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s of Water Management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on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in Rice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Shao-hua, CAO Wei-xing, DING Yan-feng, TIAN Yong-chao and JIANG Do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rowth Regul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091-1096,共6页
The interactions of water management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on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in rice with Wuxiangjing9 (japon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uptake and remaining in straw... The interactions of water management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on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were studied in rice with Wuxiangjing9 (japon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itrogen uptake and remaining in straw increas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nitrogen translocation (PNT) from vegetative organs, nitrogen dry matt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NDMPE) and nitrogen 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NGPE) decreased with nitrogen increasing. The nitrogen uptake and NGPE decreased when severe water stressed. However, rice not only decreased the nitrogen uptake but also increased the PNT from vegetative organs, NDMPE and NGPE when mild water stressed. There were obvious interactions between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 such as with water stress increasing the effect of nitrogen on increasing nitrogen uptake was reduced and that on decreasing NDMPE was intens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oil water management application nitrogen fertilizer INTERACTION
下载PDF
Division of Free Nuclei in Rice Endosperm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2
作者 LIU Man-xi WANG Zhong WU Xiao-mei CHEN Yi-fang GU Yun-jie 《Rice science》 SCIE 2009年第2期131-137,共7页
The division process of endosperm in ri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otal dissection, resin embedding and sectioning under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divi... The division process of endosperm in ri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otal dissection, resin embedding and sectioning under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division patterns of free nuclei and cytological characters of an endosperm. The various division patterns of free nuclei in rice endosperm included mitosis, amitosis, and the mitosis to amitosis change without an interphase. The division velocity of free nuclei in rice endosperm varied with the internucleus distance. Comparing to a cluster, the division velocity increased when the free nuclei we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Moderately higher temperatures also enhanc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shortened the division cycle of free nuclei in rice endosperm. To a certain extent, nitrogenous fertilizer applied at the booting stage together with a moderate drought treatment accelerated the division of free nuclei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ENDOSPERM free nuclei division pattern CYTOLOGY water managem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Rice Seed Production
3
作者 Guodong HUA Guanxi LI +1 位作者 Delong MENG Duoming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12期90-92,共3页
To study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rice seeds,with Lianjing 7 as test material,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he key rice seed production,processing and storage technologies( such as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 To study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rice seeds,with Lianjing 7 as test material,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he key rice seed production,processing and storage technologies( such as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weeding mode in seed breeding field,temperature control of mechanical drying and water control on seed storage) on the quality of rice see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application proportion of tillering stage dressing and earing fertilizer is 8: 2,followed by 7 : 3; the best time of weeding is booting stage,with the highest purity; the effect of drying and germination rate is best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at 44℃ in mechanical drying process; the seed storage quality and storage costs can be guaranteed when the water content of rice seed is controlled at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EED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WEEDING PERIOD Mechanical DRYING water content
