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ature of Inertia Explained Using the Field Theory
1
作者 Branko Kovac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CAS 2024年第2期726-748,共23页
Analysis of free fall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mass on the Earth shows that using abstract entities such as absolute space or inertial space to explain mass dynamics leads to the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ction an... Analysis of free fall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mass on the Earth shows that using abstract entities such as absolute space or inertial space to explain mass dynamics leads to the viol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ction and reaction. Many scientists including Newton, Mach, and Einstein recognized that inertial force has no reaction that originates on mass. Einstein calls the lack of reaction to the inertial force a serious criticism of the space-time continuum concept. Presented i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ertial force develops in an interaction of two masses via the force field. The inertial force created by such a field has reaction force. The dynamic gravitational field predicted is strong enough to be detected in the laborator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which can prove or disprove the hypothesis of the dynamic gravitational field. The inertial force, calculated using the equation for the dynamic gravitational field, agrees with the behavior of inertial forc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s on the Earth. The movement of the planets in our solar system calculated using that equation is the same as that calculated using Newton’s method. The space properties calculated by the candidate equation explain the aberration of light and the results of light propagation experiments. The dynamic gravitational field can explain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observed velocity of stars in the galaxy and those predicted by Newton’s theory of gravit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the dark matter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ATION Gravitational fields Non-Standard Theories of Gravity inertia
下载PDF
THE COUPLED FEM ANALYSIS OF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DURING INERTIA FRICTION WELDING OF GH4169 ALLOY 被引量:8
2
作者 L.W. Zhang J.B. Pei +4 位作者 Q.Z. Zhang C.D. Liu W.H. Zhu S. Qu J.H. W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1-306,共6页
The inertia friction welding process is a non-linear process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friction force. A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finite eleme... The inertia friction welding process is a non-linear process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friction force. A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is process.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inertia friction welding process of two similar workpieces of GH4169 alloy is calculated. The region of the circular cross-section of the workpiece is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four-nodded isoparametric elements. In this model,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t thermal properties, time dependent heat inputs, contact condition of welding interface, and deformation of the flash were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vection and radiation heat losses at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s were also considered. A temperatur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The temperature at some position near the welding interface was measured using this system. The calculated temperature agre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lash and the factor affect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the welding interface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ia friction welding temperature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of Non-Inertial Systems and Mechanics of the Universe
