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echanisms of surrounding rock damage from blasting in neighborhood tunnels with small clearance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dong Wu Min Gong +2 位作者 Haojun Wu Guangfeng Hu Sijie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25-637,共13页
Interlaid rock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ighborhood tunnels that supports and reinforces the area between two tunnels.However,the blasting load during excavation can sometimes damage the inter... Interlaid rock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ighborhood tunnels that supports and reinforces the area between two tunnels.However,the blasting load during excavation can sometimes damage the interlaid rock and threaten the stability of a tunnel’s structure.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small clearance section of the Liantang highway tunnel project in Shenzhen,China,where the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tunnels involved is only 0.5 m.To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interlaid rock caused by blasting loads,we proposed a four-part excavation method with a vibrationcushioning rock layer in the following tunnel of neighborhood tunnels.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used to model the damage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the vibration-cushioning rock layer an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pagation of cracks in the interlaid rock.Furthermore,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combined microseismic controlled-blasting technology was implemented,using innovative blasting pattern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harge structures and blasting equipment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varying thickness of the interlaid rock.Finally,this implementation succeeded in protecting interlaid rock during blast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ighborhood tunnels interlaid rock rock damage Blasting design Ground vibration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掘进爆破及其振动响应规律研究
2
作者 李小帅 高文学 +3 位作者 宿利平 张小军 胡宇 薛睿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作用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区的动力稳定性问题,依托小龙门隧道爆破工程,开展了现场爆破振动监测试验。通过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算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基于此分析了掏槽孔与周边孔爆破在后行洞左拱腰(非中夹岩区)、右拱腰(中夹岩区)中产生的振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自适应VMD-MPE算法可以有效消除振动信号中的噪声,并降低了主观决策的影响;此外,相对于非中夹岩区,中夹岩对爆破振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其质点峰值振速明显大于非中夹岩区,但中夹岩区的振动衰减速度更快;同时,通过对比非中夹岩区与中夹岩区各测点振动频率特征可以发现,中夹岩区小于40 Hz的低频振动能量占比较大,更易引起支护结构的共振,发生损伤与破坏的风险更高,应重点关注;受“转角削弱”作用以及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在比例距离SD小于等于11.57 m·kg^(1/3)范围内,周边孔爆破在掌子面后方围岩中产生的振速大于掏槽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夹岩 小净距隧道 爆破振动效应 变分模态分解 多尺度排列熵
下载PDF
大帽山小净距隧道群中夹岩累计损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刘明贵 张国华 +1 位作者 刘绍波 李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3-1369,共7页
小净距隧道的爆破施工不可避免地造成围岩累计损伤,岩体力学性能劣化。结合大帽山小净距隧道群的监控量测实践,基于动力损伤变量和围岩内部位移,研究小净距隧道群中夹岩的累计损伤效应。声波波速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监测结果表明,新建大帽... 小净距隧道的爆破施工不可避免地造成围岩累计损伤,岩体力学性能劣化。结合大帽山小净距隧道群的监控量测实践,基于动力损伤变量和围岩内部位移,研究小净距隧道群中夹岩的累计损伤效应。声波波速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监测结果表明,新建大帽山隧道的爆破施工已经导致中夹岩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破坏和滑移,但围岩位移并没有持续变化失稳,岩体仍具有一定的强度;通过对新建隧道和原有隧道损伤范围的比较发现,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造成围岩的累计损伤范围比全断面法施工大近3倍,并且循环爆破施工造成围岩的累计损伤更显著,所以围岩累计损伤效应是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上断面爆破施工一般使岩体内的裂纹被激活,声波波速显著下降,下断面爆破致中夹岩墙产生类墙体的振动,使岩体变松散滑动,围岩内部位移显著增大;并且围岩的滑动都是爆破时发生的,爆破停止滑动也就停止;在判断围岩的累计损伤程度和范围时,应充分考虑声波波速变化率和位移量,仅通过声波波速变化率可能做出误判;与爆源越近,围岩的损伤度和位移量越大,越远越小,且累计损伤效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小净距隧道群 中夹岩墙 动态损伤变量 围岩内部位移 累计损伤效应
