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aghrebian Scholar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slim Intelligentsias in Sub-Saharan Africa: A Case Study of the Central Bilad al-Sudan
1
作者 Mukhtar Umar Bunza 《History Research》 2013年第5期342-352,共11页
Central Bilad al-Sudan refers to the areas of the ancient Hausa states, and the domains of the ancient Kanem Bornu. As a result of the aged long commerci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linkages between North Africa and th... Central Bilad al-Sudan refers to the areas of the ancient Hausa states, and the domains of the ancient Kanem Bornu. As a result of the aged long commerci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linkages between North Africa and the Central Sudan, one finds so many things in common among the two regions in dress, diets, cultural traits, as well as educational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The extent of influence of the North African region on the individual and communal lives of the central Sudan has been extraordinarily great. The central Sudan is one of the most Islamized areas of West Africa, and Arabic language is second language to the Muslim communities in domestic and public spheres. And as a result of the entrenchment of Islam among the people due to the activities of North African scholars and traders the area became the hub of Islamic scholarship.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Central Bilad al-Sudan cannot be complete without the mention of an Algerian scholar, Muhammad ibn Abd-A1-Kareem al-Maghili who in addition to his scholarly influence took appointment as Special Adviser in Kano in the 1460s. The same could be said of an Egyptian prolific writer, Jalal al-Deen al-Suyuti, who settled in Katsina and Gobir and also took the appointment of Grand Qadi in Katsina in the 15th century. Similarly, books of Sanhaja scholars, Shinqit Ulama'a, as well as Spanish-Andalusian scholars via Morocco were made available and widely studied in this part of Muslim worl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such scholars,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tradition were responsible lb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uslim intelligentsia in the central Bilad al-Sudan since the earliest time, and the influence continues to date. Thus this paper aims at examining the phenomenon, primarily by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scholars,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Maghreb on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native scholars and intelligentsia and on the general scholarly trend in the central Bilad al-Sud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aghreb scholarship central Sudan Northern Nigeria indigenous intelligentsia
下载PDF
强化学习在自动发电控制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解立辉 席磊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33-141,共9页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是维持系统频率和功率动态稳定、提高电网控制性能的有效手段.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高比例大容量新能源的接入将带来强随机扰动,传统的AGC控制策略不足以应对上...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是维持系统频率和功率动态稳定、提高电网控制性能的有效手段.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高比例大容量新能源的接入将带来强随机扰动,传统的AGC控制策略不足以应对上述的严峻形势,而强化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并积累和应用相关知识等特点,被逐渐应用于AGC系统中.本文分3个方面分析了强化学习在AGC中的重要研究进展:在集中式AGC策略方面,分别介绍了基于单agent RL“控制”与按各机组可调容量裕度的比例进行“分配”(PROP)的策略,基于PI算法“控制”与单agent RL“分配”策略;在分布式AGC策略方面,分别分析了多agent RL“控制”与PROP的策略,基于PI算法“控制”与多agent RL“分配”策略;在分层分布式智能发电控制策略方面,介绍了基于多agent RL“控制”与“分配”分层分布式智能发电策略.最后,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和强化学习在AGC中存在的问题,对强化学习在AGC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自动发电控制(AGC) 多智能体 协同控制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体质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伟强 高斌 +1 位作者 刘华轩 刘静民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通过对清华大学学生、教师及毕业的校友体质现状的调查 ,初步掌握了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体质的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某些规律 ,找出了影响他们体质的主要因素和现存的问题 ,制定和提出了评价标准和对策。
