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Improved Cookstoves to Reduce Indoor Air Poll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the Cassamance Natural Subregion, Western Africa 被引量:1
1
作者 Candela de la Sota Julio Lumbreras +3 位作者 Javier Mazorra Adolfo Narros Luz Fernández Rafael Borg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The Spanish NGO “Alianza por la Solidaridad” has installed improved cookstoves in 3000 households during 2012 and 2013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reducing fuelwood consumption and to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Th... The Spanish NGO “Alianza por la Solidaridad” has installed improved cookstoves in 3000 households during 2012 and 2013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reducing fuelwood consumption and to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The type of cookstoves were Noflaye Jeeg and Noflaye Jaboot and were installed in the Cassamance Natural Subregion covering part of Senegal, The Gambia and Guinea-Bissau.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adrid (UPM) has conducted a field study on a sample of these household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improved cookstoves on kitchen air quality. Measurements of carbon monoxide (CO) and fine particle matter (PM2.5) were taken for 24-hr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improved cookstoves. The 24-hr mean CO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tha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for Guinea-Bissau but higher for Senegal and Gambia, even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improved cookstoves. As for PM2.5 concentrations, 24-hr mean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ese guidelines. However, improved cookstoves produc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n 24-hr mean CO and PM2.5 concentrations in Senegal and for mean and maximum PM2.5 concentration on Gambia. Although this variability needs to be explained by further research to determine which other factors could affect indoor air pollution, the study provid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and envisaged alternatives to be implemented in future phases of the NGO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or Air POLLUTION IMPROVED Cookstoves Biomass BURNING Health effects Western AFRICA
下载PDF
Indoor^(222)Rn Levels and Effective Dose Estimation of Academic Staff in izmir-Turkey
2
作者 TURKAN ALKAN OZLEM KARADENIZ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9-267,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nual effective doses from indoor radon received by academic staff in the Faculty building. Methods Measurements of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the Arts and Sciences Fac...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nual effective doses from indoor radon received by academic staff in the Faculty building. Methods Measurements of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the Arts and Sciences Faculty of Dokuz Eylul University for two surveys of about 1 month duration respectively using the SSNTD (Solid State Nuclear Track Detectors) method with LR115 detectors. Time integrated measurements comprised different locations inside the faculty building: classrooms, toilets, canteen and offices. Homes of academic staff were also tested for radon. Results The aritthmetic mean radon concentration is 161 Bq m-3 with a range between 40 and 335 Bq m-3 in the Faculty. Six offices and three classrooms have a radon concentration above 200 Bq m-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don concentration in classrooms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in offices. Based on the measured indoor radon data, the annual effective doses received by staff in the Faculty were estimated to range from 0.79 to 4.27 mSv, according to UNSCEAR methodology. The annual effective doses received by staff ranged from 0.78 to 4.20 mSv in homes. On average, the Faculty contributed 56% to the annual effective dose. Conclusion Reported values for radon concentr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doses are within the ICRP recommended limits for workpl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or radon Solid state nuclear track detectors SCHOOL Annual effective dose
