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index algorithm of a sub-domain interconnection large communication network 被引量:1
1
作者 Fusheng Dai Aijun L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The normalized weighted capacity reliability index of a sub-domain interconnection large sca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defined and a new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reliability index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algorith... The normalized weighted capacity reliability index of a sub-domain interconnection large sca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defined and a new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reliability index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performed using logical or algebraic operation by means of computer-aided programming and the correctness of each key step is validated in detail. This paper takes the sub-domain interconnection symmetrical topologi- cal network for a typical example to calculate the network reliability index and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us- ing the real measured statistical data. The real measured results are we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 valid means to estimate 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a sub-domain intercon- nection large-sca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sub-domain inter- connection transmission capacity.
下载PDF
Improving Inter-Domain Fast Handover Using MIH Services in Mobile WiMAX
2
作者 Ghaida A. Al-Suhail Huda J. Al-Hamme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2年第11期743-752,共10页
Recently, the IP connectivity during the Mobile Node (MN) movement between Base Stations (BS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s) is still a key issue to be tackled. In this paper, therefore, we ... Recently, the IP connectivity during the Mobile Node (MN) movement between Base Stations (BS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s) is still a key issue to be tackled. In this paper, therefore, we develop a new schem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domain fast handover over mobile WiMAX networks. The framework basically relies on the Fast Handover for Mobile IPv6 protocol (FMIPv6) when the Media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MIIS) as defined in IEEE802.21 standard is applied to enable the Mobile Node in storing the information of the neighboring networks. A 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 (FQDN) is also used to identify the IP address of the previous network operator and the MN during its movements. Since both MIIS and FQDN can support the node mobility between multiple domains, our proposed scheme can also be called P-FMIPv6.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ncy of IP connectivity of this proposed handover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ddition to less service disruption time during handovers as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FMIPv6 when IEEE802.16e network is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DOVER MIPV6 FMIPV6 inter-domain MIIS FQDN Mobile WIMAX
下载PDF
Survey of Mechanisms for Inter-Domain SDN
3
作者 WANG Yangyang BI Jun 《ZTE Communications》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 has been applied increasingly in practical networks. Currently, SDN is mainly used to improvethe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datacenter networks, enterprise networks and wide-area ne...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 has been applied increasingly in practical networks. Currently, SDN is mainly used to improvethe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datacenter networks, enterprise networks and wide-area networks(WAN). There also emerge somestudies that try to deploy SDN to inter-domain setting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progress stages of inter-domain SDN andstudies related to each stage. Finally, w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inter-domain S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network programmability interdomain SDN
