transition metal-doped CeO_2 nano-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CO:An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y 被引量:12
1
作者 Xiaoxia Dai Weiyu Jiang +4 位作者 Wanglong Wang Xiaole Weng Yuan Shang Yehui Xue Zhongbiao W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8-735,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we synthesized CeO2 catalysts doped with various transition metals(M=Co,Fe,or Cu)using a supercritical water hydrothermal route,which led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metal ions in the CeO2 lattice... In the present study,we synthesized CeO2 catalysts doped with various transition metals(M=Co,Fe,or Cu)using a supercritical water hydrothermal route,which led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metal ions in the CeO2 lattice,forming solid solutions.The catalysts were then used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of NO by CO.The Cu‐doped catalyst exhibited the highest SCR activity;it had a T50(i.e.,50%NO conversion)of only 83°C and a T90(i.e.,90%NO conversion)of 126°C.Such an activity was also higher than in many state‐of‐the‐art catalysts.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uggested that the MOx‐CeO2 catalysts(M=Co and Fe)mainly followed an Eley‐Rideal reaction mechanism for CO‐SCR.In contrast,a Langmuir‐Hinshelwood SCR reaction mechanism occurred in CuO‐CeO2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Cu+species,which ensured effective adsorption of CO.This explains why CuO‐CeO2 exhibi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with regard to the SCR of NO by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water Nitrogen oxides CO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EO2
下载PDF
原位DRIFTS在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张兴华 王宽岭 +1 位作者 王学海 李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0-589,共10页
概述了4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现状,归纳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在NH3和NO吸附转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SCR的反应机理及路径,并对原位DRIFTS在SCR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原... 概述了4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现状,归纳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在NH3和NO吸附转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SCR的反应机理及路径,并对原位DRIFTS在SCR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原位DRIFTS技术可遴选出影响催化剂SCR活性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NH3和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方式、物种间的活化转化、中间体及(副)产物的生消过程等,这对针对性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高活性催化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选择性催化还原 过渡金属催化剂 脱硝
下载PDF
含硫液体烃燃料水蒸气重整制氢 Ⅱ. Pt/Ce_(0.8)Gd_(0.2)O_(1.9)催化剂的原位DRIFTS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金春 薛青松 +1 位作者 路勇 何鸣元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利用原位红外漫反射技术(DRIFTS)对抗硫中毒催化剂Pt/Ce0.8Gd0.2O1.9(Pt/CGO)上CO吸附、CO/噻吩共吸附以及CO/H2S顺序吸附进行了研究,并与Pt/Al2O3催化剂进行了比较.CO吸附实验表明,1.6%Pt/CGO-800(800℃焙烧)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在210... 利用原位红外漫反射技术(DRIFTS)对抗硫中毒催化剂Pt/Ce0.8Gd0.2O1.9(Pt/CGO)上CO吸附、CO/噻吩共吸附以及CO/H2S顺序吸附进行了研究,并与Pt/Al2O3催化剂进行了比较.CO吸附实验表明,1.6%Pt/CGO-800(800℃焙烧)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在2104cm-1,与1.6%Pt/Al2O3-500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2070cm-1)相比,向高波数方向移动了34cm-1.1.6%Pt/CGO-600上出现两个CO特征吸收峰,主峰位于2108cm-1,肩峰位于2085cm-1.CO/噻吩共吸附实验表明,噻吩导致1.6%Pt/CGO-800上CO吸附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红移至2090cm-1,峰强度略有降低;1.6%Pt/CGO-600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红移至2096cm-1且强度有所降低,同时肩峰消失.而1.6%Pt/Al2O3-500上CO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并红移至2040cm-1.CO/H2S顺序吸附实验表明,H2S导致Pt/CGO催化剂在2104和2108cm-1处的CO特征吸收峰轻微红移,峰强度略有降低,而H2S导致Pt/Al2O3完全丧失CO的吸附能力.原位DRIFTS表征结果表明,Pt/CGO催化剂上生成的强缺电子特性Pt颗粒具有很强的抗硫中毒能力,800℃焙烧有利于生成单一的抗硫中毒的强缺电子Pt金属位,使得1.6%Pt/CGO-800具有最佳的抗硫中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抗硫 铂催化剂 制氢 稀土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DRIFTS测定
4
