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地区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1
作者 贺友 李红毅 +2 位作者 霍景山 康旭 梁家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78-198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岭南地区皮肤溃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241例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岭南地区皮肤溃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241例皮肤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临床特点方面,241例皮肤溃疡患者的发病年龄从10岁到98岁不等,其中70~79岁的年龄段是发病的高发区间;病程从1周到20余年不等,而且大部分患者的病程在1~5年之间;241例皮肤溃疡患者中,以男性为主,男女患病比例为1.62∶1;皮肤溃疡发病率最高的部位为下肢200例(82.99%),其次为躯干17例(7.05%)、全身多发13例(5.39%)、上肢9例(3.73%)、头面部2例(0.83%)。其不同性别病变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方面,241例皮肤溃疡患者中,以湿热瘀阻证最为常见(46.89%),其他按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盛证(27.39%)、气虚血瘀证(14.11%)、气阴两虚证(11.62%)。4种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发病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地区皮肤溃疡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程分布等均存在一定差异,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瘀阻证占比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临床特点 中医证型 湿热瘀阻 岭南地区
下载PDF
脾气虚、脾湿热、脾虚湿热证自评诊断量表的初步研制
2
作者 姚思梦 朱晓霞 +1 位作者 张佳河 刘凤斌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7-12,共6页
目的研制脾气虚、脾湿热、脾虚湿热证客观量化中医辨证工具,为中医证候标准化及量化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示例。方法以文献法、仓储法和精选法构建3个证型症状条目库,通过3轮德尔菲专家调查,对条目进行优化筛选,采用主客观联合赋权法对... 目的研制脾气虚、脾湿热、脾虚湿热证客观量化中医辨证工具,为中医证候标准化及量化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示例。方法以文献法、仓储法和精选法构建3个证型症状条目库,通过3轮德尔菲专家调查,对条目进行优化筛选,采用主客观联合赋权法对条目进行赋权,最后以医生辨证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各证型诊断阈值。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共收集到337条脾气虚、脾湿热、脾虚湿热证中医证候相关症状条目,经过筛选优化后,脾气虚证包含纳差、倦怠乏力、完谷不化等10个核心因子;脾湿热证包含四肢沉重、烧心、口中黏腻等11个核心因子;脾虚湿热证包含倦怠乏力、四肢沉重、口中黏腻等9个核心因子。3个证型诊断阈值分别为10分、16.5分、12.5分。结论研制的脾气虚、脾湿热、脾虚湿热证自评诊断量表可辅助中医师临床辨证,同时为非中医学专业的人员提供可量化的中医辨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标准化 脾气虚 脾湿热 脾虚湿热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蓉黄颗粒对非透析肾虚湿热证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患者血清OPG、RANK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顺金 曹媛茹 +8 位作者 王东 李晓锋 王余婷 金华 茅燕萍 任克军 章雪莲 王亿平 王拥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的变化及蓉黄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70例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际完成6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蓉黄颗粒,每天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 GFR)、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OPG及RANKL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值均随疗程的增加逐渐下降(P<0.01),而治疗组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UN、Scr、e GFR、Ca、P、iPTH及AL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除BUN、iPTH改善显著(P<0.05或P<0.01)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OPG及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OPG、RANKL水平及OPG/RANKL比值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OPG/RANKL比值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OPG及RANK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OPG/RANKL比值低于正常人群;蓉黄颗粒具有改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OPG、RANKL水平,升高OPG/RANKL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蓉黄颗粒 肾虚湿热证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永 王祖龙 +2 位作者 孙自学 门波 申保庆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浆中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及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共观察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102例,脱落4例,入组患者98例。按中医辨证证...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浆中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及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本研究共观察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102例,脱落4例,入组患者98例。按中医辨证证候分为湿热下注组32例,瘀血阻络组34例,湿热瘀阻组32例。另选择35例正常中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p物质和β内啡肽含量,并对中医证型与血浆中β内啡肽、血浆p物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血浆中血浆p物质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瘀血阻络组[(1 337.84±170.81)pg/ml]、湿热瘀阻组[(1 210.01±162.27)pg/ml]和湿热下注组[(1 135.76±166.45)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74.99±113.09)pg/ml](P均<0.01);3组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下注组[(212.70±29.49)pg/ml]、湿热瘀阻组[(180.81±20.20)pg/ml]和瘀血阻络组[(157.99±24.01)p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4.73±27.64)pg/ml](P均<0.01)。