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based design,synthesis of novel inhibitor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abH as potential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Xue Hui Zhang Hong Yu +2 位作者 Wu Zhong Li LiWang Song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abH, an essential enzyme in mycolic acids biosynthetic pathway,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novel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Structure-based design, synthesis of novel inhibitors of mtFabH w...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abH, an essential enzyme in mycolic acids biosynthetic pathway, is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novel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Structure-based design, synthesis of novel inhibitors of mtFabH wa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 novel scaffold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12 candidate compounds that displayed favorable binding with the active site were identified and synthesized. 2009 Song Li.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on behalf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based design SYNTHESIS Enzyme inhibit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abH
下载PDF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Design on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s Potent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Inhibitors 被引量:2
2
作者 施建成 涂文通 +1 位作者 罗敏 黄初升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063-1076,共14页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ct as newer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 inhibi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 of PTP-1B inhibitors, 52 oleanolic...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act as newer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 inhibi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 of PTP-1B inhibitors, 52 oleanolic acid derivatives were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set (34 compounds) and a test set (18 compounds). The highly reliable and predictive 3D-QSAR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y CoMFA, CoMSIA and topomer CoMFA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oss validated coefficient (q2) and non-cross-validated coefficient (R2) were 0.554 and 0.999 in the CoMFA model, 0.675 and 0.971 in the CoMSIA model, and 0.628 and 0.939 in the topomer CoMFA model, which suggests that three models are robust and have good exterior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Furthermore, ten novel inhibitors with much higher inhibitory potency were designed. Our design strategy was that (i) the electronegative substituents (Cl, -CH2OH, OH and -CH2Cl)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double bond of ring C, (ii) the hydrogen bond acceptor groups (C≡N and N atom), electronegative groups (C≡N, N atom, -COOH and -COOCH3) and bulky substituents (C6H5N) were connected to the C-3 position, which would result in generating potent and selective PTP-1B inhibitors. We expect that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have the potential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to develop new potent PTP-1B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 inhibitor 3D-QSAR Molecular design
下载PDF
基于药物拼接的verubulin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3
