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岑景盛 涂泽松 +1 位作者 谭志韵 李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观察组均短(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膝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更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切口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安志辉 陈月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065-12070,共6页
为研究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采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结合有限切开钛板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 为研究不同治疗方式对于跟骨骨折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选择8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将他们分成两组。A组采用经皮撬拨手法复位结合有限切开钛板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术前术后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Bohler、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经皮撬拨手法固定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稳定性可靠,跗骨窦入路较外侧L形切口入路创伤小,可有效避免皮缘坏死和感染的发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钛板固定 复位内固定 “L”形切口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3
作者 巫敬文 周琦石 +1 位作者 陈信军 杨林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35-640,共6页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 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辅助治疗,对照组实施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疼痛程度、跟骨参数、足踝功能以及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组间对比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均增大,足踝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Pitch角、足踝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配合手术进程,弥补不能充分暴露的缺点,达到良好复位的目的,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足部功能与骨折端解剖结构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 中医正骨 顺势复位 加速康复
下载PDF
钢板滑移技术治疗陈旧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王金应 张雄良 +8 位作者 黄林 林亮 杜思明 郑勇强 王旭东 黄高峰 岳慧玲 张金山 施慧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钢板滑移技术治疗陈旧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骨科2020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8例3周以上陈旧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存在不同程度短缩或分离移位。术中采用钢板滑移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恢复肢... 目的观察钢板滑移技术治疗陈旧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骨科2020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8例3周以上陈旧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存在不同程度短缩或分离移位。术中采用钢板滑移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恢复肢体长度,随后常规进行内固定操作,术中无需其他辅助装置。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8例患者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X线显示下肢长度基本恢复,力线正常。术后随访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发现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钢板滑移技术是一种术中纠正陈旧性胫腓骨骨折短缩或分离移位的良好方法,可以结合或替代外固定支架或撑开器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胫腓骨骨折 短缩移位 钢板滑移技术 骨折复位技术 延迟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的对比评价
5
作者 李俊 姚雪 +2 位作者 穆尚强 李坤 王宇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8期35-3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对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实行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2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手段将其分成观察组(关节镜下双隧... 目的对比分析对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实行关节镜与小切口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2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手段将其分成观察组(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术,36例)、对照组(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6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关节活动度及活动水平、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活动水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活动水平评分分别为(134.82±5.06)°和(8.31±1.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31.98±5.18)°、(7.61±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2.365,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术后康复情况上,恢复时间更短、功能状态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丽撕脱骨折 关节镜下双隧道缝线固定术 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2,163,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疗效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C3型骨折 粉碎性骨折 小切口撬拨复位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小切口切开复位与经皮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效果对比
7
作者 丁大志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9-12,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切开复位与经皮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内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每组各42例。切开组行内踝小... 目的:比较小切口切开复位与经皮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内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每组各42例。切开组行内踝小切口切开复位术,闭合组行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肿痛消失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肿痛消失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小切口切开复位法比较,经皮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内踝骨折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
8
作者 张大闯 王亮 +1 位作者 任凯 吕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9例锁骨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1例)和B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9例锁骨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51例)和B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个月。两组骨折均功能复位。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A组均优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对骨折端血运干扰小的优势,能在较小的创伤下达到理想的固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小切口 锁定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
下载PDF
两种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汤佳 汤玉泉 +3 位作者 李谋林 宋瑞清 喻海筹 伍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每组1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跟骨宽度和高度、B9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L形切口与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传统L形切口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王子玉 杜道广 李浩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8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和患者手术治疗的具体情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6,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63、10.758、5.361、3.792、5.921、11.742,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2,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相对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效果及手术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小切口手术 传统内固定复位术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田桦 陆英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屈、伸膝最大角度为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较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5)。结论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均可发挥一定骨折复位作用,但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耗时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住院、骨折愈合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数字化技术辅助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12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 单节段
下载PDF
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13
作者 杨晓雷 何军利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0,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n=40,实施... 目的:分析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n=40,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观察组(n=40,实施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评分升高,VA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骨大粗隆、Ward三角区、股骨颈骨密度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辅助复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好,可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骨密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小切口 复位
下载PDF
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新忠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42-45,74,共5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辅助复位固定+支架外固定对于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小切口辅助复位固定+支架外固定对于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复位胫骨远端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胫骨远端内和/或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和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住院及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少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更佳,能缩短愈合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刘同国 况伟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水平、踝关节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传统组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三踝骨折 骨代谢水平 踝关节功能 手术相关指标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宣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56例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对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56例的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观察与记录2组患者的足部功能及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比对照组少,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Bohler角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足部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患者的Bohler角,降低Gissane角,可持续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切口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足部功能 影像学指标 Bohler角 Gissane角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中保温措施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17
作者 郭慧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137-141,共5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保温措施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2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保温措施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2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在对照组与研究组中分别施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围术期护理联合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对于手术中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2组之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在护理前与护理后对于2组的各项指标如舒适度、心理、睡眠状况、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术前的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对照组在术中切皮后30 min时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中切皮后30 min时的各项指标则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中及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开展对比,研究组中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于对照组在术后卧床及住院等多个项目耗费的时间,研究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2组在舒适度、心理方面测评的分数对比于护理前结果均有明显的改善,而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在舒适度方面经测评得到的分数更高,研究组在心理方面测评的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2组在夜间监测及测评的夜间睡眠各项指标均比护理前得到显著改善,而对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关于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长监测得到的数值更好,该组在睡眠质量方面测评得到的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2组在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测评得到的分数较之于护理前均出现显著的增高情况,而在组间对比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分数,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关于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总满意率方面,研究组的数值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中,落实术中保温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维持术中体温恒定状态,减小术中生命体征波动,有利于降低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风险,对患者舒适度、心理、睡眠及生活质量均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使其更加满意于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科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室护理 术中保温护理
下载PDF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董凌岱 王军良 +4 位作者 王俊勤 朱宝林 董庆区 刘志宏 张开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4例是双侧)跟骨骨折,本组有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采用...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4例是双侧)跟骨骨折,本组有4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评分标准(满分100分),评定术后功能为53~98分,平均84.8分,结果优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9例,切口愈合不良率18.7%,包括皮缘部分坏死5例、切口窦道形成2例、皮缘部分坏死伴浅表感染1例,钢板部分外露1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必须高度重视软组织的处理,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合理的处理,才能提高切口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内固定 切口 愈合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50
19
作者 方跃 池雷霆 +1 位作者 王光林 杨天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 评价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4年11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0.6岁。左侧11肢,右侧14肢,1例为双侧,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 目的 评价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4年11月,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40.6岁。左侧11肢,右侧14肢,1例为双侧,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伤12例,其他2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Ⅴ型14肢,Ⅵ型11肢。受伤至手术时间6~15d,平均10.4d,均采用双切口入路,双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3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4个月。其中2肢因关节面粉碎严重未达到解剖复位;1肢因干骺端粉碎严重未恢复下肢正常力线,出现膝内翻;3肢出现伤口表皮坏死,无骨外露,经换药处理后愈合。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10肢,良8肢,可3肢,差4肢。结论 双切口入路降低了软组织的并发症,有利于关节面复位;双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0
20
作者 宋连新 张英泽 +2 位作者 潘进社 彭阿钦 王庆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2 年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15 例。固定方法有:前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后环骨折分离采用骶骨棒,四孔方形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随...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2 年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15 例。固定方法有:前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后环骨折分离采用骶骨棒,四孔方形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随访时已有12 例下地行走,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 骨盆骨折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