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at is Mind,What is Consciousness,and Where This Resides
1
作者 Florin Gaiseanu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3期103-120,共18页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spond to the questions what is mind and consciousness and where this resides.The answers are based on the frontline Informational Model of Human Body and Living Structures(IMHBL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spond to the questions what is mind and consciousness and where this resides.The answers are based on the frontline Informational Model of Human Body and Living Structures(IMHBLS),which shows that mind and consciousness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activity of the Informational System of the Human Body and Living Structures(ISHBLS),consisting of seven informational components,each of them with specific activity and functions,inter-correlated to support the immaterial/informational manifestation of the body expressed by mind and consciousness.The basic concept of matter-related and virtual information result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operability of the physics,chemistry,biologic,or mathematics laws,which actually act as informational operators,such processes are informationally driven and manifested finally as a“media-like functions”of mind and consciousness,on the“screen/display”of prefrontal cortex.The mind is therefore described as the capacity of every individual to access the data field of own life experience,where the thought acts as an informational operator,which can activate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from internal/external reality.Consciousness is the result of the info-representation of the explored reality,accumulated by the momentary connection,and compared/combined with the life experience,serving as judgment reference/criteria.The question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with the localization of consciousness,showing that this resides in the brain,as a result of the activity of ISHBLS.The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s concerning the minimal basic component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to sustain consciousness,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informational model,indicates the cortico-thalamus axis,in a full agreement each other.One of the basic findings is that the ac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 is operated in two steps,one consisting in a feed-forward reception and another in feedback perception for recognition of the info-significance,which is fully supported by the recently reported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phenomena of intuition,inspiration,premonition,“deja vue”,retrocausality,and intentionality are discussed.This model unifie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oncepts/models on consciousness and mind,explaining the energetic Yung/Yin Chinese model by YES/NO-informational Bit-type behavior,the Plato’s ideas/forms by“information”concept as a participating component of reality,Aristotle’s materialist view with matter structuration(assisted by information),and archaic model of the seven“chakras”at human,as vital informational center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matter-related information informational model/system info-communication living structures mind/body/consciousness brain/informational centers intuition/revelation/inspiration premonition/intentionality retrocausation past memory
下载PDF
高等教育启蒙功能的自我反思与价值重建
2
作者 李海龙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7,共15页
启蒙蕴含在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中,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载体,通过高深知识的生产传播,追求富足的精神生活,从而帮助社会成员的认知获得解放。因此,真正的启蒙功能需要通过高深知识和思辨训练来实现,目的在于重新让现代社会的人拥有辨... 启蒙蕴含在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中,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载体,通过高深知识的生产传播,追求富足的精神生活,从而帮助社会成员的认知获得解放。因此,真正的启蒙功能需要通过高深知识和思辨训练来实现,目的在于重新让现代社会的人拥有辨识虚伪和摆脱盲从的能力。虽然启蒙在教育中最初体现在学前教育阶段,但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已经使社会成员意识到启蒙功能的释放无法单纯依靠某一阶段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启蒙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幼儿,而是超越年龄和学龄的持续性认知建构活动。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虽然依靠自然和科学技术破除了原始迷信和自然蒙昧,但又对征服世界的技术产生了信仰,失去了理性与想象力。历史上,启蒙功能借由智识生活和高深知识的传播逐渐实现,古典高等教育以“爱智”哲学为手段,开辟人的精神空间使其摆脱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中世纪大学一方面扩大了智识启蒙的范畴,另一方面也面临神学笼罩下心智沦陷的危机,大学的僵化导致启蒙功能的萎缩,进而出现诸多“反启蒙”现象。进入现代社会,知识获取方式的便捷化与技术边界的扩展,促使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成本更低。然而,在绩效主义影响下,高等教育在制度上已经成为社会成员获取学历的手段;人才培养以就业为目标导致受教育者难以感受认知格局提升带来的愉悦;各类教育转向考试技能训练,结果是专业知识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并加速了“反智主义”的流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由于启蒙功能的缺失,社会成员面临精神层面的空虚与焦虑。为此,高等教育本身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研究指向上被重新启蒙,教化社会成员获取感受真实世界的能力,抵御盲从和自负,重回启迪心智与传播理性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启蒙价值 心智启迪 反智主义
下载PDF
需求层次理论下高校思政金课的效能实现
3
