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4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ness and Characteristic of Digital Media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and Big Data
1
作者 Xing Yal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9期20-22,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ness and characteristic of digital media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and big dat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rapid change, the current educ...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ness and characteristic of digital media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and big dat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rapid change,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is more severe impact and challenge. Creative industry is the product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a new stage, is the most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origin of the core part of the new economic era of creativity industry is the condition of globalizat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ig data with digital media is necessary and needed. In the future, we will test more related combination and crea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edia Big Data internet media Innovativeness and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usage of orthopaedic patients: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被引量:1
2
作者 Tahir Mutlu Duymus Hilmi Karadeniz +4 位作者 Mehmet Akif Cacan Baran Komür Abdullah Demirtas Sinan Zehir Ibrahim Azboy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2期178-186,共9页
AIM To evaluate social media usage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to search for solutions to their health problems. METHODS The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with randomly selected 1890 patients ... AIM To evaluate social media usage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to search for solutions to their health problems. METHODS The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with randomly selected 1890 patients aged over 18 years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orthopaedic clinics in different cities and provinces across Turkey.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s of a total of 16 questions pertaining to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usage and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patients' choice of institution for treatment, patient complaints on admission, online hospital and physician rating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atient and the physician and its effects.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34.2%(n = 647) of the participants consulted with an orthopaedist using the internet and 48.7%(n = 315) of them preferred websites that allow users to ask questions to a physician. Of all questionaskers, 48.5%(n = 314) reported having found the answers helpful.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participants, there was a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ates of asking questions to an orthopaedist using the internet(P = 0.001). The rate of questionask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an elementary education than that in those with secondary, high schoo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P = 0.001) The rate of reporting that the answers given was helpfu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rticipants with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compared to those who were illiterate, those with primary, elementary or high school education(P = 0.001).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usage of the internet for health problems was higher among managers-qualified participants than unemployed-housewives, officers, workers-intermediate staff(P < 0.05).CONCLUSION We concluded that patient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ing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to select a specific physician or to seek solution to their health problems in an effective way. Even though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offer beneficial effects for physicians or patients, there is still much obscurity regarding their harms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for necessary arrangements to be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IENT internet Orthopedist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ternet R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lf-Media 被引量:1
3
