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iferous-Permian 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China:Constraints on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被引量:17
1
作者 ZHU Junbin REN Jish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832-856,共25页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timing of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southeastern Inner M...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timing of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y of its neighboring areas. Studies show that during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Tianshan-Hinggan Orogenic System, there was a giant ENE-NE-trending littoral-neritic to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 starting in the west from Ejinqi eastwards through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into Jilin and Heilongjia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in the vast area is sparse. The Late Carboniferous or Permian volcanic-sedimentary rocks always unconformably overlie the Devonian or older units. The Upper Carboniferous-Middle Permian is dominated by llttoral-neritic deposits and the Upper Permian, by continental deposits. The Late Carboniferous-Permian has no trace of subduction-collision orogeny, implying the basin gradually disappeared by shrinking and shallowing. In addition, it is of interest to note that the Ondor Sum and Hegenshan ophiolitic melanges were formed in the pre-Late Silurian and pre-Late Devonian respectively, and the Solonker ophiolitic melange formed in the pre-Late Carboniferous. All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had closed before the Late Carboniferous, and most likely before the latest Devonian (Famen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IFEROUS-PERMIAN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 Paleo-Asian ocean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查布其日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地质及年代学特征
2
作者 陈显婷 董培培 +6 位作者 李英杰 孟广安 林敏 王帅 赵东芳 刘晶晶 刘志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6-1012,共17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时...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运用“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将内蒙古查布其日地区玛尼吐组划分为2个岩性段,一段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和少量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二段为中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酸性火山碎屑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划分出爆发相(碎屑流堆积相、空落堆积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火山岩相,并圈出4个V级火山机构。获得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7.8±1.4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的SiO_(2)为64.04%~65.40%,高Al_(2)O_(3)(16.02%~16.96%),岩石富碱(K_(2)O+Na_(2)O=8.07%~8.38%),低TFe_(2)O_(3)(1.38%~4.43%),贫TiO_(2)(0.6%~0.81%),A/CNK值介于1.02~1.12之间;稀土丰度总量ΣREE为177.60×10^(-6)~254.61×10^(-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La/Yb)N=8.13~12.63,具弱负Eu异常(δEu=0.71~0.78);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为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查布其日玛尼吐组二段粗安岩为钾玄质岩。研究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伸展作用触发先前俯冲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且受地壳混染影响较小,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侏罗统 玛尼吐组 火山作用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大兴安岭 蒙古—鄂霍次克洋 内蒙古查布其日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格勒杂岩的地球化学研究:从Rodinia聚合到古亚洲洋闭合后碰撞造山的历史记录 被引量:60
