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的捕食行为
1
作者 高冬梅 皇甫佳一 郭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18,共10页
【目的】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论文旨在明确山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monticola)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对小地老虎的捕食特性,丰富小地老虎生物防治技术手段,降低小地老虎防治... 【目的】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论文旨在明确山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monticola)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对小地老虎的捕食特性,丰富小地老虎生物防治技术手段,降低小地老虎防治成本与化学农药用量。【方法】在猎物被土壤覆盖和裸露两种自然条件下,观察并统计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在1、6、12、24和48 h内对不同虫态小地老虎的捕食选择性、捕食方式以及捕食致死率;在室内,利用两种蚂蚁的试验种群开展捕食行为序列特征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明确两种蚂蚁捕食行为差异及控害特点。【结果】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卵的致死率较低,48 h累计致死率仅为12.67%;山大齿猛蚁不取食小地老虎卵。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幼虫和蛹的控制效果超过49%,最高达98.67%,且控制效果随小地老虎龄期增长而降低。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捕食行为序列存在一定差异: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低龄幼虫均以直接搬运为主;对体型较大的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日本弓背蚁具有试探、攻击、召唤同伴、猎物切割、群体搬运等行为,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行为;而山大齿猛蚁对大型猎物的捕食行为较为单一,未观察到召唤同伴、群体搬运等行为,群体捕食行为不明显。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捕食行为的差异也体现在捕食方式和对小地老虎的致死率方面: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低龄幼虫多直接搬运回巢,捕食效率极高,对小地老虎高龄幼虫多以集体捕猎;山大齿猛蚁捕猎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时丢弃比例较高,但因叮咬蜇刺,逃脱捕猎的小地老虎幼虫死亡率较高。此外,土壤覆盖极大地影响蚂蚁对小地老虎幼虫的发现,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仅能发现地表猎物,不具备探测地下猎物的能力。【结论】日本弓背蚁和山大齿猛蚁对小地老虎幼虫和蛹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小地老虎虫龄越低控制效果越好,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捕食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影响对小地老虎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地下害虫 小地老虎 致死率 捕食行为序列 天敌昆虫
下载PDF
果园生草及访花昆虫研究进展
2
作者 贾钰莹 张甘雨 +2 位作者 张婷婷 陈珍珍 孙瑞红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7-16,22,共11页
针对果树栽培管理中存在的树冠郁闭、土壤酸化、生物多样性低、有益生物少、病虫害发生严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等突出问题,国内外开展了对果树行间生草技术的研究与生态评价。通过分析果园生草的种类选择、种植管理及其在果园... 针对果树栽培管理中存在的树冠郁闭、土壤酸化、生物多样性低、有益生物少、病虫害发生严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等突出问题,国内外开展了对果树行间生草技术的研究与生态评价。通过分析果园生草的种类选择、种植管理及其在果园土壤理化性质、杂草管理及有益生物引诱等方面的作用,结合访花昆虫多样性及其对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综合表明,果园生草技术不仅可以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温湿度、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吸引访花昆虫为果树授粉和提高自然天敌数量有效控制害虫。从“生态优先、绿色防控”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果树栽培管理与害虫防控,筛选本土野花、野草进行混合式生草,将更加有利于调控果园生态,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生草技术 访花昆虫 访花行为 混合式生草
下载PDF
昆虫肠-脑轴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子园 陆永跃 齐易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77,共8页
肠-脑轴是大脑和肠道神经系统双向联系的通道,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神经生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快速增长,成为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肠-脑轴调控昆虫多种行为和生理功能,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与肠道菌密不可... 肠-脑轴是大脑和肠道神经系统双向联系的通道,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神经生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快速增长,成为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肠-脑轴调控昆虫多种行为和生理功能,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与肠道菌密不可分。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昆虫觅食、运动、交配、攻击、学习和记忆行为以及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并且概述了以昆虫为模型,对肠-脑轴与人类神经性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肠-脑轴 肠道共生菌 行为
下载PDF
2种蚜虫取食诱导棉花对棉长管蚜与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闫文静 朱玉永 +3 位作者 张玉栋 吴娜 张全成 王俊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158,共7页
