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wo mod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flour/recycled plastic blends composites: addition 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SEBS-g-MAH and in-situ grafting MAH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永明 王清文 +2 位作者 韩广平 王海刚 高华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73-378,399,400,共8页
The effect of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styrene-ethylene- buty-l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 (SEBS-g-MAH) and in-situ grafting MAH on mechanical,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flour/recycled plastic blends com... The effect of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styrene-ethylene- buty-l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 (SEBS-g-MAH) and in-situ grafting MAH on mechanical,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 flour/recycled plastic blends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Recycled plastic polypro-pylene (PP),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 and polystyrene (PS), were mixed with wood flour in a high speed blender and then extruded by a twin/single screw tandem extruder system to form wood flour/recycled plastic blends composit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by using SEBS-g-MAH compatibilizer than by using the mixtures of MAH and DCP via reactive blending in situ. However, contrary results were ob-served on the tensile and flex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rresponding com-posites. In Genera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made from recycled plastic blends were inferior to those made from virgin plastic blends, especially in elongation break. The morphological study verified that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or the compatibility of plastic blends with wood flour was improved by adding SEBS-g-MAH or in-situ grafting MAH. A better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PP, HDPE, PS and wood flour was obtained by in-situ grafting MAH than the addition of SEBS-g-MAH. In-situ grafting MA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way of increasing th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plastic blends and wood flour. The storage modulus and damping factor of composite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through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TIBILIZER COMPOSITES in-situ grafting recycled plastic blends wood flour
下载PDF
PBA/PS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德本 王全 黄光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 本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BA/PS和PBA/P(S-AA)核壳复合乳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核壳复合胶乳的形态,用图象处理系统测定胶乳粒径及其分布,用薄层扫描分离出接技共聚物和测定其组成,并研究了接技共聚物的含量对复合胶乳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乳 粒子形态 薄层色谱分析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BA及其对PVC的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唐龙祥 刘榛 +1 位作者 刘春华 王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7,21,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以此对聚氯乙烯(PVC)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在PVC...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并以此对聚氯乙烯(PVC)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在PVC中分散均匀,使PVC/SiO2-g-PBA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PVC及PVC/SiO2复合材料。当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的质量分数为5%时,PVC/SiO2-g-PB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9.5kJ/m2,较纯PVC提高了280%,同时拉伸强度也有一定的提高,达到了65.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ba复合粒子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下载PDF
PBA-g-AS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米普科 戚银城 +2 位作者 杨继钢 薛心涛 陈铧 《弹性体》 CAS 1994年第1期5-10,共6页
本文以交联PBA为主链,gr和AN为接技单体,通过乳液接枝共聚会成了PBA-g-AS井聚物.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加入方式及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PBA胶乳性质等对接枝率、转化率及粒子形态的影响,... 本文以交联PBA为主链,gr和AN为接技单体,通过乳液接枝共聚会成了PBA-g-AS井聚物.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加入方式及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PBA胶乳性质等对接枝率、转化率及粒子形态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TDM用量对接枝链分子量及接枝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共聚物 聚丙烯酸酯 pba-g-AS
下载PDF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VA-g-PBA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燕蓝 扈蓉 +2 位作者 邓敏 王群 何培新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将丙烯酸丁酯 (BA)接枝到聚乙烯醇 (PVA)上 ,制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PVA-g-PBA。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了接枝物 ,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和接枝率对共聚物...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将丙烯酸丁酯 (BA)接枝到聚乙烯醇 (PVA)上 ,制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PVA-g-PBA。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表征了接枝物 ,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和接枝率对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 ,氮气保护下 ,70℃时 ,以过硫酸钾 (KPS)为引发剂 ,将丙烯酸丁酯 (BA)接枝到聚乙烯醇 (PVA)上 ,[PVA]为 2 .5× 1 0 -4mol/ L,[BA]为 0 .63 mol/ L、[KPS]为 5 .5 5× 1 0 -4时 ,反应 5 h,能获得较高 CM、G和 Ge的接枝物。接枝物的接枝率越高 ,吸水率越低 ,吸水 1 0 h达平衡 ,最大平衡吸水率为 1 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 接枝率 接枝物 丙烯酸丁酯 接枝共聚物 引发剂 聚乙烯醇 两亲性 合成与表征 单体浓度