3
作者 朱永峰 孙世华 +1 位作者 毛骞 赵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3-355,共13页
内蒙古东部出露的锡林格勒杂岩主要由中元古代原岩为火成岩的黑云母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组成。片麻岩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 ,具明显的Eu负异常 ,其不相容元素特征与平均地壳类似但相对亏损Ba和Sr。斜长角闪岩构成一条S... 内蒙古东部出露的锡林格勒杂岩主要由中元古代原岩为火成岩的黑云母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透镜体组成。片麻岩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 ,具明显的Eu负异常 ,其不相容元素特征与平均地壳类似但相对亏损Ba和Sr。斜长角闪岩构成一条Sm -Nd等时线 ,其年龄值为12 0 2± 6 5Ma ,εNd(1.2 0Ga)值为 6 .8。角闪岩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tDM,1.2 6~ 1.32Ga)与其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接近。角闪岩的Rb -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393± 14Ma ,其87Sr/ 86 Sr初始比值为 0 .70 379± 0 .0 0 0 0 7,此Rb -Sr等时线年龄与本区出露的篮片岩Ar-Ar年龄 (~ 383Ma)一致 ,记录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壳俯冲结束后由大陆碰撞造山引起的变质作用事件。黑云母片麻岩的Rb -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2 79.5± 6 .4Ma ,87Sr/ 86 Sr初始比值为 0 .70 85 1± 0 .0 0 0 10 ,此Rb -Sr等时线年龄与本区广泛分布的早二叠世火山岩的Rb -Sr等时线年龄 (~ 2 77± 15Ma)一致 ,因此可能是由大规模岩浆活动诱发的变质作用的记录。锡林格勒杂岩因此不仅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聚合的地质事件 ,并且通过对比研究本地区蛇绿岩和晚古生代岩浆岩的演化历史 ,可以恢复从Ro dinia超大陆聚合 (~ 1.2 0Ga)到古亚洲洋关闭 (~ 4 30Ma)、大陆碰撞造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黑云母片麻岩 锡林格勒杂岩 RODINIA 古亚洲洋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花岗质岩类年代学格架及该区构造岩浆演化探讨 被引量:44
4
作者 石玉若 刘翠 +1 位作者 邓晋福 简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55-3171,共17页
内蒙古中部广泛出露花岗质岩类,这些花岗质岩类的时空分布及岩石组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了华北板块北缘与蒙古陆块碰撞拼合的进程。本文从花岗质岩类的角度对古亚洲洋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演化进行了探讨。古亚洲洋在该区的演化经历了十分复... 内蒙古中部广泛出露花岗质岩类,这些花岗质岩类的时空分布及岩石组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了华北板块北缘与蒙古陆块碰撞拼合的进程。本文从花岗质岩类的角度对古亚洲洋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演化进行了探讨。古亚洲洋在该区的演化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奥陶纪双向俯冲、志留纪拼贴/增生、泥盆纪拉张、二叠纪南部带俯冲和北部带拉张、并以晚古生代末至早中生代初发生的陆-陆碰撞为标志宣告该区洋盆演化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类 年代学格架 内蒙古中部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内蒙古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蛇绿岩的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古亚洲洋东部地幔域特征的限制 被引量:25
5
作者 黄金香 赵志丹 +4 位作者 张宏飞 侯青叶 陈岳龙 张本仁 DEPAOLO DJ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89-2900,共12页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古亚洲洋 地幔域 洋岛玄武岩 岛弧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内蒙朝克山蛇绿岩地球化学:洋内弧后盆地的产物?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树庆 许继峰 +1 位作者 刘希军 侯青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69-2879,共11页
朝克山蛇绿岩是内蒙贺根山地区出露最好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于中晚石炭世。朝克山蛇绿岩中的基性岩具有 LREE 亏损、类似 N-MORB 的稀土配分模式,而相对 N-MORB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又类似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特... 朝克山蛇绿岩是内蒙贺根山地区出露最好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于中晚石炭世。朝克山蛇绿岩中的基性岩具有 LREE 亏损、类似 N-MORB 的稀土配分模式,而相对 N-MORB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又类似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特征,因此,我们认为朝克山蛇绿岩应形成于弧后盆地。将朝克山蛇绿岩的基性岩与现代 Mariana 洋内弧后盆地和 Okinawa 陆缘弧后盆地的玄武岩及同属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于洋内弧后盆地的新疆库尔提蛇绿岩对比,朝克山蛇绿岩更类似于 Mariana 玄武岩和库尔提蛇绿岩,因此其很可能形成于洋内弧后盆地而不是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洋内岛弧 朝克山 内蒙
下载PDF
