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inavir Resistance Evolution in On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ed Patient Revealed by 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Qing-mao GENG Han-ping LI Zuo-yi BAO Yong-jian LIU Dao-min ZHUANG Lin LI Si-yang LIU Jing-yun L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16-328,共13页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exists in vivo as quasispecies, and one of the genome's characteristics is its diversity. During th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drug resistance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effective vi...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exists in vivo as quasispecies, and one of the genome's characteristics is its diversity. During th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drug resistance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effective viral prevention.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process is fundamental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and develop a strategy to minimize resistance. Objective: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ce of one patient who had received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for a long time and had treatment which replaced Nevirapine with Indinavir was analyzed, with the aim of observing the drug resistance evolution pathway. Methods: The patient, XLF, was followed-up for six successive times. The viral population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by 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 All the sequences were submitted to the 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 for the analysis of genotypic drug resistance. Results: 149 entire protease and 171 entire reverse transcriptas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se samples, and all sequences were identified as subtype B. Before the patient received Indinavir, the viral population only had some polymorphisms in the protease sequences. After the patient began Indinavir treatment, the variants carrying polymorphisms declined while variants carrying the secondary mutation G73S gained the advantage. As therapy was prolonged, G73S was combined with M46I/L90M to form a resistance pattern M46I/G73S/L90M, which then became the dominant population. 97.9% of variants had the M46I/G73S/L90M pattern at XLF6. During the emergence of protease inhibitors resistanc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resistance maintained high levels. Conclusion: Indinavirresistance evolution was observed by 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changing the regimen to incorporate Indinavir, the G73S mutation occurred and was combined with M46I/L9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 indinavir Resistance Evolution M46I/G73S/L90M Mutation Pattern
下载PDF
抗病毒药—Indinavir
2
作者 关旭俊 《国外新药介绍》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抗病毒药 药效学 药动学 耐受性 indinavir
下载PDF
抗病毒药——Indinavir硫酸英地纳韦乙醇添加剂
3
作者 叶于勤 《国外新药介绍》 1998年第2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抗病毒药 indinavir 硫酸莫地纳韦
下载PDF
抗免疫缺陷病毒药 Indinavir
4
作者 叶金朝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1998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抗免疫缺陷药 indinavir 药理学
下载PDF
Tween 80 containing lipid nanoemulsions for delivery of indinavir to brain 被引量:3
5
作者 Kandadi Prabhakar Syed Muzammil Afzal +1 位作者 Goparaboina Surender Veerabrahma Kisha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2013年第5期345-353,共9页
Indinavir is a protease inhibitor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However,it has limited efficacy in eradicating the virus in the brain due to efflux by P-glycoprotein(P-gp)expressed 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dinavir is a protease inhibitor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However,it has limited efficacy in eradicating the virus in the brain due to efflux by P-glycoprotein(P-gp)expressed 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an o/w lipid nanoemulsion(LNE)of indinavir using Tween 80 as co-emulsifier to improve its brain specific delivery.LN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for globule size,polydispersity index,zeta potential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Five formulations were then evaluated for drug content,entrapment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after which brain uptak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fluorescent labeled LNEs and pharmacokinetic(PK)and tissue distribut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n mice.Brain uptake of indinavir was shown to be improved for a 1%Tween 80 containing formulation(F5)compared to a formulation containing 0.3%cholesterol(F2).In PK studies,the brain level of indinavir subsequent to administration of F5 was significantly(Po0.05)higher than produced by administration of a drug solution(2.44-fold)or a control nanoemulsion(F1)(1.48-fold)or formulation F2(1.6-fold).The increased brain specific accumulation of indinavir from F5 is probably due to enhanc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mediated endocytosis and P-gp inhibition by Tween 80 at the BBB.These results suggest Tween 80 containing LNEs could provide a simple but effective means of delivering indinavir to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n 80 indinavir Lipid nanoemulsions Brain delivery Therapeutic availability Fluorescent DiD oil