下载PDF
肥密措施对水直播稻苗期杂草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福强 向军 +5 位作者 郑华斌 王慰亲 陈元伟 覃斌 吴文革 唐启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明确水分管理方式、施氮量和用种量对水直播稻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苗期稻田杂草发生的影响,于2021年以卓两优1126为试验材料,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试验。以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播种量为再副区。... 为明确水分管理方式、施氮量和用种量对水直播稻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和苗期稻田杂草发生的影响,于2021年以卓两优1126为试验材料,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试验。以水分管理方式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播种量为再副区。水分管理(播种至3叶1心期)设淹水(W1)和湿润(W2)2个处理;施氮量设0 kg/hm^(2)(N0)、150 kg/hm^(2)(N1)和195 kg/hm^(2)(N2)3个处理;播种量设15.0 kg/hm^(2)(D1)、22.5 kg/hm^(2)(D2)和30.0 kg/hm^(2)(D3)3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间苗期稻田杂草总数差异极显著,而不同施氮量和用种量处理间杂草总数差异不显著。W1处理水稻平均产量为8.5 t/hm^(2),显著高于W2处理;N1和N2处理间水稻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0处理;水稻产量随着用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用种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水稻淹水直播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播种量为15.0 kg/hm^(2),并于3叶1心期除草1次,可在减少除草剂用量的同时实现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水分管理 施氮量 播种量 杂草 产量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4
5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2 位作者 丁艳锋 田永超 姜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7-501,共5页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稻草中氮滞留增加,营养器官氮转运率降低,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过强,则水稻吸氮量减少,...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稻草中氮滞留增加,营养器官氮转运率降低,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过强,则水稻吸氮量减少,氮素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适度,则水稻氮素吸收保持不变,且可更多地调动和利用营养器官中的储存氮,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水与氮存在明显互作作用,水分胁迫增强,则减弱了氮肥促进水稻吸氮的作用,增强了氮肥降低水稻氮素利用率的效应。结合产量表现,提出采用适度的水分胁迫,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稻田氮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吸收 利用 土壤水分 氮肥 互作
下载PDF
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4
6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4 位作者 刘树金 杨志远 程洪彪 贾现文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21-2232,共12页
在高产施氮量180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水分管理... 在高产施氮量180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累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水氮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氮、磷、钾间的吸收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抽穗期氮、磷、钾的累积与各养分在结实期转运总量间,以及结实期各养分转运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氮、钾在抽穗前期的累积对促进结实期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影响显著,但氮肥后移比例过重(N4处理)及W3处理均会导致结实期叶片和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的显著降低,氮、磷、钾降幅分别达2.73%~18.00%、8.03%~19.70%、6.52%~17.02%。据产量及其与养分吸收、转运间关系的表现,W1模式下氮肥后移量以占总施氮量的40%~60%为宜,W2模式与氮肥运筹方式为基肥:蘖肥:孕穗肥(倒四、二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3:3:4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W3模式下,应减少氮肥的后移量,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氮素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小燕 王东 于振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2,共6页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灌水处理下,旗叶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表...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水氮互作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灌水处理下,旗叶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2)同一施氮水平下,W1(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和W3(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0-14 d无显著差异;开花21 d后,W3处理显著高于W1和W2处理。(3)在N0(不施氮)和N1(180 kg/hm2)水平下,W1和W2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W3处理,在N2(240 kg/hm2)水平下则反之;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生产效率为W0〈W1、W2〈W3;水分利用率为W3〈W2〈W1〈W0。