为研究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与棉蚜Aphis gossypii对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取食适应性,揭示取食诱导下两种蚜虫的取食竞争机制,采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在健康棉花、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的... 为研究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与棉蚜Aphis gossypii对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取食适应性,揭示取食诱导下两种蚜虫的取食竞争机制,采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在健康棉花、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的棉花上取食6 h的棉长管蚜和棉蚜的16个重要参数,比较两种蚜虫的取食行为。研究发现:1)取食健康棉花时,棉蚜在木质部(G波)的取食持续总时间长于棉长管蚜,棉蚜在木质部的取食能力大于棉长管蚜,但二者在韧皮部的取食能力相差不大。2)取食棉长管蚜诱导的棉花时,棉蚜取食韧皮部(E2波)持续的总时间为(2 531.33±60.86)s,显著大于棉长管蚜E2波持续总时间[(2 196.00±98.91)s];取食棉蚜诱导的棉花时,棉蚜取食韧皮部、木质部持续的总时间显著长于棉长管蚜(P<0.05),说明棉蚜对于棉蚜诱导棉花的取食耐受性大于棉长管蚜。棉蚜对两种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适应性更强,更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棉长管蚜与棉蚜取食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棉花的F波持续总时间长于健康棉花,说明经取食诱导的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棉花 竞争 取食行为 寄主植物抗虫性
下载PDF
道地产区阳春砂仁中华蜜蜂访花行为及携粉特征研究
5
作者 李文峰 彭烨华 +3 位作者 张祎 刘娓 罗佳敏 李志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6,共8页
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具有多重功效和悠久的应用历史。阳春砂仁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省阳春市及周边地区。长久以来,受制于野生优势传粉昆虫资源匮乏,道地产区阳春砂仁自然结实率低、产量低,已严重影响到当... 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阳春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具有多重功效和悠久的应用历史。阳春砂仁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省阳春市及周边地区。长久以来,受制于野生优势传粉昆虫资源匮乏,道地产区阳春砂仁自然结实率低、产量低,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观察道地产区阳春砂仁的开花过程及花朵形态,记录访花昆虫种类,并着重分析了中华蜜蜂的访花行为特点和传粉潜能。观察发现,阳春砂仁花朵形态特征不利于自花传粉及一般昆虫传粉,但其花朵散粉量和泌蜜量均较大而有利于吸引昆虫传粉。本研究共调查到4种访花昆虫,分别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果蝇1种Drosophila sp.和欧洲球螋Forficula auricularia L.,其中,中华蜜蜂是主要访花昆虫。中华蜜蜂存在采粉和采蜜两种采集行为,且存在显著偏好性,其更频繁采集砂仁花蜜(平均占比77.4%),而不是花粉(平均占比22.6%),采粉行为具有潜在传粉功能,而采蜜行为则不具有传粉作用。另外,中华蜜蜂虫体各部位在采集过程中都可能携带花粉,但不同部位携带花粉量不同。中华蜜蜂是道地产区阳春砂仁的主要传粉昆虫,但其采集偏好性降低了对阳春砂仁的传粉效能,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其采粉行为比率,将可能提高中华蜜蜂对道地产区阳春砂仁的授粉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仁 道地产区 中华蜜蜂 采集行为 携粉特征
下载PDF
LATERAL DISPERSAL OF ADULT AQUATIC INSECTS FOLLOWING EMERGENCE FROM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IKUMA RIVER(HONSHU ISLAND,JAPAN)IN RELATION TO WATERFRONT VEGETATION
6
作者 Kimio HIRABAYASHI Goro KIMURA +3 位作者 Yachiyo FUKUNAGA Kumiko TSUKADA Makoto ANDO Atsushi HATTORI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2-659,共8页
To clarify the role of waterfront vegetation of floodplains for adult aquatic insects, Trichoptera and Diptera (Tipulidae and Chironomida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ikuma River from May to July, an investigatio... To clarify the role of waterfront vegetation of floodplains for adult aquatic insects, Trichoptera and Diptera (Tipulidae and Chironomida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Chikuma River from May to July,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number of these insects was conducted by trapping in each type of vegetation using board traps.A total of 2608.5 adults/m 2 were collected, and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26 species belonging to three taxa,i.e., seven species of Trichoptera, four species of Tipulidae and 15 species of Chironomida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was Psychomyia acutipennis in Trichoptera (95.7%).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P.acutipennis in the all vegetation area (especially, Salix subfragilis) and the control area (no vegetation)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s (P<0.05, Mann-Whitney U-test). Other taxa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ll vegetation area and the control. Moreover, the numbers of adult P. acutipenni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ight on each vegetation. In the case of Vicia villosa varia and V. villosa varia plus dead Phragmites australis, the highest number was caught in the traps set in the boundary between one plant and the plant above (P<0.05, Steel-Dwass Test) in May.