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维力电解加工间隙在线检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陆永华 赵东标 +1 位作者 云乃彰 朱荻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6-131,共6页
为了实时检测加工间隙,把流体作用在阴极上的六维力作为研究参数:设计通电解液不通电、通电加工两大类工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六维力与加工间隙之间的关系;并以平面、斜面、叶片型面三种阴极进行试验加工,用最小二乘多变元线性... 为了实时检测加工间隙,把流体作用在阴极上的六维力作为研究参数:设计通电解液不通电、通电加工两大类工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六维力与加工间隙之间的关系;并以平面、斜面、叶片型面三种阴极进行试验加工,用最小二乘多变元线性拟合法,分别建立平面、斜面阴极加工的六维力与加工间隙之间的关系方程式,用叶片型面加工数据对建立的关系方程式进行检验与修正,得到最终的修正关系式:分析关系式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到结论:在15%的误差范围内,关系式可以用于在线检测加工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 加工间隙 试验研究 电解加工
下载PDF
基于电流信号的电解加工间隙在线检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陆永华 赵东标 +1 位作者 云乃彰 刘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999-3002,共4页
为了实时检测加工间隙,以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为研究对象,把电解加工的电流作为研究参数,针对平面、斜面和叶片型面三种阴极进行试验加工,用最小二乘多变元线性拟合法,分别建立平面、斜面阴极加工电流与加工间隙之间的关系式,用... 为了实时检测加工间隙,以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为研究对象,把电解加工的电流作为研究参数,针对平面、斜面和叶片型面三种阴极进行试验加工,用最小二乘多变元线性拟合法,分别建立平面、斜面阴极加工电流与加工间隙之间的关系式,用叶片型面加工数据对建立的关系式进行检验和修正,得到最终的修正关系式,分析关系式参数的变换关系,得出在±15%的误差范围内关系式可用于在线检测加工间隙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加工间隙 在线检测 加工电流
下载PDF
微细孔电解加工控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明环 朱荻 张朝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6-650,共5页
基于微细电解加工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微细电解加工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加工间隙控制到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范围内。根据电解加工以离子形式对材料去除的特性,进行微细电极、微细群电极的制备研究,并将其用于微细孔、群孔的加工中。试验分... 基于微细电解加工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微细电解加工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加工间隙控制到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范围内。根据电解加工以离子形式对材料去除的特性,进行微细电极、微细群电极的制备研究,并将其用于微细孔、群孔的加工中。试验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如电压、溶液浓度、加工间隙、进给速度等对微细孔电解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细电解加工的侧面间隙随着加工电压的降低、溶液浓度的减小、脉宽变窄和初始加工间隙的减小而减小,改善了加工的定域性,加工精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加工 微细电解加工 电极间间隙 微电极
下载PDF
六维力/加工电流模糊控制电解加工间隙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永华 赵东标 +1 位作者 云乃彰 刘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了有效控制电解加工间隙,提高加工精度,以六维力和加工电流为模糊控制器输入的原始数据,结合在线检测加工间隙技术,得到测试间隙;设计控制加工间隙的二输入一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把测试间隙与初始设定间隙形成偏差和偏差的变化量... 为了有效控制电解加工间隙,提高加工精度,以六维力和加工电流为模糊控制器输入的原始数据,结合在线检测加工间隙技术,得到测试间隙;设计控制加工间隙的二输入一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把测试间隙与初始设定间隙形成偏差和偏差的变化量,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机床主轴进给速度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出;在Matlab的Simulink模块中,通过对电解加工系统和模糊控制器组成的联合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并调整加工间隙的初始设定值,得到结论:模糊控制电解加工过程稳定,鲁棒性好,加工过程很快达到平衡状态;在0.2~0.7mm的加工间隙范围,随着加工间隙的增大,模糊控制器的超调量减小,控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模糊控制 加工间隙 六维力 加工电流
下载PDF
过程稳定性对纳秒脉冲电解加工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朝阳 王耀民 +1 位作者 陈飞 毛卫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采用纳秒脉冲电流进行微细电解加工时,极间加工间隙很小,因此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关系,建立了试验系统,设计了电解液轴向正流供液的电极喷嘴,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加工过程状态,采用短路对... 采用纳秒脉冲电流进行微细电解加工时,极间加工间隙很小,因此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关系,建立了试验系统,设计了电解液轴向正流供液的电极喷嘴,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加工过程状态,采用短路对刀法确定电极初始间隙,进行了加工参数对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的平缓流动更新比保持电解液静止的加工状态更加稳定。当脉冲宽度小于25 ns时,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会显著下降。脉冲宽度为40 ns,电压幅值为4 V,占空比为1∶10时,可以实现稳定的加工状态,并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过程稳定性 加工精度 纳秒脉冲电流 电极间隙
下载PDF
基于力信号和智能控制的电解加工间隙检测与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希 赵东标 云乃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9-723,共5页