3
作者 B. S. Sadykov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2年第2期155-162,共8页
The physical nature of inertia is explored. Authors, based on Mach’s principle, offer hypothesis of the induction nature of inertia and theory, which allows extend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to the non-inertial refe... The physical nature of inertia is explored. Authors, based on Mach’s principle, offer hypothesis of the induction nature of inertia and theory, which allows extend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to the non-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s. 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hich eliminates the shortcomings of Newtonian mechanics and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STR) was composed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Row of concrete calculations and explanations are made using the theory. Reason of constancy orbital velocities of galaxies is found out and way of its calculations is shown. Existence of dark matter and the new particles (neutralinos, axons, space vacuum etc.) is prejudiced. Axial deviation of the ray of light in gravitational field is explained and calculated. An example of calculation of the Mercury’s orbital motion is made and complex planets’ trajectories are explained by the action of new field with induction nature. Flat rotation of celestial bodies and shaping of planets’ rings (like the Saturn’s rings) are explained. Indistinguishability of Doppler and Einstein’s effects for terrestrial observer is sh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ia GRAVITY RELATIVITY inertiaL field
下载PDF
A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for Inertia
4
作者 Amos Harpa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3年第4期395-398,共4页
We try to find a physical source for the inertial force, which contradicts the acceleration of an object. We find that when an object is accelerated, its gravitational field curves, and the stress force created in thi... We try to find a physical source for the inertial force, which contradicts the acceleration of an object. We find that when an object is accelerated, its gravitational field curves, and the stress force created in this curved field acts on the object against the accelerating force, thus supplying part of the inertial force that contradicts the acceleration. We also find that this force includes a term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used in quantum mechanics. As well, we find that this term equals unity for a black hole object. Further work is needed in order to find whether the complete inertial force can be found in this wa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may prove this approach are still very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ed fieldS STRESS FORCE inertia
下载PDF
多种边界条件下自旋圆柱壳振动特性研究
5
作者 董有恒 李映辉 +1 位作者 李翔宇 茅晓晨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1738,共8页
自旋圆柱壳作为实际工程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其壳体端部边界条件复杂多样,对部件的振动特性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多种边界条件下自旋圆柱壳的振动特性,基于Lagrange方程和Novozhilov壳体理论建立自旋圆柱壳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根据圆柱壳边... 自旋圆柱壳作为实际工程结构中的重要部件,其壳体端部边界条件复杂多样,对部件的振动特性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多种边界条件下自旋圆柱壳的振动特性,基于Lagrange方程和Novozhilov壳体理论建立自旋圆柱壳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根据圆柱壳边界条件的数学描述,采用Chebyshev多项式构建满足边界条件且与壳体结构参数无关的位移场离散函数;通过求解与振动特性相关的特征方程得到静止圆柱壳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分析壳体转动惯性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讨论壳体理论在不同壳体几何尺寸下的适用性;此外,发现了环向波数相关的模态函数,并将其用于圆柱壳零阶环向模态固有频率的求解及多种边界条件下自旋圆柱壳行波固有频率的求解,讨论了自旋圆柱壳行波固有频率随结构参数变化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圆柱壳 多种边界条件 转动惯性 位移场离散
下载PDF