原文传递
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人群中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发病风险研究
6
作者 杜勇超 唐智旺 李南南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服用茚地那韦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服用茚地那韦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患者的结石成分差异,为HIV感染患者泌尿系结石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服用茚地那韦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服用茚地那韦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患者的结石成分差异,为HIV感染患者泌尿系结石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50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服用茚地那韦组(观察组)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并收集180例结石标本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结石成分构成及差异。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成分均以草酸钙类为主,在磷酸钙类、磷酸铵镁、尿酸类结石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草酸钙类结石少于对照组,茚地那韦药物结石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结石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会增加泌尿系结石发病风险,其药物性结石,即茚地那韦结石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组,可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如服药时水化尿液等重要举措,以降低结石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地那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分分析 发病风险
下载PDF
H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4种抗HIV感染药物的浓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蕾 徐先彬 +3 位作者 李扬 封宇飞 李可欣 孙春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1-685,共5页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米夫定(3TC)、茚地那韦(IDV)、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浓度。方法:采用 Symmetry C_(18)色谱柱(5 μm,150 mm×2.1 mm),以含有10 mmol·L^(-1)醋酸铵/0.5%甲酸水溶液和...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拉米夫定(3TC)、茚地那韦(IDV)、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浓度。方法:采用 Symmetry C_(18)色谱柱(5 μm,150 mm×2.1 mm),以含有10 mmol·L^(-1)醋酸铵/0.5%甲酸水溶液和0.5%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内标为替硝唑(TNZ),样品用固相萃取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结果:3TC、AZT、DDI 在人血浆中0.01~1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IDV 在人血浆中0.02~2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对回收率在98.67%~103.6%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结论:本方法能满足同时测定人血浆中3TC、IDV、AZT、DDI 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3TC) 茚地那韦(IDV) 齐多夫定(AZT) 去羟肌苷(DDI) HPLC—MS/MS 血药浓度
下载PDF
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茚地那韦的浓度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素英 贾飞 曾苏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茚地那韦的浓度。方法以利托那韦为内标,采用10 mmol·L-1乙酸胺缓冲液(pH 4.10)-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20:80)为流动相,以ZORBAX Eclipse XDB-C8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选择离子反...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茚地那韦的浓度。方法以利托那韦为内标,采用10 mmol·L-1乙酸胺缓冲液(pH 4.10)-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20:80)为流动相,以ZORBAX Eclipse XDB-C8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选择离子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614.4→421.2(茚地那韦)和m/z 721.3→296.0 (利托那韦)。结果茚地那韦线性范围0.009-30.0 mg·L-1,定量下限为(0.010±0.001)mg·L-1(n=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小于4%,平均回收率大于90%。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样品处理方便,灵敏度高,适用于茚地那韦临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地那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血浆药物浓度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硫酸茚地那韦浓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封宇飞 于丽 +4 位作者 殷琦 刘蕾 李可欣 孙春华 邹忠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建立硫酸茚地那韦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对硝基苯胺为内标,血浆样品用固相萃取,色谱柱:Kromasil C_(18)色谱柱(150 mm×4.6mm,5μm),在线过滤器;流动相为0.1%三乙胺水溶液(用20%磷酸调节 pH 为4.3)-乙腈(69.... 目的:建立硫酸茚地那韦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对硝基苯胺为内标,血浆样品用固相萃取,色谱柱:Kromasil C_(18)色谱柱(150 mm×4.6mm,5μm),在线过滤器;流动相为0.1%三乙胺水溶液(用20%磷酸调节 pH 为4.3)-乙腈(69.5:30.5);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为25℃。结果:硫酸茚地那韦在0.05~25.60μ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最低检测浓度为0.01μg·mL^(-1)(S/N>3),该方法的相对回收率为97.4%~105.0%(n=5),绝对回收率为93.9%~105.6%(n=5);日内 RSD 为2.6%~3.7%,日间 RSD 为1.4%~4.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浆中硫酸茚地那韦的测定及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茚地那韦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茚地那韦 人血浆 硫酸 测定 C18色谱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茚地那韦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龙珠 张敏波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61,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茚地那韦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C_8柱;流动相为0.02mol·L^(-1)枸橼酸钠缓冲液(用稀盐酸调 pH 至4.0)-乙腈(45:55);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茚地那韦...