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板布局对三维侧压式进气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生洪 徐胜利 +1 位作者 刘小勇 董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7,共6页
对采用前掠、后掠及混合掠支板布局的三维侧压式超燃发动机进气道(工作马赫数4~6)开展了数值计算,详细比较了不同支板布局的流场波系、边界层发展以及总体性能特征,主要结论有:(1)后掠支板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范围较宽,但附加... 对采用前掠、后掠及混合掠支板布局的三维侧压式超燃发动机进气道(工作马赫数4~6)开展了数值计算,详细比较了不同支板布局的流场波系、边界层发展以及总体性能特征,主要结论有:(1)后掠支板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范围较宽,但附加溢流大,需前移唇口保证流量系数,结果上顶板反射激波加强,总压损失和流场畸变较大;(2)前掠支板进气道能保证较高的流量系数及总压恢复系数,但低马赫数起动困难;(3)混掠支板进气道综合了前掠与后掠布局的优点,能够保证较宽马赫数范围内的工作和较优的进气道性能,但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进气道 支板 前掠 后掠 混合掠
下载PDF
带中心支板侧压进气道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龚鹏 岳连捷 +2 位作者 肖雅斌 王世芬 张新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5,共5页
应用表面油流和压力测量实验技术,辅助计算模拟手段,考察了两种不同形式的中心支板对侧压式进气道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道内部由于侧壁斜激波和支板诱发的斜激波的汇合引起了侧壁和顶板边界层的大尺度分离现象,使进气道性能受... 应用表面油流和压力测量实验技术,辅助计算模拟手段,考察了两种不同形式的中心支板对侧压式进气道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道内部由于侧壁斜激波和支板诱发的斜激波的汇合引起了侧壁和顶板边界层的大尺度分离现象,使进气道性能受到了极大影响。后掠支板后移避免了支板和侧壁诱导斜激波的汇合,分离现象相对较弱,有利于进气道性能的提高;支板前掠可以提高流量捕获,但导致边界层分离加剧,对减少总压损失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侧压式进气道 支板
下载PDF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过渡流道一体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朝山 吴虎 +1 位作者 唐晓毅 刘昭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6-1661,共6页
为了提高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性能,降低其燃油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同时考虑成本与重量因素,针对其高、低压涡轮之间的过渡流道,提出了一体化概念,即新设计的支板代替原型整流支板与低压涡轮第一级导叶,使其也能够为下游转子提供合适的... 为了提高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性能,降低其燃油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同时考虑成本与重量因素,针对其高、低压涡轮之间的过渡流道,提出了一体化概念,即新设计的支板代替原型整流支板与低压涡轮第一级导叶,使其也能够为下游转子提供合适的进气条件。对一算例开展了设计工作,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流场分析,结果表明带一体化支板涡轮过渡流道与原型涡轮过渡流道出口马赫数与切向速度吻合很好,验证了一体化设计的有效性。带一体化支板的过渡流道设计点工况总压损失为4.3%,较原型流道总压损失略有增大(原型流道总压损失4.1%),但带一体化支板的过渡流道更能适应非设计点工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涡轮过渡流道 一体化概念 支板 低压涡轮导叶
下载PDF
进口探针支杆尾迹诱发压气机转子叶片共振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荣菲 刘氦旭 +2 位作者 向宏辉 高杰 王靖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2-1012,共11页
为了探究包含支杆直径10mm进口探针的压气机罕见地出现第一级转子叶片动应变超限报警的产生机理,以更换直径8mm+3mm的探针后报警解除的情况作为对比方案,开展了进口探针支杆诱发压气机转子叶片振动的流动机理研究。以试验压气机为研究对... 为了探究包含支杆直径10mm进口探针的压气机罕见地出现第一级转子叶片动应变超限报警的产生机理,以更换直径8mm+3mm的探针后报警解除的情况作为对比方案,开展了进口探针支杆诱发压气机转子叶片振动的流动机理研究。以试验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 APDL命令流语言使用载荷步文件法对该压气机转子叶片进行了单向瞬态流固耦合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两类探针支杆尾迹影响下,压气机转子叶片都发生了共振;引起叶片共振的激振力频率来源于支杆尾迹诱导频率与支杆通过频率的叠加,其中支杆尾迹诱导频率是由支杆尾迹涡脱落与转子叶片通过非同相位所诱导产生;支杆直径减小,支杆尾迹引起的叶片表面激振力减小,使叶片振动应变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探针支杆 压气机 叶片共振 流固耦合 支杆尾迹涡
下载PDF
中心支板顶角对RBCC进气道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正泽 刘佩进 +2 位作者 秦飞 石磊 何国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775,共8页