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溉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每公顷施纯氮240kg的N2w1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可供生产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氮互作 光合特性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率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水氮措施对农田氮素流失和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健航 王海廷 +2 位作者 赵营 刘晓彤 张学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05-2212,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措施对农田氮淋失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灌区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的方法,设CON(常规处理)、RN(减施氮肥)、SRN(减氮节水)、SMN(节水增施有机肥)和CRF(控释肥配施)共5个处理,...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措施对农田氮淋失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灌区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的方法,设CON(常规处理)、RN(减施氮肥)、SRN(减氮节水)、SMN(节水增施有机肥)和CRF(控释肥配施)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措施对农田氮素流失和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淋溶量的因素之一,而灌溉量是影响淋溶量的主要因素,节水控灌处理(SRN、SMN)所产生的淋溶水量均低于常规灌溉处理(CON、RN、CRF),节水控灌处理淋溶水量比常规灌溉处理淋溶水量减少14.6%~18.4%;土壤淋溶水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浓度年内变化呈降低趋势,均在基施肥或第1次追施氮肥后出现峰值,是控制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施氮量是影响淋溶水氮素浓度的主要因素;2016~2018年总氮淋失量大小顺序均为CON(常规处理)>RN(减施氮肥)>SRN(减氮节水)>SMN(节水增施)>CRF(控释肥配施),CRF总氮淋失量较CON减少21.4~43.0 kg/hm^2。【结论】CRF处理降低氮素淋失的效果最佳,与CON处理相比总氮淋失量降低比例为68.4%~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水肥管理 灌溉量 氮素淋失
下载PDF
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杂交水稻冈优725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4 位作者 徐徽 杨志远 秦俭 彭玉 马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35-1346,共12页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分析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特点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生理特性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水氮管理模式和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W2N1管理模式与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0 kg.hm-2的配施(P90K90处理)组合能促进抽穗及成熟期各养分的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根系活力,延缓剑叶丙二醛(MDA)增幅,为本试验稳产、高效最佳的水肥运筹模式;而配施肥量过重(P90K180处理)时水肥调控优势减弱,增产不显著,会导致肥料利用效率、产投效益降低。旱种相对于淹灌下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与P90K180配施组合,会导致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但能提高稻谷增产幅度,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相关分析表明,水肥调控下稻株抽穗及成熟期氮、磷、钾累积间及与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4*—0.939**);且抽穗及成熟期各养分累积量和产量与结实期各阶段剑叶Pn、SOD活性及根系活力均存在正相关性(r=0.545—0.902**),与剑叶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612*—-0.879**),尤其以抽穗后1—7 d相关性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W2N1-P90K90为最优的水肥调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结实期稻株生理代谢活性,提高养分累积量及稻谷产量,W1N1模式与P90K90配施为宜,而W3N2模式下可适当提高钾肥配施量以P90K180配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模式 磷钾肥配施 杂交水稻 养分吸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适雨灌溉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晏军 吴启侠 +1 位作者 朱建强 张露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降雨,改善江汉平原地区稻田氮肥管理。【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淹灌(FI)和适雨灌溉(RAI)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30%尿素+70%控释掺混肥(30%N+70%CRF)和优化减氮施肥(OPT-N)对降雨利用... 【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降雨,改善江汉平原地区稻田氮肥管理。【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淹灌(FI)和适雨灌溉(RAI)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30%尿素+70%控释掺混肥(30%N+70%CRF)和优化减氮施肥(OPT-N)对降雨利用率、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1)RAI能在节省水资源同时提升稻田对雨水的储蓄和利用能力,与FI相比可减少田间灌溉水量41.7%,各生育阶段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两种水管理方式下,与FFP处理相比,OPT-N处理水稻在分蘖期的Pn、Gs、Ci、Tr、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显著降低,但在孕穗期-灌浆期有所增加,对最终产量形成影响不大;RAI结合30%N+70%CRF处理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Pn、Gs、Ci、Tr的增加,提升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在分蘖期显著高于OPT-N和FFP,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FFP,有效穗数、穗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在各处理间表现最高,实际产量相较常规水肥管理可增产10.4%。【结论】适雨灌溉条件下,OPT-N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30%N+70%CRF有助于水稻光合作用、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雨灌溉 氮肥运筹 产量 光合特性 氮素吸收
下载PDF
不同水氮运筹模式对田间土壤氨挥发及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祯 史海滨 +1 位作者 李仙岳 闫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9-807,共9页