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ase of almost all vegetation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s (except of S.subfragilis in May, Melilotus officinalis plus dead P.australis in June), the highest number was caught in the traps set up within the vegetation (P<0.05, Steel-Dwass Test).As a resul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number of trapped P.acutipennis according to the vegetation and its heigh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types of vegetation in the floodpla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fauna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quatic insect Chikuma River Flight behavior Lateral dispersal Seasonal change Waterfront vegetation
下载PDF
The Predatory Function of Three Spiders to Two Insect Pests in Rice Within a Multi-species Co-existence System
7
作者 LI Jian-quan, SHEN Zuo-rui and ZHAO Zhi-mo(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 P.R. China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 P.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1-396,共6页
The prey-seeking behavior of three spiders (X1-Pirata subpiraticus, X2-Clubiona japonicola and X3-Tetragnatha japonica) for brown plant hopper (X4-Nilaparvata lugens) and rice spittle bug (X5-Cal-litettix versicolor) ... The prey-seeking behavior of three spiders (X1-Pirata subpiraticus, X2-Clubiona japonicola and X3-Tetragnatha japonica) for brown plant hopper (X4-Nilaparvata lugens) and rice spittle bug (X5-Cal-litettix versicolor)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how interference between and within species occurred, by using a quadratic regression rotational composite design. Six predation models derived from th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among and within predators and preys were developed. The total predatory capacity of spiders on rice insect pests after coexistence for one day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 Y3 = 32.795 + 2.25X1 + 1.083X2 + 0.5X3 + 10.167X4 + 3.167X5 - 1.67X12 - 2.42X22 - 3.295X32 - 0.045X42 + 0.455X52 - 3.125X1X2 + 0.375X1X3 -0.625X1X4 - 0.375X1X5 + 0.375X2X3 - 0.875X2X4 + 0.125X2X5 + 0.375X3X4 - 0.375X3X5 + 0.125X4X5. The principal efficiency analysis using this model indicated that increases in insect pest dens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edation by predators; this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e effect of any single predator. X4 had a greater effect than X5; however, X4 and X5 demonstrated little interspecific interference and even promoted each other and increased predation rates as the densities of the two pests increased. Among the three predators, an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of X,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increase in predation, X3 had the second, X2 the third greatest effect. As predator density increased inter- and intra-species interference occurred, which were largely related to the size, activity, niche breadth, niche overlap and searching efficiency of the predators. X2 produced the greatest inter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individuals and between any other predator species. X3 had the second greatest, which reduced predation levels at high predator densities. Because of these factors, the highest predation rate was obtained at a prey density of 120 per 4 rice-hills. The optimal proportion of the three predators in the multi-predator prey system was X1: X2: X3 = 5.6:1.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ders Predation BIO-CONTROL Intra-species relationships Co-existence system Interaction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imal behavior Natural enemies Rice insect pest