为研究中心支板顶角对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进气道的影响,优化RBCC进气道设计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RBCC进气道开展了研究。分析了中心支板顶角变化对进气道内压缩段最小长度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对中... 为研究中心支板顶角对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ocket Based Combined Cycle,RBCC)进气道的影响,优化RBCC进气道设计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RBCC进气道开展了研究。分析了中心支板顶角变化对进气道内压缩段最小长度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对中心支板顶角变化对典型工况下进气道的流场特征和性能影响开展了定量及定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支板顶角可以减小进气道长度(相比于Strut_1,Strut_2至Strut_5的隔离段长度分别减少47%,62%,70%,75%)和粘性阻力系数(相比于Strut_1,在Ma∞=1.5时Strut_2至Strut_5内压缩段粘性阻力系数分别减少33%,45%,55%,59%;在Ma∞=5.5时Strut_2至Strut_5内压缩段粘性阻力系数分别减少37%,50%,57%和61%),但并不影响进气道流量系数和流动均匀度。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对进气道进行优化设计,能有效提高进气道的起动能力及其他性能参数,进气道的内、外压缩段阻力系数分别降低13.5%和5.7%,总压恢复系数和循环静温比分别提高2.6%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进气道 中心支板顶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楔形通道内带角度射流冲击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新伟 许卫疆 +1 位作者 朱惠人 郭欣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19-1825,共7页
为了获得某型发动机支板内通道冲击射流的换热特性,采用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楔形通道内表面进行换热实验。研究了射流雷诺数、射流角度和出口缝的位置对努塞尔数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射流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6.3×103~15.9&... 为了获得某型发动机支板内通道冲击射流的换热特性,采用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楔形通道内表面进行换热实验。研究了射流雷诺数、射流角度和出口缝的位置对努塞尔数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射流雷诺数的变化范围是6.3×103~15.9×103,射流角度的变化为0~30°。研究表明:射流雷诺数的增加,射流角度的增大均会使得平均换热效果增强。在射流角度0~15°内,出口缝离射流入口越近,壁面换热越强。射流斜吹情况下,被冲击面的努塞尔数要高于未被冲击面。其中,射流角度30°时换热的不对称性最显著。在射流角度为15°时,支板前缘的换热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冲击 强化换热 防冰 进口支板 瞬态测温
下载PDF
蛇形进气道影响下发动机进口部件水撞击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屈靖国 吉洪湖 +1 位作者 胡娅萍 陈宁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51-2260,共10页
为了了解亚声速蛇形进气道影响下航空发动机进口段迎风表面处的水滴撞击特性,采用欧拉/欧拉法对蛇形进气道和发动机进口段在来流马赫数为0.3及环境温度为266.5K的大气结冰条件下进行了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场的计算,再由已获得的水滴流... 为了了解亚声速蛇形进气道影响下航空发动机进口段迎风表面处的水滴撞击特性,采用欧拉/欧拉法对蛇形进气道和发动机进口段在来流马赫数为0.3及环境温度为266.5K的大气结冰条件下进行了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场的计算,再由已获得的水滴流场进行支板表面水撞击特性的计算。整流罩表面水滴的撞击计算时采用插值的方法将原两相流场的计算结果插值到新生成的整流罩的近壁网格处,之后采用新生成的整流罩面网格进行水撞击特性的计算。通过计算获得了发动机进口结冰参数、支板以及整流罩表面水收集系数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整流罩和支板表面水滴撞击的主要区域与进气道的弯曲方向有关且位于其下表面一侧,最大水收集系数达到0.98。与之相对比的整流罩和支板其他区域的水收集系数则显得非常微小,在数值上约等于0。此外,对于与进气道对称面平行的竖直支板,其与机匣相交的区域存在水收集系数为0遮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进气道 欧拉/欧拉法 发动机进口 支板 整流罩 水撞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进口整流支板防冰槽裂纹故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弛 王雅谋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1,共5页
