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ural interferon-beta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 Japan
1
作者 Reina Sasaki Tatsuo Kanda +7 位作者 Shingo Nakamoto Yuki Haga Masato Nakamura Shin Yasui Xia Jiang Shuang Wu Makoto Arai Osamu Yokosuka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8期1125-1132,共8页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 can cause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radication of HCV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HCC. In Japan, as many peop...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 can cause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eradication of HCV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HCC. In Japan, as many people live to an advanced age, HCV-infected patients are also getting older, and the age at HCC diagnosis has also increased. Although older HCV-infected patients have a risk of developing HCC, the treatment response to peginterferon-alpha plus ribavirin therapy is relatively poor in these patients because of drop-out or discontinuation of this treatment due to adverse event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between interferon-alpha and interferon-beta is slightly different. Short-term natural interferon-beta mono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C and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CV genotype 2 and low viral loads. Natural interferon-beta plus ribavirin for 48 wk or for 24 wk are also effective for some patients with HCV genotype 1 or HCV genotype 2. Natural interferon-beta plus ribavirin has been used for certain "difficult-totreat" HCV-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era of direct-acting anti-virals, natural interferon-beta plus ribavirin may be one of th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special groups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near futur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of interferon-beta will inform further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ITIS C VIRUS interferon-beta INTERFERON resistance RIBAVIRIN
下载PDF
Effect of in vitro interferon-beta administration on hepatitis C viru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s a predictive marker of clinical response to interfer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被引量:12
2
作者 Kaori Mochizuki Tatehiro Kagawa +10 位作者 Shinji Takashimizu Kazuya Kawazoe Sei-Ichiro Kojima Naruhiko Nagata Atsushi Nakano Yasuhiro Nishizaki Koichi Shiraishi Masaru Itakura Norihito Watanabe Tetsuya Mine Shohei Matsuza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33-736,共4页
AIM:To test whether in vitro incub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ith interferon (IFN) could efficiently decrease hepatitis C virus-RNA (HCV-RNA) amount and to analyze whether this effect was assoc... AIM:To test whether in vitro incub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ith interferon (IFN) could efficiently decrease hepatitis C virus-RNA (HCV-RNA) amount and to analyze whether this effect wa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response to IFN.METHODS:Twenty-seven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chronic hepatitis C were give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6 million units (MU) IFN-β daily for 6 weeks followed by three times weekly for 20 weeks. PBMC collected before IFN therapy were incubated with IFN-β and HCV-RNA in PMBC was semi-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RESULTS: Twenty-five patients completed IFN therapy.Eight patients (32%) had sustained loss of serum HCV-RNA with normal serum ALT levels after IFN therapy (complete responders).HCV-RNA in PBMC was detected in all patients,whereas it was not detected in PBMC from healthy subjects.In vitro administration of IFN-β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HCV-RNA in PMBC in 18 patients (72%). Eight of these patients obtained complete response. On the other hand,none of the patients whose HCV-RNA in PBMC did not decrease by IFN-β was complete responder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ecrease of HCV-RNA amount in PBMC by IFN-β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complete response (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in vitro IFN-β on HCV in PBMC reflects clinical response and w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s a predictive marker of IF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Β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免疫应答 HCV-RNA