下载PDF
昆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兰晓娜 向姗姗 朱慧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7-1216,共20页
触角感器是昆虫对环境变化产生行为响应的重要基本结构单元,作为昆虫内部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接口,受到广泛关注。由于不同环境压力的作用,长期适应性进化使昆虫触角上着生有不同类型的感器,且执行着差异化的生物学功... 触角感器是昆虫对环境变化产生行为响应的重要基本结构单元,作为昆虫内部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接口,受到广泛关注。由于不同环境压力的作用,长期适应性进化使昆虫触角上着生有不同类型的感器,且执行着差异化的生物学功能。触角感器在昆虫识别寄主、寻找配偶、躲避天敌等行为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若深入理解昆虫行为变化的内在机理,则有必要清晰认识昆虫触角感器类型与潜在功能。本文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性综述与总结。截止目前,共发现有61种昆虫触角感器类型,且触角感器存在种内与种间特征差异。同时针对12种常见的触角感器功能进行梳理,提出昆虫触角感器未来可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本文全面了解各昆虫触角感器类型特征和功能,为从形态结构方面进行昆虫分类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今后从化学生态学角度深入开展昆虫行为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角感器 昆虫 适应性行为 功能
下载PDF
昆虫嗅觉系统编码规律
9
作者 程李莉 康乐 郭晓娇 《自然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39-246,共8页
嗅觉在昆虫的整个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定位取食寄主植物维持个体生存,到同种个体联系以及求偶交配维持种群发展。昆虫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发展出一套完备的嗅觉感受-处理系统。虽然不同种类昆虫的嗅觉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各... 嗅觉在昆虫的整个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定位取食寄主植物维持个体生存,到同种个体联系以及求偶交配维持种群发展。昆虫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发展出一套完备的嗅觉感受-处理系统。虽然不同种类昆虫的嗅觉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但依然遵循着通用的编码规律。文章总结了昆虫外周感受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处理嗅觉信息的关键节点及彼此的对应关系,归纳昆虫嗅觉系统编码的一般规律并与一些昆虫特殊的嗅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为人们认识昆虫嗅觉作用机制与进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行为 嗅觉 受体 嗅小球 神经元
下载PDF
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付冠军 黄聪 +4 位作者 周亚楠 刘博 刘万学 钱万强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子对接为代表的2种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减少了筛选的盲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2种虚拟筛选方法及其在害虫行为调节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2种筛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生物学 昆虫行为调节剂 虚拟筛选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马家柚花部特征及其访花昆虫种类调查
11
作者 林涛 何丽云 +4 位作者 王帆 李炳根 阿提克穆·麦麦提 周仁辉 程薪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马家柚是江西优质水果品种,但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需要异花传粉。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媒介,通过调查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和了解马家柚的花部特征,可为使用昆虫实现马家柚授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调查了马家柚的访花昆虫种类,其... 马家柚是江西优质水果品种,但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需要异花传粉。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媒介,通过调查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和了解马家柚的花部特征,可为使用昆虫实现马家柚授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调查了马家柚的访花昆虫种类,其次对马家柚花不同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并采用蒸馏法提取马家柚鲜花的精油及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组分。马家柚共有访花昆虫23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最常见的访花昆虫。马家柚的花为双性花,具白色花瓣,黄色花药和绿色柱头。花朵盛开后,花瓣分离,呈辐射对称。雄蕊围绕雌蕊着生,花丝28~47枚。雌蕊具近球形柱头,直径为5.10±0.88 mm,表面具乳白色液体。从马家柚花挥发油中共获得7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73种,相对含量占99.40%。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共有39种,相对含量为70.19%;其次是脂肪酸衍生物,有30种,相对含量为28.53%;苯环类化合物4种,相对含量为0.60%。含量较高的组分是法尼醇,α-橙花叔醇和芳樟醇,其含量分别是28.48%、12.85%、10.12%。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多样,这可能与其花部结构特征及丰富多样的挥发物作为视觉和嗅觉信号吸引不同类型昆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柚 花部特征 挥发油 访花昆虫 访花行为
下载PDF
昆虫的气味景观:从气味扩散到害虫防控
12
作者 焦龙 谭荣荣 +3 位作者 陈勋 王红娟 黄丹娟 毛迎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8-991,共14页
