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光-Ⅲ主机内爆柱腔靶长径比对靶丸辐照不均匀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景龙飞 黄天晅 +5 位作者 陈伯伦 苏明 余波 蒋炜 蒲昱东 晏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09-2414,共6页
讨论了神光-Ⅲ主机内爆柱腔靶长径比(腔长与直径之比)对靶丸辐照不均匀度的影响。根据神光-Ⅲ主机设计参数,计算了黑腔内侧激光光斑参数。利用视角因子方法,分析了一个简化的双锥环辐照模型下靶丸表面辐照不均匀度随黑腔长径比的变化,... 讨论了神光-Ⅲ主机内爆柱腔靶长径比(腔长与直径之比)对靶丸辐照不均匀度的影响。根据神光-Ⅲ主机设计参数,计算了黑腔内侧激光光斑参数。利用视角因子方法,分析了一个简化的双锥环辐照模型下靶丸表面辐照不均匀度随黑腔长径比的变化,讨论了腔壁反照率、内外环激光功率比和光斑移动等因素对最佳长径比和不均匀度的影响。计算表明,合理选择长径比能使靶丸表面辐照不均匀度小于1%,最佳长径比与NIF点火黑腔设计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 辐射驱动对称性 视角因子 长径比
下载PDF
神光Ⅲ原型黑腔物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冬 李三伟 +15 位作者 李志超 郭亮 易荣清 王哲斌 蒋小华 王峰 彭晓世 杨志文 陈韬 詹夏宇 邹士阳 张桦森 赵益清 霍文义 李欣 郝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总结了在神光Ⅲ原型激光装置上开展的一系列黑腔物理实验研究,从多个方面研究了黑腔内部等离子体状态和辐射场特性。用真空黑腔能量学研究获得了散射光、辐射温度和不同能段辐射流份额的定标规律,从能量学角度梳理和分析了整个激光黑腔... 总结了在神光Ⅲ原型激光装置上开展的一系列黑腔物理实验研究,从多个方面研究了黑腔内部等离子体状态和辐射场特性。用真空黑腔能量学研究获得了散射光、辐射温度和不同能段辐射流份额的定标规律,从能量学角度梳理和分析了整个激光黑腔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对黑腔中充入低密度低Z气体抑制了腔壁等离子体运动,明显减少了可能造成靶丸预热的金M带辐射流(1.6-4.4keV)份额。针对黑腔内部不同区域等离子体,研究了光斑区等离子体的运动,分析了其与电子热传导限流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冕区等离子体的运动,分析了不同充气等离子体条件对其的影响;在同一发次实验中同时测量了光斑区与再发射区的辐射流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间接驱动 黑腔物理 能量学 辐射流
下载PDF
视角因子方法在间接驱动ICF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近宇 黄天晅 +3 位作者 蒙林 蒋炜 黎航 张海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采用视角因子方法,对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过程中从腔内壁辐射到靶丸表面的辐射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上的一个实验的对称性环境。间接驱动ICF系统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自于激光焦斑和腔体的几何结构,利用视角因子方法,计算... 采用视角因子方法,对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过程中从腔内壁辐射到靶丸表面的辐射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上的一个实验的对称性环境。间接驱动ICF系统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自于激光焦斑和腔体的几何结构,利用视角因子方法,计算X光能量在腔体内的强度分布,将靶丸表面的驱动对称性表示成腔体结构和激光焦斑几何参数的函数。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程序模拟能够评估腔靶设计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 惯性约束聚变 视角因子 驱动对称性
下载PDF
内爆实验图像处理中的勒让德拟合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近宇 黄天晅 +5 位作者 蒙林 蒋炜 黎航 张海鹰 赵宗清 杨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58-1662,共5页
为了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驱动对称性调节和测量的需要,采用勒让德多项式拟合方法处理实验图像数据。该方法结合了辐射驱动对称性的相关理论,用于分析内爆实验中获得的靶芯压缩图像。通过对一系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详细对比了新旧两种... 为了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驱动对称性调节和测量的需要,采用勒让德多项式拟合方法处理实验图像数据。该方法结合了辐射驱动对称性的相关理论,用于分析内爆实验中获得的靶芯压缩图像。通过对一系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详细对比了新旧两种实验图像处理过程。结果表明:与目前使用的图像处理方法相比,勒让德拟合方法降低了误差,并获得了以往忽略的不对称性高阶部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间接驱动 辐射驱动对称性 靶芯压缩图像 勒让德拟合
下载PDF
靶丸变形实验的多群扩散整体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翟传磊 李双贵 +1 位作者 勇珩 古培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7-1160,共4页
神光Ⅱ装置上靶丸压缩实验中,黑腔长度的变化会影响靶丸赤道和两极受到的辐照强度,从而导致燃料区被压缩成不同的形状。介绍了辐射多群扩散建模下的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其数值方法。采用最近研制的二维总体LARED集成程序,对神光Ⅱ不同... 神光Ⅱ装置上靶丸压缩实验中,黑腔长度的变化会影响靶丸赤道和两极受到的辐照强度,从而导致燃料区被压缩成不同的形状。介绍了辐射多群扩散建模下的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其数值方法。采用最近研制的二维总体LARED集成程序,对神光Ⅱ不同长度黑腔靶丸压缩变形实验进行了整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辐射多群扩散建模可以反映腔内辐照均匀性变化情况,靶丸压缩形状与神光Ⅱ实验定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 辐照不均匀性 辐射多群扩散近似 辐射流体力学 LARED集成程序
下载PDF
间接驱动式嫁接秧苗夹设计 被引量:7
6