下载PDF
Is interferon-beta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3
作者 Ricardo Moreno-Otero María Trapero-Marugán +2 位作者 Elena Gómez-Domínguez Luisa García-Buey JoséA Moreno-Monteagu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2730-2736,共7页
长期的丙肝(CHC ) 的治疗仍然是远非最佳的,特别地为不对有加 ribavirin 的 Interferon-alpha (IFNalpha ) 的标准联合治疗作出回应的那些潜水艇人口。尽管在一些情况中更高的剂量或更长的治疗经期的使用可能是有效的,这些途径通常与... 长期的丙肝(CHC ) 的治疗仍然是远非最佳的,特别地为不对有加 ribavirin 的 Interferon-alpha (IFNalpha ) 的标准联合治疗作出回应的那些潜水艇人口。尽管在一些情况中更高的剂量或更长的治疗经期的使用可能是有效的,这些途径通常与不利事件的更高的发生被联系,它也可以在耐心的依从导致减小或要求药退却。IFNbeta 能为对待 CHC 病人代表一种有趣的选择。关于在 CHC 的 IFNbeta 功效的争论数据存在,是许多结果与病人的小队源自预研项目的主要原因。然而,有希望的结果在没能对 IFNalpha 作出回应的病人的一些亚群被获得了。另外, IFNbeta 的好 toler 能力代表这药的一个重要优点。在控制临床的试用的退学学生的率,以及对剂量减小或治疗中止的需要是很低的。它可能值得与病人,不是合格容忍的标准治疗的一个更大的队在使随机化的研究估计 IFNbeta 正 ribavirin 的价值,并且为非应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Β 丙型病毒肝炎 唑核苷 病毒唑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李寿林 林小飞 李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伊伐布雷定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VMC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伊伐布雷定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VMC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白细胞介素-4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γ干扰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淀粉样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以及外周血Toll样受体3(TLR3)、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核因子-κBp65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常规药物治疗VMC的效果较好,可通过抑制TLR3/TRIF信号通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伊伐布雷定 TOLL样受体3 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
下载PDF
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克隆、表达及功能初步鉴定
5
作者 陶颖 杨东亮 +4 位作者 王宝菊 刘艺 桂文甲 李智 樊和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克隆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mhIFNAR2)的基因,并进行抗体制备及功能鉴定。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组织中扩增得到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RSET-B,表达重组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 目的克隆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mhIFNAR2)的基因,并进行抗体制备及功能鉴定。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旱獭脾组织中扩增得到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RSET-B,表达重组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其胞外段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再通过si RNA阻断的方法检测其功能。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从mhIFNAR2扩增出149~1300 bp片段,其同源性在分析的种属中以土拨鼠最高,可达98.05%。成功地构建了表达胞外段mhIFNAR2_((50-181aa))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命名为pRSET-B.mhIFNAR2;其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27 kD,纯化后纯度约为95%,浓度约为160μg/mL。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1∶1000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可见细胞膜、细胞质有表达。合成的三条siRNA,其中有一条起始于277位点的siRNA(siRNA277)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相比,可以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减弱干扰素的信号通路(P值均<0.05)。结论获得mhIFNAR2的部分序列,成功地制备出抗mhIFNAR2胞外段多克隆抗体,该抗体有较高的效价和特异性,并能用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用siRNA277可以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并能阻断干扰素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干扰素αβ 克隆 乙型肝炎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及对TLR3/TRIF通路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宋治军 李剑雄 林文桂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19-923,95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inducing interferon-beta,TRIF)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4~6周龄雌性Balb/...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inducing interferon-beta,TRIF)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1mg/kg)、黄芩总黄酮低剂量组(25mg/kg)、黄芩总黄酮高剂量组(50mg/kg),每组各10只小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构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为哮喘)小鼠模型。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根据病理图片分析小鼠气道重塑情况,计算支气管壁面积/内周长(W/Pi)、支气管平滑肌面积/内周长(S/Pi)和平滑肌细胞核数/内周长(N/Pi)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 tassay,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3、TRIFmRNA表达水平。