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der-Exclusive and Gender-Preferential Speech Forms in the YorùbáLanguage
1
作者 Yeseera Omonike Oloso 《宏观语言学》 2018年第2期46-58,共13页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peech form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The differences in speech are sometimes as a result of the emphasis that each gender places on different asp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peech form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The differences in speech are sometimes as a result of the emphasis that each gender place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ommunity’s culture or which the community requires that each gender place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its culture.This paper examines gender-exclusive speech forms in the Yorùbálanguage alongside gender-preferential speech features with a view to highlight the greater emphasis that Yorùbáwomen place or are expected to place on certain aspects of the Yorùbáculture.Ethnographic method was used for data elicitation.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30 purposively selected respondents in selected communities in Kwara,Lagos and Oyo States of Nigeria whil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se communities between 1983 and 2018 also yielded useful data.A highly significant number of female respondents(93.0%)address their spouses’younger siblings with honourific pronouns regardless of such siblings’ages contrariwise for all male respondents(0.0%).The use of certain expressions by the majority of married Yorùbáwomen(93.0%)to show deference to husbands’relatives who are not older than them,with no corresponding overwhelming use of similar expressions by male respondents(66.7%),not only ironically shows a sharp deviation from the Yorùbáculture which the society embraces,but also,the highly hierarchical nature of the Yorùbásociety in which marriage often confers a superior status on the majority of husbands’relatives.The study shows that gender-exclusive and gender-preferential speech forms are deep-rooted aspects of the Yorùbáculture and that gendered speech style is just,but a means of expressing aspects of that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der-exclusion gender-preference Yorùbáculture POLITENESS SPEECH form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成风化人思想撷英
2
作者 陈兴耀 《文化软实力》 2023年第4期83-90,共8页
在长期的成风化人实践中,中国古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系统完整的成风化人思想。这些思想将敦风化俗视为“国之大事”,明确了成风化人的价值定位;肯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奠定了成风化人的逻辑预设;探索上行下效“为何可能”“如何运行”... 在长期的成风化人实践中,中国古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系统完整的成风化人思想。这些思想将敦风化俗视为“国之大事”,明确了成风化人的价值定位;肯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奠定了成风化人的逻辑预设;探索上行下效“为何可能”“如何运行”“如何实现”等问题,抓住了成风化人的关键少数;高度重视教化的作用,探索出了成风化人的基本方式;主张发挥礼乐的移风易俗作用,为从融入生活的视角推动成风化人提供了有益借鉴;提出“错法成俗、以法制民”,以法律政令作为成风化人的坚强保障,为成风化人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律力量提供了积极启示。对于这些思想,我们应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风化人 思政教育 “两创”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礼貌规范与语用失误 被引量:43
3
作者 唐兴红 刘绍忠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14,共4页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遵循着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不了解称呼语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遵循着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不了解称呼语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误;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减少语用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 跨文化交际 礼貌规范 语用失误
下载PDF
文学、民族主义与文化领导权——政治文化视阈中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毕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民族形式"是在抗日战争特殊形势下耦合而成的一个概念,以往学界往往将其与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民族形式"问题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背景和理论谱系,是毛泽东等共... "民族形式"是在抗日战争特殊形势下耦合而成的一个概念,以往学界往往将其与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民族形式"问题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背景和理论谱系,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下,为应对党外和党内的理论对手,获取文化领导权而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对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社会民族主义正义伦理的合理发挥和有效利用。文艺的"民族形式"论争运动成为延安左翼思想界重新整合民族主义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为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提供了文化意识形态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形式 文化领导权 政党政治与文学