下载PDF
9种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3
作者 许彬彬 郑果 +4 位作者 李继平 王立 惠娜娜 张自强 翟艳青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6-1391,共6页
为了探索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选用9种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抑菌活性最强,EC_(50)为9.49μg/mL... 为了探索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选用9种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抑菌活性最强,EC_(50)为9.49μg/mL,其次为1%申嗪霉素SC、3%中生菌素WP,EC_(50)依次为24.49μg/mL、29.56μg/mL;10亿cfu/g哈茨木霉DP、4%小檗碱AS、10%多抗霉素WP的抑菌活性略低,EC_(50)依次为51.01μg/mL、55.74μg/mL、498.45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WP的效果最好,防效为44.72%;其次为80%乙蒜素EC与10亿cfu/g哈茨木霉DP,防效分别为41.93%和4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根腐病 生物杀菌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4
作者 陈文华 江连强 +5 位作者 黎昌明 徐传涛 雷晓 刘晓莹 王茜 刘倩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80-84,共5页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土传病害,其病原菌是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物防治是行之有效的烟草青枯病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本研究选用新农药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开展了其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土传病害,其病原菌是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物防治是行之有效的烟草青枯病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本研究选用新农药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开展了其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青枯病效果显著,能减轻该病害的发生程度,药剂用量为900 g/hm^(2)时田间防效可达76.08%;同时,施用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还能改善烟草的株高、茎围、叶片数、最大叶面积、产量、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推荐用量为600~900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生物防治 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可湿性粉剂 室内抑菌 田间防效
下载PDF
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研究
5
作者 彭波 刘维 +2 位作者 苟国涛 吕雪颖 苏佑鹏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4期407-413,442,共8页
为确定DTC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沥青路面中的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以未掺加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作为对照组,研究并分析低温下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合... 为确定DTC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沥青路面中的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以未掺加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作为对照组,研究并分析低温下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具有明显的调温作用,掺量越大,融雪效果越明显;相变材料掺量为0.5%、积雪厚度分别为1.5 cm和3.0 cm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速率分别提高19.0%和16.0%。基于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提出以积雪厚度变化率(Δh)和余雪覆盖率(residual snow coverage,RSC)作为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沥青混合料 室内融雪试验 室外融雪试验 融雪效果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区分度的AP有效集构建方法
6
作者 严维轩 朱立才 +2 位作者 季衍辉 李永 杨浩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面向接受信号强度(RSS)指纹定位的接入点(AP)日益增多,导致一些AP的作用是冗余的,甚至对定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定位计算的开销。通过对AP进行适当筛选可以一定程度上去除冗余AP,但定位效果会随着AP数量... 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面向接受信号强度(RSS)指纹定位的接入点(AP)日益增多,导致一些AP的作用是冗余的,甚至对定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定位计算的开销。通过对AP进行适当筛选可以一定程度上去除冗余AP,但定位效果会随着AP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甚至会增大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区分度的AP有效集构建方法(EID),充分利用指纹信号在不同空间的差异,实现了准确的位置估计。首先,用信息区分度评估AP的定位能力,有效反映出每个AP在不同采样点的区别,展示AP对空间位置的分辨程度。然后,基于AP信息区分度设计更加符合现实环境的增量聚类算法,能根据AP的定位能力得到不同类别的集合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最后,利用点集距离最大原则提出AP有效集选择策略,根据聚类结果和选择要求,选择出合适的AP集合。本文在真实场景下进行实验验证,并与现有的AP选择方法,即基于组判别(GDB)算法、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算法和基于非均匀量化RSS熵(NQRE)算法对比,在减少不低于40%AP数量的情形下,EID将定位精度分别提升了18.7%、11.2%和14.6%。与此同时,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95%的情形下定位误差低于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选择 信息区分度 有效集 室内定位