清代直隶内外洋划分与天津水师的四度兴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宏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62,共10页
直隶省同沿海各省一样,在清代也曾将近海水域划分为内洋和外洋,加以行政和军事的管辖。天津水师曾经四度设立四度裁撤,第一次筹建于1725年,裁撤于1767年;第二次谕令复设于1816年冬季,裁撤于1826年;第三次、第四次分别筹建于1842年和1858... 直隶省同沿海各省一样,在清代也曾将近海水域划分为内洋和外洋,加以行政和军事的管辖。天津水师曾经四度设立四度裁撤,第一次筹建于1725年,裁撤于1767年;第二次谕令复设于1816年冬季,裁撤于1826年;第三次、第四次分别筹建于1842年和1858年,均半途而废。探索这一奇特现象的成因,我们发现,无论是主张设立天津水师,抑或是奏请裁撤,地理环境的影响都很重要。地理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是如何认识它。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识能力影响着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选择和适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隶 内洋 外洋 天津水师 巡洋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建峰 李锦轶 +3 位作者 迟效国 曲军峰 胡兆初 郭春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7-1690,共14页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林西县北西的转山子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45.6±0.9Ma,该岩体与内蒙古东南部的龙头山和建设屯岩体共同构成一条大致平行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的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上述早三叠世岩体...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林西县北西的转山子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45.6±0.9Ma,该岩体与内蒙古东南部的龙头山和建设屯岩体共同构成一条大致平行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的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上述早三叠世岩体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均小于1.1,属于偏铝质或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其中,转山子岩体轻重稀土分馏较弱,含有较低的Sr含量(<400×10-6),显示经典岛弧岩石的特征;建设屯岩体具有强烈的轻重稀土分馏以及较高的Sr含量(>400×10-6),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龙头山岩体的轻重稀土分馏特征和Sr的含量总体介于前两者之间。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上述三个岩体都具有正的εHf(t)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起源于不同深度的新生下地壳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综合考虑区域地层和岩浆岩资料,本文认为该花岗岩带与区域上同时代的镁铁质火山岩共同形成于西伯利亚和中朝古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与伸展有关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与向南俯冲的古亚洲洋板块在早三叠世的断离引起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早三叠世 花岗岩 古亚洲洋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奥陶纪埃达克岩类的识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63
9
作者 许立权 邓晋福 +1 位作者 陈志勇 陶继雄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8-434,共7页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奥陶纪侵入岩分布于槽台边界断裂(乌兰布拉格—哥舍深大断裂)以北,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该套侵入岩具高w(Sr)、低w(Y)和w(Yb)的特征,具高的w(Sr)/w(Y)和w(La)/w(Yb)比值;轻稀土...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奥陶纪侵入岩分布于槽台边界断裂(乌兰布拉格—哥舍深大断裂)以北,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该套侵入岩具高w(Sr)、低w(Y)和w(Yb)的特征,具高的w(Sr)/w(Y)和w(La)/w(Yb)比值;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正铕异常或微弱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明显的Sr峰和Nb、Ti低谷,与典型的埃达克岩(adakite)特征一致。通过与典型adakite、太古代TTD(G)及岛弧和大陆边缘弧ADR的对比,表明本区奥陶纪侵入岩以具轻、重稀土强烈分馏型而与岛弧和大陆边缘弧ADR区别明显,而与adakite和TTD(G)相似,同时又以具明显的Sr正异常而区别于太古代的TTD(G)。地球物理、重力及航磁资料显示槽台边界断裂两侧有完全不同的地壳结构。北侧可能是在晚古生代早期拼贴到华北陆块的一个小微地块,拼贴过程中二者之间的加里东洋壳向微地块之下俯冲消减,俯冲板片在榴辉岩相或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过渡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adakite岩浆,熔融残留物主要为石榴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埃达克岩类 俯冲板片 部分熔融 达茂旗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碧流台地区辉长岩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郜晓勇 李永飞 孙守亮 《地质与资源》 CAS 2015年第3期184-192,共9页