结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浆p物质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炎症反应;血浆中β内啡肽、血浆p物质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分型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湿热下注 瘀血阻络 湿热瘀阻 Β内啡肽 血浆P物质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血瘀状态及清肾汤干预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亿平 曹恩泽 +1 位作者 吕勇 刘家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急剧加重湿热证血瘀状态及清肾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6 0例 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 2组患者均用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西药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常规治...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急剧加重湿热证血瘀状态及清肾汤的干预作用。方法 :6 0例 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 2组患者均用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西药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组加用清肾汤。检测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栓素 B2 (TXB2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6 0例患者治疗前血浆粘度、TXB2 明显升高 ,6 keto PGF1α明显下降 (P均 <0 .0 1) ,17例瘀证舌与 43例非瘀证舌患者之间上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清肾汤治疗后 ,血浆粘度、TXB2 明显下降 ,6 keto PGF1α明显升高 (P均 <0 .0 1) ,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结论 :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存在着血瘀的病理状态 ,清肾汤在逆转肾功能的同时 ,可使这种病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清肾汤 血瘀状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艺平 韩鹏 +1 位作者 刘仕昌 彭胜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复制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 ,设立黄连解毒汤组 (A组 ) ,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 ) ,王氏连朴饮组 (C组 ) ,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 (D组 ) ,湿热证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 ,同时检测血浆内毒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介素 1(IL 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 B2 (TXB2 )、6酮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等指标变化。结果 :药物 B组症状表现较轻 ;药物A组和 B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 ET、TNF和 IL 1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 ,A组和 B组 ET、IL 1的含量均低于 C组 (P均 <0 .0 5 )。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计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2 、6 keto PGF1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药物 B组和 D组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 ,优于 A组和 C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温病湿热证存在传统四诊不易察觉的微观血瘀 ,治疗时加入凉血化瘀之品 ,可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凉血化瘀 治疗 湿热证 黄连解毒汤 王氏连朴饮 丹参 赤芍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7
作者 孙靖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952-1953,共2页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阳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果胶铋胶囊,疗程为4周,对照组疗程第1周同时口服阿莫西林...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阳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果胶铋胶囊,疗程为4周,对照组疗程第1周同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表现、病理观察、Hp的根除的结果。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P(0.05),减轻胃镜下胃黏膜炎症(P(0.05)。治疗组能够改善胃黏膜病理、根除Hp,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能明显改善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及组织病理学炎症的损害,并能根除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温胆汤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清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亿平 曹恩泽 +1 位作者 吕勇 刘家生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9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急性恶化肾功能的逆转作用。方法:9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用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西药及中药保留... 目的:观察清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急性恶化肾功能的逆转作用。方法:9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用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西药及中药保留灌肠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清肾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50.0%(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表现积分值〔(20.47±2.68)分比(11.26±3.87)分〕及血肌酐水平〔(597.65±212.63)μmol/L比(329.53±167.31)μmol/L〕均明显下降(P均<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分别为(20.63±1.99)分比(18.52±4.13)分,(512.17±293.48)μmol/L比(424.66±202.76)μmol/L(P均>0.05)。治疗组急性恶化肾功能逆转率为43.3%,高于对照组16.7%(P<0.05)。结论:清肾汤可以明显改善CRF急剧加重湿热证的临床表现,降低血肌酐水平,对急性恶化的肾功能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肾功能衰竭 慢性 清肾汤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三焦治湿热法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常淑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2,共2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三焦为纲对湿热证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倡导分利三焦:湿在上焦者以轻宣,重宣肺气化湿;湿在中焦者重辛开苦降,分解湿热;湿在下焦者甘淡渗下,通利水道。
