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height-width ratio limited value for rubber bearing isolated structure computed by uniform design method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铁英 王焕定 +1 位作者 张永山 刘文光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7年第1期36-40,共5页
Rubber isolation is the most m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s widely used by short rigid buildings. However, many high isolation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wh... Rubber isolation is the most m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s widely used by short rigid buildings. However, many high isolation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which do not follow the existing criterions and codes. Many researchers began to research the special problems caused by larger height-width ratio isolation structures. The overturning effect of high height-width ratio structures with rubber bearing is firstly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main factors, such as the height-width ratio of structures, type of site, the designed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 and the decouple factor in horizon, computing experiment is defined with the Uniform Design Method, which is also known as designing isolation structure. The forces of the bearing under edge of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the rubber bearing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rubber bearings will lose its functionality under very high tension and compressing force of earthquake motion in horizon and vertical, when the height-width ratio is over a certain value. Thu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isolation structures defined in the uniform design method,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and also the rubber edge force regression formula are gotten, which has higher correlation and smaller standard deviation. This formula can be used to roughly calculate whether the pull force occurs at the edge of the building. By the edge bearings of isolation structure minimum force formula, the height-width ratio limited value of the isolation structure is deducted when rubber bearing has minimum force of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lation structures the uniform design method regression analysis height-width ratio limited value
下载PDF
3D打印模具钢粉末处理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分析
2
作者 潘博鑫 王敏杰 +3 位作者 魏兆成 郭明龙 高文华 关子民 《模具技术》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设计了一种面向金属3D打印全过程的粉末处理系统,完成了系统整体结构设计,通过相关参数计算设计了动力装置、输送管道、供料器、分离器、筛分装置等组成部分。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18Ni-300模具钢粉末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 设计了一种面向金属3D打印全过程的粉末处理系统,完成了系统整体结构设计,通过相关参数计算设计了动力装置、输送管道、供料器、分离器、筛分装置等组成部分。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18Ni-300模具钢粉末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提高粉末供应管道入口气流速度可以改善粉末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和输送效果。随着弯管弯径比的增大,粉末输送率会增加,压力损失会随之降低。减小分离器锥角会导致分离器分离效率提高,内部压力损失减小。提高废料回收管道入口气流速度可以增大筛分装置中废料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3D打印机 粉末处理系统 管道入口气流速度 弯管弯径比 分离器锥角
下载PDF
电潜螺杆泵入口处气液比动态变化特性分析
3
作者 刘学森 刘新福 +3 位作者 郝忠献 黄守志 刘春花 李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体对螺杆泵运行工况的影响,结合钻井液密度、生产气油比、含水率和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螺杆泵入口处的气液比计算模型,并以大港油田J36-6和J36-8油井的生产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液面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下泵深度有利于降低泵入口处的气液比,高密度、高含水和低生产气油比是保证泵入口气液比较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螺杆泵 螺杆泵入口 气液比动态变化 油气水三相 下泵深度
下载PDF
二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研究
4
作者 王震宇 谢文忠 袁世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共16页