作者 初麒 刘凯 +3 位作者 辜松 李元强 牟艳秋 杨艳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前的蔬菜嫁接机中,接穗夹和砧木夹的驱动方式大多是直接驱动方式,即夹体的动力源与夹子做成一体,在夹子运动过程中动力源需随其一起运动,从而给夹子的运动带来了一定的束缚。为了使夹子能够独立运动,适应不同的运动方式,设计了间接驱... 目前的蔬菜嫁接机中,接穗夹和砧木夹的驱动方式大多是直接驱动方式,即夹体的动力源与夹子做成一体,在夹子运动过程中动力源需随其一起运动,从而给夹子的运动带来了一定的束缚。为了使夹子能够独立运动,适应不同的运动方式,设计了间接驱动式嫁接秧苗夹。该夹采用弹簧自动进行夹持,可使用独立固定式的动力驱动其夹口打开,避免了动力源随夹体运动而给夹体运动带来的不便,使夹子整体结构轻便,并能进行多种轨迹的运动,能够更好地完成不同要求的嫁接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嫁接机 间接驱动 嫁接秧苗夹
下载PDF
间接驱动快点火锥壳靶锥体材料燃料混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维民 单连强 +20 位作者 吴俊峰 蔡洪波 刘东晓 刘红杰 毕碧 张锋 王为武 吴凤娟 朱斌 吴玉迟 温贤伦 何颖玲 周沧涛 曹莉华 吴思忠 魏来 曹柱荣 袁铮 杨志文 谷渝秋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与中心点火相比,快点火将压缩和点火过程分开,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驱动能量的要求。通过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背光分幅照相方法观察到了清晰完整的快点火锥壳靶内爆压缩过程,并利用阿贝... 与中心点火相比,快点火将压缩和点火过程分开,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驱动能量的要求。通过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背光分幅照相方法观察到了清晰完整的快点火锥壳靶内爆压缩过程,并利用阿贝反演结合剩余烧蚀质量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时刻燃料密度、面密度分布数据,当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最大压缩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为30g/cm3和50mg/cm2;为解决金柱腔M带对导引锥的预热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料-锥体材料混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锥体表面镀低Z材料的方法,实验和辐射流体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成功解决了间接驱动快点火激光聚变的重要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间接驱动 激光聚变 锥壳靶 燃料混合
下载PDF
神光Ⅲ主机上球腔辐射场实验的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树 陈耀桦 +8 位作者 姬志成 章明宇 任国利 霍文义 闫威华 韩小英 李志超 刘杰 蓝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2015年在神光Ⅲ激光装置上开展了两孔球腔物理实验.利用三维隐式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程序模拟两孔球腔中的辐射输运问题,研究辐射场分布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大多数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局部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 2015年在神光Ⅲ激光装置上开展了两孔球腔物理实验.利用三维隐式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程序模拟两孔球腔中的辐射输运问题,研究辐射场分布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大多数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但局部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及未来发展方向.综合数值模拟结果及其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可知,三维隐式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程序具备较好的黑腔三维辐射输运数值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型黑腔 激光聚变 间接驱动 隐式蒙特卡罗
下载PDF
对流传热对冷冻靶温度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晓虎 徐涵 +2 位作者 田成林 银燕 卓红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58,共4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程序Fluent,以法国的兆焦激光装置LMJ为原型,研究了惯性约束聚变间接驱动靶中黑腔内填充气体的自然对流传热效应对靶丸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在黑腔内加入聚合薄膜,减小靶表面的温度不均匀性,得到了最佳腔体分隔模式;...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程序Fluent,以法国的兆焦激光装置LMJ为原型,研究了惯性约束聚变间接驱动靶中黑腔内填充气体的自然对流传热效应对靶丸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在黑腔内加入聚合薄膜,减小靶表面的温度不均匀性,得到了最佳腔体分隔模式;并在分隔成7个分区的腔体中,结合调整黑腔壁上下冷却环的温度,当两冷却环之间存在±0.5mK的温差时,使得靶丸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最终能够满足聚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靶 间接驱动 自然对流 分隔模式
下载PDF
激光间接驱动柱形腔壁辐照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鹏程 钟哲强 +1 位作者 文萍 张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3-78,共6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间接驱动装置中,针对柱形腔两端注入结构及其光路排布方案,建立了基于束匀滑技术的激光束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集束在真空柱形腔腔壁上的辐照特性,并根据柱形腔整体腔壁光斑排布特性,对激光集束光路排布进行... 在惯性约束聚变间接驱动装置中,针对柱形腔两端注入结构及其光路排布方案,建立了基于束匀滑技术的激光束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集束在真空柱形腔腔壁上的辐照特性,并根据柱形腔整体腔壁光斑排布特性,对激光集束光路排布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激光集束在腔壁的光斑尺寸逐渐变小,而其在腔壁上的热斑比例无明显变化,偏振特性也基本保持一致。通过进一步分析所有激光集束在腔壁上的强度分布和热斑比例可知,内、外环激光集束在腔壁上的交叠区域将增大局部峰值强度,提高热斑比例。可以通过适当调节内环激光集束的焦面位置和入射角度来改善所有激光集束在腔壁上的辐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 柱形腔 腔壁辐照特性 光路排布