关键词 吴鞠通 温病条辨 湿热病 中医理论
下载PDF
王长洪教授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经验
10
作者 梁雪莹 王长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7期20-21,共2页
王长洪教授认为,白塞氏综合征与湿热毒结关系密切。白塞氏综合征属中医"狐惑病"范畴,常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滞内结,湿困运阻,进而气机痞塞,湿邪稽留,久而气血逆乱,湿久蕴热化火,脾胃气虚。王师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 王长洪教授认为,白塞氏综合征与湿热毒结关系密切。白塞氏综合征属中医"狐惑病"范畴,常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滞内结,湿困运阻,进而气机痞塞,湿邪稽留,久而气血逆乱,湿久蕴热化火,脾胃气虚。王师在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综合征 王长洪教授 狐惑病 湿热毒结伴脾虚型 经验
下载PDF
广州地区单中心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雪漾 梁爱迪 梁沛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786-1791,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其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泌尿系结石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79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石...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特点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其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泌尿系结石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79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石位置、结石形态和中医证型等临床资料,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结石成分分析,观察结石分布、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1)77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含有草酸钙成分结石共642例(占82.4%),尿酸结石102例(占13.1%),胱氨酸结石4例(占0.5%),含有磷酸铵镁成分结石和其他成分结石共58例(占7.4%);感染性结石(含有磷酸铵镁成分的结石)30例(占3.8%),非感染性结石749例(占96.2%);单纯成分结石347例(占44.5%),2种成分混合结石416例(占53.4%),3种成分混合结石16例(占2.1%);上尿路结石664例(占85.2%),下尿路结石115例(占14.8%);结石形态以非铸型结石为主,共676例(占86.8%),铸型结石共103例(占13.2%);结石成分与性别、结石位置、结石形态有相关性(P<0.05)。(2)在中医证型分布上,湿热蕴结证476例(占61.1%),肾气不足证208例(占26.7%),气血瘀滞证95例(占12.2%)。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和结石位置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结石形态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石成分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其他成分结石的证型分布与平均水平相似,感染性结石中湿热蕴结证高于平均水平。【结论】广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和草酸钙混合物为主,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肾气不足证为主,防治上应以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减少草酸、嘌呤摄入为主要原则,以湿热蕴结、肾气不足证患者为重点防治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成分分析 中医证型 湿热蕴结证 肾气不足证
下载PDF
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丹丹 孙瞾 +2 位作者 吴珠 沈巍 陆志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397-2403,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IL-6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酸(UA)、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IL-18、MMP-3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IL-6、IL-18、MMP-3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GF-β1、PGE2、UA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TGF-β1、PGE2、U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47/51),对照组为75.54%(37/5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9%(3/51),对照组为27.45%(14/5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解毒除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解毒除痹汤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痹阻型 炎性因子 疼痛介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3
作者 贺海辉 沈洪 +4 位作者 郑凯 顾培青 朱磊 刘亚军 刘增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60例轻、中度初发或复发型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清肠化湿方(由黄连6g黄芩10g...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60例轻、中度初发或复发型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清肠化湿方(由黄连6g黄芩10g白头翁10g煨木香10g炒当归10g炒白芍20g肉桂3g生甘草6g组成)口服,每日1剂,煎两次,共得300mL,分两次服用,并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随证加减,配合灌肠方(由黄柏30g苦参10g地榆30g白及9g三七粉3g锡类散1.5g组成)灌肠,煎两次,混合浓缩至120mL,每晚睡前灌肠,每连续12天后停灌2天;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25g/片)口服,每次1g,每日4次。两组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肠镜及病理疗效、缓解率,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肠镜及病理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黏膜愈合率(分别为50.0%及43.3%)、缓解率(分别为36.7%、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仅对照组发生ALT轻度升高1例。结论清肠化湿方治疗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是有效而安全的,而且对症状的改善优于美沙拉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化湿方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期 湿热内蕴证