Westernbol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3、TRI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支气管腔和肺泡均保持良好的完整性;模型组的小鼠表现出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和黏膜层)以及气道壁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增加,给予黄芩总黄酮后小鼠支气管腔和肺泡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且黄芩总黄酮高剂量组炎性细胞数少于黄芩总黄酮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W/Pi、S/Pi、N/Pi,IL-6、IL-8,TLR3、TRIF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W/Pi、S/Pi、N/Pi,IL-6、IL-8,TLR3、TRIF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黄芩总黄酮低剂量组W/Pi、S/Pi、N/Pi,IL-6、IL-8,TLR3、TRIF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黄芩总黄酮高剂量组(P均<0.05);黄芩总黄酮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总黄酮可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3/TRIF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气道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总黄酮 哮喘 气道炎症 Toll样受体3/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的变化分析
7
作者 陈爽 吕豪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郑华信民生医院300例腹泻婴幼儿(观察组)及健康体检儿童1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郑华信民生医院300例腹泻婴幼儿(观察组)及健康体检儿童1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将观察组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140例)和重症组(160例)。统计观察组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情况;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轻症组和重症组、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婴幼儿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并以临床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清IFN-γ、IL-6、TGF-β的诊断效能。结果300例婴幼儿腹泻中以轮状病毒(42.0%)为主,其次为杯状病毒(17.3%)、大肠埃希菌(15.7%)。观察组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指标对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指标(IFN-γ、IL-6、TGF-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重症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细菌性感染婴幼儿腹泻的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高于病毒性感染婴幼儿(P<0.05)。结论婴幼儿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可利用血清IFN-γ、IL-6、TGF-β水平对本病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判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儿 微生物学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猪β干扰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对伪狂犬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曹瑞兵 周国栋 +2 位作者 周海霞 包晶晶 陈溥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2-417,共6页
为了研制高活性的重组猪β干扰素,对PoIFN-β成熟蛋白第3、7和164位的3个氨基酸密码子进行毕赤酵母偏嗜性改造并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PIB。pPICZαA-PIB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X-33。多株PCR鉴定为阳性的酵... 为了研制高活性的重组猪β干扰素,对PoIFN-β成熟蛋白第3、7和164位的3个氨基酸密码子进行毕赤酵母偏嗜性改造并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PIB。pPICZαA-PIB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X-33。多株PCR鉴定为阳性的酵母转化子经甲醇诱导发酵分泌表达了PoIFN-β,其中B1株酵母的PoIFN-β产量最高,约为2.5×105U/mL,其表达量约为60μg/mL,比活为4.17×106U/mg。将发酵上清液用PEG20000浓缩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是分子量约为28kDa和25kDa蛋白的混合物,两者均可与PoIFN-β阳性抗血清发生特异反应。表达产物比PoIFN-β理论推导分子量(约20.8kDa)大,推测可能是表达产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糖基化。重组PoIFN-β对伪狂犬病毒在细胞中增殖可呈现抑制作用,并且rPoIFN-β对伪狂犬病毒在MDBK细胞上早期增殖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β干扰素 毕赤酵母 分泌表达 伪狂犬病毒 抗病毒
下载PDF
β干扰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冀安 聂文佳 +5 位作者 李卫 周小慧 孙会凤 朱俊青 陈进军 彭军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1-905,共5页
目的研究β干扰素(IFN-β)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应用对Hep G2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用1000 U/m L IFN-β、10μmol/L ATRA及1000 U/m L ... 目的研究β干扰素(IFN-β)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应用对Hep G2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在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用1000 U/m L IFN-β、10μmol/L ATRA及1000 U/m L IFN-β联合10μmol/L ATRA处理Hep G2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Janus激酶2(p-JAK2)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p-STAT3)、维甲酸-干扰素诱导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Bcl-2、Bcl-xl、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IFN-β、ATRA作用于细胞后,Hep G2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同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IFN-β联合ATRA联合处理作用更强;Hep G2细胞中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在IFN-β或ATRA作用下减弱,GRIM-19和Bax蛋白表达升高。IFN-β联合ATRA处理作用更强。结论 IFN-β联合ATRA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Hep G2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STAT3信号通路 Β干扰素 全反式维甲酸 HepG2细胞