昆虫所接收的气味集合即昆虫的气味景观。昆虫依赖于对气味景观的感受和分辨,完成目标定位、取食、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通过气味景观管理可操控昆虫的行为,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本文从昆虫气味景观的组成和扩散,气味景观对昆虫行为... 昆虫所接收的气味集合即昆虫的气味景观。昆虫依赖于对气味景观的感受和分辨,完成目标定位、取食、交配、产卵等生命活动。通过气味景观管理可操控昆虫的行为,达到防控害虫的目的。本文从昆虫气味景观的组成和扩散,气味景观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影响气味景观的因素,昆虫对气味景观的感知和分辨,以及气味景观管理在害虫防控上的应用等方面对昆虫气味景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昆虫气味景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昆虫而言,目标物释放的气味被气流击散成羽状,并与空气中携带的背景气味混合,共同构成了气味景观。昆虫沿目标物气味进行目标物的搜寻和定位,目标物气味的形状、组成、浓度等可影响昆虫的行为;背景气味则起到补充、警示等辅助作用,不同背景气味对昆虫的目标定位有协同或干扰作用。环境中温湿度、光照、重金属元素以及植物病虫害等是影响昆虫气味景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昆虫通过嗅觉受体捕获气味景观,并将气味信号沿嗅觉神经输送至触角叶等嗅觉中枢。而后,气味景观在昆虫嗅觉中枢中以基本编码或构型编码的模式被解析。背景气味对昆虫目标定位的影响可能是不同气味分子在嗅觉感知和编码过程中的相互加成、竞争性结合及信号串扰的结果。目前,基于对气味景观的管理衍生出了昆虫行为调节剂、外源激发子、选育可释放抗性挥发物的作物品种、“推-拉”技术、天敌支持型植物系统等多种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今后需进一步深入解析昆虫分辨气味景观的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神经学机制,并对气味景观管理相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优化和集成化,以期构建科学、高效的气味景观用于害虫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气味景观 气味扩散 嗅觉行为 气味感知 气味分辨 挥发物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天敌昆虫益蝽的产卵行为及产卵介质筛选研究
13
作者 孙淦琳 郭朴原 +3 位作者 杨韵 李建勇 陈斌 陈聪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明确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雌成虫的产卵行为,筛选出适合雌成虫产卵的介质,在室内采用网室法观察了益蝽成虫的产卵行为,同时分析益蝽雌成虫在折叠与未折叠处理的牛皮纸、硫酸纸、A4打印纸和纱布4种介质上的产卵量、卵块集... 为明确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雌成虫的产卵行为,筛选出适合雌成虫产卵的介质,在室内采用网室法观察了益蝽成虫的产卵行为,同时分析益蝽雌成虫在折叠与未折叠处理的牛皮纸、硫酸纸、A4打印纸和纱布4种介质上的产卵量、卵块集中度、产卵持续时间和卵的孵化率。结果显示,益蝽雌成虫的产卵行为表现为寻找产卵位置、产卵和停歇3个步骤;雌成虫能多次产卵且卵以卵块形式分布;雌成虫对折叠纱布具有较高的产卵选择性,在折叠纱布上的产卵集中度最高,为38.86%,产卵量(49.33粒)和总产卵量(140.87粒)较大,产卵持续时间最长,达38.27 d;折叠与未折叠的产卵介质对益蝽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牛皮纸、硫酸纸、A4打印纸、纱布4种介质上卵的孵化率均在90.00%以上。综上,天敌昆虫益蝽雌成虫产卵量大且卵的孵化率高,折叠纱布是室内规模繁育益蝽的有效产卵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昆虫 益蝽 产卵行为 产卵介质 规模繁育
下载PDF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金香 钟国华 +2 位作者 谢建军 官珊 胡美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8-426,共9页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proteins)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低分子量酸性可溶性蛋白,广泛分布于昆虫触角、跗节等各种化学感受器中,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种内种间同源性一般为30%~90%。其主要功能是感受、识别、转...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proteins)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低分子量酸性可溶性蛋白,广泛分布于昆虫触角、跗节等各种化学感受器中,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种内种间同源性一般为30%~90%。其主要功能是感受、识别、转运、传导环境化学因子刺激信息,参与调节生理节律和生长发育。该文从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生态进化意义、分布表达部位、生化特性、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研究进展,指出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深入研究,对于阐明昆虫与环境化学信息联系规律、昆虫行为反应本质原因,探索害虫综合治理和益虫利用效率新途径,开辟创制昆虫行为控制剂新领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化学感受 化学感受蛋白 信息化学物质 昆虫行为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15
作者 严善春 张丹丹 迟德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10-313,共4页
不同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昆虫行为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部分对害虫表现为引诱作用 ,部分对害虫表现为驱避和致死作用 ,有的则表现为寄主植物与天敌昆虫之间的互惠引诱定位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有关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概况及其对... 不同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昆虫行为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部分对害虫表现为引诱作用 ,部分对害虫表现为驱避和致死作用 ,有的则表现为寄主植物与天敌昆虫之间的互惠引诱定位作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有关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概况及其对昆虫的不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物质 昆虫行为 作用 研究进展 引诱 驱避
下载PDF
南京郊区小菊访花昆虫的行为与活动规律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伟 刘勇 +1 位作者 陈发棣 戴华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7-1172,共6页
