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agronomic performance between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and inbred japonica rice under different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methods 被引量:4
1
作者 HU Ya-jie WU Pei +7 位作者 ZHANG Hong-cheng DAI Qi-gen HUO Zhong-yang XU Ke GAO Hui WEI Hai-yan GUO Bao-wei CUI Pei-y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06-816,共11页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has been applied to rice cultivation to save labor costs and ease labor shortages in Asia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a.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has been applied to rice cultivation to save labor costs and ease labor shortages in Asia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a.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onomic performance when comparing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IHR) and inbred japonica rice(IJR) under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method. In 2013 and 2014,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IHR(Yongyou 2640) and IJR(Wuyunjing 24) under two cultivation patterns, that is, pot seedlings mechanically transplanted(PS) and carpet seedlings mechanically transplanted(CS). Grai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leaf area index(LAI), leaf area duration(LAD), aboveground biomass, crop growth rate(CGR), nitrogen(N) uptake, and N accum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When compared with CS, P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ain yield for both varieties because the larger sink size allowed higher N accumulation from panicle initiation to maturity. Moreover,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under 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CS; that is, higher photosynthetic productivity resulted from a greater LAI and higher LAD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stage. Higher N absorption capaci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growth period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otal N uptake under PS. When compared with IJR for both treatments, IHR generated 75.2% more grain yield.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creating high yield of IHR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IJR. Greater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as well as higher N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created higher grain yield in IHR than in IJR. These results suggest higher yield could be achieved using PS with IHR, attributing to exploit both yield superiority and productive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yield formation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 inbred japonica ric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method
下载PDF
桉树杂交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坤明 吴菊英 +1 位作者 徐建民 甘四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04-509,共6页
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赤桉、窿缘桉、柳桉、巨桉、雷林一号桉、巨桉×尾叶桉和粗皮桉为父本,进行了201个组合的人工控制授粉,已掌握各亲本树种的开花物候。改进花粉处理和贮藏以及人工授粉技术,经干燥处理的花粉,在低温... 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赤桉、窿缘桉、柳桉、巨桉、雷林一号桉、巨桉×尾叶桉和粗皮桉为父本,进行了201个组合的人工控制授粉,已掌握各亲本树种的开花物候。改进花粉处理和贮藏以及人工授粉技术,经干燥处理的花粉,在低温(-18~22℃)下贮藏42个月,发芽率保持在60%以上。建有72个杂种桉参试的试验林7块。3年生杂种桉的材积生长大部分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强的尾叶桉×细叶桉和尾叶桉×赤桉,单株材积的实际增益分别为120.73%和8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花粉 杂交育种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美洲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及其杂交子代幼鱼的生长曲线拟合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媛 户国 +3 位作者 谷伟 白庆利 赵文阁 王炳谦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9,共9页
