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performance of interior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ons with T-section steel inserts under cyclic loading 被引量:15
1
作者 Rattapon Ketiyot Chayanon Hansapiny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355-369,共15页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precast beam-column concrete connections using T-section steel inserts into the concrete beam and joint core,under reversed cyclic loading.Six 2/...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precast beam-column concrete connections using T-section steel inserts into the concrete beam and joint core,under reversed cyclic loading.Six 2/3-scale interior beam-column subassemblies,one monolithic concrete specimen and five precast concrete specimens were tested.One precast specimen was a simple connection for a gravity load resistant design.Other precast specimens were developed with different attributes to improve their seismic performance.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nolithic specimen M1 represented ductile seismic behavior.Failure of columns and joints could be prevented,and the failure of the frame occurred at the flexural plastic hinge formation at the beam ends,close to the column faces.For the precast specimens,the splitting crack along the longitudinal lapped splice was a major failure.The precast P5 specimen with double steel T-section inserts showed better seismic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other precast models.However,the dowel bars connected to the steel inserts were too short to develop a bond.The design of the precast concrete beams with lap splice is needed for longer lap lengths and should be done at the beam mid span or at the low flexural stres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on cyclic loading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column-to-beam flexural strength ratio on the failure mode of beam-column connections in RC frames 被引量:1
2
作者 Gong Maosheng Zuo Zhanxuan +2 位作者 Sun Jing He Riteng Zhao Yin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2期441-452,共12页
The column-to-beam flexural strength ratio(CBFSR)has been used in many seismic codes to achieve the strong column-weak beam(SCWB)failure mode in reinforced concrete(RC)frames,in which plastic hinges appear earlier in ... The column-to-beam flexural strength ratio(CBFSR)has been used in many seismic codes to achieve the strong column-weak beam(SCWB)failure mode in reinforced concrete(RC)frames,in which plastic hinges appear earlier in beams than in columns.However,seismic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required limit of CBFSR in seismic codes usually cannot achieve the SCWB failure mod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ailure modes of RC frames with different CBFSRs.Nine typical three-story RC frame models with different CBFSRs are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Chinese seismic codes.The seismic responses and failure modes of the frame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ime-history analyses using 100 ground motion recor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quired limit of the CBFSR that guarantees the SCWB failure mode depends on the beam-column connection type and the seismic intensity,and different types of beam-column connections exhibit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even though they are designed with the same CBFSR.Recommended CBFSRs are proposed for achieving the designed SCWB failure mod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onnections in RC frames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intensities.These results may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visions of the SCWB design criterion in Chinese seismic c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column-weak beam column-to-beam flexural strength ratio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beam-column connection failure mode
下载PDF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tational Performance of Glulam Bolted Beam-Column Connections under Coupled Bending Moment and Shear Force
3
作者 Xiaofeng Zhang Lisheng Luo +2 位作者 Youfu Sun Xinyue Cui Yongqiang Zhang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4期2033-2054,共22页
Considering the glulam beam-column connection form and the number of bolts,monotonic loading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9 connection specimens in 3 groups to study the rotational performance a... Considering the glulam beam-column connection form and the number of bolts,monotonic loading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9 connection specimens in 3 groups to study the rotational performance and failure mode of the connection.The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compared with U-shaped connectors,T-shaped connecto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uctility of connections,an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olts can reduce the initial stiffness and ductility of connections.By theoretical analysis,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initial stiffness and ultimate moment of connections were deduced.Subsequently,the moment-rotation theoretical model of connection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formulas,which were validat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data and simulation results.The proposed model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system of heavy-duty glulam beam-column structure but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lculat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glulam beam-column conn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column connec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IFFNESS ultimate moment
下载PDF
基于“肺合大肠”理论探讨肺纤维化中医病机
4
