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尚清审美心理的思想之源——道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何庄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10,共5页
-
文摘
对清淡之美的推崇是中国古代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尤其是在中唐以后的士大夫阶层中。笔者认为,道家是中国历史上这种普遍的审美心理主要的哲学思想根源。"道"作为道家最高的哲学和审美范畴,"道"的美,是最高的美,而从某种程度上说,"道"的美,就是自然朴素的美、清淡的美、清省无雕饰的美。
-
关键词
道
清
淡
自然
-
Keywords
Tao
freshness
insipidity
naturalness
-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陶渊明诗作的法文译介与梁宗岱对陶诗的接受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剑锋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16-121,共6页
-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陶渊明接受史"(14CWJ19)
-
文摘
梁宗岱第一个向欧洲文化中心法国译介了陶渊明的诗作。梁氏借助他的象征主义诗论,把陶诗平淡美的本质归于"精力弥满的极端"的论点为平淡之味找到了精神上的根源,这对于理解陶诗、陶渊明为人和平淡美的深厚意蕴都是一种创造性阐释。梁氏认为陶诗是最能体现出象征主义最高境界的优秀代表之一,其象征的境界物我契合、含蓄而无限,是经由审美的渠道,涵容着"理智"与"感觉"、"心灵与官能"的玄妙境界。梁宗岱的为人和精神也深受渊明影响,有陶潜遗风。梁宗岱的象征理论对于理解陶诗丰厚而有机的整体意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关键词
梁宗岱
陶渊明
平淡
象征
-
Keywords
Liang Zongdai
Tao Yuanming
insipidity
Symbolism
-
分类号
H32
[语言文字—法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论梅尧臣的“平淡论”与隐逸的关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林晓娜
-
机构
汕头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78-81,共4页
-
文摘
关于梅尧臣的"平淡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梅尧臣所指的平淡之诗,是抒发闲适、隐逸情怀之诗,但不仅限于隐逸诗人所作之诗或隐逸诗。平淡是梅诗的主导风格,这并非从一开始便是共识,此观念是后人以陶渊明、韦应物之诗为参照而建立起来的。梅诗平淡风格的诗学内涵,与梅尧臣本人的"平淡论"是不同层面上的论题,区分两者的不同,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梅尧臣的诗风。
-
关键词
梅尧臣
平淡论
隐逸
陶渊明
-
Keywords
Mei Yaochen
insipid poetry
eremitic
Tao Yuanming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梅、苏、黄、邵四家看宋诗平淡美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施霞
-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73-76,共4页
-
文摘
平淡美是宋代诗人自觉追求的一种理想风格。平淡美之追求,发端于梅尧臣,成熟于苏轼、黄庭坚。而邵雍则发展了平淡美的另一条线索。正是他们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态度,使平淡美在呈现出不同风貌的同时,又具有了统一的诗学内涵,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
-
关键词
平淡美
诗学内涵
审美理想
-
Keywords
insipidity of poetry Poetics meaning Esthetical ideal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苏轼“平淡”美的意蕴及其思想渊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王德军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
出处
《长春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3-45,70,共4页
-
文摘
苏轼的所谓平淡并非平凡与枯窘,而是要强调无意于佳的创作心态,随物赋形,达到行云流水、外枯中膏的天籁之美,而这种艺术思想的形成,除了宋代审美文化背景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老庄和禅宗哲学对苏轼的浸染所致。
-
关键词
苏轼
平淡
审美
渊源
-
Keywords
Sushi
insipidity
aesthetic
origin
-
分类号
J052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论《庄子》对苏轼散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崔花艳
-
机构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
出处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4-47,共4页
-
文摘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
关键词
庄子
苏轼
齐一万物
身与竹化
自然平淡
-
Keywords
Zhuang Zi
Su Shi
a homogeneous world
harmony between body and bamboo when drawing
insipid and natural
-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论“开头”——自然,文章最基本的美学要求
- 7
-
-
作者
罗源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
-
出处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
文摘