为了研究内收缩比和来流马赫数对二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的影响规律及失稳机制,采用二维非定常仿真方法研究了内收缩比(ICR)为1.04~1.25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Ma0为2.4的条件下,以及内收缩比为1.08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2... 为了研究内收缩比和来流马赫数对二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的影响规律及失稳机制,采用二维非定常仿真方法研究了内收缩比(ICR)为1.04~1.25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Ma0为2.4的条件下,以及内收缩比为1.08的进气道在来流马赫数为2.2~2.8条件下,其由稳态向失稳状态转变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当Ma0=2.4时,在1.04≤ICR≤1.12内,随着ICR增加,亚临界稳定裕度ζ减小;1.16≤ICR≤1.25内,随着ICR增加,亚临界稳定裕度增大。(2)在内收缩比为1.08的条件下,马赫数变化引起的分离激波角和分离包再附压升两个关键因素变化共同主宰着进气道亚临界稳定裕度的变化趋势。(3)总体上,根据稳定亚临界初始状态的三相点无量纲高度?b是否大于1可将进气道的亚临界稳定裕度变化情形分为两类,当?b<1时,ζ随着?b的增加而减小;当?b> 1时,ζ随着?b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燃冲压发动机 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 内收缩比 来流马赫数 稳定裕度 三相点
下载PDF
基于内收缩比可调的二元TBCC进气道风洞试验及起动特性分析
5
作者 严雪阳 李中龙 +3 位作者 俞宗汉 黄国平 王瑞琳 潘鹏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增减对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降低内收缩比使进气道肩部分离包被吞入继而实现再起动;结合纹影和沿程静压分布等分析,进气道入口波系在各内收缩比下与设计值相符,但内流通道的CFD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相对误差ε,且起动状态下的εq比不起动状态下的εb约低1.5%(ε_(q)<2.7%,ε_(b)<4.2%),表明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前体激波的预测较为准确,而对于不起动进气道内流静压预测存在误差;获取此类变几何进气道的迟滞回路特性,当内收缩比≤1.79时,进气道正常起动,当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不能正常起动,当1.79<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的起动特性由初始状态和内收缩比的增减趋势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风洞试验 数值仿真 喉道面积 变几何 内收缩比 自起动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碳三加氢反应器影响因素分析及工艺操作条件优化
6
作者 张婷婷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8期148-153,共6页
某炼厂乙烯装置碳三加氢反应器采用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BC-H-30AG氧化铝浸钯催化剂,通过单段床层液相加氢技术脱除碳三馏分中的MAPD,使丙烯产品中MAPD含量合格,产出合格的丙烯产品。2023年装置开车后,由于催化剂投用初期... 某炼厂乙烯装置碳三加氢反应器采用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BC-H-30AG氧化铝浸钯催化剂,通过单段床层液相加氢技术脱除碳三馏分中的MAPD,使丙烯产品中MAPD含量合格,产出合格的丙烯产品。2023年装置开车后,由于催化剂投用初期活性较高,导致副反应较多,副反应产物大量聚合,反应器出口及丙烯精馏塔釜C4、C6含量高,因此通过探讨碳三加氢反应器氢炔比、入口温度、循环量以及反应压力得出最优反应条件,高效实现碳三馏分中MAPD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三加氢反应器 氢炔比 入口温度 循环量
下载PDF
Effects of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n droplet generation in Y-junctions and anti-Y-junctions microchannels
7
作者 Zhao-Miao Liu Li-Kun Liu Feng She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741-749,共9页
Droplets generation in Y-junctions and anti-Yjunctions microchannels a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using a high speed digital microscopic syste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a microchannel,such as ... Droplets generation in Y-junctions and anti-Yjunctions microchannels a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using a high speed digital microscopic system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a microchannel,such as Y-angle(90°,135°,-90° and-135°),channel depth and other factors have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It is found that droplets generated in anti-Y-junctions have a smaller size and a shorter generation cycl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Yjunctions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rough observing the internal velocity field,the vortex appearing in continuous phase in anti-Y-junction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difference of droplet size and generation cycle.It is found that droplet size is bigger and generation cycle is longer when the absolute angle value of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 and the dispersed phases(i.e.,the angle between the main channel and the continuous phase or the dispersed phase channel) increases.The droplet's size is influenced by the Y-angle,which varies with the channel depth in Y-junctions.The Y-angl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roplet generation cycle,but a smaller height-width ratio will enhance the impact of a continuous and dispersed phase's intersection angle on the droplet generation cycle in Y-junctions micro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S Y-junctions and anti-Yjunctions microchannels Y-angle height-width ratio in cross section