作者 Xingzhi Zhou Huihui Feng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lf-media industry is rising gradually. As an important w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re and more self-media platform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lf-media industry is rising gradually. As an important w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re and more self-media platform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main bod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comes more complex. The self-media not only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but also brings some negative effects. The self-media has mor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e birth of self-media makes the network appear more suspicious information that cannot be effectively verified. Internet rumors fly all over the sky, which has caused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online rum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media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for creating a healthier network environment. Firstly, the concepts of self-media and Internet rumors are briefly summarized. The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rum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media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online rumor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elf-media, and strengthening public identification of rumor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media internet RUM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ATH
下载PDF
数字化媒介及其趋势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冰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数字化媒介的兴起及其迅速发展,使得人的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媒介化社会逐步形成,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延伸到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无法避免的存在。媒介化生存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直接的现实文化境遇,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摆... 数字化媒介的兴起及其迅速发展,使得人的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媒介化社会逐步形成,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延伸到人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日常生活无法避免的存在。媒介化生存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直接的现实文化境遇,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摆脱网络依赖症,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媒介 媒介化社会 媒介依赖症 媒介素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雪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67-71,共5页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而高校党建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步。随着“互联网...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而高校党建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发生了巨大变革,新媒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对大学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将新媒体与高校党建工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媒体 高等教育 党建工作 运行模式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俞旺娣 袁莉华 +4 位作者 袁园 陈震寰 刘芸 许晴 严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2073-2077,共5页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男76例,女74例,年龄56~78(62.38±6.15)岁,其中房颤46例、慢性心衰35例、高血压29例、冠心病26例、急性心梗14例;对照组男79例,女71例,年龄52~75(63.05±6.27)岁,其中房颤48例、慢性心衰32例、高血压31例、冠心病27例、急性心梗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微信公众号宣传和干预,建立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指导和监督,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饮食管理、疾病监测、运动管理和并发症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锻炼方面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7.39±4.04)分比(53.67±5.89)分、(42.16±4.12)分比(56.59±5.27)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3%(2/150)]低于对照组[6.00%(9/150)](χ^(2)=4.624,P=0.03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4.00%(141/150)]高于对照组[84.67%(127/150)](χ^(2)=6.856,P=0.009)。结论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微信公众平台 互联网媒体 融合时代 知识传播 预后康复
下载PDF
从“媒体出圈”到“价值共创”:非传统旅游城市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平 王德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网红打卡”式新兴旅游方式,带火了一批“网红城市”。对于知名度低、传统旅游吸引物匮乏的非传统旅游城市来说,媒体“出圈”容易,却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基于品牌生态圈理论,通过梳理“淄博烧...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网红打卡”式新兴旅游方式,带火了一批“网红城市”。对于知名度低、传统旅游吸引物匮乏的非传统旅游城市来说,媒体“出圈”容易,却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基于品牌生态圈理论,通过梳理“淄博烧烤”现象的关键事件,探索从单一网红要素到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非传统旅游城市品牌生态圈塑造分四个阶段:聚焦“有效治理”的品牌生态圈前期阶段、聚焦“核心IP打造”的品牌核心圈塑造阶段、聚焦“价值共创”的品牌生态圈初步形成阶段和聚焦“适应性演化能力”的城市品牌生态圈可持续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分别受市场契合性、感官真实性、互动参与性、多主体联动性和情感体验性因素驱动。本研究为非传统旅游城市打造从媒体出圈到目的地品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出圈 非传统旅游城市 网红城市 品牌生态圈 淄博烧烤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路径建设与改革
8
作者 宋敏 张丽 +1 位作者 王少伟 许银彪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169-172,共4页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安全、科学、有效地利用自媒体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教育作为高校构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大...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安全、科学、有效地利用自媒体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教育作为高校构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至关重要。将劳动教育与自媒体技术相融合,利用自媒体生动、方便、迅捷等优势为高校劳动教育开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动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自媒体 劳动教育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媒体朝圣与网红旅游目的地的形成机制——基于淄博和哈尔滨的扎根理论分析
9