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茚地那韦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C_8柱;流动相为0.02mol·L^(-1)枸橼酸钠缓冲液(用稀盐酸调 pH 至4.0)-乙腈(45:55);检测波长为26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茚地那韦在0.153~0.612mg·mL^(-1)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99(n=7),平均回收率为100.01%,RSD 为0.68%。结论:用 HPLC 法测定茚地那韦胶囊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地那韦 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茚地那韦2种制剂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海灵 郜娜 +3 位作者 郭玉忠 张莉蓉 张启堂 贾琳静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茚地那韦2种制剂的浓度,并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800mg两种茚地那韦胶囊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萃取溶剂为乙腈。色谱条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茚地那韦2种制剂的浓度,并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800mg两种茚地那韦胶囊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萃取溶剂为乙腈。色谱条件:Hypersil ODS C18,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5.5)=43:57。检测波长为210nm。线性范围为0.03~16.38mg·L^-1。结果:两者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0.6±s2.4)mg·L^-1和(9.8±2.2)mg·L^-1;tmax分别为(0.71±0.19)h和(0.8±0.3)h;t1/2ke分别为(1.30±0.24)h和(1.31±0.23)h;AUC0-10分别为(23±6)mg·h·L^-1。和(22±5)nag·h·L^-1;AUC0-∞。分别为(24±6)nag·h·L^-1和(22±5)mg·h·L^-1。双向单侧t检验证明。两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适用于测定人血浆中茚地那韦的浓度,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地那韦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东 罗继名 +2 位作者 朱新华 肖云彬 李梦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交叉单剂口服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800mg。用HPLC-UV法测定血浆中茚地那韦的血药浓度,并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药代参...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交叉单剂口服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800mg。用HPLC-UV法测定血浆中茚地那韦的血药浓度,并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药代参数进行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C_(max)分别为(13.14±3.92)和(13.51±3.23)mg·L^(-1);T_(max)分别为(0.63±0.18)和(0.63±0.17)h;AUC_(0→8h)分别为(23.02±6.24)和(23.62±7.27)mg.h·L^(-1);t_(1/2)分别为(1.2±0.4)和(1.2±0.5)h。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9.2±13.9)%。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茚地那韦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封宇飞 于丽 +2 位作者 刘蕾 李可欣 孙春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口服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80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硫酸茚地那韦的药物浓度,计算2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口服国产和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80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硫酸茚地那韦的药物浓度,计算2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国产及进口制剂的实测tmax分别为:(33.61±7.63)和(34.44±8.02)min,实测Cmax分别为:(17.93±5.37)和(16.77±4.62)μg·mL-1,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0-t分别为(1.84±0.65)和(1.93±0.71)mg·min·mL-1。硫酸茚地那韦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9±16.1)%。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茚地那韦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硫酸茚地那韦胶囊溶出度检查方法考察及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明洁 王小兵 +1 位作者 张东梅 郑静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9期346-347,共2页
目的考察并改进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国内现行质量标准溶出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4个现行质量标准溶出度检查方法,提出改进方法,新方法采用桨法,转速50转/min,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用HPLC法测定,采用SHISEIDO C8柱(250 mm×4.6 mm,5... 目的考察并改进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国内现行质量标准溶出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4个现行质量标准溶出度检查方法,提出改进方法,新方法采用桨法,转速50转/min,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用HPLC法测定,采用SHISEIDO C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0.00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50:2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结果与结论同批样品,UV法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HPLC法;所建方法可用于检查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茚地那韦胶囊 质量标准 溶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HIV蛋白酶抑制剂依地那韦药效学、药动学及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虞瑞尧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介绍蛋白酶抑制剂依地那韦治疗艾滋病.方法:采用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等方法,三联疗法: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加二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二联疗法,单一蛋白酶抑制剂作疗效比较.结果:采用包括依地那韦在内的三联疗法在提高CD_4细胞... 目的:介绍蛋白酶抑制剂依地那韦治疗艾滋病.方法:采用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等方法,三联疗法: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加二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二联疗法,单一蛋白酶抑制剂作疗效比较.结果:采用包括依地那韦在内的三联疗法在提高CD_4细胞计数,降低HIV病毒负荷疗效最好.三联疗法组比二联疗法组死亡几乎减少一半.结论:以蛋白酶抑制剂如依地那韦为主的三联疗法可提高CD_4细胞计数,HIV病毒负荷降到检测水平以下,从而提高了存活率,降低了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剂 依地那韦 艾滋病 药理学