下载PDF
Resolution for Conflicts of Inter-Operation in Multi-Domain Environment
4
作者 LU Zhengding WEN Zhumu TANG Zhuo LI Ruixua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5期955-960,共6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formalize the interoperation in multi-domain environment. Through employing the algebra method, we conclude four types of the conflicts for the interoperation, and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formalize the interoperation in multi-domain environment. Through employing the algebra method, we conclude four types of the conflicts for the interoperation, and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e policy conflicts. For each type of conflicts, we formalize it and proposes the method of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Finally, the method is illuminated be effective through comparing our work with 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licts inter-operation MULTI-domain
下载PDF
基于域间Mixup微调策略的跨被试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算法
5
作者 蒋云良 周阳 +2 位作者 张雄涛 苗敏敏 张永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919,共11页
为了缓解传统微调算法的灾难性遗忘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域间Mixup微调策略的跨被试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算法Mix-Tuning。Mix-Tuning通过预训练、微调的二阶段训练方式,实现跨领域知识迁移。预训练阶段,Mix-Tuning使用源域数据初始... 为了缓解传统微调算法的灾难性遗忘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域间Mixup微调策略的跨被试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算法Mix-Tuning。Mix-Tuning通过预训练、微调的二阶段训练方式,实现跨领域知识迁移。预训练阶段,Mix-Tuning使用源域数据初始化模型参数,挖掘源域数据潜在信息。微调阶段,Mix-Tuning通过域间Mixup,生成域间插值数据微调模型参数。域间Mixup数据增强策略引入源域数据潜在信息,缓解传统微调算法在样本稀疏场景下的灾难性遗忘问题,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能。Mix-Tuning被进一步应用于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任务,实现了跨被试正向知识迁移。Mix-Tuning在BMI数据集的运动想象任务达到了85.50%的平均分类准确率,相较于被试–依赖和被试–独立训练方式的预测准确率58.72%和84.01%,分别提高26.78%和1.49%。本文分析结果可为跨被试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算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间Mixup 预训练 微调 脑电信号 运动想象 跨被试知识迁移 卷积神经网络 正则化
下载PDF
多域蛋白质残基间距离深度学习预测方法
6
作者 李章维 张福金 +1 位作者 赵凯龙 张贵军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93-1799,共7页
自然界生物中,大约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真核蛋白质含有多个结构域.虽然AlphaFold2已经实现了端到端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的重大突破,对于单域的静态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精度几乎达到了实验测定的水平,但是对于多域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精度仍然有待提... 自然界生物中,大约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真核蛋白质含有多个结构域.虽然AlphaFold2已经实现了端到端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的重大突破,对于单域的静态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精度几乎达到了实验测定的水平,但是对于多域蛋白质结构的预测精度仍然有待提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MDDpre的多域蛋白质残基距离预测方法.首先从多序列比对和模板中提取了序列谱、位置熵、互信息、去除背景噪声的互信息、平均接触势能、MSA特征矩阵、行注意力矩阵以及模板域间距离特征,然后设计了一个集合了三角形更新、轴向注意力机制和卷积残差块的网络来预测多域蛋白质的域间和域内距离.在62个多域蛋白质的实验结果表明,MDDpre优于现有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多域蛋白质的残基距离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域蛋白质 域间距离预测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结构类似模板增强的端到端多域蛋白质组装方法
7
作者 朱海涛 夏瑜豪 张贵军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5-1831,共7页