作者 涂庆皓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思政课通过建设金课可以实现提质增效,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需求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对思政课金课的效能作出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界定。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视角,探寻... 思政课通过建设金课可以实现提质增效,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需求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对思政课金课的效能作出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界定。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研究视角,探寻高校思政金课三个效能的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思政金课 沟通心灵 启智润心 激扬斗志
下载PDF
“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以江西省吉安县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向平 常咏梅 +2 位作者 杨彦军 邬晓梅 肖志君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6,共6页
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性,中央电化教育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在英国电讯公司资助下启动的"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实施已有三年。为准确了解项目实施的成效及其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产生的影响,笔者对该项目在对江西... 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性,中央电化教育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在英国电讯公司资助下启动的"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实施已有三年。为准确了解项目实施的成效及其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产生的影响,笔者对该项目在对江西省吉安县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通过听取项目学校汇报、考察项目设备使用情况、座谈与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信息技术能力测试等方法,笔者了解到该项目的实施对江西省吉安县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且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目模式和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项目配备的基于移动上网设备的ICT中心使项目学校师生普遍受益;城乡互动的网络学习社区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专家培训和城乡校际协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应用ICT中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和城乡两地协作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项目辐射影响,推动了全县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启迪智慧”项目 教育信息化 影响 成功经验
下载PDF
陆象山“发明本心”的工夫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蒋九愚 钟圆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07-313,共7页
象山心学思想体系以“心即理”为基本命题。象山所言之“心”,既是认识心,又是道德本心。象山所言之“理”,既是客观宇宙普遍之理,又是本心所固有的德性价值之理。象山的本心思想,既受到了孟子等人的重要影响,又受到佛老的深刻启发。就... 象山心学思想体系以“心即理”为基本命题。象山所言之“心”,既是认识心,又是道德本心。象山所言之“理”,既是客观宇宙普遍之理,又是本心所固有的德性价值之理。象山的本心思想,既受到了孟子等人的重要影响,又受到佛老的深刻启发。就如何“发明本心”,陆象山提出了“先立乎其大者”“存养本心”“优游读书”等具体的修养方法。在当代社会,象山“发明本心”的工夫论对于人们树立道德信仰、实现心理健康以及转变为学求学的态度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工夫论 发明本心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概念图研究综述及其应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应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16,共5页
概念图是由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的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文章介绍了概念图的研究综述,探讨概念图的制作方法,把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研究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前景。
关键词 概念图 思维导图 INSPIRATION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对政治的惧怕和躲避:余秋雨文化散文论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江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6-30,共5页
对于余秋雨的散文,除了以往许多论者从文学本身的意义去阐释之外,还可以从它与政治的关系上去认识。余秋雨在"文革"中的经历,使他对政治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因为惧怕,所以躲避,但却又无法躲避,所以他的内心一直忐忑。正是这一... 对于余秋雨的散文,除了以往许多论者从文学本身的意义去阐释之外,还可以从它与政治的关系上去认识。余秋雨在"文革"中的经历,使他对政治产生了惧怕的心理。因为惧怕,所以躲避,但却又无法躲避,所以他的内心一直忐忑。正是这一心态,促成了他对"文化散文"这一具有新意的体式的创造,即一方面以具有政治色彩的文化古迹和历史上的文化人物、文化事件作为记述和描写的对象,另一方面又注重抒写自己的文化感悟,而不明显地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从而使他的文化散文显现出和政治若即若离的面貌。而这一面貌却是文学正常的状态,余秋雨对政治的若即若离的心态,也是作家、艺术家正常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政治心态 文化感悟 文化散文 若即若离
下载PDF
类脑心智计算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的研究与思考
8
作者 刘扬 刘睿佳 +3 位作者 周黎鸣 左宪禹 杨伟 周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发展新一代的类脑智能,需要综合考虑形成自然智能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等研究,偏颇任一方向都是不全面的,难以完全触及智能的本质。文中基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仿真、认知系统的功能模仿和自然智能的行为模拟,定义了类脑心智计算(BMC)的基本概... 发展新一代的类脑智能,需要综合考虑形成自然智能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等研究,偏颇任一方向都是不全面的,难以完全触及智能的本质。文中基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仿真、认知系统的功能模仿和自然智能的行为模拟,定义了类脑心智计算(BMC)的基本概念,提出了BMC的假设、模型和框架,研究了BMC的前沿理论。在大脑机制、心智模式和行为控制上,分析了当前BMC研究的技术路线、核心算法和关键技术,综述了BMC的复杂系统和工程应用现状。结合智能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征,进一步讨论了BMC的科研范式和跨学科建设问题。BMC研究将有望在新一代类脑智能的科学理论、技术创新和工程系统上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脑心智计算 类脑智能 跨媒体认知神经计算 跨模态神经认知计算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应用文写作的思维导图式教学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邵佩华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3-45,共3页
文章应用思维导图法原理对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教学方式上的误区。运用放射式、自启式的教学思路,探讨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新模式与新方向。
关键词 应用文 思维导图 放射式 自启式
下载PDF
真理标准讨论对当前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的启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10
作者 李海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3,共3页
