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phylogeny of Pneumocystis based on 5.8S rRNA gene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of rRNA gene sequences 被引量:9
1
作者 LI ZiHui1,2, FENG XianMin1, LU SiQi1, ZHANG Fan1, WANG FengYun1 & HUANG Song1 1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2 Beijing Tuberculosis and Thoracic Tumor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1100,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5期445-452,共8页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species status of Pneumocystis, the 5.8S rRNA gene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1 and 2) of Pneumocystis rRNA derived from rat, gerbil and human were amplifi...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species status of Pneumocystis, the 5.8S rRNA gene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1 and 2) of Pneumocystis rRNA derived from rat, gerbil and human were amplified,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genetic distance matrix of six Pneumocystis species compared with other fungi like Taphrina and Saccharomyces indicated that the Pneumocystis genus contained multiple species including Pneumocystis from gerbil. The phylogenetic tree also showed that Pneumocystis from human and monkey formed one group and four rodent Pneumocystis formed another group. Among the four members, Pneumocystis wakefieldiae wa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Pneumocystis murina and Pneumocystis carinii, and was least related to gerbil Pneumocys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UMOCYSTIS PHYLOGENY 5.8S RRNA gen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原文传递
旋毛虫ITSⅡ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董晓波 李冬梅 +2 位作者 花丽茹 路义鑫 宋铭忻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克隆了6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核糖体RNA ITSⅡ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猫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 克隆了6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核糖体RNA ITSⅡ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猫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方法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隔离种 ITS区基因
下载PDF
嗜群血蜱和长角血蜱ITS-2、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古小彬 余增莹 +4 位作者 杨光友 孙家刚 魏洪 李开均 王淑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6-754,共9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I和COII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嗜群血蜱 ITS-2 COⅠ CO 序列变异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旋毛虫各隔离种ITSⅡ区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晓波 李冬梅 +2 位作者 花丽茹 路义鑫 宋铭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6,共3页
克隆了6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核糖体RNAITSⅡ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猫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 克隆了6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核糖体RNAITSⅡ区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猫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a)。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为传统的分类学方法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隔离种 ITS 区基因
下载PDF
基于rDNAITS和beta-tubulin gene部分序列分析灵芝属菌株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唐传红 苏春丽 +6 位作者 张劲松 杨焱 唐庆九 贾薇 冯娜 刘艳芳 吴迪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联合ITS序列和beta-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分属于8个种的38株菌株分为9个聚类群,聚类结果与物种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几个菌株,如GL81菌株聚类结果与拉丁名不符,可能由于来源地给出的定名不够准确。根据结果联合信息分... 联合ITS序列和beta-tubulin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分属于8个种的38株菌株分为9个聚类群,聚类结果与物种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几个菌株,如GL81菌株聚类结果与拉丁名不符,可能由于来源地给出的定名不够准确。根据结果联合信息分析可以对收集的不同菌株进行种类的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ITS beta-tubulin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Screening of the Gene for Chlorella Ident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il-producing Microalgae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茹 刘君寒 +1 位作者 王士安 李福利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6期795-798,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elect suitable gene for Chlorella identific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oil-producing microalgae.