文章的写作已经成为今天知识分子的一种徽章,它能将个人的才华性格体现其间。但是,在商品经济的浸弥之下,文章本身的这种精神取向和价值取向被严重地模糊了,一种公式化、模式化的运作,以及矫情而又夸饰的文风四处弥散,甚至影响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精神取向和高校的文科教育,其负面效应直接影响人着人们的道德、审美和行为方式及社会价值感受。本文以作文的开头为话题,重新提出文章写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美学要求……自然,以此倡导一种健康的作文之风,从而试图树立起一种高雅的作文及文化的审美观念。
-
关键词
自然
开头
平淡
矫情
审美观念
-
Keywords
nature
beginning of article
insipid
be affectedly unconventional
-
分类号
I043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论陆游闲适诗创作的艺术渊源
- 8
-
-
作者
李建英
-
机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
-
出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2-47,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教委项目"宋代士人心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SM201311626001)
-
文摘
陆游作诗,广泛师法前人。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其闲适诗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陆游闲适诗的艺术渊源有两条线。从精工一面来看,陆游继承了从王维、杜甫肇始,经晚唐到北宋王安石等一系列诗歌描写精美、对偶工切的特点;从平淡一面来看,陆游继承了中唐白居易、北宋梅尧臣诗歌平淡自然的特点。
-
关键词
陆游闲适诗
艺术渊源
精工
平淡
-
Keywords
Lu You' s leisure poetry
artistic origins
fineness
insipid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平淡的身体——罗兰·巴特的中国行
- 9
-
-
作者
张静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
-
文摘
罗兰·巴特的写作是身体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不是理论的表达方式,他将写作当作生命和热情,身体维度进入文本的体验,其幽隐化的写作方式使巴特与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同样是对身体欢愉的追求,巴特追求身体快感的方式与福柯对身体的阐释又有着质的不同。同时,身体的迷恋使巴特的很多文本都带有自传式轨迹,但又呈现反传统传记的一面,《中国怎么样》就是这样一个文本。
-
关键词
罗兰·巴特
身体
欲望写作
平淡
-
Keywords
Roland Barthes
body
desire writing
insipid
-
分类号
I106.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顾随的陶渊明论
- 10
-
-
作者
赵鲲
-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9-76,共8页
-
文摘
顾随没有写过关于陶渊明的专文,但在《驼庵诗话》及其它几处叶嘉莹所记的顾随的课堂讲录中,却有不少对陶渊明的评说。这些评说涉及陶渊明调和、悲哀而又进取的心态,受儒、道影响而又不为所拘的思想,富有知解、平淡而有韵味的文学风格等方面,本文将这些评说加以整理,并作了更进一步的探析。
-
关键词
顾随
陶渊明
躬耕
调和
平淡
-
Keywords
Gusui
Tao-yuanming
ploughing
mediate
insipid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陶渊明审美境界的成因探析
- 11
-
-
作者
龙彩虹
-
机构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甘肃高师学报》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
文摘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境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将其人生和艺术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境界——"平淡",这种平淡的审美境界主要由其"自然"的哲学观、注重实践的生活方式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达到诗意地栖居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
关键词
陶渊明
审美境界
平淡
自然
日常生活审美化
-
Keywords
Tao Yuanming
a state of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insipidity
nature
treat a daily life as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刘克庄诗学对天成之美和平淡之风的追求
- 12
-
-
作者
何忠盛
-
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
文摘
刘克庄是南宋江湖诗派的领袖,他受道家自然哲学观的影响,形成了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思想;同时他受到理学人性论的影响,认为人性是冲淡平和的,与此相应,诗歌的理想风格就应该是平淡自然的。
-
关键词
刘克庄
道家
理学
天成
平淡
-
Keywords
Liu Kezhuang
Taoist Philosophy
Li Philosophy
Nature
insipidity
-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代柳宗元诗歌接受引论
- 13
-
-
作者
李栋辉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2-55,共4页
-
文摘
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接受从整体上来说可以概括出三个层面:一、陶、柳诗风异同论:即苏轼对柳宗元诗风的发明之功,以及陶、柳诗风对宋代诗学精神演进历程的影响;二、韩、柳诗风不同论:韩、柳诗风在宋代接受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背后所反映的宋代诗学精神的演变;三、柳诗深得骚学论:柳宗元诗歌的内在气质以及宋人对柳宗元诗歌气质的扬弃。
-
关键词
宋代
柳诗
接受
平淡
幽怨
-
Keywords
Song Dynasty
Liu’s poetry
acceptance
insipid
hidden bitterness