下载PDF
用BF_3探测器阵列测量"神光Ⅱ"辐射驱动DD中子产额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铭 陈家斌 熊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3-795,共3页
利用激光辐射驱动充纯氘燃料的内爆靶丸,完成了'神光Ⅱ'激光装置辐射驱动内爆出中子实验.通过BF3探测器阵列测到了DD中子产额.中子产额103~105,测量误差±20%到±100%.实验结果表明:燃料中加杂质后,中子产额明显下降.
关键词 DD BF 激光辐射 实验结果 下降 中子产额 杂质 靶丸 激光装置 内爆
下载PDF
强激光间接驱动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的实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储根柏 于明海 +7 位作者 税敏 范伟 席涛 景龙飞 赵永强 吴玉迟 辛建婷 周维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强激光驱动加载已成为冲击波作用下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间接驱动方式,设计合适的腔型进行物理实验研究,可实现更大且更均匀的冲击加载一维区.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方法,研究强激光间接驱动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的实... 强激光驱动加载已成为冲击波作用下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间接驱动方式,设计合适的腔型进行物理实验研究,可实现更大且更均匀的冲击加载一维区.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方法,研究强激光间接驱动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的实验技术.首先,利用IRAD程序设计适用于开展动态破碎过程研究的半柱腔,其直径为2 mm、腔长为2 mm;进而通过物理实验获得此腔型下多个激光能量点、脉宽2 ns和3 ns条件下辐射峰值温度和波形;最后,利用流体模拟方法给出多种辐射波形下的冲击加载波形.利用高能X射线成像和光子多普勒干涉仪诊断给出间接驱动加载下层裂过程的物理图像和速度历史.经分析发现,间接驱动的加载一维区达到2 mm,平面性优于5%,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物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为新型柱腔设计、冲击加载技术及动态破碎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加载 动态破碎过程 高能X射线成像
下载PDF
激光产生X光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钧 陈光南 +7 位作者 常铁强 裴文兵 尤希文 隋成之 徐少则 古培俊 章实 张兴宏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对激光X光转换的主要物理过程和数值模拟程序概况作了概括性的介绍,给出了典型的物理图像和数值计算结果。在分析数值结果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物理量作了规律性的研究,预估结果与实验测量值作了比较,它们在定性趋势和定量结果... 本文对激光X光转换的主要物理过程和数值模拟程序概况作了概括性的介绍,给出了典型的物理图像和数值计算结果。在分析数值结果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物理量作了规律性的研究,预估结果与实验测量值作了比较,它们在定性趋势和定量结果方面都符合得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激光X光转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Radiation Temperature Scaling Law for Gold Hohlraum Heated with Lasers at 0.35 mm Wavelength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少恩 孙可煦 +3 位作者 丁永坤 黄天晅 崔延莉 陈久森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9期2328-2331,共4页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hohlraum experiments about radiation temperature scaling on the Shenguang-Ⅱ (SG- Ⅱ) laser facility with eight laser beams of 0.35#m, pulse duration of about 1.0ns and total energy of 2000J....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hohlraum experiments about radiation temperature scaling on the Shenguang-Ⅱ (SG- Ⅱ) laser facility with eight laser beams of 0.35#m, pulse duration of about 1.0ns and total energy of 2000J. The reradiated x-ray flux through the laser entrance hole was measured using a soft x-ray spectrometer. The measured peak radiation temperature was 170eV for the standard hohlraum and 150 eV for the 1.5-scaled one. We have derived the radiation temperature scaling law, in which the laser hohlraum coupling efficiency is included. With an appropriate coupling efficiency, the coincide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scaling hohlraum radiation temperatures are rather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indirect-drive TARGETS X-RAY CONFINEMENT COUPLING EFFICIENCY PHYSICS BASIS ENERGY-LOSS NOVA LASER FACILITY LIGHT IGNITION
下载PDF