作者 赵书虹 孔营营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4,共12页
文章综合使用双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淄博和哈尔滨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发现:第一,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构建旅游品牌相对困难,此次走红完全是游客在社交媒体自发传播的产物,属于自发型走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文章综合使用双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淄博和哈尔滨进行探索式理论建构,发现:第一,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构建旅游品牌相对困难,此次走红完全是游客在社交媒体自发传播的产物,属于自发型走红,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哈尔滨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发展基础,当地相关部门凭借资源优势,主动策划并提前准备预热,属于“设计型+自发型”走红。第三,网红旅游目的地作为信息传播、文化表达和消费趋势的交汇点,其走红初期必然遵循“自组织”或“建构型”的流量撬动模式。然而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出圈以及游客群体的不断增长,初期以旅游者或目的地参与主体的单方流量撬动型不足以维系网红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相反,旅游者和目的地参与主体双方共同在媒介空间中进行“多向度、发散式”的互动传播才是旅游目的地持续走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朝圣 网红旅游目的地 形成机制 扎根理论
下载PDF
社交媒体对网红城市旅游形象感知影响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10
作者 李经龙 杜莹莹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8-34,共7页
研究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作为案例地,搜集新浪微博的网络文本数据,基于“认知—情感”理论模型,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对淄博市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在认知形象上,主要围绕“淄博烧烤”展开,烧烤已经成为淄博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研究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作为案例地,搜集新浪微博的网络文本数据,基于“认知—情感”理论模型,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对淄博市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在认知形象上,主要围绕“淄博烧烤”展开,烧烤已经成为淄博的重要旅游吸引物;在情感形象上,游客感知主要以积极情绪为主,负面情绪较少;从整体形象上来看,淄博市是“网红城市”“烧烤之城”“好客之都”,整体形象良好。对此,淄博市可以挖掘城市特色,推出更具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完善客流监控,引导游客分流;将产品和活动打造成品牌IP,提升影响力;把控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网红城市 旅游形象感知 影响 淄博市
下载PDF
共青团新媒体产品与青年网络文化诉求供给匹配度机制探究——以S省共青团平台为例
11
作者 曹晓旭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以S省共青团新媒体平台为例,对青年网络文化诉求供给匹配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共青团新媒体工作者应通过组建人才队伍、提高青年“认可度”,完善组织体系、提升青年“满意度”,整合行政资源、提供青年“服务力”等途径,创新凝聚引领服务... 以S省共青团新媒体平台为例,对青年网络文化诉求供给匹配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共青团新媒体工作者应通过组建人才队伍、提高青年“认可度”,完善组织体系、提升青年“满意度”,整合行政资源、提供青年“服务力”等途径,创新凝聚引领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共青团新媒体产品与青年网络文化诉求间的匹配度,打造旗帜鲜明、青年喜爱的“网上共青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文化诉求 共青团新媒体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的移动应用开发与社交媒体集成
12
作者 文华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移动应用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成为当今互联网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移动应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和趋势,然后探讨了相关开发技术和方法,接着介绍了社交媒体集成的意义和方式,并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移动应用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成为当今互联网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移动应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和趋势,然后探讨了相关开发技术和方法,接着介绍了社交媒体集成的意义和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移动应用开发与社交媒体集成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移动应用 社交媒体
下载PDF
社交媒体网络辟谣回音室效应分析模型及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晰巍 孙哲 +1 位作者 姜奕冰 李玥琪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7,共15页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因其受众广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媒介。鉴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如何有效控制谣言传播和及时进行辟谣,对网络谣言的辟谣工作和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提出...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因其受众广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媒介。鉴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如何有效控制谣言传播和及时进行辟谣,对网络谣言的辟谣工作和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提出网络辟谣主题识别及用户情感态度划分的方法,根据LDA算法确定划分主题数,在最优主题数下构建用户层级和社区层级的回音室网络,并给出社交媒体网络辟谣的回音室效应分析模型,确立了回音室效应分析公式及检验参数。结合“东航MU5735坠机”网络舆情话题中网络谣言辟谣数据进行分析,对6个网络辟谣主题进行识别和情感分布进行分析,并结合6个辟谣主题进行用户评论网络与转发网络回音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每个辟谣主题下回音室效应的虚拟社区层级的评论网络和转发网络中每个虚拟社区主题的同质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中辟谣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回音室效应,其中转发过程比评论过程具有更强的网络同质性,而评论用户比转发用户具有更高的矛盾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网络谣言辟谣 回音室效应 分析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互联网发展30年间媒介化生存的演进
14
作者 彭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4,36,共11页
