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诗外传》的说理方式与思想
1
作者 樊东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20,共5页
早期文献引述《诗》《书》辅助说理的现象很多,但是像《韩诗外传》这样近乎每章都借助引《诗》来说理的却比较罕见,《韩诗外传》中的故事短章和说理短章取材自早期文献,韩婴在组织这些材料时又加上《诗》句,使得它和原素材中的主题不同... 早期文献引述《诗》《书》辅助说理的现象很多,但是像《韩诗外传》这样近乎每章都借助引《诗》来说理的却比较罕见,《韩诗外传》中的故事短章和说理短章取材自早期文献,韩婴在组织这些材料时又加上《诗》句,使得它和原素材中的主题不同,实际上是借助旧材料阐发自己的新思想。而《韩诗外传》中的思想内容包含了礼与德行、节士、君道、臣道、子道、治道、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等,这也反映了西汉初期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主流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思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外传》 说理 引诗 思想
下载PDF
孔子的“言诗”与《毛诗序》的释诗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壮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6,共10页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 《论语》中载有孔子与弟子子夏关于《诗经》的对话,称赞子夏"可与言诗"。所谓"言诗",历来理解为对《诗经》义的讨论,从而把子夏言诗作为他通晓《诗经》之本义并写作《毛诗序》的证据。其实,孔子的"言诗"是"赋诗言志"的意思,它在春秋时代是从属于礼乐仪式的说话方法,与后来直接讲解《诗经》的《毛诗序》没有关系。孔子对于《诗经》的所有论述,都是围绕"赋诗"而展开的,而并没有阐释《诗经》之本义。战国以后,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由礼乐仪式转为经典,才产生了企图诸首解释《诗经》的《毛诗序》。但因为释《诗经》者仍未脱离上古以礼乐为治的时代所形成的隐喻思维模式,仍然用发微索隐的方式去理解《诗经》,故使《诗经》的本义长期被掩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诗经》 孔子 赋诗言志 言诗
下载PDF
从《左传》录诗看孔子是否删诗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成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孔子是否删诗,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司马迁首言在前,孔颖达怀疑在后。宋之后,争议遂起,延至近代。今人夏传才先生断日:孔子是否删诗,“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哪怕再争论八百年,也是搞不清楚的”。以此止息纷争。话虽不... 孔子是否删诗,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司马迁首言在前,孔颖达怀疑在后。宋之后,争议遂起,延至近代。今人夏传才先生断日:孔子是否删诗,“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哪怕再争论八百年,也是搞不清楚的”。以此止息纷争。话虽不错,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认为,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可以从《左传》入手,来考察孔子是否删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引诗赋诗 《诗》三百 删诗
下载PDF
杜甫《赠花卿》诗微言辩释——与杨义先生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超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杨义先生的《李杜诗学》以"悟后解诗"法分析杜甫时政诗之一《赠花卿》,认为它在政治层面"并无所指",并以此为点对传统的解杜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杜诗"所谓的"意在言外其实是"过分牵系儒家经义"... 杨义先生的《李杜诗学》以"悟后解诗"法分析杜甫时政诗之一《赠花卿》,认为它在政治层面"并无所指",并以此为点对传统的解杜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杜诗"所谓的"意在言外其实是"过分牵系儒家经义"。然而从《赠花卿》创作的时代背景如时间、地点等方面入手,同时对诗歌本身进行感情层面的推敲,杨义先生的观点并不能令人信服。此外,杜甫的入世心态、唐代"以诗鉴治"的政治需求决定了杜甫以时政入诗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唐诗以"含蓄"为美的传统又决定了此类诗歌传达主旨时的隐蔽性,因而杜诗是否"意在言外",有待与杨义先生进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时政诗 悟后思维 创作必须
下载PDF
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析论
5
作者 胡宁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6,共9页
春秋时期的贵族赋诗、引诗,见于《左传》《国语》等典籍记载,是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和政治现象。尽管赋诗、引诗活动绝大多数是男性贵族所为,女性的身影也数次出现,包括赋诗两事、引诗一事。对这些女性用诗事例作深入辨析,可以从"... 春秋时期的贵族赋诗、引诗,见于《左传》《国语》等典籍记载,是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和政治现象。尽管赋诗、引诗活动绝大多数是男性贵族所为,女性的身影也数次出现,包括赋诗两事、引诗一事。对这些女性用诗事例作深入辨析,可以从"诗歌使用主体"这一视角审视春秋时期的女性,也能加深对诗歌"合室"功能的认识。女性赋诗、引诗,表明当时的贵族女性教育中包含着诗歌教育,诗歌教育与性别身份及相应职责密切关联。这是贵族女性用诗现象得以存在的原因,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女性在贵族礼仪活动中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女性 赋诗 引诗 诗歌教育
下载PDF
辩证思维与杜诗辩证思维举例
6
作者 陈若愚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6-40,共5页
