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红外相机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广良 李迪强 +3 位作者 薛亚东 王秀磊 杨敬元 余辉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04,共8页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219~2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性针阔混交林拍摄率最高的是毛冠鹿,在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野猪、梅花鹿、红腹锦鸡,在针叶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鬣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监测 兽类 鸟类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 被引量:101
2
作者 刘芳 李迪强 吴记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0-739,共10页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于2010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进行系统调查,在210个位点放置了...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于2010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进行系统调查,在210个位点放置了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地点上放置一个月。研究期间共拍摄到照片2203张,其中73%为兽类,12%为鸟类,13%为工作人员,2%为其它人员。共鉴定出17种兽类(分属5目10科)以及36种鸟类(分属5目17科)。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狗獾(Meles mele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月份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不同:在1000—1400m的海拔段,拍摄率显著高于低海拔(600—1000m)以及中高海拔(1400—1700m);在阔叶林中的拍摄率最高,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中的拍摄率相似;秋季(8—10月)拍摄率较高,夏季(6—7月)次之,冬季(11—12月)最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累积物种数与相机放置的时间成上升曲线,但曲线的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研究表明红外相机适合于调查和监测大中型兽类和部分鸟类,所采集的动物数据以及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为保护区的监测、科研和环境教育提供资料。讨论了应用红外相机调查和监测野生动物的技术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监测 兽类 鸟类 松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青藏高速公路格拉段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云 关磊 +2 位作者 陈济丁 孔亚平 张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6-152,共7页
选择青藏铁路格拉段中小型桥梁和涵洞通道以及青藏公路藏羚通道桥,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自2014年8月到2016年10月开展持续监测,重点分析适用于4种典型有蹄类动物(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藏野驴Equus k... 选择青藏铁路格拉段中小型桥梁和涵洞通道以及青藏公路藏羚通道桥,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自2014年8月到2016年10月开展持续监测,重点分析适用于4种典型有蹄类动物(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藏野驴Equus kiang和野牦牛Bos mutus)穿越的通道设计参数,并提出配套设施设计等建议。结果显示:高度不低于5 m、开阔率不低于129的桥梁通道预计可以满足藏羚大规模迁徙的需要,但桥梁通道必须位于藏羚迁徙路线上;高度不低于3.5 m、长度不小于6 m、开阔率不低于4.2的桥涵通道可以满足非迁徙路段藏羚零散穿越的需要;藏原羚通道开阔率不低于4.2,长度不低于6 m,高度不低于4 m;藏野驴通道开阔率不低于4.2,长度不低于3 m,高度不低于2.5 m。研究还给出了野生动物通道配套设施设计的建议,包括警示标志、限速装置、声屏障、地形营造、植被恢复、人工水体和红外监测等;建议青藏高速公路设置上跨式动物通道和下穿式动物通道结合的组合式通道类型,最大程度降低高速公路对藏羚等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未来在藏羚动物通道处,建议营造起伏地形以降低车辆视觉和噪声对藏羚穿越的干扰,设置水体和恢复原生植被以保持通道两侧栖息地的连通性,最大程度诱导藏羚利用动物通道;此外,严格限制野生动物通道周边的人为活动对于保障通道效率的发挥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设计指标 红外相机 有蹄类动物 桥梁 涵洞 道路生态学
下载PDF
燃烧假人着装实验中表面温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俊 乌应杰 +1 位作者 李小辉 卢业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防火服装暴露在火场环境下,其表面温度会逐渐升高,并大量传热至人体,可能会造成皮肤烧伤。在燃烧假人闪火试验中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试验服装以及假人的表面温度,研究发现闪火燃烧试验结束后,通过服装传递的热量使假人的表面温度在10 s... 防火服装暴露在火场环境下,其表面温度会逐渐升高,并大量传热至人体,可能会造成皮肤烧伤。在燃烧假人闪火试验中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试验服装以及假人的表面温度,研究发现闪火燃烧试验结束后,通过服装传递的热量使假人的表面温度在10 s内持续升高,四肢的升温速率大于躯干的升温速率;减少燃烧时间,使用面密度较大的面料会减小这种升温幅度;而增加闪火时间,穿着尺寸较小的服装会加大升温幅度。针对闪火燃烧试验结束后试验服装系统的散热性能,引入了新变量——着装假人系统的散热效能指数(γ)进行综合表征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假人系统 防火服装 表面温度 散热性能 红外热像仪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法的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雷雷 赵永健 +4 位作者 王清春 崔国发 杨南 郑长燕 刘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324-8335,共12页