下载PDF
丹霞山顺层洞穴风化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彭华 邱卓炜 潘志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463,共10页
以丹霞盆地丹霞组2段顺层洞穴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岩性红层抗风化能力的差异,重点关注软岩夹层的风化特征及其对顺层洞穴发育的影响。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顺层洞穴为案例,采集了洞穴剖面不同岩性红层的岩样及夹层水样品,进... 以丹霞盆地丹霞组2段顺层洞穴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岩性红层抗风化能力的差异,重点关注软岩夹层的风化特征及其对顺层洞穴发育的影响。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顺层洞穴为案例,采集了洞穴剖面不同岩性红层的岩样及夹层水样品,进行一系列的岩矿理化测试和水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洞穴剖面岩性的不均一性及软岩夹层的风化凹进是形成丹霞山顺层洞穴的主要原因。顺层洞穴发育的软岩夹层一般是粉砂质泥岩,粘土矿物含量高,以泥质胶结为主,吸水性较强,开型空隙率较大,抗压强度小,易于风化破碎;上下岩层主要是砂岩和砂砾岩,以钙质和铁质胶结为主,吸水性较弱,开型孔隙率较小,抗压强度较大,风化速度较慢。在洞穴岩层风化过程中,粘土矿物的胀缩、钙质胶结物的溶解,及铁质胶结物的水化作用等是导致岩体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但促使不同岩性红层风化的主导因素有所差别。粉砂质泥岩的风化以粘土矿物的胀缩作用为主,砂岩和砂砾岩的风化则以钙质胶结物的溶解作用为主。此外,酸性雨水渗入岩体后与各种矿物进行的一系列离子交换作用也促进了顺层洞穴岩层的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顺层洞穴 软岩夹层 风化特征
下载PDF
城市复杂隧道群中超小净距夹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仇文革 孔超 刘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7,共7页
以重庆红岩村处5座隧道组成的隧道群为背景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隧道群间夹岩的力学行为特征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隧道群施工过程中,夹岩的主应力方向会发生偏转且应力集中效应明显,夹岩最薄弱处受剪严重且极易... 以重庆红岩村处5座隧道组成的隧道群为背景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隧道群间夹岩的力学行为特征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隧道群施工过程中,夹岩的主应力方向会发生偏转且应力集中效应明显,夹岩最薄弱处受剪严重且极易发生剪切破坏;夹岩最不利状态发生在第Ⅲ阶段(三纵线左侧主隧道开挖且未支护阶段);洞群失稳是从夹岩失稳开始的,故夹岩稳定是洞群稳定的关键,及时提供足够的支护反力或对夹岩加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夹岩的稳定性;模型试验得出的夹岩破坏过程和形式与实际工程中的相似、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基本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群 小净距洞群 夹岩 围岩稳定性 围岩应力 支护反力 破坏形态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煤系地层段中夹岩塌方原因分析及施工处理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郑俊清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雷公浦小净距隧道右洞煤系地层段 YK70+302~YK70+299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中夹岩塌方,从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和降雨的入渗以及前期地质勘探欠准确等方面分析塌方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析现有的初期支护方案在煤系地层中刚度不够,... 雷公浦小净距隧道右洞煤系地层段 YK70+302~YK70+299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中夹岩塌方,从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和降雨的入渗以及前期地质勘探欠准确等方面分析塌方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析现有的初期支护方案在煤系地层中刚度不够,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中夹岩塌方,选择小导管对塌方体和塌方空腔进行注浆,再进行分阶段开挖的措施来处理不良地质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塌方区是切实可行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煤系地层 中夹岩塌方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新建隧道对既有小净距隧道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文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第11期186-190,共5页
以某城市既有环线新建BRT专用车道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品"字形隧道群为例,通过对新建隧道与既有小净距隧道在不同间距工况下,新建隧道的开挖对既有隧道的位移、围岩应力、结构应力值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在有条件下尽可能... 以某城市既有环线新建BRT专用车道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品"字形隧道群为例,通过对新建隧道与既有小净距隧道在不同间距工况下,新建隧道的开挖对既有隧道的位移、围岩应力、结构应力值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在有条件下尽可能地将两者的间距控制在≥1D的结论,同时提出了减小对既有小净距隧道产生不利影响的工程处治及应对措施,为后续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字形隧道群 隧道间距 注浆加固 中夹岩 结构安全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安全系数法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享松 张心源 +2 位作者 覃娟 王薇 谢宝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98-1903,共6页
