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1
作者 Xueyan Zhang Shichao Cheng +4 位作者 Chuankai Fu Geping Yin Liguang Wang Yongmin Wu Hua Hu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46-97,共52页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contemporary lithium-ion batteries,particularly their low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 concerns,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equipped with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contemporary lithium-ion batteries,particularly their low energy density and safety concerns,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equipped with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an up-and-coming alternative.Among the various SEs,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OICSEs)that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polymer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demonstrate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s.However,OICSEs still face many challeng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such as low ionic conductivity and poor interfacial stability,which severely limit their applications.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recent research advancements in OICSEs.Specifically,the influence of inorganic fillers on the main functional parameters of OICSEs,including ionic conductivity,Li+transfer number,mechanical strength,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electronic conductivity,and thermal stability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The lithium-ion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OICSE is thoroughly analyzed and concluded from the microscopic perspective.Besides,the classic inorganic filler types,including both inert and active fillers,are categorized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organic filler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OICSEs.Finally,the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relevant to OICSEs are summarized,and th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ICSEs are also highlighted for constructing superior ASSL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 inorganic filler Interfacial stability Li-ion conduction mechanism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下载PDF
Tailoring Practically Accessible Polymer/Inorganic Composite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A Review 被引量:13
2
作者 Hongmei Liang Li Wang +4 位作者 Aiping Wang Youzhi Song Yanzhou Wu Yang Yang Xiangming 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6-297,共32页
Solid-state electrolytes(SSEs)are widely considered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for upcoming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owing to the potential for great safety and energy density.Among them,polymer solid-state el... Solid-state electrolytes(SSEs)are widely considered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for upcoming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owing to the potential for great safety and energy density.Among them,polymer solid-state electrolytes(PSEs)are competitive candidates for replacing commercial liquid electrolytes due to their flexibility,shape versatility and easy machinability.Despi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SEs,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still faces obstacles including poor ionic conductivity,narrow electrochemical stable window and inferior mechanical strength.Polymer/inorganic composite electrolytes(PIEs)formed by adding ceramic fillers in PSEs merge the benefits of PSEs and inorganic solid-state electrolytes(ISEs),exhibiting appreciabl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due to the abundant interfaces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Some PIEs are highly compatible with high-voltage cathode and lithium metal anode,which offer desirable access to obtaining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This review elucidates the current issue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PIEs.The performance of PIEs was remarkably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lers including type,content,morphology,arrangement and surface groups.We focus on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composite environment for designing high-performance PIEs.Finally,the 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reating high-performance PIEs are outlined.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inorganic composite electrolytes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fillerS Ionic conductivity High voltage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秦路平 张亲亲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447-1450,共4页
固态锂金属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储能系统。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由于集成了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的优点,在锂金属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性能与无机填料的尺寸结构以及填料与其他电解质组... 固态锂金属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储能系统。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由于集成了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的优点,在锂金属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性能与无机填料的尺寸结构以及填料与其他电解质组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合理设计无机填料的纳米尺寸及复合电解质的结构是提高固体电池中锂离子输运性能的重要手段。综述了基于零维、一维和二维无机填料尺寸设计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三维框架结构及多层结构的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金属电池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 结构设计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Inorganic–Organic Composites for Dental Restorative Materials—A Review