[Method] Four candidate gene sequences,the nuclear genomic rDNA of the 18S rRNA gene,internal 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elect suitable gene for Chlorella identifica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oil-producing microalgae.[Method] Four candidate gene sequences,the nuclear genomic rDNA of the 18S rRNA gene,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Ⅱ(ITS Ⅱ)and the chloroplast rbcL gene,were selected for Chlorella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Through these four candidate genes,th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distinguish ability between intra-species and inter-species was analyzed to choose the right gen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high oil-content Chlorella.On this basis,application of these gene segments were classified and identified for five fresh-water isolated Chlorella,which oil-content is more than 30%.[Result] ITS gene was a suitable gene because of its high variation and short fragment length,meanwhile its genetic distance intra-species(0.439 6±0.135 9)was larger than inter-species(0.045 7±0.084 3).Its sequence length varied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 whereas highly conserved in the same species.By the application of ITS sequences,respectively,five high oil-content stains were identified as one C.vulgaris,two strains of C.sorokiniana and two strains of algae Chlorella sp.[Conclusion] This study ha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ntification gene pool of Chlor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producing microalga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18S rRNA gene genetic distance
下载PDF
根肿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的克隆测序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7
作者 杨佩文 李家瑞 +2 位作者 杨勤忠 曾莉 王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应用真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r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到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对重组克隆进行测序和碱基编码结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 应用真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r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到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上。对重组克隆进行测序和碱基编码结构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ITS1区长141bp,5 8S区长160bp,ITS2区长187bp,rDNA总长为488bp.根据此序列设计一对根肿病菌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前引物:5'AGGTGAACCTGCGGAAGGAT3'和后引物:5'TTCAGCGGGTAATCCTACCT3'),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分离自十字花科蔬菜(白菜、青菜、甘蓝、芥蓝、花椰菜等)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性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对引物能从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到约500bp长度的分子片段,而对照菌株和健康对照则无扩增产物。该实验结果对有效追踪根肿病菌在田间的发生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根肿病菌 核糖体基因ITS区段 基因克隆 基因测序 基因检测 预测预报 发生动态监测
下载PDF
帘蛤科贝类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8
作者 程汉良 夏德全 +3 位作者 吴婷婷 孟学平 吉红九 董志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2-710,共9页
根据18SrDNA、5.8SrDNA和28S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了文蛤(MeretrixmeretrixL.)、青蛤(CyclinasinensisG.)、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L.)和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jedoensisL.)4种帘蛤科贝类的第一内转... 根据18SrDNA、5.8SrDNA和28Sr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了文蛤(MeretrixmeretrixL.)、青蛤(CyclinasinensisG.)、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L.)和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jedoensisL.)4种帘蛤科贝类的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和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并进行了测序。结果表明,文蛤、青蛤、硬壳蛤和江户布目蛤的ITS1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978bp、663bp、757bp和942bp,GC含量分别为61.55%、60.78%、62.48%和64.86%~64.97%,其中ITS1序列长度分别为900bp、585bp、679bp和864bp,是迄今已报道双壳贝类中变化范围最大的,GC含量分别为61.67%、61.03%、63.03%和65.51%~65.62%,江户布目蛤种内ITS1序列有个体差异;ITS2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644bp、618~620bp、593bp和513~514bp,GC含量分别为61.18%、61.29%~61.81%、62.73%和61.48%~61.60%,其中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412bp、386~388bp、361bp和281~282bp,GC含量分别为65.29%、65.21%~66.06%、67.87%和67.38%~67.62%,青蛤和江户布目蛤种内ITS2序列有个体差异。4种蛤ITS1和ITS2序列种间差异很大,有明显的长度多态性,ITS2种间序列相似度73.0%~89.1%,与ITS1的种间序列相似度48.7%~81.5%相比略高。此外,在4种蛤ITS1和ITS2序列中各发现2个与rRNA加工有关的保守区。通过对ITS1和ITS2序列的组装获得了4种蛤5.8SrRNA基因完整序列,序列长度都是157bp,GC含量57.96%~58.60%,4种蛤5.8SrRNA基因相对保守,种间序列差异度0-6.0%,共有10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4处,颠换6处,硬壳蛤和江户布目蛤5.8S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以ITS2序列(包含5.8SrRNA和28SrRNA基因部分序列)为标记,调用北极蛤科的Arcticaislandica相应序列数据作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育树,其拓扑结构显示江户布目蛤与硬壳蛤亲缘关系最近,青蛤与其他3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 5.8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物种鉴定