使用同源模板能够有效的提升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精度,然而,对于部分多域蛋白,PDB中可用的同源模板较少,这可能会影响预测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域蛋白质的建模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结构类似模板结合同源模板的端到端多域组装方法MTDA.首先... 使用同源模板能够有效的提升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精度,然而,对于部分多域蛋白,PDB中可用的同源模板较少,这可能会影响预测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域蛋白质的建模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结构类似模板结合同源模板的端到端多域组装方法MTDA.首先,搜索序列数据库生成多序列比对,以及分别搜索PDB100和MPDB生成同源模板和结构类似模板;进而提取序列特征、模板特征和单域特征;然后通过一个基于EfficientNetV2架构和注意力机制相结合的神经网络来预测多域蛋白质的域间方位从而直接将多个单域结构组装为全链结构.在125个测试蛋白和65个人类蛋白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TDA优于仅使用同源模板的端到端组装方法E2EDA以及全链建模方法AlphaFol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域蛋白质 模板建模 深度学习 结构域组装 域间方位预测
下载PDF
RPKI去中心化安全增强技术综述
8
作者 秦超逸 张宇 方滨兴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05,共10页
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搭建了中心层级化的IP地址资源认证基础设施。在增强互联网域际路由系统安全的同时,RPKI也将中心性引入路由系统。根据证书认证中心职能,提出RPKI体系中的认证中心、操作中心和发布中心,并从3个中心对RPKI去中心... 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搭建了中心层级化的IP地址资源认证基础设施。在增强互联网域际路由系统安全的同时,RPKI也将中心性引入路由系统。根据证书认证中心职能,提出RPKI体系中的认证中心、操作中心和发布中心,并从3个中心对RPKI去中心化安全增强技术综述。首先,从认证、操作和发布角度细化RPKI中心化风险。其次,从3个风险角度分类RPKI去中心化安全增强技术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措施。再次,从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增量部署分析比较相关技术。最后,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网关协议 资源公钥基础设施 域间路由安全 区块链 去中心化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阶层结构的域间路由聚合增强算法
9
作者 王瑞军 王洪君 +1 位作者 陈东明 高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29-83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域间路由聚合的增强算法,它利用Internet阶层结构特性,以自治系统间关系为依据,强化路由聚合行为并约束可聚合路由的通告范围,给出了原形系统的实现算法·算法所需数据全部来自自治系统内部,没有全局协调数据,并有效回避... 提出了一种域间路由聚合的增强算法,它利用Internet阶层结构特性,以自治系统间关系为依据,强化路由聚合行为并约束可聚合路由的通告范围,给出了原形系统的实现算法·算法所需数据全部来自自治系统内部,没有全局协调数据,并有效回避了聚合行为对负载均衡和链路冗余的负面影响·数据实测和分析显示,算法能有效降低路由表规模,从而缓解当前Internet域间路由表高速增长的局面,加强了Internet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间路由 聚合 自治系统 阶层结构 可扩展性
下载PDF
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10
作者 罗洪斌 张珊 +1 位作者 王志远 孟晴开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1420,共10页
互联网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然而,支撑并规范互联网正常运行的关键核心技术——互联网的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体系结构——几十年来几乎保持不变.本文首先从技术自身... 互联网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然而,支撑并规范互联网正常运行的关键核心技术——互联网的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体系结构——几十年来几乎保持不变.本文首先从技术自身弊端、社会发展需求、技术转移周期、科技革命规律四个方面论述了开展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必要性.其次,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明了TCP/IP体系结构弊端的根源.再次,运用系统观念揭示了信息网络的功能本质和网络间的互联本质,发现了信息传递的四个自然属性(对象属性、身份属性、位置属性、手段属性).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基于两个本质和四个自然属性开展创新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实例——共生网络.最后,结合共生网络架构展望了部署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总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体系结构 异构网络 网间互联 跨域通信
下载PDF
Internet域间路由系统:问题与挑战
11
作者 朱培栋 赵金晶 邓文平 《中兴通讯技术》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作为Internet的核心基础设施,基于BGP协议的域间路由系统目前在扩展性、端到端性能、安全性与可信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由于部署的广域性、AS的自治性以及ISP之间交互的复杂性、域间路由行为的动态性,使得人们对域间路由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作为Internet的核心基础设施,基于BGP协议的域间路由系统目前在扩展性、端到端性能、安全性与可信性等方面存在问题。由于部署的广域性、AS的自治性以及ISP之间交互的复杂性、域间路由行为的动态性,使得人们对域间路由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规律尚未充分理解,缺乏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大规模的系统的网络实验难以开展。理想的域间路由系统及其支撑的Internet在性能上应具有快速恢复和全局优化的能力,在安全上应具有自主防范和协同控制能力,在运营上应具有自主配置和协同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特网 域间路由 扩展能力 性能 安全
下载PDF
基于低对比度红外图像时空信息的气体泄漏检测
12