作者 张进 万瑞英 +1 位作者 唐欣韵 贾宏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6-720,共5页
为了简便、准确、无污染地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利用漫反射附件研究了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新型制样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测定了两种市售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新型制样方... 为了简便、准确、无污染地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利用漫反射附件研究了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新型制样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测定了两种市售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新型制样方法可以降低利用DRIFTS测定诺氟沙星含量时的样品消耗量,有效避免了辅料干扰,且分析结果重现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两种胶囊样品中诺氟沙星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36±1.40)%和(39.08±1.41)%,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12%和6.49%,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整个分析过程无废液产生,样品和试剂消耗量较少,可实现绿色环保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相对标准偏差 样品制备 诺氟沙星 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精密度 绿色分析化学
下载PDF
Facile synthesis of Bi_(12)O_(17)Br_2 and Bi_4O_5Br_2 nanosheets:In situ DRIFTS investigation of photocatalytic NO oxidation conversion pathway 被引量:6
5
作者 Wendong Zhang Xiaoli Liu +2 位作者 Xing’an Dong Fan Dong Yuxin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30-2038,共9页
Bi12O17Br2and Bi4O5Br2visible‐light driven photocatalysts,were respectively fabricated by hydrothermal and room‐temperature deposition methods with the use of BiBr3and NaOH as precursors.Both Bi12O17Br2and Bi4O5Br2w... Bi12O17Br2and Bi4O5Br2visible‐light driven photocatalysts,were respectively fabricated by hydrothermal and room‐temperature deposition methods with the use of BiBr3and NaOH as precursors.Both Bi12O17Br2and Bi4O5Br2were composed of irregular nanosheets.The Bi4O5Br2nanosheets exhibited high and stable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for ppb‐level NO removal.The performance of Bi4O5Br2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i12O17Br2nanosheets.The hydroxyl radical(?OH)was determined to be the ma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for the photo‐degradation processes of both Bi12O17Br2and Bi4O5Br2.However,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i12O17Br2and Bi4O5Br2featured different conversion pathways for visible light driven photocatalytic NO oxidation.The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Bi4O5Br2resulted from a high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s,which facilitated the transport of reactants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s,and provided more active sites for photochemical reaction.Furthermore,the Bi4O5Br2nanosheets produced more?OH and presented stronger valence band holeoxidation.In addition,the oxygen atoms of NO could insert into oxygen‐vacancies of Bi4O5Br2,whichprovided more active sites for the reaction.This work gives insight into the photocatalytic pollutant‐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bismuth oxyha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12O17Br2 Bi4O5Br2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investigation Conversion pathway NO oxidation
下载PDF
便携式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S)评价沥青路面老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建明 Delmar R Salomon Iliya Yut 《石油沥青》 2016年第6期20-24,共5页
为了对沥青路面的老化性能进行快速评价,使用便携式漫反射红外光谱设备对沥青路面的氧化程度进行了测定,并提出了无需萃取沥青的快速、无损样品采集方法。结果表明:漫反射红外光谱确定的氧化指数与路龄高度相关;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 为了对沥青路面的老化性能进行快速评价,使用便携式漫反射红外光谱设备对沥青路面的氧化程度进行了测定,并提出了无需萃取沥青的快速、无损样品采集方法。结果表明:漫反射红外光谱确定的氧化指数与路龄高度相关;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老化速率显著变小;提出了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氧化测定方法监测路面的老化程度,借此可判断道路养护处理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红外光谱 沥青老化 氧化速率
下载PDF
聚光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甲烷化实验研究
7
