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tectonic and Lithostratigraphic Analysis of Intermontane Karewa Basin of Kashmir Himalayas,India 被引量:4
1
作者 Reyaz Ahmad DAR Rakesh CHANDRA Shakil Ahmad ROMSHO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1-15,共15页
Morpho-tectonic stu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iphering the effects of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drainage basins.Romushi watershed forms one of the major watersheds of the intermontane ... Morpho-tectonic stu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iphering the effects of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drainage basins.Romushi watershed forms one of the major watersheds of the intermontane Karewa Basin of Kashmir Valley.The Karewa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glacio-fluvio-lacustrine deposits capped by the aeolian loess.The geomorphic,morphometric and lithostratigraphic studies of these cap deposi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tectonics on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Romushi Watershed.Geomorphic mapping was carried out using GPS measurements,DEM at 30m resolution,Topographic Position Index(TPI) model,topographic maps,LANDSAT TM Imagery and field data.Morphometric and morphotectonic analyses in GIS environment were used to calculate various geomorphic indices(Mountain Front Sinuosity Index,Bifurcation Ratio,Asymmetry Factor,River Profile,etc).These indices reveal that the tectonic uplift observed in the region due to Himalayan orogeny coupled with mass movement and aeolian deposition have dominated the landscape evolution of intermontane Karewa Basin of Kashmir throughout the Late Quaternary Period.Additional data from lithostratigraphic measurements were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intermontane Karewa Basin.The data revealed that the basin has experienced differential uplift and erosion rates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geological past.This was corroborated by the results from the morphometric and morphotecton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脉 地貌演化 山间盆地 克什米尔 地层分析 卡尔 数字高程模型 岩石
下载PDF
MODEL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ECONOMIC SYSTEM IN THE INTERMONTANE BASINS OF XUEFENG MOUNTAIN REGION
2
作者 刘志群 王荣英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3年第1期63-75,共13页
The area of the intermontane basins in the Xuefeng Mountain region is 4,000 km2. These basins are the most favourable area for agricultur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Unfortunately, in each basin the eco-environment ha... The area of the intermontane basins in the Xuefeng Mountain region is 4,000 km2. These basins are the most favourable area for agricultur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Unfortunately, in each basin the eco-environment has gradually worsened because of the irrational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 rational model of agro-ecologic- economic system of intermontane basin must be formed so as to exploit and utilize rationally the natural resources. The intermontane basins may be divided into 3 ecologic belts of agriculture. Here are some ecologic-economic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The resources of the outer mountains lie waste, but the valley basins in centre are over-development; the low mountains and hillocks are cultivated for dry crops so that the water and soil losses are serious and the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 Therefore, the agro-economic, agro-biologic and eco-environmental subsystems form a complete agro-ecologic-economic system of intermontane basins. Developing rationally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economic system agro-ecologic-economic model intermontane basin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巴依盆内构造样式及对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控制规律 被引量:23
3