为了调查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规律,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铺设20台红外相机,共拍到有效照片3761张,其中兽类2813张,鸟类643张。鉴定出兽类14种(分属5目9科);鸟类39种(分属4目16科),其中4种兽类... 为了调查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规律,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铺设20台红外相机,共拍到有效照片3761张,其中兽类2813张,鸟类643张。鉴定出兽类14种(分属5目9科);鸟类39种(分属4目16科),其中4种兽类和8种鸟类是保护区新纪录。红外相机在不同的生境类型、海拔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都不同,阔叶林的动物物种数和拍摄率远远高于其他生境类型;较低海拔(1150—1400 m)区域的拍摄率高于中间海拔(1400—1600 m)和较高海拔(1600—1800 m);动物集中在5—10月份活动,这几个月的拍摄率高于其他月份。而拍摄率与多样性指数往往不一致,阔叶林低于针叶林和灌木林;中间海拔最高,较低海拔最低。野生动物活动活跃的月份与旅游旺季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野猪(Sus scrofa)、狗獾(Meles meles)、豹猫、猪獾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这五种潜在危险动物,表现出明显的夜行性,对白天游客的威胁性不大,但存在潜在危险性。通过研究,有助于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控方案和建立危险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旅游线路 调查
下载PDF
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熙尔 殷丽洁 +3 位作者 秦大公 姚锦仙 李小雨 潘文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6-727,共12页
监测估算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保护的核心工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非人灵长类是动物界的高等类群,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全球有701种(含亚种),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栖息地中,... 监测估算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保护的核心工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非人灵长类是动物界的高等类群,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全球有701种(含亚种),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栖息地中,包括热带雨林、沼泽森林、红树林、次生林、落叶林、季雨林、山地森林,和包含孤存林、长廊森林、热带旱生林、山地草甸、地中海灌木林的稀树草原和干草原,以及荒漠、干旱的山地,甚至是雪地。绝大多数非人灵长类处于濒危的状态,长期有效的监测对于灵长类的保护十分重要。物种多样性和栖息地类型的多样性使得灵长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常用的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基本原理、适用场景和局限性,并以研究实例加以分析;介绍了无人机、热成像、计算机学习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在调查方法中的进展,希望为今后的非人灵长类野外数量调查、种群监测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 直接计数法 样线法 样点法 红外相机调查法 遗传调查法 无人机调查法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的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塘山区域鸟兽物种监测初报 被引量:11
7
作者 程樟峰 郭瑞 +3 位作者 翁东明 王军旺 王旭池 许丽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3-758,共6页
利用红外相机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塘山区域鸟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调查。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12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7-17个月。共获得鸟兽有效照片1 840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69.35%,... 利用红外相机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塘山区域鸟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调查。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12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7-17个月。共获得鸟兽有效照片1 840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69.35%,鸟类占30.65%。经鉴定,兽类有9种,鸟类有14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花面狸Paguma larvata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和植物群落中的拍摄率各不相同,1 018~1 260 m海拔段高于811~995 m;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拍摄率最高,针阔混交林最低。研究表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于调查和监测大中型兽类和部分鸟类具有一定优越性,所采集数据及图片对保护区科研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监测 龙塘山
下载PDF
利用红外线相机监测地表水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天波 宋亦希 +2 位作者 陈辈乐 蒙渊君 温柏豪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岩溶地貌,表土层薄,储水度低,地表水奇缺,动物可能因水源而改变其活动范围和规律。2006年3月—2007年6月和2010年10月—2011年5月,该实验利用红外线相机在兽类通往水源地之间,即兽径上(如足迹和粪便)进行兽...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岩溶地貌,表土层薄,储水度低,地表水奇缺,动物可能因水源而改变其活动范围和规律。2006年3月—2007年6月和2010年10月—2011年5月,该实验利用红外线相机在兽类通往水源地之间,即兽径上(如足迹和粪便)进行兽类调查。共拍摄到兽类5目12科17属19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和熊猴(Macaca assamensis)。物种累积曲线95%置信区间重迭,相似性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显示两种微生境出没物种的差异较小,然而,差异物种占整体记录的42%,可见岩溶地区水资源极其珍贵。