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对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minali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及其杂交子代从受精卵到1年零两个月幼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美洲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为亲本,建立2×2双列杂交组合,采用Logi... 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对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minali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及其杂交子代从受精卵到1年零两个月幼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美洲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为亲本,建立2×2双列杂交组合,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动物生长模型对美洲红点鲑(A)和白斑红点鲑(B)及其杂交子代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并分析比较其生长性能。实验设置自交组AA、BB和杂交组AB(A♀×B♂)、BA(B♀×A♂)4个实验组。根据模型拟合的R2值判断各组生长性能的拟合程度,并对其体质量、体长、成活率及肥满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Gompertz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R2均大于0.99,其中AB组生长优势明显。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A、AB、BA、BB,但AA组与其他3组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g/d)和肥满度(g/cm3)等生长指标均由高到低依次为:AB、AA、BA、BB,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正交子代(A♀×B♂)幼鱼生长性能明显高于反交子代(B♀×A♂)及其亲本,可见此杂交组合可能具有较高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红点鲑 白斑红点鲑 种间杂交 生长曲线 生长性能
下载PDF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种间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春德 刘保忠 +1 位作者 李继强 刘升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87,91,共5页
为推动中国扇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于2008年从秘鲁引进了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尝试将紫扇贝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进行杂交,以期培育出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子代。利用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 为推动中国扇贝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于2008年从秘鲁引进了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尝试将紫扇贝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进行杂交,以期培育出具有优势性状的杂交子代。利用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紫扇贝(雌)×海湾扇贝(雄)杂交扇贝。实验证明紫扇贝的卵子与海湾扇贝的精子可正常受精,受精卵发育正常。杂交扇贝的生长速度在幼虫阶段和成体阶段均快于海湾扇贝。至收获时,杂交贝比海湾扇贝平均壳高、壳长和壳宽分别大27.3%,25.2%和19.3%,体质量增加107.0%,杂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 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irradians)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栽培番茄与秘鲁番茄种间杂种的DNA指纹鉴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于拴仓 柴敏 +1 位作者 赵泓 姜立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本研究在胚珠培养获得秘鲁番茄与栽培番茄的种间杂种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上分析亲本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性和相似性。通过2个随机引物的RAPD指纹分析发现4个胚培养植株具有一致的RAPD指纹,杂种继承了双亲的特征谱带... 本研究在胚珠培养获得秘鲁番茄与栽培番茄的种间杂种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上分析亲本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性和相似性。通过2个随机引物的RAPD指纹分析发现4个胚培养植株具有一致的RAPD指纹,杂种继承了双亲的特征谱带。利用19个随机引物、2对RGA引物和1对SRAP引物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产生了319个标记位点,这些标记在双亲及杂种中的分布表现了6种模型,统计分析表明种间杂种整合了栽培番茄和秘鲁番茄的遗传信息,杂种的230个位点中包含了30.4%的栽培番茄特有信息、20.9%秘鲁番茄特有信息、46.5%共有信息;种间杂种与母本栽培番茄的基因组相似性达72.5%,而与秘鲁番茄的基因组相似性为50.8%,杂种明显偏向母本栽培番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栽培 种间杂种 茄种 母本 随机引物 胚珠培养 双亲 鉴定 基因组
下载PDF
杨梅种间杂交及杂种F_1的胚培养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小波 求盈盈 +5 位作者 郑锡良 戚行江 邱立军 黄忠平 王涛 梁森苗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7-510,F0002,共5页