2006年6—10月对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内栽培小菊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菊的访花昆虫有32种,多数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不同月份访花昆虫的种类不同;不同种类访花者的形态特征、访花目的及访花行为有... 2006年6—10月对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内栽培小菊的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菊的访花昆虫有32种,多数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不同月份访花昆虫的种类不同;不同种类访花者的形态特征、访花目的及访花行为有所不同,在植物传粉中的作用有很大差异;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小菊的主要传粉者,其种群数量大,平均访花频率达16朵.min-1;晴天,西方蜜蜂和大红蛱蝶(Vanessa indica)的访花蜂数与温度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76,0.887);气温骤降、阴天及降雨会影响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同一天内不同时间,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有差异,一般每天11:00—13:00的访花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菊 访花昆虫 行为 活动规律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成虫4种活动行为日节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吕飞 海小霞 +3 位作者 王志刚 阎爱华 毕拥国 刘炳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5,共6页
采用室内雌雄配对隔离饲养的方法,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取食、交尾、移动、静息4种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各活动行为的高峰期不同。取食行为发生在21:30(49%)、交尾行为在12:00(34%)、移动行为在10:30(... 采用室内雌雄配对隔离饲养的方法,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取食、交尾、移动、静息4种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各活动行为的高峰期不同。取食行为发生在21:30(49%)、交尾行为在12:00(34%)、移动行为在10:30(36.5%)、静息行为在8:00—9:00(36%~41%)。2活动行为在发生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和静息行为黑夜高于白天,交尾、移动行为白天高于黑夜。凌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晚上6个时间段,交尾、移动和静息行为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取食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性别对各行为日节律有一定影响,雌雄虫发生各行为的高峰期存在差异。白天和黑夜,雌雄虫各行为事件的发生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时间段,雌雄虫中午的取食行为、上午和中午的移动行为呈显著性差异、凌晨移动行为呈极显著性差异,其它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可见,光肩星天牛成虫活动行为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别对其活动行为节律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成虫 性别差异 昆虫行为 日节律
下载PDF
昆虫行为与信息化合物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姚英娟 薛东 杨长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8-482,共5页
综述了来自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和同种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合物在昆虫寻找寄主、昆虫性行为和天敌寻找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合物在种间隔离和协同进化中... 综述了来自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和同种或异种昆虫释放的各种信息素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合物在昆虫寻找寄主、昆虫性行为和天敌寻找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强调了信息化合物在种间隔离和协同进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行为 信息化合物 信息素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 种间隔离
下载PDF
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礼生 张青文 +2 位作者 蔡青年 徐静 周明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3-782,共10页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 ,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迄今已对蜉蝣目...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 ,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 ,迄今已对蜉蝣目、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蚤目和膜翅目等 10目 4 81种昆虫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主要集中在蝗虫、蝽类、蚜虫、蚕类、果蝇、摇蚊及实蝇等。在染色体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蚕类和果蝇等有丝分裂 ;蜚蠊类、蝗类、蝽类和蚕类的减数分裂及性别决定机制 ;部分昆虫的联会复合体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蝇和蚊类昆虫的唾腺染色体 ;果蝇的B染色体 ;蚕类和蚊类昆虫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等变异 ;蚕蛾类的数量变异。研究结果多应用于昆虫系统分类和进化的探讨 ,揭示昆虫遗传与变异规律。通过与国外研究成果对比 ,提出昆虫染色体研究的必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染色体 核型 行为 变异 中国
下载PDF
亚洲型舞毒蛾的羽化和生殖行为节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羿 姜礅 +2 位作者 姜虹 杨丽娜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舞毒蛾 生殖行为 昼夜节律 性信息素 昆虫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