下载PDF
填料水泥导热性能实验及对U型地热井取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齐治虎 姬玉平 +4 位作者 王迪 徐影 李亚辉 刘文强 刘均荣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地层与井筒之间的导热性能是以热传导为主的U型地热井技术取得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U型地热井如何提升固井水泥的导热性能问题,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导热填料对固井水泥导热性能和取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 地层与井筒之间的导热性能是以热传导为主的U型地热井技术取得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U型地热井如何提升固井水泥的导热性能问题,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导热填料对固井水泥导热性能和取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相比于实验所用其他填料而言具有更好的提升固井水泥导热性能的潜力;随着石墨掺入比例的增加,固井水泥的导热系数近似线性增加,而抗压强度近似线性下降;高掺入比例的石墨固井水泥能显著提高工作介质在U型井水平段入口处的温度,但由于U型井换热主要发生在较长的水平段上,从长期运行来看过高的掺入比例并不能显著提高取热效果,建议固井材料中石墨掺入比例控制在10%左右。研究结果对U型地热井固井水泥导热填料类型筛选和掺入参数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地热井 固井水泥 导热性能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取热效果
下载PDF
银川市室内氡浓度水平及人体辐射暴露研究
8
作者 吕苗 马海涛 +2 位作者 李园 杨立宏 刘春长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0期83-86,共4页
室内氡浓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为全面了解银川市(三区两县)室内氡浓度水平及对公众辐射有效剂量,该研究使用RAD7测氡仪对银川市(三区两县)15处居室进行连续12个月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研究。监测结果显示银川市... 室内氡浓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为全面了解银川市(三区两县)室内氡浓度水平及对公众辐射有效剂量,该研究使用RAD7测氡仪对银川市(三区两县)15处居室进行连续12个月的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研究。监测结果显示银川市(三区两县)居室内氡浓度水平在3.04~144 Bq/m3之间,算数平均值为55.89 Bq/m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银川市室内氡所产生的居民年均有效剂量值为1.83 mSv,在公众年有效剂量安全范围内(5 mSv)。鉴于氡及其子体对人健康潜在危害大,建议应做好防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 氡浓度 规律变化 有效剂量 公众辐射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荣 杨富位 +7 位作者 马生彪 吕昭龙 杨晓明 刘小娟 李继平 郑果 王立 惠娜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5-941,共7页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高效药剂,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 g/L异菌脲悬浮剂、40%嘧菌环胺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3%腐霉利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蚕...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高效药剂,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 g/L异菌脲悬浮剂、40%嘧菌环胺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3%腐霉利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蚕豆赤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25 g/L异菌脲悬浮剂的抑菌作用最强,EC_(50)为0.1721μg/mL;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_(50)为2.5340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为79.0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产量分析显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小区平均产量为15.8 kg,百粒质量为179.0 g,增产率为5.60%,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综合分析,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效最高,并有显著的保产效果,可作为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蚕豆赤斑病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Biological Effects of Cloth Containing Specific Ore Powder in Patients with Pollen Allergy
10
作者 Suni LEE Hitoshi OKAMOTO +9 位作者 Shoko YAMAMOTO Tamayo HATAYAMA Hidenori MATSUZAKI Naoko KUMAGAI-TAKEI Kei YOSHI-TOME Yasumitsu N1SHIMURA Toshiaki SATO Yasuzo KIRITA Yoshio FUJII Takemi OTSUK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563-573,共11页
Objective The custom-homebuilding company, Cosmic Garden Co. Ltd., located in Okayama City, Japan was established in 1997 and uses specific natural ore powder (SNOP) in wall materials and surveys customers in order ... Objective The custom-homebuilding company, Cosmic Garden Co. Ltd., located in Okayama City, Japan was established in 1997 and uses specific natural ore powder (SNOP) in wall materials and surveys customers in order to improve allergic symptoms.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SNOP, patients with a pollen allergy were recruited to stay in a room surrounded by cloth containing SNOP (CCSNOP), and their symptoms and various b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individuals staying in a room surrounded by control non-woven cloth (NWC). Each stay lasted 60 min.