对内蒙古东部碧流台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与锆石LA—ICP—MSU—Pb测年分析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249±2.9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辉长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SiO2含量为46.43%~50.7... 对内蒙古东部碧流台辉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与锆石LA—ICP—MSU—Pb测年分析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249±2.9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辉长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SiO2含量为46.43%~50.77%,Al2O3,11.27%~16.32%,TiO20.20%~0.37%;富钠(Na2O〉K2O,K2O/Na2O=0.18—0.56);高Mg^#,含量为75.08~78.93;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aIYb)N=2.32~3.99,(Ce/Yb)N=2.45-3.45;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Zr,具有俯冲带构造背景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碧流台辉长岩母岩浆应该是古亚洲洋闭合后,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古板块碰撞造山带受流体交代过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流台辉长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古亚洲洋 内蒙古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校培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29,共10页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与洋内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暗示早古生代研究区曾出现过小洋盆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中段 清水泉—茫崖 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洋内岛弧构造环境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凯 吴涛涛 +2 位作者 刘金龙 鲍庆中 杜守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7-376,共10页
对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给予制约。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57±1Ma)。该组... 对大兴安岭北段图里河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给予制约。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157±1Ma)。该组火山岩具有高硅(Si O2=69.09%~75.92%)、富碱(K2O+Na2O=8.04%~9.23%),贫镁、铁、钙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弱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形式,(La/Yb)N=5.85~13.53,无铕异常或具有较弱的铕负异常;火山岩样品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Mg#值为12.14~31.01,平均值22,Nb/Ta值(6.67~27.17,平均值12.23),Rb/Sr值(0.35~3.63,平均值1.58),显示火山岩岩浆源区为下地壳。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的造山后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克头鄂博组 蒙古-鄂霍茨克洋 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北段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音乌拉二叠纪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玉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9-338,共10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音乌拉二叠纪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分布于二连-贺根山蛇绿岩带的北侧,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其归于华力西晚期侵入体(γδ4(3))。经研究,该岩体具高铝(Al2O3=13.69%~16.48%)、富钠(Na2O=3.53%~4.58%)、贫钾(K2O=2....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音乌拉二叠纪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分布于二连-贺根山蛇绿岩带的北侧,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其归于华力西晚期侵入体(γδ4(3))。经研究,该岩体具高铝(Al2O3=13.69%~16.48%)、富钠(Na2O=3.53%~4.58%)、贫钾(K2O=2.12%~4.10%)、高锶(Sr=425.1×10-6~645.2×10-6)的特点,SiO2=62.13%~72.87%,Y<18×10-6(7.23×10-6~14.29×10-6),δEu=0.71~0.8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斜型,铕异常不明显,为典型的埃达克质岩。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具明显Sr高峰和Nb低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曲线,与岛弧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大陆弧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有明显差异。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56.1±0.9Ma,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Mg#值很高(>50),表明晚古生代洋壳向北俯冲时在75~85km深度(角闪岩相与榴辉岩相过渡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侵入地壳形成埃达克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质岩 地球化学 俯冲洋壳 巴音乌拉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好老鹿场地区晚古生代超基性-基性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建雄 张彤 许立权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年第1期21-29,共9页
