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ingle Chinese Herb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作者 Yonghui LI Tonglei WU +5 位作者 Qiumei SHI Fei ZHAO Shuang WANG Dan LI Huijun BI Zhiqiang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3期118-121,共4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n-vitro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58 Chinese herb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screen single Chinese herbs with better in-vitro antibacterial effect for formulation o...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n-vitro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58 Chinese herb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and screen single Chinese herbs with better in-vitro antibacterial effect for formulation of prescription. [Methods]Effective components in Chinese herbs were extracted with water,and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s and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the 58 Chinese herbs against S. aureus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plate punching method and micro two-fold method,respectively. [Results] Twenty two kinds of Chinese herbs including Terminalia chebula Retz.,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Prunella vulgaris L,Rheum palmatum L. and Mosla chinensis Maxim. had better antibacterial effect,among which T. chebula Retz.,A. asphodeloides Bunge.,P. vulgaris L,R. palmatum L. and C. sappan Linn showed the best antibacterial effect,with average inhibition zone over 20 mm and MIC lower than 15. 6 mg/ml.[Conclusions]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have certain antibacterial effect,and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cri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Multi-drug resistanc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vitro anitbacterial experim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下载PDF
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sFas、VEGF等的影响
2
作者 何璇 彭文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VDC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效果及其对外周血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0例ALL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VDCP方案(长春新碱+依达比星+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给予培门冬酶+VDC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sFas、VEGF、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的差异,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Fas、VEGF、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sFas、VEGF、IL-8、TNF-α水平分别为(4.03±1.06)pg/mL、(114.25±41.08)pg/mL、(12.14±2.05)pg/mL、(3.11±0.84)ng/L,均低于对照组[(5.89±1.41)pg/mL、(138.56±48.41)pg/mL、(15.98±3.23)pg/mL、(4.55±1.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较治疗前升高,Fib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PT、APTT分别为(13.32±1.85)、(33.12±3.06)s,均高于对照组[(12.44±1.67)、(31.36±2.57)s],Fib为(2.13±0.27)g/L,低于对照组[(2.54±0.3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PAI-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均较治疗前下降,PLT、RBC、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WBC为(5.88±1.23)×10^(9)/L,低于对照组[(8.59±1.54)×10^(9)/L],PLT、RBC、血红蛋白分别为(221.03±8.19)×10^(9)/L、(4.09±0.74)×10^(12)/L、(97.12±8.43)g/L,高于对照组[(215.63±9.44)×10^(9)/L、(3.12±0.69)×10^(12)/L、(82.69±9.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CP方案联合培门冬酶治疗ALL可改善血常规,降低sFas、VEGF、IL-8、TNF-α的表达,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VDCP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可溶血跨膜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双歧杆菌口服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志培 陈乐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口服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103例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IVIG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和...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口服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103例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IVIG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和观察组(52例,双歧杆菌口服联合IVIG、蓝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经皮胆红素值、心肌酶谱和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5、7 d后,经皮胆红素值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活性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双歧杆菌口服联合IVIG、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缩短黄疸消除时间,降低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及促进心肌和肝脏组织恢复,且安全可靠,具有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IVIG 蓝光照射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 疗效 经皮胆红素 心肌酶
下载PDF
不同红细胞制剂输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赵朋云 辛寒啸 +2 位作者 罗魏 白晓静 邵曼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注不同红细胞制剂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AI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输注红细胞制剂不同分为对照组(n=47,接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和观察组(n=49,接受洗涤红细胞输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注不同红细胞制剂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AI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输注红细胞制剂不同分为对照组(n=47,接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和观察组(n=49,接受洗涤红细胞输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指标及输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观察组患者心悸、头晕、气短、乏力及胸闷症状评分分别为[(1.44±0.18)、(1.78±0.23)、(1.55±0.18)、(1.06±0.17)及(1.15±0.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2±0.23)、(2.04±0.25)、(1.74±0.21)、(1.43±0.18)及(1.24±0.17)分](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分别为[(97.42±9.83)g/L、(4.72±0.48)×1012/L]高于对照组的[(80.54±8.35)g/L、(4.01±0.45)×1012/L](P<0.05),网织红细胞比例(Ret)、总胆红素(TBIL)为[(18.12±1.94)%、(26.33±2.7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1.33±2.56)%、(40.15±4.29)μmol/L](P<0.05)。两组患者输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AIHA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制剂输注 输血疗效
