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y for Construction of World Modern Garden City in Chengdu of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赟 吕斌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6期18-21,25,共5页
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geological climate and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 of Chengdu City,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e tendency of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engdu,and proposed strategy to construc... In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geological climate and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 of Chengdu City,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e tendency of integration of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engdu,and proposed strategy to construct world modern garden city.It had illustrated basic conditions to construct world modern garden city in Chengdu at current period,and it was considered that good timing,geographical convenience and good human relations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rategy.In order to satisfy the six traits of word modern garden city,it had proposed short-term,mid-term and long-term targets;and focused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enriching and benefiting the people,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It also suggested weakening original economic geological pattern of Chengdu,so as to form complete urban system of sharing homogeneity of market construction,policy allocation,basic facilities,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seek for general welfare and diverse cooperation,and finally construct world modern garden city with good living environment,excellent investment environment,fine cultural atmosphere,high functional level,and strong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EN city Chengdu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Cities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 Case Study of Foshan City
2
作者 Mingyang Luo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a major policy decision and national strategy mad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which significantly support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a major policy decision and national strategy mad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which significantly support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maintains the long-term prosperity for the whole country.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Foshan needs to find its own position and direct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joint development with other cities through five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Joint development city integration Sanlong Bay innovation clust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下载PDF
Clean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Industry:A Key to Eco-city Development
3
作者 Paulussen Juerge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Eco-city development is a healthy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ocal ecosystem through changing production mode,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decision instrument based on ecolog... Eco-city development is a healthy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ocal ecosystem through changing production mode,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decision instru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system engineering. The key to its planning is an ecological integration to mak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w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betwee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human eco-cybernetics.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catalyzing are the key instru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city plan. "Clean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industry" are key elements i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wards an eco-city. Beyond the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questions, how to interlink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reduction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level, the spatial and urban dimens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perform an integrative urban eco-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eco-city development clean production ecological industry URBANIZATION eco- scape eco-culture integration of urban functions.
下载PDF
An Integrative Socio-Technical Enterprise Approach to Urban Design/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被引量:1
4
作者 Timothy J. Downs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8年第2期183-204,共22页
Human society locally and globally need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respond to ever-more complex, interwoven problem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climate instability;persistent poverty;disparities in human health;growing... Human society locally and globally need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respond to ever-more complex, interwoven problem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climate instability;persistent poverty;disparities in human health;growing income/wealth inequality;economies and infrastructures vulnerable to climate shock;and mounting socio-political unrest. Cities are where most people live, urbanization is a strong upward global trend, and cities bring all these problems into sharp, compelling focus. Since outcomes stem from processes and systems, we argue transformative changes depend on re-imagining the Urban Desig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Practice (UD/UP/UDP) process. While there has been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process innovation— with technological aspects tending to dominate UD/UP/UDP work—emerging systems views of cities, and disenchantment with existing modes are enabling. We propose an empirically based integrative frame to tackle recognized conundrums, and inform an adaptive UD/UP/UDP process—from concept through design, assessment,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roject functioning and monitoring. The frame contemplates six domains (6-D): 1) Project ethos, concept, and framing;2) sectors, topics, and issues;3) Vary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4) Stakeholder interests, relationships and capacities;5) Knowledge types, modes and methods;and 6) Socio-technical capacities and networks. The frame, process and outcomes constitute a socio-technical enterprise (STE) approach to UD/UP/UDP work, with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We highlight the pivotal role Integrator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d the scalability of STE knowledge/capacity networks. The case of Greater Mexico City/Central Mexico Urban Region illustrates the utility of the approach in a hyper-complex, climate-change vulnerable region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grative APPROACH Capacity Building Mexico city