结合小净距隧道的实际施工过程,将中夹岩作为支撑上部土压力的承重土柱考虑,建立中夹岩的力学分析模型。基于经典普式压力拱理论,根据中夹岩的宽高比不同将破裂面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借鉴边坡稳定性力学机理和极限平衡假定,推导出中... 结合小净距隧道的实际施工过程,将中夹岩作为支撑上部土压力的承重土柱考虑,建立中夹岩的力学分析模型。基于经典普式压力拱理论,根据中夹岩的宽高比不同将破裂面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借鉴边坡稳定性力学机理和极限平衡假定,推导出中夹岩破裂面的下滑力、抗滑力计算公式,采用安全系数作为中夹岩的安全稳定性高效判据。结合小净距隧道的工程案例分析,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所提出的安全系数法,结果表明,安全系数法计算的中夹岩下滑力稍大于数值模拟结果,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小净距隧道 中夹岩 安全系数法 破裂面
下载PDF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爆破振动控制与损伤判别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刚 周先齐 +2 位作者 杨杭澎 付晓强 俞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6-413,共8页
明确爆破动载作用下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振动响应及累积损伤演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保障隧道现场施工及围岩稳定。依托厦门海沧疏港通道工程项目,现场采用爆破测振与声波测试对中夹岩体的爆破振动速度及围岩声波速度进行监测与分... 明确爆破动载作用下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振动响应及累积损伤演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保障隧道现场施工及围岩稳定。依托厦门海沧疏港通道工程项目,现场采用爆破测振与声波测试对中夹岩体的爆破振动速度及围岩声波速度进行监测与分析,并对原有的爆破方案进行优化,对循环爆破作用下中夹岩振动传播与损伤演化规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掏槽眼的装药量和自由面数量是影响中夹岩爆破振动速度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爆破方案设置减振孔,使中夹岩振速降低了67.4%,最终控制中夹岩的最大质点峰值振动速度为12.67 cm/s,符合规范要求;并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回归得到中夹岩的振动响应规律。2)在多频次爆破作用下,侧面岩体声波速度整体高于中夹岩体,受应力波及裂隙的共同影响,围岩声波速度由中夹岩内部至隧道轮廓线呈波动式下降趋势,随着掌子面的不断远离,中夹岩累积损伤范围最终稳定在距围岩表面1.5 m范围内;通过现场监测与优化实现中夹岩爆破振动控制与累积损伤范围判定,保障了大跨度分岔隧道的高效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小净距隧道 中夹岩 声波测试 爆破测振 损伤范围 海沧疏港通道 分岔隧道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群中夹岩水平位移规律的现场实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玉仁 《交通科技》 2020年第2期87-91,共5页
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兴岭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小净距隧道群开挖过程中的现场实测数据展开细致分析,重点关注中夹岩的水平位移规律。外侧中夹岩的深度累加位移曲线呈现“V”字形,随着掌子面推进,曲线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水平偏移,并... 以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兴岭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小净距隧道群开挖过程中的现场实测数据展开细致分析,重点关注中夹岩的水平位移规律。外侧中夹岩的深度累加位移曲线呈现“V”字形,随着掌子面推进,曲线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水平偏移,并在开挖至测孔断面后达到最大值。外侧中夹岩的时间累计位移曲线呈现“D”字形,且在隧道上方软弱地层中,发生朝向开挖隧道侧的明显水平偏移。内侧中夹岩先发生朝向先行洞侧的偏移,后回弹并逐渐趋于稳定。中夹岩变形是时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挖明显影响范围一般为监测断面前后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中夹岩 深层水平位移 小净距隧道群
下载PDF
浅谈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凡 《山西建筑》 2007年第6期301-302,共2页
分别对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的断面形式和开挖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夹岩不同厚度的处理手段进行了阐述,以推广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在以后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 连拱隧道 小净距隧道 断面形式 中夹岩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中夹岩振动规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宇璠 傅洪贤 +3 位作者 季相臣 荣幸 叶志超 孟照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440-3449,共10页
明确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内部爆破振动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基于大量现场中夹岩爆破试验,研究爆破近远区振动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振动频率的演变,以及不同炮孔在不同区域的爆破振动规律,并结合案例分析推导出确保长... 明确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内部爆破振动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基于大量现场中夹岩爆破试验,研究爆破近远区振动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振动频率的演变,以及不同炮孔在不同区域的爆破振动规律,并结合案例分析推导出确保长城安全的最大允许装药量。研究表明:以SD=3.5为爆破近远区分界线,SD≤3.5时为爆破近区,SD>3.5时为爆破远区,近远区中夹岩内部最大振动速度分别由周边孔、掏槽孔爆破产生;爆破远区中夹岩中心部位的PPV值比两侧的PPV值大,衰减速率最低;隧道表面的振动速度大于中夹岩内部,且衰减速率更快;随着SD的增大,掌子面前方PPV值大于掌子面后方PPV值的现象逐渐消失,中夹岩内部振动主频整体呈"L"形下降趋势;以掌子面前后方的回归公式为基础提出的长城安全装药量与距离的关系可以较好的指导爆破施工,爆破振动不会对长城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小净距隧道 钻爆施工 爆破振动 中夹岩 爆破近远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