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 Construction and Red Tide Occurrence in Small Bays and the Seto Inland Sea, Japan with Considerations from the Gulf of Mexico
1
作者 Kunio Ueda 《Op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3年第4期201-211,共11页
There are many papers on red tide occurrences and eutrophication. Here, we use these dat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 construction and red tide occurrence in Kesennuma Bay, Dokai Bay and the small bays of ... There are many papers on red tide occurrences and eutrophication. Here, we use these dat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 construction and red tide occurrence in Kesennuma Bay, Dokai Bay and the small bays of the Seto Inland Sea, Japan.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differences in mechanisms of red tide occurrences in these small bays are demonstrated. Mud overflowing from dams likely induces red tides in these areas as the mud flows out from the mouth of the rivers, is carried along the coast by the longshore current, and then enters and is deposited into small bays. Red tide is considered to be induc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mud and siltation. From data on the locations and year of red tide occurrences in the Gulf of Mexico, the same mechanism as for the occurrence of red tide in small bays of Japanwas found to be applic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TIDE SILTATION Dam Construction SMALL BAYS Seto inland sea GULF of Mexico
下载PDF
Marine and Inland Water Resources in Eneolithic Communities. New Data from Sardinia (Italy)
2
作者 Maria Grazia Melis Marco Zedda Laura Manc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6期679-693,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methods with which prehistoric man interacted with marine and inland water environments. The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resources from these env... 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methods with which prehistoric man interacted with marine and inland water environments. The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resources from these environments influenced the socio-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these peoples. The coastline around Cagliari and its hinterland (southern Sardinia, Italy) were chosen as the su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ce of both the sea and several ponds. The territory is noted as being home to both Neolithic and Eneolithic settlements. Among these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the village of Su Coddu/Canelles produced a large quantity of malacofauna. Data has been processed from part of the settlement that gave radiocarbon dating from the period between 3640 and 2900 cal. BC, and in which it was possible to carry out the level of sampling that was necessary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In particular this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which aims to make an overall study of the settlement, the data relating to the geography of the area, the archaeological documentation, the fauna and shell artefacts will be extrapolated. Numerous methods are applied above all in reference to the marines and ponds resources. Additionally, the morphological anatomical-comparative analysi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typology of the faunal remains and to identify each individual species) and the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anufactured shells (so as to detect the selec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type of raw materials) are accomplished. The research ha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settlement model in which agriculture formed the primary means of subsistence, that was complemented by the rearing of livestock, through hunting and gathering. The exploitation of marine and inland waters resources, as food source, have to be important because 99% of the faunal remains are shells. Different shell species are recognized, among those the Ostrea edulis provides the raw material to produce bevelled objects, which are documented inside the settlement in considerable number. Some plant species, typical of the lagoon ecosystem, were used for building and craft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DINIA Eneolithic PALEO-ENVIRONMENT archaeozoology production of shell artefacts resources of sea and inland waters.