作者 孙帆 辛宇 +2 位作者 邢学利 洪慧 娄佳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针对聚光光热驱动CO_(2)甲烷化反应过程中聚光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的问题,以具有优异反应活性及光热转换特性的Ni/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光光热驱动和热驱动下的CO_(2)甲烷化实验及机理研究。通过表观活化能测试、温度梯... 针对聚光光热驱动CO_(2)甲烷化反应过程中聚光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的问题,以具有优异反应活性及光热转换特性的Ni/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光光热驱动和热驱动下的CO_(2)甲烷化实验及机理研究。通过表观活化能测试、温度梯度实验及时间分辨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探究了聚光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光热驱动CO_(2)甲烷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与纯热驱动过程相比,光热驱动在相同温度下表现出更佳的催化性能。光热驱动下w(Ni)为15%的Ni/Al_(2)O_(3)催化剂在350℃下可达到86.8%的CO_(2)转化率,达到峰值转化率所需的温度比纯热驱动过程降低了25℃。此外,光热较热驱动过程的表观活化能降低了25%,且光致温度梯度进一步促进了CO_(2)的转化。时间分辨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聚光改善了CO_(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促进了关键中间体的转变,增强了CO*生成CH4的反应路径,从微观动力学上促进了CO_(2)的转化。该研究为认识聚光太阳能驱动CO_(2)甲烷化过程中聚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太阳能 二氧化碳 甲烷化 原位漫反射红外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SO_(2)/NH_(3)在α-Fe_(2)O_(3)表面非均相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王双喜 何翔 吴建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42-4549,共8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研究SO_(2)/NH_(3)在α-Fe_(2)O_(3)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探究相对湿度条件对NH_(3)作用下生成硫酸盐颗粒物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颗粒物表面有硫酸盐(1271,1244,1163,1069cm^(-1))以及铵盐(1698... 采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研究SO_(2)/NH_(3)在α-Fe_(2)O_(3)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探究相对湿度条件对NH_(3)作用下生成硫酸盐颗粒物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条件下颗粒物表面有硫酸盐(1271,1244,1163,1069cm^(-1))以及铵盐(1698,1435cm^(-1))特征峰的生成,NH_(3)能够与SO_(2)协同作用促进硫酸盐颗粒物的生成.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部分硫酸盐的峰位红移至硫酸氢盐(1239cm^(-1))处,表明湿润条件下有硫酸氢盐的生成.随着相对湿度从0%上升至78%,颗粒物表面硫酸盐的生成速率由9.38×10^(-17)ions/(g⋅s)降低至4.33×10^(-17)ions/(g⋅s),NH_(3)作用下SO_(2)在颗粒物表面的摄取系数(γ)由2.04×10^(-6)降低至9.43×10^(-7),表明水汽对SO_(2)/NH_(3)在α-Fe_(2)O_(3)颗粒物表面上的非均相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反应 相对湿度 NH_(3) α-Fe_(2)O_(3)颗粒物 硫酸盐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完整油菜籽中芥酸和硫甙含量 被引量:22
9
作者 丁小霞 李培武 +5 位作者 李光明 杨艳燕 陈小媚 赵永国 张文 杨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大量代表性油菜籽标准样品建立完整油菜籽中芥酸、硫甙测定模型,内部交叉法和外部检验集样品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芥酸、硫甙模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8和0.9785,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97... 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大量代表性油菜籽标准样品建立完整油菜籽中芥酸、硫甙测定模型,内部交叉法和外部检验集样品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芥酸、硫甙模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8和0.9785,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97和5.16。用所建模型对油菜籽样品芥酸、硫甙测定结果与国家和国际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能够满足油菜育种中对初级世代材料芥酸、硫甙含量的快速测定筛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近红外光谱 油菜 芥酸 硫甙
下载PDF
常温下MnO_2/Al_2O_3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甲苯反应 被引量:23
10
作者 龙丽萍 赵建国 +4 位作者 杨利娴 付名利 吴军良 黄碧纯 叶代启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4-916,共13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l2O3负载的5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常温下催化臭氧氧化甲苯的性能,并运用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氧化、N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O/Al2O3,CoO/Al2O3和MnO2/Al2O3催...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l2O3负载的5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常温下催化臭氧氧化甲苯的性能,并运用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氧化、N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O/Al2O3,CoO/Al2O3和MnO2/Al2O3催化剂上活性氧中心数量较少,臭氧与甲苯转化率较高;而Fe2O3/Al2O3和CuO/Al2O3催化剂上则相反.催化降解臭氧效率较高的催化剂上甲苯转化率也较高,在本文实验条件下,CO2产率低于30%.当甲苯浓度为666mg/m3,O3浓度从193mg/m3提高至965mg/m3时,甲苯转化率从15.2%提高至46.7%,并且使反应后催化剂表面产物和晶格氧含量增加.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含COO-,C=O和C-O官能团的物质,O3浓度的提高加速了COO-向C=O与C-O的转化,前者在573KO2气氛下几乎不发生反应,而后者在373K开始分解.基于此,提出了常温下臭氧催化氧化甲苯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铝 过渡金属氧化物 甲苯 臭氧 室温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和NH_3在CuO/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路石 赵清森 +4 位作者 向军 石金明 王乐乐 胡松 苏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49,共6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吸附的NO物种被氧化成高价的NO2。