4
作者 CUI Bencang YANG Qing +6 位作者 LI Jing WANG Huining LIN Yuanhua SHEN Yang LI Ming DENG Xuliang NAN Cewe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15年第4期179-197,共19页
The paper is to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n composite dental restorative materials in terms of filler dimension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compatibility and aesthetic performance are determined by fillers morph... The paper is to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n composite dental restorative materials in terms of filler dimension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biocompatibility and aesthetic performance are determined by fillers morphology, content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We mainly summarized the 0-, 1-, and 2-dimensional fillers of composites used in dental restor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especiall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imply desirable applications for dental composites designed with these fill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DENTAL RESTORATIVE materials inorganic fill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天然橡胶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文雅 李邦森 +3 位作者 石建军 孙天一 张小朋 史载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6-30,共5页
无机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良好分散可以实现载荷的有效传递,使得天然橡胶(NR)的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各类无机纳米填料的功能化改性后可更好地分散在NR基体中,产生的界面作用为NR各项性能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综述了无... 无机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良好分散可以实现载荷的有效传递,使得天然橡胶(NR)的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此外,各类无机纳米填料的功能化改性后可更好地分散在NR基体中,产生的界面作用为NR各项性能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综述了无机纳米填料与NR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无机纳米材料及其改性对NR机械性能、抗菌性、热稳定性和导电性等补强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纳米填料 无机纳米填料 复合材料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无机填料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国洪瑶 吴晓萌 +1 位作者 吴勇民 汤卫平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共8页
全固态锂电池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而固态电解质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组成的无机/有机固体复合电解质因其优良的可设计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锂离子传导能力是复... 全固态锂电池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而固态电解质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组成的无机/有机固体复合电解质因其优良的可设计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锂离子传导能力是复合电解质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而无机填料对提升锂离子传导有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典型无机填料的种类,总结了不同种类填料对加速锂离子输运过程的作用机理,讨论了无机填料的添加量、颗粒大小、分散性、形态对提升离子电导率的影响规律。除此之外,还归纳了无机填料对电化学窗口、锂离子迁移数、力学性能等其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 离子输运机制 纳米尺度设计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性尼龙复合材料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江风 施燕琴 +3 位作者 陈思 马猛 王旭 叶敬彪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4,129,共6页
玻璃纤维(GF)改性尼龙(PA)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影响PA/GF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进行综述。阐述了GF与PA基体界面作用力、GF的直径、挤出机螺杆组合及GF与其他无机填料的协同作用对PA/GF复合材料性能... 玻璃纤维(GF)改性尼龙(PA)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影响PA/GF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进行综述。阐述了GF与PA基体界面作用力、GF的直径、挤出机螺杆组合及GF与其他无机填料的协同作用对PA/G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GF进行有机化改性或在PA基体中添加其他改性剂能显著提升PA和GF界面作用力,从而提高PA/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GF的直径越小,PA/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螺杆组合对PA/GF复合材料中GF的长度和分散性具有重要影响,联合使用齿形盘、反向齿形盘与啮合块,制备的PA/GF复合材料性能更好。与单独采用GF改性的PA复合材料相比,当其他无机填料与GF协同使用时,PA/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最后,对未来GF改性PA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PA) 玻璃纤维(GF) 无机填料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固态锂电池复合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琛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9期18-24,共7页
固态锂电池因质量轻、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工作原理与传统锂电池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解质不同,固态锂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作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固态电解质的研... 固态锂电池因质量轻、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工作原理与传统锂电池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解质不同,固态锂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作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件,固态电解质的研发是固态锂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单一的固态电解质存在着离子电导率低、锂沉积产生锂枝晶而刺穿隔膜、界面不稳定等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固态锂电池的性能要求。而由无机填料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复合而成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兼具多种固态电解质的优点,具有稳定的物理和电化学特性,近年来的研究使得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得以提升,综合性能超越了单一的固态电解质。通过精确控制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组分和结构,可以实现对其各方面物理化学性质的调控。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是调整改进复合固态电解质中各种材料的比例,或者探索具有更优异性能的电解质及其辅助材料,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复合固态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性 无机填料