下载PDF
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布局研究
3
作者 徐杏 徐静怡 +2 位作者 方森松 孙平 穆长泽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34-40,共7页
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不仅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助力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输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降碳的重要方向,符合国家战略导向。通过分析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特点,结合内河集装箱运... 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不仅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助力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及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输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降碳的重要方向,符合国家战略导向。通过分析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特点,结合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布局的影响因素,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三阶段分析方法,确定长三角内河集装箱主要运输通道的布局层次,在此基础上提出编制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布局规划、高标准贯通主要通道建设、完善优化物流组织体系以及建立区域集装箱一体化发展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集装箱运输 通道布局 河海联运
下载PDF
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济圈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杨超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3,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历史人文、政策、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历史人文、政策、经济、产业条件和交通区位上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在融入过程中,贵州也面临通道建设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协调、主体沟通不畅、主导产业趋同等挑战和困难。贵州深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及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建立和优化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和完善合作平台、保障通道效能顺畅发挥,助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内陆开放型经济 区域融合发展
下载PDF
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联系及其结构分析
5
作者 汤凯洋 石成玉 +1 位作者 吴婵玉 韩婷婷 《城市观察》 2024年第3期84-99,161,共17页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向南、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国内东西部经济互补的战略支点,发挥着重要的枢纽所用。优化西南区域物流网络,加强国内外贸易联系,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云...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向南、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国内东西部经济互补的战略支点,发挥着重要的枢纽所用。优化西南区域物流网络,加强国内外贸易联系,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4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测度各节点城市的物流发展综合水平,使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47个节点城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强度,运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对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以及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向外辐射,物流联系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物流网络流向主要是从成渝昆贵四市流向其他节点城市;各节点城市之间联系紧密程度弱,城市分层较为明显。基于此,从核心、通道和口岸三个方面提出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南城市群 物流网络 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渤海生态修复进展及国际典型内海修复经验借鉴 被引量:13
6
作者 路文海 曾容 +1 位作者 陶以军 刘书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16-319,共4页
本文研究了渤海目前开展的主要生态修复项目类型,并与国际典型半封闭型内海濑户内海和切萨皮克湾修复经验进行对比,探讨了目前渤海生态修复在配套制度、监测调查、资金来源、统筹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渤海未来生态修复方向做出有... 本文研究了渤海目前开展的主要生态修复项目类型,并与国际典型半封闭型内海濑户内海和切萨皮克湾修复经验进行对比,探讨了目前渤海生态修复在配套制度、监测调查、资金来源、统筹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渤海未来生态修复方向做出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内海 生态修复 修复进展
下载PDF
华北盆地中南部早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3
7
作者 许化政 周新科 高金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6,23,共8页
华北盆地下古生界分布广泛,沉积厚度较大。虽然其沉积沉降中心不断迁移,但其迁移性主要受板缘构造活动带影响,板内并未发生构造变形(褶皱、断裂),故沉积环境和沉积厚度差异不大,总体表现为浅水、高能、盆内碎屑丰富的陆表海沉积环境。... 华北盆地下古生界分布广泛,沉积厚度较大。虽然其沉积沉降中心不断迁移,但其迁移性主要受板缘构造活动带影响,板内并未发生构造变形(褶皱、断裂),故沉积环境和沉积厚度差异不大,总体表现为浅水、高能、盆内碎屑丰富的陆表海沉积环境。沉积岩的有机质丰度低,基本无有效生油岩发育。统计了1500余个沉积岩有机质丰度资料,总结了有机质丰度与岩性、沉积相的关系,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洞型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表明,加里东期古岩溶主要发生在太康—开封古斜坡,印支期古岩溶主要发生在郯庐断裂西侧的褶皱和推覆构造带,可形成有工业意义的碳酸盐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陆表海 烃源岩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沉积特征 沉降中心
下载PDF