为了排除某型发动机进口整流支板裂纹故障,利用故障树的排查方法分析了故障原因,并对试验件进行了断口分析、尺寸测量、动应力及残余应力测试、防冰槽结构形式及表面状态疲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支板防冰槽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进气机... 为了排除某型发动机进口整流支板裂纹故障,利用故障树的排查方法分析了故障原因,并对试验件进行了断口分析、尺寸测量、动应力及残余应力测试、防冰槽结构形式及表面状态疲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支板防冰槽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进气机匣焊接后残余应力较大,且防冰槽边缘存在应力集中,在试车过程中,防冰槽应力集中处在转子叶片激振的作用下萌生裂纹并扩展。针对故障原因开展了结构改进设计与试验,提出了修改防冰槽宽度、倾角尺寸及增加重熔层控制等措施,使得该故障得以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支板 防冰槽 进气机匣 裂纹 振动 风扇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中介机匣支柱尾迹效应诱发的高压压气机进口导叶共振现象在多级环境下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王琦 张亮 +1 位作者 刘云宁 徐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9-156,共8页
为了解决某型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在进行数个小时试验后出现的悬臂式进口导叶断裂故障,以中介机匣与高压压气机进口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约化方法在故障发生工况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该工况下中介机匣内部的流场演化情况与作用... 为了解决某型燃气轮机高压压气机在进行数个小时试验后出现的悬臂式进口导叶断裂故障,以中介机匣与高压压气机进口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约化方法在故障发生工况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该工况下中介机匣内部的流场演化情况与作用在进口导叶叶身上的非定常气动力变化规律,结合叶片模态分析,对引起进口导叶疲劳断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介机匣支柱的尾迹效应是进口导叶受到周期性激励的主要原因。在故障发生工况下,钝体支柱流动尾迹的周期性激励频率与叶片自身一阶固有频率接近,导致高压压气机进口导叶产生共振,从而引起了叶片的疲劳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压气机 悬臂式导叶 疲劳断裂 中介机匣 支柱尾迹 非定常激振力
下载PDF
A NUMER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EFFECTS OF INLET FLOW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YDROFOIL-STRUT-POD CONFIGURATION
10
作者 Li Bai-qi, Liu Xiao-dong, Zhu Bing-quan, Yang Xiao-zhong, Zhu De-xiang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P. O. Box 116, Wuxi 214082, P. R. Chin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1998年第3期39-44,共6页
A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the doublet distribu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effects of inlet flow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ydrofoil-strut-pod configuration under the linearized free water surface condition i... A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the doublet distribu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effects of inlet flow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hydrofoil-strut-pod configuration under the linearized free water surface condi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let flow condi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control section 5, in the inlet tube on which the axial velocity is u-niform and determined by a given flowrate.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some typical cases are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good agreement between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This numerical method may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foilborn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waterjet propelled hydrofoil craft and to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hydrofoil waterjet propulsion s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foil-strut-pod configuration inlet flow numerical method