关键词 高知识人群 体质现状 评价标准 健康工程 清华大学
下载PDF
面向高知识人群的高校体育专项课程的改革 被引量:9
4
作者 陆亨伯 刘嘉津 林建君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93,共2页
以全国高知识人群健身状况为依据 ,对普通高校体育专项课程结构的建设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使高校体育专项课程的基本结构能更加适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 ,适合高知识人群健身活动的需要 ,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 以全国高知识人群健身状况为依据 ,对普通高校体育专项课程结构的建设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使高校体育专项课程的基本结构能更加适合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 ,适合高知识人群健身活动的需要 ,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知识人群 高校 体育专项课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古村落人居环境构建原型及文化景观环境营造——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夏门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慧敏 王树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9-852,共4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运用传统古村落历史人居环境设计方法,对夏门古村落历史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走访,比较研究。结果夏门古村落其人居环境构建原型为"桃花源"+"坞堡",士族文化... 目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运用传统古村落历史人居环境设计方法,对夏门古村落历史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走访,比较研究。结果夏门古村落其人居环境构建原型为"桃花源"+"坞堡",士族文化与人居环境要素共同构成其文化景观环境。结论自然山水格局融汇士族文化思想,创造"文荫泽被"的理想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人居环境 夏门 文化景观 士族文化
下载PDF
浅析高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培根 牛敏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高技术人才通过留学或移民的方式而大量流失的现状 ,而从全球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国际人才流动的问题。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 ,有其历史背景和理论成因。尽管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国际人...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高技术人才通过留学或移民的方式而大量流失的现状 ,而从全球角度来看 ,这是一个国际人才流动的问题。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 ,有其历史背景和理论成因。尽管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国际人才竞争的不利地位上 ,但只要各国能结合本国国情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改善人才环境 ,实施智力引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人才 国际流动 成因分析 人才环境 人才吸引 优惠焉
下载PDF
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社会人口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菊华 翟振武 吴婷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9,13,共6页
本文使用2004年"北京市中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健康状况调查"资料,从社会医学和社会人口学的角度比较了北京市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群之间健康水平的差异;探讨了影响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结果显示,其一,... 本文使用2004年"北京市中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健康状况调查"资料,从社会医学和社会人口学的角度比较了北京市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群之间健康水平的差异;探讨了影响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结果显示,其一,当以慢性疾病来衡量生理健康时,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但二者的生活质量自评没有显著差异。其二,社会人口学因素对这两方面健康的作用有同有异。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但大部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健康层面和人群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健康 慢性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儒家诗教生成的礼乐政治背景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金善 受志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儒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诗教的影响,士大夫政治使得儒学、进而儒家诗教的长期奉行成为可能等方面来分析儒家诗教历代承传的原因,并强调要正确认识儒家诗教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温柔敦厚 礼乐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晓东 赵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纵适游讨”与“狂狷自现”实则是晚明士人社会交往失范的两种方式。前者是指士人通过攀援阿附来获取声名利禄的一种自我离异式的社会交往形式;后者则是士人通过超越常轨的个性的极度抒发,来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异他式的社会交往方式。... “纵适游讨”与“狂狷自现”实则是晚明士人社会交往失范的两种方式。前者是指士人通过攀援阿附来获取声名利禄的一种自我离异式的社会交往形式;后者则是士人通过超越常轨的个性的极度抒发,来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异他式的社会交往方式。就其本质而言,两者都是士人在晚明士林社会交往关系异化的影响下,藉以摆脱交往困惑的一种手段与方式。但“纵适游讨”所导致的士人社会交往质量的下降,不仅未能使士人真正摆脱困惑,相反倒导致困惑的进一步深化;而“狂狷自现”则是以背离的形式对社会交往理性内涵的一种追求,多少为士人更为理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士人 社会交往 失范