在内蒙古东部好老鹿场地区1:5万区调工作中,发现了一套新的岩石组合,分别由铁镁质堆积岩、基性岩墙群、蚀变基性火山岩等组成。该套岩石组合经较强的构造破坏,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本巴图组砂板岩之中。总体延伸方向呈近东西向展布... 在内蒙古东部好老鹿场地区1:5万区调工作中,发现了一套新的岩石组合,分别由铁镁质堆积岩、基性岩墙群、蚀变基性火山岩等组成。该套岩石组合经较强的构造破坏,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本巴图组砂板岩之中。总体延伸方向呈近东西向展布,明显受区域性构造控制。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表明,辉石橄榄岩、辉长岩具有低Al、贫Ca和富Na的特点,MgO/(MgO+FeO)比值为0.25,MgO含量偏低。稀土元素总量偏低,为76.03×10^-6~114.81×10^-6,轻重稀土富集不明显,分馏作用较弱。∑L/∑H为0.73~0.8,配分曲线呈平坦的“W”型,δEu=1.03~1.23,略显正异常。基性火山岩具明显的富Fe、Mg、Na,贫Al、Ti、K的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同时在辉长岩中获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362.4Ma,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期。其形成环境为洋中脊,属于泥盆纪古亚洲洋消减部分的残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基性岩 洋中脊玄武岩 洋壳残片 好老鹿场 内浆古
下载PDF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古生代洋壳消减的岩石证据 被引量:30
15
作者 陶继雄 许立权 +1 位作者 贺锋 苏茂荣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巴特敖包、查干呼绍一带分布着一系列岛弧型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adakite)一致:SiO2 多≥56 %,Al2O3 >15 %,MgO<3 %(很少大于 6 %),Yb(0.726 ~ 2.789)×10-6,La/Yb>10 ~ 20,Y(6.8...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巴特敖包、查干呼绍一带分布着一系列岛弧型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adakite)一致:SiO2 多≥56 %,Al2O3 >15 %,MgO<3 %(很少大于 6 %),Yb(0.726 ~ 2.789)×10-6,La/Yb>10 ~ 20,Y(6.842 ~ 28.734)×10-6,Sr>400×10-6,Sr/Y≥20 ~ 40;Mg#值在0.51 ~ 0.58之间,多大于0.40;稀土元素分析,显示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具正铕异常或微弱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明显的Sr峰和Nb、Ti低谷。9组锆石 U Pb同位素年龄值(206 Pb/238 U)范围在 345.06 ~ 552.671 Ma间,反映了本区大洋板块消减事件的年龄。构造环境判别证明它们是在岛弧环境下形成,为早古生代期间南蒙古洋板块向宝音图微陆块发生强烈斜向俯冲(oblique subduction),古洋壳板块发生部分熔融、消减而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型侵入岩 俯冲造山 古洋壳板块 巴特敖包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满都拉地区索伦山蛇绿混杂岩的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陶继雄 苏茂荣 +1 位作者 宝音乌力吉 白立兵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内蒙古中北部满都拉地区出露的蛇绿混杂岩是由层位不全的“破碎的”或“肢解的”蛇绿岩经构造混杂而成的。其基质由受构造剪切的蛇纹质和碎裂凝灰质板岩组成,岩块为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超镁铁质岩、辉长岩、镁铁质火山岩、硅质岩,岩块... 内蒙古中北部满都拉地区出露的蛇绿混杂岩是由层位不全的“破碎的”或“肢解的”蛇绿岩经构造混杂而成的。其基质由受构造剪切的蛇纹质和碎裂凝灰质板岩组成,岩块为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超镁铁质岩、辉长岩、镁铁质火山岩、硅质岩,岩块在基质中占30%~50%。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变质橄榄岩具有低Cr、Ti、Ca和高Mg的特征,MgO/(MgO+FeO鄢)值为0.86~0.89,稀土元素总量极低,LREE明显富集,Eu具正异常;镁铁质火山岩具有洋中脊拉斑玄武岩(MORB)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陆间小洋盆环境。判定其形成时代应当在433.6Ma±3.6Ma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洋中脊玄武岩 陆间小洋盆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早中生代O型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冬兵 刘勇胜 +2 位作者 宗克清 高长贵 徐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8,共8页
