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Inner Soil Pressure Acting on Opened Bottom Cylindrical Structure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建起 孟晓娟 《海洋工程:英文版》 EI 2004年第1期21-34,共14页
An opened bottom cylinder is a large-diameter cylinder placed on a rubber base or embedded in a soil foundation. The settlement of such a cylinder differs greatly from that of a closed bottom cylinder and so does the ... An opened bottom cylinder is a large-diameter cylinder placed on a rubber base or embedded in a soil foundation. The settlement of such a cylinder differs greatly from that of a closed bottom cylinder and so does the distribution of inner soil pressure over the opened bottom cylindrical structure.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settlement and the inner soil pressure on the opened bottom cylinder by model experiments,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filler inside the cylinder, subsoil and cylinder are analyzed.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of friction resistance between the inner filler and the wall of the cylinder during overturning of the cylinder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inner soil pressure on the cylindrical structure under axisymmetric loading or non- axisymmetric (with lateral) load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Meanwhile, the effective anti-overturning ratio of the opened bottom cylinder is deri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ed bottom cylinder inner soil pressure adjusting mechanism additional moment effective anti-overturning ratio
下载PDF
An estimation method of soil wind erosion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6
2
作者 Yi ZHOU Bing GUO +1 位作者 ShiXin WANG HePing T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304-317,共14页
Studies of wind erosion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have not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because they are limited by natural and scientific factors.Few studies have been c... Studies of wind erosion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have not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because they are limited by natural and scientific factors.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intensity of large-scale wind erosion in Inner Mongolia,China.In the present study,a new model based on five factor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snow cover days,soil erodibility,aridity,vegetation index and wind field intensity was developed to quantitatively estimate the amount of wind ero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nd erosion widely existed in Inner Mongolia.It covers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90×104 km2,accounting for 80% of the study region.During 1985–2011,wind erosion has aggravated over the entire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which was indicated by enlarged zones of erosion at severe,intensive and mild levels.In Inner Mongolia,a distinct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wind erosion intensity was noted.The distribution of change intensity exhibited a downward trend that decreased from severe increase in the southwest to mild decrease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region.Zones occupied by barren land or sparse vegetation showed the most severe erosion,followed by land occupied by open shrubbery.Grasslands would have the most dramatic potential for changes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se areas showed the largest fluctuation range of change intensity.In addition,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change intensity and land slope.The relation between soil type and change intensity differed with the content of Ca CO3 and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sandy,loamy and clayey soils with particle sizes of 0–1 cm.The results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and change process of wind erosion that has occurr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refore,the present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wind erosion in Inner Mong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estimation model soil erodibility snow cover days aridity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Soil 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 in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Patterns and Influence Factors 被引量:1
3
作者 CAO Yingqiu XU Li +2 位作者 ZHANG Zhen CHEN Zhi HE Nianp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1001-1010,共10页