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 在杨梅属的杨梅种和矮杨梅种之间进行了人工远缘杂交,然后对其杂交F1代成熟种子作了胚培养研究,并用SSR分子标记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杨梅种和矮杨梅种有着较好的杂交亲和性,以杨梅种为母本、矮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0.5%的种子胚正常发育;以矮杨梅种为母本、杨梅种为父本的F1杂交种中,76.5%的种子胚发育正常。用MS添加0.5mg·L-1的6-BA培养基对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2个F1杂交组合以及杨梅品种晚稻杨梅(WD)、迟色(CS)等4份材料的胚培养中,绿苗诱导率分别为85.0%、28.6%、6.9%、0.0。在1/2MS添加0.5mg·L-1IBA的生根培养基中,矮杨梅种(♀)×杨梅种(♂)和杨梅种(♀)×矮杨梅种(♂)F1绿苗的生根率分别为29.2%和33.3%。SSR分子标记对杨梅种(♀)×矮杨梅种(♂)F1的鉴定表明杂交后代为真杂种。研究结果为杨梅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杨梅遗传连锁作图研究的群体构建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矮杨梅 种间杂交 杂种F1 胚培养
下载PDF
山女鳟和虹鳟的杂交子代与其亲本后代早期生产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玉勇 白庆利 +3 位作者 贾忠贺 徐革锋 牟振波 王炳谦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用虹鳟Oncorhynehus mykiss和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两种冷水性鱼类进行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杂交种。其中,杂交组虹鳟(♀)×山女鳟(♂)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与山女鳟、虹鳟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用虹鳟Oncorhynehus mykiss和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两种冷水性鱼类进行杂交试验,成功地获得杂交种。其中,杂交组虹鳟(♀)×山女鳟(♂)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与山女鳟、虹鳟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其卵黄囊吸收较差,上浮率较低,平均成活率为30.68%,明显低于山女鳟、虹鳟(P〈0.01);杂交组山女鳟(♀)×虹鳟(♂)在胚胎发育后期,眼点形成之前发育受阻,其发眼率仅为0.54%,明显低于山女鳟、虹鳟(P〈0.01),最终成活率仅为0.44%。对杂交子代和亲本后代进行了80d的室内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体重的杂种优势率为2.22%-18.16%,又长的杂种优势率为1.27%~8.98%;杂交鳟在日增长量上与山女鳟比较接近,略高于虹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女鳟 虹鳟 杂交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中印南瓜远缘杂交种自交系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宋慧 王迎儿 +3 位作者 古斌权 李林章 黄芸萍 张香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7-1585,共9页
以母本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MO和父本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 Duch.)MA为对照,通过测定热胁迫前后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E)、计算伤害率(RI)以及正向超亲优势PHA值和负向超亲优势NHA值,对36个中(MO)×印(MA)南瓜... 以母本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MO和父本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 Duch.)MA为对照,通过测定热胁迫前后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E)、计算伤害率(RI)以及正向超亲优势PHA值和负向超亲优势NHA值,对36个中(MO)×印(MA)南瓜远缘杂交新种质的F5和F6自交系进行耐热性评价。结果显示,RI对材料耐热性差异区分度高,与植株耐热表型结果吻合,与植物耐热性负相关,可直观评价中印南瓜远缘杂种后代耐热性。供试南瓜材料在热处理之后,相对电导率(E)均升高,表明热处理破坏了叶片细胞膜;不同材料之间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不同,表明材料间细胞膜热稳定性存在差异。中国南瓜MO比印度南瓜MA耐热性强,其RI值分别为0.24±0.10和0.65±0.29。以MO和MA的RI值为阈值,共筛选到16个耐热株系(PHA值为-8.3%^-87.5%,平均值为-54.1%,PHA绝对值越大,正向超亲优势越明显),14个不耐热株系(NHA值为3%~40%,平均值为24.3%),及6个耐热性介于亲本之间的株系。供试材料整体上的耐热性呈两级分化,耐热性增强效果明显。F4的耐热性存在分离,18SH和18SE的后代耐热性增强,18SF耐热性减弱。以RI值0.15为阈值,筛选到13个表现出超亲优势的耐热株系,包括源于18SH的10个F5株系,2个源于18SE的F5株系和1个源于18FB的F6株系。筛选的耐热优系,为培育适宜越夏栽培的耐热印度南瓜新品种提供有价值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瓜 印度南瓜 种间杂种 耐热性 细胞质
下载PDF
毛棉苗期抗旱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巨云 George Oluoch +8 位作者 Khan Muhammad Kashif Riaz 周忠丽 王星星 蔡小彦 李雪源 王春英 王玉红 刘方 王坤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毛棉苗期抗旱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以期检测稳定的主效QTL,促进栽培品种抗旱性状遗传改良及提高抗旱育种效率。【方法】以四倍体野生种毛棉(Gossypium tomentosum)和陆地棉品种中棉所... 【目的】通过分析毛棉苗期抗旱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以期检测稳定的主效QTL,促进栽培品种抗旱性状遗传改良及提高抗旱育种效率。【方法】以四倍体野生种毛棉(Gossypium tomentosum)和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CCRI 12)的种间杂种F2及其F2:3家系为研究材料,用于基因型分型的F2有188个系,用于表型分型的F2:3家系有149个株系。