作者 董亚伟 朱中博 +6 位作者 杨帆 马泉 李红梅 张艳美 何兰兰 张旭辉 刘喜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大肠”的现代医学认识即“肠-肺轴”理论为关键点,结合二者探讨相关机制,初步阐述中医药调控“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的内涵,为临床通过“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合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肺轴 肺纤维化 肠道微生物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论治双心疾病
5
作者 石瑞洁 刘倩 +2 位作者 孙伟新 韩捷 陈晓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29-32,共4页
深入剖析“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学说内涵,揭示小肠与双心疾病的内在关系。认为心与小肠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二者存在缺血同步性、分泌相关性、环境平衡性;灵活运用化瘀通络、... 深入剖析“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学说内涵,揭示小肠与双心疾病的内在关系。认为心与小肠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二者存在缺血同步性、分泌相关性、环境平衡性;灵活运用化瘀通络、泌别清浊、益气温阳、养阴润肠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双心疾病。总之,从肠论治双心疾病不仅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同时也为双心疾病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合小肠 从肠论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试验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7
6
作者 聂建国 秦凯 肖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109,115,共12页
基于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及外加强环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和外加强环式节点进行了单调加载及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 基于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及外加强环式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内隔板式节点和外加强环式节点进行了单调加载及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有限元分析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剪力-剪切变形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外加强环式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宽厚比、核心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楼板高度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比、宽厚比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内隔板式节点 外加强环式节点 有限元分析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上下边缘点匹配的连通域搜索算法 被引量:8
7
作者 谢贵 彭嘉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65,68,共3页
基于上下边缘点匹配的连通域搜索算法利用连通域的上下边缘点是一一对应的这一基本原理 ,设计出新的高效二值图像连通域搜索方法 .该算法能在行扫描图像过程中提取连通域 .给出了实验分析数据 ,并与行程标记法进行了时间复杂度的比较 ,... 基于上下边缘点匹配的连通域搜索算法利用连通域的上下边缘点是一一对应的这一基本原理 ,设计出新的高效二值图像连通域搜索方法 .该算法能在行扫描图像过程中提取连通域 .给出了实验分析数据 ,并与行程标记法进行了时间复杂度的比较 ,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连通关系 四连通域 八连通域 上边缘点 下边缘点 内部点 搜索算法 匹配
下载PDF
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廖显东 胡翔 +2 位作者 张士前 刘亚男 薛伟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系,建立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足尺模型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筋有效应力及筋黏结构造(全黏结、部分黏结和无黏结)等有限元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由0.2增加到0.4时,承载力提高了11%,由0.4增加到0.6时,承载力增加不明显;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有效预应力可显著提高承载力;预应力筋黏结构造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显著,增加无黏结长度,可一定程度延缓节点的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预应力 框架节点 新旧混凝土叠合层 黏结滑移 有限元参数分析
下载PDF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先铁 郝际平 +2 位作者 孙彤 潘阳 任青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3,共7页
通过柱端加载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8个内隔板三边焊接,而在未焊一边柱壁板上布置圆柱头栓钉的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轴压比情况下节点的破坏模式、延性、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破坏之前节点具有良好... 通过柱端加载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8个内隔板三边焊接,而在未焊一边柱壁板上布置圆柱头栓钉的方钢管混凝土柱-H形钢梁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轴压比情况下节点的破坏模式、延性、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破坏之前节点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延性及耗能能力,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该节点可以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柱两侧弯矩相差较大时,弯矩较小一侧节点。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内隔板式节点 栓钉 试验研究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中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凡 蔡健 +1 位作者 刘付钧 吴源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84,共6页
对5个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模型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并评价了不同配筋方式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征及延性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受... 对5个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模型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并评价了不同配筋方式对其破坏形态、滞回特征及延性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其构造方式能够满足“强柱弱板”的抗震设计原则;在柱上板带配置抗冲切箍筋能有效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无论是否配有抗冲切箍筋,弯曲破坏时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均优于发生冲切破坏的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中柱节点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下载PDF
混凝土板柱结构中柱节点承载力及破坏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强 程文瀼 杜新年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5,共3页
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破坏形态主要有冲切破坏和弯曲破坏两种。结合国内外试验 ,验证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 0 0 10— 2 0 0 2 )给出的板柱结构中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根据水平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得到的等代梁计算宽度 ... 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破坏形态主要有冲切破坏和弯曲破坏两种。结合国内外试验 ,验证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 0 0 10— 2 0 0 2 )给出的板柱结构中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根据水平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得到的等代梁计算宽度 ,提出了中柱节点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最后给出了这两类破坏形态的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结构 中柱节点 承载力 冲切破坏 弯曲破坏 不平衡弯矩
下载PDF
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先铁 郝际平 +4 位作者 孙彤 潘阳 任青青 马山积 李娜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7,共5页
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3个内隔板一面贯通式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轴压比情况下节点的滞回性能、强度及刚度退化、延性、耗能性能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层间位移延性系数为2.11~2.32,峰值荷载时的能量耗散系数为1.... 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3个内隔板一面贯通式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轴压比情况下节点的滞回性能、强度及刚度退化、延性、耗能性能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层间位移延性系数为2.11~2.32,峰值荷载时的能量耗散系数为1.141~1.502。提出了抗震设计、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梁柱节点 内隔板贯通 试验研究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板柱结构中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强 程文瀼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9,共7页