下载PDF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论纲 被引量:1
5
作者 卜万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5-12,共8页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阐明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党内政治文化有其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化建设成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有独立形态、独立结构和独特内...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阐明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党内政治文化有其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化建设成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有独立形态、独立结构和独特内容的组织文化。二是党内政治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与以往政治文化成果相比,党内政治文化肩负着宣示党的性质,塑造合格党员,强化组织认同,规范党员行为,开展文化竞争的使命。三是党内政治文化具有独特的建设路径。这就是要在正确处理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果注入到党的政治文化之中,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相适应的党的组织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实践中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适应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形态 业态 生态
下载PDF
从“政治人”到“社会—文化人” 被引量:1
6
作者 唐雄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11,共7页
"政治人"、"经济人"、"社会—文化人"分别是人类历史上三种主导性的人性组合形态。当政治性需要在人性组合形态处于主导地位时,人就是"政治人";当政治性需要得相对充分的满足后,经济性的需要... "政治人"、"经济人"、"社会—文化人"分别是人类历史上三种主导性的人性组合形态。当政治性需要在人性组合形态处于主导地位时,人就是"政治人";当政治性需要得相对充分的满足后,经济性的需要便在人性组合形态中取得主导地位,"经济人"便成了人类主导性的人性组合形态。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人类主导性的人性组合形态已经演变为"社会—文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组合形态 “政治人” “经济人” “社会—文化人”
下载PDF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
7
作者 谢维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政治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政治文化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对政治的感受、态度、评价等主观意识的总和;广义的政治文化则既包括政治意识,又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们借助政... 政治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政治文化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对政治的感受、态度、评价等主观意识的总和;广义的政治文化则既包括政治意识,又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们借助政治信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情感来调节人与人之间政治关系,并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政治文明是政治文化的内在价值,政治文化则是政治文明的外在形式,政治文明的发展需求和社会价值是通过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政治文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政治文明 内在价值 外在形式
下载PDF
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原则的确证
8
作者 廖志成 《嘉应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建构政党文化来加强党的建设,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思路。受制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性质和任务,依据文化发展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建构必须遵循主导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党文化 建构 原则
下载PDF
英汉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文化语用研究
9
作者 王晓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0-101,118,共3页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现象,其根源是中西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语言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际交际中为了达到避免刺激或缓和气氛,表示谦虚、讲究礼貌的目的,常会使用变换话语形式来达到语用目的。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形式 意义 文化 语用 礼貌原则
下载PDF
日本两次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形态转型原因探析
10
作者 付际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0-54,共5页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形态转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战争、暴力革命的方式,惟独日本两次通过改革实现了社会形态转型。究其原因,一是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有关;二是与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特点有关;三是危机局势下,统治阶级的分化为转...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形态转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战争、暴力革命的方式,惟独日本两次通过改革实现了社会形态转型。究其原因,一是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有关;二是与日本政治、经济结构的特点有关;三是危机局势下,统治阶级的分化为转型提供了阶级前提;四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也给日本提供了自我调整和转型的机会。日本两次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形态转型,其方式独特,成就惊人。但是,时间较长、弊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转型 改革 民族文化传统 政治经济结构
下载PDF
元明易代与明初江西诗坛生态
11
作者 温世亮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6-50,94,共5页
政治与文学联系紧密,王朝更替势必对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元明两朝政治生态的差异在元明易代之际得以清晰地表现,这种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明初江西诗人出仕与隐居的分化。而仕与隐的分化,同样使明初江西诗坛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形态,... 政治与文学联系紧密,王朝更替势必对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元明两朝政治生态的差异在元明易代之际得以清晰地表现,这种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明初江西诗人出仕与隐居的分化。而仕与隐的分化,同样使明初江西诗坛呈现出不同的创作形态,雅正与自得是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政治文化生态 江西诗歌 江西诗人 创作形态