下载PDF
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鉴定作用的评估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冰 应春妹 +2 位作者 汪雅萍 叶杨芹 张灏旻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8-652,共5页
目的评价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多态性序列分析(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的鉴定作用,以形态学鉴定方法加以补充验证。方法将3株待检真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分析rDNA-ITS序列,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使用... 目的评价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多态性序列分析(rDNA-ITS序列分析)对临床少见丝状真菌的鉴定作用,以形态学鉴定方法加以补充验证。方法将3株待检真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分析rDNA-ITS序列,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使用BLAST工具对rDNA-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利用GenBank中的系统发育软件自动生成系统,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对比指标确定距离与同源性均有较大鉴定意义的对比序列,并与真菌ITS1、ITS2、26S rDNA D1/D2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株菌株能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到种,另1株由于相似序列较多,需要形态学方法加以配合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相对真菌ITS1、ITS2、26S rDNA D1/D2片段有更好的真菌鉴定作用。结论相对于传统形态学方法,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丝状真菌不受检验人员经验水平影响,较为客观,同时由于其包含的信息量相对丰富,因此,较其他靶序列具有更好的真菌鉴定作用。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因此,仍需结合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录间隔区 基因测序 丝状真菌 形态学鉴定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株Lyc2的鉴定及对棉苗的防病促生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于晓庆 郗丽君 +4 位作者 刘永光 李光伟 兰玉菲 竺晓平 李向东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6-432,共7页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菌株Lyc2,平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可显著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温室盆栽试验表明,Lyc2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8.8%;水培棉花苗试验表明,Lyc2能显著增加棉苗的鲜重和干重,但对株高的...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菌株Lyc2,平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可显著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温室盆栽试验表明,Lyc2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8.8%;水培棉花苗试验表明,Lyc2能显著增加棉苗的鲜重和干重,但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该菌经形态、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进一步通过种特异的recA基因序列分析,证明Lyc2菌株属于B. cepacia复合物中基因型IX,B.pyrroci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16S RDNA 16S-23S rD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ITS) RECA基因
下载PDF
16SrRNA基因与16S-2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分析及其在节旋藻和螺旋藻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茅云翔 杨官品 +1 位作者 张宝红 张学成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2-18,共7页
测定了节旋藻属 3个品系和螺旋藻属 1个品系的全长 1 6SrRNA基因和 1 6S 2 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 (ITS) ,分析了已知的节旋藻、螺旋藻和相关品系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评价了这两段DNA序列在节旋藻、螺旋藻种... 测定了节旋藻属 3个品系和螺旋藻属 1个品系的全长 1 6SrRNA基因和 1 6S 2 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 (ITS) ,分析了已知的节旋藻、螺旋藻和相关品系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评价了这两段DNA序列在节旋藻、螺旋藻种属分类和种质鉴定中的意义。结果表明 :( 1 ) 1 6SrRNA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均可用于节旋藻属和螺旋藻属的属间分类 ,以两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学分析结果一致 ;( 2 )ITS序列变异程度高于 1 6SrDNA序列 ,适用于节旋藻和螺旋藻属内品系或种质鉴定 ;( 3)节旋藻属可明确界定 ,1 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 98% ,ITS序列相似性大于 88% ;( 4 )螺旋藻属某些品系间 1 6SrDNA序列和ITS序列相似性较低 ,与不同属间的序列相似性程度为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基因 16S-2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 聚类分析 节旋藻属 螺旋藻属 鉴定 养殖 形态学分类
下载PDF
基于rDNAITS 1序列探讨臂尾轮属轮虫的系统发生关系(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7-1074,共8页