冷冻靶校准误差和烧蚀层粗糙度对氘氚层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晓虎 徐涵 +2 位作者 田成林 银燕 卓红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理论分析了氘氚层外表面的温差与其粗糙度间的关系;以法国兆焦激光装置LMJ为原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Fluent,分别模拟了靶丸轴向偏离黑腔中心不同尺度和烧蚀层存在不同大小的非均匀厚度对氘氚层温度分布的影响,求得了这两种误差引起... 理论分析了氘氚层外表面的温差与其粗糙度间的关系;以法国兆焦激光装置LMJ为原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Fluent,分别模拟了靶丸轴向偏离黑腔中心不同尺度和烧蚀层存在不同大小的非均匀厚度对氘氚层温度分布的影响,求得了这两种误差引起氘氚层厚度的非均匀度。结果表明:为了满足点火靶的要求,靶丸轴向偏离腔体中心的尺度须在8.5μm内,烧蚀层轴向粗糙度则应控制在0.72μ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间接驱动靶 冷冻靶 氘氚层 粗糙度 均匀性 轴向偏离
下载PDF
Progress in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study 被引量:5
16
作者 Ke Lan Jie Liu +36 位作者 Zhichao Li Xufei Xie Wenyi Huo Yaohua Chen Guoli Ren Chunyang Zheng Dong Yang Sanwei Li Zhiwen Yang Liang Guo Shu Li Mingyu Zhang Xiaoying Han Chuanlei Zhai Lifei Hou Yukun Li Keli Deng Zheng Yuan Xiayu Zhan Feng Wang Guanghui Yuan Haijun Zhang Bobin Jiang Lizhen Huang Wei Zhang Kai Du Runchang Zhao Ping Li Wei Wang Jingqin Su Xuewei Deng Dongxia Hu Wei Zhou Huaiting Jia Yongkun Ding Wanguo Zheng Xiantu He 《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SCIE EI CAS 2016年第1期8-27,共20页
In this paper,we give a review of ou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gress in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study.From our theoretical study,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with 6 Laser Entrance Holes(LEHs)of octa... In this paper,we give a review of ou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gress in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study.From our theoretical study,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with 6 Laser Entrance Holes(LEHs)of octahedral symmetry have robust high symmetry during the capsule implosion at hohlraum-to-capsule radius ratio larger than 3.7.In addition,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also have potential superiority on low backscattering without supplementary technology.We studied the laser arrangement and constraints of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and gave a design on the laser arrangement for ignition octahedral hohlraums.As a result,the injection angle of laser beams of 50°-60°was proposed as the optimum candidate range for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We proposed a novel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 with cylindrical LEHs and LEH shields,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ser coupl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he capsule symmetry and to mi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wall blowoff on laser transport.We studied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to random errors and compared the sensitivity among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the rugby hohlraums and the cylindrical hohlraum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tahedral spherical hohlraums are robust to these random errors while the cylindrical hohlraums are the most sensitive.Up till to now,we have carried out three experiments on the spherical hohlraum with 2 LEHs on Shenguang(SG)laser facilities,including demonstration of improving laser transport by using the cylindrical LEHs in the spherical hohlraums,spherical hohlraum energetics on the SGIII prototype laser facility,and comparisons of laser plasma instabilities between the spherical hohlraums and the cylindrical hohlraums on the SGIII laser fac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drive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Novel spherical hohlraum with 6 LEHs High and robust radiation symmetry High energy coupling efficiency Theoretical study Experiments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历程回眸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兴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惯性约束核聚变是获取聚变能的一种可能途径,随着更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建成,正在探索点火点附近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实现点火的方式,以期未来可以实现真正的聚变点火,同时大型激光驱动器也推动了高能密度物理研究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惯... 