作者 方维萱 王磊 +3 位作者 郭玉乾 李天成 贾润幸 刘增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0-259,共20页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式大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控制显著,但该盆地内部构造古地理格架和构造样式不明。查明盆内构造样式特征,有助于提升对研究区内成矿规律认识和寻找隐伏矿体。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新...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式大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控制显著,但该盆地内部构造古地理格架和构造样式不明。查明盆内构造样式特征,有助于提升对研究区内成矿规律认识和寻找隐伏矿体。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技术对该盆地内部构造样式及其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控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阿克苏岩群为盆地下基底构造层和半原地-异地地层系统。古生代地层为盆地上基底构造层和原地地层系统。早侏罗世成盆期为山前拉分断陷沉积形成的粗碎屑岩系,演进含煤碎屑岩系,最终为湖沼相黑色碳质泥岩-灰黑色粉砂岩-煤层。在中侏罗世主成盆期最大湖泛面以深湖相结晶灰岩、湖震相砾屑状泥灰岩-泥质砾岩和震积岩相泥灰质同生角砾岩等为标志,揭示三组NE向同生断裂带是成盆主控同生断裂带。早白垩世向上变粗的陆相碎屑岩系揭示该次级盆地萎缩封闭。(2)构造古地理格局为"三面环山,北西连通",在晚侏罗世初库孜贡苏期发生构造反转后,形成了周缘环山封闭式尾闾湖盆,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床形成提供了良好构造古地理格局。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原型盆地为斜切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山间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为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3)盆地内部构造样式(矿田沉积成岩成矿期构造系统)主要有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NW向基底隆起构造带、古构造洼地、构造坡折带和同生断裂带、披覆褶皱等,这些构造样式和组合及后期构造变形样式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控制明显。在隐伏基底隆起构造带上部受层间断裂裂隙带和岩相岩性带圈闭而聚集,推测矿质大规模聚沉机制为在该构造部位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岩相岩性多重耦合,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铜铁氧化物相岩石(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类)强烈地球化学岩相学作用发育,强烈还原作用导致矿质大规模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型铜矿床 山间拉分盆地 盆内构造样式 裙边式向斜 隐蔽褶皱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曲流河边滩的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钟建华 刘云田 +2 位作者 姜波 管全俊 张跃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7,共5页
曲流河是一种常见的河流演化的终极型式 ,曲流河边滩沉积是曲流河的一种重要沉积单元。到目前为止 ,人们对山间曲流河边滩沉积的认识还很不够 ,严重地妨碍了人们对河流环境和河流沉积的全面认识。柴达木盆地西南角的英雄岭发育了一系列... 曲流河是一种常见的河流演化的终极型式 ,曲流河边滩沉积是曲流河的一种重要沉积单元。到目前为止 ,人们对山间曲流河边滩沉积的认识还很不够 ,严重地妨碍了人们对河流环境和河流沉积的全面认识。柴达木盆地西南角的英雄岭发育了一系列的季节性山间曲流河。在这些曲流河的某些河段发育了一些边滩沉积 ,这些边滩沉积形态上总体呈弧形、“u”形或“Ω”形 ,长宽最大可达近 10 0m ,高 3~ 4m。有的以砾石为主 ,有的以砂为主 ,可以有少量泥质沉积。根据沉积物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五种类型。沉积构造与一般曲流河边滩沉积相似 ,但发育有更多的冲刷面和平行层理。其发育演化过程中常伴有风成砂或坡积物发育 ,有时以垂向加积为主、侧向加积为辅。总之 ,山间曲流河边滩的沉积学特征有时与一般曲流河边滩相似 ,有时又与一般曲流河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 曲流河 边滩 沉积学特征 山间 油气地质
下载PDF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强 姚亚明 +1 位作者 金维平 张庆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从盆地形成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烃源岩的生烃史、储集层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焉耆盆地主要有2期油气生...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从盆地形成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烃源岩的生烃史、储集层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焉耆盆地主要有2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在博湖坳陷,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和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侏罗系原生型含油气系统和古近-新近系再生型含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间盆地 石油地质 成藏期次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华北峡谷珍品——河北野三坡“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的成因 被引量:7
6
作者 宋志敏 聂泽同 +1 位作者 赵崇贺 梁定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2-587,共6页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紫荆关大断裂北端,河北涞水县境内。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由3条分裂嶂谷组成,总长达52.5km,发育在紫荆关大断裂东侧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中。中—新生代4期宏大而直立的构造节理,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南...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紫荆关大断裂北端,河北涞水县境内。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由3条分裂嶂谷组成,总长达52.5km,发育在紫荆关大断裂东侧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中。中—新生代4期宏大而直立的构造节理,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南北向追踪张节理,是嶂谷形成的先决条件;更新世阶段地壳迅速的抬升、外力的物理风化作用,特别是晚更新世间歇性山区洪水的冲蚀,是形成嶂谷的直接原因。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是喀斯特地貌中一种特殊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河北省野三坡 构造一冲蚀嶂谷 燧石条带白云岩 构造节理 地壳抬升 山间洪水 更新世