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stay, a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allergic symptoms, as well as POMS (Profile of Mood Status) and blood sampling, was performed. Post-stay minus pre-stay value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CCSNOP and NWC groups. Resul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me symptoms, such as nasal obstruction and lacrimation, improved, and POM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patients were calmer following a stay in CCSNOP. Relative eosinophils, non-specific Ig 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I,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 increased following a stay in CCSNOP. Conclusion This ore powder improved allergic symptoms,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involving 1 to 2 months may be necessary to fully explore the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effects of SNOP on allergi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fic Mineral Cloth indoor air Immunological effects Pollen allergy
下载PDF
室内装修甲醛污染健康效应及经济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贤刚 李康玮 王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70-4381,共12页
基于室内甲醛浓度质量守恒定律,构建包含室内温度、湿度和换气次数等参数的甲醛浓度动态质量平衡模型,运用美国环保署(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甲醛污染致癌风险进行评价,在估算装修比例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室内装修甲醛污染致癌人... 基于室内甲醛浓度质量守恒定律,构建包含室内温度、湿度和换气次数等参数的甲醛浓度动态质量平衡模型,运用美国环保署(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甲醛污染致癌风险进行评价,在估算装修比例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室内装修甲醛污染致癌人数及经济损失,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2020年全国室内装修后甲醛浓度平均值为146.89μg/m^(2),甲醛暴露致癌风险平均值为9.07×10^(-4),两者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北方呈现“冬高春低”的季节分布特征,南方呈现“夏高冬低”的季节分布特征,新疆西部和内蒙古西部装修后甲醛浓度及致癌风险最高.②2020年全国住宅装修比例为14.4%,这导致甲醛污染致癌人数达2548人,占我国新增癌症人数的0.06%,南方甲醛污染致癌人数高于北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甲醛暴露致癌人数高于其余城市群.③2020年全国室内装修甲醛污染直接造成DALY达到21656人年,经济损失达258.88亿元,占全国GDP的0.026%.④蒙特卡洛模拟表明,中国室内装修甲醛浓度与致癌风险均值与点估计基本保持一致,两者相对误差均保持在5%左右,敏感性分析表明暴露时间、换气次数、甲醛释放速率是影响甲醛暴露健康风险的最重要因素.未来应进一步重视室内装修引起的甲醛致癌风险,居民应主要通过减少在装修环境下的暴露时间,增加室内换气次数和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上预防甲醛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装修 甲醛污染 健康效应 经济损失
下载PDF
BIM模型在适老室内环境智能布局系统设计研究
12
作者 童黎彬 《智能城市》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在对室内环境进行布局时,由于缺乏对设施空间要求的分析,导致实际布局的时间成本投入较大。文章提出BIM模型在适老室内环境智能布局系统设计研究,将具有高效处理能力的MYCC7Z020-V2核心板作为系统的硬件结构,结合不同的布局阶段,计算有... 在对室内环境进行布局时,由于缺乏对设施空间要求的分析,导致实际布局的时间成本投入较大。文章提出BIM模型在适老室内环境智能布局系统设计研究,将具有高效处理能力的MYCC7Z020-V2核心板作为系统的硬件结构,结合不同的布局阶段,计算有效室内空间,以提高有限室内空间利用率为前提,利用BIM模型对室内环境进行布局,在布局过程中引入不同设施之间的组合应用关系,确保有效室内空间满足设施布局需求。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在适老布局要求下,室内环境布局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0.7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模型 适老室内环境 智能布局 布局阶段 有效室内空间
下载PDF
住宅室内空气羰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影响
13
作者 李璐 戴文婷 +6 位作者 李建军 牛馨祎 李丽娟 张艺凡 苏慧 李丹 曹军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3-1824,共12页
为研究住宅室内空气中羰基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健康影响,于2016年采集西安市城区住宅5户家庭室内空气中20种羰基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羰基化合物浓度((144.3±56.2)μg·m^(-3))显著高于室外((63... 为研究住宅室内空气中羰基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健康影响,于2016年采集西安市城区住宅5户家庭室内空气中20种羰基化合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羰基化合物浓度((144.3±56.2)μg·m^(-3))显著高于室外((63.0±21.8)μg·m^(-3)).甲醛、乙醛和丙酮是室内外环境中相对贡献比较丰富的化合物,占总羰基化合物浓度的47.0%—73.0%.通风换气次数对室内环境中羰基化合物污染影响显著.室内羰基化合物浓度变化呈现显著的“周末效应”,具体表现为供暖季多数羰基化合物周末高于工作日,非供暖季工作日高于周末.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各住宅儿童每日吸入甲醛和乙醛的剂量均超过儿童终生致癌风险阈值1—2个数量级,因此面临显著的潜在癌症风险.室内气味污染则主要来自于气味阈值较低的高分子量羰基化合物,包括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和癸醛.其中辛醛贡献最大,其气味活性值均大于100.本研究结果为城市住宅室内痕量羰基污染物特征及健康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 羰基化合物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健康影响