采集真实电解加工过程中阴极表面上的力信号,利用小波变换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得到一条随着间隙减小而光滑增大的力信号趋势曲线.用这些力间隙数据对训练一个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好的网络和在线测得的力实现间隙的在线预报,并设... 采集真实电解加工过程中阴极表面上的力信号,利用小波变换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得到一条随着间隙减小而光滑增大的力信号趋势曲线.用这些力间隙数据对训练一个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好的网络和在线测得的力实现间隙的在线预报,并设计了一个模糊控制器.利用上述从试验中获得的间隙力关系训练另一个BP神经网络,实现间隙向力信号的映射,把间隙的误差转化为力的误差及误差的变化信号,以此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以加工电压的增量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出,实现对间隙的控制.在M atlab的simulink模块中建立了由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器和电解加工系统联合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间隙的控制效果满意,特别是快速性和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间隙检测 力信号 智能控制 小波变换
下载PDF
一种电解加工间隙的智能测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希 赵东标 云乃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860-2864,共5页
从理论上推导了电解加工中阴极表面上承受的力与阴阳极间间隙的关系;采集电解加工过程中阴极表面上的力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用其训练一个BP神经网络,实现间隙的在线检测;设计了一个模糊控制器,把间隙的误差转化为力的误差,将误差的变化... 从理论上推导了电解加工中阴极表面上承受的力与阴阳极间间隙的关系;采集电解加工过程中阴极表面上的力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用其训练一个BP神经网络,实现间隙的在线检测;设计了一个模糊控制器,把间隙的误差转化为力的误差,将误差的变化信号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将进给速度的增量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出。在MATLAB的Simulink模块中建立间隙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器对间隙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间隙检测 力信号 智能控制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电解加工间隙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希 赵东标 云乃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前,在电解加工中还没有有效的加工间隙在线检测方法[1]。本文通过采集真实电解加工中阴极表面上来自电解液的平行于机床主轴的力和加工电流,利用小波变换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提取趋势项。结果发现:随着间隙减小力和加工电流都增大,... 目前,在电解加工中还没有有效的加工间隙在线检测方法[1]。本文通过采集真实电解加工中阴极表面上来自电解液的平行于机床主轴的力和加工电流,利用小波变换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提取趋势项。结果发现:随着间隙减小力和加工电流都增大,可以据此间接实现间隙的测量。用力和加工电流经过小波变换提取的趋势项进行信息融合来更好地反映间隙,将它用于方坯加工叶片时采用的全程控制。用神经网络建立数显进给位置与力和电流融合信号之间的非线性映射,使它作为标准曲线以对间隙进行自动的全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小波变换 力信号 电流 电解加工 间隙检测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叶片加工间隙在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永华 赵东标 +1 位作者 云乃彰 刘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为了精确实现电解加工间隙的在线检测,基于六维力和加工电流,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将六维力传感器信息与加工电流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采用最小二乘加权融合算法,得到间隙融合方程式.该融合方程式比六维力或加工电流单独信号得到的... 为了精确实现电解加工间隙的在线检测,基于六维力和加工电流,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将六维力传感器信息与加工电流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采用最小二乘加权融合算法,得到间隙融合方程式.该融合方程式比六维力或加工电流单独信号得到的方程更准确反映间隙值,从而实现两类传感器信息综合检测加工间隙.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叶片为对象,对平面、斜面、叶片型面3种加工阴极进行试验,利用融合方程式在线检测加工间隙.试验表明:信息融合可以提高加工间隙在线检测的准确性,融合公式在间隙范围为0.2-0.4mm内,实现检测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信息融合 加工间隙 六维力 加工电流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模糊控制的电解加工间隙检测与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希 赵东标 云乃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0-1173,共4页
在线采集真实电解加工过程中的电流信号,用对实测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和重构后的小波系数计算各频段的能量,构造一个由不同频段能量组成的特征向量,发现特征向量的低频分量占总能量的大部分,随着平衡间隙的减小,低频分量能量增大。设计... 在线采集真实电解加工过程中的电流信号,用对实测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和重构后的小波系数计算各频段的能量,构造一个由不同频段能量组成的特征向量,发现特征向量的低频分量占总能量的大部分,随着平衡间隙的减小,低频分量能量增大。设计了一个二维模糊控制器,以进给速度的增量为模糊控制器输出,将间隙的误差转化为电流的误差及误差的变化,以此作为模糊控制器的二维输入向量,使加工维持在稳定的小间隙状态。创建了仿真模型,在MATLAB的SIMULINK模块中,通过对模糊控制器和电解加工系统组成的联合模型进行仿真试验来整定模糊控制器的3个增益参数,试验表明,采用此方法进行间隙控制具有较好的快速性、鲁棒性及总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变换 电解加工 间隙检测 间隙控制 模糊控制 电流 仿真
下载PDF
