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Nature Effect Investigation on th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for the Passive Cooling of Rooms
1
作者 Kokou N’wuitcha Yendouban Kolani +2 位作者 Yawovi Nougblega Magolmèèna Banna Belkacem Zeghmati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CAS 2022年第4期321-341,共21页
The building sector consumes much energy either for cooling or heating and is associated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o mee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e use of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s for preheatin... The building sector consumes much energy either for cooling or heating and is associated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o mee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e use of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s for preheating and cooling buildings has recently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hey provide substantial energy savings and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rmal comfort in buildings. For these systems, the ground temperature plays the main role. The present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e of soil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used for building passive cooling. We hav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the soil nature by considering three types of dry soil: clay soil, sandy-clay soil and sandy soil. The mixed convection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heat transfers in the earth-to-air heat exchanger have been presented and discretiz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ith an Alternate Direction Implicit (ADI) scheme. The resulting algebraic equations are then solved using the algorithm of Thomas combined with an iterative Gauss-Seidel proced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is dominated by forced convectio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to the type of soil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contours of streamlines, isotherms, isovalues of moisture are less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s of the nature of soil through the variation of the diffusivity of the soil. However,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temperature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clay soil are higher while the sandy soil shows lower temperature values. The values of th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efficiency are only slightly influenc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oil. Nevertheless, we note a slightly better efficiency for the sandy soil than for the sandy-clayey silt and clayey soils. This result shows that a sandy soil w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geothermal system instal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temperature Laminar Regime ground-To-Air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Geothermal System
下载PDF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Heat Exchange 被引量:1
2
作者 Youyin Jing Jing Hou Peng Yang 《Open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This paper uses FLUENT software build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state model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ingle U and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to study on heat exchange of underground pipe system in the conditi... This paper uses FLUENT software build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state model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ingle U and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to study on heat exchange of underground pipe system in the condition of unsteady state long-term continuous running, analyzes the ch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filed around underground pipe and performance of underground pipe heat exchange between single U and double U pip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double U pipe system is better than single U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unit depth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reduce the number of wells and reduce the initial inve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Source heat PUMP DOUBLE U UNDERground PIPE heat Exchange Soil temperature Field