下载PDF
四入口液-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美求 陈星 +1 位作者 黄天成 王兆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6,共9页
多入口旋流分离器能在入口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传统旋流器在入口速度较高时才能达到的分离效果,同时具有更加稳定和对称的流场分布。为了进一步验证多入口液-液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以及溢流分流比和入口流速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基于欧... 多入口旋流分离器能在入口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传统旋流器在入口速度较高时才能达到的分离效果,同时具有更加稳定和对称的流场分布。为了进一步验证多入口液-液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以及溢流分流比和入口流速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采用群体平衡方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对四入口液-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口流速恒定时,旋流器综合分离效率随着分流比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溢流分流比为0.22时,旋流器综合分离效率达到最高,此时分离效率为95.66%。当溢流分流比为0.22时,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大,四入口液-液旋流器分离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当流速为10 m/s时,到达油滴剪切破碎临界条件,此时分离效率最高为96.78%。研究结果可为四入口液-液旋流分离器现场应用和适用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入口旋流器 分流比 入口流速 液-液分离
下载PDF
旁路结构对亚临界喷射器引射效率的影响
9
作者 刘华东 靳朝阳 +3 位作者 王定标 郝琪 党毫 张羽翔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3,共6页
针对传统喷射器引射率偏低的问题,通过设置旁路来改善其内部流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旁路进口角度、宽度和介质压力对喷射器内流体压力、速度、流场以及引射效率的影响规律,探寻研究范围内的最佳参数匹配,并与传统喷射器效率进行... 针对传统喷射器引射率偏低的问题,通过设置旁路来改善其内部流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旁路进口角度、宽度和介质压力对喷射器内流体压力、速度、流场以及引射效率的影响规律,探寻研究范围内的最佳参数匹配,并与传统喷射器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器结构尺寸、工作流体和引射流体工况固定时,引射系数随旁路进口角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引射系数随旁路进口角度、旁路进口宽度、旁路进口压力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佳旁路进口宽度、进口角度和最优旁路进口压力使两相旁路喷射器引射系数最大。在所研究范围内,最佳旁路进口角度为15°,进口宽度为3 mm,最佳旁路进口压力为618.5 kPa;与传统喷射器相比,相同工况时,最佳结构尺寸和旁路进口压力下的两相旁路喷射器引射系数提高了25.7%~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系数 进口角度 进口宽度 进口压力 旁路喷射器
下载PDF
基于气液分离的天然气双入口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树宾 陈瑶瑶 +3 位作者 杨乐乐 余福春 许晶禹 吴应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天然气井采出的天然气通常含一定量的液体,这些液体不仅会堵塞管线、阀门,影响流量计计量的精确度,而且还会腐蚀设备、管道、仪表,易引起振动,破坏管道结构,严重影响集输生产管道寿命与安全,因此需尽快对采出液进行气液分离。为此,根据... 天然气井采出的天然气通常含一定量的液体,这些液体不仅会堵塞管线、阀门,影响流量计计量的精确度,而且还会腐蚀设备、管道、仪表,易引起振动,破坏管道结构,严重影响集输生产管道寿命与安全,因此需尽快对采出液进行气液分离。为此,根据油气田现场采出液工况,设计了双入口气液分离器,并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耦合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分离器内部的流场分布和分离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双入口的存在,分离器入口处湍流强度较小,流动较为平稳,能够增加入口气液混合液的分层程度,减少分离器下部发生折返的气体流量,进而减少气体出口带液量;(2)当入口液滴粒径大于0.1 mm时,仅有极少量的气体从液体出口流走,能够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3)随着分流比的减小,液体出口液体体积分数迅速增加,气体出口液体体积分数缓慢增加;(4)入口液体体积分数的变化主要影响分离后气体的纯度,对分离后液体的纯度影响较小。结论认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液滴粒径较小的来液工况,无论入口液体体积分数如何变化,均应调节分流比小于入口液体体积分数,使其液位略高于液体出口,以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 双入口 液滴粒径 分流比 液体体积分数 多相流模型 湍流强度
下载PDF
基于离散等收缩比的前体/进气道流向双乘波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邬婉楠 肖雅彬 +2 位作者 王立尧 岳连捷 杨理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44-2856,共13页
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是高超声速飞行的关键技术,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是前体与进气道在基准流场上的气动融合.针对腹部进气布局中前体压缩后的非均匀流影响进气道性能的问题,文章基于局部收缩比处处一致的思想,提出了离散等收缩比设计方法... 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是高超声速飞行的关键技术,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是前体与进气道在基准流场上的气动融合.针对腹部进气布局中前体压缩后的非均匀流影响进气道性能的问题,文章基于局部收缩比处处一致的思想,提出了离散等收缩比设计方法,实现了乘波前体/内转式进气道流向气动融合与遵循气动规律的变截面流道设计.将进气道的三维流场分解成一簇具有相同收缩比的三维流管,视每根流管侧壁为轴对称流场;以锥导乘波前体压缩后的非均匀流作为来流条件,以总压恢复为目标对每根流管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匹配激波反射位置将流管重新组合起来,流管的对应边界组成内转式变截面进气道.该设计方法适配任何已知的非均匀来流,可灵活控制唇口位置,且适用于任意形状之间的变截面转换.数值研究表明,依托该方法设计的一体化构型性能符合预期,出口流场均匀,具有优越的抗反压能力,且非设计点流场波系结构良好.离散等收缩比设计方法为腹部进气布局中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气动融合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前体/进气道 一体化 离散等收缩比 流管划分 双乘波