下载PDF
人参皂苷溶血测定的实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光 项峥 +2 位作者 康廷国 窦德强 程大任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190-191,共2页
目的:确定人参皂苷溶血测定中最优的实验条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度,分别对比了离心速度和时间、水浴时间、灭菌和非灭菌缓冲盐溶液及生理盐水溶液、不同酸碱度环境下的检测波长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优的实验条件... 目的:确定人参皂苷溶血测定中最优的实验条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度,分别对比了离心速度和时间、水浴时间、灭菌和非灭菌缓冲盐溶液及生理盐水溶液、不同酸碱度环境下的检测波长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优的实验条件为:用生理盐水做溶剂;溶血测定中溶液的水浴条件为37℃水浴2h;离心条件为转速3000r/min离心10min;在575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溶血度。结论:该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较好,适用于人参皂苷的溶血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溶血 溶血度 溶血作用
下载PDF
海洋微藻溶血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江涛 滕德强 +2 位作者 江天久 吕颂辉 杨维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8,共8页
对海洋微藻溶血毒素的类型、理化性质、生物合成和毒性作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 溶血毒素 海洋微藻 鱼毒性 化感作用 毒性效应
下载PDF
自身抗体和红细胞输注方式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疗效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鹃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14-716,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病例资料,探讨AIHA患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红细胞输注方式是否会对其输血疗效产生影响。方法检索本院2012—2017年出院诊断为AIHA的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年龄〉18岁且有红细胞...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输血病例资料,探讨AIHA患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红细胞输注方式是否会对其输血疗效产生影响。方法检索本院2012—2017年出院诊断为AIHA的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年龄〉18岁且有红细胞输注史的病例资料60例,根据自身抗体鉴定结果将其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自身抗体阴性组,并按1∶1比例随机挑选60例其他非AIHA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1) 60例AIHA患者中38例仅存在自身抗体,14例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8例为自身抗体阴性; 2)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间年龄、性别差异、红细胞用量、输血前RBC、Hb、Hct间差异、两组间RBC、Hb和Hct增加值(P〉0. 05);两组红细胞输注24 h后RBC[输注前(1. 35±0. 34)、(1. 38±0. 42),输注后(1. 38±0. 42)、(2. 09±0. 42)]、Hb[输注前(46. 12±8. 87)、(57. 88±10. 03),输注后(61. 24±9. 97)、(68. 97±9. 87)、Hct[输注前(0. 14±0. 06)、(0. 14±0. 02),输注后(0. 19±0. 05)、(0. 19±0. 03)均明显升高(P〈0. 05),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输血有效率(73. 07%)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89. 71%)(P〈0. 05); 3)输悬浮红细胞组和输洗涤红细胞组红细胞用量,输血前RBC、Hb、Hct间差,两组间RBC、Hb和Hct增加值差异和两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P〉0. 05);两组红细胞输注24 h后RBC[输注前1. 31±0. 46、1. 37±0. 51,输注后1. 92±0. 53、2. 14±0. 41)]、Hb[(输注前(45. 21±9. 12)、(48. 11±10. 03),输注后(60. 87±9. 83)、(69. 12±10. 32)]、Hct[(输注前(0. 15±0. 03)、(0. 15±0. 04),输注后(0. 19±0. 04)、(0. 21±0. 03)]均明显升高(P〈0. 05)。结论AIHA患者红细胞输注是安全、有效的,但有自身抗体和(或)同种抗体存在时可降低输血有效率,不同红细胞输注方式对AIHA患者输血疗效可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抗体 红细胞输注方式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患儿的胆红素阈值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韦伟 卢思稼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2385-238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胆红素水平的ABO溶血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患儿的胆红素阈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BO溶血病患儿10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51例... 目的比较不同胆红素水平的ABO溶血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患儿的胆红素阈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BO溶血病患儿10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51例。A组在胆红素指标位于Bhutani曲线的75百分位时应用IVIG治疗,B组患儿在胆红素指标位于Bhutani曲线的95百分位时应用IVIG治疗。观察两组间住院率、住院费用、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IVIG应用率为81.31%,住院费用为(3 689±985)元,B组IVIG应用率为58.82%,住院费用为(3 241±1 126)元,A组采用IVIG治疗率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采取血白蛋白治疗,两组患儿的总光疗时间、胆红素降低程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增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出生42 d、入院、出院时的H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溶血病患儿胆红素指标在Bhutani曲线中的95百分位和75百分位时应用IVIG治疗疗效相当,但以胆红素指标在Bhutani曲线中的95百分位作为治疗阈值时IVIG治疗病例更少,住院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溶血病 丙种球蛋白 疗效 适应证
下载PDF
肺炎合剂免疫、抗菌及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楠 陈琳娜 +3 位作者 谭大琦 李秋华 刘桂喜 李卫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82-386,共5页
目的观察肺炎合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抗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碳粒廓清法、血清溶血素测定法、小鼠体内诱导法观察本品对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其对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毛细血管通... 目的观察肺炎合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抗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碳粒廓清法、血清溶血素测定法、小鼠体内诱导法观察本品对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其对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毛细血管通透性法、棉球肉芽肿法观察本品对急慢性炎症的作用。结果肺炎合剂能增强小鼠吞噬功能、升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半数溶血值(HC50)及白细胞总数(WBC)、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抗菌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棉球肉芽肿形成。结论本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菌及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合剂 吞噬作用 溶血素类 淋巴细胞转化 抗菌 抗炎