-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包容性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何东升
王延华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S2期172-175,共4页
-
文摘
关于大众文化的特征,有许多不同的归纳与阐述。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用大众化的语言,从大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入手分四个层面,即它的受众对象、具体内容、具体形式以及超层面等文化的包容性进行论述。
-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包容性
变
淡
-
Keywords
popular culture
inclusiveness
change
insipid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受戒》的“淡”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戴新英
吴东
-
机构
湖南机电工程学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65-67,共3页
-
文摘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
关键词
《受戒》
情节散淡
时代背景淡化
人物情感淡化
语言平淡
-
Keywords
"Shoujie"
plot
insipidity
-
分类号
I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梅尧臣纪游诗探析
- 16
-
-
作者
刘文会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7-41,共5页
-
文摘
梅尧臣是宋初诗坛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从梅尧臣起,宋诗开始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纪游诗是梅尧臣诗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题材,占据了梅诗很大的比例,并集中体现了其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文章通过分析梅尧臣不同阶段的纪游诗的创作数量、思想内容和平淡、以俗为雅等艺术特色,来体现梅尧臣对纪游诗的钟爱和其"宋诗开山鼻祖"的地位。
-
关键词
梅尧臣
纪游诗
平淡
以俗为雅
-
Keywords
Mei Yaoehen
Ji You Poem
insipid
vulgar as the elegant
-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现代工笔花鸟画语境中的“虚静”现象
- 17
-
-
作者
胡泊
-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
-
出处
《太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
文摘
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观对国人心理影响甚重。虚静思想影响华夏民族特定的审美心理。在虚静观的积极作用下,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普遍带有幽静、清雅的艺术特点。
-
关键词
虚静
淡泊
意境
间隔化
-
Keywords
void and silent
insipidity and elegant
artistic conception
compartmentation
-
分类号
J222.7
[艺术—美术]
-
-
题名“平淡而近自然”:张爱玲后期中短篇小说风格论
- 18
-
-
作者
唐娒嘉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7-97,共11页
-
文摘
张爱玲自1952年离沪赴港,创作风格开始发生转变。其后期注重对生活本来面貌的还原,小说创作渐趋显现出一种"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这在其中短篇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希图从语言修辞风格、叙事方式、心理描写3方面着手,探讨其后期"平淡而近自然"风格的具体文本表现,以及此种风格形成的影响质素。
-
关键词
张爱玲
后期写作
创作风格
平淡自然
-
Keywords
Zhang Ailing
writing in later period
creation style
insipid and natural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世和歌:由“妖艳美”到“平淡美”的审美转向
- 19
-
-
作者
李东军
-
机构
苏州大学
-
出处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藤原定家诗学思想与和歌艺术》(项目号:14BWW0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日本平安朝后期,从《古今集》到《金叶集》《词花集》的时代,和歌创作同样经历了片面追求'体格声律'的绮靡艳丽的发展阶段。而《新古今集》之后,审美风尚由'词艳'转向'心艳',由'体格声律'转向'兴象风神'。这种转化反映了'幽玄'美学的成熟发展的演变历程,广义的幽玄美以物哀美为基调,妖艳与寂美成为相对的两个极端。此后,浓丽细婉的妖艳美转向清风美、平淡风,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最终平淡美衍生出以寂寥枯淡为基调的闲寂美,而妖艳美则在能乐艺术中得到了继承。
-
关键词
诗赋欲丽
中世和歌
妖艳美
平淡美
-
Keywords
poetry
beauty
tank
gorgeous
insipid
-
分类号
I313.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陈师道诗歌拙朴辨
- 20
-
-
作者
王金花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4-76,共3页
-
文摘
陈师道诗歌拙朴可说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命题,但笔者认为,拙朴之说是对陈诗的一种误解。细察研究者对拙朴的理解,考陈师道所说之拙,再还原陈师道出语的动机,阐发其诗歌的平淡之风,以期能对此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
关键词
陈师道
拙朴
平淡
-
Keywords
Chen shi-dao
Zhuopu
insipid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