下载PDF
位卑未敢忘忧国——读《春秋》《史记》看士人的救世与自救
12
作者 李耘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中国古代士人是一个拥有广博知识的阶层 ,然而如何以自己的所能来建功立业 ,又令他们非常苦恼。最终 ,他们选择了以文化参与政治的方式 ,并以此种方式 ,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代代流传。
关键词 立言 文化干预政治 春秋 史记
下载PDF
评近年来关于知识分子研究的几本史著
13
作者 何晓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4,共8页
学术界近年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呈现三大特点:一,“体验中的理解”,利用研究主客体在血脉、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勉力进入先辈生存的精神家园,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言所行;二,“建构中的阐释”,力求在某种独特、精致的理论建构... 学术界近年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呈现三大特点:一,“体验中的理解”,利用研究主客体在血脉、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勉力进入先辈生存的精神家园,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言所行;二,“建构中的阐释”,力求在某种独特、精致的理论建构中提出假设,表达观点完成叙述;三,“批判中的反思”,通过广义上的学术批判,对古往今来的士之论士、儒之论儒、知识分子之论知识分子的成果进行反思。此外知识分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也值得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研究 《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儒生与国运》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下载PDF
文化格局变化的政治思考
14
作者 温龙 《琼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7-8,共2页
本文论述文化格局的变迁是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刻反映,必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文化格局 意识形态 政治稳定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化建构
15
作者 肖尚军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模式。树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高校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模式。树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生命形态 文化过程 文化反思
下载PDF
重新拥抱文化传统
16
作者 孙向晨 Hou Jian 《孔学堂》 2015年第1期28-34,138,139,140,141,142,143,144,145,共15页
重新拥抱文化传统,就必须首先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政治与文化"的双重性,使文化问题屈从于政治的激进主义,从而使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思想在现代世界的表述中被遮蔽了。在现代世界中... 重新拥抱文化传统,就必须首先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政治与文化"的双重性,使文化问题屈从于政治的激进主义,从而使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思想在现代世界的表述中被遮蔽了。在现代世界中,要重新拥抱中国文化传统,有双重任务,一是需要获取文化传统的现代的"合理性形式",从而展示其普遍意义;二是需要明了文化传统之于现代性社会的规范性意义。通过这两个层面的重新定位,再次拥抱自身的文化传统才能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政治激进主义 价值失落 合理性形式 规范性意义
下载PDF
“父法”的超越和“经典”的背叛——以1999年“政治形态小说”为读解对象
17
作者 麻尧宾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1-74,共4页
新时期“政治形态小说”背叛经典现实主义的模式 ,以“从容”的精神跨度观照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 ,是在“中心化”价值体系逐渐消解这一大背景下较为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普遍潜隐着对政治现代化演进中“被腐蚀”的心理焦虑 ,亦是作家... 新时期“政治形态小说”背叛经典现实主义的模式 ,以“从容”的精神跨度观照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 ,是在“中心化”价值体系逐渐消解这一大背景下较为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普遍潜隐着对政治现代化演进中“被腐蚀”的心理焦虑 ,亦是作家这一特殊知识群落超越“父法”有限默许范畴的一种集体“政治无意识”。它抛却理想化的承诺与转变 ,叙述的情感基本呈平隐凝滞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形态小说 中国 价值体系 文化景观 父法 情感
下载PDF
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导向形式摭探
18
作者 潘莉莉 《成才之路》 2022年第1期25-27,共3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构建文化引领和渗透相统一、文化教化和践行相统一、文化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文化传承和创新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导向形式,培养高职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使爱国主义成为高职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文化导向形式 德才兼备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形式的文化政治意义——试论新工人艺术团音乐实践的形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春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本文以新工人艺术团的音乐实践为考察对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着重分析不同层面的形式在新工人艺术团的音乐实践中所具有的文化政治意义。新工人艺术团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其音乐创作及演唱以与文化工业决裂的姿态,以免费和深入基层的传... 本文以新工人艺术团的音乐实践为考察对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着重分析不同层面的形式在新工人艺术团的音乐实践中所具有的文化政治意义。新工人艺术团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其音乐创作及演唱以与文化工业决裂的姿态,以免费和深入基层的传播形式实践着一种更具未来性的创作,以充满现实感的音乐内容、民谣/民歌曲调、方言演唱等形式实践着一种真正的"人民文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人艺术团 组织 形式 文化政治 音乐实践
下载PDF
称呼语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艳 陈杰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4-36,59,共4页
称呼语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称呼语也不同。本文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讨论了影响两种语言使用的因素和礼貌准则。
关键词 称呼语 跨文化交际 影响因素 礼貌准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