下载PDF
不同无机填料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性能对比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慧波 杨绪杰 +2 位作者 陆路德 汪信 孙向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2-395,共4页
以聚醚N-20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用1,4-丁二醇为扩链剂,填充经超声波分散、偶联处理的不同无机填料,分别合成填充型聚氨酯(PUR)弹性体。研究了填充型PUR弹性体的耐磨性、力学性能以及填料在弹性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无机... 以聚醚N-20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用1,4-丁二醇为扩链剂,填充经超声波分散、偶联处理的不同无机填料,分别合成填充型聚氨酯(PUR)弹性体。研究了填充型PUR弹性体的耐磨性、力学性能以及填料在弹性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无机填料在PUR弹性体中所表现出的性质不同,碳化硅主要提高了弹性体的耐磨性,而陶瓷微珠、玻璃微珠在增强增韧方面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力学性能 无机填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合成及其在牙科复合树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峻岭 周凯运 +1 位作者 朱婷 周传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的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以赋予牙科复合树脂更优良的抗菌性能。方法在分子设计和筛选的基础上,制备了长链烷基季铵盐修饰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并对填料的抗菌性能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抗菌填料与...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的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以赋予牙科复合树脂更优良的抗菌性能。方法在分子设计和筛选的基础上,制备了长链烷基季铵盐修饰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并对填料的抗菌性能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抗菌填料与树脂的结合力,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抗菌填料表面进行了处理,并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加入牙科复合树脂中,观察其在复合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同时与商品化的Tetric N-Ceram纳米瓷化复合树脂进行对比;并以变异链球菌为对象,研究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结果长链烷基季铵盐成功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抗菌性能优于含短链烷基季铵盐的抗菌无机填料;偶联处理后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在树脂基体中分散均匀,与树脂结合紧密,与Tetric N-Ceram纳米瓷化复合树脂类似;改性后的复合树脂抗菌性能良好。结论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抗菌性能良好,经过表面偶联处理后可以很好地与牙科复合树脂共混,提高了牙科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偶联剂 无机填料 复合树脂 抗菌性
下载PDF
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峻岭 金婵媛 +2 位作者 聂晓萌 周凯运 周传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29,534,共5页
目的合成新型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为赋予牙科复合树脂抗菌性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首先合成了季铵盐:N,N,N-三甲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1-碘化铵,然后再将其枝接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得到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 目的合成新型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为赋予牙科复合树脂抗菌性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首先合成了季铵盐:N,N,N-三甲基-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1-碘化铵,然后再将其枝接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得到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季铵盐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并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然后以变异链球菌为对象,研究季铵盐修饰纳米二氧化硅的抗菌性能。结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季铵盐成功地枝接到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表面。与对照组相比,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P<0.01)。结论季铵盐修饰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可以用来提高牙用复合树脂的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抗菌性 无机填料 季铵盐
下载PDF
减摩耐磨用无机颗粒/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纪秋龙 章明秋 +1 位作者 容敏智 Klaus Friedrich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5,共5页
综述了减摩抗磨用无机颗粒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无机颗粒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复合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 ,指出这类材料的发展趋势在于应用纳米填料 ,通过发展适当的分散技术 ,同时加强粒子与基体的结合 ,有可... 综述了减摩抗磨用无机颗粒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无机颗粒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复合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 ,指出这类材料的发展趋势在于应用纳米填料 ,通过发展适当的分散技术 ,同时加强粒子与基体的结合 ,有可能克服现有微米颗粒复合材料中存在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填料 摩擦 磨损 高分子复合材料 进展 减摩 耐磨
下载PDF
高导热环氧树脂复合电介质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杜伯学 孔晓晓 +1 位作者 李进 张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共8页
环氧树脂凭借其优异的电气、加工及粘结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与电气领域,但其导热性能极差。随着电子电路和电力设备向集成化与小型化发展,散热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设备使用寿命和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高导热环氧树脂材料的... 环氧树脂凭借其优异的电气、加工及粘结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与电气领域,但其导热性能极差。随着电子电路和电力设备向集成化与小型化发展,散热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设备使用寿命和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高导热环氧树脂材料的研究成为了一个挑战。本文在介绍环氧树脂复合电介质导热微观机理的基础上,对影响材料导热性能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总结。同时,对高导热环氧树脂复合电介质的电气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高导热材料的耐电痕特性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展望了兼具高导热、优异绝缘性能的环氧树脂复合电介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复合电介质 热导率 无机填料 耐电痕特性
下载PDF
纳米无机粒子/PC/AS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邰志新 韩业 +2 位作者 张明耀 郭菲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82,共4页