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MMQ) is the rate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per unit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represents the capacity of soil microbes to utilize soil organic matter.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variati... Microbial metabolic quotient(MMQ) is the rate of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per unit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represents the capacity of soil microbes to utilize soil organic matter.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varia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MMQ can help predict the 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Accordingly, we measured and analyzed MMQ-related data(e.g., soil basic respiration rate at 20℃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from 17 grassland sites, which located in meadow steppe, typical steppe, and desert steppe along a 1000-km transect across the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China.Results showed that MMQ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P < 0.05;desert > typical > meadow) and decreased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r =–0.81)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r = – 0.50), and with increasing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r = –0.69).Precipitation accounted for 56%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MMQ, whereas temperature accounted for 26%.MMQ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across the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Therefore, climate change, especially in regard to precipitation, may influence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and soil carbon dynamics through altering MMQ.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spatial patterns in MMQ for accurately evaluating the 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RESPIRATI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
下载PDF
开挖顺序及内支撑早期刚度对软土基坑稳定性影响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管大刚 胡志明 +3 位作者 郑鹏鹏 袁山 陈保国 张艳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深基坑开挖变形控制是软土基坑工程的难题,工程中常采用密集的混凝土内支撑来提高支撑刚度,然而实际工程中未能合理考虑软土深基坑的开挖顺序和混凝土内支撑早期刚度影响,往往导致基坑实际变形远大于设计值。结合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 深基坑开挖变形控制是软土基坑工程的难题,工程中常采用密集的混凝土内支撑来提高支撑刚度,然而实际工程中未能合理考虑软土深基坑的开挖顺序和混凝土内支撑早期刚度影响,往往导致基坑实际变形远大于设计值。结合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软土深基坑,利用验证后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开挖顺序及混凝土内支撑早期刚度对基坑受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分层分区非对称开挖和对称开挖对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尽管非对称开挖会造成基坑两侧的地连墙位移和地表沉降差异,但是密集内支撑条件下非对称开挖比对称开挖对于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和地连墙水平位移影响更小并能够大量节约工期;受混凝土内支撑早期刚度影响,施作内支撑后越早进入下一步开挖,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周围地表沉降越大;考虑内支撑早期刚度影响时基坑上部的内支撑轴力会增大,而下部的内支撑轴力会减小,早期刚度越小,这种趋势越明显;现场施工时难以实时动态监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极易造成内支撑轴力的早期监测数据失真,甚至给工程带来错误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软土 开挖顺序 混凝土内支撑 早期刚度 变形特性
下载PDF
围封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许宏斌 苏艳龙 +6 位作者 张雷 刘红梅 刘丽英 杨溢文 魏一凡 王思惟 赵世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围封不仅有助于恢复草地物种多样性、提升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维持。本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围封10 a对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样地相比,围封10 a土壤0~20 cm土... 围封不仅有助于恢复草地物种多样性、提升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维持。本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围封10 a对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样地相比,围封10 a土壤0~20 cm土层中砂粒含量降低4.7%,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增加14.4%和27.2%;围封10 a可以促进荒漠草原土壤表层0~5 cm的持水情况,但5~20 c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围封10 a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全钾含量分别增加22.8%、26.3%、16.6%、2.2%。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制定合理的围封政策、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内蒙古荒漠草原 土壤理化特性 土壤机械组成
下载PDF
2021年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的土壤养分特征数据集
6
作者 董琦 孙峰成 +6 位作者 栗艳芳 李秀萍 李宝贺 任超 尹鑫 狄彩霞 刘婷婷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草原不仅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而且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资源。草原监测是对草原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地观测、监测和记录,旨在阐明其联系及发展规律。内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类型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草原之一,... 草原不仅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而且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资源。草原监测是对草原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地观测、监测和记录,旨在阐明其联系及发展规律。内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类型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草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综合反映了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研究不同草原类型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不仅反映植株群落对草原土壤健康的影响情况,同时为土壤、植被恢复形式、速度和方向等提供依据。目前,对土壤养分的研究多见于农业种植区域,草地土壤养分的研究数量较少。以内蒙古草地为例,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微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等议题而鲜少涉及土壤养分,相关数据供给也非常有限。本数据集针对内蒙古自治区8个不同“区域-草地类型”草地在返青期、旺盛期与枯萎期的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全盐以及pH值等土壤养分特征,所涉草地涉及温性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天然草滩、五花草甸草原和人工牧草种植地5种典型草原类型。数据集数据可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土壤养分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7
作者 师泰龙 许学慧 +1 位作者 张悦欣 红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2-1841,共10页
