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增效减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苏晓 陈薇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中药复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比较方法,将90例SLE患者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中医组予养阴清热中药复方,西医组予环磷酰胺(CTX),中西医结合组予中药复方联合CTX治...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中药复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比较方法,将90例SLE患者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中医组予养阴清热中药复方,西医组予环磷酰胺(CTX),中西医结合组予中药复方联合CTX治疗,疗程6月,对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中医组96.70%,中西医结合组93.33%,西医组80.00%(P>0.05)。3组在治疗蛋白尿方面均有疗效(P<0.05,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升高白细胞作用优于中医组(P<0.05)。3种疗法均有升高血红蛋白作用(P<0.01)。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治疗均能降低血沉(P<0.01,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治疗均能降低抗双链DNA抗体(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升高C4(P<0.05)。结论养阴清热中药复方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联合CTX治疗SLE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清热组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增效减毒
下载PDF
血容量增减环的存在与“阳有余阴不足”论的吻合 被引量:6
2
作者 蒋术一 李琦 蒋宏岩 《医学争鸣》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1,55,共4页
"阳有余阴不足"是朱丹溪提出的中医著名论断,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现代医学解读。在整合医学思想的指导下,将现代医学的结论与中医的阴阳概念进行整合,我们提出了人体存在血容量增加环、减少环这一概念,在这一基础上,尝试了对&qu... "阳有余阴不足"是朱丹溪提出的中医著名论断,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现代医学解读。在整合医学思想的指导下,将现代医学的结论与中医的阴阳概念进行整合,我们提出了人体存在血容量增加环、减少环这一概念,在这一基础上,尝试了对"阳有余阴不足"论的科学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血容量增加环 血容量减少环 活体 阳有余阴不足
下载PDF
李杲“阴火”证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素敏 张小萍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5-17,共3页
李杲所谓"阴火"为内伤发热,其病因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致脾胃气虚所致;其病症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外感相对的发热或显见热象的火热证;治疗上创立了甘温除热和升阳散火的治疗大法,并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散火汤等传世名方。
关键词 李杲 阴火 甘温除热 升阳散火
下载PDF
《说文解字》以气序时的内在逻辑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琼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1-66,共6页
气,是构建《说文解字》时间观的核心。《说文解字》时间观的逻辑图式表现为:一元氤氲,二气化育,天地定位,三才相参,四季循环,五行生克,循环不已。在这一基本时序框架中,阴阳二气的消长带来四时有节律的变化,万物借助气相互关联、更化代... 气,是构建《说文解字》时间观的核心。《说文解字》时间观的逻辑图式表现为:一元氤氲,二气化育,天地定位,三才相参,四季循环,五行生克,循环不已。在这一基本时序框架中,阴阳二气的消长带来四时有节律的变化,万物借助气相互关联、更化代谢。《说文解字》以气序时的时间观体现了古人对天人和谐境界的追求,它对于当今我们协调天、地、人的关系,以和谐为主导,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仍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辨气序时 阴阳消长 五行生克 天人和谐
下载PDF
谈《脾胃论》中内伤热中证的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菲 王垂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31-132,共2页
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创立脾胃学说的初衷与依据。探讨了《脾胃论》中的内伤热中证的病机即"阴火"所致,而阴火产生总属气火失调,详细阐述"阴火"产生的机理。提出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两大法则即甘温除热与升阳散火,... 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创立脾胃学说的初衷与依据。探讨了《脾胃论》中的内伤热中证的病机即"阴火"所致,而阴火产生总属气火失调,详细阐述"阴火"产生的机理。提出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两大法则即甘温除热与升阳散火,并取其代表方剂附以分析。简述李杲脾胃学说的沿袭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内伤热中证 阴火 甘温除热 升阳散火