下载PDF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2,共8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治人”的双重社会角色,具备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惑与身心煎熬。作为近代中国典型的政学两栖型人物,罗家伦的人生境遇及其思想历程为我们解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样态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生存样态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 罗家伦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内涵流变 被引量:19
11
作者 阎书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7-193,共7页
早于2D世纪50年代西方学术界全面阐述现代化理论约二十年,中国知识界即于30年代阐述了自己的现代化理念。这种现代化理念,成为三四十年代他们设计中国发展路向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现代化"概念,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 早于2D世纪50年代西方学术界全面阐述现代化理论约二十年,中国知识界即于30年代阐述了自己的现代化理念。这种现代化理念,成为三四十年代他们设计中国发展路向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现代化"概念,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它被知识界广泛使用,实际上要早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所组织的现代化讨论。由"西化"转变为"现代化",意味着文化认识坐标由"中"与"西"的地城坐标向"中古"与"现代"的时代坐标的转换。三四十年代,"现代化"内涵也有一个由空泛的文化问题向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界 西化 现代化 工业化
下载PDF
1920年代末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与唯物史观文学论的兴起 被引量:16
12
作者 程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102,共9页
1928年到1932年,新文学文坛上兴起译介唯物史观文学论的潮流。这一潮流并非对政治革命的简单呼应,它有着更普遍的社会基础: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科学”提供了对社会、历史的整体性理解并指示青年介入社会实践的路径,它对现代文学观念造... 1928年到1932年,新文学文坛上兴起译介唯物史观文学论的潮流。这一潮流并非对政治革命的简单呼应,它有着更普遍的社会基础: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科学”提供了对社会、历史的整体性理解并指示青年介入社会实践的路径,它对现代文学观念造成的精神危机产生救正作用。同时,它也使得“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重心从初期的“意识斗争”转向以知识论的方式把握新世界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阶级意识转化的复杂性与内在紧张感。左翼青年在译介过程中对唯物史观文学论内部多样性与现实感的忽视与弱化则表现出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时的根本缺陷。而鲁迅翻译唯物史观文学论所持的原则、立场与此恰好形成对照:即,不是把新兴思想作为自我解救的途径,而是把新兴思想的接受看作发现自我真实状况和面对真实状况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文学论 文学知识分子 翻译实践 鲁迅
下载PDF
启蒙者与爱国者:五四知识分子的认同问题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力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想的框架中处理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所信奉的公民爱国主义,以民主主义诠释民族主义,以民族的政治认同代替民族的前政治的族裔和文化认同。这种建基于民主公民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表达了民国初年启蒙知识分... 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想的框架中处理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所信奉的公民爱国主义,以民主主义诠释民族主义,以民族的政治认同代替民族的前政治的族裔和文化认同。这种建基于民主公民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表达了民国初年启蒙知识分子的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理念。同时,五四知识分子都是世界主义的信奉者,他们追求人道主义和世界大同的启蒙理想。五四后,陈独秀等启蒙知识领袖并没有转变为民族主义者,他们即使疏离了个人主义,也没放弃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理想。而五四的世界主义也是启蒙知识分子转而接受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知识分子 启蒙 爱国者 民主主义 世界主义
下载PDF
宋代江西民间书院与地方社会新论——以地方知识阶层的参与为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锦良 崔丽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统治者重教兴文,印刷术普及等是宋代江西民间书院兴起的外部环境;江右经济飞速发展,地方知识阶层渐起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乃其内部动因。宋代地方知识阶层为谋求个人出路和实现"为社会而存在"的价值,以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参与... 统治者重教兴文,印刷术普及等是宋代江西民间书院兴起的外部环境;江右经济飞速发展,地方知识阶层渐起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乃其内部动因。宋代地方知识阶层为谋求个人出路和实现"为社会而存在"的价值,以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参与地方事务,并成为地方社会的主导。他们参与兴办民间书院,以此作为他们施教授徒、传布学术的重要载体。民间书院的兴起,可视为考量地方知识阶层参与地方事务的一个特有视角。民间书院的发展对两宋江西地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地方民众素质的提高、地方社会整体风气的提升以及地方学术思想的繁兴助益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西 民间书院 地方知识阶层
下载PDF
汉儒与王莽:评述西方汉学界的几项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启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76,共20页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著在国内不易参阅,其学术成果有时甚至遭到歪曲,在此谨列其荦荦大者,如德效骞(HomerH.Dubs),《荀子:古代儒学的塑造者》(1927)和《前汉史》(三卷:1938,1944,1955);包德(DerkBodde)《中国的第一位统一者》(1938);毕汉思(HansBielenstein)《汉室复辟》(三卷,1954,1959,1967);《剑桥中国秦汉史》(1986,中译1992),和余英时的一些著述加以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儒 王莽 秦政 官僚主义 知识阶层 西方汉学