下载PDF
典型山间盆地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凤琴 刘洋 +1 位作者 赵建国 张凤旭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5,共5页
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多数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均为高陡的构造山区。这些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 ,但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困难。在本研究区中 ,采用了SN388地震仪、中密炸药激发、检波器组合并深埋检波器以及可变的观测系统参... 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多数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均为高陡的构造山区。这些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 ,但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困难。在本研究区中 ,采用了SN388地震仪、中密炸药激发、检波器组合并深埋检波器以及可变的观测系统参数 ,改进了施工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选取了合适的施工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 采集因素 施工参数 地震剖面 盆地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塔西地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 被引量:32
8
作者 方维萱 贾润幸 +3 位作者 郭玉乾 李天成 王磊 黄转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27-752,共26页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铜矿床、铅锌矿床和铀矿床有不同控制作用:1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北侧的托云中—新生代后陆盆地系统中,其次级盆地(萨热克巴依中生代山间拉分断陷盆地)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赋存层位;2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南侧的前陆盆地系统中,乌拉根砂砾岩型铅锌矿赋存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与古近系底部,巴什布拉克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赋存在伽师前陆盆地克孜勒苏群中;3在前陆盆地系统中,古近系顶部和新近系渐新统—中新统为砂岩型铜矿床赋存层位。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识别构造岩相学标志为沥青化蚀变相、沥青化—褪色化蚀变带、碎裂岩化相和沥青化蚀变相多重耦合结构;地球化学岩相学标志包括富含有机碳,矿物包裹体中含有含烃盐水、气态烃-液态烃-气液态烃、轻质油和沥青等有机质类包裹体,低盐度和中盐度成矿流体,Cu-Ag-Mo同体共生矿体,氧化相铜、硫化相铜和钼硫化物等。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主要包括:1同生断裂带由走滑拉分断陷发生构造反转后,转变为挤压收缩体制,即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排烃机制;2反转构造带、区域性不整合面、滑脱构造带、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等构造岩相带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构造通道;3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类下部低渗透率泥质粉砂岩和上部含膏泥岩为岩相岩性圈闭构造岩相学标志;4大规模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氧化相铜)有多相流体多重耦合结构,可能是砂砾岩型铜矿床大规模富集成矿机制,低温卤水沉积叠加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成矿可能是形成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机制,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多期次混合与氧化相铀被还原可能是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铜矿床 铜铅锌-铀矿床 成矿机制 前陆盆地 后陆盆地 山间拉分断陷盆地 构造岩相学方法 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
下载PDF
中国中新生代地洼构造与油气矿藏 被引量:6
9
作者 田在艺 韩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91-201,共11页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使大陆抬升解体,形成滨太平洋外侧的近海大陆裂谷盆地;内侧... 中新生代以来的地洼构造在中国陆壳上表现得特别活跃。这些地洼型的沉积盆地都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夹持在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之间,这几个地质块体相互作用,使大陆抬升解体,形成滨太平洋外侧的近海大陆裂谷盆地;内侧的稳定沉降坳陷盆地;西北发育内陆山前坳陷盆地和山间盆地;青藏地区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海相沉积盆地和新生代发育陆相山间盆地。由于地质发展史不同,作者又进一步划分了东北、华北—中下扬子、华南、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青藏等九个含油气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矿藏 构造 天然气 中新生代
下载PDF
中国侏罗系岩相古地理与含油气远景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在艺 万化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16,共16页
本文根据中国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轮廓、沉积岩相与地层层序特征研究了我国侏罗系的分布、层序及岩相,并分析了我国侏罗系的含油气地质条件。作者以贺兰山—龙门山—康滇隆起—哀牢山为界将中国侏罗纪沉积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北东... 本文根据中国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轮廓、沉积岩相与地层层序特征研究了我国侏罗系的分布、层序及岩相,并分析了我国侏罗系的含油气地质条件。作者以贺兰山—龙门山—康滇隆起—哀牢山为界将中国侏罗纪沉积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群为主,西部则以近东西向的山间盆地为主。侏罗纪早期东部沿海一带为太平洋的一部分,东部内陆区为裂谷型断陷—坳陷和内陆坳陷型盆地;西部的西藏区为海相沉积区,新疆为内陆沉积区,其他区为山间盆地沉积区。侏罗纪晚期,由于东部陆壳继续抬升,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使得中国东部火山活动非常剧烈,在盆地中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层或火山—沉积岩层。中国西部西藏地区仍为海域,但范围缩小。其余沉积盆地由于地壳上升和长期沉积而变浅,沉积了一套红色碎屑物质。作者在分析了侏罗纪的构造环境和沉积条件后指出,侏罗系不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成煤层系,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层系,有着广阔的含油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岩相 古地理 含油气 油气藏