下载PDF
干扰素-β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系统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贺电 李娅 +5 位作者 徐竹 周红雨 楚兰 蔡刚 戴庆箐 张艺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75-788,共14页
目的评价干扰素-β(IFN-β)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CINAHL、LILACS、PEDR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世界... 目的评价干扰素-β(IFN-β)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CINAHL、LILACS、PEDR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截止时间2014年6月);并通过阅读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联系参与IFN-β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和企业,进一步获取研究信息或未发表的数据。由两名评价人员独立筛选研究、提取研究信息和数据、评价偏倚风险。应用Review Manager软件(Version 5.3.3)进行Meta分析,GRADEpro软件评价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局限性(偏倚风险)、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不精确性、证据的间接性和发表偏倚对主体证据质量的影响。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576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初步筛选出26项研究;进一步阅读全文后纳入5项研究(共2129例复发一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高剂量IFN-β组1076例、安慰剂组1053例)。所有纳入的研究均为IFN-β单药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临床试验。大多数研究存在方法学局限性,主要缺陷为随访偏倚风险较高,且数据分析未使用意向治疗原则,仅919例受试者(43.17%)的数据可用于分析随访2年时的主要结局。Meta分析显示,IFN-β轻微减少随访2年时复发病例数(RR:0.810,95%CI:0.740~0.890;P=0.000)和残疾进展病例数(RR=0.700,95%CI:0.550~0,880;P=O.002);敏感性分析(最差情况的演示分析)显示,IFN-β治疗无效(RR=1.110,95%CI:O.730~1.680,P=0.620;RR=1.310,95%CI:0.600~2.890,P=0.500)。共1581例患者(74.26%)的数据可用于分析随访1年时至少复发1次的病例数(RR=O.740,95%CI:0.590~0.930;P=0.010),绝对危险降低率为13.24%,需治疗的病例数为8例,表明需要治疗8例患者才可防止1例在第1年内复发。但在年复发率方面,IFN-β治疗无效。IFN-β常导致注射部位局部反应、寒颤、发热、肌肉疼痛、流感样症状、头痛、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等不良事件,但并不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抑郁、自杀行为或自杀观念的发生。结论 高质量证据显示,IFN-β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可轻微降低第1年内的复发病例数,但超过1年的疗效尚不能确定。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IFN-β在减少残疾进展病例数方面的疗效,尚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其长期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Β 多发性硬化 META分析
下载PDF
重组人β干扰素在DHFR^--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艳秋 陈畅 +3 位作者 顾黎 邹思湘 宋静 王鹏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由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的中国仓鼠卵巢(DHFR--CHO)细胞高效表达重组人β干扰素(rhIFN-β),比较来源于E.coli、Yeast和CHO细胞的IFN-β抗增殖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pLG104R载体中扩增目的基因,经XhoⅠ和SmaⅠ双酶切后克隆到真核... 目的由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的中国仓鼠卵巢(DHFR--CHO)细胞高效表达重组人β干扰素(rhIFN-β),比较来源于E.coli、Yeast和CHO细胞的IFN-β抗增殖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pLG104R载体中扩增目的基因,经XhoⅠ和SmaⅠ双酶切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dhfr中,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方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到CHO细胞中。通过MTX的加压筛选,以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抑制(CPEI)法进行活性定量检测,获得稳定、高效表达rhIFN-β的CHO细胞株,并扩大培养。分离纯化后,定量并鉴定表达产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比较E.coli、Yeast和CHO细胞表达体系所生产的rhIFN-β的抗增殖活性。结果得到由CHO细胞株表达的rhIFN-β纯品,且抗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表达体系。结论CHO细胞可大规模生产rhIFN-β,且活性高于其他表达体系,显示了以CHO细胞为生产平台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Β干扰素 真核表达 抗增殖活性
下载PDF
携带人β干扰素基因的人乙型肝炎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欣 柯重伟 +5 位作者 潘卫 武文斌 张斌 贺祥 曹广文 戚中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C 区启动子调控的人β干扰素(IFN-β)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切除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DT_(390)-VEG_(exon7)内部的 CMV 启动子及 DT_(390)序列使之成为 p3.1V_7;从逆转录病毒载体 pMNSM-IFN-β质粒中...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C 区启动子调控的人β干扰素(IFN-β)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切除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DT_(390)-VEG_(exon7)内部的 CMV 启动子及 DT_(390)序列使之成为 p3.1V_7;从逆转录病毒载体 pMNSM-IFN-β质粒中游离人β干扰素基因;用 PCR 方法从 pGEM.7Z-HBV 质粒中扩增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 C区启动子序列;通过转换酶切位点,将 HBV C 区启动子和人β干扰素基因共同插入到 p3.1V_7中,构建成受 HBV C 区启动子控制的人β干扰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p3.1 V_7-HBV.CP-IFN-β.结果构建完成携带人β干扰素基因的人乙型肝炎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结论该载体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干扰素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β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真核表达载体 治疗