下载PDF
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劳淋气阴两虚夹湿热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邵光新 刘建华 +5 位作者 张涛 姚晓荣 姜威 李向新 周怡 张伟伟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0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劳淋气阴两虚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劳淋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芪地黄汤。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劳淋气阴两虚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劳淋气阴两虚夹湿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芪地黄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47.91%,治疗组复发率为22.44%,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劳淋气阴两虚夹湿热证,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淋 气阴两虚夹湿热证 加味参芪地黄汤
下载PDF
早发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燕敏 伊娜 +1 位作者 王文英 李宝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957-2964,共8页
【目的】研究早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30例早发T2DM患者的四诊资料,确定中医证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运... 【目的】研究早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30例早发T2DM患者的四诊资料,确定中医证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早发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和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130例早发T2DM患者,男女比例为3.19∶1,男性发病率偏高。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困脾证(30.77%)、阴虚热盛证(28.46%)、气阴两虚证(18.46%)、血络瘀阻证(11.54%)、阴阳两虚证(10.77%)。病程早期(≤1年)以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较多,分别为36.49%、33.78%,后期(病程≥5年)以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分别为31.03%、27.59%。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66±4.30)kg/m2,以湿热困脾证最高。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其占比均超过50%,其中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以湿热困脾证最多,高糖饮食以阴虚热盛证最多,空腹C肽及餐后1 h C肽以阴虚热盛证最低、湿热困脾证最高,甘油三酯(TG)以湿热困脾证最高,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阴阳两虚证最高,其次为气阴两虚证,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阴阳两虚证最低,其次为气阴两虚证。【结论】早发T2DM早期主要以湿热困脾证和阴虚热盛证的实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向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的虚证转变。其中,湿热困脾证多存在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并伴有体质量超重、高TG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问题;阴虚热盛证多存在高糖饮食,伴有血糖偏高和胰岛素缺乏;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患者多处于病程的后期,具有肾功能较差的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2型糖尿病 中医证型 湿热困脾 阴虚热盛 危险因素 生化指标
下载PDF
52例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157-159,共3页
目的文章将主要针对于结肠炎性息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脾胃科32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发病率统计。结果在320例结肠肉患者中,炎性息肉,占据16.25%;其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分别为67.3%和32.7%,男性... 目的文章将主要针对于结肠炎性息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脾胃科32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发病率统计。结果在320例结肠肉患者中,炎性息肉,占据16.25%;其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分别为67.3%和32.7%,男性老年患者与女性老年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1.4%和52.9%;在炎性息肉中医证型分布中,以湿热淤阻证型最高,占据比例为48.1%,其中男性比例为60.0%,年龄分布上,以青中年患者居高。结论结肠炎性息肉在人群的年龄性别分布规律上,以男性老年患者最高,中医证型中以湿热淤阻为主。而在湿热淤阻炎性息肉患者分布中,以男性青中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息肉 脾肾阳虚 湿热瘀阻 中医证型 发病率 饮食习惯
下载PDF
益肾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肾两虚兼湿热证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戴芹 张佩青 +9 位作者 王小琴 聂莉芳 傅晓骏 彭文 王怡 李均 毕月萍 米秀华 袁敏 何立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 观察益肾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肾两虚兼湿热证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脾肾两虚兼湿热证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1~2期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 目的 观察益肾清热化湿方治疗脾肾两虚兼湿热证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脾肾两虚兼湿热证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1~2期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益肾清热化湿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不同时间点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SCr、BUN及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66/85)、82.4%(70/85)和89.4%(76/8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2%(17/36)、55.6%(20/36)和61.1%(22/36),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高于治疗2个月后(χ~2=4.28,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2、4、6个月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益肾清热化湿方 脾肾两虚 湿热证 蛋白尿
原文传递