下载PDF
PBA-g-MS的合成与MBAS的透光率及抗冲韧性
6
作者 徐禄丰 王炼石 +2 位作者 蔡彤旻 张安强 曾祥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用乳液法合成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种子乳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MMA-St)进行接枝共聚合,用其接枝产物PBA-g-MS与PMMA熔融共混制备MBAS。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出能使MBAS兼具高透光率及高冲击强度的PBA-g-MS。研究了聚合条件与接枝... 用乳液法合成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种子乳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MMA-St)进行接枝共聚合,用其接枝产物PBA-g-MS与PMMA熔融共混制备MBAS。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出能使MBAS兼具高透光率及高冲击强度的PBA-g-MS。研究了聚合条件与接枝反应行为之间的关系和MBAS的透光率及冲击强度的影响因素。当合成PBA-g-MS的投料质量比PBA/MMA/St为60/4/36、PBA/MBAS为2.5%时,MBAS的透光率、冲击强度分别达到90%、23.8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接枝 pba—g-MS PMMA树脂 共混 透光率 增韧
下载PDF
原位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Ⅱ:性能测试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彤辉 阮文红 +2 位作者 王跃林 容敏智 章明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51,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过程中原位接枝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SiO2-g-PBA/PP)复合材料,探讨了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晶性能、微观形貌以及动态黏弹行为。结果表明,少量纳米粒子(体积... 通过熔融共混过程中原位接枝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SiO2-g-PBA/PP)复合材料,探讨了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晶性能、微观形貌以及动态黏弹行为。结果表明,少量纳米粒子(体积分数≤1.36%)的加入即可对PP起到同时增强增韧的作用,制备SiO2-g-PBA/PP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熔融共混温度180℃,共混时间10 min,转子转速60 r/min。对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纳米粒子的成核效应使PP的结晶速率加快。微观形态观察表明,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这一点从对材料动态黏弹行为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明,从而阐明了纳米粒子增韧增强聚合物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接枝 聚丙烯酸丁酯 增韧增强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接枝的纳米SiO_2对聚甲醛的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唐龙祥 刘榛 +1 位作者 刘春华 王平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5-779,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制备了纳米复合粒子SiO2-g-PBA,并以此对聚甲醛(POM)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SiO2-g-...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制备了纳米复合粒子SiO2-g-PBA,并以此对聚甲醛(POM)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SiO2-g-PBA在POM中分散均匀,使POM/SiO2-g-PBA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高于POM及POM/SiO2复合材料。当SiO2-g-PBA纳米复合粒子的质量分数为2%时,POM/SiO2-g-PB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71.2kJ/m2,较纯POM提高了7倍多,同时拉伸强度也有一定的提高,达到68.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P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ba复合粒子 聚甲醛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苯乙烯辐射接枝共聚物粘接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谭绍早 沈家瑞 许志立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93-397,共5页
采用过氧化预辐射法将生产高分子特效膜残留下的废苯乙烯(St)与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PBA-AA)接枝,制得PBA-AA/St接枝共聚物。比较了辐射法和化学法所制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考察了St含量、丙烯酸丁酯(BA... 采用过氧化预辐射法将生产高分子特效膜残留下的废苯乙烯(St)与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PBA-AA)接枝,制得PBA-AA/St接枝共聚物。比较了辐射法和化学法所制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考察了St含量、丙烯酸丁酯(BA)/AA共聚物特性粘度、AA用量、BA和St预辐射剂量对接枝共聚物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辐射法所制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优于化学法所制接枝共聚物的粘接性能;废St比纯St效果好;当St含量为33%、BA/AA共聚物特性粘度适中、AA用量为5.5份(BA用量固定为100份)、BA预辐射剂量为16.0kGy、St预辐射剂量为32.0kGy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 接枝共聚 粘接
下载PDF
原位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文红 章明秋 +2 位作者 周彤辉 王跃林 容敏智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729-735,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过程中原位接枝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制备复合材料的最佳加工条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晶性能、微观形貌以及动态粘弹行为.结果表明,少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3%)... 通过熔融共混过程中原位接枝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制备复合材料的最佳加工条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晶性能、微观形貌以及动态粘弹行为.结果表明,少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3%)的加入即可对聚丙烯起到同时增强增韧的作用,制备原位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适宜加工条件为熔融共混温度180℃,共混时间10min,转子转速60r/min.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除了一些纳米粒子作为成核剂,大部分纳米粒子可能分布在基体的无定形相并起到物理交联的作用.微观形态观察表明,在拉伸和冲击作用下,因与聚合物基体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改性纳米粒子从基体中脱粘时引发基体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从而吸收大量的能量,并阻碍裂纹的扩展,对聚丙烯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动态粘弹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改性纳米粒子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得到大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接枝 聚丙烯酸丁酯 增韧增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