惯性约束核聚变是获取聚变能的一种可能途径,随着更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建成,正在探索点火点附近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实现点火的方式,以期未来可以实现真正的聚变点火,同时大型激光驱动器也推动了高能密度物理研究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正处于困难和机遇共存的阶段,本文对惯性约束核聚变以及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驱动器 惯性约束核聚变 间接驱动 直接驱动
下载PDF
一类欠驱动MIMO系统集中式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友刚 朱铖臻 +1 位作者 卢浩 韩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7-1209,共13页
应用广泛的欠驱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仍是开放性的难题.将欠驱动系统分为直接驱动部分和间接驱动部分,根据直接驱动部分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设计直接驱动部分的虚拟控制律;利用统一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对间接驱动部分的内扰和外扰进... 应用广泛的欠驱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仍是开放性的难题.将欠驱动系统分为直接驱动部分和间接驱动部分,根据直接驱动部分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设计直接驱动部分的虚拟控制律;利用统一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对间接驱动部分的内扰和外扰进行统一估计,设计虚拟控制律对总和扰动进行补偿,并将直接和间接驱动部分的虚拟控制律有机组合成综合控制律,实现了欠驱动系统的集中控制,并应用Lyapunov方法对算法的稳定性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整个控制系统结构紧凑、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强、参数整定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驱动MIMO系统 直接驱动部分 间接驱动部分 集中式自抗扰控制
下载PDF
基于IMC5桥臂逆变器双电机矢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梅杨 常娜卿 +1 位作者 王立鹏 李正熙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接矩阵变换器(IMC)5桥臂逆变器的双电机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将IMC 5桥臂逆变器的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与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相结合,实现了2台异步电机的独立控制和较好的动静态性能。相比于传统IMC双电机传动系... 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接矩阵变换器(IMC)5桥臂逆变器的双电机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将IMC 5桥臂逆变器的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与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相结合,实现了2台异步电机的独立控制和较好的动静态性能。相比于传统IMC双电机传动系统,该系统的开关器件数目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另外,该系统也可以作为传统IMC双电机传动系统一个桥臂故障情况下的容错运行模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矩阵变换器 多机传动 矢量控制 控制策略 5桥臂逆变器
下载PDF
无电网电压传感器的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建模及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勇 阮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7-1292,共6页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使风力机与发电机之间直接相连,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为此,采用了back-back的双PWM拓扑结构。机侧变换器采用间接转矩矢量控制,通过调节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转速,实现风能的最大跟踪;为了提高网侧并网逆变器的可靠性...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使风力机与发电机之间直接相连,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为此,采用了back-back的双PWM拓扑结构。机侧变换器采用间接转矩矢量控制,通过调节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转速,实现风能的最大跟踪;为了提高网侧并网逆变器的可靠性和抗电网电压波动,同时进一步降低并网逆变器的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锁相环和虚拟电网磁链的无电网电压传感器的控制策略,并应用于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实现了最大风能跟踪和并网逆变器功率因数为1的控制,从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式 间接转矩矢量控制 锁相环 虚拟电网磁链 并网逆变器 最大风能跟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