暂态实验中,吸附NH3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而NH+4没有参加反应。吸附NO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H3和O2后,吸附态NO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NO之间,吸附态的NO及其氧化生成的亚硝基和硝基物种不参与SC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选择性催化还原 CUO/Γ-AL2O3 NH3 NO 吸附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锰铁基催化剂上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机理(英文)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婷 管斌 +1 位作者 林赫 朱霖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301,共8页
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Ti0.9Mn0.05Fe0.05O2-δ催化剂,运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催化剂的NO和NH3稳态吸附以及NO和NH3瞬态反应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相比于Lewis酸性位,150 oC时Brnsted酸性位吸附的NH3更具有SC... 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Ti0.9Mn0.05Fe0.05O2-δ催化剂,运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催化剂的NO和NH3稳态吸附以及NO和NH3瞬态反应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相比于Lewis酸性位,150 oC时Brnsted酸性位吸附的NH3更具有SCR活性;与双齿硝酸盐和桥式硝酸盐相比,NO吸附产生的单齿硝酸盐是主要的中间物种;该SCR反应遵循Eley-Rideal和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但以后者为主.另外,O2的存在有利于NO的氧化和配位态NH3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锰铁基催化剂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竹材热解过程中焦炭组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标 董亚斌 +4 位作者 何涛 陈应泉 杨海平 王贤华 陈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239,共8页
为了准确掌握生物质热分解机理,该文采用竹材作为典型生物质代表,利用元素分析、漫反射红外(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two-dimensional perturbation correlation infra... 为了准确掌握生物质热分解机理,该文采用竹材作为典型生物质代表,利用元素分析、漫反射红外(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two-dimensional perturbation corre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2D-PCIS)相结合研究了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焦炭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发现,氢键网络在250℃热解下解构形成自由羟基,伯醇基在该温度下可转化为羰基类C=O。烷基-CH、-CH2、-CH3起始反应温度分别为250、300、350℃,而吡喃环C-O在300℃左右断键生成大量醚类脂肪链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过缩合重构可能形成新的芳环结构。当热解温度超过350℃,芳基取代反应开始大量发生,焦炭中羰基C=O、醚键C-O-C数量减少,芳环取代基数量增加;500℃后,芳环稠环化反应开始大量发生,600℃热解温度下制备的焦炭中含有大量的稠环芳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竹材 焦炭 漫反射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TS-1上液相氨氧化制环己酮肟机理的原位红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向京 马瑞平 +3 位作者 乔永志 张云 王媛媛 闫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10,共6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对TS-1上环己酮和氨水、过氧化氢液相氧化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己酮和氨水各自吸附,它们的混合物吸附均发生在表面—Si—OH,且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亚胺中间物;过氧化氢与TS-1作用形成Ti的过氧化物—Ti...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对TS-1上环己酮和氨水、过氧化氢液相氧化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己酮和氨水各自吸附,它们的混合物吸附均发生在表面—Si—OH,且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亚胺中间物;过氧化氢与TS-1作用形成Ti的过氧化物—Ti—OOH,它与亚胺反应可形成肟。亚胺机理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高沸点有机物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环己酮肟 红外漫反射光谱 原位 肟化
下载PDF
氧化反应温度对柴油机颗粒物表面官能团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俞瑶 吕刚 +4 位作者 宋崇林 宋金瓯 郝斌 李博 孙宏科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仪并结合热重分析仪和程序升温氧化-质谱联用仪的测量结果对国Ⅳ柴油机颗粒物表面官能团在颗粒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起燃温度(450,℃)前,随反应温度升高,柴油机颗粒物表面碳氢官能团...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仪并结合热重分析仪和程序升温氧化-质谱联用仪的测量结果对国Ⅳ柴油机颗粒物表面官能团在颗粒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起燃温度(450,℃)前,随反应温度升高,柴油机颗粒物表面碳氢官能团迅速减少、碳氧官能团不断生成,而从程序升温氧化反应曲线可以看到反应气氛中的O2通过化学吸附参与表面官能团的转化,这和碳氧官能团增加的规律相一致;反应温度超过450,℃时,随温度升高,碳氧表面官能团减少,颗粒物氧化燃烧,两个反应具有同步性;在50~425,℃范围内,氧化反应温度对微粒中脂肪烃的支链化程度影响不大;反应温度低于450,℃时,在绝大多数温度段,C=O结构相对含量与C—O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低温氧化反应中两类官能团间存在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物 表面官能团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氧化活性