下载PDF
6%噻唑膦·氨基寡糖素水乳剂配方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树茂 司国栋 +4 位作者 张坤 秦玉坤 赵显栋 王磊 隋书婷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12期34-39,共6页
为确定6%噻唑膦·氨基寡糖素水乳剂的最优配方及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开发6%噻唑膦·氨基寡糖素水乳剂产品。通过对溶剂、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的筛选及加工工艺的选择,确定了最佳配方和... 为确定6%噻唑膦·氨基寡糖素水乳剂的最优配方及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开发6%噻唑膦·氨基寡糖素水乳剂产品。通过对溶剂、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的筛选及加工工艺的选择,确定了最佳配方和生产工艺,并进行了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评价。6%噻唑膦·氨基寡糖素的最优配方:噻唑膦5%,氨基寡糖素1%,溶剂S-20025%,防冻剂丙三醇10%,稳定剂环氧大豆油2%,乳化剂EL3603%+34#2%+500LQ1%,蒸馏水补足100%。该配方性能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室内离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噻唑膦·氨基寡糖素水乳剂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200mg/L时校正死亡率为85%,高于同剂量10%噻唑膦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膦 氨基寡糖素 水乳剂 配方 室内毒力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裸眼射孔完井产能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昊阳 王晓鹏 +4 位作者 张启龙 董平华 高斌 刘伟 谭强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152-165,共14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被愈发关注。对于测试、开发过程,提产工作是其中关键一环,然而常规的完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对产能的需求。为提高渤海某油田致密砂砾岩储层测试产能,依据降低地层污染和增大井筒暴露面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被愈发关注。对于测试、开发过程,提产工作是其中关键一环,然而常规的完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对产能的需求。为提高渤海某油田致密砂砾岩储层测试产能,依据降低地层污染和增大井筒暴露面积的原理,本文提出了裸眼射孔的新完井方式。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产能评价的三维模型,并对特定工况下裸眼射孔、裸眼、套管射孔等完井方式的产量进行分类评价。之后对影响裸眼射孔完井方式产能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终利用二维平面射孔井模型揭示了射孔井增产机理,利用产能评价的室内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所得规律。研究表明,裸眼射孔完井方式能有效提高测试产能,提产效果受地层条件和射孔参数组合控制,较裸眼完井的提产比例约40%~80%,较套管射孔完井的提产比例约10%~130%。本研究为非常规油气井完井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为现场提产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产能 裸眼射孔 有限元 室内实验 提产效果
下载PDF
湿热地区充气薄膜屋面喷雾降温实验——以ETFE气枕屋面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会军 孟庆林 +2 位作者 黎珊 汪俊松 王世晓 《暖通空调》 2023年第7期136-143,184,共9页
为明确湿热地区屋面喷雾技术对充气薄膜屋面的降温效果,以广州无限极广场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气枕屋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夏季典型气候条件下开展实验测试,量化了该技术对屋面表面与下方室内产生的降温效果,分析了屋面内外表面的... 为明确湿热地区屋面喷雾技术对充气薄膜屋面的降温效果,以广州无限极广场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气枕屋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夏季典型气候条件下开展实验测试,量化了该技术对屋面表面与下方室内产生的降温效果,分析了屋面内外表面的热流量变化,并建立了以气象参数为自变量的屋面外表面降温效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喷雾系统在全天产生的外表面与内表面降温范围分别为3.8~12.3℃与1.5~2.9℃;屋面喷雾可提高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水平,室内空气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降温范围分别为0.2~0.3℃与0.2~1.0℃;在上午与下午时段可使进入室内的传热热流量分别减少21.3%与33.9%,对降低建筑负荷具有积极作用;太阳辐射对屋面外表面降温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风速,而湿球温度的影响最小。该技术不仅可在湿热地区应用,在其他高辐射地区应用仍可实现良好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充气薄膜屋面 喷雾 降温效果 室内热环境 热流量
下载PDF
6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红火蚁的毒力
17
作者 张定云 侯有明 +2 位作者 倪德芳 李文凯 童应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1-746,共6页
红火蚁是一种危险性入侵生物,选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啶脲、氟虫脲)、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吡丙醚)、蜕皮激素类似物(甲氧虫酰肼、虫酰肼)3类6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以毒饵法室内测定其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以400 mg·kg^(... 红火蚁是一种危险性入侵生物,选择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啶脲、氟虫脲)、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吡丙醚)、蜕皮激素类似物(甲氧虫酰肼、虫酰肼)3类6种昆虫生长调节剂,以毒饵法室内测定其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以400 mg·kg^(-1)昆虫生长调节剂饵剂饲喂红火蚁工蚁1~3 d,部分工蚁出现行动迟缓、呆滞现象,个体间相对分散;9 d后各处理中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12.21%~88.27%。