下载PDF
茚地那韦尿路结石 被引量:2
16
作者 谷现恩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4-446,共3页
茚地那韦属于蛋白酶抑制剂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 ,已用于治疗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病人。同其他蛋白酶抑制剂相比 ,茚地那韦形成尿路结石的危险最大。本文综述了茚地那韦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形成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 ,并... 茚地那韦属于蛋白酶抑制剂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 ,已用于治疗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病人。同其他蛋白酶抑制剂相比 ,茚地那韦形成尿路结石的危险最大。本文综述了茚地那韦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形成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 ,并对如何预防茚地那韦尿路结石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茚地那韦
下载PDF
茚地那韦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及其健康人体药动学
17
作者 贾琳静 田鑫 +2 位作者 张莉蓉 谢敏 乔海灵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5-627,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血浆中茚地那韦药物浓度的方法,并研究了茚地那韦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C_(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5.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血浆中茚地那韦药物浓度的方法,并研究了茚地那韦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C_(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5.5)(43:5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结果:茚地那韦在0.03~16.38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及日内、日间差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应用本法研究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茚地那韦胶囊800mg 后的药动学,结果表明,其体内过程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为(10.27±2.17)μg·mL^(-1);t_(max)为(0.79±0.27)h;t_(1/2kα)为(0.30±0.26)h;t_(1/2ke)为(1.31±0.22)h;V/F 为(74.61±14.03)L;AUC_(0-t)为(23.04±3.57)μg·h·mL^(-1);AUC_(0-∞)为(23.31±3.57)μg·h·mL^(-1)。结论:此方法便捷、准确、灵敏,适于茚地那韦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本试验所得药动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地那韦 HPLC 药动学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国产硫酸茚地那韦胶囊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18
作者 郭歆 余奇 +7 位作者 曹伟 曹亚杰 李筱旻 龚倩 王黎青 胡哲益 黄志壮 程泽能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研究国产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口服800mg的国产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受试制剂)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参比制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茚地那韦的血药浓度。... 目的研究国产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口服800mg的国产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受试制剂)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参比制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茚地那韦的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3·51±3·23)、(13·14±3·92)mg/L,tmax分别为(0·63±0·17)、(0·63±0·18)h,AUC0~8分别为(23·62±7·27)、(23·02±6·24)(mg·h)/L,t1/2分别为(1·2±0·5)、(1·2±0·4)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2±13·9)%。结论国产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茚地那韦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硫酸茚地那韦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19
作者 申屠建中 卢晓阳 +4 位作者 周惠丽 郑国刚 陈志根 黄明珠 史美甫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茚地那韦胶囊与已上市的进口茚地那韦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po茚地那韦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800 m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茚地那韦参比制剂及受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0... 目的评价国产茚地那韦胶囊与已上市的进口茚地那韦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po茚地那韦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800 m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茚地那韦参比制剂及受试制剂的tmax分别为(0.61±0.22)和(0.60±0.19)h,ρmax分别为(15.66±4.24)和(15.99±4.29)mg·L-1,AUC0-10h分别为(34.25± 8.95)和(33.40±7.56)mg·h·L-1,t1/2(ke)分别为(1.35±0.34)和(1.32±0.39)h,国产茚地那韦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81± 12.05)%。结论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2种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地那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硫酸茚地那韦的人体药动学
20
作者 刘凤琴 李可欣 孙春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2-814,共3页
目的:研究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对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接受单次口服800mg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后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结果:经DAS ver1.0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拟合,数据符合口... 目的:研究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对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接受单次口服800mg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后的药动学进行了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结果:经DAS ver1.0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拟合,数据符合口服给药一室开放模型,其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0.55±0.11)h,t1/2a为(1.03±0.19)h,Cmax为(18.4±4.8)mg·L-1,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0-t为(34.9±14.2)mg·L-1·h。结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茚地那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