对内蒙古林西地区火山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大洋型(O型)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w(SiO2)=57.89%~63.97%、w(Al2O3)=15.39%~16.17%、w(Na2O)/w(K2O)=1.5~2.2(除一个为0.9)、A/CNK=0.83~0.97、Mg#=49~64、w(Cr)... 对内蒙古林西地区火山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大洋型(O型)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w(SiO2)=57.89%~63.97%、w(Al2O3)=15.39%~16.17%、w(Na2O)/w(K2O)=1.5~2.2(除一个为0.9)、A/CNK=0.83~0.97、Mg#=49~64、w(Cr)=91~209μg/g、w(Ni)=52.2~111.4μg/g、w(Sr)=551~1018μg/g、w(Yb)=1.18~1.71μg/g、w(Y)=12.6~17.7μg/g、δ(Eu)=0.86~0.94]。利用LA-ICP-MS对其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4±2)Ma(MSWD=0.36)。此时,区域内古亚洲洋已闭合,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环境说明,林西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是由残余洋壳部分熔融并随后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的。内蒙古林西早中生代高镁埃达克质安山岩的产出表明,洋壳来源的埃达克岩(O型埃达克岩)不仅可以随俯冲同时产生,而且也可以在非俯冲环境下由保存在古俯冲带地幔中的残余洋壳部分熔融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早中生代 高镁埃达克质岩 残余洋壳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奥陶纪花岗岩类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立权 陶继雄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研究区奥陶纪花岗岩分布于乌兰布拉格 -哥舍深大断裂 (槽台断裂 )以北 ,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中 Si O2 质量分数为 5 6.76%~ 69.2 4 % ,Al2 O3较高 (多 >1 6% ) ,富 Na2 O贫 K2 O,A/ CNK... 研究区奥陶纪花岗岩分布于乌兰布拉格 -哥舍深大断裂 (槽台断裂 )以北 ,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中 Si O2 质量分数为 5 6.76%~ 69.2 4 % ,Al2 O3较高 (多 >1 6% ) ,富 Na2 O贫 K2 O,A/ CNK均 <1 .1 ,为准铝质的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总量普遍较低 ,为 (63 .4 1~ 1 4 0 .61 )× 1 0 - 6 ,轻重稀土分馏强烈 ,铕异常不明显 (δEu=0 .95~1 .2 2 6)。痕量元素特征与典型的火山弧花岗岩相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套花岗岩类为与洋壳消减有关的岛弧型花岗岩 ,岩浆起源于加厚陆壳的底部。从花岗岩的分布及迁移规律推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型花岗岩 洋壳消减 奥陶纪 内蒙古达茂旗
下载PDF
一种台风海面非对称风场的构造方法 被引量:27
19
作者 黄小刚 费建芳 +1 位作者 张根生 陆汉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针对台风数值预报中由于采用对称模型而导致预报误差的现实,通过引入非对称分布的台风最大风速、最大风速半径等因子,在得到台风报告中7级风和10级风的半径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权系数方案来得到非对称的台风外围风速分布因子,从而对Chan a... 针对台风数值预报中由于采用对称模型而导致预报误差的现实,通过引入非对称分布的台风最大风速、最大风速半径等因子,在得到台风报告中7级风和10级风的半径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权系数方案来得到非对称的台风外围风速分布因子,从而对Chan and Williams 1987年提出的切向风廓线方案进行改造,进而得到了台风海面非对称风场的计算式。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描述台风海面风场的非对称分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最大风速半径 风向内偏角 海面风场
下载PDF
内蒙古正镶白旗中二叠世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云彪 蒋孝君 +2 位作者 剡鹏兵 戴明建 邢亚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9-1392,共14页
前呼和陶勒盖岩体位于白乃庙岛弧,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锆石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Th/U值介于0. 37~0. 69,为典型的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76. 4±1. 5Ma,为中二叠世。该岩体富硅(70. 9... 前呼和陶勒盖岩体位于白乃庙岛弧,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锆石具有明显的环带结构,Th/U值介于0. 37~0. 69,为典型的岩浆成因。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76. 4±1. 5Ma,为中二叠世。该岩体富硅(70. 99%~71. 78%),富碱(7. 32%~8. 08%),K2O/Na2O值为0. 73~0. 95,Al2O3含量为14. 60%~14. 73%。所有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而亏损重稀土,(La/Yb)N=11. 89~13. 59,铕具有微弱的负异常(δEu=0. 69~0. 76);大离子亲石元素K、Rb等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强烈亏损。根据数据处理分析及对比研究,认为该岩体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类,其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受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影响而发生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侵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北缘碰撞接近尾声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所以研究区内两大古板块碰撞缝合结束时间应不早于276. 4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中二叠世 古亚洲洋 正镶白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