为探究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采集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商都、锡林浩特、西乌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地区土壤,对其中重金属元素(Cd、Cr、As、Zn、Pb和Cu)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 为探究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采集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商都、锡林浩特、西乌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地区土壤,对其中重金属元素(Cd、Cr、As、Zn、Pb和Cu)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运用空间插值法分析内蒙古草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对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草原土壤全量重金属元素Cr、Cu、Pb的平均含量相对较低,而Cd、As和Zn全量的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3.58倍、1.53倍和1.98倍.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的污染程度最高,其它元素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为研究区土壤中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其次是As,其它元素则处于低生态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占重金属总量的百分含量不到10%,说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较低,对环境构成的风险也相对较低.综合来看,研究区土壤中Cd元素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土壤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赵琦 秦富仓 +3 位作者 张恒 董晓宇 李艳 周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基于土壤侵蚀数据,对2001-202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多源数据,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所选的10个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蒙... 基于土壤侵蚀数据,对2001-2020年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研究,结合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的多源数据,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对所选的10个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蒙古黄土高原从2001-202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221.96 t/(km^(2)·a)变为155.97 t/(km^(2)·a),主要以微度和轻度侵蚀占比最大,20 a间微度侵蚀面积有所增加,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有所减少。根据模型结果显示,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影响土壤侵蚀发生显著的因素有5个,其中坡度是最显著影响土壤侵蚀发生的因素,其他显著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为距居民点最近距离>距道路最近距离>NDVI>年均降水量;模型的R2=0.89,说明拟合结果较好,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量预测。通过绘制土壤侵蚀发生风险图,发现土壤侵蚀发生概率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东北部的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以及西部的阿拉善左旗,这些地区受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分布 随机森林 内蒙古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典型草甸土中硒赋存形态特征
9
作者 刘金宝 徐宏国 +1 位作者 袁宏伟 张晓峰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245-254,共10页
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表层土壤、土柱剖面等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硒形态、有效态、理化性质等指标,据此研究了土壤硒形态、有效态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形态主要以腐殖酸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 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表层土壤、土柱剖面等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硒形态、有效态、理化性质等指标,据此研究了土壤硒形态、有效态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形态主要以腐殖酸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磷、钾含量与腐殖酸结合态硒含量呈正相关,全量硒含量与腐殖酸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强有机结合态硒、残渣态硒含量呈正相关,均表现为促进作用;硫含量与水溶态硒含量呈负相关,表现为抑制作用;由表层至深层,各形态硒含量具有由高趋低特征;有效硒含量与全量硒、有机结合态硒、水溶态硒含量呈正相关,与硫含量呈负相关性。研究区土壤中水溶态硒含量处于高硒等级状态,生物有效性处于较高水平,适合种植、开发富硒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形态 草甸土 土默特左旗 内蒙古
下载PDF
黄河内蒙段开河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10
作者 史玉娇 李文宝 郭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7-1496,共10页
为探索黄河内蒙段开河初期水-土介质中细菌群落组成情况及生态网络结构,于2021年4月中旬进行取样,共获得黄河水样6个和土样4个.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水、土样品进行测定,并从菌门及菌属水平对二者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 为探索黄河内蒙段开河初期水-土介质中细菌群落组成情况及生态网络结构,于2021年4月中旬进行取样,共获得黄河水样6个和土样4个.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水、土样品进行测定,并从菌门及菌属水平对二者的细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漫滩土样细菌群落结构的分布较水样更为分散,且土样中细菌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均高于水体,二者多样性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在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等是构成水-土样品的优势细菌门类,其中变形菌门在河水中相对丰度均值约为36.57%,在土样中则下降到25.39%,而酸杆菌门主要存在土样中,相对丰度约为14.17%;在菌属水平上, hgcI_clade(6.19%~12.75%)、CL500-29_marine_group(2.97%~5.05%)和Acinetobacter(0.74%~12.24%)是水体中的优势菌属,而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KD4-96(1.95%~4.91%)、 norank_f__norank_o__Vicinamibacterales(2.35%~4.67%)和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 (2.20%~4.73%)是土样中的优势菌属;不同菌属对水-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分别归属于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norank_f__norank_o__Vicinamibacterales及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等是联系水-土细菌群落的主要菌属,而归属于放线菌门的hgcI_clade和CL500-29_marine_group等是造成水、土优势菌门存在差异的主要菌属;虽然土样较水样拥有更大的生态网络结构,且Delftia、Candidatus_Methylopumilus、Arthrobacter和Rb41等是维持黄河内蒙段水、土介质生态网络结构的关键菌属,但相较于土样网络结构,水体网络结构中不同模块关键菌门及菌属间的生态功能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水土介质 网络结构 开河期 黄河内蒙段
下载PDF
晋陕蒙采煤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11
作者 郭晨静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1期7-9,18,共4页
以晋陕蒙采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松散堆积物、排土(矸)场、塌陷区域等人为水土流失进行典型调查研究,查明在建、在产的煤矿和采石场的分布、数量及规模,阐明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为... 以晋陕蒙采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松散堆积物、排土(矸)场、塌陷区域等人为水土流失进行典型调查研究,查明在建、在产的煤矿和采石场的分布、数量及规模,阐明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晋陕蒙能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煤炭开采 松散堆积物 晋陕蒙能源区
