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肌间感染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汪东明 彭宏 张检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高位肌间感染肛瘘患者应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景德镇市中医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位括约肌间感染的肛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 目的:探究高位肌间感染肛瘘患者应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景德镇市中医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位括约肌间感染的肛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观察组应用TROPIS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情况、肛门失禁评分、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3、7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早;术后第3天、第7天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相比,观察组的2.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ROPIS治疗高位肌间感染肛瘘患者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肛门失禁的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肌间感染肛瘘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 肛瘘切开挂线术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前臂穿支血管在显微层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朝帅 朱明昇 +4 位作者 王强 董丽琨 赵祖耀 王春霖 王增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40-244,264,共6页
目的解剖观测前臂穿支血管,探究分布规律,为临床上前臂穿支皮瓣精确设计及切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新鲜前臂标本10侧,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解剖范围:远端至桡腕关节平面,近端至肘关节平面。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皮肤,用显微器械仔细... 目的解剖观测前臂穿支血管,探究分布规律,为临床上前臂穿支皮瓣精确设计及切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新鲜前臂标本10侧,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解剖范围:远端至桡腕关节平面,近端至肘关节平面。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皮肤,用显微器械仔细剔除浅筋膜中的脂肪等组织,解剖游离浅筋膜中穿支血管,记录穿支数目及穿深筋膜位置,观察穿支血管间的吻合情况;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深筋膜,向深部解剖至各穿支起始处,测量其在起始处及穿深筋膜处血管直径。结果前臂皮穿支血管(45.20±5.42)支,以肌间隙穿支为主(85.0%)。肌间隙穿支较为恒定的(93.8%)从5个血管皮穿支间隙穿出:⑴桡掌侧间隙: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24.2%);⑵尺掌侧间隙: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16.4%);⑶尺侧间隙:尺侧腕屈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20.8%);⑷尺背侧间隙:尺侧腕伸肌与小指伸肌之间(15.9%);⑸桡背侧间隙:指伸肌与桡侧腕长、短伸肌之间(16.7%)。同一血管皮穿支间隙内穿支血管沿此间隙纵向形成血管链,与其他血管皮穿支间隙的穿支血管及肌皮穿支形成血管网。结论前臂的5个血管皮穿支间隙是前臂皮瓣主要的设计与切取的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穿支血管 肌间隙 皮瓣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伤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志成 王汉龙 吴毅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其疼痛程度及伤椎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其疼痛程度及伤椎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6.14±26.6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5.52±53.79)ml,手术时间(82.35±12.77)min、下床时间(3.83±0.61)d、住院时间(11.26±3.75)d、骨折愈合时间(6.18±1.23)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62±15.93)min、(6.73±1.12)d、(19.43±5.04)d、(7.52±2.7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个月、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4.35±1.28)、(2.11±0.43)、(0.64±0.18)分低于对照组的(5.17±1.32)、(3.08±0.46)、(1.75±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DQ)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RDQ评分(10.47±1.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6±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治疗,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伤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 疼痛程度 伤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利锋 李强 杜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组(38例),肌间隙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椎体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路组(t=7.845,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t=6.061,P<0.001);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后路组无明显差异(t=1.201、1.523、1.081,P=0.234、0.132、0.283);肌间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后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无明显差异(χ^(2)=0.724,P=0.39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 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椎体功能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与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48
5
作者 王世栋 邓雪飞 +5 位作者 尹宗生 王伟 胡勇 朱友志 张禹 韩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腰椎 解剖学 MRI CT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炳华 邹帆 +4 位作者 张斌 李斌华 骆松 邱平 戴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肌间隙入路联合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动力髋螺钉对收治的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15.8±3.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于3~6个... 目的探讨改良肌间隙入路联合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动力髋螺钉对收治的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15.8±3.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于3~6个月后骨性愈合,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术后时间延长,Harris功能评分逐步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评分标准,优22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6%。术后肺部感染1例,主钉切出股骨头1例,髋内翻畸形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结论改良肌间隙入路联合动力髋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肌肉损伤小,减少了肌纤维大量破坏所造成的瘢痕形成,有利于手术暴露及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康复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腰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颖 谢兆林 +5 位作者 谭海涛 江建中 陈国平 甘锋平 林鑫欣 黄圣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腰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肌...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腰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拟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腰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胫后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率、胫前肌与腓肠肌肌电图(MUP),以及融合率、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腰部VAS疼痛评分、ODI低于对照组,胫后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率高于对照组,且胫前肌与腓肠肌时限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钉或者拔出、椎间融合器移位等不良事件,融合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相较于传统后正中入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可有效减轻术后腰痛,益于神经功能早日恢复,两种入路方式均无不良事件产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小腿肌间隙皮支血管与肌间组织解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增涛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肌间隙皮瓣皮支血管与肌间组织的解剖关系,探索更安全、合理的皮瓣切取模式。方法:尸体解剖和在手术中观察肌间隙皮支与肌间组织的关系。结果:①肌间隙皮支血管从肌间组织的侧方爬行而非从其中间穿行;②从肌间组织的一侧(血管... 目的:研究肌间隙皮瓣皮支血管与肌间组织的解剖关系,探索更安全、合理的皮瓣切取模式。方法:尸体解剖和在手术中观察肌间隙皮支与肌间组织的关系。结果:①肌间隙皮支血管从肌间组织的侧方爬行而非从其中间穿行;②从肌间组织的一侧(血管爬行侧)能清楚地看到皮支血管走行及其穿深筋膜浅出点,而从另一侧看不清或看不到;③某些肌间隙肌间组织两侧皆有血管爬行,但其两侧皮支血管分属不同的主干血管;④肌间隙皮支血管与其主干血管同处于肌间组织的一侧。结论:皮瓣切取时,先从皮支血管穿出侧解剖游离,能更容易地找出皮支血管,提高皮瓣切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外科皮瓣 显微解剖 肌间隙
下载PDF
小腿内侧远端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7
9