下载PDF
热炎宁合剂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炎症动物抗感染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蕾 耿子涵 +3 位作者 郭姗姗 姚荣妹 孙静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动物的药效作用。方法分别进行热炎宁合剂(小鼠5、10、20 mL·kg^(-1);大鼠2.5、5、10 mL·kg^(-1),相当于人用临床剂量0.5倍、等倍及2倍剂量...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动物的药效作用。方法分别进行热炎宁合剂(小鼠5、10、20 mL·kg^(-1);大鼠2.5、5、10 mL·kg^(-1),相当于人用临床剂量0.5倍、等倍及2倍剂量)对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小鼠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对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对肺炎链球菌致小鼠肺炎感染的治疗作用、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大鼠急性咽炎感染的治疗作用5个试验,测定各组动物的肺指数,记录动物死亡数情况,计算死亡率、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以及大鼠的咽部病理情况。结果热炎宁合剂可以明显降低流感病毒H1N1/FM1株致病毒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热炎宁合剂10 mL·kg^(-1)剂量组肺指数抑制率为61.98%;热炎宁合剂可降低小鼠死亡率,10、5 mL·kg^(-1)剂量组可以延长小鼠存活天数。热炎宁合剂20、10 mL·kg^(-1)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肺炎链球菌致细菌性肺炎小鼠的肺指数,热炎宁合剂大剂量组肺指数抑制率为49.56%。热炎宁合剂3个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所致细菌呼吸性感染的死亡率,10、5 mL·kg^(-1)剂量组可以延长小鼠存活天数。热炎宁合剂5 mL·kg^(-1)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大鼠咽部病变情况,降低咽部病变评分。结论热炎宁合剂对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诱导的呼吸系统感染性小鼠感染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诱导的大鼠呼吸系统感染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临床使用剂量下效果与磷酸奥司他韦、阿莫西林相当,同时也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动物模型 热炎宁合剂 呼吸系统 药效 肺炎 流感病毒 肺炎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下载PDF
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及护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艳珍 张雅西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可靠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案。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临床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共计6... 目的进一步研究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可靠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案。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临床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共计62例。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观察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和护理措施后的Hb、RBC、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以及临床护理整体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输血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输血前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比较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输血后,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甲组患者的Hb、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甲组显著低于乙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4153,P=0.0200)。结论成分输血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可靠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疗效 护理方法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晓光 王慧琴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对63例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记录...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对63例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0±50.43)ummol/L VS(202.50±60.51)ummol/L,P<0.05],光疗时间[(29.25±15.43)h VS(41.46±17.54)h,P<0.05]及黄疸消退时间[(4.52±1.41)h VS(6.15±1.67)h,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组有下降趋势。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ABO溶血病 丙种球蛋白 疗效
下载PDF
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淑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光疗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光疗联合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对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光疗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光疗联合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前清蛋白(PAB)与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P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TB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AB、TBA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可使新生儿ABO溶血患儿血清PAB水平升高、TBA水平降低,并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单剂量静脉注射 光疗 新生儿ABO溶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液标本溶血干扰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明炎焦 惠丽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3期143-144,共2页
血液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也会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使其不能客观反映出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情况,也会对后续医生的诊断等造成影响。该文探讨血液标本的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具体分析其对... 血液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也会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使其不能客观反映出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情况,也会对后续医生的诊断等造成影响。该文探讨血液标本的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具体分析其对生化检验指标、临床疾病诊断等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预防性的对策,促进生化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 准确性 血液标本 影响
下载PDF