下载PDF
静态混合器内分散相混合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鑫 吕汪洋 王刚强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1,共9页
为了解决熔体纺丝过程中由于在线添加颗粒引起的熔体品质降低与混合性能变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针对不同结构与工艺参数的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建模与求解,得到了后处理结果。同时,为了定量表征其混合性能,采用示踪粒子技术求解了分离尺度... 为了解决熔体纺丝过程中由于在线添加颗粒引起的熔体品质降低与混合性能变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针对不同结构与工艺参数的静态混合器进行了建模与求解,得到了后处理结果。同时,为了定量表征其混合性能,采用示踪粒子技术求解了分离尺度、停留时间分布以及最大剪切应力的累积概率函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长径比由1升高到1.75时,管道内压力降由0.52 MPa上升至0.62 MPa,分离尺度差异不大,停留时间峰值逐渐减小,最大剪切应力大于5 kPa的概率提升到78%。进口流量从2×10^(-5)m^(3)/s提升到8×10^(-5)m^(3)/s,熔体的压力降从0.52 MPa上升至2.00 MPa,分离尺度变化较小,停留时间的峰值变高,最大剪切应力大于10 kPa的概率达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熔体纺丝 有限元法 示踪粒子技术 长径比 进口流量 最剪切应力
下载PDF
矩形入口喷嘴高宽比对管柱式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杨志鹏 李强 李庆领 《能源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45-51,共7页
介绍了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的优点及应用范围,在保持入口矩形喷嘴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确定分离器分离性能最优的矩形入口喷嘴的高宽比,为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结果表明,在喷嘴面积一定、矩形... 介绍了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的优点及应用范围,在保持入口矩形喷嘴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确定分离器分离性能最优的矩形入口喷嘴的高宽比,为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结果表明,在喷嘴面积一定、矩形高宽比为2.5时,入口切向速度最大,入口筒体截面上液相体积分数最大,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最高。在较高黏度下,矩形入口喷嘴高宽比为2.5时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最好。但针对压降分析,矩形入口喷嘴高宽比为3.5时的压降最小。综合分离器分离效率与压降的影响,确定管柱式分离器最优的矩形入口喷嘴高宽比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柱式气液分离器 入口喷嘴高宽比 分离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往复压缩机出入口压力变化对级间压力的影响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华 陈超 徐辉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4,I0001,共5页
文章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压缩机的热力性复算过程,定性分析了压缩机出、入口压力变化时级间压比的分配,得到了末级压比变化最大的结论。同时通过HYSYS的模拟,精确计算了压缩机出、入口压力变化时级间压力的分配情况,以及各级压比的再平... 文章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压缩机的热力性复算过程,定性分析了压缩机出、入口压力变化时级间压比的分配,得到了末级压比变化最大的结论。同时通过HYSYS的模拟,精确计算了压缩机出、入口压力变化时级间压力的分配情况,以及各级压比的再平衡过程。上述结论可为压缩机的操作、选型计算及校核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口压力变化 级间压比 往复压缩机 HYSYS模拟
下载PDF
某型号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仿真研究
15
作者 戢茗 庞华廷 +1 位作者 赵永兴 朱江宁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67-371,共5页
为研究柴油机的进气流动特性,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分析气门升程对进气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AVLFire软件对进气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流量系数、涡流比以及流场的速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气门升程增大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涡... 为研究柴油机的进气流动特性,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分析气门升程对进气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AVLFire软件对进气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流量系数、涡流比以及流场的速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气门升程增大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均随气门升程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随着气流速度锋面的扩散,缸内形成的气流涡团会从气门流动间隙附近向四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进气道 流动特性 涡流比
下载PDF