下载PDF
洛南、山阳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东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尚江 李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699,共13页
晚三叠世后东秦岭造山带进入陆内造山阶段,其陆内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隆升冷却和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山间断陷盆地。作为东秦岭陆内演化的重要载体,这类盆地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造山带的演化。以东秦岭地区的洛南... 晚三叠世后东秦岭造山带进入陆内造山阶段,其陆内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隆升冷却和剧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山间断陷盆地。作为东秦岭陆内演化的重要载体,这类盆地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造山带的演化。以东秦岭地区的洛南、山阳山间断陷盆地为对象,通过实测剖面、构造要素测量,分析其沉积充填特征,并厘定其地层构造变形期次,从而为东秦岭地区中—新生代陆内演化提供约束。研究结果显示:(1)晚白垩世,洛南与山阳盆地主控断裂发生总体N—S向拉张兼具左行走滑运动,盆地基底由此开始进入以N—S向拉张断陷为主的活动期。受盆地发生拉张断陷作用的影响,两盆地的物源区岩体在该时期经历了强烈的隆升剥蚀冷却过程,剥蚀下来的碎屑颗粒被就近搬运到相应的盆地中,在盆地内部形成扇三角洲、湖泊及旱地冲积扇等沉积体系,形成了非常典型的山间断陷盆地。(2)从古新世开始到渐新世盆地沉积规模由大变小,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结果和构造变形证据共同表明,控制盆地发展的深大断裂拉张兼走滑作用持续减弱,推测此时的洛南与山阳盆地可能受到其它非东西方向上的挤压作用,抑制了拉张走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造山带 山间盆地 沉积充填特征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变形
下载PDF
贵州寒武系白云岩山间盆地型水源地混合模拟问题探讨——以海龙坝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明章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44,共12页
山间盆地中勘探程度较高,而周围补给山区勘探程度则较低,将山区作为“黑箱”,而盆地作为“白箱”,建立“黑、白箱”混合模拟数学模型对水源地进行模拟。经海龙坝水源地中使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白云岩 山间盆地 混合模拟 水源
下载PDF
论坡度量测的理论依据、方法与成果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福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7-13,共7页
本文论述地面坡度的量测依据和分级依据,以及坡度分级面积的量测方法。在地形图上量算图形面积,必须采用经纬网作为图上首级控制网。文中给出经纬网梯形已知理论面积的算例。从贵州全省的坡度分级面积的量测成果看出:南部三个自治州... 本文论述地面坡度的量测依据和分级依据,以及坡度分级面积的量测方法。在地形图上量算图形面积,必须采用经纬网作为图上首级控制网。文中给出经纬网梯形已知理论面积的算例。从贵州全省的坡度分级面积的量测成果看出:南部三个自治州陡坡占较大比重;全省山地面积比重甚高;是国内平坝面积比重最小的省区之一;地面坡度显著地影响到人口密度及耕地垦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坡度 坡度分级 经纬网梯形 山间平坝
下载PDF
贵州茅台组的沉积环境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守荣 张明发 +2 位作者 况忠 黄欣欣 黄文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剖面结构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贵州地区上白垩统茅台组是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于燕山构造运动后未曾夷平基面上沉积的河湖相红色磨拉石建造,沉积盆地性质为山间盆地。茅台组现今的大范围零星散布,主要是喜... 本文根据岩性组合、剖面结构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认为贵州地区上白垩统茅台组是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于燕山构造运动后未曾夷平基面上沉积的河湖相红色磨拉石建造,沉积盆地性质为山间盆地。茅台组现今的大范围零星散布,主要是喜马拉雅运动后遭受长期侵蚀剥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河湖相磨拉石建造 内陆山间盆地 茅台组 贵州
下载PDF
滇西北平坝传统村落景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以云南省祥云县大仓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婕 蒋雪峰 谢旭斌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207,共11页
文章选取典型的平坝传统村落——大仓村,较好保留了传统的空间基质,有助于明晰滇西北地区平坝传统村落的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文章以大仓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1976、2000和2020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 文章选取典型的平坝传统村落——大仓村,较好保留了传统的空间基质,有助于明晰滇西北地区平坝传统村落的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文章以大仓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1976、2000和2020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大仓村的景观格局具有“磁性圈网”和“竖向分层”相互融合的结构特征;(2)在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中,自然系统的空间限制和人类系统的择址观念等内生因素奠定了景观格局的基本框架,经济发展的驱动、规划建设等外生变量影响了景观格局的演化方向;(3)内外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变化—新稳定”的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平坝传统村落 景观格局 磁性圈网 竖向分层 多样性 乡村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