惯性摩擦焊高温区温度特征仿真与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永强 刘浩 +5 位作者 唐天祥 史清宇 陈高强 张春波 梁武 周军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影响惯性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关键因素——焊接过程高温区的温度特征。方法选取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限元仿真及界面组织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确定惯性摩擦焊过程中高温区的温度特征。针对初始转速分别为1000 r/min及... 目的定量分析影响惯性摩擦焊接头质量的关键因素——焊接过程高温区的温度特征。方法选取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限元仿真及界面组织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确定惯性摩擦焊过程中高温区的温度特征。针对初始转速分别为1000 r/min及1200 r/min的2种惯性摩擦焊工况开展实验,并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惯性摩擦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仿真得到的温度分布与焊接过程摩擦界面附近的测温结果吻合良好,仿真模型与实验分析结果均表明,与初始转速为1000 r/min相比,初始转速为1200 r/min时的接头的飞边更大,2种焊接工况下仿真得到的轴向缩短量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仿真模型对TC4钛合金惯性摩擦焊热-力过程分析的准确性。结论在TC4钛合金圆棒样品惯性摩擦焊过程中,摩擦界面附近存在高温区,高温区内的温度呈现出芯部低、外围高的特点,最高温度约出现在沿半径方向1/2半径处。在初速转速为1000 r/min及1200 r/min的焊接工况下,芯部温度约为720℃与780℃,外围的最高温度分别约为850℃与920℃。接头组织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仿真得到的高温区的温度数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温度场 钛合金 有限元 模拟仿真
下载PDF
GH4169惯性摩擦焊界面摩擦及瞬态热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天祥 史清宇 +5 位作者 周军 张春波 梁武 周梦然 张弓 陈高强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4,52,共10页
针对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过程,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界面摩擦机制的转变、摩擦产热和温度场等热过程参量的分布特征及瞬态演化规律。利用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焊接初始整个界面均为库仑摩擦区,从... 针对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过程,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界面摩擦机制的转变、摩擦产热和温度场等热过程参量的分布特征及瞬态演化规律。利用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焊接初始整个界面均为库仑摩擦区,从0.54 s开始库仑摩擦区逐渐缩小并在9.60 s完全消失,剪切摩擦区从0.31R0(R0为工件半径)处开始形成并逐渐扩展至整个界面。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描述库仑摩擦区演化过程的解析公式。分析了摩擦机制转变引起的界面热流密度、摩擦应力和温度的耦合关系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界面上库仑摩擦机制向剪切摩擦机制的转变有利于焊接界面附近温度场的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摩擦机制 热流密度 温度场 有限元分析 GH4169高温合金
下载PDF
基于导引头图像连续匹配的航向测量与组合算法
8
作者 梅春波 樊振辉 +2 位作者 杨朝明 徐子昂 侯振环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匹配的航向解算与组合导航算法,实现了利用小视场角制导相机解算航向,为无人机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航向量测与组合导航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匹配得到的本质矩阵计算出姿态增量,然后通过首帧姿态矩阵与联合标定矩阵计算... 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匹配的航向解算与组合导航算法,实现了利用小视场角制导相机解算航向,为无人机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航向量测与组合导航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匹配得到的本质矩阵计算出姿态增量,然后通过首帧姿态矩阵与联合标定矩阵计算出当前帧的航向角,在此基础上基于惯性导航姿滤波设计了MEMS导航解算与视觉连续匹配的融合算法。最后为验证所提算法的精度与计算效率,搭建了惯性/视觉组合装置及挂飞试验系统。飞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像元数为1920×1080的相机在80~200 m相对高度飞行过程中,匹配成功率达到99.6%,0.5 h航行中航向计算精度优于0.21°,更新频率优于20 Hz,与传统方法相比具备较高的匹配成功率、航向计算精度,并具有更低的时间耗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匹配 航向计算 航姿滤波 小视场 惯性/视觉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旋叶式分离器流场及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亚民 应秉斌 +1 位作者 刘莉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4-2138,共15页
海洋核动力堆的紧凑式结构设计导致主设备蒸汽发生器的空间尺寸大幅缩减,作为蒸汽发生器中核心部件的汽水分离装置首当其冲。旋叶式分离器是汽水分离装置中的初级分离器,承担着80%以上的汽水分离任务,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海洋核动力系... 海洋核动力堆的紧凑式结构设计导致主设备蒸汽发生器的空间尺寸大幅缩减,作为蒸汽发生器中核心部件的汽水分离装置首当其冲。旋叶式分离器是汽水分离装置中的初级分离器,承担着80%以上的汽水分离任务,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海洋核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以旋叶式分离器为研究对象,结合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海洋摇摆产生的附加惯性力以源项的方式添加到动量方程中,同时考虑重力分量的变化,建立了分离器内汽水两相流动与分离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系统研究了摇摆幅值和摇摆周期对分离器内流场特性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周期性的摇摆运动会增强分离器内汽水两相流体的湍流交混,进而导致压力场、速度场和液相体积份额分布混乱,特别地,当摇摆幅值为40°、摇摆周期为2 s时达到临界工况,此时分离器内部多个区域出现流体回流现象,严重影响汽水两相分离效果;由摇摆运动产生的附加惯性力会使分离器内压力和速度分布的周期性波动滞后于分离器自身运动1/4周期;在分离筒近壁面区域,液相体积份额的峰值出现在分离器运动到最大倾角时刻;分离效率的周期性波动近似于正弦函数,在未达到临界工况之前,分离效率的波动与分离器的摇摆运动同步。总体上,摇摆幅值越大、摇摆周期越短,对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越大。本文结果可为开发先进的海洋核动力堆汽液分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叶式分离器 摇摆运动 流场 分离性能 附加惯性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场耦合作用下动涡旋盘的变形和应力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超 谢文君 赵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0,共5页