我国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的效率对比——基于共同边界和序列SBM-DEA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玲 孟辉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5,共6页
运用共同边界(meta-frontier)技术和序列SBM-DEA方法,对2006~2009年我国14个内河港口和17个沿海港口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港口总体效率偏低,近几年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而货物吞吐量产出不足是我国港口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运用共同边界(meta-frontier)技术和序列SBM-DEA方法,对2006~2009年我国14个内河港口和17个沿海港口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港口总体效率偏低,近几年甚至出现下滑趋势,而货物吞吐量产出不足是我国港口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沿海港口技术代表了共同边界技术,而内河港口技术则落后于沿海港口技术;尽管与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在逐渐缩小,但内河港口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率都远远低于沿海港口,产出严重不足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和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最后提出了提升内河港口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港口 沿海港口 共同边界 序列SBM—DEA 组群效率
下载PDF
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的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于丹 种云霄 +2 位作者 涂芒辉 汪小炎 周晓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有关受危种类型的划分标准,并参考国内外部分受危种类型的划分原则,试将中国(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海域和内陆水体所产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划分为7个类型,其中属于灭绝种的有2种,濒危种16种... 本文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有关受危种类型的划分标准,并参考国内外部分受危种类型的划分原则,试将中国(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海域和内陆水体所产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划分为7个类型,其中属于灭绝种的有2种,濒危种16种,易危种31种,稀有种22种,未定种44种,脱险种21种和外来种11种。对上述受危种的受危现状与致危因素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高等植物 受危种 划分标准 内陆水体 海域
下载PDF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被引量:100
10
作者 郭英海 刘焕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30,共12页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 ,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 ,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 ,区分出了碳酸盐...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 ,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 ,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 ,区分出了碳酸盐台地、障壁岛 -潟湖潮坪、潮道 -潟湖潮坪、河控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冲积扇、湖泊等沉积类型 ,阐明了各自的沉积特征。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展布、充填演化与南北两侧的兴蒙海槽和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晚石炭世西缘拗拉槽重新复活 ,形成以潮道 -潟湖潮坪沉积为主的海湾充填 ,充填受基底和盆缘断裂控制 ;早二叠世东西部海水汇合 ,本区统一于华北陆表海中 ,形成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浅水三角洲交互的含煤沉积 ;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陆表海萎缩 ,本区演变为近海内陆坳陷充填 ,形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 ;晚二叠世晚期陆表海消亡 ,本区转化为内陆坳陷 ,形成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充填。砂储层发育取决于沉积环境 ,空间展布受控于古构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地区 晚古生代 沉积体系 裂陷海湾 陆表海 内陆坳陷
下载PDF
沙美内海富营养化预测与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生 曾维华 +1 位作者 王文懿 邹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372-17375,17398,共5页
地面径流和人为因素二大主要污染源负荷,预测在不同开发方案下沙美内海营养盐负荷的变化。通过沃伦威德尔模型,计算不同开发方案下沙美内海水质变化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富营养化控制对策。
关键词 沙美内海 富营养化 预测 防治 沃伦威德尔模型
下载PDF
清代前期江苏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宏斌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32,共15页
江苏省的内外洋四至界限非常清楚,大羊山与小羊山之间是江、浙两省的外洋分界线;位于北纬35°附近的车牛山岛是江苏与山东外洋的分界线;江苏的内洋的基线为海岸线和崇明岛岸线;江南的内外洋交界线大致在汇头、崇明岛东端、廖角嘴一... 江苏省的内外洋四至界限非常清楚,大羊山与小羊山之间是江、浙两省的外洋分界线;位于北纬35°附近的车牛山岛是江苏与山东外洋的分界线;江苏的内洋的基线为海岸线和崇明岛岸线;江南的内外洋交界线大致在汇头、崇明岛东端、廖角嘴一线附近;外洋的外缘线则是帆船行走的航线,与现在上海至青岛的航线重叠。为了确保长江海口和帆船航线的安全,雍正、乾隆时期逐渐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巡洋制度。汇头以东的外洋归苏松镇中、左、右、奇四营和吴淞、川沙二营共同管辖,佘山迤北的外洋归狼山镇狼右营、掘港营等巡缉。苏松镇水师对于长江海口附近的内洋和外洋进行了严密的分巡、总巡和督巡。我们从江苏巡洋的重要事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巡洋制度从建立到基本完善,再到逐渐废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内洋 外洋 水师 巡洋制度 清代前期
下载PDF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日本祭海仪式变迁——以濑户内海管弦祭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春洁 宋宁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8-27,共10页
祭海仪式是海洋社会的重要研究专题,功能主义视角有助于通过祭海仪式来审视海洋社会。日本有着悠久的祭海传统,平安时代末期由政治家平清盛在濑户内海创建的管弦祭是其中的代表。以功能主义为视角可知,管弦祭的社会功能发生着阶段性转变... 祭海仪式是海洋社会的重要研究专题,功能主义视角有助于通过祭海仪式来审视海洋社会。日本有着悠久的祭海传统,平安时代末期由政治家平清盛在濑户内海创建的管弦祭是其中的代表。以功能主义为视角可知,管弦祭的社会功能发生着阶段性转变,在中世时期成为精英阶层实现政治利益的工具;在近世时期成为海民等庶民阶层实现自身利益的祈祷对象;进入近代以来成为海洋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工具。并且,这些功能变迁正是各时期濑户内海乃至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功能变迁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对濑户内海乃至日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祭海仪式 濑户内海 管弦祭