作者 左金辉 徐文斌 +6 位作者 周世杰 盛道斌 徐向东 李正强 韩颖慧 吴春江 张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6-1198,共13页
气体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环境污染、人员财产损失、火灾爆炸。红外热成像作为可实现大范围快速成像的定性探测技术被广泛使用,相比一般红外图像,气体红外图像的对比度更低,边缘更加模糊,不易识别。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 气体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环境污染、人员财产损失、火灾爆炸。红外热成像作为可实现大范围快速成像的定性探测技术被广泛使用,相比一般红外图像,气体红外图像的对比度更低,边缘更加模糊,不易识别。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的低对比度气体红外图像泄漏检测方法。首先,在预处理阶段,提出时域自适应帧间滤波算法实现红外图像的降噪和细节保持;然后,基于空域信息和梯度信息约束,提出时空混合高斯背景模型实现泄漏气体目标的前景的初步提取;最后,为更好地去除前景检测中干扰的运动目标,利用改进的快速鲁棒的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实现气体区域的自适应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在5 m的泄漏距离下,该检测算法可有效提高准确率,弥补气体区域空洞问题,降低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气体泄漏检测准确率在92.3%~96.3%,与其他算法相比具有显著的抗干扰和区域分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检测 红外热成像 时空高斯混合模型 时域自适应帧间滤波 运动检测 快速和鲁棒的模糊C均值聚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域与频域特征自适应融合和类间边界区域增强的三维海马分割
13
作者 白贺 滕野 +3 位作者 冯蕾 孟海伟 汤煜春 刘树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目的海马萎缩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等诸多精神疾病的临床重要标志,因此准确分割海马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大量先进的自动分割方法。然而,由于MRI中各种噪声的影响以及海马不同类别之间不清晰的边界,三维... 目的海马萎缩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等诸多精神疾病的临床重要标志,因此准确分割海马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大量先进的自动分割方法。然而,由于MRI中各种噪声的影响以及海马不同类别之间不清晰的边界,三维海马分割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本文旨在提出新的自动分割方法来更精确地分割海马头、体、尾。方法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两个策略。一种是空间域与频域特征自适应融合策略,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卷积自动选择合适的频率组合,减少噪声对特征提取的影响。另一种是类间边界区域增强策略,它允许网络通过加权每个类之间边界区域的损失函数来增强对边界区域的学习,以达到精确定位边界和调节海马头、体、尾大小的目的。结果在50例青少年大脑MRI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我们的方法实现了较先进的海马分割,海马头、体、尾相较于现有的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提升。消融实验证明我们提出的两种策略有效,我们还在260例Task04_Hippocampus数据集上验证了网络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更多的海马分割场景。结论我们提出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清楚地观测海马萎缩,并完成更精确的病情诊断和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域与频域特征自适应融合 类间边界区域增强 医学图像分割 海马分割
下载PDF
改进Petri网下异构跨域用户身份验证方法
14
作者 刘峰 姜久雷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2-86,共5页
在异构跨域用户身份验证时,由于用户身份存在属性特征难以捕捉、状态描述误差大等问题,导致验证精准度较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etri网的用户身份验证算法。利用改进Petri网反映不同局域网中事物间依赖关系,将异... 在异构跨域用户身份验证时,由于用户身份存在属性特征难以捕捉、状态描述误差大等问题,导致验证精准度较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etri网的用户身份验证算法。利用改进Petri网反映不同局域网中事物间依赖关系,将异构跨域用户活动模型与Petri网模型转换,采用同步用户的状态变化提取实时状态特征值。通过建立云间身份认证中心,计算用户不同身份代表性词语在一定周期内出现的次数和频率值。提取频率最高的词语,并计算该词语在待验证用户全部代表词语库中的权重值,对比权重值与验证熵值,将得到的验证参数输入到认证中心,输出验证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先验节点比例为8%时,验证准确率达到0.9,且召回率和综合指标均在0.6以上,具备一定的抗攻击性,整体实用性能强、利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Petri网 异构跨域用户 身份验证 云间身份认证中心 验证熵值 状态特征
下载PDF
660 MW汽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隐患的诊断分析及改造方法
15
作者 张勇杰 马强 张勇翔 《电机技术》 2024年第4期34-37,42,共5页
某电厂660M W汽轮发电机在检修时发现转子匝间绝缘劣化迹象。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和运行记录,判断该转子存在匝间短路隐患。同时根据制造厂家建议和机组深度调峰的需求,对该发电机转子进行灵活性改造。
关键词 发电机转子 频域阻抗 绝缘 匝间短路 灵活性改造
下载PDF
Internet扁平化趋势测量与分析
16
作者 景全亮 梁伟 +2 位作者 赵正伟 毕经平 刘金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18-2422,2449,共6页
目前对Internet拓扑结构的扁平化趋势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性描述上,没有大规模的测量数据支撑。从域间路由的角度,分析了Internet层级结构和互连策略的演变趋势。发现Internet扁平化的主要原因是绕过Tier-1ISP以及peer-to-peer链路比例的... 目前对Internet拓扑结构的扁平化趋势的研究多集中在定性描述上,没有大规模的测量数据支撑。从域间路由的角度,分析了Internet层级结构和互连策略的演变趋势。发现Internet扁平化的主要原因是绕过Tier-1ISP以及peer-to-peer链路比例的增加。测量了路由基础设施的变化情况,发现IXP在数量和地理位置上都快速增长,极大地方便了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分发网络的扩张。测量结果能够加深对Internet生态系统的理解,有助于未来互联网架构的设计。最后分析了Internet扁平化的原因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化互联网拓扑 域间路由 BGP IXP 测量