下载PDF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参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慧霞 王锦玉 +3 位作者 朱珂 白龙 朱晓晓 王常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6期2225-2229,2235,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脾肾阳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症状特点与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DOR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鉴别依据。方法以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为研究工具,借助辨证的原理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脾肾阳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症状特点与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参数之间的关系,为DOR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鉴别依据。方法以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为研究工具,借助辨证的原理与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医堂及妇科门诊就诊且有生育要求的DOR肝肾阴虚证患者30例作为肝肾阴虚组,DOR脾肾阳虚证患者30例作为脾肾阳虚组,与选取同期30例健康育龄期女性作为正常组。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记录窦卵泡计数(AFC)、子宫体积及卵巢直径;在月经周期的第6~21天,当卵泡直径>15 mm时记录双侧子宫、卵巢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肝肾阴虚组和脾肾阳虚组患者AFC均明显少于正常组(P均<0.05),卵巢直径均明显短于正常组(P均<0.05),肝肾阴虚组和脾肾阳虚组AFC、卵巢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肾阴虚组患者子宫体积明显大于正常组和脾肾阳虚组(P均<0.05),脾肾阳虚组患者子宫体积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肝肾阴虚组患者左侧子宫动脉PSV及双侧子宫动脉EDV均明显快于正常组(P均<0.05),脾肾阳虚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PSV、EDV均明显慢于正常组与肝肾阴虚组(P均<0.05)。肝肾阴虚组患者右侧卵巢动脉PSV、EDV及脾肾阳虚组患者双侧卵巢动脉PSV、EDV均明显慢于正常组(P均<0.05),肝肾阴虚组和脾肾阳虚组患者右侧卵巢动脉R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DOR脾肾阳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子宫动脉PSV、EDV有别于健康育龄期女性,且患者的卵巢动脉血流表现为PSV、EDV明显减慢,RI明显增高,或许这两项指标对于DOR中医证型具有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子宫动脉血流 卵巢动脉血流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映璇 罗广波 +2 位作者 何嘉莉 李秀铭 范冠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近30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题检索及关键词检索方法检索1978—2010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糖周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糖周... 目的:分析近30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题检索及关键词检索方法检索1978—2010年在国内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糖周辨证治疗及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证候要素分析研究糖周的证候特点。结果:符合入选要求文献22篇。入选病例1912例,涉及10个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其中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6个证候要素检出率大于10%。南方、北方患者主要证候要素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近30年糖周证候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阴虚、痰浊、热蕴、阳虚、气滞、寒凝、血虚,表现了其本虚标实的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证候 规律
下载PDF
肾虚所致口苦论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沛霖 孟冬 +1 位作者 吴圣贤 杨惠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94-697,共4页
口苦常见于肝胆、脾胃及心系疾病,传统中医理论对于口苦多从肝胆、脾胃论治,病机多为湿热弥漫三焦,热邪犯脾胃、肝胆,心火上炎引起口中泛苦。通过分析口苦的病因病机、处方用药规律、现代实验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口苦可由肾气亏虚所致,... 口苦常见于肝胆、脾胃及心系疾病,传统中医理论对于口苦多从肝胆、脾胃论治,病机多为湿热弥漫三焦,热邪犯脾胃、肝胆,心火上炎引起口中泛苦。通过分析口苦的病因病机、处方用药规律、现代实验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口苦可由肾气亏虚所致,肾气亏虚则唾液分泌减少,致口干、口苦。肾阴虚口苦治以补益肾阴,可选用既济汤、醴泉饮等方;肾阳虚口苦,当以温补肾阳为主,可选用天雄散、附子理中汤。临床不能凡见口苦即断热证,需四诊合参,辨清其本质,方能获得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苦 口干 肾虚 肾阴虚 肾阳虚 唾液减少 肝胆实火 脾胃湿热
下载PDF
鱼腥草素钠对BALB/c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其对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5
