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颖 袁玉欣 +1 位作者 魏红侠 冯长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2,共3页
4年农田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杨粮间作条件下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毛白杨幼林使间作农田平均气温下降1.0~1.2℃,湿度提高4.1%~12.2%,风速降低32.1%~59.8%,而毛白杨成林对间作农田的影响也有相似结... 4年农田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杨粮间作条件下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毛白杨幼林使间作农田平均气温下降1.0~1.2℃,湿度提高4.1%~12.2%,风速降低32.1%~59.8%,而毛白杨成林对间作农田的影响也有相似结果,且林木的不断生长对农田的遮荫度也逐步加大。为保证间作作物产量,林木行距20m左右时其间作应不超过6年,30m行距时其间作应不超过10年。为保证间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建议实行大行距(30m以上)间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小气候 毛白杨 林粮间作 杨树
下载PDF
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袁玉欣 贾渝彬 +2 位作者 邵吉祥 魏红侠 冯长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杨粮间作行间小气候观测表明,间作可使农田光照强度、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发生明显变化;同时行间各点(林冠下、林冠外和行中点)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且与间作行距和间作年限关系密切,如小行距幼林(行距10m,间作4~6年)遮荫度为31.5%~45.6... 杨粮间作行间小气候观测表明,间作可使农田光照强度、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发生明显变化;同时行间各点(林冠下、林冠外和行中点)光照强度变化较大,且与间作行距和间作年限关系密切,如小行距幼林(行距10m,间作4~6年)遮荫度为31.5%~45.6%,平均31.5%,而大行距成林(行距56m,间作12~14年)遮荫度为7.4%~54.3%,平均18.1%。其他小气候因子行间变化较小,且与间作行距(10~56m)和间作年限(4~14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粮食作物 间作系统 小气候 水平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智 麻硕士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3,共4页
土壤风蚀是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风蚀气候因子、地表粗糙度、植被覆盖度、土壤性质和人为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对策,提出了以实施保护性耕... 土壤风蚀是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风蚀气候因子、地表粗糙度、植被覆盖度、土壤性质和人为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一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防治对策,提出了以实施保护性耕作为主,辅之以间作、轮作的防治风蚀措施。这种措施既能发挥保护性耕作带残茬降风速、保水土、抗风蚀的作用,并对翻耕带形成保护;又可满足地区种植结构,解决保护性耕作带来的杂草防治和农家肥施用难题,对实现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壤风蚀 保护性耕作 间作 轮作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农业科技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琦珂 惠富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86,共4页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科学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日益减少、大量珍贵种质资源迅速消亡、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是生物的差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在此视角的...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科学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日益减少、大量珍贵种质资源迅速消亡、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是生物的差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在此视角的观瞻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正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的自觉践行: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事实上是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动运用;生物防病、农业治虫恰恰是农业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巧妙运用;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则是农业生态多样性的自觉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复种轮作 间作套种 害虫防治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杉农间作”制度及“混交林”问题探微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晓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通过"清水江文书"这一载体,发现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和侗族在清初到民国的林业开发过程中就形成了独特的"杉农间作"系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后,进一步理清了"杉农间作"的传统技术链条,... 通过"清水江文书"这一载体,发现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和侗族在清初到民国的林业开发过程中就形成了独特的"杉农间作"系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后,进一步理清了"杉农间作"的传统技术链条,并从清水江文书"买卖契约"中的"内批""外批"和"四至"中找出"混交林"的一些实证资料信息,从而对清水江流域"混农\混林"系统形成的自然生态原因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探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混农\混林 林粮间作
下载PDF
云南甜龙竹中幼林竹农间作模式及经营利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琦芬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8-32,共5页
通过对竹农间作与竹丛发笋量、成竹数、成竹秆径关系的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定植后3年内的云南甜龙竹中幼林地空间,合理套种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同时利用云南甜龙竹幼林期主枝萌发力强的特性,培育、选用基部粗度1?... 通过对竹农间作与竹丛发笋量、成竹数、成竹秆径关系的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定植后3年内的云南甜龙竹中幼林地空间,合理套种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同时利用云南甜龙竹幼林期主枝萌发力强的特性,培育、选用基部粗度1?以上的1年生主枝作为秆枝连体扦插的种源,进行竹苗扦插繁殖;结合竹丛秆龄结构控制,间伐粗度>5 cm的竹材(秆龄在2年以上)进行竹材加工利用的云南甜龙竹幼林竹农间作及经营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甜龙竹 中幼林 竹农间作 经营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