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是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 ,它渗透在汉文化的各个方面。本文举例分析杜诗短章辩证思维运用 ,以窥探杜诗词约义丰、多向张力、立体感强、有如七宝楼台的底蕴。
关键词 辩证思维 杜诗 杜甫 艺术技巧 艺术创作 多向张力
下载PDF
从赋诗言志到作诗言志——中国诗学产生历程考述
7
作者 杨齐 曹艳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尔后,"诗言志"这一诗学命题成了中国古老诗学中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历代学者研究基础上,拟从"赋诗言志"到"作诗言志"的历程看中... 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尔后,"诗言志"这一诗学命题成了中国古老诗学中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在历代学者研究基础上,拟从"赋诗言志"到"作诗言志"的历程看中国诗学的产生这一角度作出论述,试图进行比较系统和整体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赋诗言志 作诗言志 中国诗学
下载PDF
《汉书》引《诗》考
8
作者 李小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12,共7页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诗》 引诗
下载PDF
《朱子语类》引诗的特点及其成因
9
作者 甘小明 《宿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4-67,共4页
通过全面统计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引魏晋南北朝至南宋的诗句,分别与通行的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和宋诗相比较,论证"意改"和"误改"是《朱子语类》引诗的两大特点,南宋理学和语录体文献的影响和制约是其成因。指出&q... 通过全面统计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引魏晋南北朝至南宋的诗句,分别与通行的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和宋诗相比较,论证"意改"和"误改"是《朱子语类》引诗的两大特点,南宋理学和语录体文献的影响和制约是其成因。指出"意改"和"误改"是理学"主观性"和语录"客观性"的时代体现,也是征引者"意愿性"和"非意愿性"在《朱子语类》引诗中独具个性的诠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语类》 引诗 理学 语录
下载PDF
声之有味:通感释例考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千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6期134-136,共3页
通感作为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大量运用。关于其理论大多认为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已运用得很成熟。通过分析讨论用味觉表达听觉感受的通感,分析味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对于音乐欣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通感 味觉 听觉 音乐审美 诗歌创作
下载PDF
春秋时代称《诗》之风对孔子“诗教”的影响
11
作者 黄文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 春秋称《诗》之风对孔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上,使孔子重视《诗》的传授,以《诗》作为教学内容;二是在学《诗》目的上,使孔子重视《诗》的政治功用,重视《诗》在伦理教化、性情修养和增长见识方面的作用;三是在引诗、解诗的方式上,孔子也深受《左传》一类解诗性质的引诗的影响。春秋时代人们称《诗》时没有文本观念,而孔子却已具有朦胧的文本概念,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时,要求他们注意《诗》作者的本意。可以说孔子诗教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对春秋时代称《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孔子 文本观念 教育理念 春秋时代
下载PDF
论《左传》中“赋诗言志”的政治功用与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位俊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89-93,共5页
"赋诗言志"是《左传》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文章从"赋诗言志"的生成渊源、政治功用与其"温柔敦厚"的政治审美意蕴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求其在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中的审美与价值意义。
关键词 《左传》 “赋诗言志”
下载PDF
《左传》引诗中的时代填补
13
作者 王志清 林标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20-130,155,共12页
《左传》行文中有大量的引诗,其中部分引诗涉及到神道设教内容,这部分引诗背后隐藏着一种时代填补意识。这种意识体现的是对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以及民族道德伦理的延续,由不同于宗教内核的超验存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约束。这种约束... 《左传》行文中有大量的引诗,其中部分引诗涉及到神道设教内容,这部分引诗背后隐藏着一种时代填补意识。这种意识体现的是对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以及民族道德伦理的延续,由不同于宗教内核的超验存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约束。这种约束是礼崩乐坏社会下的一种维系秩序的手段,在安民与尊王意识下体现图霸与维稳关系的一种默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引诗 神道设教 安民 图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