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地区物流业效率与低碳化水平的互动关系分析
1
作者 王春豪 《兰州学刊》 2024年第8期46-60,共15页
基于2008-2021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物流业效率,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估物流业低碳化水平,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业效率与低碳化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结... 基于2008-2021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物流业效率,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估物流业低碳化水平,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实证检验物流业效率与低碳化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物流业动态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但静态效率相对较低。(2)物流业低碳化水平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重庆、陕西、新疆、四川和甘肃等地区低碳化水平相对较高。(3)物流业静态效率与低碳化水平呈现初级协调状态,并且逐渐向好发展。2013-2021年期间,物流业低碳化发展优先于效率提升。(4)短期内,物流业动态效率对低碳化水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受到低碳化水平的抑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效率 低碳化 耦合协调 互动关系
下载PDF
转型升级下区域物流质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0-58,共9页
在由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的进程中物流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物流质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认识物流质量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为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发展进而加快物流强国建设进程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本文在分析物... 在由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的进程中物流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物流质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认识物流质量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为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发展进而加快物流强国建设进程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本文在分析物流质量对物流产业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分析物流质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线性作用、非线性作用及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物流质量对物流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质量对物流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逐渐增大;随着物流质量的提高其对物流产业发展的贡献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较高时物流质量对其的积极影响更大;物流质量与物流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但就长期来看其强度有待提高。因此,提出对策建议: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物流质量提升策略;依托创新发展实现动力转换,构建以质量驱动为主的物流发展模式;中央与地方协调联动,稳步推进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质量 物流产业 影响机制 互动关系 面板数据
下载PDF
节点城市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面板数据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林 董千里 申亮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3,共7页
文章以全国性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21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现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研究针对性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将物流业分为物流业投入、产出和外部发展环境... 文章以全国性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21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现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研究针对性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将物流业分为物流业投入、产出和外部发展环境三个指标,并进一步细化,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别研究三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最后,实证检验了各节点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度。研究结果显示节点城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具有互动关系;21个节点城市物流业发展与经济水平互动关系各不相同,应当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城市 物流业 区域经济 互动关系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分析及国际比较 被引量:74
4
作者 苏秦 张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5,共9页
基于OECD统一编制的各成员国1985、1990、1995、2000、2005年投入产出表,以中国、韩国及美、英、法、德、加、日等G7国家为研究对象,结合各国物流产业特征和经济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各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现状及其动态变... 基于OECD统一编制的各成员国1985、1990、1995、2000、2005年投入产出表,以中国、韩国及美、英、法、德、加、日等G7国家为研究对象,结合各国物流产业特征和经济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各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这对正确认识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 国际比较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研究——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霍鹏 魏修建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3,共8页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 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逐步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并运用共生度测算法,得出八大经济区内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差异较大,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普遍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以非对称共生发展为主,经济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两业互动融合的程度要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互动融合 共生度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苏秦 张艳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4,69,共5页
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的十大振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C-D生产函数和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从制造业各振兴产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物流业对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贡献作用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现... 以2009年国务院提出的十大振兴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C-D生产函数和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从制造业各振兴产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物流业对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贡献作用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现状。结果表明:虽然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依赖低于服务业,但由于我国"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制造业仍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是轻工、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除汽车和船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外,物流对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的贡献系数均通过了检验。纺织、轻工行业对物流依赖性相对较强,但其物流效率尚待提高。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制造业各振兴产业物流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联动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投入产出 C-D生产函数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珍珍 陈功玉 《经济与管理》 2009年第7期28-34,共7页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对提升物流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在发展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应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及联动经营来实现职能控制、提高效率...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对提升物流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在发展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应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及联动经营来实现职能控制、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使制造业与物流业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系统IES(Industrial Ecosystem)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竞合模型
下载PDF
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率测度与提升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华 徐意 程书强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和物流业振兴的双赢之举。以陕西省2005—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运用DEA-GRA双层模型,对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内部综合效率及两业关联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在...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和物流业振兴的双赢之举。以陕西省2005—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运用DEA-GRA双层模型,对陕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内部综合效率及两业关联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在内部运行效率和发展态势方面落后于制造业,物流功能亟待完善;两业处于中等关联水平,联动效应不强。在此基础上,探寻了提升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率的突破口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效率 DEA-GRA双层模型
下载PDF
宁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晓红 俞海宏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71-73,88,共4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宁波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的现实基础,指出两业联动的制约因素。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产业联动 制造业 物流业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动因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珍珍 李雪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0-37,共8页
本文从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出发,全面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背后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动因。具体包括专业化分工、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产业集群理论、价值链理论、战略协同理论、模块化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并... 本文从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出发,全面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背后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生态学动因。具体包括专业化分工、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产业集群理论、价值链理论、战略协同理论、模块化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并揭示这些动因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对未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动因
下载PDF