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的流场及间隙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小兵 徐文骥 +1 位作者 周锦进 李洪友 《电加工与模具》 2003年第4期22-24,共3页
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 ,分析了工作液流场分布、流量、加工间隙等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合理控制加工间隙和工作液流场分布 ,对保证加工表面的质量极为重要 ;在优选的工艺参数下 。
关键词 脉冲电化学加工 复合光整加工 流场 间隙 工艺参数 加工质量
下载PDF
Halbach永磁伺服电机结构研究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包西平 吉智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5,44,共7页
在分析Halbach电机结构及磁场特性的基础上,对三种Halbach结构永磁伺服电机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极间隔断Halbach永磁伺服电机在气隙长度、磁体厚度、磁体块数、磁极配比对径向气隙磁场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找出结构尺寸对电机性能影响... 在分析Halbach电机结构及磁场特性的基础上,对三种Halbach结构永磁伺服电机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极间隔断Halbach永磁伺服电机在气隙长度、磁体厚度、磁体块数、磁极配比对径向气隙磁场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找出结构尺寸对电机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两种新型Halbach电机改进结构,并对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确定了优化的Halbach电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bach永磁伺服电动机 径向气隙磁密 极间隔断 转子结构优化
下载PDF
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的间隙特性
13
作者 翟小兵 李洪友 +1 位作者 王辉 周锦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F05期257-259,263,共4页
通过理论分析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中的间隙与电解液流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系统地实验研究,探讨了加工间隙和流速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加工间隙对保证较高的电解液流速和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极为重要;在优选的工... 通过理论分析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中的间隙与电解液流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系统地实验研究,探讨了加工间隙和流速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加工间隙对保证较高的电解液流速和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极为重要;在优选的工艺参量下,可快速获得优质表面。以1Cr18Ni9Ti试件为例,在优化参数下,1~2s内将表面粗糙度值为Ra1.6μm的原始表面加工成Ra0.04μm的镜面。显然,目前在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上的研究为该技术更好地满足现代制造业中高表面质量产品实际应用的需要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 加工间隙 表面质量
下载PDF
电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赛赛 贾卫平 +2 位作者 吴蒙华 钱宁开 佐姗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究电沉积工艺参数对无掩模定域性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微观形貌、直径和沉积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尖锥形铂丝作为阳极、铜板作为阴极,电镀液从阳极和导流腔之间的微缝隙以射流方式流到阴极表面,电化学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采用体视显... 目的探究电沉积工艺参数对无掩模定域性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微观形貌、直径和沉积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尖锥形铂丝作为阳极、铜板作为阴极,电镀液从阳极和导流腔之间的微缝隙以射流方式流到阴极表面,电化学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镍柱微观结构进行检测。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极间电压和初始极间距对微镍柱微观形貌、沉积速率和直径的影响规律。结果初始极间距为10μm、电压为3.8~4.4V时,可以制备出直径均匀、圆柱度较高的微镍柱;电压增至4.7V时,微镍柱形状不规则,常伴有分叉现象或呈瘤状沉积。极间电压从3.8V增加到4.7V时,微镍柱体积沉积速率由539μm~3/s增长至4159μm~3/s,直径由55μm增长至102μm。此外,当极间电压为4.1 V、初始极间距为20~40μm时,随着初始极间距的增大,微镍柱顶端从圆柱形逐渐转向锥形沉积。结论极间电压对微镍柱微观形貌、沉积速率和直径的影响明显,初始极间距主要影响微镍柱顶端的沉积生长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电沉积 微镍柱 极间距 极间电压
下载PDF
基于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的3D打印平面微结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晓冰 吴蒙华 +2 位作者 贾卫平 于昇元 贾婷婷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3,共6页
平面微结构在偏振光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技术,采用尖锥状探针式微型阳极逐层扫描的方式,打印简单金属平面微结构;分别采用数字显微镜、扫描电... 平面微结构在偏振光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技术,采用尖锥状探针式微型阳极逐层扫描的方式,打印简单金属平面微结构;分别采用数字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平面微结构进行尺寸数据测量及微观形貌观测。研究了打印层数、电压和极间距对线条宽度及成型质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打印层数为80~220时,随着打印层数的增加,线条宽度保持在320μm左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电压较小(<4.2 V)时,线条表面主要由粗大的胞状颗粒构成;电压增大至4.4~4.6 V时,可以打印出平滑均匀、直线度良好的线条;当电压增大至4.8 V时,线条高度方向上的均匀性变差,发生树枝晶状生长;当电压从4.2 V增大至4.8 V时,线条宽度先增大后减小;极间距从40μm增加至80μm时,线条成型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线条宽度在不断增大。综上所述,打印层数(>80层)并不会影响平面微结构的线条宽度,电压比极间距对平面微结构的线条宽度与成型质量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 3D打印 平面微结构 打印层数 电压 极间距