下载PDF
干扰素-β-1b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喷飓 张星虎 +4 位作者 周衡 刘云 刘君 李莉莉 沈彦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β-1b(IFN-β-1b)用于治疗中国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例确诊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给予IFN-β-1b治疗,并于治疗后第4、8、12、24周随访。通过观察患者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量表(EDSS)评分、头MR... 目的探讨干扰素-β-1b(IFN-β-1b)用于治疗中国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例确诊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给予IFN-β-1b治疗,并于治疗后第4、8、12、24周随访。通过观察患者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量表(EDSS)评分、头MRI T2加权像病灶数量及Gd-DTPA强化病灶数量、体积的演变,综合评价IFN-β-1b治疗MS的疗效,并通过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指标及不良反应综合评价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1)1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E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6个月疾病复发率为33.33%(4/12),治疗后24周内复发率41.67%(5/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2周及第24周时MRI检查发现T2病灶数量、Gd-DTPA强化病灶数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4)治疗后第24周血清尿酸、肌酐水平〔分别为(66.64±16.15)(、295.48±165.36)μmol/L〕与治疗前〔分别为(69.07±14.70)(、319.86±113.61)μmol/L〕相比明显降低(P<0.01),血尿素氮、肝功能、血常规等血液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所有患者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注射部位红肿、头疼、肌肉关节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 IFN-β-1b用于治疗MS患者在24周内可以改善影像学改变情况,但不能明显改善疾病复发和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IFN-β-1b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头疼、肌肉关节疼痛、发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干扰素-β-1b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用构建的新型BmNPV载体在家蚕高效表达人β-干扰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继先 王少飞 +2 位作者 杨琴 程萱 李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构建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新型载体pBm92,该载体将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起始密码ATG改变为ATT,然后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后连接有5个外源基因的克隆位点。将HuIFN-β基因克隆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后,构建了... 构建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新型载体pBm92,该载体将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起始密码ATG改变为ATT,然后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后连接有5个外源基因的克隆位点。将HuIFN-β基因克隆在多角体蛋白基因的+12位后,构建了pBmIFN+12;同时构建了Hu IFN-β克隆在-3位后的转移载体pB-mIF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NPV 转移载体 Β-干扰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因工程人β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国友 蒋应明 +7 位作者 张意 黄欣 厉永建 施群英 王全兴 张明徽 何龙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摸索一种适合于中试生产的点突变重组人 β干扰素 ( 17Ser IFN β)发酵与纯化工艺。 方法 :研究不同培养基和热诱导时间对17Ser IFN β表达的影响 ;观察pH、蛋白浓度和层析条件对17Ser IFN β纯化的影响。 结果 :17Ser IFN β工... 目的 :摸索一种适合于中试生产的点突变重组人 β干扰素 ( 17Ser IFN β)发酵与纯化工艺。 方法 :研究不同培养基和热诱导时间对17Ser IFN β表达的影响 ;观察pH、蛋白浓度和层析条件对17Ser IFN β纯化的影响。 结果 :17Ser IFN β工程菌在含甘油、酪蛋白水解物及微量元素的M9培养基中 ,17Ser IFN β表达量明显增加。灰度扫描显示热诱导 4h后的表达量最高 ,目的蛋白可达菌体总蛋白的 2 0 %以上。17Ser IFN β可以相对特异性地被仲丁醇抽提至有机相中 ,纯度达 80 % ,经S2 0 0凝胶过滤柱层析后纯度达 90 % ,用G2 5柱转换缓冲液 ,使缓冲液pH值 >8,同时去除缓冲液中的还原剂DTT ,将复性后的样品用C4反相柱层析进行精制 ,最终获得纯度 >98%和比活性 >3× 10 7U/mg的17Ser IFN β制品。 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注射用新型重组人 β 干扰素的中试生产工艺 ,为随后进行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干扰素 蛋白纯化 蛋白表达 原核表达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奶牛β-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和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颖 刘华兰 +2 位作者 杨利国 陈焕春 郭爱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提取经植物血凝素诱导培养的中国健康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奶牛β-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为奶牛β-干扰素成熟蛋白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干扰素序列同源性为100... 提取经植物血凝素诱导培养的中国健康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奶牛β-干扰素成熟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为奶牛β-干扰素成熟蛋白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干扰素序列同源性为100%。将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His-Tag融合蛋白的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用镍亲和层析法对蛋白进行纯化,并利用VSV-MDBK/IBRV细胞系统分析其生物活性。