下载PDF
明代江南造物设计中士匠互动的再估计——兼述工匠精神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森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4,共13页
明成化年后,以银代赋政策的实施以及江南社会经济和城镇的持续发展,激发了工匠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琢如磨的态度和精工精致的精神得到响应,从而在市场中确立了品牌。基于知识下沉和交谊治生之需,士夫亦投入物质建构中,由此显现了士... 明成化年后,以银代赋政策的实施以及江南社会经济和城镇的持续发展,激发了工匠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琢如磨的态度和精工精致的精神得到响应,从而在市场中确立了品牌。基于知识下沉和交谊治生之需,士夫亦投入物质建构中,由此显现了士匠群体间互动的缝合效应。文章探究其互动的社会基础、形式、特征、效应和传播形式,聚焦各自的优长和局限,厘清其广度、深度、范围和边界。该研究认为,明代江南造物构建了近世的设计高地,士匠缔造了亘古未有的合作黄金期,共同模塑了弥足珍贵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 造物 设计 士匠 互动 工匠精神
下载PDF
关于“真实”的历史建构与知识者的身份认同——现代小说叙述人称策略的变迁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慧英 周伟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09,共7页
作为叙述修辞的基本要素,叙述人称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小说对"真实"的建构和表现。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称策略一方面呈现出历史语境对于"真实"内涵的潜在规定;另一方面,在更深隐的层面往往又与承担叙述使命的知... 作为叙述修辞的基本要素,叙述人称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小说对"真实"的建构和表现。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称策略一方面呈现出历史语境对于"真实"内涵的潜在规定;另一方面,在更深隐的层面往往又与承担叙述使命的知识阶层的身份认同密切相连。对中国现代小说来说,从"五四"新文学的个性解放思潮向三、四十年代以后的大众化、民族化转型的这三个十年,人称策略的选用及变迁无疑在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典型性,这将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场域的复杂性提供一个意味深长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叙述人称策略 “真实” 知识者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俄罗斯知识分子现象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达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94,共4页
知识分子的概念起源于俄罗斯。具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历史使命感,追求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最高意义,热衷于在理论上认识世界,在实践上改造世界,造福于人民———这就是知识分子一词的俄罗斯文化意义。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特性在于:具有强烈... 知识分子的概念起源于俄罗斯。具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历史使命感,追求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最高意义,热衷于在理论上认识世界,在实践上改造世界,造福于人民———这就是知识分子一词的俄罗斯文化意义。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特性在于:具有强烈的济世救民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的圣徒精神,思想和行动表现出双重性、矛盾性、无根基性和极端主义倾向。东西方不同的价值体系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的激烈碰撞给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知识分子 文化
下载PDF
文人土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革命实践与话语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利兵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96,共18页
建国初期,各类知识分子不断奔赴各大新区参加土改运动,并写下了大量观后感、日记、工作笔记等,凸显了土改与知识分子之间多重复杂的历史关联。土改作为一种革命实践,知识分子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并由此建构出了一套话语,以表达对新... 建国初期,各类知识分子不断奔赴各大新区参加土改运动,并写下了大量观后感、日记、工作笔记等,凸显了土改与知识分子之间多重复杂的历史关联。土改作为一种革命实践,知识分子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并由此建构出了一套话语,以表达对新时代、新政权的认同和思考。在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总体制约下,文人知识分子群体对土改的认识和看法,不仅有积极主动,也有难以适应的无奈、困顿,于是呈现出了同中有异的实践表达。这既是知识分子在走向新中国时的历史遭遇,也是革命年代的一种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 知识分子 革命实践 话语表达
下载PDF
文字与国家:近代简体字运动的兴起及其社会纷争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明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5,115,共11页
钱玄同是近代简体字运动最重要的倡导者,但这一观念的缘起应置于清末以来汉字拼音化改革的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作为拼音化之外的汉字改革的过渡,近代简体字运动的兴起,是改革者在面对拼音文字难以推行于世的社会现实面前,所做出的一种... 钱玄同是近代简体字运动最重要的倡导者,但这一观念的缘起应置于清末以来汉字拼音化改革的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作为拼音化之外的汉字改革的过渡,近代简体字运动的兴起,是改革者在面对拼音文字难以推行于世的社会现实面前,所做出的一种变通之举。至1935年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在知识界的支持与运动下颁布简体字表,承认其在书写体上的合法地位,并试图利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简体字。但另一方面,时人因立场和认知的歧异,对于简体字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功用聚讼不一,难下定论。汉字改革是泥于古,还是合于今?推行简体字是便于民,还是害于国?在那个多种思想竞逐的时代,简体字运动及其争论凸现出近世中国语文改革中错综复杂的学人心态和社会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体字 南京国民政府 知识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