为了减少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和面源污染,寻求一种节水、节肥、稳产的水氮运筹模式,研究分析了氨挥发规律及春玉米籽粒产量对不同水氮运筹模式的响应。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共15个处理。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750、975 m... 为了减少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和面源污染,寻求一种节水、节肥、稳产的水氮运筹模式,研究分析了氨挥发规律及春玉米籽粒产量对不同水氮运筹模式的响应。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共15个处理。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750、975 m^3·hm^(-2);副区为施氮量,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0、80、160、240、320 kg·hm^(-2)。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采集田间氨挥发量,并计算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损失量及损失率。结果表明:2014、2015两年同一处理追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均大于该处理施入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峰值,追肥后氨挥发速率峰值比施入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分别高出63.31%和62.06%。施氮量、灌水定额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NH_3-N损失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三者对田间土壤NH_3-N损失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氮量>灌水定额>两者的交互作用。2014、2015两年各施氮处理施入基肥后平均NH_3-N损失量为5.71~13.95 kg·hm^(-2),追肥后平均NH_3-N损失量为8.70~18.66 kg·hm^(-2)。2014年各施氮处理NH_3-N总损失量为13.90~32.21 kg·hm^(-2),2015年各施氮处理NH_3-N总损失量为15.45~32.99 kg·hm^(-2)。处理W2N3(灌水定额750 m^3·hm^(-2),施氮量240 kg·hm^(-2))既能节水、节肥,又能保证获得高产,同时显著地降低了NH_3-N损失量,故推荐该处理为适用于当地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运筹模式 施氮量 灌水定额 氨挥发速率 氨挥发损失量 春玉米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成都平原两熟区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杂交稻冈优7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永健 杨志远 +4 位作者 孙园园 徐徽 严奉君 赵建红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8,共12页
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 “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 “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 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研究其对成都平原两熟区水稻产量、 养分分... 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 “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 “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 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研究其对成都平原两熟区水稻产量、 养分分配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管理模式和磷钾肥配施对稻米品质、 稻株各营养器官养分分配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水氮管理模式对稻谷产量、 整精米率、 直链淀粉、 蛋白质及RVA谱影响明显高于磷钾配施处理,而磷钾肥配施对垩白度、 垩白粒率、 胶稠度的调控作用显著。W2N1相对于W1N1及W3N2水氮管理模式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3.02%和28.21%,为本试验最优的水氮管理模式,且与施磷量P2O5 90 kg/hm^2、 施钾量K2O 90~180 kg/hm^2 配施组合能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利于成熟期籽粒氮、 磷、 钾素及稻株总养分累积量的增加,达到水肥耦合促产的目的,而且能提高整精米率、 胶稠度、 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 垩白粒率、 直链淀粉及消减值,改善米质。W1N1模式与P90K90配施为宜;旱种相对于淹灌下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不利于产量及米质的提高,但与P90K180配合对稻谷的产出及米质的改善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可为生产中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模式 磷钾肥配施 杂交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洪鑫 肖运萍 +6 位作者 刘方平 才硕 刘仁根 许亚群 袁展汽 汪瑞清 时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40,共7页
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 采用间歇式灌溉与常规淹灌的水分管理模式,结合不同氮肥水平及施用方式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超级早稻"两优287"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期为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间歇式灌溉的产量、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以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较高,常规淹灌以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施氮量225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的较高,而氮肥表观利用率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5:0组合的最高。采用间歇式灌溉可确保适宜的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生育后期的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提高叶片的氮转运量及比例、氮转运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100 kg籽粒需氮量。试验中不同组合模式以间歇式灌溉、施氮量180 kg/hm2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为5:3:2组合更优,适合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超级早稻“两优287” 产量 氮素吸收
下载PDF
农田硝态氮淋溶规律对不同水氮运筹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祯 史海滨 +1 位作者 李仙岳 张作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0-317,共8页