互联网在中国的大众化应用已经走过了30年,在其发展过程中,人的媒介化生存也在不断深化。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媒介化的不断演进,媒介化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若即若离变成相互融合;二是人的关系的媒介化的演变,不同... 互联网在中国的大众化应用已经走过了30年,在其发展过程中,人的媒介化生存也在不断深化。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媒介化的不断演进,媒介化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若即若离变成相互融合;二是人的关系的媒介化的演变,不同阶段的网络媒介应用对社会关系、亲密关系和拟亲密关系的形成、维系与流动等起着不同作用;三是人的媒介化的演化,人的整体、人的大脑、人的身体三个层面都具有媒介的意涵,人与传播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30年 媒介化 媒介化生存 作为媒介的人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直播电商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郑义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着眼于融媒体时代直播电商经济发展,旨在探究融媒体时代直播电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有效解决路径。首先,文章从介绍融媒体时代的定义和特征、直播电商发展和趋势及融媒体时代对直播电商经济发展的影响入手,阐述研究的必要性和... 本文着眼于融媒体时代直播电商经济发展,旨在探究融媒体时代直播电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有效解决路径。首先,文章从介绍融媒体时代的定义和特征、直播电商发展和趋势及融媒体时代对直播电商经济发展的影响入手,阐述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分析直播电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直播电商平台的数量和竞争激烈性、直播电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直播电商购物体验和社交互动的平衡三方面内容,并针对直播电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直播电商 经济发展 数字化 互联网技术
下载PDF
超越看门人: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治理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岑岑 黄雅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我国社交媒体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本文以国内15个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涉及网络暴力的209份文件做内容分析,并对实际效果进行审计。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平台未能清晰界定网络暴力;尽管所有平...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我国社交媒体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本文以国内15个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涉及网络暴力的209份文件做内容分析,并对实际效果进行审计。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平台未能清晰界定网络暴力;尽管所有平台都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采取了举措,但实际治理尺度各不相同,治理效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对违规内容的甄别和警示力度不足,一键防护设置路径复杂,处理举报的精度和速度需提升,以及关怀救助环节较薄弱。最后,提出平台完善治理举措的具体方式,并指出,治理网络暴力需要超越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责任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社交媒体 互联网治理 平台政策 看门人
下载PDF
价值·表征·进路:“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的场景建构
17
作者 吕尚彬 袁冬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176,共8页
“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的场景构建基于全媒体网络智能生态系统,依托多元技术和用户互动,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与服务精准对接,深刻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与社会互动格局。通过全方位的场景整合和创新,“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为国家文化... “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的场景构建基于全媒体网络智能生态系统,依托多元技术和用户互动,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与服务精准对接,深刻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与社会互动格局。通过全方位的场景整合和创新,“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媒介融合以及用户体验感的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在“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建构下,场景不仅是物理空间或虚拟界面的简单呈现,还是一种复杂的表征结构,融合了技术、文化和社会等多重维度。为更好打造“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新型主流媒体需要以技术赋能+数据驱动+自主学习为基因创构技术场景,以信息接收+交互体验+景观再造为块茎重塑文化场景,以多元参与+空间营造+信息循环为载体打造社会场景,从而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场合,实现多方的互动和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服务”互联网生态圈 场景 新型主流媒体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
下载PDF
语境折叠视角下新媒体词汇语义的互动化趋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天琪 刘美君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9,共13页
本文基于互动语言学和使用语法理论,从语义、语法两个层面,考察近十年新浪微博上109个网络热词的使用状况,系统梳理其语义范畴转移和语法功能变异的路径,并根据社交网络和语境折叠理论,探讨其语义延伸和词类转移的动因。研究发现,新媒... 本文基于互动语言学和使用语法理论,从语义、语法两个层面,考察近十年新浪微博上109个网络热词的使用状况,系统梳理其语义范畴转移和语法功能变异的路径,并根据社交网络和语境折叠理论,探讨其语义延伸和词类转移的动因。研究发现,新媒体词汇语义呈互动化演变趋势:语义上不断趋近社会交际相关的语义范畴;语法上词类转移更加活跃,且呈单向性特征,互动性不断增强。这与高互动社交需求和高折叠新媒体语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词汇 互动化 语境折叠 新媒体 网络语言
下载PDF
媒介发展背景下收视注意力变化及其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19
作者 姚皓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媒介发展为大众传播带来巨大变化,影响了收视方式,也影响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注意力投入。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注意力呈现出与收视氛围、收视状态变化相对应的特征变化——投入程度变深,投入时间缩短。观众的注意力从更... 媒介发展为大众传播带来巨大变化,影响了收视方式,也影响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注意力投入。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注意力呈现出与收视氛围、收视状态变化相对应的特征变化——投入程度变深,投入时间缩短。观众的注意力从更换率低的、长时间的、无互动性的内容转移到更换频繁的、短时间的、有互动性的、社交式的内容上。在此情境下,电视剧创作必然呈现符合观众与媒介间注意力法则的新趋势——内容长度缩短,情节强度增强,以及对互动性进行一系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媒体时代 PC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 注意力 内容长度 情节强度 互动性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的作用
20
作者 郭愿志 张承菊 +2 位作者 尚云 任利 闫志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问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13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问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13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9,P<0.001);②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effect=0.14,95%CI为[0.11,0.17]);③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对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β=0.09,P<0.001),具体而言,相比于低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高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大学生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负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影响抑郁,并且这一关系受到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 抑郁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抑郁话题网络媒介接触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