利用Pro/E建立了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的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分别对动涡旋盘在气体力、温度场和惯性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气体力、温度场、惯性力耦合作用下动涡旋盘的变形和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温... 利用Pro/E建立了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的三维实体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分别对动涡旋盘在气体力、温度场和惯性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气体力、温度场、惯性力耦合作用下动涡旋盘的变形和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场引起的轴向变形较大,惯性力使涡旋齿尾部的变形增加,多场耦合作用下最大变形发生在涡旋齿头,最大应力发生在涡旋齿头的底部和驱动轴承座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气体力 温度场 惯性力 变形 应力
下载PDF
TC4钛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孟卫如 牛锐锋 +2 位作者 王士元 刘效方 宋西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通过对惯性摩擦焊过程摩擦机理的分析 ,讨论了TC4钛合金惯性摩擦焊工艺参数与焊接过程界面摩擦扭矩及能量转换的关系 ,采用热电偶对TC4钛合金惯性摩擦焊焊接过程接头温度分布进行了测试 ,焊接接头沿径向温度梯度很大 ,中心温度接近80 0... 通过对惯性摩擦焊过程摩擦机理的分析 ,讨论了TC4钛合金惯性摩擦焊工艺参数与焊接过程界面摩擦扭矩及能量转换的关系 ,采用热电偶对TC4钛合金惯性摩擦焊焊接过程接头温度分布进行了测试 ,焊接接头沿径向温度梯度很大 ,中心温度接近80 0℃ ,边缘达 136 0℃。通过显微组织分析验证了测量结果 ,焊缝中心为细小的等轴组织 ,沿径向晶粒长大飞边为针片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惯性摩擦焊 焊接接头 温度场 工艺参数
下载PDF
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立文 齐少安 +4 位作者 刘承东 于永泗 祝文卉 曲伸 王敬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00-202,222,共4页
根据惯性摩擦焊接过程的特点,结合摩擦学理论在研究了摩擦焊接摩擦面生热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二维轴对称的有限元法传热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模拟计算惯性摩擦焊接瞬态温度场的分布。并对同质材料GH4169-GH4169焊接进... 根据惯性摩擦焊接过程的特点,结合摩擦学理论在研究了摩擦焊接摩擦面生热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二维轴对称的有限元法传热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模拟计算惯性摩擦焊接瞬态温度场的分布。并对同质材料GH4169-GH4169焊接进行了实例计算。用热电偶点焊在工件的表面的方法对GH4169-GH4169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了计算机实时多点测量。结果证实: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从而该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惯性摩擦焊接应力场、应变场和缩短量以及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接 温度场 数值模拟 有限元
下载PDF
惯性摩擦焊接钢管焊合区热塑性变形参量场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傅莉 刘小文 +1 位作者 鄢君辉 段立宇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9-440,444,共3页
根据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大变形热弹塑性理论和虚功原理 ,建立了惯性摩擦焊接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及应变场的有限元热力耦合分析计算模型和有限元列式 ,并在给定边界条件下 ,解算了 34 Cr Mo4钢惯性摩擦焊接头动态温度场。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接 温度场 热塑性变形 钢管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惯性摩擦焊接区表面温度分布的红外热成像检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傅莉 王忠平 +1 位作者 刘小文 杜随更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8-53,共6页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检测了惯性摩擦焊接工件表面的温度分布图象及其随时间的历程。通过采用计算机红外热成像图象处理技术,获得了惯性摩擦接头表面外圆周以及焊接热影响区表面温度分布场的图象综合信息,从中解算出摩擦焊接表面外圆...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检测了惯性摩擦焊接工件表面的温度分布图象及其随时间的历程。通过采用计算机红外热成像图象处理技术,获得了惯性摩擦接头表面外圆周以及焊接热影响区表面温度分布场的图象综合信息,从中解算出摩擦焊接表面外圆中心点的焊接热循环以及焊接热影响区表面的面温场及等温线动态变化的某些规律;为了较准确地设定发射率,减少测温误差,还采用SR-5000型智能化红外光谱辐射计,标准黑体及AGEMA900型图示测温热像仪等装置对被焊材料的积分辐射率进行标定。同时,还通过试验测定了不同发射率下焊接试样表面的最高温度值,从而初步探讨了发射率标定值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惯性摩擦焊接 温度场
下载PDF
絮凝过程中的高密度微分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少华 黄继国 +1 位作者 刘壮 陈鸿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78-81,共4页
首次提出强化絮凝过程的高密度微分场理论,运用该理论设计了微分旋流絮凝池,并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此外还分析了传统絮凝池和微分旋流絮凝池中的微分场特性。结果表明,与目前水厂运行的絮凝池相比,在原水浊度为60~320NTU时,经8... 首次提出强化絮凝过程的高密度微分场理论,运用该理论设计了微分旋流絮凝池,并对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此外还分析了传统絮凝池和微分旋流絮凝池中的微分场特性。结果表明,与目前水厂运行的絮凝池相比,在原水浊度为60~320NTU时,经8min的絮凝、15min的沉淀后,微分旋流絮凝反应池可使浊度降至2NTU以下,絮凝时间减小了近50%或更多,说明该絮凝池具有混凝速度快、絮凝效果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高密度微分场 梯度场 惯性场