为探明不同水氮运筹对淋溶水中NO_3^--N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施氮量和灌水定额对NO_3^--N淋失量的影响,进而制定安全有效的水氮运筹模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W1),750(W2),975(W3)m^3/hm^2。副区为施氮... 为探明不同水氮运筹对淋溶水中NO_3^--N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施氮量和灌水定额对NO_3^--N淋失量的影响,进而制定安全有效的水氮运筹模式。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W1),750(W2),975(W3)m^3/hm^2。副区为施氮量,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0(N0),80(N1),160(N2),240(N3),320(N4)kg/hm^2。每个灌水定额下有5种施氮量处理,共15个处理。并于2014—2015年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多孔PVC法和土钻法采集水样和土样,测定淋溶水中NO_3^--N浓度并计算NO_3^--N淋失量。结果表明,0—40cm埋深内,对比第1次灌水前后NO_3^--N浓度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W1水平下NO_3^--N浓度2年的平均增幅远低于W2和W3水平下NO_3^--N浓度2年的平均增幅。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N1、N2水平下的NO_3^--N浓度平均增幅远低于N3、N4水平下的NO_3^--N浓度平均增幅。NO_3^--N浓度平均增幅最大的为52.5%的W3N3。NO_3^--N浓度平均值最高的为8.29mg/L的W3N4。与0—40cm埋深内的各处理相比,40—80cm埋深的各处理NO_3^--N浓度整体下降,但整个生育期内淋溶水中NO_3^--N浓度的变化趋势与0—40cm埋深内相一致。80—120cm埋深内,施氮量、灌水定额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NO_3^--N淋失量的影响呈极显著。当灌水定额一定时,2014年、2015年2年的NO_3^--N淋失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递增,淋失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一定时,NO_3^--N淋失量及淋失率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递增。鉴于根层内需要充足的NO_3^--N以被作物吸收,并保证NO_3^--N淋失量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可控安全范围内,故推荐W2N3为适用于当地的水氮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运筹模式 施氮量 灌水定额 硝态氮浓度 硝态氮淋失量
下载PDF
节水控肥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土壤氮素供应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4 位作者 黄绍文 唐继伟 王丽英 陈丽莉 翟彩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688,共12页
本试验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冬春茬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季节水控肥(冬春茬黄瓜和秋冬茬番茄季N-P2O5-K2O总投入量分别为600-300-525 kg/hm2和450-225-6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40 cm(根区)土壤硝态... 本试验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冬春茬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季节水控肥(冬春茬黄瓜和秋冬茬番茄季N-P2O5-K2O总投入量分别为600-300-525 kg/hm2和450-225-6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40 cm(根区)土壤硝态氮供应、40—100 cm(根区以外)硝态氮残留和0—100 cm土体不同形态氮素淋失的影响,探索了设施蔬菜生产中节水节肥潜力,为构建设施蔬菜合理水肥管理下土壤肥力培育和土壤质量提升模式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1)农民习惯水肥管理节水节肥潜力较大;节水控肥后0—100 cm土体硝态氮积累量、矿质氮和有机氮渗漏量均明显下降,种植蔬菜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商品有机肥猪粪与化肥在土壤无机氮供应方面的效果接近;节水控肥1/4~1/2猪粪氮替代1/4~1/2化肥氮后,0—40 cm土体硝态氮供应和40—10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均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猪粪氮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溶液渗漏量及养分淋失量呈增加趋势。3)施用秸秆促进了土壤无机氮固持,降低根区土壤硝态氮供应水平,提高土壤养分保蓄能力;节水控肥1/2秸秆氮替代1/2化肥氮后,0—40 cm土壤硝态氮供应量平均下降34.3%~56.2%,40—10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量下降42.5%~87.8%,0—100 cm土体土壤溶液渗漏量下降65.0%,硝态氮淋失量下降82.0%,而产量和经济收入无显著差异。根据本试验结果,对于新建温室可采用单施化肥、化肥与猪粪配施方案,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强度,满足蔬菜氮素需求;对于种植了一段时间的温室,可采用冬春茬黄瓜季化肥配施猪粪—秋冬茬番茄季化肥配施秸秆方案,能固定积累于土壤中的无机氮,提高土壤养分容量,保证根层土壤氮素的稳定供应,降低环境风险,维护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节水控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硝态氮 氮素淋失
下载PDF
北疆滴灌玉米施氮量估算及减氮增铵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文豪 刘涛 +2 位作者 唐诚 王进 褚贵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102,共7页
根据产量与施氮量函数模型计算滴灌玉米施氮量,并通过减氮增铵改善滴灌玉米氮素营养,探索滴灌水氮一体化下优化施氮策略。2013—2014年两年田间试验表明: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及氮素吸收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当施氮量大于435 kg... 根据产量与施氮量函数模型计算滴灌玉米施氮量,并通过减氮增铵改善滴灌玉米氮素营养,探索滴灌水氮一体化下优化施氮策略。2013—2014年两年田间试验表明: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及氮素吸收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当施氮量大于435 kg·hm-2时,则呈下降趋势,表现为N435>N540>N330>N225>N0;减氮增铵处理的上述指标表现为N375+CP>N375>75%N375+CP>N0,当施氮量在330~435 kg·hm-2时,不同处理的玉米氮素吸收量与氮素收获指数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在此范围内减氮增铵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玉米氮素营养及产量无负面影响;根据产量与施氮量间函数关系可得天山北坡滴灌玉米经济最佳产量17 049 kg·hm-2下的施氮量为402.5kg·hm-2;施氮和增铵处理可显著增加玉米穗粒数、单穗重;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25(46.6%)>N330(45.8%)>N435(43.6%)>N540(34.6%);滴灌玉米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均以75%N375+CP处理最高,分别比施氮量在330~435 kg·hm-2之间其他处理的平均值增加了31.4%、27.9%和5.8%、6.4%,说明减氮增铵可显著提高滴灌玉米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天山北坡滴灌玉米优化施氮量为402.5kg·hm-2,通过施用硝化抑制剂与尿素水氮一体化分次施入可实现减氮93.8 kg·hm-2,并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一体化 施氮量 增铵营养 氮肥利用率 滴灌玉米