本文通过对剪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双棘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等八种臂尾轮虫rDNAITS 1序列分析,并以西氏晶囊轮虫为外群,使用PAUP和贝叶斯软件分别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 本文通过对剪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双棘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等八种臂尾轮虫rDNAITS 1序列分析,并以西氏晶囊轮虫为外群,使用PAUP和贝叶斯软件分别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统发生树( MP树、NJ树、ML树和贝叶斯树) ,以探讨臂尾轮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并解决其中的一些分类问题。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rDNAITS 1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较高,为29 %;海水和淡水臂尾轮虫被明显分为不同的进化枝;除双棘臂尾轮虫外,在淡水臂尾轮虫中具有三对前棘刺且营附着生活的种类与前棘刺少于三对且营浮游生活的种类聚在不同支系中,这与以形态特征为主所进行的系统发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所有的系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作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分离出来,裂足臂尾轮虫应归入臂尾轮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尾轮属 RDNA ITS 1 基因序列 系统发生
下载PDF
一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虫卵DNA序列分析鉴定(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正山 吴波 +6 位作者 David Blair 张永年 胡玲 陈韶红 陈名刚 GeorgeM.Davis 冯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虫卵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病类型。 [方法 ]先从并殖吸虫病患者痰中分离出虫卵 ,然后PCR扩增出虫卵中完整的核糖体DNA第二间隔区基因 (ITS2 ) ,并直接用于测序从而获得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时 ,亦用同... [目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虫卵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病类型。 [方法 ]先从并殖吸虫病患者痰中分离出虫卵 ,然后PCR扩增出虫卵中完整的核糖体DNA第二间隔区基因 (ITS2 ) ,并直接用于测序从而获得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时 ,亦用同法分别从动物宿主粪便中分离出的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虫卵中获得ITS2基因序列作为DNA参照分析。此外 ,本文也对从患者痰中分离出的虫卵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特征描述分析。 [结果 ]来自患者的虫卵ITS2基因序列与参照的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的基因序列 10 0 %一致 ,而与来自斯氏狸殖吸虫虫卵的基因序列只有 92 %核苷酸相同。此外 ,从形态学上讲 ,来自患者的虫卵形态特征更与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相似。 [结论 ]通过基因序列分析 ,可确诊患者所患的是卫氏并殖吸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病 虫卵 DNA序列分析 ITS2 鉴定
下载PDF
血卵涡鞭虫核糖体18SrDNA和ITS1-5.8SrDNA-ITS2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慧 谢建军 +1 位作者 王庚申 许文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0-565,共6页
血卵涡鞭虫是一类寄生性的原生动物,是近年来引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牛奶病”及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黄水病”的一种主要病原,该虫对宿主感染时间长,流行范围广、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给... 血卵涡鞭虫是一类寄生性的原生动物,是近年来引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牛奶病”及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黄水病”的一种主要病原,该虫对宿主感染时间长,流行范围广、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给梭子蟹和青蟹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卵涡鞭虫 18S RDNA基因 弼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福建古田红曲生产用红曲霉菌主要种类的鉴别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志强 刘颖 +1 位作者 林风 吴丽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以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的5株红曲霉菌为对照,对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红曲霉菌资源库中收藏自福建省古田县的60株红曲霉菌(Monascus sp.)进行分类鉴定研究。首先根据不同菌株在麦芽汁琼脂(Wa)、察氏酵母提取物琼脂(C... 以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的5株红曲霉菌为对照,对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红曲霉菌资源库中收藏自福建省古田县的60株红曲霉菌(Monascus sp.)进行分类鉴定研究。首先根据不同菌株在麦芽汁琼脂(Wa)、察氏酵母提取物琼脂(CYA)和甘油硝酸盐琼脂(G25N)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进而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 ITS)、核糖体大亚基(28S nuclear ribosomal large subunit rRNA gene,LSU)和核糖体小亚基(18S nuclear ribosomal small subunit r RNA gene,SSU)的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通过BLAST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鉴定研究,并用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形态特征及3个基因序列的比对,认为所选取的60株古田红曲霉菌分别归属红色红曲霉菌(M.ruber)、丛毛红曲霉菌(M.pilosus)或紫色红曲霉菌(M.purpureus)3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菌 ITS LSU SSU 鉴定
下载PDF