重组奶牛β-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分别约3.16×105U/mL,7.5×104U/mL。结果表明,重组奶牛β-干扰素特异性好,而且抗病毒活性比较稳定。本研究为研制和开发重组奶牛β-干扰素类生物制品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Β-干扰素 融合蛋白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非 朱元军 +4 位作者 王松梅 杜郁 余腾斐 王丽 洪斌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1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组氨酸标签与人β干扰素融合蛋白,并进行蛋白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提取人Bel-7402细胞总DNA为模板,经PCR获得人β干扰素编码基因片段。将此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16b,重组克隆,经酶切与测序确认后转化至大...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组氨酸标签与人β干扰素融合蛋白,并进行蛋白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提取人Bel-7402细胞总DNA为模板,经PCR获得人β干扰素编码基因片段。将此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16b,重组克隆,经酶切与测序确认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和条件优化。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用Ni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纯化产物进行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经表达条件优化后,SDS-PAGE显示重组菌株表达与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分子量大小一致的条带,进一步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中发现表达的蛋白能与人β干扰素抗体及组氨酸标签抗体产生结合反应,亲和层析纯化分离得到纯度92%的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获得的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比活性为4.2×107U/mg。结论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建立了该蛋白的简便亲和纯化方法,表达产物具有人β干扰素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以此系统表达及纯化其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科研用标签化细胞因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Β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艳玲 李吕力 《医学综述》 2010年第3期395-398,共4页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对其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干扰素β;③醋酸格拉太咪尔;④盐酸米托蒽醌;⑤硫唑嘌呤;⑥环磷酰胺;⑦免疫球蛋白;⑧血浆置...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对其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有: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干扰素β;③醋酸格拉太咪尔;④盐酸米托蒽醌;⑤硫唑嘌呤;⑥环磷酰胺;⑦免疫球蛋白;⑧血浆置换;⑨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治疗 干扰素Β
下载PDF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牛β干扰素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伟业 肇慧君 +5 位作者 王喜军 黄克和 步志高 曹文雁 葛金英 温志远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2-996,共5页
本研究构建了表达牛β干扰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证实了重组BoIFN-β的表达存在于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FP)检测分泌到细胞上清中重组BoIFN-β的抗病毒... 本研究构建了表达牛β干扰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证实了重组BoIFN-β的表达存在于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GFP)检测分泌到细胞上清中重组BoIFN-β的抗病毒活性,可达到106.0AU/mL。同时重组BoIFN-β还可以激活鸡Mx启动子控制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录表达。综上,本研究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牛β干扰素以分泌形式高水平表达,且具有天然Ⅰ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β干扰素 抗病毒活性 Mx启动子 重组杆状病毒
下载PDF
TLR3在宫颈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荣荣 刘佳佳 +3 位作者 刘荣 张丽志 罗远材 瞿全新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45-44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的HPV16阳性者157例,其中40例6个月后复查仍为HPV16阳性(HPV16持续感染组),117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阴性(...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持续性感染及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正常的HPV16阳性者157例,其中40例6个月后复查仍为HPV16阳性(HPV16持续感染组),117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阴性(HPV16非持续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就诊的宫颈HPV16阳性、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疾病患者共206例,其中A组119例(慢性宫颈炎102例、CINⅠ17例)、B组66例(宫颈CINⅡ~Ⅲ57例,原位癌9例)和C组21例(宫颈浸润癌)。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TLR3及β干扰素(IFN-β)DNA相对表达量,应用基因测序方法进行TLR3基因突变分析。结果:HPV16持续感染组TLR3、IFN-βDNA相对表达量低于HPV16非持续感染组(均P〈0.05)。HPV16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TLR3与IFN-βD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均P〈0.001)。在HPV16持续感染组与非持续感染组中均未检测到TLR3扩增片段的基因突变。HPV16阳性宫颈病变的3组患者TLR3及IFN-βD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R3、IFN-βDNA相对表达量均为A组高于B组及C组(均P〈0.05),B组高于C组(P〈0.05)。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TLR3与IFN-βD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TLR3可能通过调控IFN-β表达而调节宫颈局部免疫功能,TLR3表达减低不仅与宫颈HPV16持续性感染有关,而且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16 感染 TOLL样受体3 干扰素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