下载PDF
软土地基地下调蓄池深基坑设计研究
12
作者 郑剑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7期294-298,M0025,共6页
主要介绍了上海某软土地基地下调蓄池的深基坑设计方案,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基坑开挖深度16.5~18.1 m,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水平支撑采用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三道钢支撑系统,坑内设置格构立柱。计算... 主要介绍了上海某软土地基地下调蓄池的深基坑设计方案,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基坑开挖深度16.5~18.1 m,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水平支撑采用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三道钢支撑系统,坑内设置格构立柱。计算结果表明:基坑支护整体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抗承压水稳定性安全系数,围护结构强度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起周边房屋基础的内力和变形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基坑施工不会影响周边房屋结构的安全,基坑设计方案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 地下连续墙 内支撑 基坑周边环境 有限元分析 软土地基
下载PDF
内蒙古白沙窝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征 刘建军 +3 位作者 吴飞 常磊 闫东汉 柴思捷 《矿产勘查》 2023年第6期952-961,共10页
内蒙古白沙窝地区是北山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但地质矿产工作程度较低。为了提高勘查和研究程度,本文在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及遥感地质特征,开... 内蒙古白沙窝地区是北山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但地质矿产工作程度较低。为了提高勘查和研究程度,本文在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及遥感地质特征,开展了成矿预测,为区域地质找矿提供了思路。结果表明,在南泉—红柳大泉、红卫山及梭梭井一带,发现了以铀、铁、铜、金等矿种为主的找矿潜力区,由此划分出3个成矿远景区。尤其在南泉和花岗岩体之间的断陷盆地中,以铀为主攻矿种,有较大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白沙窝地区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预测
下载PDF
水-热耦合下露天矿冻结期靠帮开采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浩源 韩流 +3 位作者 张健 刘世宝 高志强 吴锋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166,共8页
以宝日希勒露天矿北部端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边坡地质模型,基于水热耦合理论,通过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冻结层厚度变化,利用GEO-slope软件对不同厚度下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帮坡角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确... 以宝日希勒露天矿北部端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边坡地质模型,基于水热耦合理论,通过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冻结层厚度变化,利用GEO-slope软件对不同厚度下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帮坡角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冻结期靠帮开采合理的帮坡角。研究表明:最佳靠帮开采时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此时最大冻结层厚度约为3.4 m;在3.4 m冻结层作用下,冻结期边坡稳定性系数相较于非冻结期稳定性系数提升了7.3%;冻结期靠帮开采的合理帮坡角为29°,可多回收煤炭8.4万t。提出了增大内排台阶宽度到40 m的过渡期措施,保障了端帮由冻结期向解冻期过渡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期 土层强度 边坡稳定性 靠帮开采 内排压帮
下载PDF
季节增温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魏雯琳 邱晓杰 +3 位作者 王文瑞 柴诗杰 刘银占 吴大付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88-1999,共12页
通过在内蒙古草地开展模拟全球气候变化的试验,测定分析土壤0-10、10-20 cm总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_(+)^(-)N)、硝态氮(NO_(3)^(-)-N)、有效磷(AP)的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非生长季增温和生长季增温对我... 通过在内蒙古草地开展模拟全球气候变化的试验,测定分析土壤0-10、10-20 cm总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_(+)^(-)N)、硝态氮(NO_(3)^(-)-N)、有效磷(AP)的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非生长季增温和生长季增温对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生长季增温和生长季增温改变了内蒙古草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且对部分指标存在交互作用。非生长季增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非生长季增温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0.05)和10-20 cm土壤总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而生长季增温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铵态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和1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0.05)。此外,非生长季增温与生长季增温对0-10 cm土壤总有机碳、总磷和铵态氮含量存在显著交互影响(P<0.05)。2)非生长季增温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土壤中的N꞉P(P<0.05)。而生长季增温对C、N、P之间的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非生长季增温与生长季增温对0-10 cm土壤C꞉N、C꞉P、N꞉P和10-20 cm土壤C꞉N存在显著交互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气候变暖对我国北方典型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跟生长季气候变暖同样重要,不同季节气候变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未来全球变化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气候变暖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季节差异 内蒙古 草地生态学系统 土壤有机碳 化学计量学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漳州软土超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期101-103,171,共4页
漳州恒大城市之光软土深基坑三面环绕已建市政道路,另一面紧邻综合楼,具有开挖超深、面积超大、地质条件极差等特点。详细的论述该基坑支护的选型和支护方案,研究开挖至坑底的工况下,排桩受力及变形特征。在该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对支护... 漳州恒大城市之光软土深基坑三面环绕已建市政道路,另一面紧邻综合楼,具有开挖超深、面积超大、地质条件极差等特点。详细的论述该基坑支护的选型和支护方案,研究开挖至坑底的工况下,排桩受力及变形特征。在该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对支护结构及周围土层、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将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证实,该基坑支护方案整体稳定性较高、控制变形效果极好,开挖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得到有力控制。该大直径圆环形内支撑结构节省支撑杆件的总量,节约造价,并具有出土空间大、缩短工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深基坑 环形内支撑 监测结果
下载PDF
巨菌草对内蒙古引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利蒙 李钢铁 张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58-60,67,共4页