9
作者 楼希文 栾洋 +2 位作者 姜宝红 陈笑艳 钟大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索鱼腥草素钠(SH)急性毒性及其对腹腔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观察BALB/c小鼠单次ip给予SH 50,125和200 mg.kg-1后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小鼠单次ip给予SH后血浆中组胺的浓度。将SH与小鼠腹腔细胞进... 目的探索鱼腥草素钠(SH)急性毒性及其对腹腔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观察BALB/c小鼠单次ip给予SH 50,125和200 mg.kg-1后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小鼠单次ip给予SH后血浆中组胺的浓度。将SH与小鼠腹腔细胞进行体外孵育,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渗出和组胺释放。观察SH对人血红细胞的溶血作用。结果小鼠单次ip给予SH后,SH 50 mg.kg-1组没有观察到小鼠死亡,SH 200 mg.kg-1组小鼠全部死亡,死亡原因为肝充血。与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组胺浓度(45.8±9.6)μg.L-1相比,小鼠ip给予125 mg.kg-1后0.5 h血浆中组胺浓度为(66.1±3.9)μg.L-1,明显增加(P<0.05)。SH 0,32和128 mg.L-1体外处理小鼠腹腔细胞,上清中的相对含量LDH分别为1.2±1.1,19.2±3.3和30.6±3.1,组胺的浓度分别为36.5±9.0,73.3±3.8和(82.7±3.6)μ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溶血实验发现,SH能够引起小鼠及人血红细胞显著的溶血现象。结论 SH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可引起小鼠腹腔细胞LDH和组胺的释放,并且SH具有溶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急性毒性 溶血
下载PDF
益气养阴温阳方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增敏解毒作用的临床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振晔 刘嘉湘 +3 位作者 赵丽红 朱晏伟 李和根 刘零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 1996年第2期56-58,共3页
从1991年10月到1992年12月,作者对83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进行中药+化疗和单独化疗的治疗。化疗方案为MAP,(丝裂霉素,表阿霉素,顺铂)结果治疗组中1例获 CR,19例获 PR,总缓解率为42.6%。化疗组中9例获 PR,瘤灶缓解率为24%。中药+化疗组高... 从1991年10月到1992年12月,作者对83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进行中药+化疗和单独化疗的治疗。化疗方案为MAP,(丝裂霉素,表阿霉素,顺铂)结果治疗组中1例获 CR,19例获 PR,总缓解率为42.6%。化疗组中9例获 PR,瘤灶缓解率为24%。中药+化疗组高于化疗组。毒副反应中药+化疗组低于化疗组。NK 细胞和 IL—2中药+化疗组治后较治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化疗组治后低于治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温阳方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增敏作用 解毒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应用的附子配伍规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田园 白明 +1 位作者 刘保松 苗明三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中附子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中国知网搜集2013-2018年的期刊文献,以"附子+临床"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类,将临床文献中含有附子的中药复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Statis...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中附子的临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中国知网搜集2013-2018年的期刊文献,以"附子+临床"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分类,将临床文献中含有附子的中药复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Clementine12.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频数分析中,共纳入203首方剂,涉及235味中药,单味药以制附子(128次,12.34%)、白术(89次,8.58%)、细辛(83次,8.00%)等最为常见;用药类别以补虚药(35种,628次,30.15%)、清热药(26种,116次,5.57%)、活血化瘀药(25种,149次,7.15%)居多;中药药性研究中四气以温(104种,1038次,49.83%)、平(50种,350次,16.8%)、寒(65种,337次,16.18%)较多;五味以甘(94种,1 208次,35.07%)、辛(111种,1 062次,30.83%)、苦(104种,788次,22.87%)较多;归经以归肝经(117种,737次,12.49%)的中药较多,其次是脾经(94种,1 306次,22.12%)、胃经(87种,718次,12.16%)等,共涉及12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新的药对组合7种。因子分析得到公因子7个。结论:附子在中药复方中应用时,采用以寒制热、以甘缓毒、甘温助阳、甘寒补阴、辛以行散、扶正祛邪等配伍方法,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配伍规律 以寒制热 以甘缓毒 甘温助阳 甘寒补阴 辛以行散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