下载PDF
蓝色经济实践与海洋强国建设前瞻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贵斌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4,127-128,共4页
蓝色经济作为陆海一体化的新经济体系,通过产业园区集聚,联动内陆,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海陆统筹优势,为打造科学发展高地和建设海洋强国注入了动力与活力。以蓝色经济理论引领指导区域科学跨越实践,要求更加重视海陆统筹,把海域陆域作为... 蓝色经济作为陆海一体化的新经济体系,通过产业园区集聚,联动内陆,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海陆统筹优势,为打造科学发展高地和建设海洋强国注入了动力与活力。以蓝色经济理论引领指导区域科学跨越实践,要求更加重视海陆统筹,把海域陆域作为一个整体,强化统筹海陆区域规划,统筹海陆产业发展,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海陆资源开发,统筹海陆环境治理,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以海陆两方面资源优化换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换区位繁荣,努力培植沿海新的发展优势来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蓝色经济区 陆海统筹 海洋强国 前景展望
下载PDF
内河船舶海上施工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亚东 张万磊 李根 《船海工程》 200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探讨内河船舶进行海上施工的可行性,根据相应的规则对比分析内河船舶和海船异同,指出内河船舶进行海上施工需要的改进工作。
关键词 内河船舶 海船 航区 海上施工
下载PDF
南海三沙岛屿旅游开发内陆市场偏好研究——基于郑州市场的调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立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南海三沙海岛旅游开发意义重大。以内陆客源市场开发为对象,通过对郑州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对三沙海岛旅游开发的意义、居民旅游意愿、旅游时间与经济花费意愿、旅游吸引物、旅游方式、旅游产品偏好等问题进...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南海三沙海岛旅游开发意义重大。以内陆客源市场开发为对象,通过对郑州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对三沙海岛旅游开发的意义、居民旅游意愿、旅游时间与经济花费意愿、旅游吸引物、旅游方式、旅游产品偏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等视角系统分析内陆客源市场对三沙旅游的市场偏好,并从海岛旅游产品开发、拓展旅游市场、增加旅游客流等方面对南海三沙岛屿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旅游 内陆市场偏好 南海三沙岛屿 郑州市
下载PDF
内河重大装备江海联运装卸工艺及关键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瑞 郑见粹 李志建 《港口装卸》 2010年第6期6-8,共3页
结合黑龙江重大装备江海联运关键技术,在开展内河重大装备江海联运主要装卸工艺、江海联运中转关键技术等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大装备运输装卸设备为重点,提出了适合内河的重大装备运输的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 内河 江海联运 装卸工艺 重大装备
下载PDF
濑户内海开发史对辽宁沿海国土开发的启示
18
作者 赵崔莉 杜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20世纪60—70年代是日本濑户内海地区重要的开发时期,通过开发不仅促进了濑户内海沿岸重化工业大发展,而且促进了这一地区和全国经济的较快增长。鉴于辽宁沿海地区与濑户内海地区在发展阶段、区位条件、资源基础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具有一... 20世纪60—70年代是日本濑户内海地区重要的开发时期,通过开发不仅促进了濑户内海沿岸重化工业大发展,而且促进了这一地区和全国经济的较快增长。鉴于辽宁沿海地区与濑户内海地区在发展阶段、区位条件、资源基础和空间格局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文章简述了日本濑户内海开发历史和辽宁沿海国土开发战略由来、进展,认为辽宁沿海国土开发应有针对性地借鉴濑户内海开发的经验教训,以推动这一战略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史 国土开发 辽宁沿海地区 濑户内海
下载PDF
海上丝路东海航线之濑户内海区域的景观振兴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亚鹏 王江萍 李欣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1期38-44,共7页
濑户内海海域作为日本重要的商旅之路、近现代最大的新兴工业聚集地区以及海上丝路东海航线的延展,一直保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国内现有研究分散于环境治理、工业布局、艺术活动等方面,但未能揭示该海域发展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整... 濑户内海海域作为日本重要的商旅之路、近现代最大的新兴工业聚集地区以及海上丝路东海航线的延展,一直保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国内现有研究分散于环境治理、工业布局、艺术活动等方面,但未能揭示该海域发展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整体状况。为研究该海域的固有环境景观变迁问题,对日本社会各界与不同层面导入的濑户内海治理、振兴的研究及实践活动进行了综合考查。结合其历史信息与变迁过程,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及课题探讨的梳理,可发现,在统领于广义景观概念下的基础研究、创新研究、细节对策3个方面,对促进该区域的振兴工作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其景观策略具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线路 濑户内海 景观策略 区域振兴
下载PDF
浅谈地理及气候带来的中西文化差异
20
作者 吕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年第5期102-104,134,共4页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它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理面貌及各异的气候现象给中西文化带来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本文将从内陆与海滨、山川、河流、气候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经济生产模式给中西方文化带来的差异进行论述,以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它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理面貌及各异的气候现象给中西文化带来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本文将从内陆与海滨、山川、河流、气候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经济生产模式给中西方文化带来的差异进行论述,以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差异 文化状态 内陆与海洋 地理及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