下载PDF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兴旺 杨涛 +3 位作者 牛新湘 龚双凤 索俊宇 陈宝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7-1594,共8页
【目的】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为水肥耦合调控棉花机采性状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途径。【方法】采用行距66cm+10cm、株距9.5cm机采棉种植模式,在施氮量和灌溉定额相同基础上,将生育期各次追氮量和灌水量分别设计... 【目的】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为水肥耦合调控棉花机采性状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途径。【方法】采用行距66cm+10cm、株距9.5cm机采棉种植模式,在施氮量和灌溉定额相同基础上,将生育期各次追氮量和灌水量分别设计为3个方案,完全组合成9个水氮运筹处理,研究机采棉机采性状差异。【结果】各处理间株高、株宽均有差别,株高差异不显著,有些处理间株宽差异达显著;棉花始果枝节位高都在18cm以上,其中仅3个高产处理在21.5~19.2cm;处理间棉花内外围铃比例差别大,内围铃比例远大于外围铃;处理间下中上部棉铃比例有明显差异,其中高产处理的下中上部棉铃分别为35%、40%和25%,是较理想高产和适宜机采的棉铃垂直分布。【结论】生育期不同的精细化水氮运筹方案,可以对机采棉收获时的株高、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果枝台数、棉铃内外围铃分布、棉铃垂直分布等性状产生影响,对机采棉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棉铃内外围铃分布和棉铃垂直分布等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最明显,在棉花生育期实行精细化水氮运筹,不仅能调控一些棉花性状达到采棉机收获要求,同时还能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水氮运筹 机采棉 膜下滴灌 精准施肥
下载PDF
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洪鑫 肖运萍 +6 位作者 刘方平 才硕 刘仁根 许亚群 袁展汽 汪瑞清 时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52-55,共4页
以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鄱阳湖流域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磷投入的条件下,磷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间歇式灌溉抑制了水稻生育前中期的磷素积累量,促进了生育后期的磷素积累量,提高了... 以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水分管理与氮肥运筹对鄱阳湖流域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磷投入的条件下,磷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间歇式灌溉抑制了水稻生育前中期的磷素积累量,促进了生育后期的磷素积累量,提高了茎鞘的磷素转运量和比例以及穗部磷素的增加量。在间歇式灌溉和常规淹灌方式下,氮肥施用量180 kg/hm2时,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均能提高水稻磷素积累总量和穗部磷的增加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组合的磷素积累总量和产量以W1N2F(2水分间歇式灌溉,氮肥用量180 kg/hm2,其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组合的最高。可见氮肥后移有利于促进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水稻 磷素吸收利用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水氮交互作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中硝化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荣 杨荣泉 陈海军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67-71,共5页
为获得冬小麦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最佳组合,在粉砂壤中进行了水氮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中硝化氮分布的影响的试验。试验中灌水量取低、中、高3个水平,分别是维持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45%,55%,65%,施氮量的3个水平为154... 为获得冬小麦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最佳组合,在粉砂壤中进行了水氮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中硝化氮分布的影响的试验。试验中灌水量取低、中、高3个水平,分别是维持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45%,55%,65%,施氮量的3个水平为154.5,206.5,258.5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区特定气候、土壤条件下,中水平灌水和施氮的组合处理效果最佳,低水平灌水和施氮的组合处理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交互作用 施氮量 硝态氮分布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开勋 赵坤 +7 位作者 金王飞飞 朱同云 单新亮 梅航 朱礼洋 钱丽丽 王峰 肖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86-1396,共11页
水肥管理对农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依托安徽科技学院长期定位试验小区,通过设置两种灌溉模式(控制灌溉C1和常规灌溉C2)以及三个施氮水平(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研究水氮互作对稻田温室气体CH_(4)、N_(2)O和CO_(2)排... 水肥管理对农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依托安徽科技学院长期定位试验小区,通过设置两种灌溉模式(控制灌溉C1和常规灌溉C2)以及三个施氮水平(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研究水氮互作对稻田温室气体CH_(4)、N_(2)O和CO_(2)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可显著降低稻田中的CH_(4)和N_(2)O的累计排放量,降幅分别为43.12%和23.53%;常规灌溉条件下,低、中、高施氮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为35.26、38.90和35.20 mg·kg^(–1),而控制灌溉分别为33.08、34.30和42.40 mg·kg^(–1);控制灌溉条件下,CO_(2)排放量高于常规灌溉,且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根据总体温室效应分析,控制灌溉下稻田的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为0.55 t·hm^(-2)(以CO_(2)当量计),远低于常规灌溉下稻田0.82 t·hm^(-2),且中氮处理下稻田的GWP远低于低氮和高氮处理。水氮耦合是稻田N_(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在中、高氮施肥条件下,稻田N_(2)O排放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大于CH_(4)。因此,采用控制灌溉结合氮肥减量施用,可有效减少农田温室气体CH_(4)和N_(2)O的排放,维持较高的土壤铵态氮水平,这对提高土壤肥力质量和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施氮水平 温室气体 增温潜势 水稻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