真理标准大讨论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真理标准讨论"告诉我们,"继续解放思想"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继续解放思想"必须态度鲜明,以莫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强... 真理标准大讨论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真理标准讨论"告诉我们,"继续解放思想"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继续解放思想"必须态度鲜明,以莫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强有力的领导;"继续解放思想"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展开;"继续解放思想"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标准 解放思想 启示
下载PDF
生命之舞及其当下意义——论感悟的哲学化
11
作者 胡景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8-23,共6页
一般认为,感悟是一种思路豁然贯通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但本文认为,应该建构一种感悟哲学。感悟不仅是思维的特殊状态,而且是一种哲学认知方式,是一种生命哲学。其认知目的是自我生命的确证,观照方式是主体生命... 一般认为,感悟是一种思路豁然贯通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但本文认为,应该建构一种感悟哲学。感悟不仅是思维的特殊状态,而且是一种哲学认知方式,是一种生命哲学。其认知目的是自我生命的确证,观照方式是主体生命的投入。另外,感悟哲学在人生、文学、学术等方面体现了极强的精神实践哲学的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悟 生命哲学 精神实践 中国
下载PDF
救世、治心与正风——民国阳明学研究的新变、价值与启示
12
作者 常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0-102,共13页
时至民国,阳明学复郁勃而起。究其因,除了王阳明无与伦比的哲人、伟人之英雄本色外,还因时人生活学术化下人格砥砺的需要、对本土文化的温情回眸、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淫、日本阳明学研究盛行的刺激等。与传统注重哲学解读的研究相比,民国... 时至民国,阳明学复郁勃而起。究其因,除了王阳明无与伦比的哲人、伟人之英雄本色外,还因时人生活学术化下人格砥砺的需要、对本土文化的温情回眸、经世致用思想的浸淫、日本阳明学研究盛行的刺激等。与传统注重哲学解读的研究相比,民国阳明学研究产生了注重阳明学与政治学、阳明学与教育学、阳明学与法制、阳明学与心理学等方面研究的许多新变,形塑了多元、深入、交会的阳明学研究新格局。民国学人从躬事践履,奋起救世之精神;直指心源、改造人心之良药;革除弊端、改革行风之利器等三方面揭橥了阳明学的时代价值。而民国阳明学研究中突显的救世、治心与正风的阳明精神也为解决当今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带来诸多启示,为社会心理、文化、教育、法制等方面的改革及行风建设提供了具体参照和思想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民国 新变 救世 治心 正风 启示
下载PDF
张开心眼与超越表象——写作能力论
13
作者 曾焕鹏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2-88,共7页
写作能力的培养建构,是一个立体多元的系统工程,包括观察、感受、立意、选材、想象、结构、表达、修改与鉴赏等能力的训练。本文从张开心眼的视界及超越表象的体验两个角度,探讨观察与感受的本质、写作要求与实践方法。把握观察与感受... 写作能力的培养建构,是一个立体多元的系统工程,包括观察、感受、立意、选材、想象、结构、表达、修改与鉴赏等能力的训练。本文从张开心眼的视界及超越表象的体验两个角度,探讨观察与感受的本质、写作要求与实践方法。把握观察与感受水乳相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切实培养观察能力与感受能力的要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眼 通感联觉 超越表象 体悟 情感参与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卫生行业青年思想状况研究特征挖掘及规范化管理启示
14
作者 韩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0期4-8,共5页
目的对1965-2019年公开发表的中国青年思想状况相关文献发表时间、刊源和关键词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探索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检索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描述文献的发表时间和刊源,运用社会网络法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关... 目的对1965-2019年公开发表的中国青年思想状况相关文献发表时间、刊源和关键词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探索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的变化规律。方法检索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描述文献的发表时间和刊源,运用社会网络法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并实现可视化。结果检索出1153篇文献,清洗后余658篇。1990年后文献数量进入较快增长期,相关文献刊源较为分散,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对象教育系统的青年老师和青年学生为主,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结论建议在未来发挥核心期刊引领作用,扩展研究对象以涵盖不同行业青年,建立标准化问卷库,推动科学的研究范式和术语体系的普及应用,以提高研究质量,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行业 青年 思想状况 社会网络分析 管理启示 特征挖掘
下载PDF
三苏父子的“不能不为之为工”价值新解——兼谈巴金等人“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观点
15
作者 王启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4,96,共5页
三苏父子提出的"不能不为之为工"的写作思想,目的是革除北宋初年"贵华贱实"的绮丽文风。它的提出,最为重要的是道出了"不能不为之"时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它是作者心灵积郁的抒发,往往闪现出某种思想的光辉... 三苏父子提出的"不能不为之为工"的写作思想,目的是革除北宋初年"贵华贱实"的绮丽文风。它的提出,最为重要的是道出了"不能不为之"时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它是作者心灵积郁的抒发,往往闪现出某种思想的光辉。而作者要想写出"不能不为之"的作品,就必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文章还以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师的创作实践为例,论证了"不能不为之为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 写作思想 不能不为之为工 巴金
下载PDF
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16
作者 汪建云 《保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5期60-63,67,共5页
根据创新能力的内涵 ,探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提出了这些理论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 理论依据 启示
下载PDF
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及深刻启示
17
作者 丁仕平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4-97,101,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认真回顾和总结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和深刻启示。
关键词 解放思想 历史进程 启示
下载PDF
《金融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8
作者 呙玉红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8-51,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学》教学的方法。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对金融的热情 ,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老师教学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 《金融学》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学生 学习方法
下载PDF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欢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通过介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分析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心理理论 理论模型 教育启示
下载PDF
“无为”哲学对身心和谐的心理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芬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科技理性至上的现代,由于商品充斥和物欲膨胀,身心失和主要表现为人性的物化和精神的退隐。我国古代道家关于"无为"哲学的思想方法,不仅是救治现代人身心失和、人性物化的良方,而且对重建身心和谐、人性复归有重要的心理启示。
关键词 无为 身心和谐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