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侧咀嚼对张闭口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贾玲 王云 汪萌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7-889,893,共4页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大张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大张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与双侧咀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偏侧咀嚼组张闭口运动时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显著低于双侧咀嚼组(P<0.01)。结论:最大张闭口运动中偏侧咀嚼组开口型多数偏向工作侧,50%的人群开闭口轨迹分离,开口度减小,说明长期偏侧咀嚼会导致张闭口运动轨迹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张闭口运动 下颌切点运动轨迹
下载PDF
现代口腔美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江 张雨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3-1037,共5页
随着患者需求的发展,口腔修复已由功能性修复转向口腔功能性美学修复。虽然国内的口腔医师已逐渐树立口腔美学观念,但由于颌面部组成复杂,其中美学区牙列与牙龈解剖结构微妙、口内结构与唇部的动态关系难以把握,正侧貌的参考线角较多,... 随着患者需求的发展,口腔修复已由功能性修复转向口腔功能性美学修复。虽然国内的口腔医师已逐渐树立口腔美学观念,但由于颌面部组成复杂,其中美学区牙列与牙龈解剖结构微妙、口内结构与唇部的动态关系难以把握,正侧貌的参考线角较多,使得口腔美学的临床应用极为困难,口腔修复难以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本文通过对颌面美学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类系统阐述,拓展口腔美学修复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学 上颌中切牙 牙龈顶点
下载PDF
偏侧咀嚼患者大张口运动特性分析
3
作者 贾玲 王云 汪萌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6-831,共6页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特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2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偏侧咀嚼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偏侧咀嚼者30名,双侧咀嚼者30名。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elec...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特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2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偏侧咀嚼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偏侧咀嚼者30名,双侧咀嚼者30名。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electrognathography,EGN)和咀嚼肌表面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同步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双侧咀嚼人群在大开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和肌电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偏侧咀嚼组左二腹肌前腹(left anterior digastric muscle,LDA)、右二腹肌前腹(right anterior digastric muscle,RDA)平均肌电峰值(the average electromyogram peak,Amp)低于双侧咀嚼组(P〈0.05)。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与双侧咀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张闭口运动时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明显低于双侧咀嚼组(P〈0.01)。咬肌Amp与右侧方位移呈正相关。结论:最大张口运动中偏侧咀嚼组LDA,RDA,左咬肌的Amp降低;开口型多数偏向工作侧,50%的人群开闭口轨迹分离,开口度减小;偏侧咀嚼导致肌肉性能改变的同时引起运动轨迹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张闭口运动 肌电图 下颌切点运动轨迹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牙形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位置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黄成 丛磊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青年人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位置关系。方法用CEREC系统测量20例方圆形,20例尖圆形和20例卵圆形上颌中切牙石膏模型近中接触点相关的位置比例,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牙形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高度占冠长...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青年人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位置关系。方法用CEREC系统测量20例方圆形,20例尖圆形和20例卵圆形上颌中切牙石膏模型近中接触点相关的位置比例,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牙形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高度占冠长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圆形的百分比与宽/长比存在相关性及直线回归关系。3组牙形接触点高度均与冠长存在相关性及直线回归关系,三个牙形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牙形的上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的位置关系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地区青年人上颌中切牙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接触点 牙形
下载PDF
上颌前牙宽度的“黄金比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雨桐 胡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随着人们对美观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正畸治疗中单纯的排齐牙列,适当的改善面型已经不能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而在微笑时所暴露的上颌前牙成为了大多数正畸患者最为关注、最为重视的问题。本文就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近... 随着人们对美观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正畸治疗中单纯的排齐牙列,适当的改善面型已经不能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而在微笑时所暴露的上颌前牙成为了大多数正畸患者最为关注、最为重视的问题。本文就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近远中宽度比例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面部重要解剖标志对上颌前牙宽度"黄金比例"的意义作一综述,进一步了解上颌前牙宽度的"黄金比例",从而指导正畸的临床工作,并为正畸-修复以及正畸-种植联合治疗作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黄金比例 解剖标志点
下载PDF
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对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哲 王楠 侯爱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对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分别记录56例单侧第三磨牙伸长患者(上、下颌各28例)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并以28例正常牙合下颌边缘运动轨迹作为对照。结果①上颌第三磨牙伸... 目的研究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对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分别记录56例单侧第三磨牙伸长患者(上、下颌各28例)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并以28例正常牙合下颌边缘运动轨迹作为对照。结果①上颌第三磨牙伸长组(A组)向正常侧运动范围与对照组(C组)不同(P<0.01),且A组向伸长侧运动范围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三磨牙伸长组(B组)前伸运动范围小于C组(P<0.01)。②髁突运动最大差数(MRC):A组在开口运动(前后向)、前伸运动(垂直向)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前伸运动(前后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C组切点运动轨迹较规则流畅;余两组则明显突兀,多呈台阶状,波动幅度较大。结论单侧第三磨牙伸长对切点边缘运动范围、运动轨迹特征、双侧髁突运动对称性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磨牙 下颌运动 切点 髁突
下载PDF
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兴志 王楠 侯爱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人群的差异。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下颌边缘运动的轨迹。采用SPSS 17.0... 目的探讨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人群的差异。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下颌边缘运动的轨迹。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值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较对照组出现曲折、台阶以及摆动幅度较大;实验组下颌前伸边缘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下颌向锁牙合侧边缘运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髁突运动最大差数(MRC)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在开口边缘运动(前后向)和前伸边缘运动(前后向及垂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切点边缘运动的轨迹特征、边缘运动的范围以及双侧髁突运动的对称性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轨迹 正锁[牙合] 切点 髁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