下载PDF
背压正流式恒间隙法电解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傲 朱栋 +2 位作者 谷洲之 薛庭雨 朱荻 《电加工与模具》 2017年第3期52-56,60,共6页
以一种可实现恒定加工间隙的方法为对象,设计了电解液背压式正向流动的方式,以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了流场仿真研究,优化了出液口结构。分析表明:与开放式正向流动相比,背压式正向流动加工间隙内的流场更均匀稳定... 以一种可实现恒定加工间隙的方法为对象,设计了电解液背压式正向流动的方式,以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了流场仿真研究,优化了出液口结构。分析表明:与开放式正向流动相比,背压式正向流动加工间隙内的流场更均匀稳定。为了验证流场设计的合理性,开展了恒间隙法脉冲电解加工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开放式正向流动相比,背压式正向流动加工过程的电流波动量从23%下降到4%,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从Ra1.237μm下降到Ra0.608μm。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背压式正向流动有助于提高恒间隙法电解加工的稳定性和表面质量,为电流效率曲线的精确测定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恒间隙 流动方式 稳定性
下载PDF
极间距和工作电压对阳极屏蔽电沉积铜定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龚 陈茂琳 +4 位作者 袁原 蔡佳琪 林依璇 李书弘 李宁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1,共7页
设计并制作了阳极屏蔽电沉积系统,采用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体系镀铜液,在温度(23.5±1)℃下电沉积30 s,研究了极间距和工作电压的变化对定域电沉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屏蔽定域沉积区域随极间距和工作电压的增大而扩大,... 设计并制作了阳极屏蔽电沉积系统,采用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体系镀铜液,在温度(23.5±1)℃下电沉积30 s,研究了极间距和工作电压的变化对定域电沉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屏蔽定域沉积区域随极间距和工作电压的增大而扩大,且极间距变化对沉积图案定域性的影响大于工作电压变化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域性电沉积 阳极屏蔽 极间距 工作电压 5 5-二甲基乙内酰脲
下载PDF
Generation of Runaway Electron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 Under 30-200 kV Voltage Pulses of Rise Time 1.5 ns 被引量:2
18
作者 Sergey B. Alekseev Mikhail I. Lomaev +4 位作者 Dmitry V. Rybka V. F. Tarasenko SHAO Tao ZHANG Cheng YAN Pi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12-2118,共7页
A pulse generator with a voltage rise time of~1.5 ns and voltage amplitude variable from 30 kV to 200 kV was designed for generating runaway electron beam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 with different interelectrode ga... A pulse generator with a voltage rise time of~1.5 ns and voltage amplitude variable from 30 kV to 200 kV was designed for generating runaway electron beams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 with different interelectrode gaps.The influence of the voltage amplitude and gap length on the generation was studied.In the gas diode geometry under study,the gap voltage at which the generation of a runaway electron beam begins was determined.Decreasing the voltage pulse amplitude does not increase the beam current pulse width measured with a time resolution of~0.1 ns.It is shown that the escape of beam electrons to the downstream of the foil is sync in time with the voltage drop across the gap,and that the delay of beam current genera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1.1 ns to 2.6 ns as the voltage pulse amplitude across the gap decreases from~100 kV to 40 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上升时间 电压幅值 逃逸电子 大气压力 纳秒 空气 间隙电压 脉冲幅度
下载PDF
放电加工极间等离子体伏安特性与间距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淑娟 辛彬 +5 位作者 杨宇祥 路雄 李言 蒋百灵 贾祯 李玉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2-240,共9页
放电加工中,工具电极和工件间的间距确定是该类加工方法中的难点,间距过大,导致放电加工过程停止,间距过小,则会产生短路或者工件表面烧伤等。因此,获得合理的放电加工过程的极间间距范围,并精确的描述其模型成为关键。以N型单晶Si的放... 放电加工中,工具电极和工件间的间距确定是该类加工方法中的难点,间距过大,导致放电加工过程停止,间距过小,则会产生短路或者工件表面烧伤等。因此,获得合理的放电加工过程的极间间距范围,并精确的描述其模型成为关键。以N型单晶Si的放电加工为背景,分析了极间绝缘介质被击穿后放电通道中等离子体伏安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从理论上证明了放电通道可等效为纯电阻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等效电阻率与极间间距的模型,进一步推出极间间距与电压、电流的数学模型。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3σ检验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描述实际加工过程中的极间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加工 极间间距 建模 伏安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