下载PDF
基于微分域电流过零点偏移特征的电抗器匝间保护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继瑞 李宝伟 +3 位作者 田宝江 朱云峰 王智勇 王瑞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以中性点不带小电抗的高压并联电抗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电抗器空投励磁涌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并联电抗器不带中性点小电抗时涌流会更加严重,是引起匝间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并联电抗器空投饱和的机理,指出了电抗器绕组磁通饱和... 以中性点不带小电抗的高压并联电抗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电抗器空投励磁涌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并联电抗器不带中性点小电抗时涌流会更加严重,是引起匝间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并联电抗器空投饱和的机理,指出了电抗器绕组磁通饱和后微分域相电流过零点前后采样峰值间距会发生偏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域电流过零点偏移特征的电抗器匝间保护新方法。利用工频特征下相电流过零点前后峰值间距与微分域相电流过零点前后采样峰值间距的偏移程度,结合相电流线性区内各时刻电感的均方根值与额定电感之间的特征关系来识别电抗器空投饱和与匝间故障,若识别为电抗器空投饱和则闭锁匝间保护,若识别为匝间故障则经短延时开放匝间保护。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小电抗 并联电抗器 匝间保护 微分域电流 线性区电感 空投饱和
下载PDF
基于端口频域特性的水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士涛 雷雨 +6 位作者 卢毅 宋鹏 郝国文 张杰 狄洪伟 朱守舵 梅军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3年第4期77-84,90,共9页
包含抽蓄发电机在内的大型水轮发电机转子为具有多匝长绕组的显极式转子,传统的基于交流阻抗测量的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灵敏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不足。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建立了显极式转子绕组的端口频域特性模型,通过仿真分... 包含抽蓄发电机在内的大型水轮发电机转子为具有多匝长绕组的显极式转子,传统的基于交流阻抗测量的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灵敏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不足。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建立了显极式转子绕组的端口频域特性模型,通过仿真分析提出了故障判别和定位方法。最后通过真机转子的故障模拟和测试对诊断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无需断开磁极间电气连接的测量条件下实现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诊断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特性 水轮发电机 转子绕组 匝间短路 故障诊断
下载PDF
一种中高轨混合的多层卫星骨干网络架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屏 白鹤峰 +2 位作者 赵毅 冯旭哲 邵富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79,共8页
卫星骨干网络将向宽带与中继融合方向发展,为陆、海、空、天基用户提供全球骨干传输、宽带接入、全域通联等服务。该文针对全域用户通联的新需求,创新采用“卫星骨干网络/全域用户接入”模型,提出一种具有层内、层间星间链路的中高轨混... 卫星骨干网络将向宽带与中继融合方向发展,为陆、海、空、天基用户提供全球骨干传输、宽带接入、全域通联等服务。该文针对全域用户通联的新需求,创新采用“卫星骨干网络/全域用户接入”模型,提出一种具有层内、层间星间链路的中高轨混合的多层卫星骨干网络架构(3GEO+3IGSO/24MEO)。对该架构的全域覆盖性计算分析,得出该多层卫星骨干网络能够实现地球表面到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约36000 km)全域100%覆盖,并为全域用户提供多重接入能力。进一步对路径数、最少跳数、最小时延等关键网络性能指标分析比较,说明了该架构中轨卫星与高轨卫星之间存在层间星间链路的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架构能够满足全域宽带接入和全球骨干传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轨 全域覆盖 多层卫星骨干网络 星间链路 星座设计
下载PDF
具有类间差异约束的多对抗深度域适应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娜 温廷新 贾旭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8-1179,共12页
为实现目标域样本能够与源域中同类样本准确对齐,并在保证样本准确识别率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不同类别样本特征间的可区分性,提出了一种带有类间差异约束的域适应模型。首先,该模型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源域样本进行了有监督学习,并在... 为实现目标域样本能够与源域中同类样本准确对齐,并在保证样本准确识别率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不同类别样本特征间的可区分性,提出了一种带有类间差异约束的域适应模型。首先,该模型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源域样本进行了有监督学习,并在训练过程中基于提出的类间差异测量函数对源域样本特征加以类间差异性约束;其次,该模型采用了多对抗域鉴别网络结构,其中提出了一种目标域样本伪标签计算方法,从而将无标签的样本指定到合理的域鉴别网络进行训练;最后,通过最小化分类损失与最大化域鉴别损失,获得最优特征提取器与特征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对于4种数据集,提出的模型在目标域上平均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0.860,同类间的平均距离、不同类间的平均距离、目标域中样本错误识别率相对于改进前分别降低0.003,提升0.065,降低0.025,从而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深度域适应 类间差异 多对抗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