全文增补中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和防冰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军 张靖周 +1 位作者 郭文 刘华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为了掌握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规律和热气防冰规律,利用冰风洞对进口支板进行了热气防冰试验、融冰试验和结冰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支板所需热气流量随来流风速增加而增大,随来流总温增加而降低;结冰主要出现在在进口支板前缘... 为了掌握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规律和热气防冰规律,利用冰风洞对进口支板进行了热气防冰试验、融冰试验和结冰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支板所需热气流量随来流风速增加而增大,随来流总温增加而降低;结冰主要出现在在进口支板前缘区域并且滞止点附近的结冰最厚;进口支板表面初始温度较高,下降速度较慢,容易出现透明冰;来流温度低,进口支板表面温度下降较快,容易出现霜冰.试验结果为进口支板防冰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并为航空发动机防冰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进口支板 喷雾 结冰 防冰
原文传递
某RBCC样机进气道的设计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石磊 何国强 +2 位作者 秦飞 刘佩进 刘晓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01-1807,共7页
针对某包含引射、亚燃两模态(马赫数为0~4.0)的支板式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cycle)发动机地面集成试验,设计了样机用带支板的二元进气道.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在亚燃模态下进气道加入支板前后的性能以及流道内的... 针对某包含引射、亚燃两模态(马赫数为0~4.0)的支板式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 based combinedcycle)发动机地面集成试验,设计了样机用带支板的二元进气道.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在亚燃模态下进气道加入支板前后的性能以及流道内的流动情况,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并且给出了支板位置以及构型的改变引起RBCC发动机进气道性能变化的规律和优化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板式火箭基组合循环 二元进气道 支板 设计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外部热气膜对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柯鹏 张韵 +1 位作者 于广锋 杨春信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1-629,共9页
设计了4种不同气膜缝角度的防护结构,发展并验证了基于欧拉法框架的水滴撞击算法,针对直径为20μm的过冷小水滴,定量分析了气膜缝角度和吹风比对支板壁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热气膜射流对水滴有明显吹袭作用,导致... 设计了4种不同气膜缝角度的防护结构,发展并验证了基于欧拉法框架的水滴撞击算法,针对直径为20μm的过冷小水滴,定量分析了气膜缝角度和吹风比对支板壁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热气膜射流对水滴有明显吹袭作用,导致壁面平均局部水收集系数和撞击极限减小,而且气膜缝开孔位置越靠近支板前缘,吹袭水滴效果越明显.4种结构的平均局部水收集系数与无气膜缝结构相比分别下降了82%,8%,1%和0.5%.此外,吹风比增大会导致前缘最大局部水收集系数和撞击极限的减小变明显,尤其是气膜缝角度为5°结构的水滴撞击特性受吹风比影响最显著.前缘区域局部水收集系数呈现了相似的分布规律;支板后部区域,当吹风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水滴被完全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 热气膜 防冰 水滴撞击 欧拉法
原文传递
带凹坑楔形通道内射流冲击换热特性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新伟 许卫疆 朱惠人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81-2987,共7页
为了获得发动机进气道支板的热气防冰特性,采用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带凹坑楔形通道内表面开展冲击换热实验。研究了射流雷诺数,凹坑间距,射流入口到凹坑的距离和凹坑排数对壁面努塞尔数分布和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凹坑壁面... 为了获得发动机进气道支板的热气防冰特性,采用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带凹坑楔形通道内表面开展冲击换热实验。研究了射流雷诺数,凹坑间距,射流入口到凹坑的距离和凹坑排数对壁面努塞尔数分布和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凹坑壁面的平均换热效果要强于光滑壁面,两者的努塞尔数均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壁面的局部努塞尔数在凹坑尾缘出现一个峰值,凹坑间距越小,侧壁的平均换热效果越强。在小雷诺数时,凹坑的位置靠近出口缝,能够较大的增强侧壁的换热;在较大雷诺数时,凹坑位置越靠近前缘,则越能增强前缘的换热效果。当凹坑的排数增加,壁面的平均努塞尔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冲击 凹坑 强化换热 防冰 进口支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