下载PDF
基于夹点的带喷射器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3
作者 杨俊兰 张鑫 +2 位作者 王林秀 韩一飞 杜雨帆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92-97,171,共7页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最大COP从3.83提升至4.27,提高了11.49%;TCISE存在临界冷却水出水温度和临界冷却水质量流量,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一定时,在出水温度低于临界出水温度或质量流量高于临界质量流量时,系统COP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热泵 喷射器 夹点 内部过冷 冷却水 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流量
下载PDF
地下渗流场对中深层水平井同轴套管取热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杰 王贵洋 +1 位作者 尹文锋 汪浩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32,共7页
为提高中深层地热井取热效率,设计了一种水平井同轴套管换热器,考虑地下渗流场作用,研究了渗流速度、渗流方向、水平段长度等因素对水平井同轴套管换热器取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取热功率比传统垂直... 为提高中深层地热井取热效率,设计了一种水平井同轴套管换热器,考虑地下渗流场作用,研究了渗流速度、渗流方向、水平段长度等因素对水平井同轴套管换热器取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同轴套管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取热功率比传统垂直井同轴套管换热器提高了12.6%和42.9%;间歇开采工况下取热系统的出口温度降幅较小,且地层温度恢复更好;当含水层的渗流速度大于5×10^(-8)m/s时,系统出口温度高于无含水层,渗流速度过低不利于地热井取热;渗流方向垂直于水平段,对系统取热性能的提升效果强于与水平段同向工况;适量增加注入流量、降低注入温度、增加水平段长度,可有效提高地热井取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地热井 同轴套管换热器 取热效率 出口温度 地下渗流
下载PDF
Measurement investigation on the feasibility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applied in agricultural greenhouses of Shouguang City: Ground temperature profiles and geothermal potential 被引量:1
5
作者 Anh Tuan Le Liang Wang +1 位作者 Yang Wang Daoliang Li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 EI 2021年第2期251-269,共19页
The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in greenhouses will lead to high production and product costs.To solve this problem,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as a local source o... The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in greenhouses will lead to high production and product costs.To solve this problem,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as a local source of energy could be applied.In this study,a measurement model,the distribution profiles of temperature,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geothermal potential in the shallow zone at depths of 0.1 m to 3.6 m in Shougu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eastern China were presented.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t depths of 0.1–3.6 m ranged from 13.1℃ to 17.6℃.Preliminary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geothermal potential showed that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ir and at depths of 1.5–3.6 m was mainly from 10℃ to 25℃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and between-15℃ and-5℃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Therefore,the heating systems could operate during January,February,November,and December.In May,June,and July,the cooling systems could be applied.Moreover,the measurement model gave good stability results,and it c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onitoring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a survey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climate change studies,which helps reduce unnecessary time and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temperature profile Geothermal energy ground heat exchanger Measurement model Shouguang
原文传递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侧水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6
作者 陈鹏旭 许波 +1 位作者 陈振乾 陈翔燕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本文基于江苏无锡某典型厂房土壤源热泵空调项目的实测数据,以地源侧系统总能耗最低为目标,构建设备模型对地源水泵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并与两种传统控制策略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据此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基于负荷的优化控制策... 本文基于江苏无锡某典型厂房土壤源热泵空调项目的实测数据,以地源侧系统总能耗最低为目标,构建设备模型对地源水泵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并与两种传统控制策略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据此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基于负荷的优化控制策略,其节能效果要明显优于定频控制策略,冬夏季典型测试日平均节能率分别为28.33%和13.27%,相比于5℃温差变频策略节能了3.61%和2.21%。适当增大地埋管的埋管深度或管径,可以进一步提升该优化控制策略的节能效果。传统的定温差控制策略在负荷率大于60%时,可在5℃基础上将温差增加1~5℃以提升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变流量 供回水温差 节能率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地面进气加温试验