作者 王晓锋 王明 +2 位作者 张晨 李倩 尹东锋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通过在verubulin(1)结构中的喹唑啉环2位引入MP-HJ-1c(3)结构中的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团,发现新结构类型的微管聚集抑制剂。方法将化合物1的衍生物2和3与微管蛋白的复合晶体结构6BR1、5YZ3进行叠合,设计了分别用亚甲基或1... 目的通过在verubulin(1)结构中的喹唑啉环2位引入MP-HJ-1c(3)结构中的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团,发现新结构类型的微管聚集抑制剂。方法将化合物1的衍生物2和3与微管蛋白的复合晶体结构6BR1、5YZ3进行叠合,设计了分别用亚甲基或1,2-亚乙基将1喹唑啉环2位与3中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进行连接得到的目标化合物4a和4b,并进行了分子对接。4a和4b经酰胺缩合、分子内成环、亲核取代和酰胺缩合4步反应合成,总收率分别为7.9%、11.3%,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评价了4a和4b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的抑制活性。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a与5YZ3的结合能为-27.93 kcal·mol^(-1),来源于1、3的结构部分各自基本维持了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方式。4a和4b的A549增殖抑制活性分别为(0.15±0.03)μmol·L^(−1)和(9.91±1.04)μmol·L^(−1)(GI50值);仅4a表现出微弱的微管聚集抑制活性[(67.1±11.1)μmol·L^(−1)(IC_(50)值)]。结论设计的化合物4a表现出一定的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抑制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对其结构中的N-甲基-4-甲氧基苯环部分进行构效关系研究。4b经体外测试无明显微管聚集抑制活性,与分子对接中由于连接链过长导致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无法与微管蛋白形成有效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ubulin 微管聚集抑制剂 分子设计 药物拼接
下载PDF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的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东升 程铖 廖伟科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开发小分子PD-L1抑制剂。方法 根据已知的苯甲酰苯胺活性片段结构,使用FDA碎片库进行片段生长,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通过体外实验获得活性化合物。结果 获得一系列包含苯甲酰苯胺... 目的 基于片段生长技术开发小分子PD-L1抑制剂。方法 根据已知的苯甲酰苯胺活性片段结构,使用FDA碎片库进行片段生长,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通过体外实验获得活性化合物。结果 获得一系列包含苯甲酰苯胺片段的分子库,其中有8个打分较高的分子,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776191具有最高的结合能,体外抑制实验证明776191具有一定的抑制PD-1/PD-L1结合活性。结论 776191是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PD-1/PD-L1抑制剂,这一研究丰富了PD-1/PD-L1抑制剂的多样性,为其开发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PD-1/PD-L1 小分子抑制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片段生长技术
下载PDF
A Mechanism-based 3D-QSAR and DFT Approach for the Prediction of H5N1 Entry Inhibitory Potency of 3-O-β-chacotriosyl Ursolic Acid Derivatives 被引量:3
5
作者 施建成 赵丹 +1 位作者 罗敏 黄初升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987-1999,共13页
In this work, 25 3-O-β-chacotriosyl ursolic acid derivatives were employed to achieve the highly reliable and predictive 3 D-QSAR models by Co MFA and Co MSIA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of two... In this work, 25 3-O-β-chacotriosyl ursolic acid derivatives were employed to achieve the highly reliable and predictive 3 D-QSAR models by Co MFA and Co MSIA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of two constructed CoMFA and CoMSIA models were verified by the 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oss-validated coefficient(q2) and non-cross-validated coefficient(R2) were 0.559, 0.981 in the CoMFA model and 0.696, 0.978 in the CoM SIA model,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se two models are robust and have good exterior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contour maps information of two models, ten novel inhibitors with higher inhibitory potency were designed, and the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why the designed molecules have stronger inhibitory activity than the lead compound.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C-50 position of lead compound is a key active sit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it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large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 which would result in generating potent and selective H5 N1 entry inhibitors. We expect that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develop new potent H5 N1 entry inhibi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 avian influenza A virus H5N1 entry inhibitor 3D-QSAR DFT molecular design
下载PDF
靶向变构位点的变构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燕莉 王婕 +1 位作者 魏上斐 翟鑫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目的对变构激酶抑制剂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期望能为高效的变构激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结合方式、结构特点、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变构调节作为一种高效调节机制,可... 目的对变构激酶抑制剂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期望能为高效的变构激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蛋白激酶抑制剂的结合方式、结构特点、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变构调节作为一种高效调节机制,可通过结合于不同催化位点的变构位点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而发挥调节活性,从而保证细胞正常功能运行。由于不与激酶催化位点重合,靶向蛋白激酶结构中的变构位点能够获得较传统ATP竞争性抑制剂具有更高选择性和活性的变构激酶抑制剂。结论基于变构调节机制,靶向变构位点的变构激酶抑制剂可作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构激酶抑制剂 设计优化 结合模式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7