分别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环境下调查表型数据。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家系苗期相关性状抗旱系数进行QTL定位。【结果】对苗期相关性状抗旱系数的QTL定位分析,共得到16个QTL,其中与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旱系数相关的QTL分别有5个、1个、3个、3个、4个,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来自毛棉的5个加性QTL分别为qSHDC-19-1、qSHDC-19-2、qSLNDC-5-1、qMDADC-24-1、qMDADC-24-2,其加性效应值为0.10~0.22,解释变异9.4%~25.8%。【结论】这些与抗旱相关的QTL有助于棉花抗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棉 种间杂交 苗期 抗旱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葡萄山欧杂交后代果皮颜色的RAPD标记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军 葛玉香 贺普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1,共4页
以葡萄种间BC1杂交组合 79- 33、83- 15 [(山葡萄×红亚历山大 )×白香蕉 ]子代为试材 ,运用RAPD技术进行葡萄山欧杂交后代果皮颜色的分子标记研究发现 ,OPY0 2的扩增片段OPY0 2 - 75 0与白色果皮性状有一定的连锁关系 ,以OPY0 ... 以葡萄种间BC1杂交组合 79- 33、83- 15 [(山葡萄×红亚历山大 )×白香蕉 ]子代为试材 ,运用RAPD技术进行葡萄山欧杂交后代果皮颜色的分子标记研究发现 ,OPY0 2的扩增片段OPY0 2 - 75 0与白色果皮性状有一定的连锁关系 ,以OPY0 2扩增亲本、F1、BC1、F2 及 2个栽培葡萄品种发现 ,所有的白色果皮单株都扩增出OPY0 2 -75 0 ,但在 6个BC1、F2 黑色果皮单株中也具有该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欧亚种 杂交后代 果皮颜色 RAPD标记
下载PDF
SSR标记辅助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筛选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海龙 方智远 +5 位作者 杨丽梅 刘玉梅 庄木 李占省 吕红豪 张扬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1,共8页
为筛选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加速回交转育进程,采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手段进行远缘杂交,获得芥蓝和甘蓝型油菜的种间杂种F1和BC1群体。利用已有的220对SSR引物对双亲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51对。挑选... 为筛选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加速回交转育进程,采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手段进行远缘杂交,获得芥蓝和甘蓝型油菜的种间杂种F1和BC1群体。利用已有的220对SSR引物对双亲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51对。挑选均匀分布在甘蓝9条染色体上、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3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株F1单株和35株BC1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NTSYSpc2.11a分析结果表明:F1植株的遗传背景与亲本甘蓝型油菜更为接近,遗传相似系数为0.74;而BC1植株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与亲本芥蓝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6~0.65之间。在35株BC1植株中,单株14Y1与芥蓝的遗传背景最为相近,形态观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单株的遗传背景与回交亲本芥蓝更相似,可用于下一步回交转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甘蓝型油菜 种间杂种 遗传背景 SSR标记
下载PDF
棉花[AGD]三种杂种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卫国 郝林 +1 位作者 渠云芳 董俊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41-45,共5页
对棉花三种杂种进行了细胞水平的核型分析,得出结论:三种杂种[A2×G1]×[AD]1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2n=4x=52=2M+44m(2SAT)+6sm(2SAT),核型类型为1B。三种杂种[A2×G1]×[AD]2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 对棉花三种杂种进行了细胞水平的核型分析,得出结论:三种杂种[A2×G1]×[AD]1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2n=4x=52=2M+44m(2SAT)+6sm(2SAT),核型类型为1B。三种杂种[A2×G1]×[AD]2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核型类型为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间杂种 核型 染色体数 品种 杂交
下载PDF
甘蔗杆状病毒基因组片段整合入杂种甘蔗基因组的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艳清 许东林 周国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研究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的基因组片段是否整合进杂种甘蔗Saccharuminter-spec ific hybrids基因组,以采自广西甘蔗研究所的1株杂种甘蔗植株叶片总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甘蔗杆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多条... 为研究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的基因组片段是否整合进杂种甘蔗Saccharuminter-spec ific hybrids基因组,以采自广西甘蔗研究所的1株杂种甘蔗植株叶片总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甘蔗杆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多条特异引物.