我国代表地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子鉴定与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小平 万喆 +1 位作者 王晓红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测序后利用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进行再鉴定;PCR扩增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S0、S1和S2区,进行种内分型,并比较不同部位来源菌株型别的差异性。结果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47株须癣毛癣菌中3株鉴定为断发毛癣菌,6株鉴定为无性型苯海姆节皮菌,其余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中的亲人型趾间毛癣菌;三对不同引物扩增38株趾间型毛癣菌和2株苯海姆节皮菌NTS区,共产生28种特征性带型。带型和菌株来源及发生部位无相关性。结论我国分离自人类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主要组成菌种为趾间毛癣菌;ITS区结合LSU D1-D2区测序有助于鉴定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至种水平;NTS区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所产生的特征性指纹图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种内分型方法,可应用于趾间毛癣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复合体 rDNA内转录间隔区 核糖体大亚基D1-D2区 rDNA非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金鱼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牟希东 白俊杰 +1 位作者 汪学杰 罗建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43,共4页
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金鱼ITS-1区序列长度为294bp,其中A、T、G、C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17.0%、14.6%、33.0%、35.4%;与从GenBan... 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ITS-1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金鱼ITS-1区序列长度为294bp,其中A、T、G、C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17.0%、14.6%、33.0%、35.4%;与从GenBank中检索到的12种鱼的核糖体DNA序列比较显示,其与12种鱼的ITS-1序列同源性较低,在26.0%~61.6%之间;根据金鱼与其他12种鱼的ITS-1序列的同源性构建进化树,所得的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核糖体 转录间隔区1(ITS-1)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
下载PDF
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凤霞 谢霖 +1 位作者 王利华 方继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3-498,共6页
通过对中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14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Ⅱ基因和核糖体DNAITS基因的测序,分析了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Ⅱ和ITS序列的进化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4个地... 通过对中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14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Ⅱ基因和核糖体DNAITS基因的测序,分析了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Ⅱ和ITS序列的进化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4个地理种群间的COⅡ基因共有8个变异位点,占全长的1.4%,而且这些变异位点全部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江西宁都种群(ND)与其他13个种群的核苷酸差异相对较大,有5~7个碱基的差异,占全长的的0.88%~1.23%;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545~585 bp,平均为576 bp,长度变异为40 bp。进化树显示,在COⅡ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宁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而在ITS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兴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两种方法中,龙南、婺源、庐江和上杭4个种群都聚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CO基因 ITS基因 地理种群 系统发育关系
下载PDF
5SrRNA基因间隔区DNA序列在穿心莲道地性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劲平 王培训 +2 位作者 曹柳英 梁瑞叶 张洪建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5SrRNA基因间隔区DNA序列在穿心莲道地性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提取不同产地穿心莲总DNA后,PCR特异扩增5SrRNA基因间隔区,采用荧光标记末端终止子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多序列联配分析。结果成功得到321bp的5SrRN... 目的探讨5SrRNA基因间隔区DNA序列在穿心莲道地性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提取不同产地穿心莲总DNA后,PCR特异扩增5SrRNA基因间隔区,采用荧光标记末端终止子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多序列联配分析。结果成功得到321bp的5SrRNA基因间隔区碱基序列,经过多序列联配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穿心莲的此段5SrRNA基因间隔区DNA序列之间没有差异。结论5SrRNA基因间隔区DNA序列不适合用于研究穿心莲药材的道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5SrRNA基因间隔区 DNA测序
下载PDF
我国不同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ITS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玉 陈建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0-544,共5页
为测定我国荒漠、山丘、平原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ITS序列并分析其序列差异,首先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出ITS片段克隆入PMD18-Tvector上,再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约1000bp的IT... 为测定我国荒漠、山丘、平原疫区杜氏利什曼原虫分离株ITS序列并分析其序列差异,首先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出ITS片段克隆入PMD18-Tvector上,再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约1000bp的ITS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本文报道的荒漠、山丘、平原疫区的3株杜氏利什曼原虫(L.dXJ771,L.dSC10,L.dSD2)的ITS序列大小分别为:1086、1027、1028bp。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杜氏利什曼原虫荒漠分离株(L.dXJ771)的ITS序列与平原分离株(L.dSD2)及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有明显差异,平原分离株(L.dSD2)与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也存在较明显差异,荒漠分离株(L.dXJ771)与山丘分离株(L.dSC10)的ITS序列差异略小于与平原分离株(L.dSD2)的ITS序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杜氏利什曼原虫 ITS片段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 可转录间隔区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