海南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湿证与脂肪度的关联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亚伟 丁一 +4 位作者 蔡媛媛 王婷 黄家彦 王珊 薛兰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湿证、非湿证各组与FibroScan-CAP检测结果、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关联性。方法:NAFLD患者110例分为中医湿证(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组、非湿证(气滞证)组,同时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湿证、非湿证各组与FibroScan-CAP检测结果、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关联性。方法:NAFLD患者110例分为中医湿证(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组、非湿证(气滞证)组,同时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进行FibroScan-CAP检测并抽血检测血脂、肝功能等,比较各组FibroScan-CAP检测结果、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110例NAFLD患者中,湿证组90例占81.8%,非湿证组20例占18.2%。湿证、非湿证各组的脂肪肝程度比较:非湿证组中脂肪肝程度(中度)比例显著高于湿浊证组、湿热证组、痰瘀证组(P<0.05);非湿证组中脂肪肝程度(重度)比例显著低于湿浊证组、湿热证组、痰瘀证组(P<0.05);湿浊证组中脂肪肝程度(重度)比例显著低于痰瘀证组(P<0.05)。各组别不同程度脂肪肝生化指标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湿证组、湿浊证组、湿热证组、痰瘀证组TC、TG、AST、ALT、ALP、GG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非湿证组比较,湿浊证组、湿热证组、痰瘀证组AST、ALT、TG、GGT水平升高(P<0.05),痰瘀证组TC、TG、AST、ALT、GGT水平升高最为显著,痰瘀证组脂肪肝程度与TC(R=0.446,P=0.003)、TG(R=0.377,P=0.014)、AST(R=0.403,P=0.008)、ALT(R=0.449,P=0.003)、ALP(R=0.408,P=0.007)有较强正相关性。提示各组脂肪肝程度排序,从轻到重依次为:非湿证(气滞证)→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结论: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医湿证密切相关,且湿证脂肪肝程度与FibroScan-CAP检测结果、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呈正相关,为NAFLD的中医湿证客观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非酒精性脂肪肝 湿证 湿浊证 湿热证 痰瘀证 气滞证 脂肪度
原文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的乙肝后肝硬化典型证候生物学基础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呼雪庆 苏式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68-1873,共6页
目的: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角度阐释乙肝后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证候分类的意义。方法:纳入1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包括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各5例及6名健康人。采取血液样本,提取DNA做Human Methyla... 目的: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角度阐释乙肝后肝硬化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证候分类的意义。方法:纳入1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包括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各5例及6名健康人。采取血液样本,提取DNA做Human Methylation 450K芯片检测及分析。结果:4组之间共有37 957个甲基化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3个证候各有57,68和94个差异甲基化位点,主要集中在基因启动子区。其中,HLA-DRB1和ADAMTS9,NUDT1和YES 1,APOA5和PRKCZ等基因的差异甲基化可能分别与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肝肾阴虚证证候形成有关。结论:DNA甲基化可能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生物学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证候 乙肝后肝硬化 湿热内蕴证 脾虚湿盛证 肝肾阴虚证
原文传递
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前列倍喜胶囊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海涛 李恭会 +2 位作者 潘正波 徐林飞 卢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94-199,共6页
目的:观察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前列倍喜胶囊内服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疗效,探讨其对Thl/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在就诊的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1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 目的:观察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前列倍喜胶囊内服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疗效,探讨其对Thl/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在就诊的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1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倍喜胶囊内服治疗,6粒/次,3次/d,饭前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1剂/d,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湿热瘀滞证症状评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湿热瘀滞证辨证疗效。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监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NIH-CPSI总分以及湿热瘀滞证症状评分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P〈0.05)。观察组患者湿热瘀滞证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h1,Th1/Th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h2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IL-4,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6,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妙丸合失笑散加减配合前列倍喜胶囊内服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证候指标,且可调节Thl/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恢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丸 失笑散 前列倍喜胶囊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滞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