选择内蒙古达拉特旗、奈曼旗、土默特左旗引种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试验地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巨菌草生长前后土壤主要物理及化学特性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区经种植巨菌草土壤容重显著减小,且土壤的孔隙度、最大持水量... 选择内蒙古达拉特旗、奈曼旗、土默特左旗引种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的试验地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巨菌草生长前后土壤主要物理及化学特性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区经种植巨菌草土壤容重显著减小,且土壤的孔隙度、最大持水量也以巨菌草样地更为显著、含量更高;巨菌草样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各类养分含量均高于CK,平均pH降低4.30%,整体上巨菌草样地土壤发展趋于良性,土壤养分性质得到改善,对照样地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不同引种区的巨菌草样地土壤改良效应不同。综上所述,巨菌草引种对土壤的理化特性均起到良性调控作用,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可以考虑在北方盐碱地区以及贫瘠土壤的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作为兼具生态经济价值的先锋植物进一步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理化性质 土壤改良 内蒙古引种区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区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志鹏 张成泽 +7 位作者 王富贵 王振 张悦忠 闫立伟 梁红伟 杨志红 高聚林 王志刚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22-3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动态及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旱作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垄作(CP)、秸秆离田免耕(NT)、秸秆覆盖免耕(RNT)、秸秆覆盖条耕(RST)4个处理,于202... 【目的】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动态及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旱作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垄作(CP)、秸秆离田免耕(NT)、秸秆覆盖免耕(RNT)、秸秆覆盖条耕(RST)4个处理,于2021—2022年玉米各生育时期监测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测定各生育时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与CP相比,NT、RNT、RST降低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平均温度及0~5 cm土壤活动积温,其中,NT、RNT 0~5 cm土壤活动积温2年平均分别显著降低69.81、127.52℃(P<0.05),而RST仅降低18.94℃,差异不显著(P>0.05);RNT、RST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P<0.05),较CP、NT平均分别提高107.75、74.14 mm和71.50、37.89 mm。玉米出苗率RST较NT、CP、RNT平均分别提高1.58%、9.28%和9.11%;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2年均表现为RST>NT>CP>RNT,其中,RST较CP、NT、RNT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1.68%、4.47%和12.69%,产量分别提高6.06%、4.22%和7.21%,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7.63%、5.61%和6.52%。【结论】秸秆覆盖条耕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是实现内蒙古旱作区玉米增产增效的耕作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旱作区 秸秆覆盖条耕 土壤水热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水力侵蚀下砒砂岩坡面植被格局对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尚轩 李龙 +3 位作者 朱志卓 张鹏 郭洋洋 姚立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4,102,共13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典型砒砂岩地区不同植被格局下表层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分布特征,探明水力侵蚀下土壤颗粒分选搬运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野外径流小区的原位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地统计学... [目的]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典型砒砂岩地区不同植被格局下表层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分布特征,探明水力侵蚀下土壤颗粒分选搬运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野外径流小区的原位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条件下,砒砂岩坡面不同植被格局对表层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①均匀分布的植被格局可有效抑制坡面的产流产沙。与裸露坡面相比其侵蚀区面积、平均径流量、平均泥沙量分别降低了5.35%,63.16%,76.47%。②均匀分布的植被格局下土壤黏粒、粉粒的含量分别较雨前增加了1.3%,2.2%,砂粒含量减少了3.2%;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的植被格局下砂粒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8%,15.3%,使土壤质地粗化。③不同的植被格局是引起土壤颗粒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与降雨前相比,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的植被格局使粉粒、砂粒的块金系数变高,空间自相关性降低;聚集分布的植被格局使黏粒、粉粒的块金系数由95.06%,83.89%降为0.07%,0.06%,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均匀分布的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面有着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可显著减少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并抑制土壤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植被格局 砒砂岩 土壤颗粒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下载PDF
内蒙古东来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帅 李樋 +4 位作者 邢欢 李随民 王轶 张凯 李嘉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3期314-321,共8页
在中小尺度上确定土壤养分状况并准确表达其空间分布特征仍需深入研究,了解和掌握土壤养分现状可为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基于内蒙古东来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采集的468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GIS... 在中小尺度上确定土壤养分状况并准确表达其空间分布特征仍需深入研究,了解和掌握土壤养分现状可为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基于内蒙古东来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采集的468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GIS技术对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4项养分指标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养分丰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属于中度变异,呈不均匀分布。主成分分析提取的2项主成分指标可反映土壤养分指标90.34%的原量信息,得出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IFI值为-1.643~1.972。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研究区土壤整体有机质缺乏,碱解氮稍缺,速效磷适中,速效钾较丰富。IFI值的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土壤养分达到丰富及以上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29.35%,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工农村、七间房附近;达到适中等级的占比为41.74%;稍缺—缺乏等级的占比为28.91%,其中缺乏等级分布面积为10.43%,主要分布在辽河农场三分场附近。建议在研究区进行农林业生产活动时,应注意有机肥和氮肥的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 GIS 土壤养分 地球化学 内蒙古东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