作者 何春兰 王如意 +1 位作者 张刚平 杨昭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99-101,98,共4页
为深入了解我国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2年-2022年与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有关的文献,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近20年酪氨酸酶抑制... 为深入了解我国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2年-2022年与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有关的文献,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近20年酪氨酸酶抑制剂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高校是研究酪氨酸酶抑制剂的主力。我国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酪氨酸酶、抑制剂、酪氨酸酶抑制、酪氨酸酶抑制剂活性、化学成分等,而有关酪氨酸酶抑制剂生理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为酪氨酸酶抑制剂后续的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抑制剂 酪氨酸酶 计量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基于丁酸钠的新型HDAC4抑制剂的设计与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梦珠 韩迪 +2 位作者 路嘉瑞 高云龙 徐永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6-1564,共9页
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异常与多种癌症相关。研究表明,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调控相关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在鼻咽癌、胃癌、直肠癌等癌症患者体内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本研究以对HDAC4具有一定活性的丁酸钠(... 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异常与多种癌症相关。研究表明,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调控相关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在鼻咽癌、胃癌、直肠癌等癌症患者体内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本研究以对HDAC4具有一定活性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u)为结构基础,采用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方法(Fragment-based drug design,FBDD)设计出五个小分子化合物SBD1、SBD2、SBD3、SBD4和SBD5,进而综合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ADMET预测等分子模拟方法对这些化合物与HDAC4的作用模式进行了探索。结合自由能结果显示在丁酸钠的结构基础上适当延长linker并在尾部引入芳香环,可以有效增强此类抑制剂与HDAC4的结合强度。通过能量分解和氢键分析考察了新抑制剂与HDAC4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此外,通过ADMET预测,所有新设计的丁酸钠衍生物均具有良好的类药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以作为潜在的HDAC4抑制剂。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型HDAC4抑制剂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抑制剂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力学/广义波恩模型表面积 ADMET预测
下载PDF
基于轨道理论的缓蚀配方开发实验体系设计
9
作者 韩鹏 刘瑞平 余俊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0,45,共5页
为了快速获得高效减缓金属腐蚀用缓蚀剂配方,基于分子前线轨道分布差异,明确了分子前线轨道能量与金属基体费米能级位置的匹配关系对复配缓蚀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分子复配协同缓蚀体系。结合电化学实验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 为了快速获得高效减缓金属腐蚀用缓蚀剂配方,基于分子前线轨道分布差异,明确了分子前线轨道能量与金属基体费米能级位置的匹配关系对复配缓蚀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分子复配协同缓蚀体系。结合电化学实验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线轨道理论的协同缓蚀成分设计方法,即将一种容易失去电子与一种容易获得电子的缓蚀剂分子复配后,两种分子将表现出较好的协同缓蚀性能。该设计方法可实现配方组分的快速筛选、缩短获得高效缓蚀复配体系的进程,可满足项目现场应用场景下的缓蚀剂服役性能要求,减缓苛刻服役环境中金属腐蚀的进展。该设计对缩短具有优异协同缓蚀效应的缓蚀剂配方开发时间、提高复配缓蚀剂缓蚀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线轨道 协同效应 缓蚀剂 配方设计 技术应用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VEGFR2和PD-L1双靶点抑制剂的筛选
10
作者 郑伟 童荣生 +1 位作者 何俊 师健友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5期321-328,共8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几十年来在肝切除术、射频消融和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HCC患者的愈后仍不乐观,主要原因是HCC的高复发率和转移率以及该疾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耐受性。VEGFR2和PD-L...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几十年来在肝切除术、射频消融和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HCC患者的愈后仍不乐观,主要原因是HCC的高复发率和转移率以及该疾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耐受性。VEGFR2和PD-L1抑制剂联合应用能对小鼠体内的HCC肿瘤进行显著抑制并延长其寿命,因此开发VEGFR2与PD-L1双靶点抑制剂对HCC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经过以分子对接为基础的虚拟筛选、MM-GBSA和ADMET评价以及QSAR模型预测,得到了一系列VEGFR2和PD-L1的双靶点活性化合物,有望为后续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R2 PD-L1 双靶点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虚拟筛选 MM-GBSA QSAR