下载PDF
烟草灰分、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劲松 李红军 +5 位作者 梁菁菁 王志飞 刘巍 侯俭秋 赵吉寿 高树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5-657,661,共4页
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近红外光谱(NIR)对烟草灰分(ash)、总挥发酸(TVA)和总挥发碱(TVB)建立校正模型。烟草灰分、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12、0.96220和0.98050;均方预测残差(RMSECV)分别为0.41227... 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近红外光谱(NIR)对烟草灰分(ash)、总挥发酸(TVA)和总挥发碱(TVB)建立校正模型。烟草灰分、总挥发酸和总挥发碱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12、0.96220和0.98050;均方预测残差(RMSECV)分别为0.41227、0.00688和0.09790;预测范围分别为1.74~31.31、0.0570~0.2336和0.042~1.136;通过对模型进行t-检验,在显著性水平大于0.05的条件下,其预测结果与行业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灰分 总挥发酸 总挥发碱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维生素C制剂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进 何鑫 +1 位作者 姚思童 刘虹辰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5期51-54,共4页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维生素C制剂中抗坏血酸的含量。选择合适的分析峰1660~l680cm^-1,可排除其它成分的影响,吸光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以镜面为背景,以75μm筛过筛后的KBr为稀释剂,用DRIFT... 采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维生素C制剂中抗坏血酸的含量。选择合适的分析峰1660~l680cm^-1,可排除其它成分的影响,吸光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以镜面为背景,以75μm筛过筛后的KBr为稀释剂,用DRIFTS法分别测定了3种市售维生素C制剂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75.60%,9.80%,6.72%;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6.6%,4.9%,8.2%,与碘量法测定结果接近。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0%。DRIFTS法测定维生素c中的抗坏血酸方法简便、准确,无试剂消耗,无废液产生,是非破坏和非污染的绿色分析方法。但其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不如碘量法,而且其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受样品的性状限制,对于白色粉末或可研磨为粉末的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抗坏血酸 维生素C制剂 含量测定
下载PDF
Cu/HZSM-5催化剂低温SCR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学涛 胡海鹏 +5 位作者 张兴宇 苏晓昕 杨晓东 张乾蔚 史瑞华 梁彦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029-6036,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系列Cu/HZSM-5脱硝催化剂,通过XRD、H2-TPR、NH3-TPD、in situ DRIFT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低温NH3-SCR脱硝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u/HZSM-5催化剂在中低温均展现出较好脱硝效率,C...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系列Cu/HZSM-5脱硝催化剂,通过XRD、H2-TPR、NH3-TPD、in situ DRIFT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低温NH3-SCR脱硝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u/HZSM-5催化剂在中低温均展现出较好脱硝效率,Cu负载量为20%的Cu/HZSM-5中低温脱硝效果最佳,288℃达到最大为96.89%,200~400℃温度范围脱硝效率均在80%以上。Cu物种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未改变HZSM-5晶体结构。Cu/HZSM-520%催化剂具备丰富酸性位、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在NH3-SCR反应过程中只存在E-R机理,L酸性位在低温脱硝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HZSM-5 NH3-SCR 低温 脱硝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敏娜 王桂清 卢其斌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1年第6期9-12,共4页
对漫反射。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漫反射 衰减全反射 差谱 技术进展 红外光谱仪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Ag/Al_2O_3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柯锐 李俊华 +3 位作者 郝吉明 傅立新 陈强 赵大庆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51-955,共5页
研究了稀燃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NTP)协同丙烯在Ag/Al2O3催化剂上选择性催化还原NOx反应,通过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对NTP协同前后反应气中NO和C3H6的吸附以及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的活化是Ag/... 研究了稀燃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NTP)协同丙烯在Ag/Al2O3催化剂上选择性催化还原NOx反应,通过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对NTP协同前后反应气中NO和C3H6的吸附以及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的活化是Ag/Al2O3上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步骤.NTP活化反应气体后,Ag/Al2O3表面-NCO、R-NO2和有机酸根等物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且其催化还原NOx的低温(<350℃)活性也显著提高.在NTP协同前后,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可能存在两条反应路径,较低温度下主要是-NCO生成N2,而较高温度下则是-CN向N2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氧化铝 选择性催化还原 稀燃 氮氧化物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