7
作者 刘作宏 何志强 +3 位作者 柳国印 刘佳鑫 康忱 程鲁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3,共6页
为了模拟发动机进气加温试验,开展了发动机地面试车台进气加温试验研究,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进气加温设备,并提出了进气加温试验测试方案和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在108.88℃进气温度下,高温区角度为180°,高温区主要分布在0°和180&#... 为了模拟发动机进气加温试验,开展了发动机地面试车台进气加温试验研究,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进气加温设备,并提出了进气加温试验测试方案和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在108.88℃进气温度下,高温区角度为180°,高温区主要分布在0°和180°位置,低温区分布在90°和270°位置,隔开了连续高温区,高温区平均温度和面平均温度差值较小,温度周向不均匀度为0.43%,温度分布均匀,不存在强烈温度畸变情况;在进气温度从94.82℃上升至108.88℃时用时80 s,高温区温升率为0.18℃/s,时间域内的温度畸变较小,裕度损失小,温场无旋转,高温区分布和周向温度不均匀度均不随时间变化产生明显改变;在进气温度从65.34℃升至108.88℃时,周向分布保持均匀,建立了面平均温度、高温区面平均温度的线性关系。获得了台架温场均值与发动机控制系统采集进气温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加温 地面试验 温场 温度畸变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传热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玉 郭子岗 +4 位作者 李红智 张一帆 张磊 吴家荣 吴帅帅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3年第3期249-255,共7页
为了揭示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重点研究集箱结构的均流性能,将换热器芯体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并对完整的冷热板片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以研究交叉流对大型换热板片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换热芯体表面的速度... 为了揭示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重点研究集箱结构的均流性能,将换热器芯体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并对完整的冷热板片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以研究交叉流对大型换热板片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换热芯体表面的速度均匀性随相对动压增大而降低。在常规运行参数下,换热芯体表面的速度均匀性指数为99.85%,其对应的相对动压参数约为3.3%。当相对动压小于30%时,Z型和U型进出口结构条件下的流动均匀性无显著差异。当相对动压大于30%时,U型结构的均流性能优于Z型结构。第二,短管横截面积不变时,增加短管的数量可提高芯体表面速度分布均匀性,但对换热器总体压降无显著影响。第三,随着大型换热板片的长宽比增大,交叉流所占的区域降低,换热器换热性能提高。当换热板片长宽比大于2.63,可获得与纯逆流相近的换热器效率。综上所述,大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芯体表面的速度均匀性与相对动压密切相关,实际运行条件下的相对动压值很小,芯体表面的速度较为均匀;大型换热板片的交叉流区域占比可高达50%,提高换热板片的长宽比有助于改善换热器总体传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进出口结构 流动均匀性 交叉流 换热器效率
下载PDF
雪覆盖下冰盖的热力增厚和消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开林 郭新蕾 +3 位作者 王涛 邓霄 付辉 郭永鑫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雪覆盖下冰盖的热力增厚和消融是急需研究的问题,对于冬季降雪频繁地区开河预报、冰凌洪水风险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雪盖和冰盖的热力条件是准稳态假设,建立了冰盖热力增厚和消融速率与雪厚、冰厚、大气传递给雪面的净热通量和... 雪覆盖下冰盖的热力增厚和消融是急需研究的问题,对于冬季降雪频繁地区开河预报、冰凌洪水风险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雪盖和冰盖的热力条件是准稳态假设,建立了冰盖热力增厚和消融速率与雪厚、冰厚、大气传递给雪面的净热通量和水体传递给冰底面净热通量的函数关系,包括:太阳辐射、反射和透射,雪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雪面蒸发-对流,河床地温等因素。提出了雪面温度和冰盖垂向温度分布的理论公式及冰盖热力增厚和消融发展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最后,以黑龙江漠河段实测的冰情为例,验证了所提冰盖热力增厚和消融数学模型的实用性,并分析了一些重要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盖 冰盖 热力增厚 热力消融 大气热交换 河床地温
下载PDF
梯级利用烟气余热的超临界CO_(2)与ORC联合循环
10
作者 高炜 李红智 +2 位作者 张一帆 杨玉 韩煜航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3年第6期505-513,552,共10页
燃机+底层循环是目前可行性高、效率高、变负荷能力强的重要分布式能源技术,目前成熟的燃机底层循环是传统的蒸汽朗肯循环。为进一步提高燃机综合利用效率,寻找到可以更好的与燃机余热热源匹配并最大化余热发电量的新型底层循环,研究分... 燃机+底层循环是目前可行性高、效率高、变负荷能力强的重要分布式能源技术,目前成熟的燃机底层循环是传统的蒸汽朗肯循环。为进一步提高燃机综合利用效率,寻找到可以更好的与燃机余热热源匹配并最大化余热发电量的新型底层循环,研究分析了包括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s,ORC),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xide,S-CO_(2))布雷顿循环,以及其组合形式。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理论分析了S-CO_(2)布雷顿循环与ORC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的整体效果。对回热器和烟气加热器进行了?损失分析,对透平、压缩机、泵等设备进行了能量分析,揭示了各种循环性能优劣的本质。结果显示,几种新形式联合循环的余热发电量都比电厂原有蒸汽循环发电量大,本文提出的S-CO_(2)布雷顿循环与ORC联合循环可以比美国电力研究所(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EPRI)提出的复杂S-CO_(2)布雷顿循环相对多提供4.2%的余热发电量,并且本文的新型联合循环参数耦合效应弱,操作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布雷顿循环 ORC 联合循环 余热回收 分布式能源
下载PDF
CO_(2)热泵最优排气压力理论分析与试验
11
作者 刘孝厅 顾众 谢晶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6,共7页