下载PDF
Nutlin-3a对p53-MDM2复合物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晗 耿轶钊 晏世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9-366,共8页
p53蛋白是一种与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质.在受到细胞压力或环境扰动后,p53促进下游多个靶基因的转录,介导肿瘤抑制.MDM2是主要的E3泛素连接酶,也是p53的负调控因子.MDM2可促进p53的泛素化和核输出,抑制p53的抑癌活性.因此M... p53蛋白是一种与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质.在受到细胞压力或环境扰动后,p53促进下游多个靶基因的转录,介导肿瘤抑制.MDM2是主要的E3泛素连接酶,也是p53的负调控因子.MDM2可促进p53的泛素化和核输出,抑制p53的抑癌活性.因此MDM2对p53的负调控始终是肿瘤治疗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Nutlin-3a是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p53-MDM2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本文使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Nutlin-3a对p53-MDM2复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引起p53和MDM2间Phe19-Gln72的氢键和Glu17-Lys94的盐桥发生的断裂,Nutlin-3a可以削弱p53和MDM2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工作对Nutlin-3a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说明,揭示了抗癌药物Nutlin-3a介导的p53-MDM2复合物亲和力降低的分子机制,并为针对p53蛋白的有效抗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癌药物设计 p53-MDM2复合物 Nutlin-3a抑制剂分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药理学课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教学设计与思考
12
作者 黄明凤 田华 吴雅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1580-1584,共5页
药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药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内容较广,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教学内容为例,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总结归纳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药理学课程中其他的教学内容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六价硫氟交换化学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煚 桂馨墨 秦艺曼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1-6,共6页
六价硫氟交换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六价硫氟交换化学在药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分别从小分子共价抑制剂的设计合成、衍生物库的构建、共价蛋白药物的开发及^(18)F/^(19)F同位... 六价硫氟交换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学、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六价硫氟交换化学在药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分别从小分子共价抑制剂的设计合成、衍生物库的构建、共价蛋白药物的开发及^(18)F/^(19)F同位素交换的PET示踪剂的设计开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硫氟交换化学 点击化学 药物设计 共价抑制剂
下载PDF
分子对接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82
14
作者 段爱霞 陈晶 +2 位作者 刘宏德 刘秀辉 卢小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分子对接方法加快了药物开发周期,具有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本文详述了分子对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分子对接空间和能量的匹配要求和优化时的各种方法。综述了该方法在药物设计、药理分析和探测生命体系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分子对接 蛋白质 抑制剂 药物设计
下载PDF
钨矿浮选药剂设计与组装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建军 卫召 +7 位作者 韩海生 孙伟 高志勇 向国源 伍思回 亢建华 范瑞华 蒋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43,共18页
钨矿主要包括黑钨矿和白钨矿,其中白钨矿是主要的钨矿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含钙矿物。但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离,尤其是与萤石和方解石等常见含钙矿物的选择性分离仍是世界难题。许多文献侧重于对新药剂的报道,但缺乏对这些药剂进行有... 钨矿主要包括黑钨矿和白钨矿,其中白钨矿是主要的钨矿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含钙矿物。但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离,尤其是与萤石和方解石等常见含钙矿物的选择性分离仍是世界难题。许多文献侧重于对新药剂的报道,但缺乏对这些药剂进行有效归类和进一步的分析。因此,分析了钨矿浮选药剂设计与组装原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钨矿浮选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类药剂—捕收剂(阴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两性捕收剂和配合物捕收剂等)和抑制剂(有机抑制剂和无机抑制剂)的类型、吸附机理和应用,阐述了钨矿浮选药剂设计与组装规律,以期对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高效分离提供借鉴。通过总结现有钨矿分选药剂,提出了钨矿浮选药剂要根据钨矿物与脉石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表面润湿性、表面电位、表面活性位点等)以及钨矿物自身表面性质各向异性(不同晶面的性质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组装。同时,提出了药剂的设计与组装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包括亲固官能团、疏水链等的设计和组装以及相应捕收剂和抑制剂的协同应用,从而兼顾捕收性和选择性,使得钨矿物能与其他矿物更高效地分离。