作者 陆春才 戴松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27-29,62,共4页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小腿内侧下1/3皮瓣血供,该皮瓣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隙皮动脉。小腿内侧下1/3有1~3支肌间隙皮动脉穿出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和深筋膜,在深筋膜表面形成丰富的血管网。本文讨论了小腿内侧岛状逆行移位的...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小腿内侧下1/3皮瓣血供,该皮瓣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隙皮动脉。小腿内侧下1/3有1~3支肌间隙皮动脉穿出比目鱼肌与趾长屈肌间隙和深筋膜,在深筋膜表面形成丰富的血管网。本文讨论了小腿内侧岛状逆行移位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皮瓣 肌间隙皮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下载PDF
单侧减压融合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磊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LDH合并LSS患者84例,依据随... 目的探究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LDH合并LSS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实验组行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单侧减压融合联合治疗LDH合并LSS患者有助于改善手术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减压融合 LDH合并LSS 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静雅 邓雪飞 +5 位作者 廖文斌 朱友志 朱友余 王峰 王世栋 韩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Wiltse间隙表面由最长肌肌腱构成的竖脊肌腱膜覆盖,钝性分离最长肌内侧第1根肌腱和胸半棘肌肌腱(83%,15侧)或同时分离最长肌第1、2根肌腱(17%,3侧)即可清晰暴露胸腰移行部全部节段的Wiltse间隙。通过肌间隙可显露多裂肌、T11~T12横突和L1~L2关节突等结构,定位进钉点,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螺钉顺利置入椎弓根及椎体,术后CT示螺钉位置良好,多裂肌保持完整。结论对胸腰移行部Wiltse间隙解剖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移行部 椎旁肌间隙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解剖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信龙 倪传宝 +1 位作者 殷建华 张胜林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42例)和B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评价指...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42例)和B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评价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A组均少(短)于B组(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3 d、1周A组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联合伤椎置钉均能有效恢复椎体稳定性,但经肌间隙入路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得辛 郭小伟 +2 位作者 刘春枝 杨柳 潘玉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7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成研究组45例、对照组4...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7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成研究组45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行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30d两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腰椎功能ODI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能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一步减轻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 肌间隙入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辉 姚楚亮 +3 位作者 杨焱鑫 陈杰 王华仁 廖臻 《医学综述》 2020年第4期819-822,828,共5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54例车祸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54例车祸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6),对照组采用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观察组采用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57±43) min比(210±60) min,(741±172) m L比(1 188±179) m L,(11. 3±4. 3) d比(19. 2±5. 1) d,(2. 5±0. 8)万元比(4. 01±0. 8)万元](P <0. 01)。两组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值、丢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下降(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两组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均较满意,且安全性较好,但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 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钿锋 郑文忠 +1 位作者 陈昆 林洪光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改良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mian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2010-08-2013-10我院选择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治疗50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改良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mian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2010-08-2013-10我院选择采用经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治疗50例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选择L3-4与L4-5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责任节段腰椎不稳者。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患者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优42例、良8例,平均改善率84.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治疗中老年L3-4,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改良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下载PDF
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焰祥 刘宗旺 程书平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变化、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肌间隙 椎弓根钉固定 椎体内植骨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苑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387-1388,共2页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中青年 胸腰椎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
下载PDF
腰后路双侧微创Wiltse入路万向椎弓根钉置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霄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23期76-78,95,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双侧微创Wiltse入路万向椎弓根螺钉(PS)置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症(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8例L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后正中入路经... 目的:观察腰后路双侧微创Wiltse入路万向椎弓根螺钉(PS)置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症(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8例L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体融合(TLIF)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腰后路双侧微创Wiltse入路万向PS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1、3个月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术前及术后3、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6 h血清学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研究组血清Cor、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后路双侧微创Wiltse入路万向PS置入术治疗LS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提高腰椎功能,减轻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其效果优于TLIF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后路双侧微创肌间隙入路 腰椎滑脱症 万向椎弓根螺钉 腰椎功能 血清学 并发症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19
作者 蔡磊 《大医生》 2018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伤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确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胸腰段脊柱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功能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陈伟雄 徐昌奎 雷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6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 目的分析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率、椎管占位率、伤椎前缘高度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分别为(5.69±2.15)°、(5.45±1.23)%、(4.23±1.22)%,均低于对照组的(9.45±1.12)°、(8.23±1.15)%、(7.56±1.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3.72±0.23)分、TLICS评分(5.91±1.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9±0.53)、(8.93±1.52)分,伤椎前缘高度比(90.73±4.31)%高于对照组的(82.11±3.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可帮助改善骨功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