目的:优化热泵系统性能,探讨二氧化碳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优排气压力。方法:通过建立CO_(2)跨临界热泵模型,分析了排气压力和制热量、吸气过热度、制冷剂质量流量及系统能效的关系,深入研究了进出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 目的:优化热泵系统性能,探讨二氧化碳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优排气压力。方法:通过建立CO_(2)跨临界热泵模型,分析了排气压力和制热量、吸气过热度、制冷剂质量流量及系统能效的关系,深入研究了进出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最优排气压力的影响,再利用搭建的CO_(2)热泵试验台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3种出水温度下,制热量随排压的升高而增大,质量流量随排压的升高而减小,循环性能系数和过热度随排压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优排气压力随着进出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但进出水温度的升高会降低系统循环性能系数,据此拟合了出水温度60℃下的最优排气压力关联式,并设计了5组试验证明了其具有可靠性。结论:通过大量的仿真数据确定了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并与试验值对比发现,误差值均小于5%,满足试验及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热泵 最优排气压力 COP 进水温度 环境温度
下载PDF
热水循环工艺在草酸二甲酯制备系统的运行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和平 朱云飞 康杰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97-100,共4页
针对鄂尔多斯市新杭能源有限公司60万t/a草酸技改乙二醇装置DMO羰化工序羰化进出料换热器壳程壁DMO结晶、系统阻力大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技术改造。通过在草酸酯合成单元新增热水循环系统,解决了羰化进出料换热器壳程壁结晶的问题,... 针对鄂尔多斯市新杭能源有限公司60万t/a草酸技改乙二醇装置DMO羰化工序羰化进出料换热器壳程壁DMO结晶、系统阻力大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技术改造。通过在草酸酯合成单元新增热水循环系统,解决了羰化进出料换热器壳程壁结晶的问题,每年可减少计划停车3~4次,节约成本990万元~1320万元;技改后三条生产线可节约0.5 MPa(G)蒸汽用量折标准煤4051.29 t,减排CO_(2)1306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乙二醇 草酸二甲酯 进出料换热器 结晶 热水循环系统
下载PDF
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提升途径
13
作者 张育平 杨潇 +3 位作者 刘俊 刘博洋 汤伏蛟 谭忆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726-740,共15页
浅层地热可被用于路面融雪除冰,建筑供热、制冷等。闭环垂直地埋管是浅层地热资源利用最常见形式,其在终端负荷作用下与岩土体进行热量交换。单根地埋管获取地热资源能力有限,多根埋管组合形式(地埋管群)被广泛应用于地源热泵系统。然而... 浅层地热可被用于路面融雪除冰,建筑供热、制冷等。闭环垂直地埋管是浅层地热资源利用最常见形式,其在终端负荷作用下与岩土体进行热量交换。单根地埋管获取地热资源能力有限,多根埋管组合形式(地埋管群)被广泛应用于地源热泵系统。然而,地下温度场受管群与岩土换热性能影响,在设计、运行等不合理条件下可导致岩土体温度场不平衡,进而造成地源热泵系统能效降低,甚至失效。因此,管群设计、运行等方案优化是解决地温场不平衡问题的必要途径。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管群优化设计方法、储能和去能方法、辅助热源和冷源方法、运行控制策略。其中,管群优化设计方法主要聚焦管群间距设计、排布方式等;储能和去能方法主要介绍利用太阳能、工业废热等外部热源和冷源对地下岩土体进行加热和降温等的最新研究成果;辅助热源和冷源部分重点介绍太阳能、冷却塔等在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运行控制策略主要分析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控制方案,包括峰点冷热负荷运行、间歇性运行、分区运行、系统控制策略等方案。总结了管群优化设计方法、运行控制策略等,剖析了各方案的优点与不足,可为管群岩土体温度场不平衡解决方案与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提升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埋管群 地温场 储能 辅助热源和冷源 运行策略
下载PDF
定形相变材料回填下的地埋管换热器实验
14
作者 周琢 王勇 +4 位作者 彭远玲 刘庆功 彭清元 曹聪 周庭正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为研究定形相变材料(SSPCM)作为地埋管回填材料的传热特性,以30 W圆柱形发热棒作为线热源模拟地埋管换热器,用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制成SSPCM,并将其和普通回填沙以3:7的质量比混合制备成混合回填材料,分析在夏季间歇运行工况下,SSPCM混合... 为研究定形相变材料(SSPCM)作为地埋管回填材料的传热特性,以30 W圆柱形发热棒作为线热源模拟地埋管换热器,用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制成SSPCM,并将其和普通回填沙以3:7的质量比混合制备成混合回填材料,分析在夏季间歇运行工况下,SSPCM混合回填下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短期实验运行模式下,相对普通沙回填,SSPCM混合回填材料形成的温度场优势明显,温度波动较小,管壁附近过余温度差异可达到10℃;距离发热中心距离越近,减缓温度场变化的效果越明显;在2种回填条件下,恢复后稳定温度以及恢复所需时间无显著差异;在多周期间歇运行工况时,回填区域内温度明显低于连续运行状况;若运行时间导致的温升超过相变材料潜热利用阶段,SSPCM无法发挥出相变储能的优势。该实验现象对SSPCM实际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定形相变材料 温度场 实验
下载PDF
废弃矿井地热资源再开发与循环利用技术
15
作者 郭世博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0期172-178,共7页
在废弃矿井地热资源供热利用中,针对水损失会影响循环换热系统换热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地热资源再开发与循环利用技术。首先,分析地层渗透率、储层平均渗透率和地温梯度在循环换热系统水损失中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优化循环换热系统;然后... 在废弃矿井地热资源供热利用中,针对水损失会影响循环换热系统换热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地热资源再开发与循环利用技术。首先,分析地层渗透率、储层平均渗透率和地温梯度在循环换热系统水损失中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优化循环换热系统;然后,优化单井同轴套管闭式循环换热系统,设计双层保温管结构缓解水损失情况,并对固井水泥成分加以研究,确定最优成分占比范围。在河北省的某处废弃矿井开展实验,经验证可知,优化后的循环换热系统在进出口温度方面得到了优化,提高了对废弃矿井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热资源开发 循环换热系统 水损失 进出口温度
下载PDF
地下U形埋管传热及土壤温度分布研究
16
作者 杨小平 邓国兰 张境昌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9期20-22,224,共4页
对地源热泵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地下U形埋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了真实的地下U形埋管换热器的模型,然后对地下U形埋管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U形埋管入口水温、水流速度和回填土导热系数对U... 对地源热泵系统核心组成部分的地下U形埋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了真实的地下U形埋管换热器的模型,然后对地下U形埋管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U形埋管入口水温、水流速度和回填土导热系数对U形埋管传热和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水流速度应为0.6~0.8m/s;最佳回填土导热系数应比土壤导热系数大,且小于土壤导热系数的2倍;U形埋管组最佳管间距应保持在6m左右;增大入口水温、水流速度及回填土导热系数都会使土壤温度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形埋管换热器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下载PDF