下载PDF
City Walk:美好生活视域下的体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5
作者 于兆楠 荆雯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9期118-122,165,共6页
City Walk是一种以漫步为主要途径来体验城市风景和文化氛围的新型“微旅游”方式。本文在分析City Walk的内在机理及价值的基础上,对以美好生活视域下City Walk中体文旅融合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ity Walk中... City Walk是一种以漫步为主要途径来体验城市风景和文化氛围的新型“微旅游”方式。本文在分析City Walk的内在机理及价值的基础上,对以美好生活视域下City Walk中体文旅融合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ity Walk中体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为缺乏相应科学健身知识储备、影响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过度商业化与文化原貌冲突、过于集中的City Walk路线。据此提出纾困路径:在人才支持方面要培育体文旅复合人才,组建专业队伍;在政策支持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奖惩机制;在创新支持方面要持续探索新区域,助力体文旅高质量发展;在宣传支持方面要打造City Walk中的城市IP属性,扩大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city Walk 体文旅 融合发展
下载PD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hinese Mode
6
作者 Xiaokang Liu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2年第4期223-227,共5页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ity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boo-ming economy of a region. In paper, I study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35 central cit-ies and the?surrounding areas in China. W...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ity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boo-ming economy of a region. In paper, I study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35 central cit-ies and the?surrounding areas in China. With the factor analysis?model, I selecting 12 signific-ance indicators and using the SPSS 13.0 to make a rank for the 35 central cities’ develop-ment standard. Besides, making an analysis and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base on Chinese actual economic policies and regional re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INDICATORS of assessmen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ENTER CITIES FACTOR analysis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1 位作者 张嘉豪 牛佳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省市 文旅商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襄阳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运海 王椰 梅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格局对区域旅游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一体化是城市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要立足汉江流域、南襄盆地、中西部新通道的大格局来分析,最为关键的就是“襄十随神”城市群旅游一体化... 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格局对区域旅游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一体化是城市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要立足汉江流域、南襄盆地、中西部新通道的大格局来分析,最为关键的就是“襄十随神”城市群旅游一体化。襄阳都市圈各城市地域相接、交通相连、文脉相通,共饮一江汉水,旅游一体化基础良好。围绕五大主题游线,重点做好增加旅游一体化合作收益、拓展襄阳旅游中心城市功能、谋划城市群旅游新格局、丰富城市群旅游形象和业态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都市圈 “襄十随神”城市群 旅游一体化 文旅融合发展
下载PDF
深化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9
作者 邹丽 吴琼 孙楚寒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5期155-158,共4页
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产业结构趋同、深层次产业分工协作较弱等问题,并根据... 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产业结构趋同、深层次产业分工协作较弱等问题,并根据沈阳都市圈7市1区的实际状况,提出构建“1+ 2+ 6”式对策机制,围绕政务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数字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互补共生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便利化等方面建立城市跨界发展与互通模式,重塑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经济发展格局,加快辽宁和东北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一体化发展 “1+2+6”式 城市跨界与互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尺度重构视角下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的空间应对——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
10
作者 李福映 肖健 《城市观察》 2024年第5期29-41,160,共14页
鼓励和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是经开区空间生产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响应国家对经开区发展定位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尺度重构理论视角,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总结分析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尺度重构的基本逻辑。研究... 鼓励和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是经开区空间生产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响应国家对经开区发展定位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尺度重构理论视角,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总结分析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尺度重构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的过程,是一次“尺度上移”的过程,通过赋予更高层级的管理权限,重构区域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治理关系,形成产业协作有序的功能板块、更高标准的产城格局以及更加扁平化的治理结构。研究发现,烟台黄渤海新区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多空间主体及多政策制度并存的治理难题,其空间呈松散发展状态,以及低水平的产城融合特征。据此,文章提出整合港产功能板块、调整产城关系以及实施渐进性治理机制的治理策略,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功能新区 尺度重构 空间应对 产城融合
下载PDF
全过程视域下的撤县(市)设区府际博弈与调适——基于Z市S区行政区划调整30年的纵向追踪
11
作者 赵聚军 章烁晨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8,共15页
撤县(市)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其间的府际博弈,深刻影响着调整的进程与成效。虽然已有研究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事前的动因分析或事后的绩效评估,尚未有研究系统归纳贯穿撤县(市)设区不同阶段的府际博弈逻辑及其深刻影响。基于已有... 撤县(市)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其间的府际博弈,深刻影响着调整的进程与成效。虽然已有研究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事前的动因分析或事后的绩效评估,尚未有研究系统归纳贯穿撤县(市)设区不同阶段的府际博弈逻辑及其深刻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和经验事实,以历史追踪而非点状的视角观察撤县(市)设区进程,从组织逻辑下居于主导地位的上级权威、激励逻辑下事实存在的下级弱自主性、目标逻辑下必须兼顾的稳定与发展三个层面,构建了一个理解撤县(市)设区府际博弈与调适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Z市S区30年相关行政区划调整过程的纵向追踪,发现各级政府遵循不同的博弈逻辑进行策略选择,进而形成了不同程度上的服从、合作甚至对抗模式,深刻影响着区域融合发展进程,也间接表明撤县(市)设区并不能直接推动新设区与主城区的融合发展。上述工作不仅初步打开了贯穿撤县(市)设区全过程的府际博弈“黑箱”,也拓展了基于过程视角的府际关系研究的适用场景与解释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市)设区 纵向府际关系 区域融合发展
下载PDF
区域行政整合、市场扩张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李荣林 汪泽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打破地方保护和降低市场分割是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中国1998—2013年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区域行政整合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行政整合对企业全... 打破地方保护和降低市场分割是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中国1998—2013年撤县设区改革,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区域行政整合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行政整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机制检验表明,区域行政整合通过扩大企业市场规模和改善企业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了企业发展质量提升;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民营企业、非出口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来实现;相较于县,县级市的整合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证明,区域行政整合也有助于区域整体发展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行政整合 高质量发展 市场扩张 撤县设区 企业管理效率
下载PDF
站城融合背景下的高铁站域空间利用一体化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13