为研究无机刚性粒子对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混物合金(PC/ASA)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C/ASA/SAN/TiO2和PC/ASA/SAN/CaCO3两种复合材料,并对其缺口冲击,拉伸,熔融指数测试和冲击断面的形貌观察,... 为研究无机刚性粒子对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混物合金(PC/ASA)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PC/ASA/SAN/TiO2和PC/ASA/SAN/CaCO3两种复合材料,并对其缺口冲击,拉伸,熔融指数测试和冲击断面的形貌观察,分析研究了不同含量,不同粒径的无机填料对PC/ASA合金增韧,增强,流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CO3体系和TiO2体系冲击强度均随填料用量增加而明显降低;无机填料/PC/AS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总体呈下降趋势,流动性能则随无机填料含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SA/无机填料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无机填料改性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维娟 邱祖民 郑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0,共3页
综述了多种无机填料的改性方法及无机填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指出了改性无机填料在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无机填料 改性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复合树脂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峻岭 张强 +3 位作者 孙睿男 朱婷 葛建华 周传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合成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复合树脂,探讨其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制备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经表面偶联处理后,分别以0%、5%、10%、15%及2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复合树脂中,以0%组作为对照组,... 目的合成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复合树脂,探讨其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制备含长链烷基季铵盐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经表面偶联处理后,分别以0%、5%、10%、15%及2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复合树脂中,以0%组作为对照组,用三点弯曲试验来检测其力学性能。建立人牙菌斑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菌落计数、乳酸代谢分析及活/死细菌染色等手段来评价复合树脂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复合树脂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小于15%时,其力学性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当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达到5%及以上时,复合树脂对人牙菌斑生物膜的代谢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性能(P<0.05)。结论当抗菌无机填料的质量分数达到5%时,复合树脂具有较强的抗菌防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牙菌斑生物膜 无机填料 复合树脂 抗菌性
下载PDF
具有包藏结构的三元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新清 乔金樑 +5 位作者 华幼卿 刘轶群 张晓红 高建明 谭邦会 宋志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丙烯 丁苯橡胶 纳米碳酸钙三元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结果显示 ,复合材料中的大多数纳米碳酸钙粒子被包藏在丁苯橡胶中 ,并与之共同形成分散于聚丙烯树脂中的分散相 ,这种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刚性、高韧性、高耐热... 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丙烯 丁苯橡胶 纳米碳酸钙三元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结果显示 ,复合材料中的大多数纳米碳酸钙粒子被包藏在丁苯橡胶中 ,并与之共同形成分散于聚丙烯树脂中的分散相 ,这种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刚性、高韧性、高耐热性和高的结晶速率 .系统研究了成核剂苯甲酸钠的加入和纳米碳酸钙的用量对该类纳米复合材料相态结构、结晶形态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以及具有包藏结构的分散相粒径和PP中β晶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苯甲酸钠的加入和纳米碳酸钙用量的提高均可使体系中分散相粒径减小 ,结晶速率加快 ,进而使材料的韧性、刚性和耐热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聚丙烯 纳米复合材料 分散相 结晶速率 丁苯橡胶 粒径 三元 研究结果 苯甲酸钠
下载PDF
聚氨酯/无机填料复合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邵迪 刁建志 +1 位作者 王丽洁 李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以聚醚多元醇和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为原料,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为扩链剂,采用预聚法分别填充玻璃纤维、石墨片和浮石不同的无机填料制得聚氨酯弹性体(PUE)/玻璃纤维、PUE/石墨片和PUE/浮石3种复合PUE。采用扫描电镜(S... 以聚醚多元醇和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为原料,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为扩链剂,采用预聚法分别填充玻璃纤维、石墨片和浮石不同的无机填料制得聚氨酯弹性体(PUE)/玻璃纤维、PUE/石墨片和PUE/浮石3种复合PUE。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及力学性能测试对3种复合PUE的断面形貌、热稳定性和抗压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玻璃纤维、石墨片和浮石后对复合PUE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有增强作用。纯PUE抗压强度为3.53MPa,添加质量分数为40%的玻璃纤维、石墨片和浮石制得的3种复合PUE抗压强度分别为3.73、4.30和4.33MPa,比未添加填料的PUE分别提高5.67%、21.81%和22.66%;在失重率为5%时,纯PUE的分解温度为253.70℃,3种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分别为277、261和260℃,比未添加无机填料的PUE分别提高9.18%、2.88%和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复合弹性体 无机填料 性能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牛光良 王同 +1 位作者 徐恒昌 沈德言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吸附机制。方法:应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经硅化处理和未经硅化处理的钡玻璃粉进行测试,通过差示光谱解析偶联剂与钡玻璃间界面的特征吸收谱带。结果:(1)钡玻璃经硅化处理后其表面的游...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的吸附机制。方法:应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经硅化处理和未经硅化处理的钡玻璃粉进行测试,通过差示光谱解析偶联剂与钡玻璃间界面的特征吸收谱带。结果:(1)钡玻璃经硅化处理后其表面的游离OH基消失,偶联剂与钡玻璃界面处出现了Si-O-Si、Si-O-Al和Si-O-B等基团的特征谱带;(2)γ-MPS在钡玻璃表面产生了化学吸附,其吸附机制为钡玻璃表面的游离OH基与γ-MPS水解后的硅醇基团发生缩合形成以Si-O-M为主的共价键合。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硅烷偶联剂γ-MPS与钡玻璃界面结合的机制,为钡玻璃填料在复合树脂中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新型复合树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 复合树脂 游离 共价键合 吸附机制 研究 光谱解析 结论 基团 理论依据
下载PDF
无机复合阻燃填料的开发及阻燃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郑水林 四季春 +1 位作者 路迈西 吴良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研究了氢氧化铝 (Al(OH) 3)、氢氧化镁 (Mg(OH) 2 )、煅烧高岭土、纳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锑 (Sb2 O3)等组成的复合阻燃体系对软PVC电缆制品的阻燃作用 ,开发了一种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该复合阻燃填料用于软PVC电缆料中 ,阻燃性... 研究了氢氧化铝 (Al(OH) 3)、氢氧化镁 (Mg(OH) 2 )、煅烧高岭土、纳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锑 (Sb2 O3)等组成的复合阻燃体系对软PVC电缆制品的阻燃作用 ,开发了一种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该复合阻燃填料用于软PVC电缆料中 ,阻燃性能良好 (氧指数达 36 .4 ) ,机械性能及电性能均达到GB8815 - 88标准规定。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表明 ,Sb2 O3的阻燃作用及Al(OH) 3与Mg(OH) 2 之间的协效作用较为突出。Sb2 O3与PVC中的氯以氯 -锑系统发挥协效阻燃作用 ,其机理涉及凝聚相阻燃及气相阻燃。Al(OH) 3与Mg(OH) 2 主要在凝聚相发挥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无机复合阻燃填料 PVC 阻燃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