Thermal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by Assistant Preheating/Precooling: A Case Study on a Heating-Load Dominated Building
17
作者 LUO Jin ZHANG Qi +1 位作者 PRIESS Anna ROHN Joachim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48-1958,共11页
Operation strategies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GSHPS) such as continuous or intermittent approach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work, a novel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energy efficiency ... Operation strategies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GSHPS) such as continuous or intermittent approach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work, a novel strategy was proposed to maximiz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GSHPS. In this approach, the buildings was first air-conditioned by the preheating/precooling mode and the rest thermal load was covered by the heat pump(HP) mod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can then be optimized by consi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operating modes. A case study was made to examin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GSHPS installed in Nuremberg, Germany.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HP and the preheating/precooling operating modes was examined. The system was optimized by deploying the assistant preheating/precooling approach and over one-year period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seasonal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of the GSHPS was 4.12 in winter and 5.01 in summer. These COP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SHPS. Thus, this proposed strategy could be an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GSH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ground-air heat exchanger ground temperature response preheating and precooling
原文传递
可降温式消防服的设计与降温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18
作者 牛丽 钱晓明 +2 位作者 范金土 张文欢 师云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为解决消防服厚重多层的结构带来的热应力问题,设计一款可降温式消防服,采用液冷循环管路降温装置缓解消防员的热应激反应。通过模拟高温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应用暖体假人对可降温式消防服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管路... 为解决消防服厚重多层的结构带来的热应力问题,设计一款可降温式消防服,采用液冷循环管路降温装置缓解消防员的热应激反应。通过模拟高温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应用暖体假人对可降温式消防服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管路排列对假人皮肤表面、管路下及管路间隔处、进出水口处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冷降温装置对降低假人皮肤温度有明显效果,且不同管路排列的降温效果不同:横向管路排列下假人皮肤表面温度比纵向高0.58℃,且在管路下以及管路间隔处的降温量始终大于纵向;横向进出水口处温差比纵向高3.8℃,20 min后,温差值依然大于纵向。穿着横向管路排列的可降温式消防服能有效缓解热应力问题,延长消防员工作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消防服 降温装置 皮肤表面温度 换热管路 进出口水温差
下载PDF
基于建筑负荷特性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钱程 徐伟 +2 位作者 朱清宇 杨灵艳 沈亮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7,共4页
基于建筑负荷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给出了2个建筑负荷特性指标: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比R和建筑峰值冷热负荷比K。针对寒冷气候区的典型办公建筑,计算了5种R值和2种K值条件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进出口温度、土壤... 基于建筑负荷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给出了2个建筑负荷特性指标: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比R和建筑峰值冷热负荷比K。针对寒冷气候区的典型办公建筑,计算了5种R值和2种K值条件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进出口温度、土壤温度及热泵性能系数,得出了适用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R值范围为0.6-0.8,同时给出了不同K值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建筑负荷特性 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比 峰值冷热负荷比 地埋管进 出口温度 土壤温度 性能系数
下载PDF
来流温度速度不均匀时换热器效能的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森泉 过增元 +1 位作者 胡桅林 李志信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03-407,共5页
本文得出了逆流换热器来流温度分布不均匀、相变叉流换热器单相侧来流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影响换热器效能的结论;来流速度分布不均匀削弱了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场均匀性因子愈大效能愈高,即“换热器温差场均匀性原则”也能指导来流速度分... 本文得出了逆流换热器来流温度分布不均匀、相变叉流换热器单相侧来流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影响换热器效能的结论;来流速度分布不均匀削弱了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场均匀性因子愈大效能愈高,即“换热器温差场均匀性原则”也能指导来流速度分布不均匀的逆流和相变叉流换热器的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来流温度 速度 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