通过5个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中柱节点的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形态。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中柱节点主要有弯曲破坏和冲切破坏2种破坏形态,板中钢筋的配筋率是影响节点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5个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中柱节点的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形态。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中柱节点主要有弯曲破坏和冲切破坏2种破坏形态,板中钢筋的配筋率是影响节点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要比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结构 中柱节点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下载PDF
新型连接下轻钢龙骨内墙平面外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海霞 李帼昌 杨萍 《钢结构》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8,52,共7页
为了实现轻钢龙骨内墙与主体钢框架梁的连接既能满足受力性能和物理性能的要求,又能体现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特点,设计了轻钢龙骨内墙与主体钢梁连接、与地面连接新形式,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新型连接下的轻钢龙骨内墙平面外的受力性能进行模... 为了实现轻钢龙骨内墙与主体钢框架梁的连接既能满足受力性能和物理性能的要求,又能体现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特点,设计了轻钢龙骨内墙与主体钢梁连接、与地面连接新形式,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新型连接下的轻钢龙骨内墙平面外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其承载力、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新型连接下墙体的承载力满足CECS 261∶2009《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且能满足多遇地震下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限值和罕遇地震下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龙骨内墙 U形连接件 底部连接件 平面外受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主设备保护中功率方向元件的接线方式和内角整定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娟红 陆于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0,共5页
针对当前现场主设备保护中相间功率方向元件接线混乱的现状 ,利用对称分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法 ,从方向保护作为线路后备和变压器后备 2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方向元件采用异侧各种电压时的接线方式和对应的内角整定。通过分析得出了作为 2种后... 针对当前现场主设备保护中相间功率方向元件接线混乱的现状 ,利用对称分量法和相量图分析法 ,从方向保护作为线路后备和变压器后备 2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方向元件采用异侧各种电压时的接线方式和对应的内角整定。通过分析得出了作为 2种后备时变压器高低压侧功率方向元件在同相位的异侧有无电源 2种情况下满足继电保护要求的最佳接线方式和内角整定值。最后针对数字式保护的特点 ,采用与中、高压侧相间电压满足同相位关系的低压侧相间电压差作为方向元件的电压量的接线方式 ,提出了一种更好的、使内角整定计算更为方便的功率方向元件的接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设备保护 功率方向元件 接线方式 内角整定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下载PDF
浅谈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与协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小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6-558,共3页
针对现今在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不协调,阐述了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内在联系,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协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两者协调一致的方法。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 关系 联系 协调
下载PDF
偏载下板柱结构中柱节点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易伟建 朱泽华 赵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共11页
采用重剪比以及配筋率两个试验变量对4个板柱中节点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特制应变测杆对试件内部斜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予以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最终破坏形态受重剪比和配筋率两因素共同影响;重剪比相同的试件... 采用重剪比以及配筋率两个试验变量对4个板柱中节点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特制应变测杆对试件内部斜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予以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最终破坏形态受重剪比和配筋率两因素共同影响;重剪比相同的试件,配筋率的提高也可有效提高中柱节点对不平衡弯矩的承载力;板内斜裂缝在节点发生冲切破坏之前已产生,并从靠近柱头的受压区向板底受拉区开展。基于试验结果和历史试验数据,将中国规范GB 50010—2010所采用的基于偏心剪应力模型的计算方法和欧洲规范Eurocode2-04进行对比,分析了偏心剪应力模型不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载 板柱中节点 重剪比 配筋率 偏心剪应力模型
下载PDF
板柱结构的中柱节点传递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冲切承载力 被引量:8
18
作者 舒兆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新增加了一节(7.7.5):在板柱结构中柱节点传递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受冲切承载力的设计方法.然而,在国内讨论这个课题的论文很少.本文讨论了文献中报导的试验结果,阐述了板的破坏形态和特征.基...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新增加了一节(7.7.5):在板柱结构中柱节点传递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受冲切承载力的设计方法.然而,在国内讨论这个课题的论文很少.本文讨论了文献中报导的试验结果,阐述了板的破坏形态和特征.基于剪应力线性分布假定,推导出校核由剪力传递不平衡弯矩系数α0的公式,并对试验结果作了验证.文中提出了这类构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按此方法计算所得值与国内外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较好.文中也验证了新规范(GB50010-2002)冲切计算公式的计算值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结构 中柱节点 剪力 不平衡弯矩 冲切能力
下载PDF
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的比较与衔接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敏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5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前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均已发展成为了比较成熟的体系,但两者之间相对独立,尚无互动的衔接点。本文尝试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的异同之处逐一比较分析,并归纳出两者的衔接点,为设计者提出一定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家具设计 衔接点
下载PDF
从“脑肠相通”假说探讨肺性脑病辨治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伟 孙璐璐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11期6-8,共3页
肺性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期的严重阶段,此病发展影响到神经系统时,往往出现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或肠道功能异常早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它或者是主要致病机理,或者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脑肠相通"假说为临床预防和辨治肺... 肺性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期的严重阶段,此病发展影响到神经系统时,往往出现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或肠道功能异常早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它或者是主要致病机理,或者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脑肠相通"假说为临床预防和辨治肺性脑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即采取脑病问肠,肠病询脑,脑肠同治措施,从而达到"通腑安脑,脑安腑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性脑病 脑肠相通 肺与大肠相表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