中、短期保护建议包括加强水源点的巡护、防止偷猎、限制滥抽地下水,以及考虑整合呈岛屿状的陇呼、弄岗及陇山地区,以加强保护大面积生境的连贯性,并加速恢复山峰间已遭破坏的圆洼谷地的原生树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相机 哺乳类 喀斯特地貌 非损伤性取样法 出现指数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线兽类初步调查与监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邱宝鸿 史国强 +1 位作者 罗玉梅 王卓聪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576-580,共5页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线的兽类进行调查和监测,并分别采用相对遇见率和拍摄率指标,分析、比较兽类物种的相对丰富度.结果显示:共记录重要兽类物种10种,包括国家Ⅰ级重...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线的兽类进行调查和监测,并分别采用相对遇见率和拍摄率指标,分析、比较兽类物种的相对丰富度.结果显示:共记录重要兽类物种10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紫貂(Martes zibellina),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黑熊(Ursus thibetanus)、青鼬(Martes flavigula)、猞猁(Felis lynx)、马鹿(Cervus elaphus)等.其中,相对遇见率最高的兽类是狍(Capreolus pygargus),其次是野猪(Sus scrofa)和紫貂;拍摄率则以野猪最突出,其次是狍、紫貂、马鹿等.相对遇见率和拍摄率均随固定监测样线设置地点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总体上以山下部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样线法 红外相机监测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不稳定状态下的舒适
10
作者 福尔克.彼得松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36-43,共8页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关于人类热舒适性的研究限于稳定条件下.然而周围环境和人类的肌体活动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旧的舒适理论使用受到限制.1986年作者进行了新的试验,给出了自己的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 舒适 新陈代谢 红外摄影仪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物种监测中的应用及数据挖掘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雪华 武鹏峰 +1 位作者 何祥博 赵翔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0-861,共12页
由于濒危物种数量稀少以及大多数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敏感,增加了传统调查的难度。众所周知,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具有天然优势;然而随着红外相机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及数据采集量的不断加大,科研人员也面临了一系列关于红外相机... 由于濒危物种数量稀少以及大多数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敏感,增加了传统调查的难度。众所周知,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调查研究中具有天然优势;然而随着红外相机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及数据采集量的不断加大,科研人员也面临了一系列关于红外相机监测及后续数据处理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红外相机数据管理和利用方面存在的3个关键问题:数据管理缺乏规范化、数据网络缺乏一体化、数据获取缺乏标准化。同时以秦岭、卧龙等地的一些研究为主体,列举分析了红外相机照片后续数据挖掘中8个方面的内容,即兽类的个体识别、物种时间活动格局、物种空间活动格局、偶见物种信息利用、物种行为活动、繁殖信息、疾病情况、人为干扰。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为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供一定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监测 数据挖掘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 保护
原文传递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雷雷 郑方东 +3 位作者 李佳琦 林莉斯 雷祖培 章书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23-3128,共6页
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主要的致危因素。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乌岩岭保护区不同林分(阔叶林、针改阔林、针叶林)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独立照片497张,雌雄比为1∶1.78。结果表明:2015... 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主要的致危因素。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乌岩岭保护区不同林分(阔叶林、针改阔林、针叶林)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独立照片497张,雌雄比为1∶1.78。结果表明:2015年阔叶林和针改阔林、针叶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针叶林和针改阔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6年阔叶林与针叶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7年针改阔林和阔叶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针叶林与阔叶林及针改阔林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随着年份增长,种植壳斗科和交让木科等树种的针改阔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数量接近阔叶林;在拍摄的497张照片中,春季(203张)和冬季(190张)占79.07%,春冬两季与夏秋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与冬,夏与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黄腹角雉冬季食物少在外觅食时间多,春季(3—5月)是黄腹角雉的繁殖季节,在外活动时间增加;黄腹角雉属于昼行性鸟类,存在7:00—8:00与15:00—17:00两个活动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黄腹角雉 林分 性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