下载PDF
惯性摩擦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海 王佳 +1 位作者 朱光逸 薛笑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4-227,共4页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GH4169合金惯性摩擦焊接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模拟过程中多次进行网格重划分以保证其计算精度,并通过分别改变三个工艺参数:转速、压力、转动惯量来分析其对焊接温度场和轴向缩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GH4169合金惯性摩擦焊接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模拟过程中多次进行网格重划分以保证其计算精度,并通过分别改变三个工艺参数:转速、压力、转动惯量来分析其对焊接温度场和轴向缩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三者数值均使得焊件摩擦界面最高温度逐渐升高,轴向缩短量也变大,但每个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转速对其影响最为明显,压力和转动惯量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转速 压力 转动惯量 温度场 轴向缩短量
下载PDF
σ*和φ介子对有限温度中子星转动惯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先锋 王顺金 +1 位作者 张华 贾焕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6-51,共6页
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并考虑重子八重态{N,P,Λ,Σ-,0Σ,Σ+,Ξ-,Ξ0},对有限温度慢旋转中子星的转动惯量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对于温度为T=15 MeV的慢旋转中子星,当重子数密度大约为0.34 fm3时,σ*和φ介子开始出现,之后,其势场强度随... 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并考虑重子八重态{N,P,Λ,Σ-,0Σ,Σ+,Ξ-,Ξ0},对有限温度慢旋转中子星的转动惯量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对于温度为T=15 MeV的慢旋转中子星,当重子数密度大约为0.34 fm3时,σ*和φ介子开始出现,之后,其势场强度随着重子数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由于考虑了超子之间的σ*和φ介子自由度的贡献,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减小,而转动惯量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惯量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中子星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土壤热惯量野外实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涛 田国良 +1 位作者 吕永红 隋洪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0-568,共9页
本文采用一种野外实地测量土壤热扩散率结合室内测定该土壤热容量的方法,计算实际情况下土壤热惯量值与水分含量间的关系。文中对该测量方法进行了推导,并将之应用于黄淮海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中,在给出不同土壤类型和质地的热惯量值的... 本文采用一种野外实地测量土壤热扩散率结合室内测定该土壤热容量的方法,计算实际情况下土壤热惯量值与水分含量间的关系。文中对该测量方法进行了推导,并将之应用于黄淮海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中,在给出不同土壤类型和质地的热惯量值的同时,对该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惯量 土壤水分 野外测量
下载PDF
Inconel 718合金惯性摩擦焊温度场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卜文德 刘金合 贾中振 《焊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3,共5页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考虑摩擦面上周向摩擦对转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摩擦焊的热输入模型,建立了Inconel 718合金惯性摩擦焊的三维有限元热力耦合模型,通过计算获得了其焊接过程中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并分析了其变化特点。...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考虑摩擦面上周向摩擦对转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摩擦焊的热输入模型,建立了Inconel 718合金惯性摩擦焊的三维有限元热力耦合模型,通过计算获得了其焊接过程中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并分析了其变化特点。用基于热电偶的温度场检测系统对焊接过程中温度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计算数据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这说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可以为Inconel 718惯性摩擦焊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18高温合金 有限元模拟 温度场 惯性摩擦焊
下载PDF
轴向压力对惯性摩擦焊的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非凡 李文亚 +1 位作者 陈亮 李京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4,115,共4页
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环境下建立了GH4169高温合金管惯性摩擦焊接二维模型.采用了网格重划分技术模拟了不同焊接轴向压力对焊接接头温度场和轴向缩短量的影响.对温度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不同轴向压力下接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 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环境下建立了GH4169高温合金管惯性摩擦焊接二维模型.采用了网格重划分技术模拟了不同焊接轴向压力对焊接接头温度场和轴向缩短量的影响.对温度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不同轴向压力下接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焊接接头轴向缩短量的变化,分析了轴向压力对接头飞边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飞轮动能转化焊接热能效率明显提高,界面迅速到达高温动态平衡区间,有效形成均匀飞边;然而压力过大不利于接头温度均匀化,可能造成强烈的应力集中.压力参数为400 MPa可获得较佳质量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摩擦焊 轴向压力 温度场 飞边形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