陕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现状及联动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苏秦 李永飞 张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12期89-96,共8页
以陕西省10大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C-D生产函数法、聚类分析法、DEA差额变数法、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利用DEAP VERSION 2.1、EVIEWS等软件,对陕西省制造业的物流特征、物流中间需求、物流效率、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制造... 以陕西省10大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C-D生产函数法、聚类分析法、DEA差额变数法、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利用DEAP VERSION 2.1、EVIEWS等软件,对陕西省制造业的物流特征、物流中间需求、物流效率、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联动现状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制约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瓶颈因素,找到推动二者快速联动发展的突破口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C-D生产函数 聚类分析法 DEA 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 被引量:77
12
作者 王佐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9,共4页
本文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在于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对物流管理是自营还是外包之交易成本权衡。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的目的在于降低物流管理总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但不会轻易把物流管理的计划和控制活动外包。要... 本文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在于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对物流管理是自营还是外包之交易成本权衡。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的目的在于降低物流管理总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但不会轻易把物流管理的计划和控制活动外包。要改善物流企业目前的市场地位,必须回到物流管理概念的本源去寻找物流管理思想和服务价值认同,更新物流管理理念,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深度开发客户资源,提高服务透明度,创新物流成本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联动发展 物流外包 服务创新
下载PDF
中国物流产业与三大产业联动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晓玥 王立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3-37,共5页
根据产业经济的特点,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物流产业与三大产业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推动物流产业与三大产业联动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物流产业 三大产业 联动 协整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的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程永伟 龚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垂直专业化思想和投入产出法建立物流业与国民经济产业的供需联动发展模型,以美、日、英、法4个OECD国家为参照对象,测算和比较分析1992-2007年间我国及全国八大经济区域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状况,并根据两种联动发展类型的... 基于垂直专业化思想和投入产出法建立物流业与国民经济产业的供需联动发展模型,以美、日、英、法4个OECD国家为参照对象,测算和比较分析1992-2007年间我国及全国八大经济区域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状况,并根据两种联动发展类型的关系强弱确定了联动主导产业,这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及地区发展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物流业与国民经济产业联动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国民经济 联动发展 垂直专业化 投入产出分析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CCR-DEA模型 被引量:44
15
作者 王珍珍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0,共11页
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可建立考虑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并将其用于测算2000—2013年全国、八大综合经济区、31个省区市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考虑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综合系统的效率值。测算结果显示,超效率DEA模型... 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可建立考虑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并将其用于测算2000—2013年全国、八大综合经济区、31个省区市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考虑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综合系统的效率值。测算结果显示,超效率DEA模型比传统DEA模型更切合实际,自2000年以来,全国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将制造业作为物流业投入要素的物流业子系统的超效率值均有所提升。同时比较发现,以物流业作为产出指标有效率的地区个数明显多于以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有效率地区的个数,说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大于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水平的提升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未来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运作效率的提升仍然需要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业对制造业发展的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DEA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岩 田强 佀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228,共7页
通过构建农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2004—2016年全国农业年平均增长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0.05和0.1以观察农业增长对物流业产值的影响,发现农业增长率提高可促使物流业产值上升;然后借助相关性分析发现农业产值与物流业产... 通过构建农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2004—2016年全国农业年平均增长率的基础上分别增加0.05和0.1以观察农业增长对物流业产值的影响,发现农业增长率提高可促使物流业产值上升;然后借助相关性分析发现农业产值与物流业产值的相关系数为0.994,证实农业与物流业关系密切,再以基础设施、网络信息化和服务水平为影响因素通过增大物流业投资效果系数模拟物流业对农业产值的影响,发现2004—2008年农业产值变化不明显。但2008年以后物流业对农业产值的影响逐渐增强。但农业增长率通常低于20%,因此农业对物流业的影响相对有限,物流业对农业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因此为推动农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发展,应推进农业现代化并大力提升物流业网络信息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物流业 互动发展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产业互动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刚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9,共8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章首先应用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共生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产业互动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可以有效...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章首先应用核心竞争力、协同效应、共生等理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产业互动对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可以有效促进物流服务创新并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发展。最后,基于产业互动提出了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模式,包括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实施全程供应链管理、发展产业物流,并提出了制造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互动 制造业 物流服务 创新
下载PDF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的互动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卫平 刘伟 高志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2-30,共9页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深入分析了供应链中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的互动机理。研究发现,两者的互动发展分别由内部因素的推动和外部因素的促进共同作用。制造企业的内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聚焦核心主业获取战略优势、提高专用资产利... 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深入分析了供应链中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的互动机理。研究发现,两者的互动发展分别由内部因素的推动和外部因素的促进共同作用。制造企业的内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聚焦核心主业获取战略优势、提高专用资产利用率、保持供应链利益的持续稳定三个方面,并通过物流服务外包、设立物流公司两种方式刺激和推动生产性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内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分享供应链利润、降低物流服务经营风险和实现规模效益三个方面,并通过物流服务创新和专用设备投资两种方式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两者互动发展的外部促进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相容性,企业对称性和企业互补性三个方面。最后,以安得物流与美的电器供应链的互动为例,对该视角下两个产业的互动机理进行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物流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 供应链企业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视角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宗刚 肖晓昀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6,共6页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基于长三角地区2004-2013年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数据,分别测算了整体制造业以及要素禀赋差异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度,得出以下结论:(1)制造业发展规模是物流业发展的胁迫因素,居民购买力水平、电信化以及信息化程度...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基于长三角地区2004-2013年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数据,分别测算了整体制造业以及要素禀赋差异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度,得出以下结论:(1)制造业发展规模是物流业发展的胁迫因素,居民购买力水平、电信化以及信息化程度是制造业发展限制因素。(2)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物流业从业人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公路货物周转量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制约因素。(3)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与制造业规模关联度普遍较大,但货物周转量与多种制造业因素关联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下载PDF
基于DEA-GRA双层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果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晓迪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96-100,共5页
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果评价入手,在目前多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DEA-GRA双层模型评价方法,即通过DEA模型得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内部综合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GRA模型得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果。最后,运用该双层模型... 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果评价入手,在目前多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DEA-GRA双层模型评价方法,即通过DEA模型得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内部综合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GRA模型得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果。最后,运用该双层模型,并以供应链中另一重要的物流需求主体——批发零售业作为对比对象,对天津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天津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效果明显低于其批发零售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效果,这一现状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 数据包络 灰色关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