作者 刘学军 张诗卉 +3 位作者 胡晓青 徐艳琴 白斯然 罗天玥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10-16,共7页
在站城融合的背景下,交通枢纽站成为承载多种功能的重要的复合型公共空间,为使高铁站域空间成为城市发展中具有吸引力的核心部分,对新一代高速铁路枢纽提出了站城一体化的要求,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交通、娱乐、休闲的需求。该文以武汉市... 在站城融合的背景下,交通枢纽站成为承载多种功能的重要的复合型公共空间,为使高铁站域空间成为城市发展中具有吸引力的核心部分,对新一代高速铁路枢纽提出了站城一体化的要求,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交通、娱乐、休闲的需求。该文以武汉市三个主要高铁站为例,依托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结合多源大数据,通过借鉴日本站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从交通可达性、设施便利性、功能混合度和土地开发强度四个维度建立高速铁路枢纽空间利用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铁路枢纽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系统的评价。相关结果对高铁站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评价指标 熵权法 大数据
下载PDF
“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社会治理研究与探索——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
14
作者 蓝宇蕴 黄泽深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152-164,共13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以“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探索出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狮山模式”。该治理模式的核心意涵是,狮山镇在区域性的产业增长、城市建设和人的进步之多重复杂关系中,通...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以“产—城—人”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探索出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的社会治理“狮山模式”。该治理模式的核心意涵是,狮山镇在区域性的产业增长、城市建设和人的进步之多重复杂关系中,通过多主体、多形式的社会治理建构,在使产、城、人三个领域均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还使三者之间形成相互顺应、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狮山这一创新探索,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地方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产—城—人”融合 高质量发展 狮山模式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15
作者 张玉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农村产业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其赋予了农业产业新动能、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拓展了农民增收新空间。江苏省镇江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培养壮大融合主体、优化集聚融合要素、巩固创新融合模式、稳定完善融合机... 农村产业融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其赋予了农业产业新动能、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拓展了农民增收新空间。江苏省镇江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表明,培养壮大融合主体、优化集聚融合要素、巩固创新融合模式、稳定完善融合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针对融合层次不高、主体功能不强、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应从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生产要素跨界流动、促进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等方面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以期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 江苏省镇江市
下载PDF
文旅融合对新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16
作者 田原 周珍珍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本文选取新疆八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文旅融合与绿色发展建立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年至2020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文旅融合对新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一是文旅融合对新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文选取新疆八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文旅融合与绿色发展建立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年至2020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文旅融合对新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一是文旅融合对新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文旅融合水平每提高1单位,可以促进0.383单位新疆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二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提高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并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助推新疆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三是资源禀赋(矿产资源的依赖)对文旅融合与新疆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关系产生了负向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新疆资源型城市 绿色发展 影响效应
下载PDF
滁州古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17
作者 宋迎迎 《江苏商论》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在滁州古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力度不足、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精品线路策划宣传不够、开发运营主体不明、相关配套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滁州古城应以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强化“文化... 在滁州古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力度不足、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精品线路策划宣传不够、开发运营主体不明、相关配套保障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滁州古城应以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强化“文化+旅游”双轮驱动,在指导思想、内涵挖掘、线路策划、开发主体、配套保障、对外宣传六个方面寻求创新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古城 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 路径
下载PDF
龙岩市红色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8
作者 廖思维 郑晓卉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龙岩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政府高度重视这些资源的保护与挖掘,致力于丰富和拓展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然而,龙岩市在发展红色旅游资源方面仍存在红色资源开发不足、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以及文旅融合... 龙岩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政府高度重视这些资源的保护与挖掘,致力于丰富和拓展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然而,龙岩市在发展红色旅游资源方面仍存在红色资源开发不足、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以及文旅融合不深入等问题。为了实现红色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龙岩市应采取激活红色文旅开发机制、实现策略性保护和产业融合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红色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市 红色文旅 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共生视域下毗邻型景区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以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市为例
19
作者 王钦安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34,65,共8页
景城融合发展是区域合理分工与共生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文旅产业发展及目的地建设的基本趋势。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景区和城市融合共生的单元、条件和模式,分析了景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再以... 景城融合发展是区域合理分工与共生协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文旅产业发展及目的地建设的基本趋势。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景区和城市融合共生的单元、条件和模式,分析了景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机理,再以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城为例,阐述了其在融合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并以此提出了一体化构建大琅琊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大琅琊山旅游功能区、打造大琅琊山文旅要素体系、塑造大琅琊山文旅品牌形象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更多区域的景城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市毗邻型景区 融合发展 琅琊山景区与滁州市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河谷城镇“川—沟”融合单元发展路径研究
20
作者 田达睿 卫雨欣 +1 位作者 白钰 席佳榕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1,共8页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界和小流域镇村体系,基于川道城镇和次沟乡镇的空间关联关系划定10个融合单元,并从用地形态结构、产业经济地理、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对融合单元的空间构型、功能类型和服务水平进行剖析,探讨川道与次沟协同视角下以融合单元为抓手推动黄土高原河谷城镇高效发展和管控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沟”融合单元 城乡发展路径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河谷城镇 榆林市绥德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