其中,甲氧虫酰肼饵剂处理后工蚁的校正死亡率较高,达(88.27±1.8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LT50较短,为3.3 d;氟啶脲和苯氧威饵剂处理次之,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75±2.99)%和(70.11±1.56)%,LT50分别为4.3和4.8 d。质量分数高于900 mg·kg^(-1)的甲氧虫酰肼饵剂,以及质量分数高于500 mg·kg^(-1)的氟啶脲、苯氧威饵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作用显著增强,工蚁取食3种饵剂7 d的LC50分别为23.689、79.665、99.768 mg·kg^(-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分析可知,3种药剂对工蚁致死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取食饵剂后1~7 d。可见,蜕皮激素类似物甲氧虫酰肼、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啶脲和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对红火蚁工蚁有较强的毒力,且饲喂7 d内效果明显,在该虫防治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昆虫生长调节剂 室内测定 毒杀作用
下载PDF
石墨固废基电热板材电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乾坤 任子杰 +3 位作者 刘宇航 高惠民 吕阳 李相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1-295,共5页
在水泥砂浆体系中加入石墨可以制得性能较好的发热板材。为探究不同外加电场、不同湿度温度条件下石墨电热板材的发热、体积电阻率的关系,利用石墨固体废弃物、石墨选矿尾矿和球形石墨尾料制备电热板材,采用试验、统计分析等不同方法进... 在水泥砂浆体系中加入石墨可以制得性能较好的发热板材。为探究不同外加电场、不同湿度温度条件下石墨电热板材的发热、体积电阻率的关系,利用石墨固体废弃物、石墨选矿尾矿和球形石墨尾料制备电热板材,采用试验、统计分析等不同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流电压对石墨电热板升温效果更佳,球形石墨尾料掺量达到渗流阈值(9%石墨掺量)后,电热板材的电阻率、发热性能稳定。在环境温度10~30℃、环境湿度20%~80%范围内,电阻率保持在2.5Ω·m左右,不易受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成本低廉,易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固废 电热板材 电热效应 室内采暖
下载PDF
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研究
19
作者 高宇航 陈曦 +5 位作者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李丹丹 孟顺龙 徐跑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为研究正方通体礁(T1型)、三角通体礁(T2型)、正方箱式礁(X1型)、三角箱式礁(X2型)、正方体礁(F1型)5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的诱集效果。使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行为以... 为研究正方通体礁(T1型)、三角通体礁(T2型)、正方箱式礁(X1型)、三角箱式礁(X2型)、正方体礁(F1型)5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的诱集效果。使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行为以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放置人工鱼礁的对照组,翘嘴鲌幼鱼聚集分布在两侧;放置的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均产生了一定的诱集效应,其中以可利用空间最为合适、便于通过,遮蔽效果最好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最佳;F1型、T1型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应由于礁体模型的诱集有效空间、遮蔽效应的减少而下降;X1型、X2型人工鱼礁模型的箱式设计的诱集效果不如前3种鱼礁,但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显示,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的诱集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种人工鱼礁模型对翘嘴鲌幼鱼诱集效果的差异可能是由礁体模型的不同结构设计和翘嘴鲌幼鱼的活动习性共同作用下产生的,T2型人工鱼礁模型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诱集效果 室内鱼礁模拟试验 翘嘴鲌 平均分布率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锡兰玻壳蚧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华 黄佳聪 +2 位作者 杨晓霞 罗存贞 李归林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锡兰玻壳蚧是我国余甘子上新发现的重要害虫,对农业生产及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高效理想的防治药剂,为生产中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锡兰玻壳蚧的室内毒力,采用喷雾法评价5种... 【目的】锡兰玻壳蚧是我国余甘子上新发现的重要害虫,对农业生产及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高效理想的防治药剂,为生产中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锡兰玻壳蚧的室内毒力,采用喷雾法评价5种毒力较好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对1、2龄若虫的毒力较强,48 h致死中浓度(LC 50)分别为11.1245、26.2376 mg·L^(-1),17.5381、26.1910 mg·L^(-1),27.5896、34.2868 mg·L^(-1),26.5876、38.8034 mg·L^(-1),29.0528、43.0443 mg·L^(-1);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对3龄若虫、雌成虫的毒力较强,48 hLC 50分别为87.3427、495.8339 mg·L^(-1),95.4751、1131.6430 mg·L^(-1);螺虫乙酯、吡丙醚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各虫期的毒力均较弱;吡虫啉、阿维菌素、啶虫脒、甲维盐对各龄若虫的毒力比差异较小,毒死蜱的毒力比差异较大,但后者对各龄若虫的毒力均较强。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毒死蜱和阿维菌素对田间种群增长抑制效果最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96.90%、92.00%;吡虫啉、甲维盐和啶虫脒对低龄若虫种群速杀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8.06%、67.62%、62.78%。【结论】锡兰玻壳蚧的化学防治应于1~2龄若虫期进行,推荐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甲维盐和啶虫脒轮换使用;3龄雌若虫及雌成虫盛发期推荐使用毒死蜱和阿维菌素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兰玻壳蚧 杀虫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余甘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