经PCR扩增、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获得1个全长为5 364 bp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具有SCBV基因组结构特征,含有2个完整的ORF,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2个SCBV分离物之间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一性均大于70%,但该序列与完整的SCBV基因组全序列相比,不具备完全的ORF3,缺失了对病毒复制过程极为重要的功能性基因RNase H的序列区段.通过Southern-b lot杂交分析,初步推测其为一段整合入杂种甘蔗基因组中的SCBV基因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杆状病毒 杂种甘蔗 病毒同源序列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甜樱桃新种质种内及与中国樱桃种间杂交效率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延军 武凯翔 +1 位作者 袁玥 董梦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2-1120,共9页
【目的】探索甜樱桃新种质种内及种间杂交育种规律,提高南方甜樱桃杂交育种效率。【方法】以适宜浙江省种植的甜樱桃新种质为母本,以甜樱桃和中国樱桃为父本开展甜樱桃种内及种间杂交试验,调查坐果率、有胚率、胚败育率和F0果实品质等指... 【目的】探索甜樱桃新种质种内及种间杂交育种规律,提高南方甜樱桃杂交育种效率。【方法】以适宜浙江省种植的甜樱桃新种质为母本,以甜樱桃和中国樱桃为父本开展甜樱桃种内及种间杂交试验,调查坐果率、有胚率、胚败育率和F0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杂交效率分析。【结果】授粉7 d后,供试母本的种内及种间坐果率都比较高,随果实发育,至授粉后28 d及成熟期都有不同程度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母本种内杂交坐果率高于种间的。供试母本中‘朝阳一号’的种内、种间杂交坐果率均最高;坐果率最低的为‘长丰一号’的种间杂交组合。同一母本种内组合比种间组合有胚率高、败育率低。杂种胚成熟时败育率高,仅有4个组合可以得到未败育胚。杂交果未成熟胚败育率低这为胚培养提供了可能。供试母本‘朝阳一号’未成熟胚最好,坐果率高有胚率高败育率低;‘江南红’有胚率低,败育程度最高;‘长丰一号’及‘先锋’居中,母本优选‘朝阳一号’;供试父本未成熟胚中‘朝阳一号’和‘紫晶’较好。F0果实成熟期推迟,颜色及形状均表现出了母本果实开放授粉的色泽及形状;可溶性固形物种含量间杂交果低于种内的,均低于开放授粉的母本果实。为获得杂交后代,南方甜樱桃杂交育种可以采用3种方法:利用主产区的杂交后代在南方进行筛选;在南方杂交后进行胚挽救或者尝试混合花粉的开放授粉。【结论】甜樱桃种新种质种内及种间组合不同坐果率、杂种胚发育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母本种内杂交坐果率高且败育率低。供试种质中‘朝阳一号’是较好的父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中国樱桃 种内杂交 种间杂交 育种效率
下载PDF
花椰菜和小白菜种间杂种子房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运霞 王晓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以小白菜雄性不育系h08015为母本,以花椰菜自交系082005、082009、082010、082063为父本进行种间杂种离体子房培养。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时杂种子房发育天数、接种方式、激素水平及父本基因型对杂交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授粉后6 d的... 以小白菜雄性不育系h08015为母本,以花椰菜自交系082005、082009、082010、082063为父本进行种间杂种离体子房培养。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时杂种子房发育天数、接种方式、激素水平及父本基因型对杂交种子发芽率均有明显影响。授粉后6 d的子房培养能获得较好的效果;4 d后剥取种子继续培养,获得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其他接种方式;不加激素的MS培养基好于添加6-BA及NAA的MS培养基;不同父本基因型最适取材时间不同,多数基因型最佳培养时间为授粉后6 d的子房,个别基因型则是授粉后10 d的子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花椰菜 种间杂交 子房培养
下载PDF
基于远缘杂交法的抗根肿病甘蓝新种质创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爱松 李家庆 +4 位作者 夏彭飞 宋立晓 许园园 邢苗苗 严继勇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4-81,共8页
以3份携带CRb基因的抗根肿病大白菜抗源CCR1、CCR2和CCR3为母本,与15份不同类型的甘蓝纯系进行远缘杂交,以获得抗根肿病甘蓝新种质。胚胎拯救法获得的平均成苗率分别是常规田间直接授粉的19.25倍、5倍和35倍。筛选出含有CRb基因的双二倍... 以3份携带CRb基因的抗根肿病大白菜抗源CCR1、CCR2和CCR3为母本,与15份不同类型的甘蓝纯系进行远缘杂交,以获得抗根肿病甘蓝新种质。胚胎拯救法获得的平均成苗率分别是常规田间直接授粉的19.25倍、5倍和35倍。筛选出含有CRb基因的双二倍体,以CCR1、CCR2和CCR3为母本获得的种间杂种的自然加倍率分别为18.5%、48.3%和12.6%。对43株BC2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等,表明单株17B14和17B15与甘蓝的遗传背景最为相近,且遗传背景与回交亲本甘蓝相似度更高,可用于下一步回交转育。通过远缘杂交及前景+背景选择快速获得抗根肿病甘蓝渐渗系,为甘蓝新品种的改良和培育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根肿病 种间杂种 背景选择 种质
下载PDF
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种间杂交自交系及组合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宋慧 古斌权 张香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02,共12页