与其他捕收剂相比,含有特殊官能团的螯合和配合物捕收剂对钨矿物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但是成本较高,因此,可开发疏水性更强的螯合或者配合物捕收剂,如在铅-苯甲羟肟酸配合物基础上嫁接更疏水的阴离子捕收剂或者对苯甲羟肟酸进行改性,增强其整体疏水性和分选效率。与其他抑制剂相比,高效、环保的聚羧酸类抑制剂对方解石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但需同时添加对硅酸盐类脉石矿物具有良好抑制能力的水玻璃及其改性物。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白钨矿与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钙活性位点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未来新药剂的设计可以另辟蹊径,设计与白钨矿氧位点具有更好选择性的捕收剂官能团或者与萤石氟位点(方解石氧位点)具有更好选择性的抑制剂官能团,从而实现白钨矿与其他含钙矿物的分离。另外,对于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分离方法也不能仅局限于正浮选,开发合适的反浮选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方解石含量高的钨矿石或者钨精矿,通过采用抑制钨矿物然后预脱除方解石的方法实现钨矿物的回收或者钨精矿品位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浮选 捕收剂 抑制剂 设计与组装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作用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季海涛 张万年 周有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体内的P450蛋白,是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靶酶.到目前为止已分别确定了高等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体内该酶的氨基酸序列.该酶对底物的催化包括三个单加氧步骤,涉及... 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体内的P450蛋白,是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靶酶.到目前为止已分别确定了高等植物、真菌和哺乳动物体内该酶的氨基酸序列.该酶对底物的催化包括三个单加氧步骤,涉及自由基的生成和消除,血红素辅基在酶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底物羊毛甾醇只能结合在酶活性位点血红素辅基Nc吡咯环上方,其余血红素吡咯环被氨基酸残基封闭.底物羊毛甾醇的3β羟基、Δ8(9)双键和17位侧链是与酶活性位点正确结合的关键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甾醇 去甲基化酶 氨基酸序列 抗真菌药 靶酶
下载PDF
菜豆凝集素抑制剂的设计与凝血活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琴 喻艳华 +3 位作者 陈伟达 陈禅友 赵蕴杰 曾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5-1191,共7页
针对菜豆凝集素二聚体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设计抑制剂以破坏复合物结构;进一步采用标准的Fomc保护氨基酸NT氨基的固相法合成纯化了小肽抑制剂.体外兔血红细胞凝集实验结果表明,该小肽对菜豆凝集素的凝血能力... 针对菜豆凝集素二聚体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设计抑制剂以破坏复合物结构;进一步采用标准的Fomc保护氨基酸NT氨基的固相法合成纯化了小肽抑制剂.体外兔血红细胞凝集实验结果表明,该小肽对菜豆凝集素的凝血能力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该方法为植物凝集素凝血研究及菜豆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凝集素 分子动力学 药物设计 抑制剂设计 凝血活性
下载PDF
基于真菌14α-去甲基化酶的非氮唑类抗真菌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驹 吕加国 +3 位作者 周有骏 李耀武 陈军 郑灿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2,共6页
基于真菌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活性位点的三维结构设计并合成了新型四氢异喹啉类抗真菌先导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显示:设计的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f和5g对于5种测试菌的抗真菌活性强于或相当于对... 基于真菌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活性位点的三维结构设计并合成了新型四氢异喹啉类抗真菌先导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显示:设计的先导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f和5g对于5种测试菌的抗真菌活性强于或相当于对照药物氟康唑.先导分子通过与靶酶活性腔氨基酸残基的非共价键结合产生抗真菌作用,避免与血红素辅基Fe原子发生配位结合,为一类具有新作用机理的非氮唑类抗真菌先导化合物.本研究为抗真菌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结合方式及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 抑制剂 设计 合成 抗真菌
下载PDF
唾液酸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杰 徐文方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3-647,655,共6页
对结构基于唾液酸类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神经氨酸酶 唾液酸 抑制剂 设计 合成 综述
下载PDF
苯乙烯适宜贮存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苗夫传 李铭慧 +7 位作者 朱轶军 崔群 王海燕 纪宏宸 曹振明 顾惠强 黄炳泉 夏龙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42-46,共5页
测定了贮存时间、阻聚剂TBC(叔丁基邻苯二酚)含量和铁锈量对笨乙烯聚合物和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考察了苯乙烯聚合物含量与贮存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苯乙烯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不高于10mg/kg(优等品指标)时,在... 测定了贮存时间、阻聚剂TBC(叔丁基邻苯二酚)含量和铁锈量对笨乙烯聚合物和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考察了苯乙烯聚合物含量与贮存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苯乙烯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不高于10mg/kg(优等品指标)时,在贮存温度为20℃条件下,苯乙烯可贮存8~9d;在30℃时,可贮存5d;由拟合得到的苯乙烯聚合物含量与贮存奈件的关系式解得:贮存温度为18℃,TBC质量分数为13、8mg/kg,贮存时间为1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贮存条件 阻聚剂 均匀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