放气槽布局形式及开槽角度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皓宇 黄河峡 谭慧俊 《气体物理》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通过对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放气槽的布局形式以及放气槽的开槽角度θ对进气道总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放气总有效流通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多个放气槽的布局形式能够以更少的流量损失换取总压恢复系数... 通过对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放气槽的布局形式以及放气槽的开槽角度θ对进气道总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放气总有效流通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多个放气槽的布局形式能够以更少的流量损失换取总压恢复系数的显著提升,且槽的数量越多,单个槽的有效流通面积越小,σ提升得越多,但当单个槽的有效流通面积d小于0.4 H_(th)(按喉道高度无量纲化)时,这种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当开槽角θ介于30°~120°时,放气量流量比随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当120°≤θ≤150°时,放气流量比随θ的增加而增加;30°≤θ≤150°时,喉道总压恢复系数σ随θ的增加而降低,而喉道压比Π随θ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因此采用多个0.2 H_(th)~0.4 H_(th)有效流通面积的放气槽为较理想的放气布局形式,而开槽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放气槽 开槽角度 总压恢复系数 增压比
下载PDF
旋转爆震涡喷组合发动机设计点计算模型研究
17
作者 赵起 龚建波 +3 位作者 张坤 李丹 梅德清 雷志军 《燃气轮机技术》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提出了一种旋转爆震涡喷组合发动机构型,并基于GSP计算平台针对该组合发动机搭建了总体性能分析模型,针对爆震燃烧模块建立了气动热力学等效计算模型,重点进行了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参数选择和性能敏感度分析计算。根据建立的模型,研究并... 提出了一种旋转爆震涡喷组合发动机构型,并基于GSP计算平台针对该组合发动机搭建了总体性能分析模型,针对爆震燃烧模块建立了气动热力学等效计算模型,重点进行了发动机设计点循环参数选择和性能敏感度分析计算。根据建立的模型,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设计点的选择对组合发动机循环参数选择的影响,获得了爆震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变化以及从涡轮机引气给爆震燃烧室的最佳引气比例(文中定义为分流比)对组合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可满足该组合发动机性能需求的最优设计点涡轮前温度和压气机压比分别为1173 K和6.5;组合发动机推力性能随爆震燃烧室出口温度升高而提高,燃油经济性随爆震燃烧室出口温度升高而降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发动机推力随分流比增大而增大,耗油率随分流比增大而升高;在H=15 km、Ma=2的巡航状态点,组合发动机推力最大时对应的分流比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 总体性能 循环参数选择 压气机压比 涡轮前温度
下载PDF
粗糙交叉裂隙渗流行为模拟研究
18
作者 赵桐 郑立航 +1 位作者 李鑫丞 谢晶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3期110-113,176,共5页
以分形维数与交叉角度一定的复杂交叉裂隙体模型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MATLAB与CAD平台建立了分形维数D=1.1、交叉角度θ=90°的交叉裂隙体模型,基于COMSOL软件模拟了不同水头比工况下交叉裂隙的渗流行为规律并对其进行定量表征,探讨... 以分形维数与交叉角度一定的复杂交叉裂隙体模型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MATLAB与CAD平台建立了分形维数D=1.1、交叉角度θ=90°的交叉裂隙体模型,基于COMSOL软件模拟了不同水头比工况下交叉裂隙的渗流行为规律并对其进行定量表征,探讨了不同水头比对交叉裂隙流量、雷诺数、欧拉数、流线等定量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头比增大,两侧分支裂隙渗流能力同步增加,总渗流量增大。水头增大侧分支裂隙的出流量始终比另一侧分支裂隙出流量略大,且随水头比增大二者出流量差值增大;随着水头比的增大,两分支裂隙的雷诺数一同增大,水头增大侧的雷诺数略大于另一侧,更快进入湍流阶段;水头增大侧分支裂隙欧拉数始终较高,而另一侧的欧拉数随着水头比增大而减小,说明水头比的增大会强化水头较大一侧对另一侧的动量补充;随着水头比的增大,水头较大一侧对另一侧的分流量增大,不会发生明显的混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裂隙 裂隙渗流 动量损失 入水口压力 不同水头比
下载PDF
天然气汇管噪声模拟研究
19
作者 赵志浩 于畅 +3 位作者 任义梁 尹鹏飞 刘一鸣 高峰 《节能》 2023年第4期15-18,共4页
以济南市某天然气高中压站的汇管为例,基于大涡模拟和FW-H声比拟理论,对不同几何参数和运行条件下的汇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流场及声信号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合理的汇管运行方式。结果显示:汇管以1^(#)管和3^(#)管作为进口管、流量比Q_(1... 以济南市某天然气高中压站的汇管为例,基于大涡模拟和FW-H声比拟理论,对不同几何参数和运行条件下的汇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流场及声信号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合理的汇管运行方式。结果显示:汇管以1^(#)管和3^(#)管作为进口管、流量比Q_(1)∶Q_(3)=1∶2、出口管曲率半径为63 mm的条件运行时,降噪效果明显,与不利工况相比,声压级的最大值降低19.6 dB,平均值降低16.7 dB,达到较好的主动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管噪声 曲率半径 进口流量比 降噪
下载PDF
二级过程控制在烧结脱硝热风炉自动燃烧系统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西海 孙岗 《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介绍了日照钢铁烧结脱硝工艺,阐述了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在烧结脱硝热风炉自动燃烧系统中的应用原理。通过OPC采集一级PLC所需数据,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对SCR入口温度进行控制,在满足脱硝入口烟温条件下,实现烧结脱硝热风炉的全自动稳定运行,... 介绍了日照钢铁烧结脱硝工艺,阐述了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在烧结脱硝热风炉自动燃烧系统中的应用原理。通过OPC采集一级PLC所需数据,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对SCR入口温度进行控制,在满足脱硝入口烟温条件下,实现烧结脱硝热风炉的全自动稳定运行,确保烧结脱硝热风炉温度最佳,燃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 模糊控制 空燃比计算 SCR入口温度 烧结脱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