为了在表型和分子层面分析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种间杂种拓宽南瓜遗传背景的可能性,利用30个表型性状和20对SSR分子标记,同时对当前市售食用南瓜品种、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多年积累的骨干亲本、以及中印南瓜种间杂种自交系及其新配... 为了在表型和分子层面分析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种间杂种拓宽南瓜遗传背景的可能性,利用30个表型性状和20对SSR分子标记,同时对当前市售食用南瓜品种、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多年积累的骨干亲本、以及中印南瓜种间杂种自交系及其新配组合共53份南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骨干亲本和中印南瓜种间杂种后代在株型、生长势、果实皮色、果型等方面增加了南瓜品种多态性的丰富度。20个SSR标记在53份南瓜材料的多态性比例为90%。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表型聚类和分子聚类的结果吻合度提高。2种方法3次聚类的结果都将供试印度南瓜商品种及骨干亲本聚为一类,表明其相似度较高,同质化严重,不利于培育突破性品种。其次,聚类结果都将中印南瓜远缘杂交后代及组合单独聚为一类,与印度南瓜商品种、印度南瓜骨干亲本,以及中国南瓜材料显著分开。表明中印南瓜远缘杂交后代无论在分子层面还是表型层面都与供试南瓜品种和育种材料有显著差异,增加了南瓜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种间杂种,可以为食用南瓜新品种选育提供异质基因。主成分分析获得的6个主成分因子,可简化食用南瓜性状调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种间杂种 商品种同质化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水稻籽粒结实障碍的研究历程和对策
18
作者 李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70-373,共4页
通过对水稻结实障碍的研究历程进行较为系统地阐述 ,将研究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 :常规水稻阶段、以品种间杂交稻为主的阶段和以亚种间杂交稻为主的阶段 ;对各阶段的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 ,提出了提高杂交稻结实率的对策 。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结实障碍 研究历程 原因分析 综合治理
下载PDF
美洲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杂交子代及其亲本早期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阿地力 谷伟 +3 位作者 户国 白庆利 叶远涛 王炳谦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8-11,共4页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等方法对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minali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进行了配组繁殖,成功地获得了4类组合的子一代群体。比较了各交配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等生存力,结...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等方法对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minali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进行了配组繁殖,成功地获得了4类组合的子一代群体。比较了各交配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等生存力,结果表明:正交子一代(白斑红点鲑♀×美洲红点鲑♂)组合的受精率明显高于父本和反交子一代组合,与母本子一代组合差异不显著(P>0.05),孵化率和成活率与双亲自繁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于反交子一代(美洲红点鲑♀×白斑红点鲑♂)组合。杂交子一代和亲本后代140d室内生长试验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正交子一代表现出杂种优势,体质量的杂种优势率为27.09%~35.66%,体长的杂种优势率为8.47%~11.25%,在体质量、体长增长量均高于双亲子一代。反交子一代群体生长发育始终没有表现杂种优势(H<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红点鲑 白斑红点鲑 种间完全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慧 王迎儿 黄芸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6-1493,共8页
细胞质遗传影响作物正反杂交F1性状。印度南瓜×中国南瓜不存在生殖隔离,而其反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制约了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远缘杂交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和中国南瓜优良细胞质基因的转育进程。... 细胞质遗传影响作物正反杂交F1性状。印度南瓜×中国南瓜不存在生殖隔离,而其反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制约了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远缘杂交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和中国南瓜优良细胞质基因的转育进程。本研究选用抗病中国南瓜高代自交材料MO与核心印度南瓜亲本MA配置中×印南瓜杂交组合,以幼胚为试材,筛选外植体最佳接种时期、最佳灭菌接种方式,以及最适培养基成分,建立中印南瓜杂种幼胚培养体系,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真实性鉴定。通过试验,确定中印南瓜MO×MA亚种间杂交胚胎拯救的最佳接种时期为授粉后25 d。果实采收之后,先在室内剥出幼胚,用2%NaClO浸泡5 min,除去内种皮;再将幼胚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先用75%酒精消毒幼胚30 s,无菌水清洗1次,再利用2%NaClO浸泡5 min,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准备接种。该外植体灭菌流程,幼胚接种后污染率低(39%)、萌发率高(24%)、接种操作方便。幼胚接种于No.8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3.0 mg/L 6-BA+0.5 mg/L 2,4-D+0.2 mg/L NAA+20 g/L蔗糖+0.68%琼脂,胚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25%。暗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作用不明显。选择在双亲中显示共显性差异的SSR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分别有23个差异引物和8个差异引物在6个E0单株中表现为杂合带型和父本MA带型,表明父本DNA已渗入杂种,6个E0单株为真杂种,为通过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远缘杂交转育中国南瓜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瓜 印度南瓜 种间杂交 胚胎拯救 杂种真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