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鲁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8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分别检测患儿在换血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Na+、Cl-、Ca2+、K+的水平变化。结果 120例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目的探讨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分别检测患儿在换血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Na+、Cl-、Ca2+、K+的水平变化。结果 120例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换血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儿与换血前比较,换血后Na+、Cl-、Ca2+水平均显著升高,K+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方法可以降低HDN患儿胆红素水平,纠正电解质紊乱,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萍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AU680对41例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标本分别进行23项生化项目的检测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血组和非溶血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ALT、CHOL、TG、HDL-C、LDL-C、APOA1、APOB...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AU680对41例溶血组和非溶血组标本分别进行23项生化项目的检测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血组和非溶血组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ALT、CHOL、TG、HDL-C、LDL-C、APOA1、APOB的值无显著性差别(p>0.05),ALB、BUN的值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TBIL、DBIL、TT、AST、ALP、GGT、TBA、CREA、URIC、GLU、LDH、HBDH、CK、CK-MB的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溶血对许多生化检验项目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扰,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要求医务工作者采血时规范操作,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严格把关,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杰 房春红 +1 位作者 矫洪涛 李景鹏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4-87,共4页
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是RTX毒素家族的典型代表,也是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详细介绍了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的成熟、分泌、溶血机理及其生物学效应,这将对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是RTX毒素家族的典型代表,也是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详细介绍了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的成熟、分泌、溶血机理及其生物学效应,这将对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细菌溶血素致病机制研究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成熟分泌溶血机理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3种直接性染发剂染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淑芳 胡勇 +5 位作者 孙各琴 王夏虹 黄玉敏 程镇烽 赵平 潘育方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17-723,共7页
目的探讨藏红T、碱性品红和碱性蓝26这3种直接性染发剂染料对人体健康和人类居住环境是否存在潜在毒性。方法采用透皮吸收、红细胞溶血、大肠埃希菌毒性测试、NIH/3T3细胞抑制率研究毒性情况,光谱学方法配合分子模拟方法研究其与生物大... 目的探讨藏红T、碱性品红和碱性蓝26这3种直接性染发剂染料对人体健康和人类居住环境是否存在潜在毒性。方法采用透皮吸收、红细胞溶血、大肠埃希菌毒性测试、NIH/3T3细胞抑制率研究毒性情况,光谱学方法配合分子模拟方法研究其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在我国2015年《化妆品卫生规范》允许的浓度下,藏红T与碱性品红在48 h后的透皮吸收分别达到0.023mmol/L和0.010 mmol/L。3种染发剂将导致红细胞溶血(LD50达到0.16~0.23 mmol/L)、抑制大肠埃希菌(LD50达到0.64~3.77μmol/L)和NIH/3T3细胞的存活率(LD50达到2.32~22.77μmol/L),并与牛血清白蛋白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这3种直接性染发剂对人类的健康和居住环境有潜在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性染发剂 溶血效应 毒性效应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金伟媚 江锦红 方炳木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特征的影响。方法:88例AIH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将观察组再分为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和冷凝集素病(CHD)两个亚组。对...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特征的影响。方法:88例AIH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将观察组再分为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和冷凝集素病(CHD)两个亚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叶酸、泼尼松,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每周静滴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观察组各亚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常规及乳酸脱氢酶、胆红素水平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AIHA亚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HD亚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乳酸脱氢酶、胆红素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WAIHA亚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乳酸脱氢酶、胆红素均显著低于CHD亚组(P<0.05),治疗后WAIHA亚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CHD亚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AIHA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且安全性高,对WAIHA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疗效 血清学特征
下载PDF
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佳琦 翁家俊 +1 位作者 洪婷 徐一博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乙酰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APH)灌胃诱导大鼠,复制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鼻饲予以瓜前退黄散,并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行... 目的:研究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乙酰苯肼(Acetylphenylhydrazine,APH)灌胃诱导大鼠,复制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鼻饲予以瓜前退黄散,并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行为学与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含量。结果:模型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表明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瓜前退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干预后的黄疸大鼠血清TBIL、DBIL、IBIL、AST、ALT、TB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的TBIL、DBIL、IBIL、ALT、AST、TBA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的ALT、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的AST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瓜前退黄散可降低APH所致的血清肝功能损害,降低黄疸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中选择的3种剂量瓜前退黄散均能有效治疗溶血性黄疸。结论:新生儿瓜前退黄散对溶血性黄疸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与改善血清中TBIL、DBIL、IBIL、AST、ALT、TBA的水平有关,减轻肝脏损伤,为临床使用该放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前退黄散 溶血性黄疸 大鼠 影响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